G蛋白偶联MAS受体调节剂及对与其相关的病症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其调节Mas受体的活性且可用于治疗和减轻由缺血或缺血后的再灌注导致的心、脑、肾、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疾病和病症及与其相关的任何下游并发症的方法中。本发明还涉及治疗和减轻由血管收缩或高血压导致的脉管系统疾病和病症及由升高的血压和/或减少的组织灌注导致的任何下游并发症的方法。这些疾病和病症包括例如血管病症,诸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绞痛、心肌梗塞、无回流现象、高血压、焦虑、短暂性缺血发作、勃起机能障碍、缺血性结肠炎、肠系膜缺血、急性四肢缺血、由向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皮肤变色、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性肾病;及钙信号传导病症,诸如: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沃-帕-怀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维性颤动、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
背景技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共用具有七个序列的共同结构基序,所述序列具有形成七个α螺旋的22个或24个疏水性氨基酸,每个螺旋跨越细胞膜。所述跨膜螺旋由氨基酸链连接,包括位于膜的细胞外侧的介于第四和第五跨膜螺旋之间的较长链。主要由亲水性氨基酸构成的另外的较长链连接膜的细胞内侧上的第五和第六跨膜螺旋。受体的羧基末端位于细胞内,而氨基末端位于细胞外空隙中。认为连接第五和第六螺旋的细胞内氨基酸链及羧基末端与G蛋白相互作用。一般而言,已经鉴定的G蛋白包括Gq、Gs、Gi和Go。
在生理学条件下,GPCR在两种不同状态或构型之间处于平衡下存在于细胞膜中:“无活性”状态及“活性”状态。呈无活性状态的受体无法连接于细胞内转导途径以产生生物应答。受体构型变为活性状态允许连接于转导途径且产生生物应答。在生理学上,这些构型变化对分子结合受体应答而被诱导。 若干类型的生物分子可结合特定受体,诸如肽、激素或脂质,且可引起细胞应答。特定细胞应答的调节可非常适用于治疗疾病状态,正如多种作用于GPCR的化学剂一样。
Mas受体(Mas或可替换地Mas1)为I类视紫红质-样GPCR。在哺乳动物中,Mas主要表达于脑和睾丸中,其在心脏和肾脏中具有中等水平的表达,且在若干种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较少(Alenina N.,et al.,Exp Physiol93:528-537(2008);Metzger R.,et al.,FEBS Lett357:27-32(1995);Villar A.J.and Pedersen R.A.,Nat Genet8:373-379(1994);Young D.,et al.,Cell45:711-719(1986))。Mas原癌基因编码GPCR蛋白(Mas)且首先由其肿瘤形成性质而在体内被检测到,所述肿瘤形成性质源自于其5’侧翼区的重排(Young,D.,et al.,Cell45:711-719(1996))。随后的研究已经表明Mas的肿瘤形成性质似乎微不足道。
尽管在早期研究中表明Mas为血管紧张素II(Ang II)受体(Jackson T.R.,et al.Nature335:437-440,(1988)),但是后期研究证实经Mas转染的细胞中的Ang II-介导的细胞内信号传导仅在内源性表达AT1受体的细胞中观察到(Ambroz C.,et al.Biochim Biophys Acta1133:107-111,(1991))。Dong等人报道了Mas受体不结合血管紧张素I和II,但结合称为NPFF的肽,但该结合相当微弱(EC50约为400nM)(Dong,et al.,Cell106:619-632(2001))。目前,关于Mas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仍存在不确定性,但衍生自Ang II的肽血管紧张素-(1-7)(Ang-(1-7))最近已经描述为Mas的内源性激动剂(Santos R.A.,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00:8258-8263,2003)。
本发明特别描述了由Mas活化的近端信号传导途径及Mas受体在体内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方面的作用。此外,本申请描述包括Mas-Gq-磷脂酶C(PLC)信号传导途径的小分子、非肽调节剂。这些结果证实Mas受体为Gq-偶联受体且通过遗传变异或使用Mas反相激动剂的药理学用途来降低Mas信号传导活性,这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还表明目的在于减少Mas受体Gq-PLC信号传导的疗法,诸如使用反相激动剂且特别是本申请损伤的那些反相激动剂,代表了用于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诸如在表达Mas受体的器官中,例如心脏、肾脏、脑和睾丸)的有前景的新的策略。
在本申请中通篇引用任何参考文献并不应理解为承认该参考文献是本 申请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特别地涉及一些酰胺衍生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其可用于例如治疗或减轻心、脑、肾和生殖系统的与缺血相关的病症的方法中。
尽管如上引用的文献可能表明Mas受体激动剂将为心脏保护的且降低血压,但是申请人预料不到地发现可用作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的化合物可为心脏保护的且不提高血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申请所述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及与其相关的用途,其结合且调节GPCR(本申请称为Mas)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X为CH2或CH2CH2;或X不存在;
R4、R5、R6和R7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且
(A)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R2选自:H和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羟基和氰基;且
R3选自:H和卤素;或
(B)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杂芳基和杂环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 烷基磺酰基、氨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氨甲酰基、羧基、C2-C6二烷基氨基、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羟基、羟基杂环基和氧代,其中所述C1-C6烷基和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且
R3选自:H和卤素;或
(C)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且
R2和R3一起形成CH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下述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水合物和结晶形式:(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及药用载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与药用载体混合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及第二药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与第二药物混合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药物组合物、制剂、剂型、组合制剂、双包装和试剂盒;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和第二药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第二药物和药用载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化合物或本发明的结晶形式、第二药物和药用载体混合的步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在个体中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给予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在个体中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开具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在个体中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给予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各自与治疗有效量的第二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在个体中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开具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各自与治疗有效量的第二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其各自与第二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与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组合物的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药物中的用 途。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其各自与第二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中,其各自与第二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与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组合,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与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组合,其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组合物,其与第二药物组合,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组合物,其与第二药物组合,其用于治疗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药物,其中所述药物或第二药物选自:ACE抑制剂、β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利尿剂、硝酸盐/酯、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腺苷、内皮缩血管肽受体拮抗剂和PDE5抑制剂。
本申请披露的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将随着本专利公开的进行而进行更详细地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制备式(I)的化合物(其中X不存在)的一般合成方案。
图2显示制备用于制备式(I)的化合物(其中X为CH2)的有效中间体的一般合成方案。
图3显示制备式(I)的化合物(其中X为CH2)的一般合成方案。
图4A显示制备式(I)的一些化合物(其中X为CH2或CH2CH2且R2和R3一起形成CH2)的一般合成方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和R3与R2所连接的氮原子及R3所连接的苯基环和X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2,3,4-四氢异喹啉基和异二氢吲哚基。
图4B显示制备式(I)的一些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案,其使用胺和经保护的胺与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形成脲。
图4C显示制备式(I)的一些化合物的一般合成方案。使用(2,5-二氧代吡咯烷-1-基氧基)羰基氨基中间体和经保护的胺诸如BOC保护的胺,可制备本发明的一些环状脲,参见实施例1.439。
图5显示(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对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和再灌注的大鼠中心肌梗塞尺寸减小的剂量依赖性作用。
图6显示化合物170对在药物稳态(开始给药后25分钟)时测量的平均动脉压(MAP)的作用。
图7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5A制备的化合物170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
图8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5A制备的化合物170的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解曲线。
图9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5B制备的化合物170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
图10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5B制备的化合物170的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解曲线。
图11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5B制备的化合物170的样品的动态吸湿(DMS)分析。
图12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盐酸盐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
图13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盐酸盐的样品的热重量分析(TGA)热解曲线。
图14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盐酸盐的样品的动态吸湿(DMS)分析。
图15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 (PXRD)图。
图16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的样品的热重量分析(TGA)热解曲线。
图17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的样品的动态吸湿(DMS)分析。
图18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8制备的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
图19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8制备的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样品的热重量分析(TGA)热解曲线。
图20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8制备的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样品的动态吸湿(DMS)分析。
图21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9制备的化合物170硫酸盐溶剂化物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
图22显示含有根据实施例2.9制备的化合物170硫酸盐溶剂化物的样品的热重量分析(TGA)热解曲线。
图23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样品的粉末X射线衍射(PXRD)图。
图24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样品的热重量分析(TGA)热解曲线。
图25显示含有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样品的动态吸湿(DMS)分析。等温线吸附和解吸循环显示50和86%之间的相对湿度(RH)的坪形成。这与水合物相一致,这是因为重量增加符合对于一水合物的水的理论量2.33%。对于该水合物的临界水活性为0.3至0.7。在较低的RH丧失该所述水合物得到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
图26显示通过在大鼠心脏中进行RT-PCR的Mas mRNA表达分析。针对Mas受体mRNA表达测试了来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的cDNA。在相同样品中的GAPDH表达用作为针对cDNA性质的内部对照。结果为三次独立试验的代表值。
图27显示冠状动脉中Mas的细胞表达。成年大鼠室性冷冻切片使用对于Mas和SM-actin(平滑肌细胞的标记物)或Mas和vWF(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抗体进行共同染色。Mas蛋白表达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标记物重 叠,这表明同时存在于冠状动脉中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图28显示通过在人心血管cDNA组进行RT-PCR的Mas mRNA表达分析。针对Mas mRNA表达分析了由人心血管和非心血管(胎盘)组织制备的cDNA。测量了Actin mRNA表达并用作为针对cDNA性质的对照。结果为三次独立试验的代表值。
图29显示Mas在人左心室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人心肌冷冻切片用Mas抗体或预先用阻断肽吸收的Mas抗体染色。组A显示Mas在心肌细胞的正染色。组B显示Mas在冠状动脉的正染色(黑色箭头)。Mas抗体用阻断肽的预先孵育证实了非特异性染色在人心肌切片中的水平。深色染色表明细胞核的苏木精复染。
图30显示人和大鼠受体结构的构成性Mas Gq活性。人和大鼠Mas受体短暂地转染至HEK293细胞且使用在转染后48小时进行的HTRF IP1测量Gq信号传导。HEK293细胞用pHM6空载体(载体)转染作为对照。n=14/组;***p<0.001,相比于载体对照。
图31显示Mas激动剂和反相激动剂,其调节表达人Mas的HEK293细胞中的Gq。将逐渐增加的浓度的Mas激动剂(AR234960)和反相激动剂(AR244555)(Zhang,T.,et.al.,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302:H299-H311,(2012))与稳定表达人Mas的HEK293细胞孵育4小时,然后使用HTRF测定测量Gq信号传导。测量重复进行三次。
图32显示Mas激动剂和反相激动剂,其调节表达大鼠Mas的HEK293细胞中的Gq。将Mas激动剂(AR234960)和反相激动剂(AR244555)与稳定表达大鼠Mas的HEK293孵育4小时,然后使用HTRF IP1测定测量Gq信号传导。测量重复进行三次。
图33显示Mas激动剂(AR234960)对细胞内Ca2+水平的作用。荧光测定用于监测Ca2+在稳定表达人Mas受体的HEK293细胞中的水平。在加入指定浓度的Mas激动剂AR234960之前和之后监测细胞内Ca2+的变化。测量重复进行三次。
图34显示Mas激动剂-介导的冠脉血流量的降低是Mas受体依赖性的。冠脉血流量在分离的灌注的小鼠心脏中测量。Mas激动剂AR234960(1μM)显著降低在野生型(Mas+/+)小鼠中的冠脉血流量但并未显著降低来自Mas敲除(Mas-/-)小鼠的心脏中的冠脉血流量。n=4-6只小鼠/组;*p<0.05,相比于 Mas+/+/媒介物。
图35显示Mas化合物对大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冠脉血流量在分离的灌注的大鼠心脏中测量。在用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5μM)刺激后冠脉血流量显著增加而在用Mas激动剂AR234960(1μM)刺激后冠脉血流量显著降低。用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5μM)或PLC抑制剂U-73122(0.5μM)的预处理防止由AR234960诱导的冠脉血流量的降低。使用AR244555或U-73122的预处理由AR234960诱导的冠脉血流量的变化计算为在AR234960处理后10分钟的冠脉血流量相对于在加入AR234960后立即测量的冠脉血流量的百分比。在内皮裸露的心脏(Endo(-))中,保持了AR234960-介导的冠脉血流量的降低。n=4-6个心脏/组;***p<0.001,相比于媒介物。
图36显示Mas化合物对在缺血和再灌注后的大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在进行30分钟整体缺血及随后的30分钟再灌注的分离的灌注的大鼠心脏中连续测量冠脉血流量。在再灌注过程中将Mas激动剂(1μM AR234960)、Mas反相激动剂(5μM AR244555)或媒介物(0.01%DMSO)加入至灌注液中。在10分钟间隔分析冠脉血流量的变化且其表示为在缺血前10分钟确定的基线血流的百分比。n=6-7只大鼠/组;*p<0.05,相比于媒介物。
图37显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损伤)过程中小鼠中的Mas受体切除是心脏保护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分钟及随后的结扎解除(再灌注)在小鼠中产生区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再灌注2小时后,移除心脏且梗塞面积测量为存在风险的区域(AAR)的百分比,n=7-9只小鼠/组;**p<0.01,相比于WT。
图38显示当在缺血之前或在再灌注前立即给予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AR244555)时,所述反相激动剂在大鼠中为心脏保护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分钟及随后的2小时再灌注在大鼠中产生区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结扎(缺血前)前10分钟或在再灌注(再灌注前)前3分钟给予媒介物(20%HPBCD,静脉注射)或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10mg/kg,静脉注射)。梗塞面积测量为存在风险的区域(AAR)的百分比;n=8只大鼠/组;***p<.001,相比于媒介物。
图39显示在脂多糖(LPS)刺激后Mas受体的表达。
图40显示在小鼠中的LPS刺激后的mTNFα的表达。
图41显示在小鼠中对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的TNFα诱导 的抑制。
图42显示在角叉藻聚糖诱导的炎性爪肿胀模型中Mas受体反相激动剂抑制爪肿胀。
图43显示在实施例9中使用的左肾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操作程序。
图44显示如经血液肌酸酐所测量,相比于媒介物处理,化合物170改善肾功能。
图45显示如经血液尿素氮(BUN)所测量,相比于媒介物处理,化合物170改善肾功能。
图46显示在实施例10中使用的短暂的脑缺血/中风的大鼠模型的操作程序。
图47显示化合物170减轻了大鼠中的与短暂的缺血性损伤相关的脑损害。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理解的是,出于清楚目的而描述在不同的实施方案中的本发明的一些特征也可组合提供在单一的实施方案中。相反地,出于简洁目的而描述在单一的实施方案中的本发明的各个特征也可分开提供或提供在任何合适的亚组合中。因此,本发明具体包括本申请描述的用途和医学适应症的所有组合,就如同用途和医学适应症的每个和每种亚组合都独立和明确地记载在本申请中。
定义
出于清楚和一致性目的,以下定义将在本专利文件的通篇中使用。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激动剂”是指以下部分,所述部分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并使其活化且由此可引发该受体的生理学或药理学响应特征。例如,激动剂可在与受体结合后活化胞内响应或可增加GTP与膜结合。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拮抗剂”是指以下部分,所述部分在与激动剂(例如内原性配体)相同的位点与受体竞争性结合,但不活化由受体的活性形式所引发的胞内响应且由此可抑制由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所引起的胞内响应。拮抗剂在没有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的情况下不降低基线胞内响应。
术语“组合物”是指本发明的化合物,其包括但不限于本发明化合物的 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其与至少一种其它组分组合。
本申请使用的术语“Mas”包括在基因库编录号CR542261中发现的人氨基酸序列及其天然存在的等位变体和它们的哺乳动物同源基因(ortholog)。用于筛选和测试本发明化合物的优选的人Mas由在基因库编录号CR542261中发现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应的氨基酸序列提供。
术语“需要治疗”和当提及治疗时的术语“有此需要”可互换使用且是指由护理人员(例如对于人类为医生、护士、护理从业人员等且对于动物(包括非人类哺乳动物)为兽医)作出的以下判断:个体或动物需要治疗或将受益于治疗。该判断基于多种因素而作出,所述因素在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范围内,但包括以下知识:个体生病或将生病的原因是可通过本发明化合物来治疗的疾病、病症或障碍。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可按保护性或预防性方式来使用;或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减轻、抑制或改善所述疾病、病症或障碍。
术语“个体”是指任何动物,包括哺乳动物,优选为小鼠、大鼠、其它啮齿类动物、兔、狗、猫、猪、牛、羊、马或灵长类动物且最优选为人类。
术语“反相激动剂”是指以下部分,所述部分与受体的内原性形式或受体的组成性活化形式结合且抑制由受体的活性形式所引发的基线胞内响应至低于在没有激动剂或部分激动剂的情况下观察到的正常活性基线水平或减少GTP与膜结合。优选地,与在没有反相激动剂的情况下的基线响应相比,基线胞内响应在反相激动剂存在下被抑制至少30%,更优选被抑制至少50%且最优选被抑制至少75%。
术语“调节”是指使具体活性、功能或分子的数量、质量、响应或作用得以增加或减少。
术语“部分激动剂”是指以下部分,所述部分由于与GPCR结合而活化GPCR,由此引起由GPCR介导的细胞内响应,尽管其程度弱于完全激动剂。
术语“药物组合物”是指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至少一种活性组分,例如式(I)的化合物或其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适于在哺乳动物(例如但不限于人类)中用于研究特定有效结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技术人员的需要而应该理解和知晓适于确定活性组分是否具有所需有效结果的技术。
术语“治疗有效量”是指活性化合物或药物在组织、系统、动物、个体或人类中引起研究人员、兽医、医生、其他临床医生或护理人员或个体所寻求 的生物学或医学应答的量,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
(1)预防疾病,例如在易患疾病、病症或障碍但尚未经历或显示所述疾病的病理或症状的个体中预防所述疾病、病症或障碍;
(2)抑制疾病,例如在经历或显示疾病、病症或障碍的病理或症状的个体中抑制所述疾病、病症或障碍(即阻止所述病理和/或症状的进一步发展);及
(3)改善疾病,例如在经历或显示疾病、状况或障碍的病理或症状的个体中改善所述疾病、病症或障碍(即逆转所述病理和/或症状)。
化学基团、部分或残基
术语“乙酰氨基”是指下式的基团:-NHC(=O)CH3。
术语“C1-C6烷氧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氧原子连接的C1-C6烷基,其中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至5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至4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至3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或2个碳。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异丁氧基和仲丁氧基。
术语“氨基”是指基团-NH2。
术语“C1-C6烷氧基羰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羰基连接的C1-C6烷氧基,其中C1-C6烷氧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正丁氧基羰基、异丁氧基羰基和叔丁氧基羰基。
术语“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氨基连接的C1-C6烷氧基羰基,其中C1-C6烷氧基羰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氧基羰基氨基、异丙氧基羰基氨基和叔丁氧基羰基氨基。
术语“C1-C6烷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含有1至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碳基。一些实施方案含有2至6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至5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至4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至3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1或2个碳。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叔戊基、新戊基、1-甲基丁基[即-CH(CH3)CH2CH2CH3]、2-甲基丁基[即-CH2CH(CH3)CH2CH3]和正己基。
术语“C1-C6烷基-O-C1-C6烷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氧原子连接的 C1-C6烷基,其中所述氧进一步连接至C1-C6烷基,其中C1-C6烷基是指含有1-6个碳的直链或支链碳基。实例包括但不限于2-甲氧基乙基(即CH3-O-CH2CH2-)、2-丙氧基乙基(即CH3CH2CH2-O-CH2CH2-)、2-乙氧基乙基(即CH3CH2-O-CH2CH2-)和2-异丙氧基乙基(即(CH3)2CH-O-CH2CH2-)。
术语“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酰胺基团中的碳或氮连接的一个C1-C6烷基,其中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可由下式表示:
实例包括但不限于N-甲基氨甲酰基、N-乙基氨甲酰基、N-正丙基氨甲酰基、N-异丙基氨甲酰基、N-正丁基氨甲酰基、N-仲丁基氨甲酰基、N-异丁基氨甲酰基和N-叔丁基氨甲酰基。
术语“C1-C6烷基亚磺酰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亚磺酰基(即-S(O)-)中的硫连接的C1-C6烷基,其中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亚磺酰基、乙基亚磺酰基、正丙基亚磺酰基、异丙基亚磺酰基、正丁基亚磺酰基、仲丁基亚磺酰基、异丁基亚磺酰基和叔丁基亚磺酰基。
术语“C1-C6烷基磺酰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磺酰基(即-S(O)2-)中的硫连接的C1-C6烷基,其中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基磺酰基、乙基磺酰基、正丙基磺酰基、异丙基磺酰基、正丁基磺酰基、仲丁基磺酰基、异丁基磺酰基和叔丁基磺酰基。
术语“氨基-C1-C6烷氧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C1-C6烷氧基中的碳原子连接的氨基,其中C1-C6烷氧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2-氨基乙氧基(即H2NCH2CH2O-)、3-氨基丙氧基和4-氨基丁氧基。
术语“羰基”是指C=O基团。
术语“C3-C7环烷基”是指具有3至7个碳的饱和环基。一些实施方案含有3至4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3至5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4至6个碳。一些实施方案含有5至6个碳。实例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和环己基。
术语“C4-C13环烷基烷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C1-C6烷基连接的 C3-C7环烷基,其中所述C3-C7环烷基和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丙基甲基、环丁基甲基、环戊基甲基、环己基甲基和环丙基乙基。
术语“氨甲酰基”是指-CONH2。
术语“羧基”是指基团-CO2H。
术语“氰基”是指基团-CN。
术语“C2-C6二烷基氨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取代有两个相同或不同的C1-C3烷基的氨基,其中C1-C3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一些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甲基氨基、甲基乙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甲基丙基氨基、甲基异丙基氨基、乙基丙基氨基、乙基异丙基氨基、二丙基氨基和丙基异丙基氨基。
术语“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甲酰胺基团,其中氮取代有两个相同或不同的C1-C3烷基,或甲酰胺基团中的氮和羰基各自取代有一个C1-C3烷基且可为相同或不同的,其中C1-C3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C1-C3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N,N-二甲基氨甲酰基、N,N-甲基乙基氨甲酰基和N,N-二乙基氨甲酰基。
术语“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
术语“杂芳基”是指具有5至10个环原子的环系,所述环系可含有一个环或两个稠合的环且其中至少一个环为芳族的且至少一个环原子为选自例如O、S和N的杂原子,其中N任选取代有H、C1-C4酰基、C1-C4烷基或O(即形成N-氧化物)且S任选取代有一个或两个氧原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芳族环系含有一个杂原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芳族环系含有两个杂原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芳族环系含有三个杂原子。一些实施方案涉及选自下述的杂芳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吡唑基、异噻唑基、噁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噻二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4,5,6,7-四氢-1H-咪唑并[4,5-c]吡啶基和5,6,7,8-四氢咪唑并[1,2-a]吡嗪基。一些实施方案涉及选自下述的杂芳基:1H-咪唑-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吡啶-2-基、1H- 吡咯-1-基、2H-四唑-5-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和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一些实施方案涉及5元杂芳基环。5元杂芳基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异噁唑基、吡唑基、异噻唑基、噁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和噻二唑基。一些实施方案涉及6元杂芳基环。6元杂芳基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哒嗪基、三嗪基和2-氧代-1,2-二氢嘧啶基。一些实施方案涉及由两个稠合的环组成的杂芳基环,实例包括但不限于4,5,6,7-四氢-1H-咪唑并[4,5-c]吡啶基和5,6,7,8-四氢咪唑并[1,2-a]吡嗪基。
术语“杂芳基-C1-C6-烷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连接至C1-C6烷基的杂芳基,其中所述杂芳基和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3-(咪唑-1-基)丙基、2-(吡啶-2-基)乙基、2-(吡啶-3-基)乙基、2-(咪唑-1-基)乙基、(咪唑-5-基)乙基和(咪唑-5-基)甲基。
术语“杂环基”是指具有3至10个环原子的非芳族环基团,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环原子为独立选自例如O、S和N的杂原子。应该理解的是,硫原子可任选取代有一个或两个基团。所述术语涵盖螺杂环基、稠合杂环基和二环杂环基。杂环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氮杂环丙烷基、氮杂环丁烷基、哌啶基、吗啉基、哌嗪基、吡咯烷基、[1,3]二氧杂环戊烷基、硫吗啉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基、1,1-二氧代硫吗啉基、氮杂环庚烷基、四氢呋喃基、四氢吡喃基、四氢噻喃基、1-氧代-六氢-1λ4-噻喃基、1,1-二氧代-六氢-1λ6-噻喃基、氮杂二环[3.2.1]辛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基、2,7-二氮杂螺[4.4]壬基、5,6-二氢嘧啶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基、1,4-二氮杂环庚烷基和2,7-二氮杂螺[3.5]壬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杂环基选自:硫吗啉-4-基、吡咯烷-1-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哌啶-1-基、吗啉代、2,7-二氮杂螺[4.4]壬-2-基、5,6-二氢嘧啶-1(4H)-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氮杂环丁烷-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1,4-二氮杂环庚烷-1-基和2,7-二氮杂螺[3.5]壬-2-基。
术语“杂环基-C1-C6-烷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连接至C1-C6烷基的杂环基,其中杂环基和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杂环基-C1-C6-烷基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氮杂环丙烷基甲基、氮杂环丁烷基甲基、哌啶基甲基、吗啉基甲基、哌嗪基甲基、吡咯烷基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基甲基、 硫吗啉基甲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基甲基、1,1-二氧代硫吗啉基甲基、氮杂环庚烷基甲基、四氢呋喃基甲基、四氢吡喃基甲基、四氢噻喃基甲基、1-氧代-六氢-1λ4-噻喃基甲基、1,1-二氧代-六氢-1λ6-噻喃基甲基和氮杂二环[3.2.1]辛基甲基。
术语“亚氨基”是指二价基团=NH。
术语“异二氢吲哚基”是指下式所表示的基团:
术语“羟基-C1-C6-烷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C1-C6烷基连接的羟基,其中羟基和C1-C6烷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和1-羟基乙基。
术语“羟基”是指基团-OH。
术语“羟基杂环基”是指以下基团,其包含与杂环基连接的羟基,其中羟基和杂环基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实例包括但不限于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3-羟基吡咯烷-1-基、3-羟基哌啶-1-基和4-羟基哌啶-1-基。
术语“氧代”是指二价基团=O。
术语“苯基”是指基团-C6H5。
术语“膦酰氧基”是指基团-OPO3H2。
术语“1,2,3,4-四氢异喹啉基”是指通过下式表示的基团:
本发明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特别地涵盖一些酰胺衍生物,其选自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R7和“X”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a)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R2、R3、R4、R5、R6和“X”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c)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R2、R4、R5、R6和R7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e)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R2、R4、R5和R6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g)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R2、R3和“X”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和R2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k)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R1、R2、R4和R6具有与本申请所述相同的定义。
一些实施方案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及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条件是连接至R1、R2和X的氮原子不直接连接至羰基。
应该理解的是,出于清楚目的而在不同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发明一些特征也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以组合形式来提供。相反地,出于简要目的而在一个实施方案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本发明多种特征也可分开提供或以任何合适的亚组合形式来提供。涉及由包含在本申请所述通式化学式中的变量(例如R1、R2、R3、R4、R5、R6、R7和“X”)表示的化学基团的实施方案的所有组合具体包括在本发明中,就如同每个和每种组合被单独且明确地描述,其程度是所述组合包括得到稳定化合物的化合物(即化合物可被分离、表征和测试生物学活性)。此外,本发明还具体包括描述这些变量的实施方案中所列化学基团的所有亚组合及本申请所述用途和医学适应症的所有亚组合,就如同每个和每种化学基团的亚组合及用途和医学适应症的亚组合被单独且明确地描述。
本申请使用的“取代”是指化学基团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非氢取代基或基团代替且所述非氢取代基或基团可为单价或二价。当所述取代基或基团为二价时,应该理解的是,该基团还取代有另一个取代基或基团。当本申请化学基团被“取代”时,其可具有最多所有化合价的取代情况;例如,甲基可 被1、2或3个取代基取代,亚甲基可1或2个取代基取代,苯基可被1、2、3、4或5个取代基取代,萘基可被1、2、3、4、5、6或7个取代基取代等。另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是指基团的以下取代情况,所述基团具有一个取代基至最多所述基团按自然规则所允许的取代基总数。另外,当基团取代有多于一个基团时,所述多于一个基团可相同或不同。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包括互变异构形式例如酮-烯醇互变异构体等。互变异构形式可处于平衡或通过合适的取代而立体锁定成一种形式。应该理解的是,各种互变异构形式在本发明化合物的范围内。
应该理解的是,式(I)的化合物及具有与式(I)相关的化学式的化合物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因此可按对映异构体和/或非对映异构体形式存在。本发明包括所有上述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和它们的混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外消旋体)。应该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式(I)的化合物和本申请通篇使用的化学式意在表示所有单独的对映异构体和它们的混合物。
基团X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为CH2或CH2CH2;或X不存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为CH2或CH2CH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为CH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为CH2CH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X不存在。
基团R1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C1-C6-烷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 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和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氨基乙氧基、甲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丙-1-基、3,3-二甲基丁基、乙酰氨基、甲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羟基、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3-羟基丙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氨基乙氧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基、乙酰氨基、甲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羟基、羟基甲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C1-C6-烷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二乙基氨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二乙基氨基和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乙基、甲基、4-甲基戊-2-基、丙-2-基、丙-1-基、叔丁基、丁-2-基、3-甲基戊-2-基、戊-1-基、丁-1-基、异丁基、异戊基、2-乙氧基乙基、环己基、环戊基、(环己基)甲基、吡啶-3-基、3-(1H-咪唑-1-基)丙基、2-(1H-咪唑-5-基)乙基、(1H-咪唑-5-基)甲基、2-(吡啶-3-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四氢噻吩-3-基、氮杂环庚烷-3-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哌啶-4-基)甲基、2-(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2-(哌嗪-1-基)乙基、2-(吡咯烷-2-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1-基、2-(氮 杂环庚烷-1-基)乙基、(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哌啶-4-基甲基、吗啉-2-基甲基、吡咯烷-2-基甲基、硫吗啉-3-基甲基、2-(吗啉-4-基)乙基、2-(1H-四唑-5-基)乙基、(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1,6-二氢哒嗪-3-基)甲基、(嘧啶-5-基)甲基、(4,5-二氢-1H-1,2,4-三唑-3-基)甲基、(四氢-2H-噻喃-4-基)甲基、吡啶-3-基甲基、吡啶-4-基甲基、(1,2,3,6-四氢嘧啶-4-基)甲基、(1H-吡唑-3-基)甲基、3-(异噁唑-4-基)丙基、吡嗪-2-基甲基、吡啶-2-基甲基、戊基、环丙基甲基、丁基、新戊基、2-乙基丁基、4-甲基戊基、2-(哌啶-2-基)乙基、2-(吡咯烷-3-基)乙基、3-(哌啶-1-基)丙基、吡咯烷-3-基甲基、2-环己基乙基、3-吗啉代丙基、环戊基甲基、哌啶-3-基甲基、2-(哌啶-3-基)乙基、氮杂环丁烷-3-基甲基、2-(哌啶-1-基)乙基、2-(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2-(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乙基、2-(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乙基、吡咯烷-1-基甲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基)甲基、(1H-1,2,3-三唑-4-基)甲基、哌嗪-1-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氮杂环丁烷-1-基甲基和(吗啉-4-基)甲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氨基乙氧基、甲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甲基、乙基、丙-1-基、3,3-二甲基丁基、乙酰氨基、甲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羟基、羟基甲基、2-羟基乙基、3-羟基丙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乙基、甲基、4-甲基戊-2-基、丙-2-基、丙-1-基、叔丁基、丁-2-基、3-甲基戊-2-基、戊-1-基、丁-1-基、异丁基、异戊基、2-乙氧基乙基、环己基、环戊基、(环己基)甲基、吡啶-3-基、3-(1H-咪唑-1-基)丙基、2-(1H-咪唑-5-基)乙基、(1H-咪唑-5-基)甲基、2-(吡啶-3-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四氢噻吩-3-基、氮杂环庚烷-3-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哌啶-4-基)甲基、2-(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2-(哌嗪-1-基)乙基、2-(吡咯烷-2-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1-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和(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甲基、丁-1-基、丙-1-基、3,3-二甲基丁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四氢-2H-吡喃-4-基)甲基、2-乙基丁基、噻吩-2-基甲基、吡啶-3-基甲基和2-环戊基乙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甲基、丁-1-基、丙-1-基、3,3-二甲基丁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和(四氢-2H-吡喃-4-基)甲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和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乙基、甲基、4-甲基戊-2-基、丙-2-基、丙-1-基、叔丁基、丁-2-基、3-甲基戊-2-基、戊-1-基、丁-1-基、异丁基、异戊基、2-乙氧基乙基、环己基、环戊基、(环己基)甲基、吡啶-3-基、3-(1H-咪唑-1-基)丙基、2-(1H-咪唑-5-基)乙基、(1H-咪唑-5-基)甲基、2-(吡啶-3-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四氢噻吩-3-基、氮杂环庚烷-3-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哌啶-4-基)甲基、2-(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2-(哌嗪-1-基)乙基、2-(吡咯烷-2-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1-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和(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氨基乙氧基、甲氧基羰基、甲基、乙基、乙酰氨基、甲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羟基、羟基甲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甲基、丁-1-基、丙-1-基、3,3-二甲基丁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四氢-2H-吡喃-4-基)甲基、2-乙基丁基、噻吩-2-基甲基、吡啶-3-基甲基和2-环戊基乙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二乙基氨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甲基、丁-1-基、丙-1-基、3,3-二甲基丁基、乙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和(四氢-2H-吡喃-4-基)甲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乙氧基羰基、甲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二乙基氨基和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乙基、2-羟基乙基、3-(1H-咪唑-1-基) 丙基、4-甲基吡啶-3-基、甲基、2-氰基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1-甲基哌啶-4-基)甲基、氰基甲基、1-氨基-1-氧代丙-2-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1-羟基-4-甲基戊-2-基、2-(1H-咪唑-5-基)乙基、(1-甲基-1H-咪唑-5-基)甲基、2-氨甲酰基环己基、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1,3-二羟基丙-2-基、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2-羟基环己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2-(2-氧代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2-羟基丙基、2-羟基吡啶-3-基、2-(4-甲基哌嗪-1-基)乙基、1-羟基丙-2-基、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2-基、2-乙酰氨基乙基、1-羟基丁-2-基、2-(1-甲基吡咯烷-2-基)乙基、2-(二甲基氨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1-乙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3-(二甲基氨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1-羟基-3-甲基戊-2-基、5-氨基戊基、3-氨基-1-亚氨基-3-氧代丙基、(1-羟基环己基)甲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基、苄基、2-(甲基亚磺酰基)乙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3-羟基丁基、1-氨基-3-甲基-1-氧代丁-2-基、2-(2-(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1,3-二羟基丁-2-基、2-吗啉代-2-氧代乙基、2-(二甲基氨基)-2-(吡啶-3-基)乙基、2-(吡咯烷-1-基)乙基、3-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4-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1-羧基-2-羟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羧基甲基、3-羧基丙基、2-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3-氧代丙基、1-羧基-3-甲基丁基、1,3-二羧基丙基、2-羧基丙-2-基、4-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3-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丙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丙基、2-氨基-1-羧基乙基、5-羧基戊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2-氨甲酰基环戊基、2-羟基环戊基、哌啶-4-羰基、2-氨基环己烷羰基、吗啉-2-羰基、3-氨基丙酰基、2-氨基乙酰基、4-羟基吡咯烷-2-羰基、2-氨基丙酰基、2-氨基-3-羟基丙酰基、2-羟基乙酰基、硫吗啉-3-羰基、吡咯烷-2-羰基、2-(吗啉-4-基)乙酰基、2-(1H-四唑-5-基)乙酰基、2-(二甲基氨基)乙酰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羰基、6-氧代-1,6-二氢哒嗪-3-羰基、2,4-二羟基嘧啶-5-羰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羰基、4-氨基四氢-2H-噻喃-4-羰基、2-(3-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基、6-羟基烟酰基、2-羟基烟酰基、2,6-二羟基异烟酰基、2,6-二氧代-1,2,3,6-四氢嘧啶-4-羰基、5-羟基-1-甲基-1H-吡唑-3-羰基、3-(3-羟基异噁唑-4-基)丙酰基、3-羧基丙酰基、 5-羟基吡嗪-2-羰基、6-羟基吡啶-2-甲酰基、4-甲基吗啉-2-羰基、4-乙基吗啉-2-羰基、4-(2-羟基乙基)吗啉-2-羰基、4-(3,3-二甲基丁基)吗啉-2-羰基、4-(2-羟基乙基)吗啉-3-羰基、4-乙基吗啉-3-羰基、4-(2-羟基乙基)硫吗啉-3-羰基、4-乙基硫吗啉-3-羰基、3-羟基丙酰基、4-羟基环己烷羰基、3-羟基戊酰基、2-羟基-2-甲基丙酰基、1-羟基环丙烷羰基、3-羟基丁酰基、3-羟基-2,2-二甲基丙酰基、4-羟基丁酰基、2-乙基-2-羟基丁酰基、2-羟基环己烷羰基、2-环己基-2-羟基乙酰基、3-羟基-3-甲基丁酰基、2-羟基-4-甲基戊酰基、1-(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吡咯烷-2-羰基、4-(叔丁氧基羰基)硫吗啉-3-羰基、2-(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2-基)乙酰基、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酰基、2-(哌啶-2-基)乙酰基、4-(羟基甲基)环己烷羰基、3-(二甲基氨基)丙酰基、2-(吡咯烷-3-基)乙酰基、3-(哌啶-1-基)丙酰基、4-氨基环己烷羰基、吡咯烷-3-羰基、3-(二乙基氨基)丙酰基、2-(4-氨基环己基)乙酰基、3-吗啉代丙酰基、1-甲基哌啶-4-羰基、3-氨基环己烷羰基、2-氨基-4-羧基丁酰基、4-氨基-4-羧基丁酰基、3-氨基环戊烷羰基、1-甲基哌啶-3-羰基、2-(哌啶-3-基)乙酰基、氮杂环丁烷-3-羰基、2-(4-(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3-羟基哌啶-1-基)乙酰基、2-(哌嗪-1-基)乙酰基、2-(3-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2-(羟基甲基)吗啉代)乙酰基、2-(4-丙基哌嗪-1-基)乙酰基、2-(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酰基、2-(4-氨甲酰基哌啶-1-基)乙酰基、2-(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乙酰基、2-(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4-羟基哌啶-1-基)乙酰基、2-(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乙酰基、2-(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乙酰基、2-(3-(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3-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2-(4-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3-氧代哌嗪-1-基)乙酰基、2-(4-氨甲酰基哌嗪-1-基)乙酰基、2-(3-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4-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2-(4-乙基哌嗪-1-基)乙酰基、2-(2-(2-羟基乙基)哌啶-1-基)乙酰基、2-(3-羟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3-氨甲酰基哌啶-1-基)乙酰基、4-(膦酰氧基)环己烷羰基、2-(膦酰氧基)乙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咯烷-1-羰基、2-氨基-4-甲基戊酰基、2-氨基-3-氰基丙酰基、4-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2,4-二氨基-4-氧代丁酰基、3-氨基-2-羟基丙酰基、2-羟基丙酰基、5-(羟基甲基)-1H-1,2,3-三唑-4-羰基、哌嗪-1-羰基、4-乙基哌嗪-1-羰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3-羟基吡咯烷-1-羰基、4-(2-羟基乙基)哌嗪-1-羰基、4-(羟基甲基)哌啶 -1-羰基、3-氨基哌啶-1-羰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3-氨基吡咯烷-1-羰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羰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羰基、4-氨甲酰基哌嗪-1-羰基、3-氧代哌嗪-1-羰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2-(2-羟基乙基)哌啶-1-羰基、2-(羟基甲基)吗啉-4-羰基、3-羧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4-(3-羟基丙基)哌啶-1-羰基、3-羟基哌啶-1-羰基、4-氰基哌啶-1-羰基、2-(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4-羟基哌啶-1-羰基、2-氧代吡咯烷-1-羰基、3-(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3-(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3-(膦酰氧基)吡咯烷-1-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4-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3-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哌啶-1-羰基、4-(叔丁氧基羰基)吗啉-2-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羟基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羟基丙酰基、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2-羰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四氢-2H-噻喃-4-羰基、4-叔丁氧基-4-氧代丁酰基、2-(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基、4-氨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氧代丁酰基、2-(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3-基)乙酰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3-羰基、2-(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乙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羧基丁酰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羧基丁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戊烷羰基、2-(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3-基)乙酰基、1-(叔丁氧基羰基)氮杂环丁烷-3-羰基、2-(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咯烷-1-基、2-(4-(叔丁氧基羰基)-3-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甲基戊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氰基丙酰基和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乙基、2-羟基乙基、3-(1H-咪唑-1-基)丙基、4-甲基吡啶-3-基、甲基、2-氰基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1-甲基哌啶-4-基)甲基、氰基甲基、1-氨基-1-氧代丙-2-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1-羟基-4-甲基戊-2-基、2-(1H-咪唑-5-基)乙基、(1-甲基-1H-咪唑-5-基)甲基、2-氨甲酰基环己基、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1,3-二羟基丙-2-基、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2-羟基环己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2-(2-氧代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2-羟基丙基、2-羟基吡啶-3-基、2-(4-甲基哌嗪-1-基)乙基、 1-羟基丙-2-基、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2-基、2-乙酰氨基乙基、1-羟基丁-2-基、2-(1-甲基吡咯烷-2-基)乙基、2-(二甲基氨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1-乙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3-(二甲基氨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1-羟基-3-甲基戊-2-基、5-氨基戊基、3-氨基-1-亚氨基-3-氧代丙基、(1-羟基环己基)甲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基、苄基、2-(甲基亚磺酰基)乙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3-羟基丁基、1-氨基-3-甲基-1-氧代丁-2-基、2-(2-(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1,3-二羟基丁-2-基、2-吗啉代-2-氧代乙基、2-(二甲基氨基)-2-(吡啶-3-基)乙基、2-(吡咯烷-1-基)乙基、3-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4-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1-羧基-2-羟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羧基甲基、3-羧基丙基、2-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3-氧代丙基、1-羧基-3-甲基丁基、1,3-二羧基丙基、2-羧基丙-2-基、4-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3-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丙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丙基、2-氨基-1-羧基乙基、5-羧基戊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2-氨甲酰基环戊基和2-羟基环戊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甲基、丁基、3-羟基丙基、3,3-二甲基丁基、(四氢-2H-吡喃-4-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3-氨基-3-氧代丙基、2-羟基乙基、2-乙氧基-2-氧代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氰基甲基、2-乙氧基乙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2-(甲基磺酰基)乙基、丁酰-1-基、2-乙基丁酰基、噻吩-2-羰基、烟酰基和2-环戊基乙酰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选自:H、甲基、丁基、3-羟基丙基、3,3-二甲基丁基、(四氢-2H-吡喃-4-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3-氨基-3-氧代丙基、2-羟基乙基、2-乙氧基-2-氧代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氰基甲基、2-乙氧基乙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和2-(甲基磺酰基)乙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1H-咪唑-1-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甲基吡啶-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氰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甲基哌啶-4-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氰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氨基-1-氧 代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羟基-4-甲基戊-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1H-咪唑-5-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甲基-1H-咪唑-5-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甲酰基环己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3-二羟基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环己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氧代咪唑烷-1-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吡咯烷-2-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吡咯烷-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哌啶-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哌啶-4-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吡啶-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甲基哌嗪-1-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羟基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乙酰氨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羟基丁-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1-甲基吡咯烷-2-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二甲基氨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吗啉代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乙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二甲基氨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二乙基氨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羟基-3-甲基戊-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5-氨基戊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1-亚氨基-3-氧代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羟基环己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甲基-2-(哌啶-1-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苄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甲基亚磺酰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丁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氨基-3-甲基-1-氧代丁-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3-二羟基丁-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吗啉代-2-氧代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二甲基氨基)-2-(吡啶-3-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吡咯烷-1-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基-1- 甲氧基-1-氧代丁-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羧基-2-羟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H-四唑-5-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羧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羧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羧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1-羧基-3-氧代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羧基-3-甲基丁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3-二羧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羧基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1-羧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1-羧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5-羧基戊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甲酰基环戊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环戊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哌啶-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吗啉-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羟基吡咯烷-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3-羟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硫吗啉-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吡咯烷-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吗啉-4-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1H-四唑-5-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二甲基氨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6-氧代-1,6-二氢哒嗪-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二羟基嘧啶-5-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基四氢-2H-噻喃-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6-羟基烟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烟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6-二羟基异烟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6-二氧代-1,2,3,6-四氢嘧啶-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5-羟基-1-甲基-1H-吡唑-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3-羟基异噁唑-4-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羧基丙 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5-羟基吡嗪-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6-羟基吡啶-2-甲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甲基吗啉-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乙基吗啉-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2-羟基乙基)吗啉-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3,3-二甲基丁基)吗啉-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2-羟基乙基)吗啉-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乙基吗啉-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2-羟基乙基)硫吗啉-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乙基硫吗啉-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羟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戊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2-甲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羟基环丙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2,2-二甲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羟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乙基-2-羟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环己基-2-羟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3-甲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4-甲基戊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吡咯烷-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羰基)硫吗啉-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2-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哌啶-2-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羟基甲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二甲基氨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吡咯烷-3-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哌啶-1-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吡咯烷-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二乙基氨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氨基环己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吗啉代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甲基哌啶-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4-羧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基-4-羧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环戊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甲基哌啶-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哌啶-3-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氮杂环丁烷-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R1为2-(3-羟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羟基甲基)吗啉代)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丙基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氨甲酰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羟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氧代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氨甲酰基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乙基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2-羟基乙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羟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氨甲酰基哌啶-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膦酰氧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膦酰氧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4-甲基戊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3-氰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二氨基-4-氧代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2-羟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5-(羟基甲基)-1H-1,2,3-三唑-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哌嗪-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乙基哌嗪-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2-羟基乙基)哌嗪-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 中,R1为3-氨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甲酰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二甲基氨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甲酰基哌嗪-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氧代哌嗪-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2-羟基乙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甲基)吗啉-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羧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3-羟基丙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氰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羟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氧代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膦酰氧基)吡咯烷-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哌啶-1-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羰基)吗啉-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羟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羟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2-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四氢-2H-噻喃-4-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4-氧代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氨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氧代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3-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羧基 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羧基丁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戊烷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3-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1-(叔丁氧基羰基)氮杂环丁烷-3-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4-(叔丁氧基羰基)-3-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甲基戊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氰基丙酰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丁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羟基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3-二甲基丁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四氢-2H-吡喃-4-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甲氧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3-氨基-3-氧代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乙氧基-2-氧代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氨基-2-氧代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乙氧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2-(甲基磺酰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为除H外的基团。
基团R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选自:H和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羟基和氰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选自:H、乙基、甲基、丙-2-基和叔丁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氰基和羟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选自:H、乙基、甲基、异丙基、2-羟基乙基、2-氰基乙基和叔丁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甲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异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2-羟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2-氰基乙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为叔丁基。
基团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3选自:H和卤素。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3选自:H、氟和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3选自:H和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3为H。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3为氯。
基团R1和R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杂芳基和杂环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磺酰基、氨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氨甲酰基、羧基、C2-C6二烷基氨基、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羟基、羟基杂环基和氧代,其中所述C1-C6烷基和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杂芳基和杂环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乙基、甲基、甲基氨甲酰基、乙基氨甲酰基、异丙基氨甲酰基、甲基磺酰基、氨基、环戊基、2-环己基乙基、环己基甲基、氨甲酰基、羧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甲酰基、2-(吡啶-2-基)乙基、吗啉代、哌啶-1-基、吡咯烷-1-基甲基、羟基、4-羟基-哌啶-1-基和氧代,其中所述乙基、甲基、乙基氨甲酰基、异丙基氨甲酰基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H-咪唑-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硫吗啉-4-基、吡咯烷-1-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哌啶-1-基、吗啉代、2,7-二氮杂螺[4.4]壬-2-基、5,6-二氢嘧啶-1(4H)-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氮杂环丁烷-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1,4-二氮杂环庚烷-1-基、2,7-二氮杂螺[3.5]壬-2-基、咪唑烷-1-基、四氢嘧啶-1(2H)-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磺酰基、氨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氨甲酰基、羧基、C2-C6二烷基氨基、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羟基、羟基杂环基和氧代,其中所述C1-C6烷基和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H-咪唑-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硫吗啉-4-基、吡咯烷-1-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哌啶-1-基、吗啉代、2,7-二氮杂螺[4.4]壬-2-基、5,6-二氢嘧啶-1(4H)-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氮杂环丁烷-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1,4-二氮杂环庚烷-1-基和2,7-二氮杂螺[3.5]壬-2-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磺酰基、氨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氨甲酰基、羧基、C2-C6二烷基氨基、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羟基、羟基杂环基和氧代,其中所述C1-C6烷基和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H-咪唑-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硫吗啉-4-基、吡咯烷-1-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哌啶-1-基、吗啉代、2,7-二氮杂螺[4.4]壬-2-基、5,6-二氢嘧啶-1(4H)-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氮杂环丁烷-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1,4-二氮杂环庚烷-1-基、2,7-二氮杂螺[3.5]壬-2-基、咪唑烷-1-基和四氢嘧啶-1(2H)-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乙基、甲基、异丁基、甲基氨甲酰基、乙基氨甲酰基、异丙基氨甲酰基、甲基磺酰基、氨基、环戊基、2-环己基乙基、环己基甲基、氨甲酰基、羧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甲酰基、2-(吡啶-2-基)乙基、吗啉代、哌啶-1-基、吡咯烷-1-基甲基、羟基、4-羟基-哌啶-1-基和氧代、其中所述乙基、甲基、乙基氨甲酰基,异丙基氨甲酰基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H-咪唑-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 基、2H-四唑-5-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硫吗啉-4-基、吡咯烷-1-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哌啶-1-基、吗啉代、2,7-二氮杂螺[4.4]壬-2-基、5,6-二氢嘧啶-1(4H)-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氮杂环丁烷-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1,4-二氮杂环庚烷-1-基和2,7-二氮杂螺[3.5]壬-2-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乙基、甲基、甲基氨甲酰基、乙基氨甲酰基、异丙基氨甲酰基、甲基磺酰基、氨基、环戊基、2-环己基乙基、环己基甲基、氨甲酰基、羧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甲酰基、2-(吡啶-2-基)乙基、吗啉代、哌啶-1-基、吡咯烷-1-基甲基、羟基、4-羟基-哌啶-1-基和氧代,其中所述乙基、甲基、乙基氨甲酰基、异丙基氨甲酰基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1-二氧代-硫吗啉-4-基、3-羟基吡咯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4-乙基哌嗪-1-基、哌啶-1-基、1H-咪唑-1-基、吗啉代、4-甲基哌嗪-1-基、吡咯烷-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哌嗪-1-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4-(羟基甲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2-(2-羟基乙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氧代哌嗪-1-基、4-(2-环己基乙基)哌嗪-1-基、2,7-二氮杂螺[4.4]壬-2-基、3-(甲基磺酰基)吡咯烷-1-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2-(羟基甲基)哌啶-1-基、3-氨基吡咯烷-1-基、2-甲基哌嗪-1-基、3-氨基哌啶-1-基、4-氨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哌啶-1-基、5,6-二氢嘧啶-1(4H)-基、4-羟基-2-(甲氧基羰基)吡咯烷-1-基、4-羟基哌啶-1-基、4-(2-(吡啶-2-基)乙基)哌嗪-1-基、3-羟基哌啶-1-基、3-(二乙基氨甲酰基)哌啶-1-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4-环戊基哌嗪-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2-(吡咯烷-1-基甲基)吡咯烷-1-基、4-吗啉代哌啶-1-基、4-(环己基甲基)哌嗪-1-基、4-氧代哌啶-1-基、4-乙酰基哌嗪-1-基、1,4’-联哌啶-1’-基、4-(乙氧基羰基)哌啶-1-基、2-(羟基甲基)吗啉代、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4-羟基-1,4’-联哌啶-1’-基、3-(羟基甲基)哌啶-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啶-1-基、3-(羧基甲基)吡咯烷-1-基、2,7-二氮杂 螺[3.5]壬-2-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甲基)哌嗪-1-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哌啶-1-基、2-(羧基甲基)吗啉代、2-(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2-氨甲酰基哌嗪-1-基、2-(甲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2-羟基乙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1-羟基丙-2-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氨甲酰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啶-1-基、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2-氧代吡咯烷-1-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2,6-二氧代四氢嘧啶-1(2H)-基、3-甲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和4-异丁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1-二氧代-硫吗啉-4-基、3-羟基吡咯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4-乙基哌嗪-1-基、哌啶-1-基、1H-咪唑-1-基、吗啉代、4-甲基哌嗪-1-基、吡咯烷-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哌嗪-1-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4-(羟基甲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2-(2-羟基乙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氧代哌嗪-1-基、4-(2-环己基乙基)哌嗪-1-基、2,7-二氮杂螺[4.4]壬-2-基、3-(甲基磺酰基)吡咯烷-1-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2-(羟基甲基)哌啶-1-基、3-氨基吡咯烷-1-基、2-甲基哌嗪-1-基、3-氨基哌啶-1-基、4-氨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哌啶-1-基、5,6-二氢嘧啶-1(4H)-基、4-羟基-2-(甲氧基羰基)吡咯烷-1-基、4-羟基哌啶-1-基、4-(2-(吡啶-2-基)乙基)哌嗪-1-基、3-羟基哌啶-1-基、3-(二乙基氨甲酰基)哌啶-1-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4-环戊基哌嗪-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2-(吡咯烷-1-基甲基)吡咯烷-1-基、4-吗啉代哌啶-1-基、4-(环己基甲基)哌嗪-1-基、4-氧代哌啶-1-基、4-乙酰基哌嗪-1-基、1,4’-联哌啶-1’-基、4-(乙氧基羰基)哌啶-1-基、2-(羟基甲基)吗啉代、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4-羟基-1,4’-联哌啶-1’-基、3-(羟基甲基)哌啶-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啶-1-基、3-(羧基甲基)吡咯烷-1-基、2,7-二氮杂螺[3.5]壬-2-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甲基)哌嗪-1-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哌啶-1-基、2-(羧基甲基)吗啉代、2-(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2-氨甲酰基哌嗪-1-基、2-(甲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 2-(2-羟基乙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1-羟基丙-2-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氨甲酰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啶-1-基和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1-二氧代-硫吗啉-4-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羟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2-羟基乙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乙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H-咪唑-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吗啉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甲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H-1,2,4-三唑-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H-吡唑-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H-吡咯-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H-四唑-5-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羟基甲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2-羟基乙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氨甲酰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氧代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2-环己基乙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7-二氮杂螺[4.4]壬-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甲基磺酰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6,7-二氢-1H-咪唑并[4,5-c] 吡啶-5(4H)-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羟基甲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氨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甲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氨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氨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氨甲酰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6-二氢嘧啶-1(4H)-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羟基-2-(甲氧基羰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羟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吡啶-2-基)乙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羟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二乙基氨甲酰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环戊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吡咯烷-1-基甲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吗啉代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环己基甲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氧代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乙酰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1,4’-联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乙氧基羰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羟基甲基)吗啉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 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羟基-1,4’-联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羟基甲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2-羟基乙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羧基甲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7-二氮杂螺[3.5]壬-2-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甲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羧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羧基甲基)吗啉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羧基甲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羧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羧基甲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羧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氨甲酰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甲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2-羟基乙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1-羟基丙-2-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氨甲酰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氨甲酰基哌啶-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氧代吡咯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5-二氧代咪唑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2,6-二氧代四氢嘧啶-1(2H)-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 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甲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异丁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
基团R2和R3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和R3一起形成CH2。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2和R3与R2所连接的氮原子和R3所连接的苯基环及X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2,3,4-四氢异喹啉基和异二氢吲哚基。
基团R4、R5、R6和R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R5、R6和R7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R5、R6和R7独立选自:H、溴、氟和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R5、R6和R7独立选自:H、氟和氯。
基团R4和R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和R5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和R5各自独立选自:H和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和R5各自为氟。
基团R6和R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和R7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为H;且R7为氟。
基团R4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选自:H和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选自:H、氟和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选自:氟和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为H。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为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4为氯。
基团R5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5选自:H和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5选自:H和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5为H。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5为氟。
基团R6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选自:H和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选自:H、氟和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选自:H和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为氟。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为H。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6为氯。
基团R7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7为卤素。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7选自:氯和溴。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7为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R7为溴。
一些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c)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氨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基亚磺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亚氨基、氧代、苯基和膦酰氧基;
R2选自:H和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羟基和氰基;且
R4、R5、R6和R7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c)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H、乙基、2-羟基乙基、3-(1H-咪唑-1-基)丙基、4-甲基吡啶-3-基、甲基、2-氰基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1-甲基哌啶-4-基)甲基、氰基甲基、1-氨基-1-氧代丙-2-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1-羟基-4-甲基戊-2-基、2-(1H-咪唑-5-基)乙基、(1-甲基-1H-咪唑-5-基)甲基、2-氨甲酰基 环己基、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1,3-二羟基丙-2-基、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2-羟基环己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2-(2-氧代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2-羟基丙基、2-羟基吡啶-3-基、2-(4-甲基哌嗪-1-基)乙基、1-羟基丙-2-基、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2-基、2-乙酰氨基乙基、1-羟基丁-2-基、2-(1-甲基吡咯烷-2-基)乙基、2-(二甲基氨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1-乙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3-(二甲基氨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1-羟基-3-甲基戊-2-基、5-氨基戊基、3-氨基-1-亚氨基-3-氧代丙基、(1-羟基环己基)甲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基、苄基、2-(甲基亚磺酰基)乙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3-羟基丁基、1-氨基-3-甲基-1-氧代丁-2-基、2-(2-(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1,3-二羟基丁-2-基、2-吗啉代-2-氧代乙基、2-(二甲基氨基)-2-(吡啶-3-基)乙基、2-(吡咯烷-1-基)乙基、3-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4-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1-羧基-2-羟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羧基甲基、3-羧基丙基、2-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3-氧代丙基、1-羧基-3-甲基丁基、1,3-二羧基丙基、2-羧基丙-2-基、4-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3-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丙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丙基、2-氨基-1-羧基乙基、5-羧基戊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2-氨甲酰基环戊基、2-羟基环戊基、哌啶-4-羰基、2-氨基环己烷羰基、吗啉-2-羰基、3-氨基丙酰基、2-氨基乙酰基、4-羟基吡咯烷-2-羰基、2-氨基丙酰基、2-氨基-3-羟基丙酰基、2-羟基乙酰基、硫吗啉-3-羰基、吡咯烷-2-羰基、2-(吗啉-4-基)乙酰基、2-(1H-四唑-5-基)乙酰基、2-(二甲基氨基)乙酰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羰基、6-氧代-1,6-二氢哒嗪-3-羰基、2,4-二羟基嘧啶-5-羰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羰基、4-氨基四氢-2H-噻喃-4-羰基、2-(3-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基、6-羟基烟酰基、2-羟基烟酰基、2,6-二羟基异烟酰基、2,6-二氧代-1,2,3,6-四氢嘧啶-4-羰基、5-羟基-1-甲基-1H-吡唑-3-羰基、3-(3-羟基异噁唑-4-基)丙酰基、3-羧基丙酰基、5-羟基吡嗪-2-羰基、6-羟基吡啶-2-甲酰基、4-甲基吗啉-2-羰基、4-乙基吗啉-2-羰基、4-(2-羟基乙基)吗啉-2-羰基、4-(3,3-二甲基丁基)吗啉-2-羰基、4-(2-羟基乙基)吗啉-3-羰基、4-乙基吗啉-3-羰基、4-(2-羟基乙基)硫吗啉-3-羰基、4-乙基硫吗啉-3-羰 基、3-羟基丙酰基、4-羟基环己烷羰基、3-羟基戊酰基、2-羟基-2-甲基丙酰基、1-羟基环丙烷羰基、3-羟基丁酰基、3-羟基-2,2-二甲基丙酰基、4-羟基丁酰基、2-乙基-2-羟基丁酰基、2-羟基环己烷羰基、2-环己基-2-羟基乙酰基、3-羟基-3-甲基丁酰基、2-羟基-4-甲基戊酰基、1-(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吡咯烷-2-羰基、4-(叔丁氧基羰基)硫吗啉-3-羰基、2-(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2-基)乙酰基、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酰基、2-(哌啶-2-基)乙酰基、4-(羟基甲基)环己烷羰基、3-(二甲基氨基)丙酰基、2-(吡咯烷-3-基)乙酰基、3-(哌啶-1-基)丙酰基、4-氨基环己烷羰基、吡咯烷-3-羰基、3-(二乙基氨基)丙酰基、2-(4-氨基环己基)乙酰基、3-吗啉代丙酰基、1-甲基哌啶-4-羰基、3-氨基环己烷羰基、2-氨基-4-羧基丁酰基、4-氨基-4-羧基丁酰基、3-氨基环戊烷羰基、1-甲基哌啶-3-羰基、2-(哌啶-3-基)乙酰基、氮杂环丁烷-3-羰基、2-(4-(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3-羟基哌啶-1-基)乙酰基、2-(哌嗪-1-基)乙酰基、2-(3-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2-(羟基甲基)吗啉代)乙酰基、2-(4-丙基哌嗪-1-基)乙酰基、2-(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酰基、2-(4-氨甲酰基哌啶-1-基)乙酰基、2-(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乙酰基、2-(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4-羟基哌啶-1-基)乙酰基、2-(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乙酰基、2-(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乙酰基、2-(3-(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3-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2-(4-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3-氧代哌嗪-1-基)乙酰基、2-(4-氨甲酰基哌嗪-1-基)乙酰基、2-(3-甲基哌啶-1-基)乙酰基、2-(4-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2-(4-乙基哌嗪-1-基)乙酰基、2-(2-(2-羟基乙基)哌啶-1-基)乙酰基、2-(3-羟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酰基、2-(3-氨甲酰基哌啶-1-基)乙酰基、4-(膦酰氧基)环己烷羰基、2-(膦酰氧基)乙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咯烷-1-羰基、2-氨基-4-甲基戊酰基、2-氨基-3-氰基丙酰基、4-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2,4-二氨基-4-氧代丁酰基、3-氨基-2-羟基丙酰基、2-羟基丙酰基、5-(羟基甲基)-1H-1,2,3-三唑-4-羰基、哌嗪-1-羰基、4-乙基哌嗪-1-羰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3-羟基吡咯烷-1-羰基、4-(2-羟基乙基)哌嗪-1-羰基、4-(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3-氨基哌啶-1-羰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3-氨基吡咯烷-1-羰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羰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羰基、4-氨甲酰基哌嗪-1-羰基、3-氧代哌嗪-1-羰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2-(2-羟基乙基)哌啶-1-羰基、2-(羟基甲基)吗啉 -4-羰基、3-羧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4-(3-羟基丙基)哌啶-1-羰基、3-羟基哌啶-1-羰基、4-氰基哌啶-1-羰基、2-(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4-羟基哌啶-1-羰基、2-氧代吡咯烷-1-羰基、3-(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3-(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3-(膦酰氧基)吡咯烷-1-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4-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3-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哌啶-1-羰基、4-(叔丁氧基羰基)吗啉-2-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乙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羟基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羟基丙酰基、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2-羰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四氢-2H-噻喃-4-羰基、4-叔丁氧基-4-氧代丁酰基、2-(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基、4-氨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氧代丁酰基、2-(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3-基)乙酰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1-(叔丁氧基羰基)吡咯烷-3-羰基、2-(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基)乙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己烷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羧基丁酰基、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羧基丁酰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环戊烷羰基、2-(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3-基)乙酰基、1-(叔丁氧基羰基)氮杂环丁烷-3-羰基、2-(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吡咯烷-1-基、2-(4-(叔丁氧基羰基)-3-甲基哌嗪-1-基)乙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4-甲基戊酰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氰基丙酰基和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
R2选自:H、乙基、甲基、异丙基、2-羟基乙基、2-氰基乙基和叔丁基;
R4选自:H、氟和氯;
R5选自:H和氟;
R6选自:H、氟和氯;且
R7选自:溴和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c)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H、乙基、2-羟基乙基、3-(1H-咪唑-1-基)丙基、4-甲基吡啶-3-基、甲基、2-氰基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1-甲基哌啶-4-基)甲基、氰基甲基、1-氨基-1-氧代丙-2-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1-羟基-4-甲基戊-2-基、2-(1H-咪唑-5-基)乙基、(1-甲基-1H-咪唑-5-基)甲基、2-氨甲酰基 环己基、3-羟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1,3-二羟基丙-2-基、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2-羟基环己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2-(2-氧代咪唑烷-1-基)乙基、吡咯烷-2-基甲基、吡咯烷-3-基、哌啶-3-基、哌啶-4-基、2-羟基丙基、2-羟基吡啶-3-基、2-(4-甲基哌嗪-1-基)乙基、1-羟基丙-2-基、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2-基、2-乙酰氨基乙基、1-羟基丁-2-基、2-(1-甲基吡咯烷-2-基)乙基、2-(二甲基氨基)乙基、2-吗啉代乙基、1-乙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3-(二甲基氨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1-羟基-3-甲基戊-2-基、5-氨基戊基、3-氨基-1-亚氨基-3-氧代丙基、(1-羟基环己基)甲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2-甲基-2-(哌啶-1-基)丙基、苄基、2-(甲基亚磺酰基)乙基、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3-羟基丁基、1-氨基-3-甲基-1-氧代丁-2-基、2-(2-(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1,3-二羟基丁-2-基、2-吗啉代-2-氧代乙基、2-(二甲基氨基)-2-(吡啶-3-基)乙基、2-(吡咯烷-1-基)乙基、3-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4-氨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1-羧基-2-羟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羧基甲基、3-羧基丙基、2-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3-氧代丙基、1-羧基-3-甲基丁基、1,3-二羧基丙基、2-羧基丙-2-基、4-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3-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丙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丙基、2-氨基-1-羧基乙基、5-羧基戊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2-氨甲酰基环戊基和2-羟基环戊基;
R2选自:H、乙基、甲基、异丙基、2-羟基乙基、2-氰基乙基和叔丁基;
R4选自:H、氟和氯;
R5选自:H和氟;
R6选自:H和氯;且
R7选自:溴和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e)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杂芳基和杂环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C1-C6烷 基磺酰基、氨基、C3-C7环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氨甲酰基、羧基、C2-C6二烷基氨基、C2-C6二烷基甲酰胺基团、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羟基、羟基杂环基和氧代,其中所述C1-C6烷基和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羟基和氧代;且
R4、R5和R6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e)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1-二氧代-硫吗啉-4-基、3-羟基吡咯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4-乙基哌嗪-1-基、哌啶-1-基、1H-咪唑-1-基、吗啉代、4-甲基哌嗪-1-基、吡咯烷-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哌嗪-1-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4-(羟基甲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2-(2-羟基乙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氧代哌嗪-1-基、4-(2-环己基乙基)哌嗪-1-基、2,7-二氮杂螺[4.4]壬-2-基、3-(甲基磺酰基)吡咯烷-1-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2-(羟基甲基)哌啶-1-基、3-氨基吡咯烷-1-基、2-甲基哌嗪-1-基、3-氨基哌啶-1-基、4-氨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哌啶-1-基、5,6-二氢嘧啶-1(4H)-基、4-羟基-2-(甲氧基羰基)吡咯烷-1-基、4-羟基哌啶-1-基、4-(2-(吡啶-2-基)乙基)哌嗪-1-基、3-羟基哌啶-1-基、3-(二乙基氨甲酰基)哌啶-1-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4-环戊基哌嗪-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2-(吡咯烷-1-基甲基)吡咯烷-1-基、4-吗啉代哌啶-1-基、4-(环己基甲基)哌嗪-1-基、4-氧代哌啶-1-基、4-乙酰基哌嗪-1-基、1,4’-联哌啶-1’-基、4-(乙氧基羰基)哌啶-1-基、2-(羟基甲基)吗啉代、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4-羟基-1,4’-联哌啶-1’-基、3-(羟基甲基)哌啶-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啶-1-基、3-(羧基甲基)吡咯烷-1-基、2,7-二氮杂螺[3.5]壬-2-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甲基)哌嗪-1-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哌啶-1-基、2-(羧基甲基)吗啉代、2-(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2-氨甲 酰基哌嗪-1-基、2-(甲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2-羟基乙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1-羟基丙-2-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氨甲酰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啶-1-基、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2-氧代吡咯烷-1-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2,6-二氧代四氢嘧啶-1(2H)-基、3-甲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和4-异丁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
R4选自:H和氟;
R5选自:H和氟;且
R6选自:H和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e)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1-二氧代-硫吗啉-4-基、3-羟基吡咯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嗪-1-基、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4-乙基哌嗪-1-基、哌啶-1-基、1H-咪唑-1-基、吗啉代、4-甲基哌嗪-1-基、吡咯烷-1-基、1H-1,2,4-三唑-1-基、1H-吡唑-1-基、1H-吡咯-1-基、2H-四唑-5-基、哌嗪-1-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4-(羟基甲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2-(2-羟基乙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氧代哌嗪-1-基、4-(2-环己基乙基)哌嗪-1-基、2,7-二氮杂螺[4.4]壬-2-基、3-(甲基磺酰基)吡咯烷-1-基、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2-(羟基甲基)哌啶-1-基、3-氨基吡咯烷-1-基、2-甲基哌嗪-1-基、3-氨基哌啶-1-基、4-氨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哌啶-1-基、5,6-二氢嘧啶-1(4H)-基、4-羟基-2-(甲氧基羰基)吡咯烷-1-基、4-羟基哌啶-1-基、4-(2-(吡啶-2-基)乙基)哌嗪-1-基、3-羟基哌啶-1-基、3-(二乙基氨甲酰基)哌啶-1-基、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4-环戊基哌嗪-1-基、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2-(吡咯烷-1-基甲基)吡咯烷-1-基、4-吗啉代哌啶-1-基、4-(环己基甲基)哌嗪-1-基、4-氧代哌啶-1-基、4-乙酰基哌嗪-1-基、1,4’-联哌啶-1’-基、4-(乙氧基羰基)哌啶-1-基、2-(羟基甲基)吗啉代、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4-羟基-1,4’-联哌啶-1’-基、3-(羟基甲基)哌啶-1-基、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啶-1-基、3-(羧基甲基)吡咯烷-1-基、2,7-二氮杂螺[3.5]壬-2-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甲基)哌嗪-1-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 哌啶-1-基、2-(羧基甲基)吗啉代、2-(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2-氨甲酰基哌嗪-1-基、2-(甲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2-羟基乙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1-羟基丙-2-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氨甲酰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啶-1-基和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
R4选自:H和氟;
R5选自:H和氟;且
R6选自:H和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g)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X为CH2或CH2CH2;
R1选自:H、C1-C6烷基、C1-C6-烷基-O-C1-C6-烷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氨甲酰基、氰基、C2-C6二烷基氨基和羟基;且
R2和R3一起形成CH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g)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X为CH2或CH2CH2;
R1选自:H、甲基、丁基、3-羟基丙基、3,3-二甲基丁基、(四氢-2H-吡喃-4-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3-氨基-3-氧代丙基、2-羟基乙基、2-乙氧基-2-氧代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氰基甲基、2-乙氧基乙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2-(甲基磺酰基)乙基、丁酰-1-基、2-乙基丁酰基、噻吩-2-羰基、烟酰基和2-环戊基乙酰基;
R2和R3一起形成CH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g)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X为CH2或CH2CH2;
R1选自:H、甲基、丁基、3-羟基丙基、3,3-二甲基丁基、(四氢-2H-吡 喃-4-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3-氨基-3-氧代丙基、2-羟基乙基、2-乙氧基-2-氧代乙基、2-氨基-2-氧代乙基、氰基甲基、2-乙氧基乙基、2-(二乙基氨基)乙基和2-(甲基磺酰基)乙基;且
R2和R3一起形成CH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H、C1-C6烷基、C3-C7环烷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C1-C6烷氧基羰基、氨基、氨甲酰基、羧基、氰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氧代和膦酰氧基;且
R2选自:H和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羟基取代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H、2-羟基乙基、2-氰基乙基、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2-氨甲酰基环己基、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2-羟基环己基、哌啶-3-基、哌啶-4-基、1-羧基-2-羟基乙基、(2H-四唑-5-基)甲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羧基甲基、3-羧基丙基、2-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3-氧代丙基、1-羧基-3-甲基丁基、1,3-二羧基丙基、2-羧基丙-2-基、4-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丁-2-基、3-羧基-1-甲氧基-1-氧代丙-2-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丙基、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1-羧基乙基、3-氨基-1-羧基丙基、2-氨基-1-羧基乙基、5-羧基戊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2-氨甲酰基环戊基和2-羟基环戊基;且
R2选自:H、乙基、甲基和2-羟基乙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杂芳基和杂环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C1-C6烷氧基 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氨甲酰基、羧基、羟基和氧代,其中所述C1-C6烷基和C1-C6烷基甲酰胺基团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羧基和羟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选自下述的基团:1,1-二氧代-硫吗啉-4-基、3-羟基吡咯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嗪-1-基、哌嗪-1-基、4-(羟基甲基)哌啶-1-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基、2-(2-羟基乙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氧代哌嗪-1-基、4-羟基哌啶-1-基、3-羟基哌啶-1-基、2-(羟基甲基)吗啉代、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4-(2-羟基乙基)哌啶-1-基、3-(羧基甲基)吡咯烷-1-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甲基)哌嗪-1-基、4-(叔丁氧基羰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哌啶-1-基、2-(羧基甲基)吗啉代、2-(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哌嗪-1-基、4-(羧基甲基)哌嗪-1-基、2-羧基-5,6-二氢咪唑并[1,2-a]吡嗪-7(8H)-基、2-氨甲酰基哌嗪-1-基、2-(甲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2-羟基乙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2-(1-羟基丙-2-基氨甲酰基)哌嗪-1-基、3-氨甲酰基哌啶-1-基、4-氨甲酰基哌啶-1-基和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k)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C1-C6烷基、C4-C13环烷基烷基、杂芳基-C1-C6-烷基和杂环基-C1-C6-烷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氨基、氨甲酰基、羟基、羟基-C1-C6-烷基、氧代和膦酰氧基;且
R2为H;或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杂环基,其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氧代取代基;且
R4和R6各自独立选自:H和卤素。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k)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乙基、丙-1-基、丙-2-基、丁-1-基、异丁基、吗啉-2-基甲基、2-(吗啉-4-基)乙基、(4,5-二氢-1H-1,2,4-三唑-3-基)甲基、吡啶-3-基甲基、吡嗪-2-基甲基、环己基甲基、4-甲基戊基、吡咯烷-1-基甲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哌嗪-1-基甲基、氮杂环丁烷-1-基甲基和(吗啉-4-基)甲基;其各自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选自下述的取代基:氨基、氨甲酰基、羟基、羟基甲基、氧代和膦酰氧基;且
R2为H;或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哌嗪基,其任选取代有一个或多个氧代取代基;且
R4和R6各自独立选自:H、氟和氯。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化合物:式(Ik)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其中:
R1选自: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1-氨基-1-氧代-3-(膦酰氧基)丙-2-基、2-羟基乙酰基、吗啉-2-羰基、2-(吗啉-4-基)乙酰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羰基、2-羟基烟酰基、5-羟基吡嗪-2-羰基、4-羟基环己烷羰基、2-羟基-2-甲基丙酰基、1-羟基环丙烷羰基、3-羟基丁酰基、2-羟基-4-甲基戊酰基、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酰基、4-(羟基甲基)环己烷羰基、4-(膦酰氧基)环己烷羰基、2-(膦酰氧基)乙酰基、4-氨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羰基、2-羟基丙酰基、3-羟基吡咯烷-1-羰基、4-(羟基甲基)哌啶-1-羰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羰基、2-氨甲酰基吡咯烷-1-羰基、3-氧代哌嗪-1-羰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2-(羟基甲基)吗啉-4-羰基、3-羟基哌啶-1-羰基、4-羟基哌啶-1-羰基、3-(膦酰氧基)吡咯烷-1-羰基和3-(羟基甲基)吡咯烷-1-羰基;且
R2为H;或
R1和R2与它们所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3-氧代哌嗪-1-基;
R4选自:H和氟;且
R6选自:H和氯。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选自下组的一个或多个化合物的每种组合,其中在化学名称前的括号内的数字是指在本公开通篇使用的化合物编号:(#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1-二氧代-硫吗啉-4- 基)甲基)苯甲酰胺;(#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5),(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3-羟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2-羟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7),(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甲基)苯甲酰胺;(#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羟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乙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0),4-((3-(1H-咪唑-1-基)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苯甲酰胺;(#1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甲基吡啶-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2R)-2-羟基环戊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5),2-丁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羟基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3-二甲基丁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四氢-2H-吡喃-4-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氧基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0),2-(3-氨基-3-氧代丙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羟基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2),2-(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4-二氢异喹啉-2(1H)-基)乙酸乙酯;(#23),2-(2-氨基-2-氧代乙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氰基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26),4-(氨基甲 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27),2-(5-(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异二氢吲哚-2-基)乙酸乙酯;(#2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羟基乙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2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氰基甲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30),2-(2-氨基-2-氧代乙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3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乙氧基乙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3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二乙基氨基)乙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33),2-(3-氨基-3-氧代丙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3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苯甲酰胺;(#3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二甲基氨基)苯甲酰胺;(#3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基磺酰基)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3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基磺酰基)乙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3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咪唑-1-基)苯甲酰胺;(#3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吗啉代甲基)苯甲酰胺;(#4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甲基哌嗪-1-基)苯甲酰胺;(#4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吡咯烷-1-基)苯甲酰胺;(#4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吗啉代苯甲酰胺;(#4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1,2,4-三唑-1-基)苯甲酰胺;(#4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4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吡唑-1-基)苯甲酰胺;(#4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吡咯-1-基)苯甲酰胺;(#4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2S)-2-羟基环戊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48),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4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5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1-二氧代-硫吗啉-4-基)甲基)苯甲酰胺;(#5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羟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52), 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氰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5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5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55),4-((2-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56),(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5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5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2-羟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59),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6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氧代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6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甲基哌啶-4-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6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63),4-((3-(1H-咪唑-1-基)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6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甲基吡啶-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6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6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2-环己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67),(S)-4-((1-氨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6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69),(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羟基-4-甲基戊-2-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70),4-(((2-(1H-咪唑-5-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7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甲基-1H-咪唑-5-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72),4-(2,7-二氮杂螺[4.4]壬-2-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73),4-(((1S,2R)-2-氨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74),(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 基)-3-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甲酯;(#7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3-二羟基丙-2-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76),(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7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甲基磺酰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7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S,2S)-2-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7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8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乙基)(异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8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2-氧代咪唑烷-1-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8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6,7-二氢-1H-咪唑并[4,5-c]吡啶-5(4H)-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8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84),(S)-4-((3-氨基吡咯烷-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85),(R)-4-((3-氨基吡咯烷-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86),(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吡咯烷-2-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87),(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吡咯烷-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88),(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89),(S)-4-((3-氨基哌啶-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90),(R)-4-((3-氨基哌啶-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9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哌啶-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92),4-((4-氨基哌啶-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9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哌啶-4-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94),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啶-2-甲酰胺;(#9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5,6-二氢嘧啶-1(4H)-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96),(4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4-羟基吡咯烷-2-羧酸甲酯;(#97),N-(4-氯-2-(4-(3,3,3-三氟丙基) 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9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羟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9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2-(吡啶-2-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0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乙基(2-羟基吡啶-3-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0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4-甲基哌嗪-1-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02),(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羟基丙-2-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0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3-二羟基-2-(羟基甲基)丙-2-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0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羟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05),4-((2-乙酰氨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06),(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羟基丁-2-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07),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N,N-二乙基哌啶-3-甲酰胺;(#10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3,4,6,7,8-六氢-1H-嘧啶并[1,2-a]嘧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0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1-甲基吡咯烷-2-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1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二甲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1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环戊基哌嗪-1-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12),4-((1,4-氧杂氮杂环庚烷-4-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13),(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吡咯烷-1-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1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吗啉代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1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吗啉代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1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1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乙基-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1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4-(环己基甲基)哌嗪-1-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19),N-(4-氯 -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氧代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2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3-(二甲基氨基)四氢噻吩-3-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2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二乙基氨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2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S,3S)-1-羟基-3-甲基戊-2-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23),4-((5-氨基戊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24),4-((3-氨基-3-氧代丙脒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25),4-((4-乙酰基哌嗪-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26),4-(1,4’-联哌啶-1’-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2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羟基环己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28),(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氧代氮杂环庚烷-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29),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啶-4-羧酸乙酯;(#130),(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3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甲基)吗啉代)甲基)苯甲酰胺;(#132),(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3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甲基-2-(哌啶-1-基)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34),(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3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36),(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羟基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3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4-羟基-1,4’-联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3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二乙基氨基)乙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39),4-((苄基(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4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甲基亚磺酰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41),N-(4-氯-2-(4-(3,3,3- 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羟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42),4-((二(2-氰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43),4-((2-(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44),4-((二(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4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羟基丁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46),4-((叔丁基(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4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48),4-(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49),(S)-4-((1-氨基-3-甲基-1-氧代丁-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50),4-((2-(2-(2-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5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52),(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甲酯;(#15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R,3S)-1,3-二羟基丁-2-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5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吗啉代-2-氧代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5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二甲基氨基)-2-(吡啶-3-基)乙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15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5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甲基)苯甲酰胺;(#15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甲基(2-吗啉代-2-氧代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5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2-(吡咯烷-1-基)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60),(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61),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1-二氧代-硫吗啉-4-基)甲基)苯甲酰胺;(#162),(S)-1-(4-(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 -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163),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3-氧代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64),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6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6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6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氧代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6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1-二氧代-硫吗啉-4-基)甲基)苯甲酰胺;(#169),(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170),(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17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7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乙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7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2-羟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74),(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7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2-羟基乙基)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7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2S)-2-羟基环己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77),(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78),4-((二(2-羟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17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8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甲基)吗啉代)甲基)苯甲酰胺;(#181),(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82),(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8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2-羟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84),N-(4-氯-2-(4-(3,3,3-三 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85),(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186),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1-二氧代-硫吗啉-4-基)甲基)苯甲酰胺;(#187),(S)-1-(4-(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188),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氧代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189),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1-二氧代-四氢噻吩-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90),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2-羟基乙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191),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甲基)吗啉代)甲基)苯甲酰胺;(#192),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氮杂环丁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193),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94),4-氨基-5-氯-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95),(R)-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96),(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丙酸甲酯;(#197),(R)-4-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丁酸甲酯;(#198),(S)-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丙酸甲酯;(#199),(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200),4-(((2H-四唑-5-基)甲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0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202),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乙酸;(#203),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丁酸;(#204),(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205),4-氨基-3-氯-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206),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3-基) 乙酸;(#207),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丙酸;(#208),(S)-4-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4-氧代丁酸;(#209),(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4-甲基戊酸;(#210),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甲基)氨基)乙酸;(#211),(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戊二酸;(#212),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甲基丙酸;(#213),(S)-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5-甲氧基-5-氧代戊酸;(#214),(S)-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4-甲氧基-4-氧代丁酸;(#21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哌啶-4-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216),4-(2,7-二氮杂螺[3.5]壬-2-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17),(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哌啶-3-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218),(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甲基)吗啉代)甲基)苯甲酰胺;(#219),2-(4-(叔丁氧基羰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220),4-(叔丁氧基羰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羧酸;(#221),(S)-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丁酸;(#222),(R)-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丙酸;(#223),(S)-2-(4-(叔丁氧基羰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224),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4-羧酸;(#225),2-(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基)乙酸;(#226),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227),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羧酸;(#228),(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229),(S)-4-氨基-2-(4-(4- 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丁酸;(#230),(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丙酸;(#231),(S)-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232),2-(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基)乙酸;(#233),6-(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己酸;(#234),7-(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6,7,8-四氢咪唑并[1,2-a]吡嗪-2-羧酸;(#23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氰基乙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236),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37),4-(((1S,2R)-2-氨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38),4-(氨基甲基)-N-(4-溴-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39),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甲酰胺;(#240),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N-甲基哌嗪-2-甲酰胺;(#241),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N-(2-羟基乙基)哌嗪-2-甲酰胺;(#24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N-((S)-1-羟基丙-2-基)哌嗪-2-甲酰胺;(#243),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244),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3-甲酰胺;(#245),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4-甲酰胺;(#246),(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247),(R)-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48),(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49),二氢磷酸(S)-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250),二氢磷酸(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25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 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252),(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253),(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254),(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255),4-(((1S,2R)-2-氨甲酰基环戊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56),2-丁酰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5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乙基丁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5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噻吩-2-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5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烟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6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环戊基乙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261),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4-甲酰胺;(#262),4-(((1R,2S)-2-氨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63),(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3-甲酰胺;(#264),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甲酰胺;(#265),4-((3-氨基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66),4-((2-氨基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67),(2S,4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吡咯烷-2-甲酰胺;(#268),(S)-4-((2-氨基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69),(S)-4-((2-氨基-3-羟基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7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271),(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甲酰胺;(#272),(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甲酰胺;(#273),(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 硫吗啉-3-甲酰胺;(#274),(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275),(R)-4-((2-氨基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76),(2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吡咯烷-2-甲酰胺;(#27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吗啉代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278),4-((2-(1H-四唑-5-基)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7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二甲基氨基)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280),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甲酰胺;(#281),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6-氧代-1,6-二氢哒嗪-3-甲酰胺;(#282),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4-二羟基嘧啶-5-甲酰胺;(#283),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甲酰胺;(#284),4-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四氢-2H-噻喃-4-甲酰胺;(#285),(S)-4-((2-(3-氨基-2-氧代吡咯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8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氧代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287),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6-羟基烟酰胺;(#288),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烟酰胺;(#289),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6-二羟基异烟酰胺;(#290),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6-二氧代-1,2,3,6-四氢嘧啶-4-甲酰胺;(#291),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羟基-1-甲基-1H-吡唑-3-甲酰胺;(#29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3-羟基异噁唑-4-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293),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4-氧代丁酸;(#294),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羟基吡嗪-2-甲酰胺;(#295),N-(4-(4-氯 -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6-羟基吡啶酰胺;(#296),(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甲基吗啉-2-甲酰胺;(#297),(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乙基吗啉-2-甲酰胺;(#298),(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吗啉-2-甲酰胺;(#299),(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3,3-二甲基丁基)吗啉-2-甲酰胺;(#300),(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吗啉-2-甲酰胺;(#301),(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3-甲酰胺;(#302),(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吗啉-3-甲酰胺;(#303),(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乙基吗啉-3-甲酰胺;(#304),(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硫吗啉-3-甲酰胺;(#305),(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乙基硫吗啉-3-甲酰胺;(#30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0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08),(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戊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0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戊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2-甲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羟基环丙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4r)-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3),(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丁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2,2-二甲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5),(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丁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丁酰氨基) 甲基)苯甲酰胺;(#31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乙基-2-羟基丁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1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19),(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环己基-2-羟基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2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3-甲基丁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2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4-甲基戊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22),(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4-甲基戊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23),(2S,4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324),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硫吗啉-4-羧酸叔丁酯;(#325),(R)-2-(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32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27),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硫吗啉-3-甲酰胺;(#328),(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哌啶-2-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2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4r)-4-(羟基甲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3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s,4s)-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3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3-(二甲基氨基)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32),(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吡咯烷-3-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3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哌啶-1-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34),4-(((1r,4r)-4-氨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35),(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哌啶-2-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36),(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3-甲酰胺;(#33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3-(二乙基氨基) 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38),4-((2-((1s,4s)-4-氨基环己基)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3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吗啉代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40),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1-甲基哌啶-4-甲酰胺;(#341),4-(((1s,4s)-4-氨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42),4-(((1R,3S)-3-氨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43),(S)-4-氨基-5-(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5-氧代戊酸;(#344),(S)-2-氨基-5-(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5-氧代戊酸;(#345),4-(((1R,3S)-3-氨基环戊烷甲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46),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1-甲基哌啶-3-甲酰胺;(#347),(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哌啶-3-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48),(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吡咯烷-3-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49),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氮杂环丁烷-3-甲酰胺;(#35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4-(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羟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哌嗪-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3),(R)-4-((2-(3-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5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s,4s)-4-(羟基甲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5),(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2-(羟基甲基)吗啉代)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4-丙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7),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5-氧代-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58),1-(2-(4-(4-氯 -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哌啶-4-甲酰胺;(#359),(R)-1-(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吡咯烷-2-甲酰胺;(#360),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4-(二甲基氨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61),(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6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4-羟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63),4-((2-(2,5-二氮杂二环[2.2.1]庚-2-基)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64),(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3-(二甲基氨基)吡咯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65),(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六氢吡咯并[1,2-a]吡嗪-2(1H)-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66),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67),(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甲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6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4-甲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6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氧代哌嗪-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0),4-(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哌嗪-1-甲酰胺;(#37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甲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羟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3),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4-甲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4),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4-乙基哌嗪-1-基)乙酰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37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2-(2-羟基乙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6),(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3-羟基吡咯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7),(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2-(羟基甲基)吡咯烷 -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8),(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2-(羟基甲基)吡咯烷-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79),1-(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哌啶-3-甲酰胺;(#380),(S)-1-(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吡咯烷-2-甲酰胺;(#381),二氢磷酸(1r,4r)-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酯;(#382),二氢磷酸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酯;(#383),(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384),(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385),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甲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86),(S)-4-((2-氨基-4-甲基戊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87),(S)-4-((2-氨基-3-氰基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88),4-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甲酰胺;(#389),(S)-2-氨基-N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琥珀酰胺;(#390),4-((3-氨基-2-羟基丙酰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9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92),二氢磷酸(1s,4s)-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酯;(#393),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羟基甲基)-1H-1,2,3-三唑-4-甲酰胺;(#394),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395),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4-乙基哌嗪-1-甲酰胺;(#396),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1,1-二氧代-硫吗啉-4-甲酰胺;(#397),(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398),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 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4-(2-羟基乙基)哌嗪-1-甲酰胺;(#399),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00),(S)-3-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啶-1-甲酰胺;(#401),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甲酰胺;(#402),(R)-3-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吡咯烷-1-甲酰胺;(#403),(S)-3-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吡咯烷-1-甲酰胺;(#404),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405),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哌嗪-1-甲酰胺;(#406),(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407),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08),(S)-N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1,2-二甲酰胺;(#409),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二甲基氨基)哌啶-1-甲酰胺;(#410),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1,1-二氧代-硫吗啉-4-甲酰胺;(#411),N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4-二甲酰胺;(#412),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氧代哌嗪-1-甲酰胺;(#413),(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414),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2-羟基乙基)哌啶-1-甲酰胺;(#415),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甲酰胺;(#416),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吗啉-4-甲酰胺;(#417),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18),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氮杂环丁烷-3-羧酸;(#419),(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 吗啉-4-甲酰胺;(#420),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3-羟基丙基)哌啶-1-甲酰胺;(#421),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哌啶-1-甲酰胺;(#422),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氰基哌啶-1-甲酰胺;(#423),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24),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哌啶-1-甲酰胺;(#425),(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426),N-(4-(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27),N-(4-(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28),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5-二氧代咪唑烷-1-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429),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6-二氧代四氢嘧啶-1(2H)-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430),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氧代吡咯烷-1-甲酰胺;(#431),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甲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432),(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异丁基-2,5-二氧代咪唑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433),(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34),N-(4-(4,5-二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35),(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436),(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哌啶-1-甲酰胺;(#437),(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哌啶-1-甲酰胺;(#438),(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439),(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440),二氢磷酸(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 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酯;(#441),二氢磷酸(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酯;(#442),(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甲酰基)哌啶-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43),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444),(1S,2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45),(S)-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446),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447),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48),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49),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羟基-3-氧代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50),(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51),(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52),(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453),(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454),(R)-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硫吗啉-4-羧酸叔丁酯;(#455),(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456),(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57),(2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458),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四氢-2H-噻喃-4-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59),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4-氧代丁酸叔丁酯;(#460),(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 -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苯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461),(S)-1-(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2-氧代吡咯烷-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62),(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463),(S)-4-氨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1,4-二氧代丁-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64),(S)-3-(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465),(1r,4r)-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66),(S)-2-(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467),(S)-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468),(1s,4s)-4-(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环己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69),(1s,4s)-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70),(1S,3R)-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71),(S)-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5-(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5-氧代戊酸;(#472),(S)-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5-(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5-氧代戊酸;(#473),(1S,3R)-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戊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74),(R)-3-(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475),(R)-3-(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476),3-(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氮杂环丁烷-1-羧酸叔丁酯;(#477),(R)-1-(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吡咯烷-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78),(S)-4-(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2-甲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479), (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4-甲基-1-氧代戊-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480),(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氰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和(#481),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另外,本发明的单独的化合物和化学通式例如上述那些化合物(包括其非对映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包括它们的所有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本发明式(I)的化合物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的相关公开文献方法来制备。用于这些反应的示例性试剂和操作描述在以下工作实施例中。保护和脱保护可通过本领域公知的操作来进行(参见例如Greene,T.W.and Wuts,P.G.M.,Protecting Groups in Organic Synthesis,3rdEdition,1999[Wiley])。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包括本申请公开的每种化合物和每种通式的每种非对映异构体、每种对映异构体和它们的混合物,就如同它们被各自单独公开了每个手性碳的具体立体化学归属。单独的异构体通过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来分离(诸如通过对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进行手性HPLC、重结晶等)或通过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方法对单独的异构体进行选择性合成(诸如通过对映异构体选择性合成等)。
一些实施方案:与本发明化合物相关的组合物和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药用载体。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药用载体混合的步骤;一些实施方案涉及通过本申请所述的任何方法获得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第二药物。
在描述术语“药剂”和“第二药物”的任何实施方案中,应该认识到在一些方面这些术语被进一步限制为药剂/第二药物,其不是式(I)的化合物或与其相关的化合物。应该理解的是术语“药剂”和“第二药物”可指这样的药剂,其不可检测或具有在实施例3中所述的Mas受体活性测定诸如实施例3.1中的HTRF测定中的大于选自下述值的IC50:50μM、10μM、1μM和0.1μM。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第二药物混合的步骤;一些实施方案涉及通过本申请所述的任何方法获得的组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组合制剂、双包装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和第二药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第二药物和药用载体。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本发明的化合物、第二药物和药用载体混合的步骤;一些实施方案涉及通过本申请所述的任何方法获得的药物组合物。
一些实施方案:本发明的方法、药物产品、组合和用途
Mas受体
在哺乳动物中,Mas主要表达在脑和睾丸中,其在心脏和肾脏中的表达呈中等水平,且在若干其它组织中的表达较低(Alenina N.,et al.,Exp Physiol93:528-537(2008);Metzger R.,et al.,FEBS Lett357:27-32(1995);Villar A.J.and Pedersen R.A.,Nat Genet8:373-379(1994);Young D.,et al.,Cell45:711-719(1986))。如本申请进一步所述,Mas在心血管组织中表达(实施例5.5)。在小鼠心脏中,在心肌细胞中检测到低水平的Mas mRNA转录物,且在冠状动脉中的内皮中的浓度较高(Alenina N.,et al.,Exp Physiol93:528-537(2008))。申请人证实了Mas mRNA和蛋白在大鼠心脏中表达,其中心肌细胞和冠状动脉为表达富集的位点(实施例5.5)。此外,通过共定位研究,申请人确定了冠状动脉中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均表达Mas。最重要的是,如本申请所显示,Mas在人心脏中表达(实施例5.5)。与其在啮齿动物中的表达相一致的是,Mas表达在所有人腔中,且表达在人心肌细胞和人冠状动脉中,这表明Mas在人心脏功能方面起作用。
另外,使用小分子/非肽调节剂证实了Mas-Gq-PLC信号传导途径(实施例3和实施例5.7)。这些结果证实了Mas为Gq-偶联受体。Mas受体在二十多年前已被发现。基于该序列,预计Mas为GPCR;然而,对其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理解却发展缓慢。一些研究提出了Mas可偶联至Gq或Gi(Bikkavilli R.K.,et al.,Biochem Pharmacol71:319-337,(2006);Canals M,et al.,J Biol Chem281:16757-16767(2006);和Singh A,et al.,J Mol Signal5:11(2010))。如本申请所披露的,申请人检查了在HEK293细胞和生物学上更相关的心肌细胞中的Mas的G-蛋白偶联。申请人的数据证实了在这两种细胞 类型中,Mas均构成性偶联至Gq蛋白,其继而又使PLC活化且引起肌醇磷酸盐累积(实施例3)。使用新的Mas激动剂和反相激动剂证实了Mas-Gq偶联。这些配体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调节Mas-依赖性IP累积和钙动员。在相同细胞情形下无构成性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存在表明了Mas优先偶联至Gq,尽管Gi偶联由高浓度的Mas激动剂活化。申请人的结果证实了在使用激动剂AR234960的情况下,相比于Gi偶联(IC50=0.719±0.012μM),Gq偶联的敏感性更高(IC50=0.351±0.055μM)。另外,使用Mas激动剂观察到的优选的Gq偶联也在表达大鼠Mas的细胞中观察到(表C和D)且使用其他Mas-Gq激动剂证实(实施例3)。
尽管目前无直接证据证明Mas经G12/G13活性进行信号传导,但已经报道了Mas在NIH3T3细胞中的转化经Rac1介导,所述Rac1为Rho家族蛋白的成员(Zohn I.E.,et al.,Mol Cell Biol18:1225-1235(1998))。本申请所述的数据并未排除在心脏中Mas也偶联至G12/G13的可能性。
尽管申请人已经在体外观察到在表达Mas的细胞中Mas受体的Gq偶联,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证实了心脏中的内源性Mas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及在心脏中的Mas信号传导和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如本申请所述利用离体冠脉血流量功能测定及体内冠状动脉结扎模型。
动脉平滑肌Gq-偶联受体(例如内皮素ETA)的激动剂刺激导致细胞溶质Ca2+增加、血管收缩及动脉血流量减少(Seo B.,et al.,Circulation89:1203-1208(1994);和Wynne B.M.,et al.,J Am Soc Hypertens3:84-95(2009))。相反地,ETA受体的药理学阻断导致血管扩张及冠脉血流量增加(Halcox J.P.,et al.,Hypertension49:1134-1141,2007;和Kyriakides Z.S.,et al.,Heart84:176-182(2000))。因此,在冠状动脉中Gq-偶联Mas受体的活化将导致血管收缩及冠脉血流量减少。在本发明的研究中,申请人已经证实了Mas-Gq激动剂处理引起血管收缩,这导致冠脉血流量减少,且相反地,Mas反相激动剂处理导致血管扩张及冠脉血流量增加。抑制PLC使Mas激动剂的作用减弱,这证实了经内源性Mas受体的血管收缩经Gq-PLC途径介导。在内皮剥离的心脏中保持Mas激动剂诱导的血管收缩的观察结果表明该反应由冠状动脉中的平滑肌细胞上的Mas受体介导。
Mas受体已经在分离的心脏的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参与心脏功能的调节(Castro C.H.,et al.,Life Sci80:264-268(2006))。为确定Mas受体是否也在 体内在区域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作用,申请人在Mas+/+(野生型)和Mas-/-(Mas敲除)小鼠中进行冠状动脉结扎研究。数据证明了梗塞面积在缺血/再灌注后的Mas-/-小鼠中显著减小(实施例5.6)。有趣的是,切除小鼠中的Mas表达也使肾脏能够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Esteban V.,et al.,PLoS One4:e5406(2009))。最后,申请人通过在缺血之前或在即将再灌注之前用Mas反相激动剂处理大鼠来证实了Ma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这两种处理方案均导致梗塞面积减小,从而表明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发生过度Mas-Gq信号传导。这些数据与在再灌注损伤情形下使用其他心肌Gq-偶联受体的其它抑制剂所观察到的心脏保护作用相一致(Watanabe T.,et al.,Br J Pharmacol114:949-954,1995;和Dai W.,et al.,Cardiovasc Ther28:30-37(2010))。重要的是,体内使用Mas反相激动剂处理所观察到的梗塞面积减小导致长期心脏功能的改善。
Mas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提供心脏保护作用的一种机制是通过改善心脏血流量。已经提出了冠脉血流量减少为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Collard C.D.and Gelman S.,Anesthesiology94:1133-1138(2001))。存在于动脉平滑肌细胞上的Mas受体促进血管收缩,而Mas反相激动剂对Mas信号传导的抑制促进血管扩张,这导致血流量得到改善。因此,很可能由Mas反相激动剂处理引起的冠脉血流量得到改善至少部分地解释了这些化合物的心脏保护性质。
Mas反相激动剂可提供心脏保护的第二种机制是通过减少细胞凋亡。Mas表达在心肌细胞中,其中已知缺血/再灌注会引起细胞内Ca2+含量显著增加(Tani M.and Neely J.R.,Circ Res65:1045-1056(1989);和Murphy E.and Steenbergen C.,Physiol Rev88:581-609(2008))。细胞溶质及随后的线粒体Ca2+超载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导致细胞死亡(Talukder M.A.,et al.,Cardiovasc Res84:345-352(2009))。因此,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中的Mas的活化应导致Gq-PLC-IP3-Ca2+信号传导的活化,此应造成细胞溶质和线粒体Ca2+负荷升高且因此因细胞凋亡或坏死而造成细胞死亡。认为因细胞凋亡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失为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Mani K.,Heart Fail Rev13:193-209(2008))。事实上,申请人可见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心脏中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申请人关于在再灌注之前给予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观察结果支持该机制。
除减小梗塞面积外,改善再灌注过程中的冠脉血流量和Ca2+处理应导致极少的室性心律失常。申请人关于Mas反相激动剂降低再灌注过程中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为Mas反相激动剂有可能提供心脏保护的第三种机制。
如早先损失,申请人的数据证实了在多种物种(包括人类)中Mas受体表达在心肌细胞和冠状动脉中。更重要的是,申请人的研究已经集中于Mas受体药理学的先前不受重视的方面;G-蛋白信号传导。申请人发现Mas受体优先偶联至Gq,这导致PLC活化及细胞内钙增加,且Gi偶联也可在较高药物浓度发生(实施例3.3)。申请人对分离的心脏的冠脉血流量研究支持该信号传导机制。显示对Mas信号传导的抑制可经涉及改善冠脉血流量、减少细胞凋亡和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机制来提供心脏保护作用。此外,申请人显示在心脏中抑制Mas受体Gq信号传导可防止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如通过梗塞面积减小所证明(实施例4)。总之,这些结果揭露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形下过度Mas-Gq信号传导的先前未认识到的病理作用,且表明对Mas-Gq信号传导的抑制在治疗上是有益的。
心肌梗塞的标准治疗为通过血栓溶解或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对缺血区域进行再灌注。释放阻断且使血流返回至受影响的区域对心脏组织存活起决定作用;然而,通常在经再灌注的心脏组织中观察到除由缺血产生的损害外的损害。再灌注损伤的表现包括心律失常、可逆性收缩功能障碍-心肌顿抑、内皮细胞功能不良和细胞死亡。目前,不存在可用的再灌注损伤的有效治疗。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拮抗剂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使用Mas受体的抑制剂所观察到的心脏保护作用与其他心肌Gq偶联受体的抑制相一致,诸如血管紧张素AT1受体(De Gasparo,M.et al.,Pharmacol Rev52:415-472(2000))和内皮素受体ETA(Douglas,S.A.and Ohlstein,E.H.Vascular Research34:152-164(1997)和Takigawa,M.et al.,Eur.L.Biochem.228:102-108(1995))。
基于表达数据,Mas受体的细胞信号传导(Gq/PLC活化和细胞内Ca+2增加)和与类似Gq偶联受体(例如AT1和ET1)的比较,式(I)的Mas反相激动剂适用于治疗多种病症,诸如高血压、心房颤动复发、阿尔茨海默病发生率降低、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痴呆和本申请中所提供的其它病症。血管紧张素AT1受体抑制剂为医学中所熟知。AT1受体抑制剂的实例包括坎地沙坦 (AtacandTM)、依普罗沙坦(TevetenTM)、厄贝沙坦(AvaproTM)、替米沙坦(MicardisTM)、缬沙坦(DiovanTM)、氯沙坦(CozaarTM)和奥美沙坦(BenicarTM)。AT1受体抑制剂适用于治疗高血压(high blood pressure)。持续性高血压为中风、心肌梗塞、心脏衰竭和动脉瘤的风险因素之一,且其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Pierdomenico,S.D.,et al.,American J.Hypertension22:842-847(2009))。AT1受体抑制剂也预防/治疗心房颤动复发。另外,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其它心血管药物相比,AT1受体抑制剂与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的发生率及进展显著降低相关(Li,N.-C.et al.,BMJ2010;340:b5465)。
G蛋白偶联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及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适用于治疗或减轻由缺血或缺血后的再灌注引起的心脏、脑、肾脏和生殖系统的疾病或病症及与其相关的任何下游并发症的方法中。本发明还涉及治疗或减轻由血管收缩或高血压引起的脉管系统的疾病或病症及由升高的血压和/或减少的组织灌注引起的任何下游并发症的方法。具体而言,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适用于治疗需要所述治疗的受试者的特征在于活性、高活性或不适当活性的Mas受体的疾病或病症和/或改善其症状。所述方法涉及使需要所述治疗的受试者的表达Mas受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有效量的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或拮抗剂接触。所接触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可在患者体内,或可由患者分离,其与Mas受体反相激动剂或拮抗剂接触,且返回至患者体内。Mas受体反相激动剂或拮抗剂降低了Mas受体的活性或经Mas受体降低信号传导,由此治疗疾病/病症、降低发展疾病/病症的风险或减轻疾病/病症的症状。
1.血管系统的调节
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适用于预防性和治疗性处置,这部分因为其减少或抑制血管收缩和/或促进血管扩张。调节血管系统(例如通过血管扩张和/或血管舒张)有助于治疗存在对正常血流的限制或妨害的病症,或减少所述病症的症状。如下提供了受益于使用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进行血管调节的病症的非限制性实例。
a.心脏
本申请所述的化合物特别适用于降低发展冠心病的可能性及治疗冠心病及其相关症状。冠心病,也称为冠状动脉疾病,为向心脏供应血和氧的小血管狭窄且为美国男性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疾病通常由称为动脉粥样 硬化的病症引起,其在脂肪物质和其它物质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累积从而使其变窄时发生。当冠状动脉变窄时,流向心脏的血流会减慢或停止。
血液供应的限制会导致缺血。缺血由于缺乏氧和营养物而导致组织损坏。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通过减少血管收缩和移除对血流的限制而有效减少缺血。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在心脏中的血流阻塞或减少过程中和/或之后提供心脏保护作用。
缺血可导致称为狭心症、俗称为心绞痛的病症,其为暂时性的且经常复发由供给心脏肌肉的氧合血液缺乏或不足引起的胸痛。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或其症状的风险。
心肌梗塞(俗称心脏病发作)是在通过堵塞冠状动脉血管、从而引起心脏一部分中的心脏细胞死亡来阻断心脏该部分的血液供应时发生。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助于减少血管收缩,由此降低心肌梗塞的风险。另外,本发明的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助于促进心肌梗塞后的血管舒张。
无回流现象,通常表现为ECG变化及胸痛,其未能恢复正常心肌血流量,尽管移除冠状动脉阻塞。已经显示无回流现象使血栓溶解疗法和经皮血管再生复杂化。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治疗无回流现象及其症状。
高血压为心脏慢性病症,其中全身动脉血压升高。持续性高血压为心肌梗塞风险因素之一。肺动脉高压为肺动脉、肺静脉或肺毛细血管(统称为肺脉管系统)中的血压增加。肺动脉高压可为严重疾病,其显著增加心脏衰竭风险。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适用于稳定血压且由此减少高血压及改善其症状。
血管成形术为用于打开由血凝块阻塞的动脉的基于导管的技术。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通过促进血管扩张可具有降低该程序后的血凝块形成的风险的作用。
冠状动脉架桥手术为这样的手术操作,其中将动脉或静脉由身体其他位置取出并移植至阻塞的冠状动脉,使堵塞周围的血液绕道且通过新连接的血管。本发明的化合物有助于降低此程序后的血管收缩的风险。
缺血/再灌注损伤为当在缺血期后血液供应返回至组织时所引起的组织损坏。血液中无氧和营养物存在产生了这样的病症,其中循环的恢复经诱导氧化应激而导致炎症和氧化损害而非正常功能的恢复。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助于治疗再灌注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再灌注损伤为心 脏麻痹后的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再灌注损伤为血管成形术后的损伤。
b.脑
短暂性缺血发作或小中风为由血流阻塞引起的脑血流的短暂中断。实施例10显示抑制Mas受体信号传导可减少与短暂性缺血性中风相关的脑损害。因此,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助于治疗短暂性缺血发作及其症状。
中风为脑未接收足量氧合血液的结果且通常由缺血(由大脑血管堵塞引起)或出血引起。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治疗中风及其症状。另外,这些化合物适用于降低中风或小中风复发的风险。
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在脑中的血流阻塞或将少过程中和/或之后提供神经保护作用及治疗以下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中的一种或多种:中风、脑发作、神经保护、脑缺血(血栓形成性、栓塞性和灌注不足)、病灶或多病灶脑缺血、全脑缺血、缺血性脑损伤、急性缺血性脑损害、急性缺血性脑损伤、脑梗塞、脑再灌注损伤、脑缺氧、大脑再灌注损伤、神经再灌注损伤、缺血性神经障碍、缺血性脑损害、脑缺氧、脑缺血、脑缺血性损伤、低氧-缺血性脑损伤、缺氧性脑损伤、缺氧性脑损害、缺氧性脑病、皮质下缺血性抑郁、烟雾病和心脏呼吸停止。
c.生殖系统
勃起机能障碍为雄性受试者无法发育或维持阴茎勃起以进行正常性行为。阴茎勃起为血液进入和保持于阴茎海绵体(其为阴茎中的海绵样体)中的液压作用。当难以产生勃起时,表明勃起机能障碍。Mas受体表达于阴茎海绵体中且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的血管舒张性质使其适用于治疗勃起机能障碍。
d.肠道
大肠与小肠也可受缺血影响。缺血性结肠炎为大肠的炎症和损伤由通常通过全身性循环变化(例如低血压)或局部因素(诸如血管收缩或血凝块)所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所引起的医学病症。小肠的缺血称为肠系膜缺血。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减少大肠和小肠的缺血。
e.四肢-外周血管疾病
急性四肢缺血由四肢血流缺乏或减少引起。其通常归因于经历外周血管 疾病的受试者的动脉栓塞或血栓。腿部堵塞可导致活动(跛行)时腿部疼痛或痛性痉挛、皮肤颜色变化、疮或溃疡及腿部感觉疲劳。总的循环损失可导致四肢坏疽及损失。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可改善血流量,由此治疗有需要的受试者发展急性四肢缺血的风险。
f.肾脏
肾动脉狭窄为肾动脉直径减小。所产生的对血流量的限制可导致肾功能受损和高血压,其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VHT)。肾动脉狭窄为RVHT的主要原因且造成美国约5千万高血压病例中的1%-10%。当到达一个肾脏的动脉变窄时发生肾血管性高血压,而当到达两个肾脏的动脉均变窄时发生肾衰竭。两个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逐渐使肾功能受损。实施例9证实了Mas反相激动剂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改善到达肾脏和肾脏内的血流量。另外,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助于治疗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衰竭或降低其发展风险。此外,本申请所述的化合物还有助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性肾病及其症状。
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在肾脏中的血流阻塞或减少过程中和/或之后提供肾功能保护/肾脏保护作用及治疗以下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中的一种或多种:肾病、肾病综合征、梗阻性肾病、梗阻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肾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肾性缺血、肾性缺血损伤、肾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肾性再灌注损伤、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脏损伤、急性肾衰竭、急性肾脏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造影剂肾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肾病、终末期肾衰竭、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和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尿崩症、法布里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灶性硬化、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Gitelman综合征、肾小球疾病、高血压和肾脏疾病、IgA肾病(贝格尔病)、间质性肾炎、狼疮、恶性高血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先兆子痫、多动脉炎、蛋白尿、肾动脉狭窄、肾梗死、返流性肾病、硬皮病肾危象、结节性硬化症和与华法林相关的肾病。
2.抑制钙信号传导
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也适用于预防性和治疗性处置,这部分因为其能够减少或抑制细胞中钙信号传导或纠正细胞的不适当钙处理。
Mas受体为Gq偶联受体。对Mas受体的刺激可导致释放储存在细胞内隔室中的钙。心肌细胞的收缩性由细胞内钙浓度的变化调节。心肌细胞的不适当钙处理可导致不适当的收缩活动。另外,来自细胞内隔室的不适当钙释放可导致诸如心律失常、心肌的病理学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病症。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适用于治疗由细胞对钙信号传导和/或处理的不适当调节而引起的任何疾病或病症,或其症状。
a.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为关于心跳速率或节律的问题。在心律失常过程中,心脏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节律跳动。心跳过快称为心动过速。心跳过慢称为心动过缓。当心率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时,心脏可能无法向身体泵送足够血液。血流缺乏会损害脑、心脏和其它器官。存在若干种已知类型的心律失常,诸如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动过缓。
室上性心律失常为这样的心动过速,其起始于心房或房室结的心动过速且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沃-帕-怀综合征。心房颤动,其为一种每年影响大约2百万美国人的病症,其为最常见类型的心律失常。在该病症中,心房(心脏的上腔室)迅速发出电信号,使其颤动而飞正常收缩。结果为异常快且高度不规则的心跳。
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心脏的下腔室)的异常快的心脏节律。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维性颤动,这两者均为最常见的与心脏病发作相关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为心率慢于正常的心律失常。如果心率过慢,则无足够血液到达脑部。
缺血性心肌的再灌注可能在威胁生命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冠状动脉痉挛的突然停止或在护理者除去细胞缺血产物而逐出血小板聚集体后可发生回流且所释放的物质发挥短暂性但有效的导致心律失常作用,从而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
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效治疗和/或降低其发展可能性且也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症状。
b.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为正常发育的重要组成及若干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钙水平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经Mas受体的信号传导动员钙 储存并通过升高细胞内游离钙而触发细胞凋亡。Mas受体的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适用于保护心肌以防细胞死亡。
3.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相关病症
炎症为血管组织对有害刺激(诸如病原体、损害细胞或刺激物)的复杂生物学反应。尽管在损伤后或在一些病症中,炎症为正常的健康反应,但是导致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细胞或组织的炎症也可引起异常炎症,这导致正常组织的慢性疼痛、发红、肿胀、僵硬和损害。长期炎症,称为慢性炎症,其可导致许多疾病,诸如花粉热、牙周炎、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甚至癌症(例如胆囊癌)。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诸如本申请所述的那些)适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炎性疾病及与炎症相关的病症。
炎性疾病通常与一些细胞因子的水平升高相关。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IL)、干扰素(IFNs)、趋化因子(引导白血球移动至炎症部位的蛋白质)、肿瘤坏死因子(TNFs)和集落刺激因子(CSFs)。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称为“促炎细胞因子”且包括IL-1α、IL-1β、IL-2、IL-6、IL-10、IL-12、IL-15、IL-18、TNFα、分泌型淋巴毒素α(TNFβ)、淋巴毒素β、IFNα、IFNβ、IFNγ、GM-CSF、M-CSF、淋巴毒素αβ、LIGHT、CD40配体、Fas配体、CD30配体、CD27配体、4-1BB配体、Ox40配体、TRAIL、TWEAK、TRAMP、CXC趋化因子(例如L-8、GRO-α、GRO-β、PF-4、IP-10和Mig)及CC趋化因子(例如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2和MCP-4)。本发明的化合物适用于治疗或预防炎症,至少部分通过减少所述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来实现。
例如,本申请所述的化合物可用于治疗炎性疾病,诸如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那些。Mas受体基因表达与炎性免疫细胞(诸如巨噬细胞)的TNFα表达有关(实施例6)。TNFα为鉴定为免疫力、炎症、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的介质的细胞因子。该介质大量存在于发炎的滑液组织且在自身免疫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lack et,al.,Annu.Rep.Med.Chem.,32:241-250(1997))。TNFα水平的升高与许多炎性疾病相关,所述疾病诸如败血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为影响多个外周关节的慢性炎性疾病。已在关节炎患者中观察到TNFα和其它促炎细胞因子的过表达(Feldmann et.al.,Prog Growth Factor Res4:247-55(1992))。此外,过表达人TNFα的转基因动物发展糜烂性多关节炎及与该疾病相关的许多特征(Keffer et.al.,EMBO J. 10(13):4025-31(1991))。抗-TNFα抗体疗法(利妥昔单抗)的成功已经转变了该疾病的处理(Edwards,et.al.,N.Engl.J.Med.,350(25):2572-81(2004))。现已发现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减少TNFα的水平,参见实施例7,且还在熟知的炎症动物模型(角叉藻聚糖诱导的炎症爪肿胀模型)中显示有效地减少炎症,参见实施例8。假定本发明的化合物能够降低TNFα水平,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有益于治疗TNFα-相关的病症,诸如但不限于:
(A)急性和慢性免疫及自身免疫病理,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不应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非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再吸收、甲状腺炎、移植物抗宿主病、硬皮病、糖尿病、格雷夫斯病等;
(B)感染,包括但不限于败血病综合征、恶病质、感染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由急性或慢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循环性虚脱和休克、急性和慢性寄生虫病和/或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或病毒诸如AIDS感染(包括恶病质、自身免疫疾病、AIDS痴呆复合病和感染的症状);
(C)炎性疾病,诸如慢性炎性病理和血管炎性病理,包括慢性炎性病理诸如结节病、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全身性硬化症、银屑病、皮肌炎、多肌炎,及血管炎性病理诸如但不限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脉粥样硬化和川崎病;
(D)神经变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脱髓鞘病,诸如多发性硬化和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锥体束外和小脑病症诸如皮质脊髓系统损害;基底神经节病症或小脑病症;过度性运动失调诸如亨廷顿舞蹈症和老年性舞蹈病;药物诱导的运动失调诸如由阻断CNS多巴胺受体的药物引起的那些病症;低运动性运动失调,诸如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麻痹;小脑及脊髓小脑病症,诸如小脑结构损害;脊髓小脑变性(脊髓性共济失调、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小脑皮质变性、多系统变性病(Mencel、Dejerine-Thomas、Shi-Drager和Machado-Joseph);和全身性病症(雷弗素姆病、无β脂蛋白血症、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和线粒体多系统病症);脱髓鞘核病症,诸如多发性硬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运动单位病症,诸如神经性肌萎缩(前角细胞变性,诸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和青少年脊髓性肌萎缩)、阿尔茨海默病、中年人唐氏综合征、弥漫性路易体疾病、路易体型老年痴呆、韦尼克-科尔萨科夫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亚急性硬 化性全脑炎、Hallerrorden-Spatz疾病和拳击员痴呆,或它们的任何亚组;
(E)恶性病理,涉及TNF-分泌肿瘤或其它涉及TNF的恶性肿瘤,诸如但不限于白血病(急性、慢性髓细胞、慢性淋巴细胞和/或脊髓发育不良综合征);淋巴瘤(何杰金和非何杰金淋巴瘤,诸如恶性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或蕈样肉芽肿病));和
(F)酒精诱导的肝炎。
本发明的化合物同样适用于治疗和/或预防IL-1相关病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IL-1相关病症包括(a)炎性疾病,诸如骨关节炎、胰腺炎和哮喘;(b)自身免疫疾病诸如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和皮肤色素缺乏症;和(c)感染性疾病诸如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
细胞因子IL-6部分经其对TNFα和IL-1的作用来充当促炎细胞因子。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也用于治疗IL-6相关病症,诸如自身免疫疾病和慢性炎性增殖性疾病。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发病型青少年慢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银屑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抑郁、阿尔茨海默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前列腺癌。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用于治疗和/或预防与其它促炎细胞因子的失调表达和/或活性相关的病症,所述其它促炎细胞因子诸如IL-2、IL-10、IL-12、IL-15、IL-18、TNFβ、淋巴毒素β、IFNα、IFNβ、IFNγ、GM-CSF、M-CSF、淋巴毒素αβ、LIGHT、CD40配体、Fas配体、CD30配体、CD27配体、4-1BB配体、Ox40配体、TRAIL、TWEAK、TRAMP、CXC趋化因子(例如L-8、GRO-α、GRO-β、PF-4、IP-10和Mig)和CC趋化因子(例如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2和MCP-4)。
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诸如本申请所述的那些用于治疗和/或预防自身免疫性和自身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症为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及破坏健康身体组织时所发生的病症。自身免疫病症可导致一种或多种类型的身体组织受破坏;器官异常生长;和/或器官功能变化。自身炎性疾病为相对新的一类疾病,其不同于自身免疫疾病。然而,自身免疫性和自身炎性疾病共有常见特征,即两组病症由免疫系统攻击身体的自身组织产生,且也导致炎症增加。
本发明的化合物用于治疗以下炎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或与炎性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病症中的一种或多种:寻常痤疮、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变态反应、变应性哮喘、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变性病、强直性脊柱炎、哮喘、支气管肺曲霉病、变应性鼻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黑棘皮病、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阿狄森病、特应性皮炎、斑秃、普秃、淀粉样变性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样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特发性血管性水肿、颅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高安动脉炎、颞动脉炎、哮喘、自身免疫卵巢炎、自身免疫睾丸炎、自身免疫多内分泌衰竭、细菌感染性休克、细菌中毒性休克、贝切特病、贝格尔病、伯格病、支气管炎、大疱性天疱疮、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卡普兰综合征、心肌梗塞后综合征、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心脏炎、腹部疾病、口炎性腹泻;查加斯病、切东综合征、Churg-Strauss疾病、慢性复发性葡萄膜炎、科根综合征、冷凝集素病、CREST综合征、克罗恩病、冷球蛋白血症、隐原性纤维化肺泡炎、迟发型超敏反应病症、脓疱疮皮炎、皮肌炎、青少年皮肌炎、糖尿病、戴-布综合征、德乔治综合征、盘状全身性红斑狼疮、子宫内膜异位症、嗜酸细胞性筋膜炎、巩膜外层炎、持久性隆起性红斑、边缘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病、家族性地中海热、费尔蒂综合征、肺纤维化、类过敏性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移植术后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病、古德帕斯彻综合征、免疫介导的粒细胞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环状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病、肉芽肿性肌炎、格雷夫病、桥本氏甲状腺炎、新生儿溶血病、特发性血色素沉着、亨-舍二氏紫癜、慢性活性和慢性进行性肝炎、组织细胞增多病X、嗜酸性红细胞球增多综合征、超敏感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缺陷、常见变异型免疫缺陷病、间质性膀胱炎、乔布斯综合征、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青少年慢性关节炎)、川畸病、角膜炎、干燥性角结膜炎、兰-格-巴-斯四氏综合征、瘤型麻风、吕弗勒综合征、狼疮、莱尔综合征、莱姆病、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淋巴细胞增生症、疟疾、髓膜炎、全身性肥大细胞增多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单神经炎、穆-韦二氏综合征、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蕈样肉芽肿病、骨髓增生病、肾病综合征、卵巢癌、复发性卵巢癌、重叠综合征、脂膜炎、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盆腔炎症性疾病、类天疱疮、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落叶性天疱疮、寻常型天疱疮、养鸽者病、浆细胞瘤、肺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难治性多发 性骨髓瘤、风湿性多肌痛、多发性肌炎、特发性多神经炎、子痫前症/子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全身性硬化症、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硬皮病)、多发性硬化、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肺泡蛋白沉着症、肺纤维化、雷诺现象/综合征、里德尔甲状腺肿、赖特综合征、复发性多软骨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巩膜炎、硬化性胆管炎、血清病、赛杂瑞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史-约综合征、斯提耳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交感性眼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排斥、肿瘤增殖和转移、溃疡性结肠炎、未分化的结缔组织病、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葡萄膜炎、血管炎、全身坏死性血管炎、AIDS中的病毒复制、白癜风、韦-克二氏病、韦格纳肉芽肿病和Wiskott-Aldrich综合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的方法,其用于:1)治疗个体中的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2)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扩张血管得以减轻的病症;3)治疗通过个体中的血管舒张得以减轻的病症;4)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抑制血管收缩得以减轻的病症;5)治疗通过在个体中促进正常血流得以减轻的病症;6)治疗个体中的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凝块形成;7)降低个体中由于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8)降低个体中由于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9)治疗个体中的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血管收缩;10)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12)治疗通过抑制个体的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得以减轻的病症;13)治疗通过矫正个体的细胞中不适当的钙处理得以减轻的病症;14)治疗个体中的心律失常;15)治疗个体中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6)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17)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8)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19)治疗个体中的炎性疾病;20)在个体中提供神经保护;和21)在个体中提供肾脏保护;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给予或向有此需要的个体开具治疗有效量的: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C)本发明的组合物;D)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E)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各自任选与治疗有效量的第二药物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以下物质的用途: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C)本发明的组合物;其各自任选与第二药物组合,所述用 途为制备用于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的药物:1)治疗个体中的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2)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扩张血管得以减轻的病症;3)治疗通过个体中的血管舒张得以减轻的病症;4)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抑制血管收缩得以减轻的病症;5)治疗通过在个体中促进正常血流得以减轻的病症;6)治疗个体中的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凝块形成;7)降低个体中由于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8)降低个体中由于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9)治疗个体中的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血管收缩;10)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12)治疗通过抑制个体的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得以减轻的病症;13)治疗通过矫正个体的细胞中不适当的钙处理得以减轻的病症;14)治疗个体中的心律失常;15)治疗个体中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6)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17)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8)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19)治疗个体中的炎性疾病;20)在个体中提供神经保护;和21)在个体中提供肾脏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C)本发明的组合物;D)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E)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各自任选与第二药物组合,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C)本发明的组合物;D)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E)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各自任选与第二药物组合,其用于选自用于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的治疗方法/方法中:1)治疗个体中的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2)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扩张血管得以减轻的病症;3)治疗通过个体中的血管舒张得以减轻的病症;4)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抑制血管收缩得以减轻的病症;5)治疗通过在个体中促进正常血流得以减轻的病症;6)治疗个体中的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凝块形成;7)降低个体中由于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8)降低个体中由于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9)治疗个体中的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血管收缩;10)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12)治疗通过抑制个体的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得以减轻的病症;13)治疗通过矫正个体的细胞中不适当的钙处理得以减轻 的病症;14)治疗个体中的心律失常;15)治疗个体中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6)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17)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8)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19)治疗个体中的炎性疾病;20)在个体中提供神经保护;和21)在个体中提供肾脏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剂与以下的组合的用途: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C)本发明的组合物,所述用途为制备用于选自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的药物:1)治疗个体中的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2)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扩张血管得以减轻的病症;3)治疗通过个体中的血管舒张得以减轻的病症;4)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抑制血管收缩得以减轻的病症;5)治疗通过在个体中促进正常血流得以减轻的病症;6)治疗个体中的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凝块形成;7)降低个体中由于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8)降低个体中由于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9)治疗个体中的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血管收缩;10)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12)治疗通过抑制个体的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得以减轻的病症;13)治疗通过矫正个体的细胞中不适当的钙处理得以减轻的病症;14)治疗个体中的心律失常;15)治疗个体中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6)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17)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8)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19)治疗个体中的炎性疾病;20)在个体中提供神经保护;和21)在个体中提供肾脏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剂与以下的组合: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C)本发明的组合物;D)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E)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药剂与以下的组合: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C)本发明的组合物;D)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或E)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选自用于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的治疗方法/方法中:1)治疗个体中的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2)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扩张血管得以减轻的病症;3)治疗通过个体中的血管舒张得以减轻的病症;4)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抑制血管收缩得以减轻的病症;5)治疗通过在个体中促进正常血流得以减轻 的病症;6)治疗个体中的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凝块形成;7)降低个体中由于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8)降低个体中由于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9)治疗个体中的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血管收缩;10)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12)治疗通过抑制个体的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得以减轻的病症;13)治疗通过矫正个体的细胞中不适当的钙处理得以减轻的病症;14)治疗个体中的心律失常;15)治疗个体中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6)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17)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8)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19)治疗个体中的炎性疾病;20)在个体中提供神经保护;和21)在个体中提供肾脏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与第二药物的组合: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C)本发明的组合物,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选自下述的药物产品与第二药物的组合:药物组合物、制剂、单位剂型和试剂盒,其各自包含:A)本发明的化合物;B)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C)本发明的组合物,其用于选自用于下述的一种或多种的治疗方法/方法中:1)治疗个体中的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2)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扩张血管得以减轻的病症;3)治疗通过个体中的血管舒张得以减轻的病症;4)治疗通过在个体中抑制血管收缩得以减轻的病症;5)治疗通过在个体中促进正常血流得以减轻的病症;6)治疗个体中的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凝块形成;7)降低个体中由于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8)降低个体中由于血管成形术后的血块形成导致的损伤;9)治疗个体中的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血管收缩;10)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治疗个体中的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期间和/或在冠状动脉架桥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12)治疗通过抑制个体的细胞中的钙信号传导得以减轻的病症;13)治疗通过矫正个体的细胞中不适当的钙处理得以减轻的病症;14)治疗个体中的心律失常;15)治疗个体中的由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律失常;16)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17)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18)治疗个体中由再灌注引起的心肌 细胞死亡;19)治疗个体中的炎性疾病;20)在个体中提供神经保护;和21)在个体中提供肾脏保护。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本发明的方法;或本发明的药剂;其中所述药物产品包括药物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产品包括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产品包括单位剂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产品包括试剂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产品包括组合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物产品包括双包装。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或本发明的药剂;其中同时、分开或先后给予所述化合物或结晶形式及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同时给予所述化合物或结晶形式及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分开给予所述化合物或结晶形式及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先后给予所述化合物或结晶形式及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
一些组合疗法和与其相关的药剂
本申请所述的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可与一种或多种已知适用于治疗待治疗病症的药剂组合。这些药剂可配制成以具有本发明的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单一药物组合物形式向受试者给予,或可配制为分开的组合物。这些组合物可分开、同时或先后给予至受试者。
因此,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包括治疗或减轻心脏、脑、肾脏和生殖系统的疾病或病症和/或改善其症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给予治疗有效量的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与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或多种额外的药剂的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或本发明的药剂;其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选自:ACE抑制剂、β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利尿剂、硝酸盐/酯、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腺苷、内皮缩血管肽受体拮抗剂、PDE5抑制剂、抗-TNF剂(即抑制TNF活性的药剂)和心脏停搏液。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ACE抑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β阻断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 第二药物为钙通道阻断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利尿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硝酸盐/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阿司匹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腺苷。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内皮缩血管肽受体拮抗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PDE5抑制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抗-TNF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心脏停搏液。
ACE抑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卡托普利、佐芬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喹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casokinins、lactokinins及乳三肽Val-Pro-Pro和Ile-Pro-Pro,例如由益生菌瑞士乳酸杆菌产生或衍生自酪蛋白的乳三肽。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心脏下述的ACE抑制剂:卡托普利、佐芬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喹那普利、培哚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casokinins、lactokinins、Val-Pro-Pro和Ile-Pro-Pro。
β-阻断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非选择性药剂,诸如:阿普洛尔、布新洛尔、卡替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纳多洛尔、喷布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和噻吗洛尔;β1-选择性药剂,诸如:醋丁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塞利洛尔、艾司洛尔、美托洛尔和奈必洛尔;β2-选择性药剂,诸如:布他沙明和(2R,3R)-3-(异丙基氨基)-1-(7-甲基-2,3-二氢-1H-茚-4-基氧基)丁-2-醇(ICI-118,551);和β3-选择性药剂,诸如(S)-1-(2-乙基苯氧基)-3-((S)-1,2,3,4-四氢萘-1-基氨基)丙-2-醇草酸盐(SR59230A)。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选自下述的β阻断剂:阿普洛尔、布新洛尔、卡替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纳多洛尔、喷布洛尔、吲哚洛尔、普萘洛尔、索他洛尔、噻吗洛尔、醋丁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比索洛尔、塞利洛尔、艾司洛尔、美托洛尔、奈必洛尔、布他沙明、(2R,3R)-3-(异丙基氨基)-1-(7-甲基-2,3-二氢-1H-茚-4-基氧基)丁-2-醇(ICI-118,551)和(S)-1-(2-乙基苯氧基)-3-((S)-1,2,3,4-四氢萘-1-基氨基)丙-2-醇草酸盐(SR59230A)。
钙通道阻断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断剂,诸如:氨氯地平、阿雷地平、阿折地平、巴尼地平、贝尼地平、西尼地平、氯维地平、 伊拉地平、依福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马尼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尼伐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尼群地平和普拉地平;苯基烷基胺钙通道阻断剂,诸如:维拉帕米和戈洛帕米;苯并硫氮杂
钙通道阻断剂,诸如地尔硫卓;和非选择性钙阻断剂诸如:米贝拉地尔、苄普地尔、氟司必林和芬地林。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钙通道阻断剂,其选自:氨氯地平、阿雷地平、阿折地平、巴尼地平、贝尼地平、西尼地平、氯维地平、伊拉地平、依福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乐卡地平、马尼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尼伐地平、尼莫地平、尼索地平、尼群地平、普拉地平、维拉帕米、戈洛帕米、地尔硫卓、米贝拉地尔、苄普地尔、氟司必林和芬地林。
利尿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髓袢利尿剂,诸如:呋塞米、依他尼酸、托塞米和布美他尼;噻嗪类利尿剂,诸如:氢氯噻嗪;碳酸酐酶抑制剂诸如乙酰唑胺和醋甲唑胺;保钾利尿剂,诸如:螺内酯、坎利酸钾、阿米洛利和氨苯蝶啶;保钙利尿剂,诸如:噻嗪类;渗压性利尿药,诸如:甘露醇和葡萄糖;和低效能利尿药,诸如:噻嗪类;和洋地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利尿剂,其选自:呋塞米、依他尼酸、托塞米、布美他尼、氢氯噻嗪、乙酰唑胺、醋甲唑胺、螺内酯、坎利酸钾、阿米洛利、氨苯蝶啶、噻嗪类、甘露醇、葡萄糖和洋地黄。
硝酸盐/酯类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丁四硝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硝酸盐/酯,其选自: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和丁四硝酯。
他汀类药物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美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罗苏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他汀类药物,其选自: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美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罗苏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抗血小板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氯吡格雷
普拉格雷
噻氯匹定
和temanogrel。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抗血小板药物,其选自: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噻氯匹定和temanogrel。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抑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波生坦、替唑生坦、西他生坦、安贝生坦、阿曲生坦、BQ-123(即环(D-trp-D-asp-L-pro-D-val-L-leu))和BQ-788(即N-顺-2,6-二甲基哌啶子基羰基-L-γ-MeLeu-D-Trp(MeOCO)-D-Nle-OH钠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内皮缩血管肽受体拮抗剂,其选自:波生坦、替唑生坦、西他生坦、安贝生坦、阿曲生坦、BQ-123和BQ-788。
PDE5抑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昔多芬、阿伐那非、罗地那非、米罗那非、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那非、伐地那非和乌地那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剂或第二药物为PDE5抑制剂,其选自:昔多芬、阿伐那非、罗地那非、米罗那非、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那非、伐地那非和乌地那非。
抑制TNF活性的药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小分子、小干扰RNA(siRNAs)、反义RNA、与TNF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溶性TNF受体或显性负-TNF分子(诸如显性负TNF蛋白或编码显性负TNF蛋白的核酸)。应该理解的是抑制TNF的药剂可为抑制TNF的活化受体的能力但不抑制TNF与受体结合的药剂。抗-TNF抗体包括例如英夫利昔单抗
D2E7(阿达木单抗;HumiraTM)、赛妥珠单抗(CDP-870)和CDP-571(参见例如Sandborn et al.,Gut53(10):1485-1493(2004);Choy et al.,Rheumatology 41(10):1133-1137(2002);和Kaushik et al.,Expert Opinion on Biological Therapy5(4):601-606(6)(2005)),可溶性TNF受体包括例如依那西普(sTNF-RII:Fc;
)。示例性抗-TNF疗法描述于例如美国专利6,270,766。
本发明的化合物也可用于与心脏停搏液组合。如本申请所述,心脏麻痹或心脏停搏溶液为这样的溶液,将其输注至心脏例如主动脉根或冠状动脉口以诱导在心脏手术过程中的心脏停搏或作为将心脏储存在制品中以用于运 输和最终移植到接受者的溶液。本发明的化合物可用于与多种本领域已知的心脏停搏液组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脏停搏液具有约15mmol/L至约35mmol/L的浓度范围的氯化钾。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脏停搏液具有约20mmol/L至约30mmol/L的浓度范围的氯化钾。所述心脏停搏液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PlegisolTM、![]()
HTK(Bretschneider心脏停搏液)、
(University of Wisconsin)溶液、圣多马医院溶液(STH)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溶液。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式(I)的化合物及组合物、药物组合物、药物、单位剂型、方法、化合物的用途、使用的化合物及药物产品,其各自包含式(I)的化合物与一种或多种选自如本申请所述的药剂的组合。
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在个体中治疗本申请所述的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个体给予治疗有效量的:式(I)的化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和/或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单位剂型及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选自如本申请所述的药剂的组合。
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式(I)的化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和/或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单位剂型及一种或多种选自如本申请所述的药剂的组合在制备用于在个体中治疗如本申请所述的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式(I)的化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和/或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单位剂型及一种或多种选自如本申请所述的药剂的组合,其用于通过疗法治疗人体或动物体的方法中。
一个实施方案涉及:式(I)的化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药物和/或包含式(I)的化合物的单位剂型及一种或多种选自如本申请所述的药剂的组合,其用于治疗一种或多种如本申请所述的病症的方法中。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同时、分开或先后给予单独的式(I)的化合物或存在于组合物、药物组合物、药物和/或单位剂型中的式(I)的化合物及一种或多种药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制备本发明的药物产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使所述化合物与第一药用载体混合以制备化合物单位剂型;使所述第二药物与第二药用载体混合以制备第二药物单位剂型;及使所述化合物单位剂型和所述第二药物单位剂型以组合的单位剂型的形式组合以同时、分开或先后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药用载体不同于所述第二药用载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同的药用载体适用于通过相同的途径给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不同的药用载体适用于通过不同的途径给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药用载体基本上与所述第二药用载体相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基本上桑相同的药用载体适用于口服给予。
本发明的一些适应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或本发明的药剂;其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选自: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停搏后的再灌注损伤、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灌注损伤、心绞痛、心肌梗塞、无回流现象、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焦虑、短暂性缺血发作、勃起机能障碍、缺血性结肠炎、肠系膜缺血、急性四肢缺血、由向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皮肤变色、肾动脉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性肾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冠心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动脉粥样硬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缺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再灌注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心脏停搏后的再灌注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灌注损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心绞痛。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心肌梗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the无回流现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高血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肺动脉高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短暂性缺血发作。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勃起机能障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缺血性结肠炎。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肠系膜 缺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急性四肢缺血。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由向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引起的皮肤变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肾动脉狭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肾衰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慢性肾脏疾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由Mas受体介导的病症为糖尿病性肾病。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方法;本发明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本发明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组合物;本发明的药物产品;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或本发明的药剂;其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或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律失常为心动过速。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律失常为心动过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律失常为室上性心律失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室上性心律失常选自: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沃-帕-怀综合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律失常为室性心律失常。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室性心律失常选自: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维性颤动。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心律失常为再灌注心律失常。
组合物和制剂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包含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药用载体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由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组合物。
制剂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来制备,通常通过以所需比例对一种或多种活性化合物与液体和/或微细分散的固体载体进行均匀混合,然后按需使所得混合物成形为所需形状。
常规赋型剂例如粘合剂、填充剂、可接受的润湿剂、制片润滑剂和崩解剂可用在用于口服给药的片剂和胶囊剂中。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制剂可呈以下形式:溶液剂、乳剂、水性或油性混悬剂和糖浆剂。可选择地,口服制剂可呈干粉剂形式,所述干粉剂可在使用前用水或另一种合适的液体媒介物复溶。可将其它添加剂例如助悬剂、乳化剂、非水性媒介物(包括食用油)、防腐剂、矫味剂和着色剂加到液体制剂中。胃肠外剂型可如下制备: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液体媒介物中且对溶液进行过滤灭菌,然后装填到合适的小瓶或安瓿中并密封。这些仅是本领域公知的用于制备剂型的多种合适方 法中的几个实例。
本发明化合物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来配制成药物组合物。除本申请提及的那些药用载体外,合适的药用载体是本领域已知的;例如参见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2000,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编者为Gennaro等人)。
尽管本发明化合物在可选择的用途中可按原料化学物质或纯化学物质形式来给药以进行预防或治疗,但优选的是,所述化合物或活性组分以还包含药用载体的药物制剂或药物组合物形式来提供。
药物制剂包括适于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经鼻给药、局部给药(包括含服给药和舌下给药)、阴道给药或胃肠外给药(包括肌内给药、皮下给药和静脉内给药)的那些药物制剂或其形式适于吸入给药、吹入给药或透皮贴剂给药的那些药物制剂。透皮贴剂如下以受控速率递送药物:以有效的方式提供用于吸收的药物并使药物的降解最小化。通常,透皮贴剂包含不可渗透的背层、单一的压敏粘合剂层和可除去的具有剥离衬里的保护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技术人员的需要而应该理解和知晓适于制备所需有效透皮贴剂的技术。
因此,可将本发明化合物与常规辅料、载体或稀释剂一起配制成药物制剂及其单位剂量形式且可按以下形式用于口服使用:固体形式(例如片剂或填充胶囊剂)或液体形式(例如溶液剂、混悬剂、乳剂、酏剂、凝胶剂或填充有溶液剂、混悬剂、乳剂、酏剂或凝胶的胶囊剂);按栓剂形式用于直肠给药;或按无菌注射溶液剂形式用于胃肠外(包括皮下)使用。上述药物组合物及其单位剂量形式可包含常规比例的常规组分及具有或不具有其它活性化合物或组分且上述单位剂量形式可含有与待用预定每日剂量范围相称的任何合适有效量的活性组分。
对于口服给药,所述药物组合物可呈以下形式:例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或液体制剂。优选将所述药物组合物配制成含有具体量的活性组分的剂量单位形式。上述剂量单位的实例为胶囊剂、片剂、粉剂、颗粒剂或混悬剂,其中常规添加剂为例如乳糖、甘露醇、玉米淀粉或马铃薯淀粉;其中粘合剂为例如结晶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阿拉伯胶、玉米淀粉或明胶;其中崩解剂为例如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或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其中润滑剂为例如滑石或硬脂酸镁。所述活性组分也可按组合物形式通过注射来给药,其中例如 盐水、右旋糖或水可用作合适的药用载体。
本发明化合物和其溶剂化物、水合物和其它生理学功能性衍生物可用作药物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特别是作为Mas受体调节剂。在有关“药物组合物”的上下文中定义的术语“活性组分”是指药物组合物中提供主要药理学作用的组分,其与通常被认为不提供药物益处的“非活性组分”相对。
当使用本发明化合物时,剂量可在宽的范围内变化且如医生所惯用和已知的那样,可对剂量进行调节以在每种个体情况下适于个体情况。例如,其取决于待治疗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患者的状况、所使用的化合物、所治疗或预防的是急性病症还是慢性病症或除本发明化合物外是否还给药其它活性化合物。本发明代表性剂量包括但不限于约0.001mg至约5000mg、约0.001mg至约2500mg、约0.001mg至约1000mg、约0.001mg至约500mg、约0.001mg至约250mg、约0.001mg至100mg、约0.001mg至约50mg和约0.001mg至约25mg。可在一天中给药多次剂量,特别是当认为需要相对大的量时,所述多次剂量为例如2、3或4次剂量。基于个体且当患者的医生或护理人员认为合适时,可能需要上调或下调本申请描述的剂量。
用于治疗所需要的活性组分或其活性盐或衍生物的量不但将随所选择的具体盐而变化,而且将随给药途径、所治疗的状况的性质及患者的年龄和状况而变化且最终将由护理医生或临床医生来确定。通常,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如何将在一种模型系统(通常为动物模型)中得到的体内数据外推至另一种模型系统(例如人类)。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外推可仅基于所述动物模型与另一种动物模型的体重比较,所述另一种动物模型为例如哺乳动物,优选为人类,然而较常见的是,这些外推不是简单地基于体重,而是结合了多种因素。代表性因素包括患者的类型、年龄、体重、性别、饮食和医药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给药途径、药理学所考虑的因素例如所用具体化合物的活性、功效、药物代谢动力学和毒理学分布、是否使用药物递送系统、所治疗或预防的是急性病症还是慢性病症或除本发明化合物外是否还给药其它活性化合物并作为药物联用中的一部分。用本发明化合物和/或组合物治疗病症的给药方案根据上述多种因素来选择。因此,所使用的实际给药方案可变化很大,因此可能偏离优选的给药方案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可对在这些典型范围外的剂量和给药方案进行试验且当需要时,在这些典型范围外的剂量和给药方案可用于本发明方法。
所需剂量可方便地以单一剂量形式或分份剂量形式来提供,所述分份剂量以合适的间隔(例如每天两次、三次、四次或更多次亚剂量)来给药。亚剂量本身可被进一步分成例如多个松散分开的离散给药形式。可将每日剂量分成若干份(例如2份、3份或4份)给药形式,特别是当认为给药相对大的量是合适的时。若基于个体行为而是合适的,则可能需要上调或下调所指出的每日剂量。
本发明化合物可按很多种口服和胃肠外剂型来给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以下剂型可包含本发明化合物或本发明化合物的药用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作为活性组分。
为了由本发明化合物制备药物组合物,合适的药用载体可以是固体、液体或这两者的混合物。固体制剂包括粉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扁囊剂、栓剂和可分散的颗粒剂。固体载体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所述物质也可作为稀释剂、矫味剂、增溶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防腐剂、片剂崩解剂或包囊材料。
在粉剂中,所述载体是微细分散的固体,其与微细分散的活性组分形成混合物。
在片剂中,将活性组分与具有必要粘合能力的载体以合适的比例混合且压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粉剂和片剂可含有各种百分量的活性化合物。粉剂或片剂中的代表性量可为约0.5至约90%活性化合物;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何时需要在上述范围外的量。适于粉剂和片剂的载体包括碳酸镁、硬脂酸镁、滑石、蔗糖、乳糖、果胶、糊精、淀粉、明胶、西黄蓍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低熔点蜡、可可脂等。术语“制备”是指对活性化合物与作为载体的包囊材料进行配制以提供以下胶囊剂,其中活性组分(带有或不带有载体)被载体包围并因此与载体结合。类似地,本发明包括扁囊剂和锭剂。片剂、粉剂、胶囊剂、丸剂、扁囊剂和锭剂可用作适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形式。
为了制备栓剂,首先使低熔点蜡(例如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或可可脂)熔化且通过搅拌将活性组分均匀分散在其中。然后将熔化的均匀混合物倒入到合适尺寸的模具中,冷却并因此固化。
适于阴道给药的制剂可按以下形式来提供:阴道栓剂、塞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泡沫剂或喷雾剂,其除活性组分外还含有本领域已知的合适 载体。
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例如水溶液剂或水-丙二醇溶液剂)。例如,可将胃肠外注射液体制剂配制成在水性聚乙二醇溶液中的溶液剂。注射剂(例如无菌注射用水性或油性混悬剂)可按照已知的技术使用合适的分散剂或润湿剂和助悬剂来配制。无菌注射剂也可以是在无毒的胃肠外可接受的稀释剂或溶剂中的无菌注射用溶液剂或混悬剂(例如在1,3-丁二醇中的溶液剂)。可接受且可使用的媒介物和溶剂为水、林格溶液和等渗氯化钠溶液。另外,无菌非挥发油通常用作溶剂或混悬介质。出于该目的,可使用任何温和的非挥发油,其包括合成的甘油一酯或甘油二酯。另外,脂肪酸例如油酸可用于制备注射剂。
因此,可将本发明化合物配制成用于胃肠外给药(例如通过注射(例如推注或连续输注))且可按单位剂量形式而提供在加有防腐剂的安瓿、预填充的注射器、小体积输注容器或多剂量容器中。所述药物组合物可呈以下形式:在油性或水性媒介物中的混悬剂、溶液剂或乳剂且可含有制剂物质例如助悬剂、稳定剂和/或分散剂。可选择地,活性组分可呈粉末形式(其通过对无菌固体进行无菌分装或通过对溶液进行冷冻干燥来得到)以在使用前用合适的媒介物例如无菌的无热原的水复溶。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配制为水溶液、含醇水溶液、固体混悬液、脂质体混悬液或用于重构的冻干粉末。所述药物组合物可直接给药或作为混合物以进一步稀释/重构。给药途径包括静脉内推注、静脉输注和滴注。适当的溶剂包括水、醇、PEG、丙二醇和脂质;使用酸例如HCl或枸橼酸的pH调节可用于提高溶解性且使组合物进行本领域已知的适当的灭菌操作诸如无菌过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水溶液的pH为约2.0至约4.0。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水溶液的pH为约2.5至约3.5。
适于口服使用的水性制剂可如下制备:将活性组分溶解或混悬在水中并按需加入合适的着色剂、矫味剂、稳定剂和增稠剂。
适于口服使用的水性混悬剂可如下制备:将微细分散的活性组分分散在含有粘性物质的水中,所述粘性物质为例如天然胶或合成胶、树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其它公知的助悬剂。
本发明还包括以下固体制剂,其在使用前才被转化成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制剂。上述液体制剂包括溶液剂、混悬剂和乳剂。这些制剂除活性组分外 还可含有着色剂、矫味剂、稳定剂、缓冲剂、人造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分散剂、增稠剂、增溶剂等。
就局部给药于表皮而言,可将本发明化合物配制成软膏剂、乳膏剂、洗剂或透皮贴剂。
软膏剂和乳膏剂可例如用水性或油性基质配制,其中加入合适的增稠剂和/或胶凝剂。洗剂可用水性或油性基质配制且通常还将含有一种或多种乳化剂、稳定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或着色剂。
适于在口腔中局部给药的制剂包括锭剂,其在经矫味的基质(通常为蔗糖和阿拉伯胶或西黄蓍胶)中包含活性剂;软锭剂,其在惰性基质例如明胶和甘油或蔗糖和阿拉伯胶中包含活性组分;和漱口剂,其在合适的液体载体中包含活性组分。
通过常规手段例如用点滴器、吸移管或喷雾器将溶液剂或混悬剂直接施用于鼻腔。所述制剂可按单一剂量形式或多剂量形式来提供。就点滴器或吸移管的多剂量形式而言,可通过向患者给药合适的预定体积的溶液剂或混悬剂来实现给药多剂量形式。就喷雾器而言,可例如通过计量雾化喷雾泵来实现给药多剂量形式。
给药于呼吸道也可通过气雾剂来实现,其中活性组分提供在具有合适推进剂的加压包装中。若本发明化合物或包含它们的药物组合物以气雾剂(例如经鼻气雾剂)形式或通过吸入来给药,则其可例如使用喷雾器、雾化器、泵式雾化器、吸入装置、计量吸入器或干粉吸入器来进行。用于将本发明化合物以气雾剂形式给药的药物形式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来制备。为了制备它们,可例如使用本发明化合物在水、水/醇混合物或合适的盐水中的溶液剂或分散剂,它们使用常规添加剂例如苯甲醇或其它合适的防腐剂、用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吸收促进剂、增溶剂、分散剂和其它添加剂及当合适时使用常规推进剂例如二氧化碳、CFC例如二氯二氟甲烷、三氯氟甲烷、二氯四氟乙烷等。气雾剂也可方便地含有表面活性剂例如卵磷脂。药物剂量可通过提供计量阀来控制。
在旨在给药于呼吸道的制剂(包括鼻内制剂)中,所述化合物通常将具有小的粒度,其数量级为例如10微米或更小。上述粒度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例如通过微粉化来得到。当需要时,可使用适于实现活性组分持续释放的制剂。
可选择地,活性组分可按干粉剂形式(例如所述化合物在合适的粉末基质[例如乳糖、淀粉、淀粉衍生物例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中的粉末混合物)来提供。方便地,粉末载体将在鼻腔中形成凝胶。粉末组合物可按单位剂量形式而例如提供在例如明胶胶囊或药筒或泡罩包装中,粉末可由所述泡罩包装通过吸入器来给药。
本发明化合物也可经由快速溶解或缓慢释放组合物来给药,其中所述组合物包括可生物降解的快速溶解或缓慢释放载体(例如聚合物载体等)和本发明化合物。快速溶解或缓慢释放载体是本领域公知的且可用于形成以下复合物,其将活性化合物捕获在其中且在合适的环境(例如水性、酸性、碱性等)中快速或缓慢降解/溶解。上述颗粒由于其在体液中降解/溶解并释放其中的活性化合物而是有用的。用于上述组合物的本发明化合物、载体或任何赋形剂的粒度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来优化调节。
粒度可在制剂中发挥重要作用。减小粒度可用于改变物理特征。减小粒度使颗粒的数目和单位体积的表面积量得以增加。增加的表面积可改善溶剂化速率且因此改善溶解度。另外,减小粒度可改善溶解度较小的化合物的胃肠吸收。粒度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例如析出/结晶、粉碎(通过机械过程使尺寸减小)等来减小,参见例如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0版,2000,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编者为Gennaro等人)。
药物制剂优选呈单位剂量形式。在上述形式中,将制剂细分为含有合适量的活性组分的单位剂量。单位剂量形式可以是经包装的制剂、含有多个离散制剂的包装例如经包装的在小瓶或安瓿中的片剂、胶囊剂和粉剂。另外,单位剂量形式可以是胶囊剂、片剂、扁囊剂或锭剂本身或其可以是合适数量的呈包装形式的上述剂型中的任何一种。
用于口服给药的片剂或胶囊剂和用于静脉内给药的液体制剂是优选的组合物。
本发明化合物可任选按药用盐形式存在,所述药用盐包括由无毒药用酸制备的药用酸加成盐,所述无毒药用酸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代表性酸包括但不限于乙酸、苯磺酸、苯甲酸、樟脑磺酸、枸橼酸、乙磺酸、二氯乙酸、甲酸、富马酸、葡糖酸、谷氨酸、马尿酸、氢溴酸、盐酸、羟乙磺酸、乳酸、马来酸、苹果酸、扁桃酸、甲磺酸、粘酸、硝酸、草酸、扑酸、泛酸、磷酸、 琥珀酸、硫酸、酒石酸、草酸、对甲苯磺酸等。含有羧酸官能团的本发明一些化合物可任选按以下药用盐形式存在,所述药用盐含有无毒药用金属阳离子和衍生自有机碱的阳离子。代表性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铝、钙、锂、镁、钾、钠、锌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药用金属为钠。代表性有机碱包括但不限于苄星(N1,N2-二苄基乙烷-1,2-二胺)、氯普鲁卡因(4-(氯氨基)苯甲酸2-(二乙基氨基)乙基酯)、胆碱、二乙醇胺、乙二胺、葡甲胺((2R,3R,4R,5S)-6-(甲基氨基)己烷-1,2,3,4,5-五醇)、普鲁卡因(4-氨基苯甲酸2-(二乙基氨基)乙基酯)等。一些药用盐列于Berge,et al.,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66:1-19(1977)和“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Properties,Selection,and Use;Stahl,P.H.and Wermuth,C.G.(Eds.),Wiley-VCH(2002)中。
酸加成盐可按化合物合成的直接产物形式来得到。可选择地,可将游离碱溶解在含有合适酸的合适溶剂中且通过蒸发溶剂来分离盐或以其它方法对盐和溶剂进行分离。本发明化合物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法来与标准低分子量溶剂形成溶剂化物。
可将本发明化合物转化成“前药”。术语“前药”是指以下化合物,其已用本领域已知的具体化学基团进行修饰且当给药到个体中时这些基团经历生物转化以得到母体化合物。因此,前药可被认为是这样的本发明化合物,其含有一种或多种以暂时方式用于改变或消除化合物性质的专门无毒保护基。在一个一般方面,使用“前药”措施以促进口服吸收。详情参见T.Higuchi and V.Stella,Pro-drugs as Novel Delivery Systems Vol.14of the A.C.S.Symposium Series;和Bioreversible Carriers in Drug Design,ed.Edward B.Roche,American Pharmaceutical Association and Pergamon Press,1987。
本发明一些实施方案包括制备用于“组合疗法”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本申请公开的任何化合物实施方案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与本申请描述的至少一种已知的药剂和药用载体进行混合。
应该注意的是,当Mas受体调节剂用作药物组合物中的活性组分时,它们不但旨在用于人类,而且旨在用于非人类哺乳动物。动物保健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表明,应该考虑在伴侣动物(例如猫、狗等)和家畜动物(例如马、牛等)中使用活性剂例如Mas受体调节剂以治疗与Mas受体相关的疾病或障碍。相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理解上述化合物在上述情况下的用途。
水合物和溶剂化物
应该理解的是,当提及本申请描述的化合物而使用短语“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或短语“药用盐、溶剂化物或水合物”时,其包括所述化合物的药用溶剂化物和/或水合物、所述化合物的药用盐及所述化合物的药用盐的药用溶剂化物和/或水合物。还应该理解的是,当提及本申请描述的盐而使用短语“药用溶剂化物和水合物”或短语“药用溶剂化物或水合物”时,其包括上述盐的药用溶剂化物和/或水合物。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本申请描述的剂型可包含本申请描述的化合物或其药用盐或药用溶剂化物或水合物作为活性组分。另外,本申请描述的化合物的各种水合物和溶剂化物及它们的盐可用作制备药物组合物的中间体。除本申请提及的那些方法外,用于制备和鉴定合适的水合物和溶剂化物的典型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参见例如pages202-209of K.J.Guillory,“Generation of Polymorphs,Hydrates,Solvates,and Amorphous Solids,”in:Polymorphism in Pharmaceutical Solids,ed.Harry G.Britain,Vol.95,Marcel Dekker,Inc.,New York,1999。因此,本发明一个方面涉及给药本申请描述的化合物的水合物和溶剂化物和/或它们的药用盐的方法,所述本申请描述的化合物的水合物和溶剂化物和/或它们的药用盐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方法来分离和表征,所述方法为例如热重量分析(TGA)、TGA-质谱、TGA-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XRPD)、卡尔-费歇尔滴定、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等。有几家商业实体提供常规鉴定溶剂化物和水合物的快速有效服务。提供这些服务的公司实例包括Wilmington PharmaTech(Wilmington,DE)、Avantium Technologies(Amsterdam)和Aptuit(Greenwich,CT)。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的盐的溶剂化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本发明的化合物的盐酸盐的溶剂化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盐为(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
多晶型物和假多晶型物
多晶型为物质以两种或更多种结晶相形式存在的能力,所述两种或更多种结晶相在晶格中具有分子的不同排列和/或构象。形成多晶型物的化合物在液态或气态下显示出相同的性质,但在固态下具有不同的表现。
除单组分多晶型物外,药物也可按盐和其它多组分结晶相形式存在。例如,溶剂化物和水合物可含有API主体和分别作为客体的溶剂分子或水分 子。类似地,当客体化合物在室温为固体时,所得形式通常被称为共晶体。盐、溶剂化物、水合物和共晶体也可显示出多晶型。API主体相同但其客体不同的结晶相可被称为彼此的假多晶型物。
溶剂化物在明确的晶格中含有结晶的溶剂分子。其中结晶的溶剂为水的溶剂化物被称为水合物。由于水是空气中的组分,因此药物的水合物可相对容易地形成且可在热力学上优于无水多晶型物。
例如,Stahly最近公开了对具有“很多种结构类型”的245种化合物进行的多晶型物筛选,其证实所述化合物中的约90%显示出多种固体形式。综上,约一半化合物为多晶型的,其通常具有一种至三种形式。约三分之一化合物形成水合物且约三分之一化合物形成溶剂化物。来自对64种化合物进行的共晶体筛选的数据显示60%形成除水合物或溶剂化物外的共晶体(G.P.Stahly,Crystal Growth&Design(2007),7(6),1007-1026)。
结晶形式诸如本申请所述的那些,可通过它们独特的固态特征关于例如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其它固态方法进行鉴别。
关于结晶形式的水或溶剂含量的另外的表征可通过下述任何方法来确定:例如,热重量分析(TGA)、卡尔·费歇尔分析等。
对于DSC,已知的是所观察到的温度将取决于样品纯度、温度变化速率及样品制备技术和所采用的具体仪器。因此,本申请所报道的关于DSC热解曲线的数值可变化正或负约4℃(±4℃)。本申请所报道的关于DSC热解曲线的数值也可变化正或负约20焦耳/克(±20焦耳/克)。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所报道的DSC热解曲线数值与去溶剂化事件相关。当本申请所报道的DSC热解曲线数值与去溶剂化事件相关时,可评估本申请所报道的数值。扫描速度和板闭合可影响对于去溶剂化事件的DSC值,其可变化正或负约25℃。本申请所报道的对于去溶剂化事件的DSC值使用在具有无皱褶盖及10℃/min的扫描速度的铝板中的样品记录。
对于PXRD,峰的相对强度可取决于样品制备技术、样品固定操作和所采用的具体仪器而变化。此外,仪器变化和其它因素通常可影响2θ值。因此,衍射图的峰归属可变化正或负0.2°2θ(±0.2°2θ)。
对于TGA,本申请所报道的特征可变化正或负约5℃(±5℃)。本申请所报道的TGA特征也可变化正或负约2%(±2%)的由于例如样品变化导致的重量变化。
关于结晶形式的吸湿性的另外的表征可通过例如动态吸湿(DMS)来测量。本申请所报道的DMS特征可变化正或负约5%(±5%)的相对湿度。本申请所报道的DMS特征也可变化正或负约5%(±5%)的重量变化。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特别地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及其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药用盐、溶剂化物、水合物和结晶形式的实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其选自式(I)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及其药用盐(诸如盐酸盐、硫酸盐和甲磺酸盐)、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及其溶剂化物和水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无水(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水合物的结晶形式。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硫酸盐及其溶剂化物和水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硫酸盐溶剂化物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甲磺酸盐。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无水(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
游离碱和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
化合物170的一个结晶形式根据实施例2.5A制备。如经PXRD和DSC确定的对于结晶形式的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1A。
表1A
对于根据实施例2.5A制备的(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2A。
表2A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根据实施例2.5A制备),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9.90°±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7.17°±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4.17°±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4.17°±0.20°、17.17°±0.20°和19.90°±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15°±0.20°、14.17°±0.20°、17.17°±0.20°、19.90°±0.20°和25.9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15°±0.20°、13.05°±0.20°、14.17°±0.20°、17.17°±0.20°、19.90°±0.20°、21.31°±0.20°和25.9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15°±0.20°、13.05°±0.20°、14.17°±0.20°、14.95°±0.20°、17.17°±0.20°、19.90°±0.20°、21.31°±0.20°、25.98°±0.20°和27.01°±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7.56°±0.20°、8.15°±0.20°、13.05°±0.20°、14.17°±0.20°、14.95°±0.20°、17.17°±0.20°、19.90°±0.20°、21.31°±0.20°、22.73°±0.20°、25.52°±0.20°、25.98°±0.20°和27.01°±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包含列于表2A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基本上如图7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包含具有158℃±4℃和168℃±4℃的外推起始温度的吸热作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包含具有164℃±4℃的外推起始温度的吸热作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 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包含具有83焦耳/克±20焦耳/克的相关的热流的吸热作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基本上如图8所示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SC特征可以改变约±4℃和约±20焦耳/克。
另外的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根据实施例2.5B制备。如经PXRD、DSC和DMS确定的对于结晶形式的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1B。
表1B
对于根据实施例2.5B制备的(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2B。
表2B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根据实施例2.5B制备),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9.91°±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 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21.2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7.16°±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7.16°±0.20°、19.91°±0.20°和21.2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4.93°±0.20°、17.16°±0.20°、19.51°±0.20°、19.72°±0.20°、19.91°±0.20°和21.2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18°±0.20°、13.11°±0.20°、14.33°±0.20°、14.93°±0.20°、17.16°±0.20°、19.51°±0.20°、19.72°±0.20°、19.91°±0.20°和21.2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18°±0.20°、12.89°±0.20°、13.11°±0.20°、14.33°±0.20°、14.93°±0.20°、17.16°±0.20°、19.51°±0.20°、19.72°±0.20°、19.91°±0.20°、21.28°±0.20°、25.98°±0.20°和26.9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18°±0.20°、12.89°±0.20°、13.11°±0.20°、14.33°±0.20°、14.93°±0.20°、17.16°±0.20°、19.51°±0.20°、19.72°±0.20°、19.91°±0.20°、21.28°±0.20°、25.98°±0.20°、26.98°±0.20°、32.71°±0.20°和39.2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包含列于表2B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9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包含具有163℃±4℃和173℃±4℃的外推起始温度的吸热作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包含具有169℃±4℃的外推起始温度的吸热作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包含具有96焦耳/克±20焦耳/克的相关的热流的吸热作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0中所示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热解曲线,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SC特征可以改变约±4℃和约±20焦耳/克。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 物170的结晶形式,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1中所示的动态吸湿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MS特征可以改变约±5%相对湿度和约±5%重量变化。
二盐酸盐(即二-HCl)和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及其溶剂化物和水合物。
A.二盐酸盐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的无水形式。无水二盐酸盐的结晶形式的一些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3。
表3
对于(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的无水形式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4。
表4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5.0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3.1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9.22°±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9.22°±0.20°、13.14°±0.20°和15.08°±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6.69°±0.20°、9.22°±0.20°、13.14°±0.20°、15.08°±0.20°和18.6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6.69°±0.20°、9.22°±0.20°、13.14°±0.20°、15.08°±0.20°、17.13°±0.20°和18.6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6.69°±0.20°、9.22°±0.20°、13.14°±0.20°、15.08°±0.20°、17.13°±0.20°、18.64°±0.20°、19.92°±0.20°、22.85°±0.20°和24.01°±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6.69°±0.20°、9.22°±0.20°、12.33°±0.20°、13.14°±0.20°、15.08°±0.20°、17.13°±0.20°、18.64°±0.20°、19.92°±0.20°、 22.85°±0.20°、24.01°±0.20°、26.34°±0.20°和26.8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其具有包含列于表4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2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3中所示的热重量分析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TGA特征可以改变约±5℃和约±2%重量变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4中所示的动态吸湿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MS特征可以改变约±5%相对湿度和约±5%重量变化。
B.二盐酸盐水合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的结晶形式的一些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5。
表5
对于(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6。
表6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24.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9.10°±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71°±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71°±0.20°、19.10°±0.20°和24.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30°±0.20°、11.71°±0.20°、19.10°±0.20°和24.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30°±0.20°、11.71°±0.20°、15.54°±0.20°、16.45°±0.20°、19.10°±0.20°和24.23° ±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30°±0.20°、11.71°±0.20°、15.54°±0.20°、16.45°±0.20°、19.10°±0.20°、21.64°±0.20°和24.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其具有包含列于表6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5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6中所示的热重量分析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TGA特征可以改变约±5℃和约±2%重量变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水合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7中所示的动态吸湿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MS特征可以改变约±5%相对湿度和约±5%重量变化。
C.二盐酸盐溶剂化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结晶形式。该二盐酸盐溶剂化物可表征为小通道溶剂化物且可为MeOH溶剂化物或H2O溶剂化物(即水合物)。将MeOH用EtOH代替使PXRD图中的峰移位,这表明通道尺寸的略微增大。根据实施例2.8制备的结晶形式的一些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7。
表7
对于(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8。
表8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的结晶形式。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溶剂化物为水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溶剂化物为MeOH溶剂化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溶剂化物为EtOH溶剂化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7.22°±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4.47°±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3.10°±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3.10°±0.20°、14.47°±0.20° 和17.22°±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3.10°±0.20°、14.47°±0.20°、17.22°±0.20°、21.68°±0.20°和22.5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3.10°±0.20°、14.47°±0.20°、17.22°±0.20°、21.68°±0.20°、22.54°±0.20°、23.41°±0.20°、27.04°±0.20°和29.6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3.10°±0.20°、14.47°±0.20°、17.22°±0.20°、19.26°±0.20°、19.97°±0.20°、21.68°±0.20°、22.54°±0.20°、23.41°±0.20°、27.04°±0.20°和29.6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9.30°±0.20°、10.00°±0.20°、13.10°±0.20°、14.47°±0.20°、17.22°±0.20°、19.26°±0.20°、19.97°±0.20°、21.68°±0.20°、22.54°±0.20°、23.41°±0.20°、26.18±0.20°、27.04°±0.20°和29.6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包含列于表8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8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19中所示的热重量分析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TGA特征可以改变约±5℃和约±2%重量变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20中所示的动态吸湿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MS特征可以改变约±5%相对湿度和约±5%重量变化。
硫酸盐溶剂化物和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硫酸盐溶剂化物。根据实施例2.9制备的硫酸盐溶剂化物的结晶形式的一些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9。
表9
对于(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硫酸盐溶剂化物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10。
表10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硫酸盐溶剂化物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26.26°±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 含23.12°±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12°±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12°±0.20°、23.12°±0.20°和26.26°±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12°±0.20°、15.42°±0.20°、16.46°±0.20°、23.12°±0.20°和26.26°±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12°±0.20°、15.42°±0.20°、16.46°±0.20°、18.47°±0.20°、23.12°±0.20°和26.26°±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1.12°±0.20°、15.42°±0.20°、16.46°±0.20°、18.47°±0.20°、19.31°±0.20°、19.82°±0.20°、23.12°±0.20°、25.98°±0.20°和26.26°±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包含列于表10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21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硫酸盐溶剂化物,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22中所示的热重量分析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TGA特征可以改变约±5℃和约±2%重量变化。
二甲磺酸盐和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所述二甲磺酸盐为无水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的一些固态性质汇总于下表11。
表11
对于(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的一些粉末X射线衍射峰显示于下表12。
表12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16.4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23°±0.20°和16.4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23°±0.20°、12.78°±0.20°、14.01°±0.20° 和16.44°±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23°±0.20°、12.78°±0.20°、14.01°±0.20°、16.44°±0.20°、20.63°±0.20°和21.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23°±0.20°、12.78°±0.20°、14.01°±0.20°、16.44°±0.20°、20.63°±0.20°和21.23°±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以2θ为单位,其具有包含8.23°±0.20°、12.78°±0.20°、14.01°±0.20°、15.88°±0.20°、16.44°±0.20°、20.63°±0.20°、21.23°±0.20°和22.95°±0.20°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其具有包含列于表12中的一个或多个峰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23中所示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峰可以改变约±0.2°2θ,且也是指所报道的峰的相对强度可以改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24中所示的热重量分析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TGA特征可以改变约±5℃和约±2%重量变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甲磺酸盐,其具有基本上如在图25中所示的动态吸湿分布,其中”基本上”是指所报道的DMS特征可以改变约±5%相对湿度和约±5%重量变化。
本申请所述的结晶形式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用于制备晶状多晶型物的任何适当的操作来制备。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申请所述的结晶形式根据实施例制备。
其它用途
本发明另一个目标涉及放射性标记的本发明化合物,其不但可有效的用于放射成像,而且有效用于体外和体内试验,用于在组织样品包括人类中测定Mas受体的位置和测定Mas受体的数量,和通过抑制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结合来鉴定Mas受体配体。本发明进一步目标是开发新的Mas受体测定方法,其中包含这样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本公开内容包括在本发明化合物、中间体及其盐和结晶形式中存在的原子的所有同位素。同位素包括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具有不同质量数的那些原子。本发明一个方面包括在本发明化合物、中间体,其盐和结晶形式中可用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具有不同质量数的原子替换的一个或多个原子的每种组合。一个这样的实施例是将在一个本发明化合物、中间体、盐及其结晶形式中发现的一个最大天然丰度的同位素的原子,例如1H或12C,用非天然地最大丰度的同位素的不同原子替代,例如2H或3H(替代1H),或11C,13C,或14C(替代12C)。其中进行这样的替代的化合物通常被称为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中间体,盐及其结晶形式的同位素-标记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不同合成方法的任何一个实现且他们可容易地理解进行这种同位素标记所需要的合成方法和合适的试剂。作为常规实例(但不限于),氢的同位素包括2H(氘)和3H(氚)。碳的同位素包括11C,13C和14C。氮的同位素包括13N和15N。氧的同位素包括15O,17O和18C。氟的同位素包括18F。硫的同位素包括35S。氯的同位素包括36Cl。溴的同位素包括75Br,76Br,77Br和82Br。碘的同位素包括123I,124I,125I和131I。本发明另一个方面包括例如在合成、预制剂等期间制备的组合物,和例如目的在于在哺乳动物中使用用于治疗一种或多种本申请描述的障碍而制备的药物组合物,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本发明化合物、中间体、盐及其结晶形式,其中在组合物中天然存在的同位素分布被干扰。本发明另一个方面包括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包括本申请描述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是在一个或多个位置用除天然丰度最大的同位素外的同位素富集的。测定这样的同位素干扰或富集的方法是容易得到的,例如质谱且对于是放射性同位素的同位素的其它测定方法也是可得到的,例如使用与HPLC或GC结合的放射检测器。
本发明一些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有效用于化合物和/或底物组织分布测定。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放射性核素3H和/或14C同位素可有效用于这些研究。进一步的,带有重同位素例如氘(即2H)的取代基可提供一些治疗优势,产生更大的代谢稳定性(例如体内半衰期增加或剂量要求减低),由此在一些情况下是优选的。同位素标记的本发明化合物一般可如下制备:按照类似于在下文的附图和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方法,用同位素标记的试剂替代非同位素标记的试剂。其它有效的合成方法在下文中讨论。另外,应该理解在本发明化合物中表示的全部原子可为这样的原子最通常出现的同位素或稀有的放射性同位素或非放射性同位素。
在有机化合物中引入放射性同位素的合成方法可应用到本发明化合物且是本领域公知的。这些合成方法,例如向靶分子中引入放射性水平的氚的 方法如下:
A.用氚气催化还原:该方法通常产生高比放射性产物且需要卤化的或不饱和的前体物。
B.用硼氢化钠[3H]还原:该方法是相当廉价的且需要含有可还原的官能团例如醛、酮、内酯、酯等的前体物。
C.用氢化铝锂[3H]还原:该方法提供几乎理论上的比活性的产物。它还需要含有可还原的官能团例如醛、酮、内酯、酯等的前体物。
D.氚气照射标记:该方法涉及在合适的催化剂存在下使与含有可交换的质子的前体物与氚气接触。
E.使用甲基碘[3H]N-甲基化:该方法通常用于制备O-甲基或N-甲基(3H)产物,该方法通过用高比放射性甲基碘(3H)处理合适的前体物。该方法通常提供较高的比活性,例如约70-90Ci/mmol。
向靶分子引入放射性水平的125I的合成方法包括:
A.Sandmeyer和类似的反应:该方法将芳基胺或杂芳基胺转变为重氮盐,例如四氟硼酸重氮盐,和随后使用Na125I转变为125I标记的化合物。代表性的方法由Zhu,G-D.和同事在J..Org.Chem.,2002,67,943-948中报道。
B.苯酚的邻位125碘化:该方法为通过在苯酚的邻位结合的125I,如Collier,T.L.和同事在J.Labelled Compd.Radiopharm.,1999,42,S264-S266中报道。
C.芳基和杂芳基溴化物与125I交换:该方法通常是两步方法。第一步是使用例如,Pd催化反应[即Pd(Ph3P)4]或通过芳基或杂芳基锂,在三-烷基锡卤化物或六烷基二锡[例如(CH3)3SnSn(CH3)3]存在下,将芳基或杂芳基溴化物转变为相应的三-烷基锡中间体。代表性的方法由Le Bas,M.-D.和同事在J.Labelled Compd.Radiopharm.2001,44,S280-S282中报道。
可在鉴定/评价化合物的筛选测定中使用式(I)化合物的放射性标记形式。一般地说,可用最新合成或鉴定的化合物(即测试化合物)来评价其减少放射性标记形式的式(I)化合物与Mas受体结合的能力。因此,与放射性标记形式的式(I)化合物竞争的测试化合物与Mas受体结合的的能力直接与其结合亲合性相互关联。
一些本发明标记化合物与一些Mas受体结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 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500μM的IC50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100μM的IC50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10μM的IC50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1μM的IC50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0.1μM的IC50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0.01μM的IC50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标记化合物具有低于约0.005μM的IC50值。
已公开的受体的其它用途和方法基于本公开内容的综述(除别的以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很显然的。
正如将被认可的,本发明方法的步骤无需进行任何具体次数或无需以任何具体顺序进行。基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意在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其它目的、优点和新颖的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实施例
实施例1: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合成
对于本发明的化合物的示例性合成显示于图1至图4C中,其中变量R1、R2、R3、R4、R5、R6、R7和“X”具有本公开通篇使用的相同定义。
本发明化合物及它们的合成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提供以下实施例以进一步定义本发明而非将本发明限制为这些实施例中的具体情况。按照AutoNom2.2版、AutoNom2000、CS ChemDraw Ultra7.0.1版或CS ChemDraw Ultra9.0.7版对本申请在上下文中描述的化合物进行命名。在一些情况下使用通用名且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晓这些通用名。
质子核磁共振(1H NMR)谱用配备有QNP(四核探头)或BBI(宽带反向)和z梯度的Bruker Avance-400记录。化学位移以百万分数(ppm)给出,其中残留的溶剂信号用作参考。所使用的NMR缩写如下所述:s=单峰、d=二重峰、dd=二二重峰、ddd=二二二重峰、dt=二三重峰、t=三重峰、td=三二重峰、tt=三三重峰、q=四重峰、m=多重峰、br=宽峰、bs=宽单峰、bt=宽三重峰。微波辐射使用Smith SynthesizerTM或Emrys OptimizerTM(Biotage)来进行。薄层色谱(TLC)用硅胶60F254(Merck)进行,制备性薄层色谱(制备性TLC)用PK6F硅胶
1mm板(Whatman)进行及柱色谱用硅胶柱(使用Kieselgel60,0.063-0.200mm(Merck))进行。蒸发用Büchi旋转蒸发器减压进行。
LCMS说明:HPLC泵:LC-10AD VP,Shimadzu Inc.;HPLC系统控制 器:SCL-10A VP,Shimadzu Inc.;UV检测器:SPD-10A VP,Shimadzu Inc.;自动进样器:CTC HTS,PAL,Leap Scientific;质谱仪:带有Turbo Ion Spray Source,AB/MDS Sciex的API150EX;软件:Analyst1.2。
实施例1.1: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
步骤A:制备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将哌嗪(36.8g,427mmol)溶于IPA(150mL)并在冰浴中冷却。将预先溶于IPA(100mL)中的4-氯-2-氟-1-硝基苯(25g,142mmol)经滴加漏斗缓慢加入至反应混合物(溶液随时间推移变为黄橙色)。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在该温度搅拌过夜。第二天,蒸发溶剂并将产物萃取(H2O和EtOAc各200mL)。将水层用EtOAc(200mL)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并用H2O/盐水(500mL)反萃取一次。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浓缩得到1-(5-氯-2-硝基苯基)哌嗪,其为淡红色油状物。将该物质溶于THF(50mL)和MeOH(10mL)。加入DIEA(49.7mL,285mmol)和3-溴-1,1,1-三氟丙烷(22.84mL,214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回流并在该温度搅拌过夜。第二天,反应约70%完成。因此,加入更多的3-溴-1,1,1-三氟丙烷(10mL)和DIEA(20mL)并将反应混合物再次加热回流过夜。蒸发溶剂得到1-(5-氯-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其为淡红黄色蜡状固体。将固体溶于EtOH(150mL)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上冷却。向搅拌的溶液中分批加入SnCl2(81g,427mmol)(10g批;允许氯化锡完全溶解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彼此间冷却)。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1小时。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上冷却。分批加入浓NaOH(50wt%)(~20mL每批)。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CH2Cl2和H2O(各~1.2L),并分离各层。将水层用CH2Cl2(2x1L)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42.7g,94%),其为浅黄褐色固体。LC/MS m/z=308.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3-2.66(m,8H),2.76-2.89(m,4H),4.81-4.82(m,2H),6.69(d,J=8.21Hz,1H),6.82-6.89(m,2H).
步骤B: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氯甲基)苯甲酰胺.
将4-(氯甲基)苯甲酰氯(160mg,0.845mmol)溶于CH2Cl2(2mL)并在冰浴中冷却。将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200mg,0.650mmol) 和DIEA(170μL,0.975mmol)预先溶于CH2Cl2(1mL),然后缓慢加入至冰上的溶液。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搅拌30分钟后,蒸发溶剂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291mg,95%),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460.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3-2.64(m,8H),2.85-2.95(m,4H),4.86(s,2H),7.20(dd,J=8.65,2.34Hz,1H),7.28(d,J=2.40Hz,1H),7.64(d,J=8.21Hz,2H),7.95(d,J=8.21Hz,2H),8.03(d,J=8.59Hz,1H),9.52(s,1H).
步骤C: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的二(2,2,2-三氟乙酸盐).
将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氯甲基)苯甲酰胺(20mg,0.043mmol)、DIEA(11.38μL,0.065mmol)和二乙胺(22.70μL,0.217mmol)溶于DMF(0.4mL)。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且保持1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第二天,反应完成。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10-95%ACN/H2O(0.1%TFA),30min)得到标题化合物(25.2mg,80%),其为白色固体(TFA盐)。LC/MS m/z=497.4[M+H]+;1H NMR(400MHz,CDCl3)δppm1.43(t,J=7.26Hz,6H),2.64-2.80(m,2H),3.11-3.39(m,8H),3.40-3.47(m,4H),3.7-3.48(bs,2H),4.15-4.24(m,2H),7.21-7.30(m,2H),7.58(d,J=8.21Hz,2H),7.88(d,J=8.08Hz,2H),8.51(d,J=8.59Hz,1H),9.09(s,1H),10.66(bs,1H).
实施例1.2至1.11和1.183: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步骤C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12: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化合物25).
在环境温度向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0.25g,0.812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2-(叔丁氧基羰基)异二氢吲哚-5-羧酸(0.214g,0.812mmol)、HATU(0.309g,0.812mmol)和DIEA(0.105g,0.812mmol)。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经MgSO4干燥并浓缩。将残留物用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1mL)处理5小时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0.25g,67.9%)。LC/MS m/z=453.2[M+H]+.
实施例1.13:制备2-(5-(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异二氢吲哚-2-基)乙酸乙酯(化合物27).
将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二盐酸盐(10mg,0.019mmol)、DIEA(33.2μL,0.190mmol)和溴乙酸乙酯(3.8mg,0.023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中。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且保持1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0.1%TFA),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4.4mg,30%),其为TFA盐。LC/MS m/z=539.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27(t,J=7.14Hz,3H),2.75-2.91(m,2H),3.02-3.66(m,12H),4.24(q,J=7.16Hz,2H),4.31-4.43(m,2H),4.60-4.72(m,2H),7.25(dd,J=8.59,2.15Hz,1H),7.32(d,J=2.40Hz,1H),7.56(d,J=7.83Hz,1H),7.91-7.98(m,3H),9.54(s,1H).
实施例1.14至1.19: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3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29:1H NMR(400MHz,DMSO-d6)δppm2.80-2.92(m,2H),3.02-3.84(m,9H),4.06(d,J=7.33Hz,7H),7.25(dd,J=8.65,2.34Hz,1H),7.32(d,J=2.27Hz,1H),7.47(d,J=7.83Hz,1H),7.83-7.89(m,2H),7.95(d,J=8.72Hz,1H),9.46(s,1H).
实施例1.20: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氯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和4-(溴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中间体1)
步骤A:制备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
将2,3-二氟-4-甲基苯甲酸(18g,105mmol)和NBS(18.61g,105mmol)加入至具有CCl4(550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AIBN(0.086g,0.523mmol)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回流(90℃)并在该温度搅拌过夜。第二天,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将所得的混合物滤过并用DCM洗涤。将滤液浓缩,用DCM(200mL)稀释然后用H2O(20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23.5g,44.8%)。针对C8H5BrF2O2计算的准确质量:249.9,实测值:LCMS m/z=250.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4.76(s,2H),7.42-7.48(m,1H),7.64-7.70(m,1H).
步骤B: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氯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和4-(溴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的混合物
将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10g,39.8mmol)混悬于DCM(60mL)中。 在室温加入草酰氯(3.49mL,39.8mmol),随后加入DMF(100μ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除去溶剂并将所得的深紫色油状物再溶解于DCM(50mL)。将混合物在冰上冷却并加入DIEA(13.92mL,80mmol)和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2.26g,39.8mmol)。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1小时。将所得的反应混合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5,1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9.04g,45.7%)。LCMS(峰1)m/z=540.3[M+H]+,(峰2)m/z=496.3[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5-2.55(m,2H),2.54-2.68(m,6H),2.89(t,J=4.42Hz,4H),4.79(s,0.5H),4.91(s,1.5H),7.23(dd,J=8.72,2.27Hz,1H),7.33(d,J=1.89Hz,1H),7.53(t,J=6.88Hz,1H),7.71(q,J=7.37Hz,1H),8.20(d,J=8.59Hz,1H),9.78(d,J=6.95Hz,1H).
实施例1.21: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65).
步骤A:制备4-(溴甲基)-2-氟苯甲酸.
在室温向2-氟-4-甲基苯甲酸(10g,64.9mmol)在CCl4(50mL)中的溶液中加入NBS(11.55g,64.9mmol),随后加入AIBN(0.053g,0.324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100℃回流3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将析出物滤过并用己烷洗涤得到标题化合物(6.8g,45.0%),其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在下一步中使用。
步骤B:制备4-(溴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和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氯甲基)-2-氟苯甲酰胺(中间体2)的混合物.
在室温向4-(溴甲基)-2-氟苯甲酸(0.76g,3.25mmol)在CH2Cl2(5mL)中的溶液中加入草酰氯(1.422mL,16.25mmol),随后加入几滴DMF。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并将所得的残留物溶于CH2Cl2(5mL),然后加入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0g,3.25mmol)和DIEA(0.420g,3.25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并经MgSO4干燥。将有机层减压浓缩并将残留物在甲醇中结晶。将析出物滤过并减压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1.45g,85%),其为溴-和氯-中间体的混合物。LC/MS(峰1)m/z=478.0[M+H]+,(峰2)m/z=523.2[M+H]+.
步骤C: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甲基氨基)甲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65).
将中间体2(10mg,0.019mmol步骤B)、2-氨基乙腈(3.5mg,0.023mmol)和DIEA(10.02μL,0.057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30分钟。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5.0mg,33.8%)。LC/MS m/z=498.4[M+H]+.
实施例1.22至1.31: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1步骤C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66:1H NMR(400MHz,DMSO-d6)δppm0.84-0.98(m,2H),1.05-1.33(m,5H),1.48-1.57(m,2H),1.57-1.73(m,5H),2.80-3.06(m,7H),3.06-3.14(m,3H),3.19(bs,5H),3.34-3.60(m,6H),3.74(s,2H),7.29(dd,J=8.78,2.34Hz,1H),7.34-7.40(m,3H),7.91(t,J=7.89Hz,1H),8.28(d,J=8.59Hz,1H),9.69(d,J=8.34Hz,1H).
2化合物68:1H NMR(400MHz,DMSO-d6)δppm2.17-2.30(m,1H),2.52-2.63(m,1H),2.70-2.87(m,3H),2.95-3.73(m,14H),4.03(bs,1H),4.25(s,2H),7.28(dd,J=8.78,2.21Hz,1H),7.38(d,J=2.02Hz,1H),7.50(d,J=8.21Hz,1H),7.55(d,J=11.87Hz,1H),7.99(t,J=7.77Hz,1H),8.26(d,J=8.59Hz,1H),9.74(d,J=8.21Hz,1H).
3化合物69:1H NMR(400MHz,DMSO-d6)δppm0.84(d,J=6.32Hz,3H),0.91(d,J=6.44Hz,3H),1.41-1.51(m,1H),1.54-1.74(m,2H),2.70-2.90 (m,2H),3.03-3.32(m,12H),3.76(dd,J=12.32,3.09Hz,2H),4.31(s,2H),7.28(dd,J=8.72,2.27Hz,1H),7.38(d,J=1.77Hz,1H),7.53(d,J=8.08Hz,1H),7.59(d,J=12.50Hz,1H),7.98(t,J=7.96Hz,1H),8.25(d,J=8.21Hz,1H),8.80-8.99(m,2H),9.74(d,J=7.96Hz,1H).
实施例1.32: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76).
由中间体2和(S)-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使用与在实施例1.21步骤C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46.2[M+H]+.
实施例1.33至1.105: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1步骤C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83:1H NMR(400MHz,DMSO-d6)δppm1.35-2.02(m,6H),2.78-3.05(m,3H),3.07-3.24(m,7H),3.28-3.46(m,6H),4.03(dd,J=12.57,3.35Hz,2H),4.24(d,J=13.64Hz,1H),4.75(d,J=13.14Hz,1H),7.29(dd,J=8.72,2.27Hz,1H),7.37(d,J=1.89Hz,1H),7.53(d,J=8.08Hz,1H),7.58(d,J=11.49Hz,1H),7.98(t,J=7.89Hz,1H),8.23(d,J=8.59Hz,1H),9.42(bs,1H),9.76(d,J=7.07Hz,1H).
实施例1.106: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 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60).
步骤A:制备1-(4,5-二氯-2-硝基苯基)哌嗪.
将哌嗪(6.15g,71.4mmol)溶于IPA(50mL)并在冰浴中冷却。将预先溶于IPA(10mL)的1,2-二氯-4-氟-5-硝基苯(5g,23.81mmol)经滴加漏斗缓慢加入至反应混合物(溶液随时间推移变为黄橙色)。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温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1小时(溶液变为红橙色)。之后,反应完成。蒸发溶剂并进行萃取(H2O和EtOAc各100mL)。在萃取过程中将少量的不溶析出物滤出。将水层用EtOAc(100mL)萃取两次。合并有机层并用H2O/盐水(250mL)反萃取一次。将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7.86g,96%),其为红棕色油状物。LC/MS m/z=276.0[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4-2.79(m,4H),2.92-2.95(m,4H),7.50(s,1H),8.12(s,1H).
步骤B:制备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将1-(4,5-二氯-2-硝基苯基)哌嗪(6.57g,23.79mmol)溶于THF(40mL)和MeOH(10mL)。加入DIEA(8.31mL,47.6mmol)和3-溴-1,1,1-三氟丙烷(3.82mL,35.7mmol)并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回流过夜。第二天,反应约40%完成。因此,加入更多的3-溴-1,1,1-三氟丙烷(3.82mL,35.7mmol)。将反应混合物继续回流搅拌一个周末。之后,起始物质已经消耗。蒸发溶剂得到粗中间体1-(4,5-二氯-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将该粗物质再溶解于EtOH(20mL)并在冰上冷却。向搅拌的溶液中分批加入二氯化锡(II)(13.5g,71.4mmol)(轻微放热)。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至80℃且保持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上冷却。然后,将50%w/v浓NaOH(~30mL)、一些H2O(120mL)和CH2Cl2(150mL)加入至反应混合物直到将其完全淬灭并将锡析出物再溶解。将反应混合物萃取两次。将有机层干燥,浓缩,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3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7.71g,92%),其为红色油状物。LC/MS m/z=342.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3-2.48(m,2H),2.53-2.61(m,6H),2.76-2.82(m,4H),5.10(s,2H),6.84(s,1H),6.99(s,1H).
步骤C:制备4-(溴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
将4-(溴甲基)-2-氟苯甲酸(0.681g,2.92mmol)混悬于CH2Cl2(10mL)。加入DIEA(0.766mL,4.38mmol)(起始物质溶解),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上冷却。加入亚硫酰氯(0.640mL,8.77mmol)(反应混合物冒烟且变为深棕色)。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1小时。之后,将溶剂完全蒸发。将所得的棕色油状物再溶解于CH2Cl2(20mL)并再次在冰浴上冷却。加入另外等分部分的DIEA(0.766mL,4.38mmol),随后加入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0g,2.92mmol)。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1小时。之后,起始物质消耗。将反应混合物萃取(2x50mL NaHCO3/H2O和CH2Cl2)。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3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1.17g,70.4%),其为棕色固体。LC/MS m/z=512.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4-2.68(m,8H),2.89(t,J=4.55Hz,4H),4.85(s,2H),7.48(dd,J=8.08,1.64Hz,1H),7.52-7.61(m,2H),8.00(t,J=8.08Hz,1H),8.57(s,1H),9.84(d,J=10.74Hz,1H).
步骤D: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60),其为二(2,2,2-三氟乙酸盐).
将4-(溴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10mg,0.018mmol)、(S)-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3.03mg,0.022mmol)和DIEA(31.3μL,0.179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30分钟。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LC/MS m/z=580.6[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8-2.93(m,2H),3.17(s,5H),3.27-3.46(m,6H),3.82-3.91(m,5H),4.27(s,2H),7.51(dd,J=8.08,1.39Hz,1H),7.54-7.61(m,2H),7.69(s,1H),7.90(s,1H),7.96(t,J=7.96Hz,1H),8.51(s,1H),9.35(bs,2H),9.82(d,J=7.58Hz,1H).
实施例1.107至1.110: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06步骤D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161: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9-2.98(m,7H),3.07-3.25(m,8H),3.28-3.48(m,5H),3.82(s,2H),7.37(d,J=2.02Hz,1H),7.40(s,1H),7.59(s,1H),7.91(t,J=7.89Hz,1H),8.55(s,1H),9.76(d,J=8.46Hz,1H).
2化合物162:1H NMR(400MHz,DMSO-d6)δppm1.81-1.97(m,2H),1.98-2.15(m,1H),2.75-2.88(m,3H),3.02-3.32(m,12H),4.10(bs,2H),4.34-4.54(m,3H),7.49-7.62(m,4H),7.66(bs,1H),7.93(bs,1H),7.98(t,J=7.89Hz,1H),8.51(s,1H),9.84(d,J=7.96Hz,1H).
3化合物163: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7-2.98(m,5H),3.09-3.51(m,13H),3.95(s,2H),7.40-7.47(m,2H),7.59(s,1H),7.94(t,J=8.02Hz,1H),8.01(bs,1H),8.54(s,1H),9.80(d,J=8.21Hz,1H).
4化合物164:1H NMR(400MHz,DMSO-d6)δppm2.18-2.31(m,1H),2.53-2.64(m,1H),2.74-2.88(m,3H),3.02-3.70(m,14H),4.04(bs,1H),4.27(s,2H),7.49-7.61(m,3H),7.99(t,J=7.96Hz,1H),8.52(s,1H),9.83(d,J=7.96Hz,1H).
实施例1.111: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85).
步骤A:制备4-(溴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 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
将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575mg,2.291mmol)和DIEA(600μL,3.44mmol)溶于CH2Cl2(10mL)。将溶液在冰浴上冷却,然后缓慢加入亚硫酰氯(502μL,6.87mmol)(溶液变为深色)。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在该温度搅拌1小时。之后,将溶剂完全蒸发。将所得的深紫色油状物再溶解于CH2Cl2(10mL),并在冰浴上冷却。加入另外等分部分的DIEA(600μL,3.44mmol),随后加入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784mg,2.291mmol)。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3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319mg,21.79%),其为浅红棕色固体。LC/MS m/z=532.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4-2.65(m,8H),2.90(t,J=4.48Hz,4H),4.91(s,2H),7.51-7.58(m,2H),7.69-7.76(m,1H),8.45(s,1H),9.85(d,J=7.07Hz,1H).
步骤B: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85),其为二(2,2,2-三氟乙酸盐).
将4-(溴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10mg,0.017mmol)、(S)-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2.9mg,0.021mmol)和DIEA(30.4μL,0.174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0.1%TFA),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LC/MS m/z=598.4[M+H]+.
实施例1.112、1.113和1.115至1.118: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11步骤B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187:1H NMR(400MHz,DMSO-d6)δppm1.78-1.94(m,2H),1.96-2.12(m,1H),2.39-2.48(m,1H),2.74-2.92(m,3H),3.06-3.46(m,10H),4.04(bs,2H),4.31-4.58(m,3H),7.50-7.60(m,2H),7.63-7.76(m,2H),7.95(bs,1H),8.41(s,1H),9.92(d,J=3.92Hz,1H).
2化合物190:1H NMR(400MHz,DMSO-d6)δppm1.24-1.43(m,4H),1.56-1.75(m,2H),1.81-1.96(m,2H),2.73-2.90(m,2H),3.08-3.69(m,16H),4.45(s,2H),7.51-7.61(m,2H),7.75(t,J=6.95Hz,1H),8.42(s,1H),9.80(bs,1H),9.93(d,J=4.29Hz,1H).
3化合物192: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2-2.91(m,2H),3.04-3.74(m,11H),3.92-3.99(m,2H),4.29-4.36(m,2H),4.41-4.55(m,1H),4.59(s,2H),7.51(t,J=7.01Hz,1H),7.57(s,1H),7.73(t,J=6.88Hz,1H),8.41(s,1H),9.94(d,J=4.29Hz,1H),10.22-11.03(m,1H).
实施例1.114:制备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氧代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188).
由4-(溴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和哌嗪-2-酮,使用与在实施例1.111步骤B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4.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5-2.97(m,4H),3.00-3.55(m,12H),3.89(s,4H),7.45(t,J=6.95Hz,1H),7.58(s,1H),7.67(t,1H),7.91(s,1H),8.45(s,1H),9.84(d,J=4.67Hz, 1H).
实施例1.119:制备(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丙酸甲酯(化合物196).
将中间体2(10mg,0.019mmol)、(R)-2-氨基-3-(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丙酸甲酯(4.17mg,0.019mmol)和DIEA(3.34μL,0.019mmol)加入至具有DMF(0.4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1小时。之后,反应完成。将N-Boc保护的中间体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25min)。冻干后,将固体再溶解于MeOH(0.4mL)和TFA(0.1mL)(使N-Boc基团断裂)。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然后,除去溶剂,将油状物再溶解于ACN(0.4mL)和H2O(0.8mL),冷冻并冻干得到标题化合物。LC/MS m/z=560.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21-1.31(m,1H),2.75-2.91(m,3H),3.05-3.20(m,2H),3.33-3.81(m,17H),7.29(dd,J=8.84,2.27Hz,1H),7.36-7.43(m,2H),7.47(d,J=13.14Hz,1H),7.89(t,J=8.02Hz,1H),8.30(d,J=8.08Hz,1H),9.65(d,J=8.97Hz,1H).
实施例1.120和1.121: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19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197:1H NMR(400MHz,DMSO-d6)δppm1.90-2.09(m,2H),2.73-3.68(m,16H),3.73(s,4H),3.79-4.14(m,3H),7.29(dd,J=8.84,2.27Hz,1H),7.35-7.45(m,3H),7.93(t,J=8.02Hz,1H),8.29(d,J=8.46Hz,1H),9.69(d,J=8.84Hz,1H).
实施例1.122:制备(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化合物199).
将中间体2(50mg,0.096mmol)、(R)-2-氨基-3-羟基丙酸甲酯盐酸盐(14.88mg,0.096mmol)和DIEA(16.70μL,0.096mmol)溶于DMF(0.5mL)。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3小时。之后,反应基本上完成。将反应混合物萃取(H2O/NaHCO3和MTBE各2mL)。合并有机层,干燥,并 除去溶剂。将所得的油状物再溶解于THF(0.5mL)。将LiOH(6.87mg,0.287mmol)和H2O(0.2mL)加入至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5%ACN/H2O(0.1%TFA))得到标题化合物的TFA盐(27.5mg,36.7%),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547.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62-2.80(m,3H),3.06(m,11H),3.93(s,2H),3.98(s,1H),4.30(s,2H),5.63(bs,1H),7.28(dd,J=8.78,2.21Hz,1H),7.36-7.41(m,1H),7.51(dd,J=8.02,0.95Hz,1H),7.58(d,J=12.38Hz,1H),7.98(t,J=7.96Hz,1H),8.28(d,J=8.21Hz,1H),9.75(d,J=8.72Hz,1H).
实施例1.123:制备(R)-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95).
步骤A:制备(R)-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
将(R)-2-(叔丁氧基羰基氨基)-3-羟基丙酸(200mg,0.975mmol)和HATU(445mg,1.170mmol)溶于DMF(3mL)。然后,所得氨(21.09μL,0.975mmol)(气体,来自量筒)在室温鼓泡进入溶液(溶液迅速变为黄色,并在30秒后形成黄色析出物)。将反应混合物萃取(H2O和MTBE各10mL)。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Boc保护的中间体(R)-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其为无色油状物。将中间体再溶解于CH2Cl2(3mL)并在室温加入HCl(4M在二噁烷中)(487μL,1.949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50℃)的同时搅拌15分钟。形成析出物。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并将析出物滤过,用MTBE洗涤,并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25mg,17.88%),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105.0[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3.67-3.81(m,3H),5.46(bs,1H),7.52(s,1H),7.84(s,1H),8.09(s,3H).
步骤B:制备(R)-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95),其为盐酸盐.
将中间体2(15mg,0.029mmol)、(R)-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4.03mg,0.029mmol)和DIEA(15.03μL,0.086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80℃的同时搅拌3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0.1%TFA),25min)。冻干后,获得产物,其为TFA盐。通过将析出物溶解于ACN(0.5mL)和H2O(1mL)、然后加入5M HCl (5当量)将其转化为其相应的盐酸盐。将溶液搅拌1小时,冷冻并冻干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5.0mg,7.72μmol,26.9%),其为灰白色固体。LC/MS m/z=546.4[M+H]+.
实施例1.124:制备4-(((2H-四唑-5-基)甲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00).
将中间体1(10mg,0.018mmol)、(2H-四唑-5-基)甲胺(1.833mg,0.018mmol)和DIEA(3.23μL,0.018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80℃加热的同时搅拌2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1.0mg,1.245μmol,6.73%),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559.0[M+H]+.
实施例1.125: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氧代-2,3-二氢异噁唑-5-基)甲基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01).
由中间体1和5-(氨基甲基)异噁唑-3(2H)-酮,使用与在实施例1.124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74.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9-2.96(m,3H),3.01-3.85(m,10H),4.31-4.39(m,4H),6.24(s,1H),7.28(dd,J=8.84,2.15Hz,1H),7.36(s,1H),7.53(dd,J=7.96,4.29Hz,1H),7.71(dd,J=7.83,5.05Hz,1H),8.13(d,J=8.08Hz,1H),9.80(s,1H),11.55(bs,1H).
实施例1.126: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4).
向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40mg,0.13mmol)和4-(二乙基氨基)苯甲酸(30mg,0.16mmol)在CH3CN(5mL)中的溶液中加入二(2-氧代-3-噁唑烷基)次膦酰氯(50mg,0.20mmol)和三乙胺(0.036mL,0.26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80℃搅拌15小时。将混合物浓缩。将残留物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LC/MS m/z=483.2[M+H]+.
实施例1.127:制备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乙酸(化合物202).
将中间体1(10mg,0.018mmol)、2-氨基乙酸甲酯(1.648mg,0.018mmol)和DIEA(3.23μL,0.018mmol)加入至具有DMF(0.2μ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80℃加热的同时搅拌2小时。将LiOH(1.329mg,0.055mmol)和H2O (0.1mL)加入至反应混合物,使中间体酯断裂。将反应混合物在50℃轻微加热的同时搅拌直到酯断裂。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的TFA盐(3.7mg,4.80μmol,26.0%),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535.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7-2.90(m,3H),3.07-3.71(m,11H),3.97(s,2H),4.34(s,2H),7.28(dd,J=8.78,2.21Hz,1H),7.36(s,1H),7.54(d,J=7.96Hz,1H),7.72(d,J=7.45Hz,1H),8.14(d,J=8.34Hz,1H),9.81(s,1H).
实施例1.128:制备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丁酸(化合物203).
由中间体1和4-氨基丁酸甲酯,使用与在实施例1.127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63.4[M+H]+.
实施例1.129: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吡咯-1-基)苯甲酰胺(化合物46)。
由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和4-(1H-吡咯-1-基)苯甲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126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477.1[M+H]+.
实施例1.130:制备(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羟基丙酸(化合物204).
由中间体1和(S)-2-氨基-3-羟基丙酸甲酯盐酸盐,使用与在实施例1.127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65.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6-2.58(m,2H),2.73-2.85(m,3H),2.94-3.78(m,10H),3.93(s,2H),4.04(s,1H),4.33(s,2H),7.25-7.30(m,1H),7.36(s,1H),7.55-7.60(m,1H),7.69-7.74(m,1H),8.15(d,J=8.46Hz,1H),9.79(d,J=4.42Hz,1H).
实施例1.131:制备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3-基)乙酸(化合物206).
将中间体1(10mg,0.018mmol)、2-(吡咯烷-3-基)乙酸叔丁酯(4.1mg,0.022mmol)和DIEA(9.69μL,0.055mmol)加入至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且保持1小时。之后,反应完成。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5%ACN/H2O,25min)。将所得的中间体溶于CH2Cl2(0.5mL)和TFA(0.5mL)。将混合物在室温搅拌2小时。蒸发溶剂并将所得的产 物溶于ACN(0.5mL)和H2O(1mL)。加入HCl(5M在H2O中)(6当量)。将反应混合物冷冻并冻干得到标题化合物(11.9mg,96%)。LC/MS m/z=589.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57-1.85(m,J=48.88Hz,1H),2.11-2.35(m,1H),2.54-2.69(m,1H),2.72-2.92(m,1H),2.90-3.09(m,3H),3.10-3.28(m,8H),3.44-3.56(m,3H),3.56-3.74(m,3H),4.54(s,2H),7.28(dd,J=8.65,2.21Hz,1H),7.33(s,1H),7.72(s,2H),8.11(d,J=8.97Hz,1H),9.83(s,1H).
实施例1.132至1.143: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31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207:1H NMR(400MHz,DMSO-d6)δppm1.19-1.37(m,5H),2.76(t,J=7.33Hz,2H),2.83-3.06(m,3H),3.08-3.25(m,4H),3.53-3.73(m,2H),4.35(s,2H),7.22-7.38(m,2H),7.54-7.79(m,2H),8.12(d,J=8.21Hz,1H),9.28-9.62(m,2H),9.82(s,1H),11.35(bs,1H),12.70(bs,1H).
实施例1.144:制备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化合物226).
步骤A:制备2-(4-(叔丁氧基羰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化合物219).
将中间体1(10.0mg,0.018mmol)、3-(2-甲氧基-2-氧代乙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5.73mg,0.022mmol)和DIEA(20.00μL,0.115mmol)溶于DMF(0.2mL)。将反应混合物在搅拌的同时加热至~80℃且保持1小时得到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2-甲氧基-2-氧代乙基)哌嗪-1-羧酸叔丁酯。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LiOH(2M在H2O中,92μL,0.185mmol)和H2O(100μL)。在室温基本上未发生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在搅拌的同时加热至~80-100℃直到完成。将反应混合物用HCl(5M在H2O中)略微酸化。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5-70%ACN/H2O(0.1%TFA))得到标题化合物的TFA盐(13.2mg,77%)。LC/MS m/z=704.4[M+H]+.
步骤B:制备2-(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化合物226).
向2-(4-(叔丁氧基羰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基)乙酸的TFA盐(13.2mg,0.014mmol)溶于CH2Cl2(0.5mL)和TFA(0.2m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第二天,除去溶剂并将残留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5-70%ACN/H2O)得到标题化合物(11.7mg,63.5%)。LC/MS m/z=604.6[M+H]+.
实施例1.145至1.158: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44步骤A或实施例1.144步骤B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159: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氰基乙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35).
将中间体1(61.7mg,0.114mmol)、3-氨基丙腈(9.60mg,0.137mmol)和DIEA(77μL,0.442mmol)溶于/混悬于DMF(0.4mL)。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100℃的同时搅拌1小时。之后,反应完成。将反应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26mg,42.6%)。LC/MS m/z=530.2[M+H]+.
实施例1.160: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44).
由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和4-(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126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495.1[M+H]+.
实施例1.161: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吡唑-1-基)苯甲酰胺(化合物45).
由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和4-(1H-吡唑-1-基)苯甲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126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478.1[M+H]+.
实施例1.162: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基磺酰基)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36).
步骤A.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
在环境温度向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0.25g,0.812 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2-(叔丁氧基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0.225g,0.812mmol)、HATU(0.309g,0.812mmol)和DIEA(0.105g,0.812mmol)。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粗的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4-二氢异喹啉-2(1H)-羧酸叔丁酯。LC/MS m/z=566.6[M+H]+。将粗化合物用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1mL)处理5小时并减压浓缩得到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的盐酸盐(0.30g,81.6%)。LC/MS m/z=466.6[M+H]+.
步骤B.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基磺酰基)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36).
在室温向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二盐酸盐(15mg,0.028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甲基磺酰基乙烯(2.95mg,0.028mmol)和DIEA(3.59mg,0.028mmol)。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100℃且保持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基磺酰基)乙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1.2mg,70.3%)。LC/MS m/z=573.5[M+H]+.
实施例1.163:制备4-(氨基甲基)-N-(4-溴-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38).
步骤A:制备1-(5-溴-2-硝基苯基)哌嗪.
将哌嗪(5.87g,68.2mmol)溶于IPA(50mL)并在冰浴上冷却。将预先溶于IPA(30mL;使用加热抢短暂加热,完全溶解)的4-溴-2-氟-1-硝基苯(5.0g,22.73mmol)经滴加漏斗加入至溶液中。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过夜。第二天,除去溶剂并将反应混合物分配(H2O和EtOAc各3x200mL)。合并有机层并用H2O(500mL)反萃取。将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6.5g,99%)。LC/MS m/z=286.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4-2.80(m,4H),2.90-2.97(m,4H),7.22(dd,J=8.59,2.02Hz,1H),7.40(d,J=1.89Hz,1H),7.74(d,J=8.59Hz,1H).
步骤B:制备4-溴-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将1-(5-溴-2-硝基苯基)哌嗪(6.5g,22.72mmol)溶于THF(50mL)和MeOH(10mL)。加入3-溴-1,1,1-三氟丙烷(4.86mL,45.4mmol)和DIEA(3.97 mL,22.72mmol)并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回流一个周末。然后蒸发溶剂并将所得的油状物再溶解于EtOH(40mL)。以两批加入二氯化锡(II)(12.92g,68.2mmol)。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4小时。之后,反应完成。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并通过加入H2O(20mL)和浓NaOH(50wt%;20mL)淬灭。将反应混合物萃取(3x400mL DCM和H2O/NaOH)。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5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7.2g,87%)。LC/MS m/z=352.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47-2.55(m,2H),2.59-2.70(m,6H),2.78-2.90(m,4H),4.91(s,2H),6.69(d,J=8.90Hz,1H),6.98-7.03(m,2H).
步骤C:制备4-(氨基甲基)-N-(4-溴-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38).
将4-溴-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300mg,0.852mmol)、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245mg,0.852mmol)和DIEA(298μL,1.704mmol)溶于DMF(2mL)。加入HATU(389mg,1.022mmol)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80℃的同时搅拌1小时。之后,起始物质消耗。将反应混合物萃取(H2O和MTBE/EtOAc各5mL)。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并将中间体(即4-(4-溴-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经柱色谱法纯化(0-20%EtOAc/己烷)。将含有中间体的馏分还原得到黄色油状物并溶于ACN(2mL)。加入HCl(4M在二噁烷中,518μL,17.04mmol)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移除Boc-保护基)。第二天,将所得的析出物滤过,用ACN洗涤,并在烘箱中减压干燥(60℃)得到标题化合物(406mg,79%)。LC/MS m/z=521.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90-3.10(m,2H),3.13-3.30(m,6H),3.39-3.53(m,2H),3.53-3.72(m,2H),4.19(s,2H),7.37-7.49(m,2H),7.56(t,J=7.20Hz,1H),7.70(t,J=7.07Hz,1H),8.08(d,J=8.21Hz,1H),8.65(bs,3H),9.81(d,J=3.92Hz,1H),11.73(bs,1H).
实施例1.164:制备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化合物243).
将中间体1(10mg,0.020mmol)、哌嗪-1-甲酰胺(3.1mg,0.024mmol)和DIEA(3.52μL,0.020mmol)溶于具有DMF(0.2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80℃的同时搅拌1小时。之后,反应完成。将反应混合物经制备性 HPLC纯化(5-50%ACN/H2O,25min)得到标题化合物(14.1mg,85%)。LC/MS m/z=589.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5-2.94(m,4H),2.95-3.07(m,4H),3.09-3.28(m,13H),4.28(s,2H),6.16(bs,1H),7.28(dd,J=8.72,2.27Hz,1H),7.37(d,J=1.89Hz,1H),7.49-7.56(m,1H),7.67-7.76(m,1H),8.15(d,J=8.46Hz,1H),9.79(d,J=3.41Hz,1H).
实施例1.165至1.167: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64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168:制备(R)-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47).
由中间体1和(R)-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使用与在实施例1.164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64.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87-3.08(m,3H),3.11-3.33(m,10H),3.78-3.96(m,3H),4.31(d,J=5.31Hz,2H),7.24-7.38(m,2H),7.60-7.73(m,3H),7.99(s,1H),8.12(d,J=8.21Hz,1H),9.43(bs,1H),9.58(bs,1H),9.80(d,J=3.79Hz,1H),11.62(bs,1H).
实施例1.169: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乙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48).
将(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10mg,0.016mmol)、乙基碘(1.269μL,0.016mmol)和DIEA(10.97μL,0.063mmol)溶于DMF(0.2 mL)。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70℃的同时搅拌过夜。第二天,反应约40%完成。因此,加入更多的乙基碘(10当量)。反应基本上完成后,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5-40%ACN/H2O,65min)。冻干后,将产物转化为相应的盐酸盐得到标题化合物(2.0mg,2.98μmol,18.96%)。LC/MS m/z=592.6[M+H]+.
实施例1.170:制备二氢磷酸(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化合物250).
步骤A:制备二氢磷酸(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
将(R)-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5mg,0.062mmol)溶于1H-四唑(0.5M在ACN中)(248μL,0.124mmol)和DCM(1mL)。加入二烯丙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45.7mg,0.186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蒸发溶剂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50%EtOAc/己烷)。将纯化的中间体溶于THF(2mL),并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7.22μL,0.074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4小时。将混合物浓缩并将残留物再溶解于DCM并加入三苯基膦(1.628mg,6.21μmol)、四(三苯基膦)钯(0)(3.59mg,3.10μmol)和吡咯烷(103μL,1.241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将混合物浓缩并将残留物经HPLC纯化(5-70%ACN/H2O,40min)得到标题化合物的TFA盐(14.1mg,26%)。LC/MS m/z=644.0[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3-2.87(m,2H),2.96-3.18(m,4H),3.18-3.37(m,5H),3.87-3.94(m,3H),4.15-4.26(m,5H),7.28(dd,J=8.77,2.16Hz,1H),7.36(d,J=1.78Hz,1H),7.51-7.59(m,1H),7.63-7.74(m,2H),7.91(s,1H),8.15(d,J=7.88Hz,1H),9.78(d,J=4.07Hz,1H).
步骤B:制备二氢磷酸(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化合物250).
将二氢磷酸(R)-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的TFA盐(14.1mg,0.016mol),溶于NaOH(5当量)和H2O(1mL)。将产物在C18反相柱上纯化(5-10%MeOH/H2O)得到标题化合物的钠盐(1.6mg,2.303μmol,3.71%)。LC/MS m/z=643.8[M+H]+;1H NMR(400MHz,D2O)δppm2.25-2.43(m,2H),2.52-2.66(m,6H),2.82(s,4H),3.39(t,J=5.72Hz,1H),3.68-3.85(m,4H),7.07(dd,J=8.65,2.03Hz,1H),7.19-7.28(m,2H),7.48(t,J=7.25Hz,1H),7.73(d,J=8.65Hz,1H).
实施例1.171: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1H-1,2,4-三唑-1-基)苯甲酰胺(化合物43).
由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和4-(1H-1,2,4-三唑-1-基)苯甲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126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479.1[M+H]+.
实施例1.172:制备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2-二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鎓2,2,2-三氟乙酸盐.
步骤A:制备3,4-二氢异喹啉-2,7(1H)-二羧酸2-叔丁酯·7-甲酯.
将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甲酯盐酸盐(395mg,1.735mmol)混悬于DCM(3mL)。加入DIEA(909μL,5.20mmol)。加入Boc酐(443μL,1.908mmol)(观察到剧烈鼓泡)。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之后,蒸发溶剂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5%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450mg,85%)。LC/MS m/z=292.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3(s,9H),2.84(t,J=5.87Hz,2H),3.56(t,J=5.87Hz,2H),3.84(s,3H),4.56(s,2H),7.31(d,J=7.83Hz,1H),7.75(d,J=7.96Hz,1H),7.77(s,1H).
步骤B:制备2-(叔丁氧基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
将3,4-二氢异喹啉-2,7(1H)-二羧酸2-叔丁酯·7-甲酯(450mg,1.545mmol)溶于THF(2mL)和MeOH(1mL)。加入LiOH(111mg,4.63mmol)和H2O(1mL)。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60℃并在该温度搅拌3小时。此后反应完成。蒸发溶剂,直到仅保留大量H2O。将该水层在冰浴中冷却然后通过缓慢逐滴加入5M HCl略微酸化。将反应混合物萃取(H2O和EtOAc各10mL)。将水层再次用EtOAc(1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物,将其减压固化过夜。将该固体析出物在MTBE中研磨,滤过,并干燥得到 标题化合物(260mg,58.3%)。LC/MS m/z=278.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3(s,9H),2.83(t,J=5.87Hz,2H),3.56(t,J=5.94Hz,2H),4.55(s,2H),7.28(d,J=7.96Hz,1H),7.70-7.75(m,2H),12.84(brs,1H).
步骤C:制备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4-二氢异喹啉-2(1H)-羧酸叔丁酯.
将2-(叔丁氧基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260mg,0.938mmol),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289mg,0.938mmol)、DIEA(246μL,1.406mmol)和HATU(428mg,1.125mmol)加入至DCM(6mL)和DMF(1mL)。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回流(~50℃)的同时搅拌并在该温度搅拌4小时。之后,进行萃取(H2O和DCM各10mL)。将水层再次用DCM(1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将残留物经色谱法纯化(0,10,15,30,4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270mg,49.8%)。LC/MS m/z=567.6[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3(s,9H),2.54-2.64(m,7H),2.71-2.95(m,7H),3.59(t,J=5.87Hz,2H),4.60(s,2H),7.20(dd,J=8.65,2.34Hz,1H),7.29(d,J=2.40Hz,1H),7.37(d,J=8.34Hz,1H),7.69-7.80(m,2H),8.07(d,J=8.59Hz,1H),9.46(s,1H).
步骤D: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13).
将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4-二氢异喹啉-2(1H)-羧酸叔丁酯(270mg,0.476mmol)溶于DCM(3mL)。将HCl(4M在二噁烷中)(2381μL,9.52mmol)加入至溶液中并在室温搅拌过夜。第二天,将反应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萃取(3M NaOH和DCM各50mL)。将水层再次用DCM(5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190.2mg,82%)。LC/MS m/z=467.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53-2.64(m,7H),2.82(t,J=5.75Hz,2H),2.85-2.94(m,5H),3.06(t,J=5.94Hz,2H),4.01(s,2H),7.16-7.23(m,1H),7.26-7.32(m,2H),7.64(s,1H),7.70(dd,J=7.89,1.58Hz,1H),8.08(d,J=8.72Hz,1H),9.42(s,1H).
步骤E:制备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2-二甲基-1,2,3,4-四氢异喹啉鎓2,2,2-三氟乙酸盐.
将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1mg,0.024mmol)、DIEA(12.34μL,0.071mmol)和甲基碘(2.2μL, 0.035mmol)溶于DMF(0.1m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6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10-95%ACN/H2O,30min)得到标题化合物(3.4mg,4.43μmol,18.8%)。LC/MS m/z=495.2[M]+.
实施例1.173to1.182: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72步骤E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15:1H NMR(400MHz,DMSO-d6)δppm1.34-1.47(m,2H),1.71-1.84(m,1H),2.78-2.96(m,J=23.12Hz,2H),3.09-3.34(m,10H),3.44-3.67(m,6H),3.75-3.84(m,J=10.86Hz,1H),4.34-4.47(m,J=6.32Hz,1H),4.71(d,J=15.16Hz,1H),7.28(dd,J=8.72,2.27Hz,1H),7.35(d,J=2.27Hz,1H),7.47(d,J=8.08Hz,1H),7.86(s,1H),7.88-7.94(m,1H),7.99(d,J=8.59Hz,1H),9.55(s,1H),10.15(bs,1H).
2化合物17:1H NMR(400MHz,DMSO-d6)δppm0.92-0.98(m,9H),1.56-1.80(m,2H),2.75-2.90(m,2H),3.04-3.31(m,9H),3.31-3.40(m,4H),3.58-3.73(m,2H),3.81(dd,J=8.34,3.54Hz,1H),4.37(dd,J=15.03,6.95Hz,1H),4.64-4.75(m,J=17.43Hz,1H),7.26(dd,J=8.59,2.27Hz,1H),7.33(d,J=2.40Hz,1H),7.45(d,J=8.08Hz,1H),7.82(s,1H),7.89(dd,J=8.02,1.33Hz,1H),7.95-7.98(m,1H),9.51(s,1H),10.07(bs,1H).
实施例1.184: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2-(甲基磺酰基)乙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化合物37).
在环境温度向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异二氢吲哚-5-甲酰胺二盐酸盐(15mg,0.029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甲基磺酰基乙烯(3.03mg,0.029mmol)。在70℃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将萃取物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10.2mg,64.0%)。LC/MS m/z=559.3[M+H]+.
实施例1.185:制备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6).
步骤A: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2-氟苯甲酰胺.
向4-氰基-2-氟苯甲酸(0.537g,3.25mmol)在CH2Cl2(10mL)中的混悬液中加入草酰氯(1.422mL,16.25mmol),随后加入几滴DMF。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溶于新鲜的CH2Cl2(10mL)并在环境温度用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0g,3.25mmol)、随后三乙胺(0.329g,3.25mmol)处理。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经MgSO4干燥,然后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用甲醇研磨并滤过得到标题化合物(1.25g,85%)。LC/MS m/z=455.3[M+H]+.
步骤B:制备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6).
在0℃向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2-氟苯甲酰胺(0.1g,0.220mmol)和二氯化钴(II)六水合物(0.105g,0.440mmol)在甲醇(2mL)中的混悬液中加入NaBH4(0.083g,2.199mmol)。在室温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用2M HCl淬灭并用乙醚洗涤。将水层用1M NaOH碱化,然后用CH2Cl2萃取。将有机层经MgSO2干燥并减压 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0.056g,55.5%)。LC/MS m/z=459.2[M+H]+;
实施例1.186:制备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48).
步骤A:制备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乙酯
向2,3-二氟-4-甲基苯甲酸乙酯(1.0g,5.00mmol)在CCl4(20mL)中的溶液中加入过氧苯甲酸酐(0.121g,0.500mmol),随后加入N-溴琥珀酰亚胺(1.06g,5.99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90℃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将固体物质滤出。将滤液减压浓缩并将所得的残留物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用于下一步中。
步骤B:制备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
在环境温度向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乙酯(3.0g,10.75mmol)在CH2Cl2(5mL)中的溶液中加入1,3-二氧代异二氢吲哚-2-氨基钾(1.991g,10.75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用水洗涤,并用硅胶纯化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溶于乙醇(50mL)并加入肼(0.689g,21.50mmol)。在80℃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乙酸乙酯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溶于CH2Cl2(10mL)并加入一缩二碳酸二叔丁酯(2.58g,11.82mmol)和DIEA(1.528g,11.82mmol)。在室温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经MgSO4干燥,然后减压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溶于THF(10mL)和LiOH(2g)在H2O中的溶液(10mL)。搅拌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的体积减压减小至10mL并用2M HCl酸化为pH=5。将所得的固体滤过,用水洗涤,并减压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1.38g,45%)。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2(s,9H),4.27(d,J=4.2Hz,2H),7.21(m,2H),7.52(m,1H),7.68(m,1H),12.1(br,1H).
步骤C:制备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48).
在环境温度向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0g,3.25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0.933g,3.25mmol)、HATU(1.236g,3.25mmol)和DIEA(0.420g,3.25mmol)。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用4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2mL)处理并搅 拌5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将残留物倒入水中并加入1M NaOH,将pH调节为3。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1.3g,85%)。LC/MS m/z=477.5[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12~2.32(bs,2H),2.71~2.43(bs,10H),3.31~3.52(bs,2H),3.85(s,2H),7.25(m,1H),7.32(s,1H),7.51(m,1H),7.75(m,1H),8.23(d,J=8.7Hz,1H),9.75(d,J=8.4Hz,1H).
实施例1.187: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4-(哌嗪-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49).
向中间体2(30mg,0.057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哌嗪(9.89mg,0.115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45℃搅拌2小时。将混合物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2mg,39.6%)。LC/MS m/z=528.8[M+H]+.
实施例1.188至1.202: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87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203至1.212: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87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随后以与实施例1.12所述类似的方式进行脱保护来制备。
实施例1.213: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165).
向中间体1(20mg,0.037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哌啶-4-基甲醇(4.25mg,0.037mmol),然后在45℃搅拌2小时。将混合物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4mg,65.8%)。LC/MS m/z=575.6[M+H]+.
实施例1.214至1.217: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13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218: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其为二盐酸盐.
向中间体1(15.1g,30.4mmol)、(S)-2-氨基-3-羟基丙酰胺盐酸盐(5.99g,42.6mmol)和DIEA(15.94mL,91mmol)的混合物中加入DMF(60mL)。将反应混合物在90℃加热3小时。将混合物用H2O/EtOAc(2x200mL)萃取。将有机层用反萃取一次H2O(500mL)。将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固体。将固体重新混悬于/溶于ACN(150mL)。将HCl(4M在二噁烷中,22.82mL,91mmol)逐滴加入至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2小时。将析出物滤过,用ACN洗涤,并在烘箱中减压干燥(50℃)得到固体(16.9g)。将固体在碱性条件下再次用EtOAc/Na2CO3水溶液(2x200mL)萃取。将合并的有机相经活性炭(~1g)脱色,干燥,滤过,并浓缩。将残留物全部溶解于ACN(800mL)。然后经滴加漏斗缓慢加入HCl(4M在二噁烷中,22.82mL,91mmol)得到析出物。加入HCl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2小时。之后,将析出物滤过,用ACN洗涤,并在烘箱中减压干燥(50℃)一个周末得到标题化合物的二盐酸盐(13.5g,69.0%),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564.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88-3.13(m,2H),3.38-3.57(m,8H),3.57-3.77(m,2H),3.82-4.01(m,3H),4.25-4.42(m,2H),5.61(bs,1H),7.31(d,J=8.65Hz,1H),7.36(s,1H),7.57-7.81(m,3H),8.02(s,1H),8.15(d,J=7.63Hz,1H),9.45(bs,1H),9.66(bs,1H),9.83(d,J=3.05Hz,1H),11.74(bs,1H).
将样品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即UPLC)分析并观察到其含有86.6wt%的游离碱(对于二盐酸盐而言游离碱的理论值为88.5%且对于一盐酸盐而言其为93.9%),其表明二盐酸盐化学计量。
实施例1.219至1.232: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13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233:制备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236).
在5mL密封闪烁瓶中将4-氨基-2,3-二氟苯甲酸(45.0mg,0.260mmol)、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80mg,0.260mmol)、HATU(148mg,0.390mmol)和TEA(0.109mL,0.780mmol)在DMF(1mL)中的混合物加热至50℃且保持18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10%-95%MeCN/H2O)得到产物,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463.4[M+H]+;1H NMR(400MHz,CD3OD)δppm2.92(m,2H),3.31(m,4H),3.68-3.53(m,6H),6.78(dd,J1=J2=7.9Hz,1H),7.32(d,J=8.4Hz,1H),7.42(s,1H),7.66(dd,J1=J2=9.1Hz,1H),8.44(d,J=8.6Hz,1H).
实施例1.234至1.236: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33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205:1H NMR(400MHz,CD3OD) ppm2.82(m,2H),3.21(m,4H),3.48(m,6H),6.73(dd,J=8.9,1.0Hz,1H),7.24(dd,J=8.7,2.2Hz,1H),7.35(d,J=2.4Hz,1H),7.72(dd,J=8.8Hz,1H),8.35(d,J=8.5Hz,1H).
实施例1.237:制备(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51).
将中间体1(10mg,0.020mmol)、(S)-哌啶-3-基甲醇盐酸盐(3.67mg,0.024mmol)和DIEA(10.56μL,0.060mmol)加入至具有DMF(0.3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加热至80℃的同时搅拌2小时。之后,反应适当地完 成。将反应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5-70%ACN/H2O,30min),然后通过将物质再溶于ACN(0.2mL)和H2O(0.8mL)并加入HCl(4当量)将其转化为其相应的盐酸盐。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冻并冻干得到标题化合物(13.0mg,99%)。LC/MS m/z=575.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02-1.24(m,1H),1.67(d,J=13.99Hz,1H),1.73-1.90(m,2H),1.92-2.09(m,1H),2.62-2.85(m,1H),2.85-3.06(m,4H),3.06-3.31(m,9H),3.51-3.83(m,5H),4.46(s,2H),7.29(d,J=8.39Hz,1H),7.35(s,1H),7.59-7.83(m,2H),8.12(d,J=7.63Hz,1H),9.84(s,1H),10.46-10.68(m,1H).
实施例1.238:制备(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甲基)哌啶-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52).
由中间体1和(R)-哌啶-3-基甲醇盐酸盐,使用与在实施例1.237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75.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04-1.22(m,J=12.21Hz,1H),1.67(d,J=10.68Hz,1H),1.73-1.90(m,2H),1.93-2.08(m,1H),2.64-2.83(m,1H),2.82-3.06(m,4H),3.03-3.31(m,9H),3.53-3.96(m,5H),4.46(s,2H),7.29(d,J=8.39Hz,1H),7.34(s,1H),7.63-7.79(m,2H),8.04-8.20(m,1H),9.84(s,1H),10.43-10.71(m,1H).
实施例1.239:制备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甲酰胺(化合物239).
向4-(叔丁氧基羰基)-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2-羧酸(30mg,0.043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氨(10M在甲醇中,43μL,0.043mmol)。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处理2-(3H-[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1,1,3,3-四甲基异脲鎓六氟磷酸盐(V)(16.53mg,0.043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50℃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并减压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将纯化的化合物溶于乙腈(2mL),然后加入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0.5mL)。搅拌30分钟后,将析出物滤出并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12mg,46.9%)。LC/MS m/z=589.7[M+H]+.
实施例1.240至1.242: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39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243:制备二氢磷酸(S)-3-氨基-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3-氧代丙基酯(化合物249).
在室温向(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1.0g,1.773mmol)在THF(3.00mL)和H2O(3.00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叔丁酯(0.464g,2.128mmol)和K2CO3(0.245g,1.773mmol)。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相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S)-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甲酸叔丁酯(0.56g)。在室温将上述物质(300mg,0.452mmol)溶于THF(2mL)并加入二烯丙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222mg,0.904mmol),随后加入1H-四唑(95mg,1.355mmol)。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2-过氧氢-2-甲基丙烷(81mg,0.904mmol)处理。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减压浓缩并干燥。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S)-1-氨基-3-(二(烯丙基氧基)磷酰基氧基)-1-氧代丙-2-基(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甲酸叔丁酯(123mg),将其溶于THF(1mL),并加入Pd(PPh3)4(5.61mg,4.85μmol)和吡咯烷(51.8mg,0.728mmol)。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滤过并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用2当量TFA处理并搅拌10小时。将混合物减压 浓缩并用1M NaOH(1mL)在乙腈(0.5mL)中的水溶液处理。将所得的溶液经C-18反相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89mg)。LC/MS m/z=644.5[M+H]+.
实施例1.244至1.249: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13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250至1.255: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126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256: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4-甲酰胺(化合物261).
步骤A:制备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乙酯.
向2,3-二氟-4-甲基苯甲酸乙酯(1.0g,5.00mmol)在CCl4(20mL)中的溶液中加入过氧苯甲酸酐(0.121g,0.500mmol),随后加入1-溴吡咯烷-2,5-二酮(1.06g,5.99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90℃加热3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滤出固体物质。将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其无需进一步纯 化。
步骤B:制备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
在室温向4-(溴甲基)-2,3-二氟苯甲酸乙酯(3.0g,10.75mmol)在DCM(5mL)中的溶液中加入1,3-二氧代异二氢吲哚-2-氨基钾(1.991g,10.75mmol)。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将残留物溶于乙醇(50mL)并加入肼(0.689g,21.50mmol)。在80℃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在室温将残留物溶于DCM(10mL)并加入一缩二碳酸二叔丁酯(2.58g,11.82mmol)和DIEA(1.528g,11.82mmol)。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乙酯,将其溶于THF(5mL)并加入LiOH(0.95g)在H2O(5mL)中的溶液。搅拌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的体积减压减小至10mL并将pH用2.0M HCl调节为5。将所得的固体滤过,用水洗涤,并减压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1.98g,64.5%)。LCMS m/z=316.3[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2(s,9H),4.27(d,J=4.2Hz,2H),7.21(m,2H),7.52(m,1H),7.68(m,1H),12.1(br,1H).
步骤C:制备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哌啶-1-羧酸叔丁酯(化合物243)和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中间体3)。
在环境温度向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3.21g,10.44mmol)在DMF(12mL)中的溶液中加入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3.0g,10.44mmol)、HATU(3.97g,10.44mmol)和DIEA(1.35g,10.44mmol)。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243。将所得的化合物用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2mL)处理,搅拌12小时,并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将残留物溶于乙酸乙酯并用NaHCO3水溶液洗涤,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3.54g,71.1%)。LCMS m/z=477.5[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12~2.32(br,2H),2.71~2.43(br,10H),3.31~3.52(br,2H),3.85(s,2H),7.25(m,1H),7.32(s,1H),7.51(m,1H),7.75(m,1H),8.23(d,J=8.7Hz,1H),9.75(d,J=8.4Hz,1H).
步骤D: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啶-4-甲酰胺的二盐酸盐(化合物261).
在室温向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0mg,0.063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1-(叔丁氧基羰基)哌啶-4-羧酸(14.4mg,0.063mmol),随后加入HATU(23.9mg,0.063mmol)和DIEA(8.3mg,0.063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60℃搅拌1小时。将混合物经HPLC纯化并减压浓缩。将所得的物质用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1mL)处理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17mg,46.8%)。LCMS m/z=588.5[M+H]+.
实施例1.257至1.264: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56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实施例1.265:制备(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化合物452)和(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甲酰胺的二盐酸盐(化合物271).
由中间体3和(S)-4-(叔丁氧基羰基)吗啉-2-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56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
化合物271:LCMS m/z=590.5[M+H]+.
实施例1.266:制备(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化合物453)和(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甲酰胺的二盐酸盐(化合物272).
由中间体3和(R)-4-(叔丁氧基羰基)吗啉-2-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56中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
化合物272:LCMS m/z=590.5[M+H]+.
实施例1.267至1.273: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56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实施例1.274: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70).
向中间体3(30mg,0.063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2-羟基乙酸(4.78mg,0.063mmol)、HATU(23.92mg,0.063mmol)和DIEA(8mg,0.063mmol)。在60℃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5mg,44.6%)。LCMS m/z=535.4[M+H]+.
实施例1.275: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吗啉代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77).
由中间体3和2-吗啉代乙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 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4[M+H]+.
实施例1.276至1.280、1.282、1.283、1.285至1.288、1.290至1.294和1.299: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2化合物295:1H NMR(400MHz,DMSO-d6)δppm3.14~3.78(m,12H),4.51(d,J=6.1Hz,2H),7.22(m,4H),7.61(m,1H),7.96(m,2H),8.13(m,,2H),9.12(m,1H),9.65(d,J=4.3Hz,1H).
实施例1.281: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甲酰胺(化合物283).
由中间体3和5-氧代-4,5-二氢-1H-1,2,4-三唑-3-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88.3[M+H]+.
实施例1.284: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烟酰胺(化合物288).
由中间体3和2-羟基烟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8.4[M+H]+.
实施例1.289: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羟基吡嗪-2-甲酰胺(化合物294).
由中间体3和5-羟基吡嗪-2-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9.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3.15~3.72(m,12H),4.52(d,J=6.1Hz,2H),7.25(m,4H),7.62(m,1H),7.98(m,2H),8.13(m,,1H),9.11(m,1H),9.75(d,J=4.4Hz,1H).
实施例1.295: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羟基环丙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11).
由中间体3和1-羟基环丙烷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61.4[M+H]+.
实施例1.296: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4r)-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12).
由中间体3和反式-4-羟基环己烷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3.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10~1.29(m,4H),1.78~1.80(m,4H),2.20(m,1H),3.12~3.69(br,14H),4.31(d,J=5.8Hz,2H),7.14~7.33(m,3H),7.62(m,1H),8.12(m,1H),8.41(m,1H),9.76(d,J=4.5Hz,1H).
实施例1.297: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4r)-4-(羟基甲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29).
由中间体3和(1r,4r)-4-(羟基甲基)环己烷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17.6[M+H]+.
实施例1.298: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s,4s)-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30).
由中间体3和(1s,4s)-4-羟基环己烷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274所述类 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3.6[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12~1.32(m,4H),1.72~1.85(m,4H),2.21(m,1H),3.11~3.62(br,14H),4.32(d,J=5.7Hz,2H),7.15~7.31(m,3H),7.65(m,1H),8.12(m,1H),8.45(m,1H),9.79(d,J=4.5Hz,1H).
实施例1.300: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吗啉-3-甲酰胺(化合物302).
向(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3-甲酰胺(30mg,0.051mmol)在DMSO(1mL)中的溶液中加入2-溴乙醇(6.35mg,0.051mmol),随后加入DIEA(6.1mg,0.051mmol)。在50℃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8mg,55.8%)。LCMS m/z=635.10[M+H]+.
实施例1.301: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乙基吗啉-3-甲酰胺(化合物303).
由(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3-甲酰胺和溴乙烷,使用与在实施例1.300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19.10[M+H]+.
实施例1.302: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硫吗啉-3-甲酰胺(化合物304).
步骤A: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硫吗啉-3-甲酰胺(化合物273).
在环境温度向中间体3(0.2g,0.419mmol)在DMF(5mL)中的溶液中加入(R)-4-(叔丁氧基羰基)硫吗啉-3-羧酸(0.104g,0.419mmol)和2-(3H-[1,2,3]三唑并[4,5-b]吡啶-3-基)-1,1,3,3-四甲基异脲鎓六氟磷酸盐(V)(0.191g,0.503mmol)。搅拌1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萃取物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454并用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5mL)处理。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用2.0M NaOH中和然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粗标题化合物,其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用于下一步中(0.169g,66.9%)。LCMS m/z=606.50.10[M+H]+.
步骤B: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 酰基)-2,3-二氟苄基)-4-(2-羟基乙基)硫吗啉-3-甲酰胺(化合物304)。
由(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硫吗啉-3-甲酰胺和2-溴乙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300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50.6[M+H]+.
实施例1.303: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乙基硫吗啉-3-甲酰胺(化合物305).
由(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硫吗啉-3-甲酰胺和溴乙烷,使用与在实施例1.300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34.6[M+H]+.
实施例1.304:制备二氢磷酸(1r,4r)-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酯(化合物381).
在室温向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r,4r)-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500mg,0.829mmol,化合物312,参见实施例1.296)在TH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920mg,3.32mmol),随后加入1H-四唑(290mg,4.15mmol)。搅拌2小时后,将1-过氧氢丁烷(747mg,8.29mmol)加入至反应混合物并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将磷酸叔丁酯化合物用50%TFA在DCM2的溶液(5mL)处理。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381的TFA盐。将所得的盐溶于乙腈(1mL)和2.0M NaOH水溶液(3mL),然后经C-18反相柱色谱法纯化(10%乙腈在H2O中的溶液)得到标题化合物(205mg,34.0%)。LCMS m/z=683.0[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13~1.52(m,4H),1.73~1.95(m,4H),2.23(m,1H),3.11~3.62(br,14H),4.34(d,J=5.7Hz,2H),7.18~7.31(m,2H),7.32(m,1H),8.23(m,1H),8.55(m,1H),9.82(d,J=8.1Hz,1H).
实施例1.305:制备二氢磷酸(1s,4s)-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环己基酯(化合物392).
由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1s,4s)-4-羟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和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使用与在实施例1.304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83.0[M+H]+.LCMS m/z=683.0[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13~1.52(m,4H),2.22~1.93(m,5H),3.12~3.60(br,14H),4.31(d,J=5.7Hz,2H),7.19~7.30(m,2H),7.32(m,1H),8.23(m,1H),8.51(m,1H),9.81(d,J=8.0Hz,1H).
实施例1.306: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442)和2-丁酰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256).
步骤A:制备3,4-二氢异喹啉-2,7(1H)-二羧酸2-叔丁酯·7-甲酯.
向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甲酯盐酸盐(395mg,1.735mmol)在CH2Cl2(3mL)中的溶液中加入DIEA(909μL,5.20mmol)和Boc酐(443μL,1.908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此后,蒸发溶剂并将残留物经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450mg,85%)。LCMS m/z=292.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3(s,9H)2.84(t,J=5.87Hz,2H)3.56(t,J=5.87Hz,2H)3.84(s,3H)4.56(s,2H)7.31(d,J=7.83Hz,1H)7.73-7.76(m,1H)7.77(s,1H).
步骤B:制备2-(叔丁氧基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
将3,4-二氢异喹啉-2,7(1H)-二羧酸2-叔丁酯·7-甲酯(450mg,1.545mmol)溶于THF(2mL)和MeOH(1mL)。加入LiOH(111mg,4.63mmol)和H2O(1mL)。将反应混合物在60℃加热3小时。蒸发过量的溶剂,直到仅保留大 量H2O。将该水层在冰浴中冷却然后通过逐滴加入5M HCl轻微酸化。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H2O(10mL),并用EtOAc(10mL)萃取。将水层再次用EtOAc(1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物,将其真空固化过夜。将固体析出物混悬于MTBE,滤过,并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260mg,58.3%)。LCMS m/z=278.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s,9H)2.83(t,J=5.87Hz,2H)3.56(t,J=5.94Hz,2H)4.55(s,2H)7.28(d,J=7.96Hz,1H)7.70-7.76(m,2H)12.84(bs,1H).
步骤C:制备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4-二氢异喹啉-2(1H)-羧酸叔丁酯.
将2-(叔丁氧基羰基)-1,2,3,4-四氢异喹啉-7-羧酸(260mg,0.938mmol)、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289mg,0.938mmol)、DIEA(246μL,1.406mmol)和HATU(428mg,1.125mmol)加入至CH2Cl2(6mL)和DMF(1mL)。将反应混合物回流搅拌4小时。进行萃取(H2O和CH2Cl2各10mL)。将水层再次用CH2Cl2(1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并将残留物经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270mg,49.8%)。LCMS m/z=567.6[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43(s,9H)2.54-2.64(m,7H)2.83-2.93(m,7H)3.59(t,J=5.87Hz,2H)4.60(s,2H)7.20(dd,J=8.65,2.34Hz,1H)7.29(d,J=2.40Hz,1H)7.37(d,J=8.34Hz,1H)7.72-7.77(m,2H)8.07(d,J=8.59Hz,1H)9.46(s,1H).
步骤D: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442).
将7-(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4-二氢异喹啉-2(1H)-羧酸叔丁酯(270mg,0.476mmol)溶于CH2Cl2(3mL)。将HCl(4M在二噁烷中)(2381μL,9.52mmol)加入至溶液中并在室温搅拌过夜(形成树胶状析出物)。第二天,将反应混合物在碱性条件下萃取(3M NaOH/H2O和CH2Cl2各50mL)。将水层再次用CH2Cl2(5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190.2mg,82%)。LCMS m/z=467.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54-2.65(m,7H)2.82(t,J=5.75Hz,2H)2.85-2.94(m,5H)3.06(t,J=5.94Hz,2H)4.01(s,2H)7.16-7.24(m,1H)7.26-7.35(m,2H)7.64(s,1H)7.70(dd,J=7.89,1.58Hz,1H)8.08(d,J=8.72Hz,1H)9.42(s,1H).
步骤E:制备2-丁酰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化合物256).
将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7-甲酰胺(11mg,0.024mmol)和DIEA(12.34μL,0.071mmol)加入至具有DMF(0.1mL)的小瓶。然后加入丁酰氯(1.2当量)。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半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6.3mg,40.7%)。LCMS m/z=537.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0.86-0.95(m,3H)1.49-1.60(m,2H)2.39(t,J=7.26Hz,2H)2.69-2.82(m,4H)2.82-2.87(m,2H)2.94(t,J=5.37Hz,2H)3.00-3.19(m,6H)3.71(t,J=5.94Hz,2H)4.71(s,1H)4.75(s,1H)7.20-7.28(m,J=8.59Hz,1H)7.31(d,J=2.27Hz,1H)7.36(d,J=7.96Hz,1H)7.71-7.86(m,2H)7.99(dd,J=24.06,8.65Hz,1H)9.44(s,1H).
实施例1.307至1.310: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306步骤E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260):1H NMR(400MHz,DMSO-d6)δppm1.08-1.21(m,2H)1.42-1.67(m,4H)1.69-1.82(m,2H)2.12-2.24(m,1H)2.40-2.46(m,2H)2.76-2.88(m,3H)2.93(t,J=5.62Hz,2H)3.07-3.22(m,5H)3.26-3.40(m,4H)3.67-3.75(m,2H)4.71(s,1H)4.76(s,1H)7.22-7.28(m,1H)7.30-7.33(m,1H)7.36(d,J=7.96Hz,1H)7.72-7.84(m,2H)7.91-8.04(m,1H)9.43(d,J=4.04Hz,1H).
实施例1.311: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氧代吡咯烷-1-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286).
将中间体1(10mg,0.018mmol,参见实施例1.20)、4-氨基丁酸甲酯(2.166mg,0.018mmol)和DIEA(3.23μL,0.018mmol)加入至具有DMF(0.2μ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80℃搅拌两小时。加入LiOH(1.329mg,0.055mmol)和H2O(0.1mL)。将反应混合物在80℃加热直到反应完成。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3.5mg,28.7%)。LCMS m/z=545.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89-2.02(m,2H)2.25-2.35(m,2H)2.77-2.98(m,3H)2.99-3.31(m,11H)4.53(s,2H)7.19-7.32(m,2H)7.36(d,J=2.27Hz,1H)7.63(t,J=7.14Hz,1H)8.16(d,J=8.46Hz,1H)9.71(d,J=4.67Hz,1H).
实施例1.312:制备(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甲基吗啉-2-甲酰胺(化合物296).
将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吗啉-2-甲酰胺二盐酸盐(10mg,0.015mmol,化合物264的二盐酸盐,参见实施例1.259)、碘甲烷(1.13μL,0.018mmol)和DIEA(50.0μL,0.286mmol)溶于DMF(0.2m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直到完成。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9mg,14.99%)。LCMS m/z=604.2[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76-2.94(m,5H)2.95-3.29(m,10H)3.63-3.92(m,4H)4.11(d,J=6.57Hz,1H)4.13-4.21(m,1H)4.25-4.34(m,1H)4.39-4.49(m,2H)4.71(dd,J=11.62,2.40Hz,1H)7.19-7.32(m,2H)7.37(d,J=2.02Hz,1H)7.62(t,J=7.33Hz,1H)8.17(d,J=8.34Hz,1H)8.76-8.88(m,1H)9.70(d,J=5.05Hz,1H).
实施例1.313至1.315: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312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297:1H NMR(400MHz,DMSO-d6)δppm1.20-1.27(m,3H)2.74-2.90(m,3H)2.91-3.25(m,15H)3.68(d,J=12.00Hz,1H)3.72-3.85(m,1H)4.19(d,J=11.87Hz,1H)4.27-4.34(m,1H)4.44(d,J=5.18Hz,2H)7.19-7.32(m,2H)7.37(d,J=2.27Hz,1H)7.63(t,J=6.88Hz,1H)8.18(d,J=8.34Hz,1H)8.80(t,J=5.37Hz,1H)9.70(d,J=5.43Hz,1H).
2化合物299:1H NMR(400MHz,DMSO-d6)δppm0.87-0.95(m,9H)1.53-1.61(m,1H)2.78-2.96(m,3H)2.95-3.27(m,10H)3.28-3.45(m,4H)3.72-4.07(m,4H)4.18(d,J=11.49Hz,1H)4.32(d,J=12.63Hz,1H)4.44(s,2H)7.17-7.33(m,2H)7.37(d,J=2.27Hz,1H)7.57-7.66(m,J=6.88,6.88Hz,1H)8.17(d,J=8.46Hz,1H)8.81(t,J=5.43Hz,1H)9.70(d,J=4.80Hz,1H).
实施例1.316:制备(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丁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的盐酸盐(化合物313).
将中间体3(10mg,0.021mmol)、(R)-3-羟基丁酸(2.40mg,0.023mmol)、DIEA(20μL,0.115mmol)和HATU(9.57mg,0.025mmol)加入至具有DMF(0.3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将所得的物质再溶解于ACN(0.4mL)。加入HCl(4M在二噁烷中)(21μL,0.084mmol)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小时。然后,除去过量溶剂并将残留物再溶解于ACN(0.5mL)和H2O(0.5mL),冷冻并冻干得到标题化合物。LCMS m/z=563.2[M+H]+.
实施例1.317、1.319至1.324、1.328至1.347: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316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2化合物343和344的混合物.
实施例1.318:制备(S)-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丁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15).
由中间体3和(S)-3-羟基丁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316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63.2[M+H]+.
实施例1.325: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2-甲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的盐酸盐(化合物310).
由中间体3和2-羟基-2-甲基丙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316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63.4[M+H]+.
实施例1.326:制备(R)-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 基)-2,3-二氟-4-((2-羟基-4-甲基戊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的盐酸盐(化合物322).
由中间体3和(R)-2-羟基-4-甲基戊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316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1.4[M+H]+.
实施例1.327: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的盐酸盐(化合物326).
由中间体3和3-羟基-2-(羟基甲基)-2-甲基丙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316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3.4[M+H]+.
实施例1.348:制备(2S,4R)-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化合物323).
将中间体3(10mg,0.021mmol)、(2S,4R)-1-(叔丁氧基羰基)-4-羟基吡咯烷-2-羧酸(5.33mg,0.023mmol)、DIEA(20μL,0.115mmol)和HATU(9.57mg,0.025mmol)加入至具有DMF(0.3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6.1mg,92%)。LCMS m/z=690.6[M+H]+.
实施例1.349、1.350、1.352、1.353、1.355和1.356: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348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实施例1.351: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甲基)环己烷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85).
由中间体3和4-(羟基甲基)环己烷羧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348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17.4[M+H]+.
实施例1.354:制备4-(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化合物481)和4-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1,1-二氧代四氢-2H-噻喃-4-甲酰胺(化合物388).
由中间体3和1,1-二氧代-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四氢-2H-噻喃-4-羧酸, 使用与在实施例1.348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将化合物449脱保护得到化合物390。化合物388:LCMS m/z=652.4[M+H]+.
实施例1.357: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91).
由中间体3和2-羟基丙酸,使用与在实施例1.348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49.4[M+H]+.
实施例1.358: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4-(羟基甲基)哌啶-1-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化合物350).
将中间体3(10mg,0.021mmol)溶于DMF(0.2mL)。将DIEA(7.32μL,0.042mmol)和氯乙酰氯(1.680μL,0.021mmol)加入至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5分钟。加入哌啶-4-基甲醇(2.90mg,0.025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3.8mg,89%)。LCMS m/z=632.8[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1.37-1.54(m,2H)1.54-1.67(m,1H)1.82(d,J=13.52Hz,2H)2.92-3.11(m,4H)3.13-3.29(m,10H)3.55-3.78(m,5H)3.98(d,J=4.80Hz,2H)4.50(d,J=5.56Hz,2H)7.23-7.38(m,3H)7.63(t,J=7.14Hz,1H)8.16(d,J=8.46Hz,1H)9.31(t,J=5.81Hz,1H)9.72(d,J=4.67Hz,1H)11.54(bs,1H).
实施例1.359至1.387: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358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实施例1.388: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羟基甲基)-1H-1,2,3-三唑-4-甲酰胺(化合物393).
步骤A: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丁-2-炔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
在20mL密封的闪烁瓶中将中间体3(0.3g,0.629mmol)、4-羟基丁-2-炔酸(0.063g,0.629mmol)、HATU(0.359g,0.944mmol)和TEA(0.263mL,1.887mmol)的混合物吸收于DMF(3mL)并加热至25℃且保持18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其为棕色固体。LCMS m/z=559.4[M+H]+.
步骤B: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5-(羟基甲基)-1H-1,2,3-三唑-4-甲酰胺(化合物393).
在10mL厚壁密封管中在微波辐射下将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4-羟基丁-2-炔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30mg,0.054mmol)和叠氮化钠(3.84mg,0.059mmol)吸收于DMSO(1mL)并加热至100℃且保持2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其为白色固体(11.14%)。LCMS m/z=602.6[M+H]+.1H NMR(400MHz,CD3OD)δppm2.85(m,2H),3.25(m,4H),3.56(m,6H),4.72(s,2H),4.91(s,2H),7.26(dd,J1=8.6Hz,J2=2.0Hz,1H),7.35-7.40(m,2H),7.72(dd,J1=J2=7.1Hz,1H),8.30(d,J=8.6Hz,1H).
实施例1.389:制备(S)-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氨甲酰基)吗啉-4-羧酸叔丁酯(化合物462)和(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吗啉-2-甲酰胺(化合物300).
步骤A:制备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
在5mL密封闪烁瓶中将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0.105g,0.341mmol)、4-氨基-2-氟苯甲酸(0.053g,0.341mmol)、HATU(0.130g,0.341mmol)和TEA(0.048mL,0.341mmol)的混合物吸收于DMF(2mL)并加热至50℃且保持18小时。将粗产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其为白色固体(56%)。LCMS m/z=445.4[M+H]+.
步骤B:制备(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吗啉-2-甲酰胺(化合物300).
在5mL密封闪烁瓶中将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40mg,0.090mmol)、(S)-4-(叔丁氧基羰基)吗啉-2-羧酸(20.79mg,0.090mmol)、HATU(51.3mg,0.135mmol)和TEA(0.038mL, 0.270mmol)的混合物吸收于DMF(1mL)并加热至50℃且保持18小时。将粗产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化合物462。在室温向化合物462在0.5mL乙腈中的溶液中加入0.2mL HCl在1,4-二噁烷中的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搅拌4小时,然后将其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化合物300,其为白色固体(10.9%)。LCMS m/z=558.4[M+H]+;1H NMR(400MHz,CD3OD)δppm2.88(m,2H),3.27(m,5H),3.29(m,1H),3.44(d,J=13.2Hz,2H),3.51(m,5H),3.74(dd,J1=12.9Hz,J2=2.8Hz,1H),4.34(t,J=12.9Hz,1H),4.58(dd,J1=10.4Hz,J2=3.1Hz,1H),7.33(dd,J1=8.6Hz,J2=2.5Hz,1H),7.44(d,J1=2.2Hz,1H),7.58(dd,J1=8.4Hz,J2=2.0Hz,1H),8.11(dd,J1=J2=9.0Hz,1H),8.48(d,J=8.9Hz,1H).
实施例1.390:制备二氢磷酸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酯的钠盐(化合物382).
步骤A: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
将中间体3(200mg,0.419mmol)、2-羟基乙酸(35.1mg,0.461mmol)、DIEA(110μL,0.629mmol)和HATU(191mg,0.503mmol)加入至具有DMF(3mL)的小瓶。将反应混合物在50℃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并用H2O和EtOAc(3x5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200mg)。将获得的物质(40mg)溶于ACN(0.4mL),加入HCl(5M在H2O中;1当量)和H2O(0.4mL),冷冻并冻干得到标题化合物的盐酸盐(42mg,94%)。LCMS m/z=535.4[M+H]+;1H NMR(400MHz,DMSO-d6)δppm2.84-3.04(m,3H),3.05-3.28(m,4H),3.37-3.79(m,6H),3.89(s,2H),4.44(d,J=6.10Hz,2H),7.23-7.32(m,2H),7.34(s,1H),7.61(t,J=7.25Hz,1H),8.17(d,J=8.14Hz,1H),8.44(t,J=5.98Hz,1H),9.68(d,J=4.58Hz,1H).
步骤B:制备二氢磷酸2-(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 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2-氧代乙基酯的钠盐(化合物382).
将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4-((2-羟基乙酰氨基)甲基)苯甲酰胺(160mg,0.299mmol,化合物270,参见实施例1.274)溶于THF(2mL)。加入1H-四唑(58.8mg,0.839mmol)和CH2Cl2(2mL),随后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349mg,1.258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4小时。加入叔丁基过氧化氢(203μL,2.097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将混合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中间体磷酸酯(145mg)。将获得的物质溶于CH2Cl2(3mL)并加入TFA(500μL,6.49mmol)。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第二天,除去溶剂并将残留物经HPLC纯化。通过将物质溶于H2O和NaOH(6当量)将获得的物质(60mg)转化为其相应的钠盐。然后使该物质进行C18反相柱纯化(5%MeOH/H2O,等度)得到标题化合物的钠盐(51mg,18.46%)。LCMS m/z=615.2[M+H]+;1H NMR(400MHz,D2O)δppm2.45-2.63(m,2H),2.71-2.87(m,6H),2.98-3.09(m,4H),4.38(d,J=6.61Hz,2H),4.68(s,2H),7.28(dd,J=8.90,1.78Hz,1H),7.38-7.44(m,2H),7.67(t,J=7.25Hz,1H),7.91(d,J=8.65Hz,1H).
实施例1.391:制备二氢磷酸(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酯的钠盐(化合物440的钠盐).
在室温向(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200mg,0.34mmol)在TH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188mg,0.678mmol),随后加入1H-四唑(71.2mg,1.02mmol)。搅拌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70%2-过氧氢-2-甲基丙烷水溶液(87.1mL,0.68mmol)处理并搅拌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在室温将所得的残留物溶于乙腈(0.3mL)并用NaOH(133.2mg,3.42mmol)在水(1mL)中的溶液处理。将反应溶液直接经C-18反相柱色谱法纯化(5%乙腈/水)得到标题化合物(85mg,35.1%)。LCMS m/z=670.1[M+H]+;NMR(400M Hz,DMSO-d6)δppm 1.75-1.90(m,1H),2.91-3.72(m,16H),4.12(m,1H),4.35(d,J=5.5Hz,2H),6.85-6.92(m,1H),7.25-7.41(m,3H),7.69(m,1H),8.21(d,J=8.4Hz,1H),9.52(d,J=4.7Hz,1H),11.4(br,1H).
实施例1.392:制备N-(4-(4,5-二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34).
步骤A:制备1-(4,5-二氟-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
将1,2,4-三氟-5-硝基苯(1g,5.65mmol)溶于IPA(20mL)并在冰浴中冷却。然后,将1-(3,3,3-三氟丙基)哌嗪二盐酸盐(1.441g,5.65mmol)在IPA(10mL)和DIEA(3.95mL,22.59mmol)中的溶液经滴加漏斗缓慢加入至溶液中。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在80℃在油浴中加热1小时。然后蒸发溶剂并将残留物在H2O和EtOAc(2×100mL)之间分配。合并有机层,浓缩并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1.5g)。LCMS m/z=340.2[M+H]+.
步骤B:制备4,5-二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将1-(4,5-二氟-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1.52g,4.48mmol)溶于EtOH(20mL)。将溶液在冰浴中冷却并将SnCl2(2.55g,13.44mmol)加入至反应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然后在油浴中在80℃加热1小时。之后,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并通过缓慢加入H2O(~10mL;放热)淬灭。经移液管加入浓NaOH(50wt%,~15mL)及DCM(100mL)和H2O(85mL),直到固体大部分溶解并将混合物剧烈搅拌。将反应混合物在NaOH/H2O(150mL)和DCM(150mL)之间分配并移去有机层。将水层用更多的DCM(2×15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浓缩,并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0-30%EtOAc/己烷)得到标题化合物(1.38g)。LCMS m/z=310.4[M+H]+;1H NMR(400M Hz,DMSO-d6)δppm2.51-2.61(m,8H),2.81-2.86(m,4H),4.95(s,2H),6.54(dd,J=13.64,8.46Hz,1H),6.75(dd,J=12.82,8.02Hz,1H).
步骤C:制备2,3-二氟-4-((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酸.
将4-(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乙酯(1.8g,8.36mmol)溶于DMF(10mL)并在冰浴中冷却。将预先溶于DMF(5mL)的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2.357g,9.20mmol)迅速加入至冰上的溶液中。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将哌啶-4-基甲醇(1.156g,10.04mmol)加入至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油浴中加热至60℃并在该温度搅拌过夜。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萃取(1M HCl/H2O/盐水和EtOAc各100mL)。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得 到粗酯中间体。将该中间体溶于THF(10mL)。加入LiOH(0.601g,25.09mmol)及H2O(10mL)。将溶液混合搅拌直到酯断裂完成(~2小时)。然后将溶液在冰浴中冷却并通过加入5M HCl酸化。将反应混合物用HCl、H2O、盐水和EtOAc各10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并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2.2g)。LCMS m/z=329.2[M+H]+;1H NMR(400M Hz,DMSO-d6)δppm0.99(dd,J=11.87,3.66Hz,2H),1.46-1.56(m,J=10.61,4.29Hz,1H),1.61(d,J=12.88Hz,2H),2.61-2.72(m,2H),3.22-3.28(m,2H),3.97(d,J=13.14Hz,2H),4.31(t,J=5.68Hz,2H),4.40-4.46(m,1H),7.09(t,J=5.62Hz,1H),7.14-7.21(m,1H),7.60-7.66(m,1H),13.43(bs,1H).
步骤D:制备N-(4-(4,5-二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34).
将4,5-二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0mg,0.024mmol)、2,3-二氟-4-((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氨基)甲基)苯甲酸(7.76mg,0.024mmol)、DIEA(30μL,0.172mmol)和HATU(10.78mg,0.028mmol)溶于DMF(0.3mL)。将反应混合物在搅拌的同时加热至100℃且保持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5-70%ACN/H2O(0.1%TFA),25分钟)得到标题化合物,其作为与TFA酯,即2,2,2-三氟乙酸(1-(4-(4,5-二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哌啶-4-基)甲酯的混合物(~60/40)。LCMS m/z=620.6[M+H]+(对于化合物434)和LCMS m/z=716.8[M+H]+(对于TFA酯)。
实施例1.393:制备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中间体4).
步骤A:制备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将哌嗪(36.8g,427mmol)溶于IPA(150mL)并将所得的溶液在冰浴中冷却。将预先溶于IPA(100mL)的4-氯-2-氟-1-硝基苯(25g,142mmol)经滴加漏斗缓慢加入至溶液中。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搅拌过夜。第二天,蒸发溶剂并将残留物在H2O(200mL)和EtOAc(200mL)之间分配。将水层进一步用EtOAc(2×200mL)萃取。合并有机层,并用H2O/盐水(500mL)洗涤。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浓缩得到1-(5-氯-2-硝基苯基)哌嗪,其为淡红色油状物。将该物质溶于THF(50mL)和MeOH(10mL)并加入二异丙基乙基胺(DIEA)(49.7mL,285mmol)和3-溴-1,1,1-三氟丙烷(22.84mL,214 mmol)。将反应混合物回流过夜。第二天,反应约70%完成。因此,加入更多的3-溴-1,1,1-三氟丙烷(10mL)和DIEA(20mL)并将反应混合物再次加热至回流过夜。蒸发溶剂得到1-(5-氯-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其为淡红黄色蜡状固体。将固体溶于EtOH(150mL)并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向搅拌的溶液中分批加入SnCl2(81g,427mmol)(10g每批;允许氯化锡完全溶解并将反应混合物在此之间冷却)。加入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加热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在冰浴中冷却并分批加入NaOH水溶液(50wt%)(~20mL每批)。加入DCM和H2O(足够充分溶解氯化锡并形成可在分离漏斗中分离的两层;各~1.2L)。除去有机层并将水层用DCM(2×1L)萃取。合并有机层,干燥并浓缩。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其为浅黄色/褐色固体(42.7g)。LCMS m/z=308.2[M+H]+;1H NMR(400M Hz,DMSO-d6)δppm2.43-2.66(m,8H)2.76-2.89(m,4H)4.81-4.82(m,2H)6.69(d,J=8.21Hz,1H)6.82-6.89(m,2H).
步骤B: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2-氟苯甲酰胺.
向4-氰基-2-氟苯甲酸(0.537g,3.25mmol)在DCM(10mL)中的混悬液中加入草酰氯(1.422mL,16.25mmol),随后加入几滴DMF。搅拌2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将残留物溶于新鲜的DCM(10mL)并在环境温度用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1.0g,3.25mmol)、随后三乙胺(0.329g,3.25mmol)处理。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水洗涤,经MgSO4干燥,然后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用甲醇研磨并滤过得到标题化合物(1.25g)。LCMS m/z=455.3[M+H]+.
步骤C:制备4-(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中间体4).
在0℃向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氰基-2-氟苯甲酰胺(0.1g,0.220mmol)和二氯化钴(II)六水合物(0.105g,0.440mmol)在甲醇(2mL)中的混悬液中加入NaBH4(0.083g,2.199mmol)。在室温搅拌1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用2M HCl淬灭并用乙醚洗涤。将水层用1M NaOH碱化,然后用DCM萃取。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将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0.056g)。LCMS m/z=459.2[M+H]+.
实施例1.394:制备二氢磷酸(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酯的钠盐(化合物441).
在室温向(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盐酸盐(200mg,0.319mmol)在CH2Cl2(2mL)中的溶液中加入二叔丁基二异丙基亚磷酰胺(443mg,1.596mmol),随后加入1H-四唑(112mg,1.596mmol)和三乙胺(32.3mg,0.319mmol)。搅拌2小时后,将2-过氧氢-2-甲基丙烷(57.5mg,0.639mmol)加入至反应混合物并搅拌1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经MgSO4干燥,并真空浓缩。将所得的残留物经柱色谱法纯化。将所得的磷酸叔丁酯中间体用50%TFA在CH2Cl2中的溶液(5mL)处理。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真空浓缩并将所得的残留物溶于乙腈(1mL)和2.0M NaOH水溶液(3mL),然后经C18反相柱色谱法纯化(10%乙腈在H2O中的溶液)得到二氢磷酸(R)-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甲酰基)吡咯烷-3-基酯的钠盐(125mg,54.8%)。LCMS m/z=669.5[M+H]+.
实施例1.395: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化合物394).
向中间体4(15mg,0.033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8.45mg,0.033mmol)。搅拌30分钟后,加入哌嗪(5.63mg,0.065mmol)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100℃且保持30分钟。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经MgSO4干燥并减压浓缩得到残留物,将其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12mg)。LCMS m/z=571.6[M+H]+.
实施例1.396至1.401: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395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398:1H NMR(400M Hz,DMSO-d6)ppm9.68(d,J=8.1Hz,1H),8.34(d,J=8.1Hz,1H),7.91(m,1H),7.52(s,1H),7.27-7.32(m,3H),4.37(m,2H),4.10-4.23(br,4H),3.78(m,2H),2.92-3.51(br,20H).
2化合物401:1H NMR(400M Hz,DMSO-d6)ppm3.10-3.32(br,11H),3.51-3.54(br,2H),3.91-3.93(br,2H),4.21(br,2H),4.35(m,2H),6.92(m,1H),7.14-7.24(m,4H),7.31(s,1H),7.82(m,1H),8.25(d,J=8.1Hz,1H),9.57(d,J=8.1Hz,1H).
实施例1.402:制备(S)-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氨甲酰基)哌啶-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化合物442)和(S)-3-氨基-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苄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00).
向中间体4(15mg,0.033mmol)在DMF(2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8.37mg,0.033mmol)。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S)-哌啶-3-基氨基甲酸叔丁酯(6.55mg,0.033mmol)处理。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50℃且保持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将混合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并将有机萃取物减压浓缩得到化合物484。将所得的化合物用4.0M HCl在二噁烷中的溶液(2mL)处理并搅拌过夜。将混合物减压浓缩并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8.7mg)。化合物400:LCMS m/z=585.4[M+H]+.
实施例1.403和1.404: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402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未确定
实施例1.405: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化合物404).
步骤A:制备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氨基甲酸2,5-二氧代吡咯烷-1-酯(中间体5).
在室温向中间体3(1.05g,2.202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0.564g,2.202mmol)。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小时得到中间体5的溶液。含有中间体5的溶液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在下一步中使用。
步骤B: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哌嗪-1-甲酰胺(化合物404).
在室温向中间体5(25mg,0.040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哌嗪(3.48mg,0.040mmol),随后加入几滴DIEA。将反应混合物在50℃加热1小时。冷却后,将析出物滤出并经HPLC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LCMS m/z=589.6[M+H]+.
实施例1.406、1.410至1.412、1.415和1.418至1.420: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实施例1.407:制备(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化合物406).
由中间体5和(S)-吡咯烷-3-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0.5[M+H]+;1H NMR(400M Hz,DMSO-d6)ppm1.62-1.89(m,2H),2.95-3.14(br,2H),3.01-3.85(br,15H),4.32(br,1H),4.38(s,2H),6.75(m,1H),7.15-7.22(m,2H),7.31(s,1H),7.60(m,1H),8.25(d,J=8.4Hz,1H),9.69(d,J=8.1Hz,1H).
实施例1.408: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07).
由中间体5和哌啶-4-基甲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18.4[M+H]+;1H NMR(400M Hz,DMSO-d6)ppm0.98-1.14(m,2H),1.52-1.79(m,3H),2.72-2.85(m,2H),3.15-3.81(br,16H),3.91-3.42(m,2H),4.35(d,J=8.4Hz,2H),7.15-7.41(m,3H),7.75(m,1H),8.21(d,J=8.7Hz,1H),9.73(d,J=8.4Hz,1H).
实施例1.409:制备(S)-N1-(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吡咯烷-1,2-二甲酰胺(化合物408).
由中间体5和(S)-吡咯烷-2-甲酰胺,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17.5[M+H]+.
实施例1.413: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氧代哌嗪-1-甲酰胺(化合物412).
由中间体5和哌嗪-2-酮,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3.5[M+H]+.
实施例1.414: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化合物413).
由中间体5和(R)-吡咯烷-2-基甲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5[M+H]+.
实施例1.416: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1-甲酰胺(化合物415).
由中间体5和氮杂环丁烷-3-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76.6[M+H]+.
实施例1.417: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吗啉-4-甲酰胺(化合物416).
由中间体5和吗啉-2-基甲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20.6[M+H]+.
实施例1.421: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36).
由中间体5和(R)-哌啶-3-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4[M+H]+.
实施例1.422:制备(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37).
由中间体5和(S)-哌啶-3-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4[M+H]+.
实施例1.423:制备(S)-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2-(羟基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化合物438).
由中间体5和(S)-吡咯烷-2-基-甲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6[M+H]+.
实施例1.424: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甲基)吡咯烷-1-甲酰胺(化合物439).
由中间体5和(R)-吡咯烷-3-基甲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05步骤B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6[M+H]+.
实施例1.425: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17).
步骤A:制备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
在5mL密封的闪烁瓶中将4-氨基-2-氟苯甲酸(25.2mg,0.162mmol)、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50mg,0.162mmol)、HATU(93mg,0.244mmol)和TEA(0.068mL,0.487mmol)的混合物吸收于DMF(1mL)并加热至50℃且保持18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其为棕色固体(9.1mg)。LCMS m/z=445.5[M+H]+.1H NMR(400M Hz,CD3OD)δppm2.83(m,2H),3.20(m,4H),3.52(m,6H),6.46(dd,J1=16Hz,J2=2Hz,1H),6.55(dd,J1=8Hz,J2=2Hz,1H),7.23(dd,J1=8Hz,J2=2Hz,1H),7.34(d,J=2Hz,1H),7.78(dd,J1=J2=8Hz,1H),8.42(d,J=8Hz,1H)。
步骤B: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3-氟苯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17).
向4-氨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氟苯甲酰胺(20mg,0.045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11.52mg,0.045mmol)。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哌啶-4-基甲醇(5.18mg,0.045mmol)处理。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50℃且保持2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2.4mg),其为棕色固体。LCMS m/z=586.7[M+H]+.
实施例1.426至1.429和1.432: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425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420:1H NMR(400M Hz,DMSO-d6)δppm0.89-1.05(m,2H), 1.15-1.33(m,2H),1.34-1.51(m,2H),1.58-1.67(m,2H),1.69-1.79(m,1H),2.66(t,J=12.00Hz,2H),2.81-2.98(m,2H),3.04-3.30(m,5H),3.38(t,J=6.57Hz,2H),3.44-3.53(m,4H),3.92-4.01(m,3H),4.34(d,J=5.31Hz,2H),4.38(t,J=6.63Hz,1H),7.15(q,J=5.31Hz,1H),7.21-7.31(m,2H),7.36(d,J=2.27Hz,1H),7.60(t,J=7.14Hz,1H),8.16(d,J=8.46Hz,1H),9.67(d,J=4.80Hz,1H).
2化合物433:1H NMR(400M Hz,DMSO-d6)δppm1.03-1.19(m,1H),1.20-1.39(m,2H),1.41-1.54(m,1H),1.59(d,J=11.70Hz,1H),1.71(d,J=11.19Hz,1H),2.29-2.46(m,2H),2.67-2.77(m,1H),2.78-3.03(m,4H),3.04-3.19(m,4H),3.47-3.75(m,5H),3.83(d,J=12.72Hz,1H),3.96(d,J=13.22Hz,1H),4.35(s,2H),7.13(t,J=5.59Hz,1H),7.21-7.31(m,2H),7.31-7.41(m,1H),7.61(t,J=6.99Hz,1H),8.17(d,J=8.14Hz,1H),9.67(d,J=4.32Hz,1H).
实施例1.430:制备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24).
由中间体3和哌啶-4-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25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604.6[M+H]+.
实施例1.431:制备(R)-N-(4-(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3-羟基吡咯烷-1-甲酰胺(化合物425).
由中间体3和(R)-吡咯烷-3-醇,使用与在实施例1.425所述类似的方法获得标题化合物。LCMS m/z=590.4[M+H]+.
实施例1.433:制备N-(4-(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 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26).
步骤A:制备1-(4,5-二氯-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
将1,2-二氯-4-氟-5-硝基苯(0.73g,3.48mmol)、1-(3,3,3-三氟丙基)哌嗪(0.633g,3.48mmol)和Et3N(1.454mL,10.43mmol)在DCM(10mL)中的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减压除去溶剂,用EtOAc(30mL)稀释,用1M HCl溶液和盐水洗涤。将有机层经无水MgSO4干燥并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其无需进一步纯化。LCMS m/z=372.3[M+H]+.
步骤B:制备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在0℃向1-(4,5-二氯-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1.29g)和二氯化镍(II)六水合物(0.826g,3.48mmol)在乙醇(15mL)中的混合物中分批加入NaBH4(0.658g,17.38mmol)。将混合物在0℃搅拌4小时,并用水淬灭。将混合物用EtOAc(3x30mL)萃取,经无水MgSO4干燥,滤过,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0.75g),其为淡棕色固体。LCMS m/z=342.2[M+H]+.1H NMR(400M Hz,CD3OD)δppm2.85(m,2H),3.16(m,4H),3.52(m,6H),6.90(s,1H),7.08(s,1H)。
步骤C:制备N-(4-(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
在5mL密封的闪烁瓶中将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50mg,0.146mmol)、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42.0mg,0.146mmol)、HATU(83mg,0.219mmol)和TEA(0.061mL,0.438mmol)的混合物吸收于DMF(1mL)并加热至50℃且保持18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向上述纯化的物质中加入0.5mL4M HCl在1,4-二噁烷中的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搅拌4小时,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其无需进一步纯化。LCMS m/z=511.2[M+H]+.
步骤D:制备N-(4-(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26).
向4-(氨基甲基)-N-(4,5-二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30mg,0.059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15.03mg,0.059mmol)。搅拌30分钟后,将反应混合物用哌啶-4-基甲醇(6.76mg,0.059mmol)处理。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50℃且保持2小时。将粗产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6.6 mg),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652.6[M+H]+.
实施例1.434:制备N-(4-(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27).
步骤A:制备1-(5-氯-4-氟-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
将1-氯-2,5-二氟-4-硝基苯(0.5g,2.58mmol)、1-(3,3,3-三氟丙基)哌嗪(0.518g,2.84mmol)和TEA(1.080mL,7.75mmol)在DCM(15mL)中的混合物在室温搅拌过夜。减压除去溶剂。将残留物溶于EtOAc,用1M HCl溶液和盐水洗涤。将有机层经无水MgSO4干燥,滤过,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其无需进一步纯化。LCMS m/z=356.2[M+H]+.
步骤B:制备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
在0℃向1-(5-氯-4-氟-2-硝基苯基)-4-(3,3,3-三氟丙基)哌嗪(0.65g,1.827mmol)和二氯化镍(II)六水合物(0.521g,2.193mmol)在乙醇(15mL)中的混合物中分批加入NaBH4(0.346g,9.14mmol)。将混合物在0℃搅拌4小时,然后将其用水淬灭,用EtOAc(3×30mL)萃取,并经无水MgSO4干燥。将其滤过并减压浓缩。产物无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用。精确的LCMS m/z=326.3[M+H]+.1H NMR(400M Hz,CD3OD)δppm2.45(m,2H),2.68(m,6H),2.86(m,4H),6.57(d,J=12Hz,1H),6.96(d,J=8Hz,1H).
步骤C:制备4-(氨基甲基)-N-(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
在5mL密封的闪烁瓶中将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胺(50mg,0.154mmol)、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酸(44.1mg,0.154mmol)、HATU(88mg,0.230mmol)和TEA(64.2μL,0.461mmol)的混合物吸收于DMF(1mL)并加热至50℃且保持18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向上述纯化的物质中加入0.5mL HCl在1,4-二噁烷中的溶液。将混合物在室温搅拌4小时,并减压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其无需进一步纯化。LCMS m/z=495.4[M+H]+.
步骤D:制备N-(4-(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氨甲酰基)-2,3-二氟苄基)-4-(羟基甲基)哌啶-1-甲酰胺(化合物427).
向4-(氨基甲基)-N-(4-氯-5-氟-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25mg,0.051mmol)在DMF(1mL)中的溶液中加入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12.94mg,0.051mmol)。搅拌30分钟后,将 反应混合物用哌啶-4-基甲醇(5.82mg,0.051mmol)处理。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50℃且保持2小时。将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2.9mg),其为白色固体。LCMS m/z=636.8[M+H]+.
实施例1.435:制备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4-((2,5-二氧代咪唑烷-1-基)甲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428).
将一缩二碳酸二(2,5-二氧代吡咯烷-1-基)酯(5.91mg,0.023mmol)溶于DMF(0.1mL)。然后,将中间体3(10mg,0.021mmol)溶于DMF(0.1mL)并加入至上述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10分钟。加入2-氨基乙酸叔丁酯(3.3mg,0.025mmol)。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80℃并在该温度搅拌1小时。将HCl(4M在二噁烷中)(105μL,0.419mmol)加入至反应混合物中。将反应混合物在80℃加热并在该温度搅拌2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经制备性LC/MS纯化得到标题化合物(8.1mg)。LCMS m/z=560.4[M+H]+.
实施例1.436至1.439:下述化合物使用与在实施例1.435中所述相似的公开的中间体和方法来制备。
1化合物429:1H NMR(400M Hz,DMSO-d6)δppm2.66-2.77(m,3H),2.79-2.96(m,3H),2.98-3.25(m,5H),3.24-3.34(m,5H),4.93(s,2H),7.14(t,J=7.14Hz,1H),7.28(dd,J=8.78,2.34Hz,1H),7.33-7.40(m,1H),7.57(t,J=6.95Hz,1H),7.97(s,1H),8.16(d,J=8.59Hz,1H),9.70(d,J=4.67Hz,1H).
2化合物430:1H NMR(400M Hz,DMSO-d6)δppm1.88-2.02(m,2H),2.55-2.61(m,2H),2.90-3.03(m,2H),3.05-3.19(m,3H),3.41-3.53(m,2H),3.55-3.58(m,4H),3.66-3.73(m,3H),4.55(d,J=6.06Hz,2H),7.22-7.37(m,3H),7.61(t,J=7.20Hz,1H),8.16(d,J=8.46Hz,1H),8.89(t,J=6.06Hz,1H),9.69(d,J=4.67Hz,1H),10.81(bs,1H).
3化合物431:1H NMR(400M Hz,DMSO-d6)δppm1.18(t,J=7.26Hz,1H),2.75-2.96(m,6H),2.98-3.23(m,8H),4.06(s,2H),4.70(s,2H),7.22- 7.31(m,J=8.72,2.27Hz,2H),7.36(d,J=2.15Hz,1H),7.60(t,J=6.95Hz,1H),8.15(d,J=8.21Hz,1H),9.72(d,J=4.55Hz,1H).
实施例2:(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的水合物、溶剂化物、盐和游离碱及它们的结晶形式的制备.
如下描述了对于下述盐和/或结晶形式的制备和固态分析:
(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
(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
(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水合物;
(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盐酸盐小通道溶剂化物(MeOH或水);
(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硫酸盐溶剂化物;和
(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二甲磺酸盐。
实施例2.1:粉末X射线衍射.
在X’Pert PRO MPD粉末衍射仪(PANalytical,Inc.)上收集粉末X-射线衍射(PXRD)数据,所述衍射仪具有在45kV和40mA设置的Cu源、Cu(Kα)辐射和X’Celerator检测器。用刮刀和称量纸将样品添加到样品支架和光滑平面上。随着样品旋转,通过在2-θ范围5-40°2θ内的12分钟扫描获得X-射线衍射图。用X’Pert Data Viewer Software,version1.0a和X’Pert HighScore Software,version1.0b查看并分析衍射数据。
实施例2.2:差示扫描量热法.
使用TA Instruments,Q2000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进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使用铟标准物的熔点和熔化焓对仪器进行温度和能量校正。使用Universal Analysis2000software,version4.1D,Build4.1.0.16评价热事件(去溶剂化、熔化等等)。
实施例2.3:热重量分析.
使用TA Instruments TGA Q500或Q5000以10℃/分钟的加热速率,进行热重量分析(TGA)。使用标准重量校正仪器平衡,并使用镍合金(Alumel)和镍标准物校正仪器熔炉(居里点测量)。使用Universal Analysis2000software,version4.1D,Build4.1.0.16计算热事件(例如减重)。
实施例2.4:动态水分吸附(DMS).
使用动态水分吸附分析器,VTI Corporation,SGA-100,进行动态水分吸附(DMS)研究。通过将5mg至20mg样品放置在扣除皮重的样品支架中来准备用于DMS分析的样品。将样品放置在VTI天平的下垂钢丝(hang-down wire)上。典型地在40℃和0.5-1%RH运行干燥步骤1小时。等温线温度为25℃。定义的%RH保持典型地在10%RH至90%RH,具有10%至20%RH的间隔。在继续下一个%RH保持之前需要历时10分钟或至多2小时的小于0.010%的A%重量变化,无论哪个首先出现。在每个%RH保持确定如上所述平衡的样品的含水量。
实施例2.5: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
实施例2.5A
通过加入2当量的NaOH(使用0.1-N NaOH)中和二盐酸盐来制备样品。所得的pH为~9.8,逐滴加入0.1N HCl,将pH减小至最终的~8.7的pH。将样品在Reacti-ThermTM板留置搅拌。当将样品通过搅拌移去时,Reacti-ThermTM板的温度为27.4℃。抽滤用于分离固体。然后将固体用水淋洗,其为约2倍的原始体积。将样品经滤器转移至去皮重的小瓶中。使用Reacti-ThermTM板的轻微加热和轻微气流(温度~30℃)将潮湿样品干燥1-2小时。收率为约91%。然后将固体在27℃在乙醇中成淤浆过夜。混悬液变稠,由此加入少量的乙醇以辅助将混悬液转移以用于离心过滤。一旦分离,使固体暴露于环境空气干燥~30分钟,之后进行PXRD。
使用实施例2.5A所述的操作制备的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图7。
使用实施例2.5A所述的操作制备的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的DSC热解曲线显示于图8。
实施例2.5B
将化合物170二盐酸盐(1g)在20mL透明玻璃小瓶中称重。向该小瓶中加入10mL水并涡旋20秒,得到澄清溶液,其具有2.91的pH。加入1.0N NaOH溶液(0.50mL)得到白色固体析出物。混悬液的pH为3.94。加入额外量的1.0N NaOH直到达到12.20的pH,需要时加入水以使混悬液变薄,有助于搅拌。此时,将固体游离碱经过滤分离并用DI水洗涤。
将固体游离碱在环境温度在丙酮、EtOH、MEK、IPA、MeOH或ACN中成淤浆2周,在环境温度产生稳定的多晶型物。
使用实施例2.5B所述的操作制备的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图9。
使用实施例2.5B所述的操作制备的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的DSC热解曲线显示于图10。
使用实施例2.5B所述的操作制备的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的动态水分吸附(DMS)显示于图11。该游离碱的多晶型物为非吸湿性的,在90%RH和25℃仅增加~0.1%的重量。
实施例2.6: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
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如实施例1.218中所述制备。
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图12。
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的TGA热解曲线显示于图13。
化合物170的结晶形式二盐酸盐的动态水分吸附(DMS)显示于图14。
实施例2.7: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
方法A
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直接由游离碱通过如下所述的盐形成来制备。
将化合物170(游离碱)以~50mg/m溶于丙酮。将样品在Reacti-ThermTM板中在搅拌的同时加热至50℃并加入1摩尔当量的HCl,以尝试制备一盐酸盐;加入2N HCl后,水的体积百分比为~4%。样品保持澄清。将来自 Reacti-ThermTM的热量关闭,在搅拌的同时使样品冷却至接近环境温度;过夜搅拌后,Reacti-ThermTM板的温度读取为28.4℃。样品保持澄清。加入几滴MTBE直到样品变得浑浊。将样品置于0-5℃冰箱中。0.5小时后,由冰箱移去样品并将其置于搅拌板上并在环境温度/搅拌板温度搅拌3天。此时,搅拌板上的温度为25.1℃并将样品通过离心过滤回收。使固体在开放空气中干燥4小时,之后进行PXRD。
方法B
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水合物形式也通过将二盐酸盐在具有≥0.75的水分活性的溶剂系统中成淤浆来制备。
化合物170的二盐酸盐水合物结晶形式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PXRD图15。
化合物170的二盐酸盐水合物结晶形式的TGA热解曲线显示于图16。
化合物170的二盐酸盐水合物结晶形式的动态水分吸附(DMS)显示于图17。
实施例2.8: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MeOH或水).
方法A
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直接由游离碱通过如下所述的盐形成来制备。
将化合物170(游离碱)以~50mg/m溶于丙酮。将样品在Reacti-ThermTM板中在搅拌的同时加热至50℃并加入2摩尔当量的HCl;加入4N HCl后,水的百分比为~4%。样品显示立即沉淀。将来自Reacti-ThermTM的热量关闭,在过夜搅拌的同时使样品冷却至接近环境温度。第二天Reacti-ThermTM板的温度读取为28.4℃。样品保持为混悬液。加入现存的化合物170二盐酸盐的种晶。在加入种晶后未观察到混悬液的显著变化。加入几滴MTBE并将样品置于0-5℃冰箱中。0.5小时后,由冰箱移去样品并将其置于搅拌板上并在环境温度搅拌3天。此时,搅拌板上的温度为25.1℃并将样品通过离心过滤回收。使固体在开放空气中干燥4小时,之后进行PXRD。
方法B
化合物170二盐酸盐溶剂化物也通过将二盐酸盐在具有≈0.25的水分活 性的溶剂系统中成淤浆来制备。无法由PXRD区分的形式可在含有~30%或更多的甲醇的溶剂系统中形成。
化合物170的二盐酸盐溶剂化物(MeOH或水)结晶形式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图18。
化合物170的二盐酸盐溶剂化物(MeOH或水)结晶形式的TGA热解曲线显示于图19。
化合物170的二盐酸盐溶剂化物(MeOH或水)结晶形式的动态水分吸附显示于图20。
实施例2.9: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硫酸盐溶剂化物.
将化合物170(游离碱)在室温以~55mg/m溶于丙酮;完全溶解后,极少量的絮状固体沉淀。使用1摩尔硫酸/1摩尔化合物170制备盐。使用2.075M硫酸并在室温进行加入,产生具有~4.5%v/v水的样品。固体立即沉淀。将搅拌棒置于小瓶中并使样品在40℃搅拌。密切观察到了部分产物为粘在小瓶底部的黄棕色粘稠的树胶状物质或油相及白色混悬的产物。在40℃持续振摇样品~2小时。移去热量并将所得的混合物在Reacti-ThermTM板上在26-27℃搅拌过夜。第二天通过搅拌移去样品并使其静置2小时。将样品离心滤过并将分离的固体在试验台上暴露干燥~3小时。干燥后产物形成团块,将其敲碎为粉末。
化合物170的硫酸盐溶剂化物结晶形式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图21。
化合物170的硫酸盐溶剂化物结晶形式的TGA热解曲线显示于图22。
实施例2.10:制备(S)-4-((1-氨基-3-羟基-1-氧代丙-2-基氨基)甲基)-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3-二氟苯甲酰胺(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
将化合物170(游离碱)在室温以46mg/mL溶于丙酮。在40℃将样品置于ChemglassTM平底锅搅拌板上。向样品中加入2摩尔当量的甲磺酸,得到1:2盐(二甲磺酸盐)。立即观察到沉淀。将样品在40℃搅拌30分钟然后在26℃移至Reacti-ThermTM板上,搅拌过夜。通过搅拌移去样品并离心分离固体(无滤器)。移去上清液并将产物用纯的丙酮淋洗,随后离心(无滤器) 回收固体。移去上清液并将分离的固体暴露于环境空气在设置为40℃的Chemglass平底锅上干燥约45分钟。分离的产物较差地结晶,但通过暴露于高湿度而成熟。
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显示于图23。
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的TGA热解曲线显示于图24。
化合物170二甲磺酸盐的结晶形式的动态水分吸附显示于图25。
实施例3:Mas受体信号传导测定.
实施例3.1:均相时间分辨荧光
IP1测定.
人和大鼠Mas受体短暂地或稳定地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对于短暂性转染,使用
(Invitrogen#18324-012)将pHM6载体中的人或大鼠Mas转染至HEK293细胞中。使用经空的pHM6载体转染的HEK293细胞作为对照。对于产生稳定细胞系,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
(Invitrogen)将编码人或大鼠Mas基因和neor基因的cDNA表达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ATCC#CRL-1573)。然后通过标准技术在500μg/mL
(Gibco)的存在下经3周产生稳定的受体表达库。使用标准技术克隆稀释单独的受体稳定库并在肌醇磷酸酯累积测定中比较评价克隆。按照需要储存和培养优选的克隆。使用HEK293细胞作为对照。如通过制造商的方案所述进行384孔IP-One
测定(Cisbio#62P1APEJ)。将细胞以每孔100,000个细胞接种于15μL DMEM(Gibco#11960)并在37℃在CO2培养箱中孵育2稀释。将以2X刺激缓冲剂及0.4%BSA(Sigma(#A3059)稀释的5μL化合物加入至各孔中并在该步骤还将连续稀释的IP1标准物(Cisbio#62IP1CDA)加入至相应的孔中。在37℃在CO2培养箱中孵育细胞4小时后,以每孔10μL先后加入用裂解缓冲液稀释的d2-标记的IP1和穴状化合物-标记的抗-IP1单克隆抗体并在室温将测定板保持在黑暗中过夜。使用Pherastar荧光计(BMG Labtech)获得665nm和620nm的荧光发射的比率测量值。根据各板的标准曲线计算各孔中的IP1水平。通过将数据拟合至非线性曲线拟合程序(GraphPad Software,Inc.,La Jolla CA)获得IC50值。
本发明的若干化合物对大鼠Mas受体的IC50观察值列于表B.1。
表B.1(大鼠Mas受体)
化合物编号IC50(nM)化合物编号IC50(nM)
16315.8157183.6
27650.216827.2
41581.917021.4
54497.317844.8
6782.018829.0
79133.4198173.4
90704.421068.0
103535.2221157.1
117372.623150.0
130252.4242315.0
144108.5252114.8
测试化合物1至481并在大鼠
IP1测定中观察到其具有范围为约100μM至约2nM的IC50值(未测试化合物2、8、32、33、44、72、199、383、384和442至481)。
在人Mas受体观察到的对于若干本发明的化合物的IC50值列于表B.2。
表B.2(人Mas受体)
化合物编号IC50(nM)化合物编号IC50(nM)
1388.220292.1
17386.222693.9
20610.123174.3
2687.323539.1
5656.12505.7
7668.2259107.8
16735.328457.2
17015.6293103.0
17834.433011.7
18649.13926.13
20041.742873.3
测试了总计140个化合物并在人
IP1测定中观察到其具有范围为约100μM至约3nM的IC50值(未测试化合物8、10、14至24、27至55、57至75、77至166、172至177、179至183、190至199、205至206、208至225、228至230、233、236至248、251至255、261至263、265、267至269、274至276、278、279、285、289、302、304、305、309、321、323至325、327、328、331至350、353、355至380、383、384、386、387、389、390、398、402至405、411、417、418、422、423、433、434和441至481)。
实施例3.2:均相时间分辨荧光IP-One
测定(Cisbio).
许多GPCR能够在无配体存在下构成性偶联至它们的优选的G蛋白。 为了确定Mas受体是否具有构成性G蛋白偶联活性,通过短暂的转染将人类或大鼠Mas表达于HEK293细胞。在转染后48小时通过流式细胞仪使用针对Mas表达结构上的血球凝集素(HA)附加表位的抗体证实该表达(数据未显示)。通过
IP-One测定测量在这些细胞中的Gq偶联。与经空载体转染的细胞相比,人Mas或大鼠Mas受体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导致IP1累积的显著增加(图30),这表明受体的构成性Gq偶联。当将狗和猪的Mas同源物转染至HEK293细胞时,可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Mas受体的构成性Gq偶联提供适当的测定信号,用其筛选对于Mas受体调节剂的小分子库。该测定能够坚定和优化Mas受体的激动剂和反相激动剂。在稳定表达人或大鼠Mas受体的HEK细胞中,证实了代表性化合物(激动剂AR234960和反相激动剂AR244555)的功能性Gq激动作用和反相激动作用(图31和图32,和表C)。检测到这些化合物在对照HEK293细胞中的作用。
表C:IP测定IC50数据的汇总
配体人IC50(μM)大鼠IC50(μM)
AR2349600.351±0.055(激动剂)0.172±0.009(激动剂)
AR2445550.186±0.011(反相激动剂)0.348±0.067(反相激动剂)
值为平均值±SEM
实施例3.3:cAMP测定.
根据制造商的方案,通过384孔cAMP Dynamic2均相时间分辨荧光
测定(CisBio Cat#62AM4PEB)确定稳定表达人或大鼠Mas受体的HEK293细胞中的cAMP累积。简单来说,将细胞以每孔30,000或1000个细胞接种于5μL刺激缓冲剂(含有500μM IBMX和0.1%牛血清白蛋白的PBS)中,将用PBS稀释的5μL Mas化合物加入至各孔中,并在此步骤中还将连续稀释的cAMP标准品加入至相应的孔中。为了检测Gi-偶联活性,在刺激步骤包括10μM福斯高林和最终浓度为5μM的化合物。在室温刺激1小时后,以每孔5μl将用检测缓冲剂稀释的d2-标记的cAMP和抗-cAMP穴状化合物结合物(包括于试剂盒中)先后加入至细胞中。在室温再孵育板1小时。使用Pherastar荧光剂(BMG Labtech)获得665nm和620nm的荧光发射的比率测量值且根据有关各板的标准曲线计算各孔的cAMP水平。通过将数据拟合为非线性曲线拟合程序(GraphPad Software,Inc.,La Jolla CA)获得IC50值。
结果:在稳定表达人或大鼠Mas受体的细胞中无可检测的与Gs或Gi的构成性偶联。此外,未检测到通过任何其他传说的Mas受体激动剂对Gs/cAMP途径的活化。然而,尽管申请人的cAMP测定中无明显的构成性Mas-Gi信号传导,但是Mas激动剂AR234960能够刺激Mas-Gi活性,导致福斯高林刺激的cAMP水平的剂量依赖性降低(图33)。
表D:cAMP测定IC50数据的汇总
值为平均值±SEM;NR=无反应
实施例3.4:通过荧光成像板读取器(FLIPR)测定测量Ca2+.
使用FLIPR-384(Molecular Devices,Sunnyvale,CA)监测稳定表达人Mas受体的HEK293细胞的细胞内Ca2+变化。将细胞以每孔2×104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黑色壁透明底部的384-孔板中,并在37℃与含有20mM HEPES pH7.4、2μM钙3染料(Molecular Devices Corporation,Sunnyvale,CA)和2.5mM丙磺舒的汉克平衡盐溶液(HBSS)一起培养60分钟。将细胞用含有20mM HEPES,pH7.4和2.5mM丙磺舒的HBSS洗涤,然后在加入不同浓度的激动剂之前和之后将板置于FLIPR仪器中以监测细胞荧光。
结果:由于Gq-PLC途径的GPCR活化通常导致细胞内钙增加,所以在稳定表达人Mas受体的HEK293细胞中测量Ca2+。与其对肌醇磷酸盐累积的作用相一致,AR23496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细胞内Ca2+的显著增加,从而进一步证实了Mas使下游Gq-PLC-Ca2+途径活化。
实施例4:化合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
动物:以每笼四只圈养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20-260g)(Charles River)且以12小时: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保持在湿度控制(40-60%)和温度控制(68-72°F)的设备中,其自由获得食物和水。
心肌I/R损伤的诱导:用戊巴比妥钠(50mg/kg,腹膜内)麻醉成年大鼠且以仰卧位置放置于下方有加热垫(37℃)的手术架上。切开大鼠的气管且用SAR-830小动物呼吸机(Model683,Harvard Apparatus)换气,以2.5mL/冲程的潮气量和70次冲程/分钟的速率提供室内空气。分别将聚乙烯导管置于右颈内动脉和颈外静脉中以测量平均动脉血压和药物或媒介物的输注。
如下产生心肌I/R损伤。距离胸骨约20mm进行左胸廓切开术以在第五肋间隙暴露心脏。移除心包膜,并移动左心耳以暴露出左冠状动脉的位置。将结扎线(6-0聚丙烯)及圈套器封闭器置于左冠状动脉周围接近起点位置。术前准备后,使大鼠安定15分钟。通过在冠状动脉周围收紧先前放置于可逆性结扎线以完全闭塞血管来产生区域性心肌缺血。安慰剂操作的动物经历相同的手术程序,但不结扎冠状动脉。30分钟后解开结扎线,并再灌注缺血性心肌2小时。
将动物随机分为以下4组:(1-3)通过在冠状动脉结扎前30分钟开始连续静脉内输注给予低、中和高剂量的化合物170(每剂量n=6),和(4)通过在冠状动脉结扎前30分钟开始连续静脉内输注给予20%HPBCD(媒介物,羟基丙基-β-环糊精)(n=6)。使用上文所列的所有大鼠心脏计算心肌梗塞面积(参见下文)。在安定后且在即将药物输注前(基线)测量平均动脉血压且在药物或媒介物输注25分钟后、在冠状动脉结扎前再次测量。
梗塞面积的测量:在缺血和再灌注测量后,再闭塞左冠状动脉并经颈静脉插管向循环中给予5%Evans蓝色染料(1mL)且允许灌注心脏的非缺血性部分。未用Evans蓝色染料染色的心肌代表缺血危险区(AAR)。在危险区中,通过TTC染色测量缺血性损伤(梗塞)且表示为心肌梗塞面积。简单来说,切离整个心脏,淋洗过量的Evans蓝色染料,修剪心房组织,并横切为2mm厚的切片。在1%TTC溶液中培养这些切片12分钟以将活心肌染色为砖红色。然后将样品固定于10%福尔马林溶液24小时且用Olympus OM2相机使用90-mm低倍镜头和2x增距镜头对各切片的两面照相。在各照片上描绘缺血性危险区(未经Evans蓝色染料染色)和梗塞区(未经TTC染色)且通过面积法测量。由各切片的各面的照片求取各区域面积的平均值。梗塞面积表示为缺血性危险区的百分比。
药物处理:经,颈静脉插管以单一推注给药(起始剂量),随后立即使用Harvard Apparatus11+注射泵以1mL/kg/h的流速连续静脉内输注来静脉内给予大鼠媒介物或测试化合物。给药化合物170,以0.626mg/kg(起始)+0.164mg/kg/h(低剂量)、1.878mg/kg(起始)+0.492mg/kg/h(中等剂量)和6.26mg/kg(起始)+1.64mg/kg/h(高剂量)。
结果:该测定中所测试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实例显示于图5中。在该实例中,发现与媒介物处理相比,中等剂量与高剂量的化合物170均提供大鼠心 脏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如经再灌注后的心肌梗塞面积的显著减少所示。另外,如在图6中所示,与媒介物处理相比,三种测试剂量(即低、中和高)的化合物170对平均动脉血压(MAP)无显著作用。
实施例5:对Mas G-蛋白信号传导的抑制可改善冠脉血流量、减小心肌梗塞面积且提供心脏保护作用–心脏中的Mas表达.
实施例5.1:人和大鼠Mas基因的克隆.通过PCR使用基因组DNA作为模板来获得人和大鼠Mas基因的cDNA。使用以下作为引物组:
5’-TGGATGGGTCAAACGTGACATCATT-3’(人Mas同义引物);
5’-CGCGGATCCTCAGACGACAGTCTCAACTGTGACC-3’(人Mas反义引物);
5’-ACCAAGCTTGGACCAATCAAATATGACATCCTTTG-3’(大鼠Mas同义引物);和
5’-CAAGAATTCAGACCACAGTCTCAATGGATACA-3’(大鼠Mas反义引物)。
使用制造商所提供的Pfu聚合酶(Stratagene,San Diego,CA)和缓冲液体系及10%DMSO、各2.5μM的引物和各300μM的四种核苷酸进行PCR。在95℃的初始变性4分钟后,进行30个循环,即95℃进行40秒、60℃进行50秒、72℃进行1分钟40秒,随后为在72℃的最后延伸7分钟。用BamHI消化986bp人Mas PCR片段,且克隆于表达载体pHM6(Invitrogen,Carlsbad,CA)的钝化HindIII(5’)-BamHI(3’)位点,而在用HindIII和EcoRI消化后将988bp大鼠Mas PCR片段克隆于pHM6的HindIII(5’)–EcoRI(3’)位点。
实施例5.2:化学物质.对于体外和离体测定,将Mas激动剂(AR234960,1-((4-(3-氟苯基)-1-(2-甲氧基-4-硝基苯基磺酰基)吡咯烷-3-基)甲基)-4-(表达-2-基)哌嗪)和反相激动剂(AR244555,(1’-(丁-3-烯基)-1,2-二氢-5-氯-1-(2,6-二氟-苯甲酰基)-螺[3H-吲哚-3,4’-哌啶],参见WO2005/063745A2,化合物359)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且对于体内试验则将其溶于20%羟基丙基-β-环糊精(HPBCD)。
将PLC抑制剂U-73122(1-(6-((8R,9S,13S,14S,17S)-3-甲氧基-13-甲基-7,8,9,11,12,13,14,15,16,17-十氢-6H-环戊二烯并[a]菲-17-基氨基)己基)-1H-吡咯-2,5-二酮)溶于DMSO。
实施例5.3:动物.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70-330g)购自Harlan。Mas基因敲除小鼠系购自Deltagen(San Mateo,CA)且通过RT-PCR使用Mas基因特异性引物(同义:TCCCTTGCTGAAGAGAAAGC;反义:ATCTTTGAAAGCCCTGGTCA)证实了Mas mRNA缺失。所有动物均圈养于标准笼中且在25±1℃以12-小时光照和黑暗循环保持。动物随意进食标准饮食和水。
实施例5.4:制备腺病毒结构和所培养的心肌细胞的腺病毒感染.由编码β-半乳糖苷酶(AdLacZ,作为对照)或野生型人Mas受体(AdMas)的表达质粒制备腺病毒结构。由Qbiogene(Carlsbad,CA)产生同源重组腺病毒。初生大鼠室性心肌细胞(NRVMs)购自Cell Applications,Inc.(San Diego,CA)且对于肌醇磷酸盐测定以每孔0.3x106个细胞的密度置于24-孔板的含血清培养基中,或对于免疫细胞化学以每孔0.25x106个细胞的密度置于2孔腔室载玻片的含血清培养基中过夜。过夜培养后,洗涤细胞且用补充有胰岛素/转铁蛋白/硒(ITS,Sigma)的无血清培养基置换所述培养基。用AdLacZ或AdMas腺病毒(1000个病毒粒子/细胞)感染细胞6小时。使用编码“LacZ”的对照腺病毒(AdLacZ)和经AdLacZ感染的心肌细胞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确定每细胞1000个病毒粒子的病毒效价导致几乎100%的感染效率而无细胞毒性。随后洗涤细胞并保持于含有补充剂的无血清培养基中以进行肌醇磷酸盐测定或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实施例5.5:大鼠和人心脏中的Mas表达分析.
实施例5.5A:初生大鼠室性心肌细胞(NRVMs)的免疫细胞化学。将NRVMs接种于2-孔腔室载玻片上并用如上所述的腺病毒感染。腺病毒感染后6小时,洗涤细胞,然后再与媒介物或10μM的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一起培养42小时。然后将细胞用3.7%甲醛固定,用PBS洗涤,用含有0.3%Triton X-100的PBS渗透且用含有10%正常羊血清的PBS阻断。用罗丹明-鬼笔环肽(Molecular Probes)将心肌细胞肌节(F-肌动蛋白)染色并在Zeiss荧光显微镜上观测。通过数字面积法使用Adobe Photoshop定量细胞大小。
实施例5.5B:RNA分离和半定量逆转录(RT)-PCR.使用
试剂(Invitrogen)由大鼠心房和心室组织制备总体RNA。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使用SuperScript III第一链合成系统(Invitrogen)进行第一链cDNA合成。使用
PCR SuperMix(Invitrogen)进行用于大鼠Mas(和作为对照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的表达的半定量RT-PCR。用于大鼠Mas的引物如下:
同义:GTCGGGCGGTCATCATCTTCATA;和
反义:ACTCCCCCTGCGGTCCTCA。
在人类心血管cDNA组(AMS Biotechnology)中进行用于人Mas受体的mRNA表达的半定量RT-PCR,使用肌动蛋白作为对照。人Mas引物序列为:
同义:ACGGGCCTCTATCTGCTGACG;和
反义:AAGGGTTGGCGCTACTGTTGATT。
实施例5.5C:免疫组织化学.以8μm厚度将来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速冻心脏组织冷冻切片且储存于-80℃。由冷冻器移出切片且使其达到室温。将切片用冷的丙酮固定,用PBS洗涤,并用含有10%正常羊血清的含有0.2%Tween的PBS(PBST)阻断。在4℃将切片以1:100用含有1%BSA的PBST稀释的初级兔Mas抗体(Novus Biologicals)一起培养过夜。在室温以10μg/mL(最终)的Mas阻断肽(Novus Biologicals)预吸附一半的初级抗体溶液30分钟并应用于4℃培养过夜的对照切片。用PBST洗涤切片三次,然后在室温与由以1:100用含有1%BSA的PBST稀释的Texas Red山羊-兔抗体构成的次级抗体溶液一起培养45分钟。然后用PBS洗涤切片且使用补充有4’,6-二甲脒基-2-苯基吲哚(DAPI;Invitrogen)的不褪色试剂安置于 玻璃载玻片上。对于共染色试验,同时用Mas抗体和FITC-结合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Sigma)或小鼠抗-Von Willbrand因子(VWF)抗体(LifeSpan BioSciences)将切片染色。使用Zeiss荧光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分析。
还使用人左心室心脏切片(AMS Biotechnology)进行使用DAB底物试剂盒(Abcam)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简单来说,用丙酮固定切片,用PBS洗涤,并用含有10%正常山羊血清的PBST阻断。将切片与以1:100用含有1%BSA的PBST稀释的初级Mas抗体或以阻断肽预吸附的初级Mas抗体溶液一起培养。在4℃培养切片过夜,然后用PBST洗涤三次。在0.3%H2O2/PBS中培养切片15分钟并在室温与由以1:1000用含有1%BSA的PBST稀释的HRP-结合的山羊-兔抗体构成的次级抗体溶液一起培养45分钟。用PBS洗涤后,用DAB Chromagen(Abcam)将切片染色10分钟并用苏木精复染1分钟。然后用PBS洗涤切片并用乙醇脱水,随后安置培养基且应用盖玻片。使用Zeiss荧光显微镜进行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已经报道了Mas mRNA和蛋白在大鼠心脏和心肌细胞中的表达(Tallant et.al.,Am.J.Physiol.Heart Circ.Physiol.289:H1560-H1566(2005))。为了对此进行证实,进行了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验。大鼠心脏中的RT-PCR披露了所有腔室中的mRNA表达(图26)。在大鼠左心室中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Mas蛋白表达。在大鼠心脏的心肌细胞和冠状动脉中检测到Mas蛋白表达。作为证实染色对于Mas具有特异性的对照,使抗体溶液预吸附等摩尔浓度的相应的免疫原性肽,随后与心脏切片一起培养。用预吸附实质上降低了染色量,从而证实了抗体特异性识别正确Mas抗原表位。为澄清哪个细胞类型表达冠状动脉中的Mas蛋白,用Mas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细胞的标记物)的抗体或用Mas和von Willibrand因子(内皮细胞的标记物)的抗体将左心室切片同时共染色。Mas蛋白表达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两者的标记物重叠,这表明Mas在这两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图27)。
还检查了Mas受体在人类心脏中的表达方式。在人类心血管cDNA组中,用人Mas受体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分析证明了在人类心脏的所有四个腔室中均检测到Mas mRNA转录物,而其在使用相同引物的情况下,未在胎盘中检测到(图28)。人左心室切片中使用Mas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披露了心肌细胞(图29,组A)和冠状动脉(图29,组B)中的Mas蛋白表达。在对照试验中证实了Mas抗体的特异性,其中通过在与组织切片一起 培养前抗体与阻断肽一起预培养来减少染色(图29,组C和D)。
实施例5.6: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as-/-小鼠的梗塞面积减小.
实施例5.6A:冠状动脉结扎模型.在雄性Mas基因敲除(Mas-/-)小鼠和野生型(Mas+/+)对照中或在如先前所报道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进行冠状动脉的闭塞和再灌(Means et.al.,Am.J.Physiol.Heart Circ.Physiol.292:H2944-H2951(2007))。简单来说,用腹膜内注射戊巴比妥(70mg/kg)来麻醉小鼠或大鼠且以仰卧位置放置于体温控制下。将各动物进行气管内插管且通过使用啮齿动物呼吸器(Harvard Apparatus)以0.8mL的潮气量以120次冲程/分钟的速率(小鼠)或以2.5mL的潮气量以70次冲程/分钟的速率(大鼠)换气。左胸廓切开术后,借助于立体镜(Nikon)将8-0(小鼠)或7-0(大鼠)手术缝线穿过左前下行冠状动脉(LAD)下方,距离左心耳尖2mm的位置。沿血管放置PE-10导管(1–2mm长)作为垫子且在导管周围扎紧以闭塞LAD。对于安慰剂操作的对照动物,如上进行操作,除非缝线未在LAD周围扎紧以闭塞血管。由左心室(LV)变苍白及由心电图变化证实了心肌缺血。为了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确定梗塞尺寸,闭塞LAD30分钟,然后再灌注心脏2小时。在使用大鼠和Mas反相激动剂的试验中,经颈静脉推注注射媒介物(20%HPBCD)或Mas反相激动剂(10mg/kg),其在缺血前10分钟或再灌注前3分钟。
实施例5.6B:LV危险区和梗塞面积的评估.对于短期研究,再灌注2小时后,再闭塞LAD且用27-号针将5%Evans蓝色染料注入LV腔中以定义非缺血性区域(蓝色区域)。立即切除心脏且用生理盐水淋洗以除去过量染料,且将LV横切为相等厚度的五个薄片。在37℃在含有1%2,3,5-三苯基四唑鎓氯化物(TTC)的tris-HCl缓冲剂(pH7.8)中培养这些样品2x10分钟以将活心肌染色(红色区域)。红色区域内未染色的(白色)区域定义为梗塞区。危险区(AAR,即缺血性区域)定义为白色梗塞坏死组织及红色活的补救组织。使用配备有高解析数字照相机的显微镜由两面对各薄片照相。通过数字面积法使用Adobe Photoshop测量AAR、梗塞区和总LV区。将梗塞面积表示为危险区的百分比。对于长期研究,测量心血管血液动力学(参见下文)后,将LV横切为相等厚度的五个薄片且用TTC溶液将切片染色。将梗塞面积表示为梗塞区相对于总LV区的比率。
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as-/-小鼠的梗塞面积减小:为确定Mas受体活化是否可能造成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用良好建立的区域性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Mas+/+与Mas-/-小鼠。测量暴露于左前下行冠状动脉闭塞30分钟、随后再灌注2小时的心脏的心肌梗塞尺寸。与Mas+/+小鼠(47%)相比,表示为危险区的百分比的梗塞面积在Mas-/-小鼠(34%)中显著减小(图37)。因此,Mas受体的基因敲除提供小鼠抵抗体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通过药理学抑制Mas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使用药理学方法证实Mas-Gq信号传导途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由于Mas-/-小鼠中的Mas活性降低导致较小的梗塞,在体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测试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在这些研究中,使用两种方案评价AR244555:1)静脉内推注给药,然后缺血30分钟,随后再灌注2小时;和2)缺血30分钟,然后静脉内推注给药3分钟,随后再灌注2小时。当在两种方案中与媒介物处理相比时,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处理使梗塞面积减小约一半(图38)。这些结果证实了Mas反相激动剂处理提供保护以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在缺血前或在再灌注前立即给药时是有效的。
实施例5.7:离体冠脉血流量测量.在雄性Mas-/-和Mas+/+小鼠中及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中使用Langendorff灌注分离的心脏测量冠脉血流量。将新鲜分离的心脏置于Langendorff装置(Harvard Apparatus)上且以80mmHg的恒定压力用改良的Krebs-Henseleit缓冲溶液(Sigma K3753)灌注且用95%氧气和5%二氧化碳(pH7.35-7.4)充气。通过用水加热玻璃器皿腔室包围心脏来使温度保持在37℃。使用流量测量系统(Harvard Apparatus)测量冠脉血流量,其包括构建于位于灌注液流入口的转接器块中的过渡时间流量计及流量探针。使用ISOHEART数据获取系统(Harvard Apparatus)来连续记录数据。20分钟平衡期后,将Mas化合物以所需浓度(激动剂AR234960为1μM,或反相激动剂AR244555为5μM)加入至灌注缓冲储槽中并记录冠脉血流量10分钟。
为确定Mas-Gq-PLC途径在调节冠脉血流量中的作用,将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5μM)或PLC抑制剂U-73122(0.5μM)加入至灌注缓冲剂中10分钟,然后将激动剂AR234960(1μM)加入至灌注缓冲剂中。再记录冠脉血流量10分钟。相对于在即将加入AR234960前测量的冠脉血流量而言,在AR234960处理后10分钟将由AR234960诱发的冠脉血流量变化计算为冠脉血流量的百分比。该方案允许测量激动剂介导的血管收缩活性,且说明由单 独反相激动剂处理引起的基线冠脉血流量变化。
为确定Mas激动剂-诱导的冠脉血流量变化是否具有内皮依赖性,用去氧胆酸钠化学移除内皮后测量Langendorff灌注的心脏中的反应。20分钟平衡期后,将去氧胆酸钠以0.2mg/mL加入至灌注缓冲液中且保持3分钟,然后洗净,且保持10分钟。加入Mas化合物且记录冠脉血流量10分钟。使用腺苷(1μM)(一种靶向内皮的冠状动脉血管舒张剂)作为对照以证实内皮的有效移除。
对于缺血-再灌注试验,平衡Langendorff灌注的大鼠心脏20分钟,然后记录基线冠脉血流量10分钟。此后,通过停止灌注液流动使所有心脏经历30分钟整体缺血,随后用加入至灌注缓冲液中的媒介物(0.01%DMSO)、Mas激动剂AR234960(1μM)或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5μM)再灌注30分钟。在观察期期间,还通过直接连接于心室表面的电极连续记录心电图以检测再灌注期间的心脏心律失常。
结果:由于Mas表达富集在冠状动脉中,所以试样设计为确定Mas受体在调节冠脉血流量中的作用。在来自经基因改变的Mas基因敲除(Mas-/-)和野生型(Mas+/+)小鼠的分离的灌注心脏中,在基线时(图34)或在用Ang II或内皮素-1进行血管收缩后(数据未显示)冠脉血流量不存在可检测的差异。然而,用Mas激动剂AR234960处理Mas+/+小鼠导致冠脉血流量显著减少(基线的64%)。该反应在Mas-/-心脏中不存在(图34),这表明AR234960-介导的冠脉血流量减少具有Mas受体依赖性。还在用激动剂AR234960处理后在分离的灌注大鼠心脏中观察到冠脉血流量减少(图35)。此外,Mas受体反相激动剂AR244555引起大鼠心脏中的适度但显著的冠脉血流量增加。用反相激动剂AR244555预处理防止由激动剂AR234960引起的冠脉血流量减少(图35)。这些数据证实了Mas受体的激动剂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而反相激动剂处理逆转了血管收缩且促进冠状动脉扩张。
为了确定Mas激动剂-诱导的冠脉血流量减少是否为内皮介导的或平滑肌介导的,用去氧胆酸钠(一种移除内皮层但使平滑肌完整的化学物质)处理后测量冠脉血流量变化。为验证该程序,使用腺苷作为试验对照,这是因为已知其经内皮细胞上的腺苷A2受体活化而引起血管扩张(de Jong et.al.Pharmacol Ther87:141-149(2000))。去氧胆酸钠处理后消除腺苷介导的冠脉血流量增加(数据未显示),从而证实了内皮的有效移除。相比之下,在内皮 剥离的心脏中保持AR234960介导的冠脉血流量减少(图35),从而表明血管收缩经平滑肌细胞上的Mas受体介导。为了证实Gq-PLC信号传导在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在Mas激动剂AR234960处理之前用PLC抑制剂(U-73122)处理分离的大鼠心脏。PLC抑制阻断了由AR234960引起的冠脉血流量减少(图35)。
为检查Mas活化是否可能促进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使分离的灌注大鼠心脏进行整体缺血30分钟,随后再灌注30分钟。在再灌注过程中,经媒介物处理的大鼠的冠脉血流量最初返回至缺血前水平,但之后则逐渐减少(图36)。在再灌注过程中,用Mas激动剂AR234960处理导致倾向于再灌注过程中的冠脉血流量减少的趋势。相比之下,与经媒介物处理的心脏相比,在再灌注过程中用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处理心脏导致在再灌注过程中的所有时间点冠脉血流量的显著升高。这些结果表明在分离的灌注大鼠心脏中,在缺血后再灌注过程中Mas受体活性引起冠脉血流量减少,且在这些条件下在再灌注过程中抑制Mas可显著增加冠脉血流量。
还在观察期过程中连续记录心电图以检测再灌注过程中的心脏心律失常。媒介物组中六个心脏中的两个(33.3%)在再灌注过程中展现出长时间(>10分钟)室性心律失常,其主要为心室纤维性颤动。在用Mas激动剂AR234960处理时心律失常的出现率增加至七个心脏中的三个(42.9%)。相比之下,在再灌注过程中用Mas反相激动剂AR244555处理的六个心脏中未观察到心律失常。
实施例5.8: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SEM报道。使用未配对的t-检验或使用单因子ANOVA、随后对于三组或三组以上使用Tukey post-hoc检验来确定两组之间的统计学显著性。p值<0.05被视为统计学上显著的。
实施例6:在LPS刺激后Mas的表达使巯基乙酸引起的腹膜小鼠巨噬细胞上调
动物:以每笼三只圈养的雄性C57BL6小鼠[25-30g](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且在12: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下保持于湿度控制的室内。所有动物研究均根据由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开的实验室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1996)进行。所有研究方案均由Arena Pharmaceuticals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IACUC)评审和批准。随意提供水和标准饮食。
制备巯基乙酸腹膜巨噬细胞:向小鼠腹膜内注射5ml3%(w/v)Brewers巯基乙酸培养基(Difco;由高压釜灭菌)。约5天后,通过向完整腔注射大概5mL冰冷的RPMI1640(+10%胎牛血清;PSN)由安乐死动物的腹膜腔收获巨噬细胞。然后通过在400x g、4℃旋转5分钟来收集腹膜巨噬细胞。然后将细胞以1.7x106个细胞/ml(每板2mL)接种于6孔板的RPMI培养基中且在5%CO2、37℃培养过夜。
用LPS处理巨噬细胞:接种过夜后,巨噬细胞留置在培养基中,或用1μg/mL脂多糖(LPS;SigmaAldrich)处理30、60、90、120、180、240或360分钟,之后收获于
(Invitrogen)。使用苯酚氯仿萃取法制备mRNA且将mRNA逆转录为cDNA以用于qPCR分析。对Mas受体和TNFα进行qPCR且针对管家基因β肌动蛋白进行校正。
小鼠TNFα(f)5-CACCGTCAGCCATTTGC-3’
小鼠TNFα(r)5’TTGACGGCAGAGAGGAGGTT-3’
小鼠TNFα(probe)6FAM-ATCTCATACCAGGAGAAAG-MGBNFQ
小鼠β肌动蛋白(f)5’-TCCTGGCCTCACTGTCCAC-3’
小鼠β肌动蛋白(r)5’-GGGCCGGACTCATCGTACT-3’
小鼠β肌动蛋白探针VIC-CTGCTTGCTGATCCACATCTGCTGG
使用引物/探针组Mm00434823(Life technologies)检测Mas1基因表达。
结果:组合的一式三份试验显示,存在Mas受体的基线表达,在LPS刺激后1小时达到峰值。应注意,Mas表达与TNFα表达相关。该试验显示,Mas受体在响应于内毒素LPS的巨噬细胞中上调;参见图39和图40。
实施例7:Mas受体反相激动剂抑制小鼠中的LPS诱导的TNFα表达.
全身性给药内毒素诸如脂多糖(LPS)为常见败血症动物模型,因为其诱导促炎细胞因子诸如TNFα,其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Rittirsch et.al.,J.Leukocyte biology.81:137-143(2007))。
动物:以每笼三只圈养雄性C57BL6小鼠[25-30g](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且在12: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下保持于湿度控制室内。所有动物研究均根据由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开的实验室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1996)进行。所有研究方案均由Arena Pharmaceuticals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IACUC)评审和批准。随意提供水和标准饮食。
败血症诱导的LPS模型:用20%DMSO(媒介物)、含有1、3或10mg/kg 化合物170的20%DMSO静脉内处理小鼠。可选择地,用含有1mg/kg IB-MECA的0.1%DMSO处理动物作为阳性对照(每组n=6)。药物处理1小时后,动物腹膜内接受500μg LPS。在LPS处理后将动物放血75分钟且将血液离心以得到血清。次日对1:50稀释的样品进行用于小鼠TNFα的ELISA(Invitrogen)。
结果:在10和3mg/kg剂量用化合物170抑制TNFα诱导有效地控制经处理的动物。10mg/kg剂量与阳性对照IB-MECA也无统计学上的差异。该试验证明了Mas反相激动剂可抑制LPS诱导的TNFα;参见图41。
实施例8: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在角叉藻聚糖诱导的炎性爪肿胀模型中抑制爪肿胀.
角叉藻聚糖诱导的爪肿胀模型与促炎细胞因子诸如TNFα水平升高相关,其在角叉藻聚糖注射后3小时到达峰值(Lorman et.al.,J.Pain8(2):127-36(2007))。
动物:以每笼三只圈养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Harlan Laboratories)且在12: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下保持于湿度控制室内。所有动物研究均根据由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开的实验室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1996)进行。所有研究方案均由Arena Pharmaceuticals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IACUC)评审和批准。随意提供水和标准饮食。
药物处理:在盲法和随机方式中,在将100μl生理盐水或100μgλ-角叉藻聚糖注射至安乐死动物的左或右足垫中前30分钟,腹膜内给予大鼠1、3和10mg/kg的Mas受体反相激动剂(AR305352,N-(4-氯-2-(4-(3,3,3-三氟丙基)哌嗪-1-基)苯基)-2,6-二氟苯甲酰胺,参见Zhang,T.,et.al.,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302:H299-H311,(2012))、20%HPCD或2mg/kg地塞米松。在注射后1、2、3、6和24小时使用测径器测量足垫宽度的差异。
结果:使用Mas受体反相激动剂AR305352的一式两份试验证实了对于3和10mg/kg剂量,用Mas反相激动剂预处理在所有时间点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足垫炎症持续多达24小时。阳性对照2mg/kg地塞米松由3小时起抑制肿胀,其与药物动力学相一致。该试验证明了Mas反相激动剂可在角叉藻聚糖足垫模型中抑制炎症;参见图42。
实施例9:Mas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可保护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脏.
动物: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在12: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下保持于湿度控制室内。所有动物研究均根据由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开的实验室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1996)进行。随意提供水和标准饮食。
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戊巴比妥(70mg/kg)麻醉大鼠。通过将动物置于加热垫上来保持正常的体温直到由麻醉恢复。中线腹部切割后,定位左肾蒂且解剖肾动脉和静脉。放置无损伤微血管夹钳,且闭塞左肾动脉45分钟。检查缺血征象后,用浸透PBS的棉花覆盖伤口。释放夹钳后,目测检查恢复血流且用手术钉封闭伤口且使动物恢复。缺血结束后24小时,收集血液并测量肾功能的标记物、肌酸酐和血液尿素氮(BUN)。
用Mas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处理动物:在肾动脉闭塞前15分钟,静脉内给药媒介物(20%羟基丙基-β-环糊精)或起始剂量的6.26mg/kg Mas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随后给予静脉内保持剂量的1.64mg/kg/hr,在移除肾动脉夹钳后持续2小时。肾功能保护性阳性对照肽,通过在肾动脉闭塞前15分钟开始且在移除肾动脉夹钳后持续2小时连续静脉内输注来给予心房利钠肽(ANP,0.2μg/kg/min),关于方案参见图43。
结果:数据表明,如由血液肌酸酐(图44)和BUN水平(图45)所测量,与媒介物处理相比,给予Mas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改善肾功能。肾保护作用的程度与ANP相比处于相同活性,已知ANP在该模型中(Chujo,K.et.al.,J.Biosci.Bioeng.Jun,109(6):526-30(2010))和在人临床研究中(Nigwekar,S.U.,Cochrane Database Syst.Rev.Oct7,(4):CD006028(2009))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实施例10:Mas受体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在中风大鼠模型中减少脑损害.
动物:以每笼三只圈养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且在12: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下保持于湿度控制室内。所有动物研究均根据由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公开的实验室动物护理和使用指南(1996)进行。所有研究方案均由Arena Pharmaceuticals机构动物护理和使用委员会(IACUC)评审和批准。随意提供水和标准饮食。
短暂性脑缺血/中风大鼠模型:用戊巴比妥(70mg/kg)麻醉大鼠。通过将动物置于加热垫上来保持正常体温。进行中线颈部切开并拉开软组织,且暴 露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用5-0丝缝线结扎ECA且由微血管夹暂时阻断ICA。在左后腿区周围进行切开且暴露股静脉。将包衣有0.1%聚赖氨酸的30-mm长得3-0单丝尼龙缝线经邻近颈动脉杈约4-mm的小切口插入右ICA内腔。将纤维由颈动脉杈起点前进18-22mm以阻断右大脑中动脉(MCA)起点持续所设计的缺血时间。通过在MCA末端将闭塞纤维拉出以获得再灌注。闭塞后,用4-0丝缝线(Ethicon,1677G)封闭颈部周围的组织。用金属夹封闭颈部周围的皮肤且用碘处理切割区域。在再灌注时期结束时(例如24小时),用Nembutal(70mg/kg)麻醉大鼠且移出脑。然后用剃须刀片将脑沿冠状面以2-mm间隔切片并在37℃在2%2,3,5三苯基四唑鎓氯化物(TTC)溶液中培养60分钟以进行活体染色。测量各冠状切片的总面积(WA)和梗塞面积(IA)。通过IA/(IA+WA)评估脑损害。关于方案参见图46。
用Mas反相激动剂处理动物:在MCA闭塞前1分钟或在再灌注起始时给予静脉内推注剂量的媒介物(20%羟基丙基-β-环糊精)或3mg/kg Mas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以与阳性对照相同的方式给予已知神经保护药物他克莫司(FK506,0.32mg/min静脉内推注)(Bochelen D.et.al.,J Pharmacol Exp Ther.Feb,288(2):653-9(1999))。
结果:用Mas反相激动剂(化合物170)抑制Mas G-蛋白信号传导可减少大鼠的与短暂的缺血性损伤相关的脑损害(图4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对本申请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作出各种改变、添加和替换且因此应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