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58903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6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5531.X

申请日:

1990.08.20

公开号:

CN1059185A

公开日:

1992.03.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F02B53/02; F02B53/08; F02B55/08

主分类号:

F02B53/02; F02B53/08; F02B55/08

申请人:

郑汉臣;

发明人:

郑汉臣

地址:

418400湖南省怀化地区靖州自治县榘江中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内燃机技术领域;现有内燃机因膨胀比的、膨胀速度、转速等的增加受限制,又因活塞静态短、动态长,活塞上的侧向压力无法消除,致使废气和冷却介质带走的能量无法减少,内燃机效率长期停滞在40%左右。本发明采用两弧形汽缸、活塞共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代替曲柄连杆机构,用正时凸轮控制活塞的运动状况,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提高经济性动力性等多项指标。

权利要求书

1: 活塞正时摇动装置,该装置有弧管状的压缩缸[17]、膨胀缸[15]、可摇动的压缩活塞及其塞杆[1]、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2]、曲柄摇杆[10],及正时凸轮[O 3 ],其特征在于: a、所述压缩缸[17]膨胀缸[15]铸为一体,仅以小气孔[16]相通; b、所述压缩缸[17]的缸径小于膨胀缸[15]的缸径; c、所述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2],摇杆[10]二者的摇动支点,都在弧管状膨胀缸[15]的圆心[O 1 ]上; d、所述压缩活塞及其塞杆[1]的摇动支点,及曲柄轴的轴线都在弧管状压缩缸[17]的圆心[O 2 ]上; e、所述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2]、压缩活塞及其塞杆[1]的塞杆都是曲折状的杠杆; f、所述正时凸轮[O 3 ]的工作面由四个不同弧面组成。
2: 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压缩活塞及其塞杆[1]、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2]的摇摆角均是摇杆[10]的摇摆角的一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压缩活塞及其塞杆[1]、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2]二者的摇摆曲线的初相差为180度。
4: 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是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2]与摇杆[10]的接触端有缓冲弹簧[11]。

说明书


此发明属内燃机技术领域

    原常规技术存在的缺陷:常规机的燃烧、爆发的速度虽然极快、但膨胀速度受膨胀塞速的限制,膨胀比受压缩比、排气提前角的限制致使工质不能极快极大地膨胀。使废气带走了大量能量:另外常规机的活塞在179/180的曲轴转角内都在摩擦,都有侧向分力存在使冷却介质带走大量的热量。

    发明的目的和用途:为了寻求一新的基本结构方案,使其膨胀比大于压缩比、膨胀塞速大于压缩塞速,使其活塞静止的时间比运动的时间长;使其运动时无侧向分力压力产生;使其结构布局能缩小体积和机件尺寸。

    三十余年来的寻求,在八十年代初逐渐形成了《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基本结构方案,认为可以实现以上诸项设想,提高内燃机效率及其它各项指标。

    本发明基本结构及其性能

    1.四冲程工作过程由缸容大的膨胀缸(兼排气)和缸容小的压缩缸(兼进气)共同完成;因两缸有共同的压缩容积,故可实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

    2.用曲柄摇杆机构代替曲柄连杆机构,使活塞能推动摇杆摆动,但摇杆的摆动不影响活塞的运动;这样可以设计膨胀行程塞速比排气、压缩时的塞速大;膨胀、进气行程完成后,活塞立即静止换气,(自由排气和自由进气),从而不要提前排气。延后进气;也使活塞有散热和形成润滑油膜的机会。附图一的O1、O2、M、N是曲柄摇杆机构的四个摇动轴承。

    3、为使膨胀活塞12推动摇杆10作功时,两者的方向一致,消除活塞上的侧向分压力,活塞也应摇动;故气缸设计为弧管状缸,且两者的摇动支点都是该气缸中心弧线的圆心(O1、O2),摇杆10地有效长应是半径O1F的长(O2代表压缩缸圆心及其活塞的摇摆支点及曲轴中心线)。

    4、活塞运动正时凸轮O3控制两塞的运动规律,它的工作面由180°的顶弧、45°的膨胀腹弧、45°的基圆、90°的压缩腹弧组成,可使膨胀塞速为压缩、排气塞速的二倍,可使活塞在膨胀、进气后各静止45°(曲轴转角90°),作为自由排气、自由进气的时间;因此不要提前(指未完成该冲程之前)排气、延后进气、O3是曲轴O2以2∶1的齿轮传动比带动的。

    5.工作容积的改变靠两活塞间距离的改变而实现,因此无缸头紧固罗柱,可使水套、缸壁的尺寸缩小;为防止爆发压力作用在压缩塞的顶面上,两缸之间只以小孔道16相通,且孔道16被压缩塞1的顶侧面开闭,即爆发压力只通过孔道16作用在塞12的侧面上;两缸之间装置气门,火花塞或喷油咀(称为气缸封闭端上死点端);活塞、气缸的装卸。清洗可从尾端(下死点)进行,(因缸尾端无曲轴);由于两塞互为缸头,使活塞静止时间为整个工作循环的5/3。实现了活塞“静”长“动”的短的设想。

    6.作功活塞通过其塞杆EFO1N上的缓冲弹簧11推动摇杆10输出功率,使弹簧11蓄积压缩弹性势能,因而使一部分冲击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估计可使冲击力减少。由于活塞摆动的支点,必是其圆心,因此塞杆EFO1H及E′F′O2H′必折向各自的圆心(O1与O2)。O1、O2、O3成三角形位置,使运动机件都集中在两缸圆弧之内,形成吞集机件的机腹箱(图二、示出了机腹箱的形状)。

    由图一可见整机结构紧凑。不仅有利润滑(机腹箱内诸件用溅油法),也使许多机件尺寸缩小甚至省去。(如气门的启闭可直接用凸轮控制)。

    附图三至附图八说明了工作原理:(以下附图简称图)。

    1.进气过程的始初位置如图三的实线所示:正时凸轮O3的顶弧AB的始点A与挺柱8的滚轮接触。挺柱5的滚轮与其终点B接触,弹簧2被压缩,两塞都在上死点。气门4、气门6、气孔16都关闭,摇杆10在B1位置与缓冲弹簧11接触;设此时O3位置O°;凸轮O3被曲轴O2带动顺时转45°后,则柱8仍在顶弧AB上,膨胀塞12亦在上死点静止不动;但柱5则在弹簧2的伸张力作用下,沿BC弧下滑到基圆的点C。塞杆E′F′O2H′也同时在弹簧2的作用下。通过摇动轴承3绕O2上的套筒(O2上的虚线圆圈)转过角度φ,使压缩塞1右摆一个行程至气缸尾端;(φ为行程S所对的圆心角,称行程角,行程h=O2H′Sinφ;每气缸长均为2S,塞长为S)塞1右摆开始前瞬,进气门开启;随塞1的右摆,被它遮闭的气孔16也洞开,膨胀缸内上行程剩下的废气也与新气一起流入压缩缸;此45°相当常规机的进气冲程,但消耗的是弹簧2的弹性势能(上一个工作循环的压缩过程获得的凸轮动能);由于是活塞移动造成的进气,所以可视为强制进气阶段;45°时各机件的位置如附图三虚线、附图四实线所示。凸轮O3从45°位置再顺转45°后柱8仍在顶弧AB上,因此膨胀塞12仍静止在上死点,而柱5也仍在基圆的D点上,所以塞1亦静止在下死点(尾端)、进气门、气孔仍开启,新气在其惯性作用下,将继续进入压缩缸,这叫自由进气阶段(性质不同于常规机的延后进气)。进气过程共90°转角,分两个阶段;90°时各机件的位置如图四虚线。图五实线所示。此时O2已转180°。摇杆10已到B3位置,进气门关。

    2.压缩过程:O3从图五的实线位置(90°)再顺转90°后。柱8已与顶弧AB的终点B接触,所以膨胀塞仍静止在上死点,但柱5已被压缩腹弧DA推升到顶弧AB的始点A,(弹簧2受到压缩,蓄积弹性势能)塞1左摇压缩新气到膨胀缸中;压缩过程完成时,O3已转180°。其各机件位置如图五的虚线,图六的实线所示,注意O2已转360°。摇杆10已回到B1位置,准备接受膨胀塞杆EFO1H的推力。

    3.膨胀过程,压缩终止前就应喷油或点火,爆发气体通过其塞杆EFO1H推动摇杆10,摇杆10驱动曲柄O2M,逆时转动90°后,即O3转动45°。共转225°时,柱8已与基圆C点接触。弹簧13被拉伸,即作功行程结束;225°时排气门开启,自由排气;因225°再转45°后。柱8仍在基圆的D点,柱5仍在顶弧上。所以两塞均静止45°。所以膨胀过程也分两个阶段,180°-225°为作功阶段,225°的位置如图六虚线,图七实线,225°-270°为自由排气阶段,270°的位置如图七的虚线,图八的实线所示。

    4、排气过程:O3被O2带动,从270°再顺时转90°,柱5已到顶弧的终点B,说明压缩塞1仍静止在上死点;但柱8已被DA弧推行至顶弧的始点A,说明膨胀塞12被柱8的推力及弹簧13的收缩力已从下死点右摇到上死点,将废气强制排出。此时O3已转到360°,O2已转到720°,如图八虚线所示,图三实线所示位置。因排气行程占90°,膨胀行程占45°,故排气活塞速度为膨胀塞速度的1/2,O3再顺转时,新的工作循环又开始,此方案必须有飞轮。

    本发明的工作循环的完成的前提是活塞运动正时,摇杆运动正时。

    对附图一的说明

    1、附图一表示卸去上部铁皮罩壳,卸去中部机腹箱前墙板(附图二所示,编号14)和气缸中心线剖开后的正面示意图。其编号所代表名称是:1.压缩活塞及其塞杆;2.进气弹簧(分图画在柱5上);3.压缩塞杆摇动轴承;4.进气门;5.挺柱;6.排气门;7.高压油泵;8.挺柱;9.曲柄摇杆传动杆;10.摇杆;11.缓冲弹簧;12.膨胀活塞及其塞杆;13.排气弹簧(分图画在柱8上);14.机腹箱前墙板;15.膨胀缸套;16.缸间气孔;17.压缩缸套(干式)。

    2.燃油、调速、配气均用常规内燃机方案,因此没画,或仅示意;(齿轮也没画)

    3、机腹箱置润滑油,用溅油法润滑其中诸件,压缩缸没置水套,用新气冷却。

    4.各弹簧的大小粗细,及曲柄摇杆机构各杆件的尺寸没按比例尺画;因此摇杆10的摆动角B1O1B3不是所画摇杆机构的实际摆动角。

    5.活塞运动正时机构不得阻碍杆9的运动,故只O2、O1轴横穿前后墙板。

    本发明的参考和借鉴

    1.弧缸、弧塞借鉴水泵上的环形接力器;

    2.活塞驱动摇杆摆动,借鉴脚踏缝纫机转动的事例应用。(见《农村实用力学》)。

    3.对常规机认识:“56年的高中物理课本”,《内燃机理论与设计》、《内燃机工程》。

    利用公式Ne=1.05 (i)/(τ) =PeCm( (R)/100 )2计算图一所示尺寸的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的功率。

    在本发明中τ=4、i=膨胀缸数Cm=膨胀塞速C膨C膨=h/120×行程S× (360°)/(45°) ;

    S=R×行程角φ的弧度值

    附图一中(1∶3);R=O1F=O2F=35×3=105mm=0.105m φ= (π)/4 S=0.105× (π)/4 =0.074m D=30×3=90mm

    设n=2400转/分,则附图一的C膨=20×0.074×8=11.84m/秒 又设Pe=5(取常规机最低值),则图一所示尺寸(比例尺1∶3)的柴油机的功率Ne=1.05× 1/4 ×11.84( 90/100 )=12.48马力,如计算正确,本发明体积小、重量轻,将超过任何内燃机。

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蜗壳式不等型内燃机.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内燃机技术领域;现有内燃机因膨胀比的、膨胀速度、转速等的增加受限制,又因活塞静态短、动态长,活塞上的侧向压力无法消除,致使废气和冷却介质带走的能量无法减少,内燃机效率长期停滞在40左右。本发明采用两弧形汽缸、活塞共同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采用曲柄摇杆机构代替曲柄连杆机构,用正时凸轮控制活塞的运动状况,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提高经济性动力性等多项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