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据杠杆和液压传动原理构成的永动机 本发明是根据杠杆和液压传动的原理构成的永动机(以下简称永动机)。
在此之前的所有理论与实践都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不需任何能量便能“自动”的永动机,一切能工作的机械,无不是将施加的某一种能量转换为另一种能量,一旦不再施加任何能量,该机械便将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即是为了提供一种不需施加任何能量,一经启动便能周而复始地动作下去的永动机。
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示意如图所示。图中盛有液体的作液压传动用的连通器R的大小容器中分别有活塞A与活塞B,A、B两活塞与液体表面相接触的平面的面积分别为S
A、S
B,S
A>S
B,且至少大到当压下活塞A使活塞B上升,活塞A下降的距离为H
A时,活塞B上升的距离H
B>2H
A,活塞A与杠杆cd的d端相联,此时,活塞A所具有的重力应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当在活塞B上置放有其它物体和重物G(其重力为F
G)时,活塞A能连带着杠杆cd的d端一起下降,使活塞B上升,并且在活塞B上升至某一点时,活塞A仍还有余力使重物G离开活塞B;而活塞B所具有的重力则应满足当重物G通过杠杆cd产生的作用力F
G'( F
G′>F
G)作用于活塞A时,活塞B反之又能使活塞A上升。
图中o点是杠杆cd的支点(轴),该杠杆cd满足这样的条件,即动力臂co的长度大于阻力臂do的长度,动力臂co与水平线f间的夹角为θ,且0°<θ<90°但实际应用θ不宜过大。
图中的①、②、③是挡销,挡销①的作用是当活塞B上升至接近最高点时,由于①的作用而使平板E倾斜,从而使重物G便于产生转移,且挡销①在此高度离活塞B越远,即平板E延伸越长,则使平板E发生倾斜的力则越小;挡销②的作用是使动力臂co上升的最高点低于重物G的最低点在活塞B一侧时上升的最高点;挡销③的作用是使杠杆cd不至于成水平状态且使动力臂co下降的最高点高于重物G的最低点在活塞B一侧时下降的最低点。换言之,挡销②③的作用也就是使杠杆cd的动力臂的端点的升降距离小于活塞B的升降距离。
当H
B>>H
A时,该永动机整个系统的调整配合也就更为容易了。
参照示图,其运行情况如下,若以活塞A、B的虚线位置为起始状态,那么,在活塞B上置放一重物G时。如前所述,活塞A将下降直到图中活塞A、B及重物G实线位置所示的状态,也就是活塞A接近止点,活塞B也行将接近最高点时,由于①的作用,平板E倾斜,重物G开始离开活塞B向杠杆一侧转移,此后,活塞A停止下降,而重物G则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至杠杆cd的c点之上为止,重物G到c点之上后,重物G将通过杠杆cd产生作用力F
G'(F
G′>F
G)且反过来作用于活塞A,F
G′与活塞A的重力方向相反,由于F
G'与活塞B的共同作用,此时则是活塞B下降,活塞A上升,重物G下降直到挡销③挡住动力臂co继续下降(图中杠杆cd和重物G的虚线所示位置),此时重物G又开始离开c点,而重物G一旦离开c点,当F
G′的作用力消失之后,活塞A将重新由升变降,同时活塞B也将由降变升,而重物G则通过一定的“途径”在平板E尚处于低于重物G的最低点的水平高度时及时重返到原来的位置,再次开始新的一轮循环。除非人为的阻止或磨损,否则,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直至永远。
上述所谓的“途径”是指在两者之间以某种方法使之能由此到彼,由彼到此。
本发明的永动机前所未有,它不仅不消耗能量反而能产生大量的能量,而且没有污染,它的问世对人类的意义将是无法估量的。
图中,R是连通器,A、B是活塞,G是重物,cd是杠杆,o是杠杆cd的支点(轴),co是动力臂,do是阻力臂,f是水平线,θ是杠杆cd的动力臂co与水平线f之间的夹角,E是平板,①、②、③是挡销,F
G′是重物G通过杠杆cd产生的作用于活塞A上的力,S
A、S
B分别是活塞A、B与液体表面相接触的平面的面积。
本发明地永动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容易制造,亦非常便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