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模具,它用于制备带有中心孔的盘状物件,例如:致密盘、VLP、激光盘和其它信息载体。已知的模具为二个部分闭合在一起形成盘状模腔,在注射成型处理以后,通过穿孔的方法在所成型的物件上打出中心孔。 现有技术的缺点是;该方式损失昂贵的塑料,以及孔的质量主要依赖于打孔过程的精确性,特别是在生产过程实际打孔的瞬间。
为了始终获得具有优质中心孔和可控制质量且没有原料损失的盘状物件,本发明提供了一个制造带有中心孔盘状塑料物件的注射模具,该注射模具包括:
第一模件;
第二模件,它通过第一移动装置可相对于第一模件移动,所述两个模件可在闭合的第一状态和开启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第一状态,两个模件闭合成相应于所生产物件地模腔,在第二状态,所成型的物件可以取出;
第三模件,它在第二和第二模件闭合状态下,穿过由它们所限定的模腔,其形状在模腔内相应于中心孔的形状。第三模件通过第二移动装置,并通过一个部分形成第一模件的导向套筒,在第一状态和收缩的第二状态是可以同轴移动的。在第一状态,第三模具部分形成模腔的边界;
第三模件限定着一个流道,流道的开放外端可以和注模装置的注射喷嘴相连,而其另一端则经一个注射口通入第一和第二模件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三模件的第一状态下的模腔区域,在第三模件的第二状态,流道被导向套筒的内壁堵住。
加热装置保持流道中的塑料呈塑状。
为了保证在冷却过程中围绕第三模件中心孔的周围区域自由收缩,可以采用具有以下特征的实施例:在第三模件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运动过程中,第三模件在模腔区域内有可脱开的形状。
现有模具有一个顶杆,用来在物件被穿孔后顶出所成型物件的中心孔,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使用这种现有结构,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个有以下特点的所述形式的模具,第二移动装置具有一个可以伸到第二模件内的顶杆。
用下述实施例可以保证这种塑料物件的高质量,即注射入口在周围有一些规则的注射孔。
通过有以下特点的实施例来保证被加热的塑料以非常均匀的形式流入模腔,即注射入口开在第三模件的整个周边。
在第三模件收缩、不工作状态下,保证流道内塑料不冷却是很重要的。为此,装置最好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第三模件有一个第一加热元件。
为了在第三模件中获得塑料的最佳流态和均匀受热,可以增加专门的特征:第三模件在其运动方向上呈细长;流道沿纵向延伸并且在距注射入口相当长的部分上具有柱形套管的形状;第一加热元件安装在该套管内。
具有下述特征的实施例保证第三模件制造容易:流道柱形套管部分由一个外套和一个内套所限定,这两个套通过隔片保持相对位置。
本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在第一模件内围绕着第三模件安装了第二加热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不对第一模件进行不必要的加热并尽可能多地将有效热量集中到第三模件上,本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二加热元件与第一模件是热绝缘的。
为了取出成型的塑料制品,在模腔型面的一面上有开孔,以通入压力气体,将成型物件在第一模件和第二模件第二状态下取出。在此要注意的是,通常使用一个可分离的插入件,一般称为压模,在压模上,信息是以相反的形式呈现的。这个压模(一个镍盘)由已知的方法固定在盘状模腔的型面上,上述通气孔开在模腔的另一型面上。
为了改进流道中流体的流动性质,本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流道壁上有一种隔热抗粘层。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
图1表示在塑料被注入以形成一个盘状信息载体的状态下,本发明注射模具的部分横剖面图和部分断面透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模具的后序操作状态,其中第三模件位于收缩状态。
图3表示模具开启将成型塑料制品取出的状态。
图4表示按照上述附图通过中心加热元件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图1-3的柱形套式加热元件的部分断面透视图。
附图表示出注射模具1,它用来制备带有中心孔3的盘状信息载体2。模具1包括:第一模件4,借助第一移动装置(未示出)相对于第一模件4可移动的第二模件5。两模件4、5可在图1的第一闭合状态和图3表示开启的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第一闭合状态,它们形成相应于所生产的信息载体2(可取出)形状的盘状模腔6;在第二状态,成型的信息载体2可被取出;图1中表示在闭合的第三模件7穿过由模具4、5形成的模腔6,并在模腔6的区域内具有相应于中心孔3的形状。模件7连同模件4、5借助顶杆8,导向套筒9,可在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和图2所示第二收缩状态之间轴向移动,导向套管形成第一模件4的一部分,这里模件7形成模腔6的一部分,第三模件形成一个柱管状流道10,它的自由末端11可以连接到注射模具装置的喷嘴口上,它的另一端经过环状注射口13通向如图1所示的第一和第二模件4、5的第一状态及第三模件7的第一状态的模腔6的区域,而在第三模件7的第二状态,流道10被导向套筒的内壁堵住(如图2所示);所述的加热装置使流道10中的塑料保持为塑态。
柱管状流道10由柱状芯14和在周围环绕伸展的套筒16限定了边界,芯14中有一个细长的加热元件15,芯14和套筒16间由隔片17保持一个距离。芯14的顶部有一个中心同轴孔18,通过孔19可以将来自注射喷嘴12的塑料通过自由末端11和流道10输送到环状注射口13,以便注射到模腔6中。
在注射口13之下的芯14(在此是第三模件的外壁),有一个很小的斜锥形,使得成型的信息载体容易取出。为清楚起见,图中的锥形绘得有些夸大。
通孔21可由带螺纹的塞头20关闭,孔21用于容纳中心加热元件15。
围绕着第三模件7放在空腔22的是柱管状的加热元件23,它能产生热量,并通过套筒9传到第三模件7上,从而保持里面的塑料呈塑状。加热元件23及套筒9由隔热、非纤维材料的耐磨支承环24在底部支撑,如陶瓷材料,钛或塑料。在顶端套筒由耐磨,耐压导环25支承。
加热元件27也以同样方式放在芯14及注嘴12之间的连接块26的周围。
各加热元件的连接导线以序号28表示,它们与适合的电源连接。
在实施例中,压模29位于模腔6的型面上,它构成第二模件5的一部分。压模29用已知方法定位(没有图示),这种方法可能基于负压,磁力或取自机械形式。为了取出成型的塑料物件,没置了通气孔30,通气孔30通过导管31连接到可选择增能的压缩空气装置上。
图中表示了不同的结构细节,如环32,它通过螺栓33与第一模件4连接,以便确定导向支承环25的位置。
第一模件,相对于注射喷嘴12是可移动的,为此,承载环34可在框架35上滑动导向。
在图1所示情况下,模件4、5、7处于注射塑料到模腔6的工作状态。
在图2所示情况下,第三模件7通过驱动顶杆8移动到收缩状态,这时注射入口13被套筒16的内壁堵住。
在图3所示的后续阶段中,模件4和5相互分开,便于从模腔6中取出成型的信息载体2。
空气36通过孔30吹入,以取出信息载体2。
很明显,所有已知的和合适装置都能作为移动装置,以提供各模件间的相对移动。也可以使用气压缸或液压缸,而第三模件7从图1所示状态到图2所示的状态时,不需要使用顶杆8,然而受压流体可以被导入腔体37,腔体37由第一模件4、框架35、可移动支承环34和带有连接块26的第三模件7限定了边界。出现压力的结果是使得支承环34发生相对运动,它从图1所示位置带着模件7一起移动。
孔18和19及流道10的内壁均有隔热涂层,它防止被加热塑料的粘滞。
图4表示了加热元件15的细节。该加热元件包括柱状壳体38,它由陶瓷材料制成,为圆环。壳体38的底部用含有AL2O3的固化模块39密封。
加热线40,以线圈形状缠绕在壳体38内部,并通过电线28提供电源。在底部从密封块39伸出的是热电偶41,它与电线42连接,用于调整通过电线28的电流,以保持温度恒定在确定的范围内。
加热电线埋在AL2O3中。
电线28用热阻玻璃纤维套管绝缘。
图5表示加热元件23。它有柱状壳体43,其中加热线圈45相互以串联方式连接在纵向的流道44中,加热线圈45从电线28得到电源,电线28用热阻玻璃纤维套管绝缘。
本发明的注射模具,也适于制造许多带有或没有中心孔的塑料物品,例如塑料镜片。在此所述的中心孔可被认为是自由腔体,第三模件在它的收缩状态脱离相应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