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61617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17605.0

申请日:

1993.09.11

公开号:

CN1084880A

公开日:

1994.04.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A61K 36/00申请日:19930911授权公告日:19950906期满终止日期:20130911|||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11B1/10; C11B3/10

主分类号:

C11B1/10; C11B3/10

申请人:

李大鹏;

发明人:

李大鹏

地址:

310006浙江省杭州市邮电路19号3单元201

优先权:

1992.09.17 CN 92110839.7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俞润体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制备抗癌组合物主药——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提取方法包括从薏苡仁粉中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吸附剂吸附脱色、碱炼皂化、丙酮破乳和有机溶剂萃取等工序。本发明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酯95%以上为多元醇温合酯,而其主要组分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和脂肪酰烃酯。其酯解后的脂肪酸残基为十六烷酸、十八烷酸、十八烯酸、十八双烯酸。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薏苡仁中性油脂,其特征在于:该中性油脂的组分包括甘油酯和脂肪酰烃酯;酯解后的脂肪酸残基包括烷酸和烯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油酯包括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单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烷酸包括十六烷酸和十八烷酸,烯酸包括十八烯酸和十八双烯酸。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其特征在于:该中性油脂按脂肪油检测,其理化常数为:酸价<0.56;比重0.914-0.918(20℃);碘价95.00-107.00;皂化价185.00-195.00;折光率
2: 470-1.475(20℃)。 5、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如权利要求1所述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有机溶剂提取; b、吸附剂吸附脱色; c、碱炼皂化; d、丙酮破乳; e、有机溶剂萃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所用有机溶剂为丙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炼皂化中所使用的碱为NaOH或KOH。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萃取所用有机溶剂为石油醚。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机溶剂萃取工序后还可以增加精制工序:沸洗、脱水(脱臭)工序和再吸附工序。 10、如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可以增加下列纯化工序: a、在碱炼皂化和丙酮破乳工序之间,还可以增加对乳状物的热水水洗工序; b、在有机溶剂萃取和沸洗、脱水(脱臭)工序之间,可以再次进行吸附纯化工序。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制备抗肿瘤(特别是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艾滋病病毒组合物主药-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

    中药薏苡仁(又称米仁)中抗肿瘤、增强免疫、提供能量营养的有效部位-薏苡仁油脂早已引起重视。获取薏苡仁油脂的方法很多,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压榨。六十年代日本学者从其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出抗癌成分为薏苡仁酯。其提取工艺为:薏苡仁粉 (丙酮提取)/(三次) 提取物 (溶于石油醚)/(过滤、浓缩) 棕红色糖浆 (溶于石油醚)/(注入硅胶柱,石油醚冲洗) 石油醚残留物 (溶于石油醚,加0.2NKOH)/(分离酸性物) 中性物。中性物需再经氧化铝柱层析、硅胶层析等流程,才能得到薏苡仁酯。整个提取工艺显得复杂,得率甚低,制品成本昂贵,难以形成商品。八十年代国内有人以薏苡仁石油醚提取物制得薏苡仁油,进而制得静脉乳,但该方法无碱处理流程,酸性成分不能分离,其制品实际酸价偏高,不能对人临床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的具抗肿瘤(特别是癌)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艾滋病病毒等作用的中性油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较为简单、制备成本较低、符合制备上述组合物要求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提取方法如下:薏苡仁粉用丙酮、石油醚、乙醚、乙醇、正己乙烷等有机溶剂,使用常规浸渍法或渗漉法等常规方法提取,提取的粗品为红棕色油状物。由于粗品中含有大量无益有害的杂质和几乎一倍以上的酸性物(如游离脂肪酸、色素等),所以先行将粗品用1%活性炭或3%白陶土或10%氧化铝等常规吸附剂进行吸附脱色处理,经处理后的提取物为黄色油。本发明不采用硅胶柱层析工艺,因而分离成本大大下降。黄色油含有大量酸性脂,故要采用加入适当浓度的碱液如NaOH或KOH进行碱炼皂处理以中和酸性成分,分离得乳状物。利用丙酮分子的二极特性,加入足量丙酮破乳溶解,乳状物开始变成澄明物。此刻再加入适量的石油醚等有机溶剂进行萃取,酸性成分(包括原乳状物中的水分)转入丙酮层;弃去丙酮层,中性物则留在石油醚层中。如果用常规的物理方法是难以除尽酸性成分与多余碱的,且代价昂贵,工序繁琐。回收石油醚后得中性油粗品。倒入真空蒸馏沸水中充分煮沸,则可洗尽有机溶剂和碱的残留物(并同时可脱臭),弃去水层,再真空加热100℃使油中水分挥发尽。最后经再次吸附即得到纯度较高的薏苡仁中性油脂。这种中性油脂可达到人体注射(包括动静脉)标准。

    薏苡仁中性油脂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油状液体。易溶于石油醚、乙醚、苯;能溶于丙酮;微溶于甲醇、乙醇;不溶于水。按脂肪油检测,其理化常数为:酸价<0.56;比重0.914-0.918(20℃);碘价:95.00-107.00;皂化价:185.00-195.00;折光率1.470-1.475(20℃)。

    该油脂含酯量在95%以上,而其主要组分为甘油酯和脂肪酰烃酯:即包括甘油三酯(91.48±3.43%),甘油二酯(1.47±0.63%),甘油单酯(5.75±3.19%),脂肪酰烃酯(1.00±0.78%)。酯解后的脂肪酸残基包括烷酸和烯酸:即包括十六烷酸(13±2%)、十八烷酸(1.5%±1%)、十八烯酸(49±4%)、十八双烯酸(37±3%)

    实施例:取100kg薏苡仁粉,用丙酮提取,回收丙酮后得到丙酮提取物粗品5kg,进行吸附、脱色,加适量石油醚稀释。加入152gNaOH(或KOH)配成浓度为2%的热碱液进行充分碱炼皂化,加入碱量是依据粗品酸价而定,而加热则是为了加快皂化速度和使皂化充分。静置至充分分层,分离得乳状物。以2-3次热蒸馏水洗至乳状物呈中性(PH6-7左右)后,加入1∶1丙酮破乳溶解澄明,再补充适量的石油醚进行萃取,(石油醚量是油脂的40%左右)使溶液充分分层后弃去丙酮层,中性物则留在石油醚层。加入吸附剂吸附色素及致热原等残余物质进行纯化。过滤后溶液回收石油醚得中性油。把中性油移至真空蒸馏沸水中沸滚半小时,静置至充分分层,取中性油真空加热100℃使油中水分挥发尽(并可脱臭),得到的中性油液再次加入吸附剂吸附,得淡黄色中性油脂约2kg,即为本发明所述精制的薏苡仁中性油脂。最后分装经160℃干热灭菌2小时即为产品,它可供制备静脉乳和口服。

    其中热水水洗和有机溶剂萃取后的吸附为纯化工序。

    用本发明提取薏苡仁中性油脂,方法简单,经济合理,制品成本低。提取地薏苡仁中性油脂主要作抗肿瘤(特别是癌),抗艾滋病病毒,提高免疫功能的静脉乳主药,也可制备成其它剂型如口服乳、胶丸剂、滴丸剂、碘油剂等。

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薏苡仁中提取制备抗癌组合物主药薏苡仁中性油脂及其提取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提取方法包括从薏苡仁粉中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吸附剂吸附脱色、碱炼皂化、丙酮破乳和有机溶剂萃取等工序。本发明所述的薏苡仁中性油酯95以上为多元醇温合酯,而其主要组分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和脂肪酰烃酯。其酯解后的脂肪酸残基为十六烷酸、十八烷酸、十八烯酸、十八双烯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动物或植物油、脂、脂肪物质或蜡;由此制取的脂肪酸;洗涤剂;蜡烛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