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579007 上传时间:2019-02-18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325362.7

申请日:

2016-05-16

公开号:

CN105994186A

公开日:

2016-10-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法律详情:

2019.01.22 授权 授权||||2018.12.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K 67/04登记生效日:20181121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王月兰变更后权利人:重庆市奉节县祥飞茧丝绸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46620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长宁工业区长宁酒楼变更后权利人:404600 重庆市奉节县永安镇诗仙西路71号||||2016.1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号牌文件类型代码:1604号牌文件序号:101686887189IPC(主分类):A01K 67/04专利申请号:2016103253627申请日:20160516||||2016.10.12 公开 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4

主分类号:

A01K67/04

申请人:

王月兰

发明人:

王月兰

地址: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长宁工业区长宁酒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null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的锁紧组件A,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紧装配框架的锁紧组件B,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A;其二为:第二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B。上述提供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桑蚕养殖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将方形蚕蔟从蚕山上取下然后插至摘茧设备上的第一、二夹持部内,推动夹持框架使得夹持框架处于状态A,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摘茧结束后,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A转至状态B,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二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同时将第一夹持部内的摘过茧的方形蚕蔟卸下,换上未摘茧的方形蚕蔟;摘茧结束后,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B转至状态A,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同时将第二夹持部内的摘过茧的方形蚕蔟卸下,换上未摘茧的方形蚕蔟;摘茧结束后,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A转至状态B;如此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有方形蚕蔟都被摘茧;摘茧操作为: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先向下移动、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向远离夹持机构一侧移动对方形蚕蔟进行摘茧,摘茧后第一、二驱动机构驱动使摘茧梳反向移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为下一次摘茧操作做准备;摘茧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旁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上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构,方形蚕蔟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的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别设置塑料杆,安装网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蚕网和塑料杆分置于安装网的两侧,蚕网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的塑料条,塑料条沿第二条杆间隔设置;第一、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第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第二条杆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为燕尾槽,导向凸条的截面和导向凹槽的槽腔截面相一致;导向凸条的长度方向、导向凹槽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摘捡机构包括摘茧梳,摘茧梳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活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摘茧梳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上设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摘茧梳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梳板与夹持机构上夹持固定的方形蚕蔟相平行布置,梳板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梳齿在梳板上向下延伸设置,梳齿的个数与安装网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梳齿与安装网的网孔对应布置,梳齿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的高度,摘茧梳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的安装网和梳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贴靠、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上、下移动的预备位;其二为: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一侧进行移动的摘茧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框架,机架上设置装配滑轨,夹持框架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长条形的第一、二夹持件,第一、二夹持件的中部通过连接竖杆相固接,第一、二夹持件对方形蚕蔟的上、下边部进行夹持固定,第一、二夹持件和连接竖杆呈H字状布置,第一、二夹持件和连接竖杆围合构成用于插入、固定方形蚕蔟的U型的第一、二夹持部,第一、二夹持部的夹口指向相反且均沿水平方向布置,方形蚕蔟沿第一、二夹持件的身长方向插入第一、二夹持部和从第一、二夹持部内抽出,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的锁紧组件A,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紧装配框架的锁紧组件B,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A;其二为:第二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B;活动支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二导向杆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底板,导向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且相互平行布置,导向板、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导向杆相连接,梳板位于导向板的上方,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梳齿穿过的通孔,底板上设置有供梳齿的下端插入的沉孔,通孔、沉孔分别与梳齿上、下对应布置,通孔、沉孔的形状与梳齿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一致,导向板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底板的上板面高度第二方形杆的下表面高度相一致,通孔距导向板边部的间距以及沉孔距底板边部的间距均为d2,导向限位凸条距第一、二方形杆边部的间距为d1,d1=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活动支架还包括导向板的上方设置的安装板,梳板位于安装板和导向板之间,第一驱动机构由安装板上设置的立状布置的第一驱动气缸构成,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梳板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导向杆相同,第一导向杆由上、下布置的第一杆体段和第二杆体段构成,第一杆体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段的直径,梳板的两端与第二杆体段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第一杆体段与导向板下板面之间的间距和梳齿的高度保持一致。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背景技术桑蚕为传统农业经济,在安徽岳西等地被广泛的养殖。桑蚕养殖辛苦,特别是一些大种量的桑蚕养殖,每天需要摘成千公斤的桑叶,一般桑蚕为夏蚕最为广泛养殖,夏蚕养殖季节天气炎热,因此大多采取将桑蚕平铺在水泥地面(地铺)的方式进行养殖,通过地面的低温进行降温,防止过热使得桑蚕生病。由于桑蚕平铺在地面,而且气候炎热,因此一般将桑叶的枝条和桑叶一起用剪刀剪下,这样摘叶效率提高的同时可以对桑叶进行修剪。剪下枝条平铺在地面上进行铺叶以供桑蚕食用。桑蚕足龄(熟蚕)后将稻草秸秆编制的蚕山平铺在桑蚕上,这样足龄的桑蚕爬至蚕山上进行做茧。该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存在如下缺点。1、桑蚕在做茧时会有部分生病,这些病死的蚕会在蚕山上腐烂,腐烂的气味给摘茧带来困难,其次腐烂的蚕尸会污染蚕茧,给后续的缫丝工作带来困难。2、其次,由于蚕山平铺在地面上,地面上堆积的蚕粪和未食用的桑条、桑叶以及地面回潮作用会使得蚕茧潮湿,容易坏茧(刚结茧的蚕茧,桑蚕在蚕茧内坏死,导致蚕茧无用),潮湿的蚕茧摘茧后堆积在一起会变黄。3、传统蚕山的摘茧操作稻草秸秆容易刮破手,摘茧效率极低,特别是大批量的桑蚕养殖,摘茧时需要大量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将蚕茧摘下,摘茧后手掌不容易清洗,残留有异味,稻草秸秆组成的蚕山只能使用一次,无法反复利用,秸秆蚕山编织复杂,而且使用后的蚕山只能进行焚烧处理,污染环境。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技术方案,其至少能够解决上述的一个问题,为大规模桑蚕养殖带来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的旁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上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构,方形蚕蔟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的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别设置塑料杆,安装网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蚕网和塑料杆分置于安装网的两侧,蚕网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的塑料条,塑料条沿第二条杆间隔设置;第一、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第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第二条杆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导向凹槽为燕尾槽,导向凸条的截面和导向凹槽的槽腔截面相一致;导向凸条的长度方向、导向凹槽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摘捡机构包括摘茧梳,摘茧梳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活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摘茧梳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上设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摘茧梳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梳板与夹持机构上夹持固定的方形蚕蔟相平行布置,梳板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梳齿在梳板上向下延伸设置,梳齿的个数与安装网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梳齿与安装网的网孔对应布置,梳齿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的高度,摘茧梳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的安装网和梳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贴靠、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上、下移动的预备位;其二为: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一侧进行移动的摘茧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框架,机架上设置装配滑轨,夹持框架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长条形的第一、二夹持件,第一、二夹持件的中部通过连接竖杆相固接,第一、二夹持件对方形蚕蔟的上、下边部进行夹持固定,第一、二夹持件和连接竖杆呈H字状布置,第一、二夹持件和连接竖杆围合构成用于插入、固定方形蚕蔟的U型的第一、二夹持部,第一、二夹持部的夹口指向相反且均沿水平方向布置,方形蚕蔟沿第一、二夹持件的身长方向插入第一、二夹持部和从第一、二夹持部内抽出,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的锁紧组件A,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紧装配框架的锁紧组件B,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A;其二为:第二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B;活动支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二导向杆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底板,导向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且相互平行布置,导向板、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导向杆相连接,梳板位于导向板的上方,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梳齿穿过的通孔,底板上设置有供梳齿的下端插入的沉孔,通孔、沉孔分别与梳齿上、下对应布置,通孔、沉孔的形状与梳齿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一致,导向板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底板的上板面高度第二方形杆的下表面高度相一致,通孔距导向板边部的间距以及沉孔距底板边部的间距均为d2,导向限位凸条距第一、二方形杆边部的间距为d1,d1=d2。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下述一个或者几个优点:1、上述方形蚕蔟其可以反复利用,避免桑蚕老熟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编织秸秆蚕山,降低桑蚕养殖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大批量的养蚕。2、桑蚕在蚕山上做茧,在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时,通过推杆推动方形蚕蔟进行小幅度的摆动,这样病死还未腐烂的蚕就会落下,这样蚕山上就不会被腐烂的桑蚕污染,便于摘茧。3、在桑蚕爬上蚕山5天后,将机架整体上移,使得方形蚕蔟与养蚕区地表相分离,这样方形蚕蔟下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流通,避免蚕茧潮湿以及大大降低坏茧的概率。4、摘茧时将方形蚕蔟取下,由于没有桑蚕坏死在方形蚕蔟上,因此可以通过摘茧设备一次性摘茧,提高摘茧效率,特别是大批量的养蚕,劳动强度和成本被大大缩减。附图说明图1为蚕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蚕梳在安装支架上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侧视图;图5为图1的主视图;图6为推杆和安装框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方形蚕蔟和安装框的装配示意图;图8为方形蚕蔟拼接作为桑蚕养殖的蚕床的示意图;图9为方形蚕蔟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图;图11为塑料条在第二条杆上的布置示意图;图12为摘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主视图;图14为图12的侧视图;图15为图12的俯视图;图16为摘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侧视图;图18为夹持框架的剖视装配示意图;图19为夹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图21为图19的侧视图;图22为第一夹持件的剖视示意图;图23为导向板和底板的俯视图;图24为摘茧梳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摘茧梳和方形蚕蔟的布置示意图;图26为图2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27为方形蚕蔟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生产设备,是指提供一种桑蚕做茧的蚕山,具体如图1、2、3、4、5、6、7、9、10、11、12所示,包括蚕架10,蚕架10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方形蚕蔟30以及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30的固定支架20,方形蚕蔟30与固定支架2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方形蚕蔟30排列状安装在固定支架20上,方形蚕蔟30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的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31A,安装网31A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31A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别设置塑料杆311,(塑料杆311的杆身全部位于边框表面的外侧,)安装网31A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31B,蚕网31B和塑料杆311分置于安装网31A的两侧,蚕网31B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301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301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进行做茧的塑料条312,塑料条312沿第二条杆301间隔设置;第一、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第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第二条杆301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30b,导向凹槽30b为燕尾槽,导向凸条30a的截面和导向凹槽30b的槽腔截面相一致;导向凸条30a的长度方向、导向凹槽30b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固定支架20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二横梁201、202,第一、二横梁201、20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方形蚕蔟30的“匚”字形安装框21,安装框21沿第一、二横梁201、2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安装框21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211为长条形的与导向凸条30a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槽型件构成,第二固定件212为长条形的与导向凹槽30b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条杆件构成,第一、二固定件的同侧端部通过连接杆213连为一体,第一固定件211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30的锁紧组件,第一固定件211的中部通过第一转轴215与其上侧的第一横梁201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二固定件212的中部通过第二转轴216与其下侧的第二横梁202构成转动配合连接,第一、二转轴沿同一铅垂线布置,固定支架20上还设置有推杆40,推杆40平行于第一、二横梁201、202布置,推杆40的杆身上均匀间隔设置装配孔,各安装框21上分别设置第一铰接轴214,第一铰接轴214沿铅垂方向布置,各安装框21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214、装配孔与推杆40铰接连接。安装网31A的网孔的大小能够恰好满足正常大小的蚕茧通过,塑料杆311与安装网31A为一体(注塑)成形的塑料件构成,这样在桑蚕老熟后,将蚕山铺设在桑蚕养殖区的上方,使得塑料条312与桑蚕养殖区的地表相接处,这样桑蚕沿着塑料条312往上爬,爬至方形蚕蔟30上进行做茧,上述提供的蚕山可以反复利用,不需要等到熟蚕时再编织蚕蔟,降低劳动强度、避免焚烧污染和减小养蚕成本以及便于后续的摘茧操作。塑料杆311和塑料条312均由弹性的塑料管构成,塑料管弯折后可以恢复(发生弹性形变)。锁紧组件可为槽型件插入端的槽底上设置的限位销,限位销可以插入槽型件的槽腔内对方形蚕蔟30进行锁紧和移出槽腔对方形蚕蔟30的移出进行避让)。在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0做茧3~4天后,通过推杆40推动方形蚕蔟30进行小幅度的摆动,使得病死的桑蚕落下,避免死蚕在蚕山上腐烂,污染蚕茧和影响后续的快速摘茧。蚕网31B是指传统操作中用于桑蚕养殖的网,此处所用蚕网31B为网孔很小的筛网,蚕网31B的网孔至少无法使得第二次醒眠后的幼蚕穿过。更进一步的方案为,如图4、5、6、7、8所示,蚕架10包括位于固定支架20两侧的第一、二安装座,第一、二安装座包括底座11和底座11上设置的立柱12,立柱12上设置有沿铅垂方向布置的滑槽,固定支架20的两端部设置有滑块203,滑块203与滑槽沿铅垂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滑槽的槽底部还设有插孔121,插孔121沿槽底部间隔设置,插孔121内插设用于支撑固定滑块203的限位销122。这样在桑蚕爬上蚕山5天后,将固定支架20整体上移,使得方形蚕蔟30与养蚕区地表相分离,这样下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流通,避免蚕茧潮湿,坏茧率降低80%以上。如图11所示,做茧时,为保证熟蚕可靠的爬上方形蚕蔟30,调控塑料条312与地面的夹角为30~45°,这样便于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避免有些熟蚕无法爬上蚕山做茧。塑料条312的表面设置有刻痕,增加桑蚕的附着力。另外,蚕网31B的设置使得方形蚕蔟30可以两用,在幼蚕期,如图7、8所示,拼接方形蚕蔟作为蚕床用于第二次醒眠后的幼蚕养殖,减少竹匾蚕床的数量,降低成本,拼接操作是将一个方形蚕蔟上的导向凸条与另一方形蚕蔟上的导向凹槽进行装配。熟蚕后可将拼接的蚕床拆卸作为蚕山供熟蚕做茧,一物两用,节约成本。同时蚕网31B的设置,可以避免桑蚕在安装网31A网孔中做茧和利于熟蚕在方形蚕蔟上的附着,便于后续的快速摘茧。如图8所示,方形蚕蔟30的高度(第三、四条杆之间的间距)不应设置的较大,因此作为蚕床时,将水平布置的方形蚕蔟3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蚕架10的第一横梁上,相邻的方形蚕蔟30通过导向凹槽30b和导向凸条30a咬合拼接为一体,然后将幼蚕平铺在方形蚕蔟30上的桑蚕养殖区进行养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摘茧装置,具体如图12、13、14、15、16所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30的夹持机构60,夹持机构60的旁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30上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构70,方形蚕蔟30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持机构60上;方形蚕蔟30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边框的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31A,安装网31A的网孔为矩形,安装网31A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别设置塑料杆311,安装网31A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31B,蚕网31B和塑料杆311分置于安装网31A的两侧,蚕网31B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边框由上、下水平布置的第一、二条杆和左、右竖直布置的第三、四条杆围合构成,第二条杆301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第二条杆301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进行做茧的塑料条312,塑料条312沿第二条杆301间隔设置;第一、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第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第二条杆301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30b,导向凹槽30b为燕尾槽,导向凸条30a的截面和导向凹槽30b的槽腔截面相一致;导向凸条30a的长度方向、导向凹槽30b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摘茧机构70包括摘茧梳77,摘茧梳77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活动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摘茧梳77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可为立状布置的气缸构成。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机架50上设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摘茧梳77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771,梳板771与夹持机构60上夹持固定的方形蚕蔟30相平行布置,梳板771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772,梳齿772在梳板771上向下延伸设置,梳齿772的个数与安装网31A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梳齿772与安装网31A的网孔对应布置,梳齿772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30的高度,摘茧梳77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30的安装网31A和梳齿77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贴靠(紧邻贴靠)、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上、下移动(沿图25中的方向f2进行移动)的预备位;其二为: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772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30一侧进行移动(沿图25中的方向f3进行移动)的摘茧位。(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丝杆螺母驱动机构、链驱动机构等等构成);通过设置上述摘茧设备,这样将结满茧的方形蚕蔟30插置在夹持机构60上,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下行,梳齿772插至塑料杆311之间并且使得梳齿772与边框相紧邻贴靠,梳齿772下行到位后,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772向远离夹持机构60的一侧移动,从而将方形蚕蔟30上的蚕茧摘下,实现快速摘茧。进一步的方案,如图19、20、21、22、23所示,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框架,机架上设置装配滑轨(装配滑轨由上下相互平行、槽口相对布置的两U槽型导轨91、92构成,U槽型导轨的宽度与第一、二方形杆的宽度一致),夹持框架包括上、下相互平行布置的长条形的第一、二夹持件61、62,第一、二夹持件61、62的中部通过连接竖杆69相固接,第一、二夹持件61、62对方形蚕蔟30的上、下边部进行夹持固定,第一、二夹持件61、62和连接竖杆69呈H字状布置,第一、二夹持件61、62和连接竖杆69围合构成用于插入、固定方形蚕蔟30的U型的第一、二夹持部6111、6112,第一、二夹持部6111、6112的夹口指向相反且均沿水平方向布置,方形蚕蔟30沿第一、二夹持件6111、6112的身长方向(图14中的方向f11、f12)插入第一、二夹持部6111、6112和从第一、二夹持部6111、6112内抽出,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50上,第一夹持件6111或第二夹持件6112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30的锁紧组件A(锁紧组件A可为第二夹持件端部设置的限位销,限位销可以对插入第一、二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锁紧限位和对方形蚕蔟的移出进行避让),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紧装配框架的锁紧组件B,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第一夹持部6111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6111上夹持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的状态A;其二为:第二夹持部6112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6112上夹持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的状态B。上述夹持机构60能够快速的插入待摘茧的方形蚕蔟30和将摘茧后的方形蚕蔟30取下,提高摘茧效率。锁紧组件A、B的实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其功能选取目前已经存在的对卡槽内的板件进行锁紧的其他方案进行实施。锁紧组件B可为第一夹持件61端部的上表面上设置的立状布置的锁紧销61a,装配滑轨的端部设置与锁紧销61a相适配的空缺状的弹性卡口91a,弹性卡口91a可以发生弹性形变,锁紧销61b可随着夹持框架的移动插入弹性卡口91a和移出弹性卡口91a,从而实现对夹持框架的锁紧,锁紧后摘茧机构进行摘茧。装配滑轨的长度与方形蚕蔟30的长度相一致,第一、二夹持件61、62的长度为装配滑轨的2倍,这样一个方形蚕蔟30在进行摘茧时,另一个摘过茧的方形蚕蔟30就可卸下、并装上未摘茧的方形蚕蔟30,这样节约操作工时,提高摘茧效率。夹持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夹持框架进行移动的推杆61b。如图16、17、18所示,第一夹持件61位于第二夹持件62的上方,第一夹持件61包括截面为矩形的第一方形杆,第二夹持件62包括截面为矩形的第二方形杆,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和第二方形杆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导向限位凸条611a,导向限位凸条611a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二方形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导向限位凸条611a的宽度小于第一、二方形杆的宽度;第一方形杆的下表面设置与导向凸条30a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导向槽611b,第二方形杆的上表面设置与导向凹槽30b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导向条62a;第一、二条杆的宽度与第一、二方形杆的宽度相一致,导向凸条30a的中心线、导向凹槽30b的中心线、导向限位凸条611a的中心线、导向槽611b的中心线、导向条62a的中心线、第一、二杆件的中心线以及第一、二方形杆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铅垂面上。锁紧机构可为导向槽611b插入端的槽底上设置的限位销,限位销可以插入导向槽611b的槽腔内对方形蚕蔟30进行限位和移出槽腔对方形蚕蔟30的移出进行避让。上述夹持机构60能够快速的插入待摘茧的方形蚕蔟30和将摘茧后的方形蚕蔟30取下,提高摘茧效率。锁紧机构、锁紧组件的实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其功能选取目前已经存在的对卡槽内的板件进行锁紧的其他方案进行实施。活动支架的设置具体如图15、16、17、18、21、22、23、24、25、26所示,活动支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二导向杆79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75、底板76,导向板75位于底板76的正上方且相互平行布置,导向板75、底板7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导向杆79相连接,梳板771位于导向板75的上方,导向板75上开设有供梳齿772穿过的通孔,底板76上设置有供梳齿772的下端插入的沉孔,通孔、沉孔分别与梳齿772上、下对应布置,(通孔沿导向板75的中心线依次间隔设置,沉孔沿底板76的中心线依次间隔设置),通孔、沉孔的形状与梳齿772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一致,导向板75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底板76的上板面高度与第二方形杆的下表面高度相一致,通孔距导向板75边部(平行于第一、二夹持件61、62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以及沉孔距底板76边部(平行于第一、二夹持件61、62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均为d2,导向限位凸条611a距第一、二方形杆边部(平行于第一、二方形杆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为d1,d1=d2。快速摘茧的关键是保证梳齿772能够紧靠安装网31A的网面插入方形蚕蔟30内。导向限位凸条611a的设置,使得活动支架能够在水平移动时准确定位。第一、二杆体的宽度与第一、二方形杆的宽度相一致,这样梳齿772贴靠第一、二方形杆下行时,不会使得梳齿772的下端插瘪蚕茧、推动蚕茧下行阻止梳齿772的下端落至沉孔内以及拉乱塑料杆使得蚕丝、蚕茧在方形蚕蔟30上打结。通过上述定位配合和连接关系的设置,梳齿772的厚度较小,避免了蚕茧位于梳齿772正下方的可能性,梳齿772插入方形蚕蔟30内时,蚕茧会被梳齿772推动向外侧移动,使得梳齿772的下端可靠的落至沉孔内,提高摘茧的可靠性。同时,上述结构的活动支架,能够长期维持梳齿772的直条状,避免梳齿772受外力影响发生倾斜或形变导致下行无法到位。活动支架还包括导向板75的上方设置的安装板,梳板771位于安装板和导向板75之间,第一驱动机构由安装板上设置的立状布置的第一驱动气缸构成,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梳板771相连接。第一、二导向杆79相同,第一导向杆由上、下布置的第一杆体段791和第二杆体段792构成,第一杆体段791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段792的直径,梳板771的两端(通过其上设置的导向孔773)与第二杆体段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第一杆体段与导向板75下板面之间的间距和梳齿772的高度保持一致。第一杆体段和第二杆体段构成的导向杆可以对梳齿772的上行进行限位,避免梳齿772下端从通孔中脱离对梳齿772的准确上下行产生影响。另外,机架上设置有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组51、第二滑轨组52、第三滑轨组53,第一、二、三滑轨组上分别设置与各自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的第一、二、三滑块组,安装板74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滑块组71上,导向板75的两端固定在第二滑块组72上,底板76的两端固定在第三滑块组73上。可在机架50上设置两组夹持机构60,两组夹持机构60的外侧分别设置摘茧机构(活动支架)。这样一次可以对两个方形蚕蔟30同行进行摘茧,提高摘茧效率。同时活动支架的移动更加平稳,不会因为摘茧操作而发生晃动。导向凸条、导向条、第二固定件的截面形状相一致;导向凹槽、第一固定件、导向槽三者的槽腔截面形状相一致。另外,可在机架50上设置控制装置,夹持机构60上设置对方形蚕蔟30进行检测的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可为光电检测开光),控制装置接收检测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构调控第一、二驱动机构的运行状态。梳齿772由炭化竹片构成,炭化竹片采用如下方法制取得到:将切割好的竹片放入防霉液中浸泡1~2d,浸泡好的竹片取出晾干,然后放入炭化炉内,打开蒸汽阀,使压力达到0.16MPa左右,炭化2h,炭化后将竹片烘干使得含水率降至8%以内,烘干后进行抛光处理;防霉液中含有5~8%的焦亚硫酸钠、1~1.5%(重量百分比)的防霉剂。上述构成的梳齿772,其强度好可以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形变,且具有防霉的效果,可以长期使用。另外上述梳齿772的外表面顺滑,这样对蚕丝的保护性好,避免断丝对后续的蚕茧缫丝产生影响。采用上述摘茧装置进行摘茧相对于传统摘茧方式可以提高摘茧效率10倍以上,有效解决需要集中短时摘茧的难题,降低劳动强度。采用上述设备进行桑蚕养殖的方法为:将蚕子在白纸上进行孵化,用鸡毛将孵化的蚁蚕移至另一张白纸上,摘取幼嫩的桑叶剪碎喂养直至蚁蚕长成幼蚕进行小眠,醒小眠后将幼蚕移至竹匾内,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二次休眠;第二次休眠醒后将幼蚕移至方形蚕蔟30拼接的蚕床上,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三次休眠,第三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铺设喂养直至桑蚕进行大眠;大眠醒后将桑蚕移至地铺(铺设有石灰的地面)上进行饲养,对蚕床进行拆卸和清理,当(部分)桑蚕长成熟蚕时,对桑蚕进行聚拢,最后一次铺设桑叶进行喂养,并在桑叶上喷洒催熟剂(又称催老剂),铺叶后开始在地铺上排列状铺设蚕山,使得方形蚕蔟30对桑蚕养殖区域进行覆盖;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0进行做茧,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后,推动推杆40使得方形蚕蔟30发生摆动,病变死亡的桑蚕落下,熟蚕爬上方形蚕蔟5天后将安装支架抬升,使得方形蚕蔟30与地表分离;熟蚕爬上方形蚕蔟8~9天后进行摘茧;熟蚕的判断表征为:食欲减退,蚕头部透明,蚕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做茧场所。铺设蚕山的方法为:将第一、二安装座放置在地铺的相对两侧,先将方形蚕蔟30排列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方形蚕蔟30上塑料条312的悬置端与相邻方形蚕蔟30上的蚕网31B相贴靠),通过推杆40调节使得方形蚕蔟30垂直于第一、二横梁201、202布置,将安装支架两端固定至第一、二安装座上,调节安装支架的高度使得方形蚕蔟30上塑料条312的下端搭设在地表上。摘茧的方法为:将方形蚕蔟30从蚕山上取下然后插至摘茧设备上的第一、二夹持部6111、6112内,推动夹持框架使得夹持框架处于状态A,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6111内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摘茧结束后,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A转至状态B,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二夹持部6112内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同时将第一夹持部6111内的摘过茧的方形蚕蔟30卸下,换上未摘茧的方形蚕蔟;摘茧结束后,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B转至状态A,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6111内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同时将第二夹持部6112内的摘过茧的方形蚕蔟30卸下,换上未摘茧的方形蚕蔟;摘茧结束后,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A转至状态B;如此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有方形蚕蔟上的蚕茧都被摘下。摘茧操作为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先向下移动、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向远离夹持机构60一侧移动对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摘茧后第一、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反向移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为下一次摘茧操作做准备。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325362.7 (22)申请日 2016.05.16 (71)申请人 王月兰 地址 246620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 长宁工业区长宁酒楼 (72)发明人 王月兰 (51)Int.Cl. A01K 67/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 案, 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 上, 第一夹持件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 方形蚕蔟的锁紧组件A, 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 。

2、紧装配框架的锁紧组件B, 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 态, 其一为: 第一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 摘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 摘茧的状态A; 其二为: 第二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 对应布置, 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 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B。 上述提供技术方案可有 效提高桑蚕养殖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16页 CN 105994186 A 2016.10.12 CN 105994186 A 1.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操作: 将方形蚕蔟从蚕山上 取下然后插至摘茧设备上的第一、 二夹持部内, 推动夹持框架使得夹持框架处于状态A, 第。

3、 一、 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 摘茧结 束后, 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A转至状态B, 第一、 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 二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 同时将第一夹持部内的摘过茧的方形蚕蔟卸下, 换上未 摘茧的方形蚕蔟; 摘茧结束后, 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B转至状态A, 第一、 二驱动机构驱使摘 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内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 同时将第二夹持部内的摘过茧 的方形蚕蔟卸下, 换上未摘茧的方形蚕蔟; 摘茧结束后, 推动夹持框架由状态A转至状态B; 如此重复上述操作, 直至所有方形蚕蔟都被摘茧; 摘茧操作为: 第一驱动机构驱。

4、使摘茧梳先向下移动、 然后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向 远离夹持机构一侧移动对方形蚕蔟进行摘茧, 摘茧后第一、 二驱动机构驱动使摘茧梳反向 移动恢复至初始状态为下一次摘茧操作做准备; 摘茧设备包括机架, 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的夹持机构, 夹持机构的旁 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上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构, 方形蚕蔟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 持机构上; 方形蚕蔟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 边框的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 安装网的 网孔为矩形, 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 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 分别设置塑料杆, 安装网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 蚕网和塑料杆分置于安 装。

5、网的两侧, 蚕网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 边框由上、 下水平布置的第一、 二 条杆和左、 右竖直布置的第三、 四条杆围合构成, 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 第二条杆 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的塑料条, 塑料条沿第 二条杆间隔设置; 第一、 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 第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 第二条 杆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 导向凹槽为燕尾槽, 导向凸条的截面和导向凹槽的槽腔截面 相一致; 导向凸条的长度方向、 导向凹槽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 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 致; 摘捡机构包括摘茧梳, 摘茧梳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 活动支架上设。

6、置有 驱动摘茧梳上、 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 机架上设 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摘茧梳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 梳板与夹持机 构上夹持固定的方形蚕蔟相平行布置, 梳板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 梳齿在梳板上向下 延伸设置, 梳齿的个数与安装网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 梳齿与安装网的网孔对应布置, 梳 齿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的高度, 摘茧梳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的安装 网和梳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贴靠、 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上、 下移动的预备位; 其 二为: 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一侧进行移动的摘茧位; 夹。

7、持机构包括夹持框架, 机架上设置装配滑轨, 夹持框架包括上、 下相互平行布置的长 条形的第一、 二夹持件, 第一、 二夹持件的中部通过连接竖杆相固接, 第一、 二夹持件对方形 蚕蔟的上、 下边部进行夹持固定, 第一、 二夹持件和连接竖杆呈H字状布置, 第一、 二夹持件 和连接竖杆围合构成用于插入、 固定方形蚕蔟的U型的第一、 二夹持部, 第一、 二夹持部的夹 口指向相反且均沿水平方向布置, 方形蚕蔟沿第一、 二夹持件的身长方向插入第一、 二夹持 部和从第一、 二夹持部内抽出, 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上, 第一夹持件 或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的锁紧组件A, 装配滑轨上。

8、设置用于锁紧装配框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5994186 A 2 架的锁紧组件B, 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第一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 摘茧 机构对第一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A; 其二为: 第二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 对应布置, 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B; 活动支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 二导向杆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 底板, 导向板位于底板 的正上方且相互平行布置, 导向板、 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二导向杆相连接, 梳板位于导 向板的上方, 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梳齿穿过的通孔, 底板上设置有供梳齿的下端插入的沉孔, 通孔。

9、、 沉孔分别与梳齿上、 下对应布置, 通孔、 沉孔的形状与梳齿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一致, 导 向板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 底板的上板面高度第二方形杆的下 表面高度相一致, 通孔距导向板边部的间距以及沉孔距底板边部的间距均为d2, 导向限位 凸条距第一、 二方形杆边部的间距为d1, d1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活动支架还包括导 向板的上方设置的安装板, 梳板位于安装板和导向板之间, 第一驱动机构由安装板上设置 的立状布置的第一驱动气缸构成, 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梳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

10、其特征在于: 第一、 二导向杆相 同, 第一导向杆由上、 下布置的第一杆体段和第二杆体段构成, 第一杆体段的直径大于第二 杆体段的直径, 梳板的两端与第二杆体段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 第一杆体段与导向板下 板面之间的间距和梳齿的高度保持一致。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5994186 A 3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背景技术 0002 桑蚕为传统农业经济, 在安徽岳西等地被广泛的养殖。 桑蚕养殖辛苦, 特别是一些 大种量的桑蚕养殖, 每天需要摘成千公斤的桑叶, 一般桑蚕为夏蚕最为广泛。

11、养殖, 夏蚕养殖 季节天气炎热, 因此大多采取将桑蚕平铺在水泥地面(地铺)的方式进行养殖, 通过地面的 低温进行降温, 防止过热使得桑蚕生病。 由于桑蚕平铺在地面, 而且气候炎热, 因此一般将 桑叶的枝条和桑叶一起用剪刀剪下, 这样摘叶效率提高的同时可以对桑叶进行修剪。 剪下 枝条平铺在地面上进行铺叶以供桑蚕食用。 桑蚕足龄(熟蚕)后将稻草秸秆编制的蚕山平铺 在桑蚕上, 这样足龄的桑蚕爬至蚕山上进行做茧。 该方式虽然操作简单, 但是存在如下缺 点。 0003 1、 桑蚕在做茧时会有部分生病, 这些病死的蚕会在蚕山上腐烂, 腐烂的气味给摘 茧带来困难, 其次腐烂的蚕尸会污染蚕茧, 给后续的缫丝工。

12、作带来困难。 0004 2、 其次, 由于蚕山平铺在地面上, 地面上堆积的蚕粪和未食用的桑条、 桑叶以及地 面回潮作用会使得蚕茧潮湿, 容易坏茧(刚结茧的蚕茧, 桑蚕在蚕茧内坏死, 导致蚕茧无 用), 潮湿的蚕茧摘茧后堆积在一起会变黄。 0005 3、 传统蚕山的摘茧操作稻草秸秆容易刮破手, 摘茧效率极低, 特别是大批量的桑 蚕养殖, 摘茧时需要大量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将蚕茧摘下, 摘茧后手掌不容易清洗, 残留有异 味, 稻草秸秆组成的蚕山只能使用一次, 无法反复利用, 秸秆蚕山编织复杂, 而且使用后的 蚕山只能进行焚烧处理, 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个技术方案, 其。

13、至少能够解决上述的一个问题, 为大规 模桑蚕养殖带来方便。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专用于方形蚕蔟摘茧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 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 固定方形蚕蔟的夹持机构, 夹持机构的旁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上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 构, 方形蚕蔟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持机构上; 方形蚕蔟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 边框的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 安装网的网孔为矩形, 安装网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 杆构成, 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别设置塑料杆, 安装网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 桑蚕养殖的蚕网, 蚕网和塑料杆分置于安装网的两侧, 蚕网和。

14、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 养殖区, 边框由上、 下水平布置的第一、 二条杆和左、 右竖直布置的第三、 四条杆围合构成, 第二条杆位于第一条杆的下侧, 第二条杆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 方形蚕蔟进行做茧的塑料条, 塑料条沿第二条杆间隔设置; 第一、 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 第 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 第二条杆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 导向凹槽为燕尾槽, 说 明 书 1/9 页 4 CN 105994186 A 4 导向凸条的截面和导向凹槽的槽腔截面相一致; 导向凸条的长度方向、 导向凹槽的长度方 向以及第一、 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0009 摘捡机构包括摘茧梳, 摘。

15、茧梳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 活动支架上设 置有驱动摘茧梳上、 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 机架 上设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摘茧梳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 梳板与夹 持机构上夹持固定的方形蚕蔟相平行布置, 梳板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 梳齿在梳板上 向下延伸设置, 梳齿的个数与安装网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 梳齿与安装网的网孔对应布 置, 梳齿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的高度, 摘茧梳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夹持机构上方形蚕蔟 的安装网和梳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贴靠、 第一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梳上、 下移动的预 备位; 其二为: 第二驱动机构驱使。

16、梳齿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一侧进行移动的摘茧位; 0010 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框架, 机架上设置装配滑轨, 夹持框架包括上、 下相互平行布置 的长条形的第一、 二夹持件, 第一、 二夹持件的中部通过连接竖杆相固接, 第一、 二夹持件对 方形蚕蔟的上、 下边部进行夹持固定, 第一、 二夹持件和连接竖杆呈H字状布置, 第一、 二夹 持件和连接竖杆围合构成用于插入、 固定方形蚕蔟的U型的第一、 二夹持部, 第一、 二夹持部 的夹口指向相反且均沿水平方向布置, 方形蚕蔟沿第一、 二夹持件的身长方向插入第一、 二 夹持部和从第一、 二夹持部内抽出, 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机架上, 第一夹 持件或。

17、第二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的锁紧组件A, 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紧装 配框架的锁紧组件B, 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第一夹持部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 摘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A; 其二为: 第二夹持部与摘茧机 构相对应布置, 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上夹持的方形蚕蔟进行摘茧的状态B; 0011 活动支架包括竖直布置的第一、 二导向杆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 底板, 导向板位于 底板的正上方且相互平行布置, 导向板、 底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二导向杆相连接, 梳板位 于导向板的上方, 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梳齿穿过的通孔, 底板上设置有供梳齿的下端插入的 沉孔, 通孔。

18、、 沉孔分别与梳齿上、 下对应布置, 通孔、 沉孔的形状与梳齿的水平截面形状相一 致, 导向板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 底板的上板面高度第二方形 杆的下表面高度相一致, 通孔距导向板边部的间距以及沉孔距底板边部的间距均为d2, 导 向限位凸条距第一、 二方形杆边部的间距为d1, d1d2。 0012 上述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实现下述一个或者几个优点: 0013 1、 上述方形蚕蔟其可以反复利用, 避免桑蚕老熟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编织秸秆 蚕山, 降低桑蚕养殖的劳动强度, 特别是大批量的养蚕。 0014 2、 桑蚕在蚕山上做茧, 在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时, 通过推杆推动方。

19、形蚕蔟进 行小幅度的摆动, 这样病死还未腐烂的蚕就会落下, 这样蚕山上就不会被腐烂的桑蚕污染, 便于摘茧。 0015 3、 在桑蚕爬上蚕山5天后, 将机架整体上移, 使得方形蚕蔟与养蚕区地表相分离, 这样方形蚕蔟下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流通, 避免蚕茧潮湿以及大大降低坏茧的概率。 0016 4、 摘茧时将方形蚕蔟取下, 由于没有桑蚕坏死在方形蚕蔟上, 因此可以通过摘茧 设备一次性摘茧, 提高摘茧效率, 特别是大批量的养蚕, 劳动强度和成本被大大缩减。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2/9 页 5 CN 105994186 A 5 0017 图1为蚕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蚕梳在安装支架上的装配。

20、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0020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0021 图5为图1的主视图; 0022 图6为推杆和安装框的装配示意图; 0023 图7为方形蚕蔟和安装框的装配示意图; 0024 图8为方形蚕蔟拼接作为桑蚕养殖的蚕床的示意图; 0025 图9为方形蚕蔟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0027 图11为塑料条在第二条杆上的布置示意图; 0028 图12为摘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3为图12的主视图; 0030 图14为图12的侧视图; 0031 图15为图12的俯视图; 0032 图16为摘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7为图16的。

21、侧视图; 0034 图18为夹持框架的剖视装配示意图; 0035 图19为夹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20为图19的俯视图; 0037 图21为图19的侧视图; 0038 图22为第一夹持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9 图23为导向板和底板的俯视图; 0040 图24为摘茧梳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25为摘茧梳和方形蚕蔟的布置示意图; 0042 图26为图25中的B处放大示意图; 0043 图27为方形蚕蔟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 明。 应当理解, 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22、 并不对本发明 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4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业生产设备, 是指提供一种桑蚕做茧的蚕山, 具体如图1、 2、 3、 4、 5、 6、 7、 9、 10、 11、 12所示, 包括蚕架10, 蚕架10上设置有立状布置的方形蚕蔟30以及用 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30的固定支架20, 方形蚕蔟30与固定支架20构成可拆卸式连接配合, 方形蚕蔟30排列状安装在固定支架20上, 方形蚕蔟30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 边框的 一侧表面铺设有安装网31A, 安装网31A的网孔为矩形, 安装网31A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 丝杆构成, 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别设置塑料杆31。

23、1, (塑料杆311的杆身全部位 于边框表面的外侧, )安装网31A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31B, 蚕网31B和塑 说 明 书 3/9 页 6 CN 105994186 A 6 料杆311分置于安装网31A的两侧, 蚕网31B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 边框由 上、 下水平布置的第一、 二条杆和左、 右竖直布置的第三、 四条杆围合构成, 第二条杆301位 于第一条杆的下侧, 第二条杆301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 蔟30进行做茧的塑料条312, 塑料条312沿第二条杆301间隔设置; 第一、 二条杆的截面为矩 形, 第一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

24、a, 第二条杆301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30b, 导 向凹槽30b为燕尾槽, 导向凸条30a的截面和导向凹槽30b的槽腔截面相一致; 导向凸条30a 的长度方向、 导向凹槽30b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 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0046 固定支架20包括上、 下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 二横梁201、 202, 第一、 二横梁201、 20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方形蚕蔟30的 “匚” 字形安装框21, 安装框21沿第一、 二横梁201、 2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安装框21包括上、 下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 二固定件, 第一固定件 211为长条形的与导向凸条30a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槽型件构成, 第。

25、二固定件212为长条形 的与导向凹槽30b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条杆件构成, 第一、 二固定件的同侧端部通过连接杆 213连为一体, 第一固定件211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30的锁紧组件, 第一固定件211的 中部通过第一转轴215与其上侧的第一横梁201构成转动配合连接, 第二固定件212的中部 通过第二转轴216与其下侧的第二横梁202构成转动配合连接, 第一、 二转轴沿同一铅垂线 布置, 固定支架20上还设置有推杆40, 推杆40平行于第一、 二横梁201、 202布置, 推杆40的杆 身上均匀间隔设置装配孔, 各安装框21上分别设置第一铰接轴214, 第一铰接轴214沿铅垂 方向布置, 。

26、各安装框21分别通过第一铰接轴214、 装配孔与推杆40铰接连接。 安装网31A的网 孔的大小能够恰好满足正常大小的蚕茧通过, 塑料杆311与安装网31A为一体(注塑)成形的 塑料件构成, 这样在桑蚕老熟后, 将蚕山铺设在桑蚕养殖区的上方, 使得塑料条312与桑蚕 养殖区的地表相接处, 这样桑蚕沿着塑料条312往上爬, 爬至方形蚕蔟30上进行做茧, 上述 提供的蚕山可以反复利用, 不需要等到熟蚕时再编织蚕蔟, 降低劳动强度、 避免焚烧污染和 减小养蚕成本以及便于后续的摘茧操作。 塑料杆311和塑料条312均由弹性的塑料管构成, 塑料管弯折后可以恢复(发生弹性形变)。 锁紧组件可为槽型件插入端的。

27、槽底上设置的限位 销, 限位销可以插入槽型件的槽腔内对方形蚕蔟30进行锁紧和移出槽腔对方形蚕蔟30的移 出进行避让)。 在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0做茧34天后, 通过推杆40推动方形蚕蔟30进行小幅 度的摆动, 使得病死的桑蚕落下, 避免死蚕在蚕山上腐烂, 污染蚕茧和影响后续的快速摘 茧。 蚕网31B是指传统操作中用于桑蚕养殖的网, 此处所用蚕网31B为网孔很小的筛网, 蚕网 31B的网孔至少无法使得第二次醒眠后的幼蚕穿过。 0047 更进一步的方案为, 如图4、 5、 6、 7、 8所示, 蚕架10包括位于固定支架20两侧的第 一、 二安装座, 第一、 二安装座包括底座11和底座11上设置的立柱。

28、12, 立柱12上设置有沿铅 垂方向布置的滑槽, 固定支架20的两端部设置有滑块203, 滑块203与滑槽沿铅垂方向构成 滑动导向配合, 滑槽的槽底部还设有插孔121, 插孔121沿槽底部间隔设置, 插孔121内插设 用于支撑固定滑块203的限位销122。 这样在桑蚕爬上蚕山5天后, 将固定支架20整体上移, 使得方形蚕蔟30与养蚕区地表相分离, 这样下部的空气可以进行流通, 避免蚕茧潮湿, 坏茧 率降低80以上。 0048 如图11所示, 做茧时, 为保证熟蚕可靠的爬上方形蚕蔟30, 调控塑料条312与地面 的夹角为3045 , 这样便于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 避免有些熟蚕无法爬上蚕山做茧。。

29、 塑料 条312的表面设置有刻痕, 增加桑蚕的附着力。 另外, 蚕网31B的设置使得方形蚕蔟30可以两 说 明 书 4/9 页 7 CN 105994186 A 7 用, 在幼蚕期, 如图7、 8所示, 拼接方形蚕蔟作为蚕床用于第二次醒眠后的幼蚕养殖, 减少竹 匾蚕床的数量, 降低成本, 拼接操作是将一个方形蚕蔟上的导向凸条与另一方形蚕蔟上的 导向凹槽进行装配。 熟蚕后可将拼接的蚕床拆卸作为蚕山供熟蚕做茧, 一物两用, 节约成 本。 同时蚕网31B的设置, 可以避免桑蚕在安装网31A网孔中做茧和利于熟蚕在方形蚕蔟上 的附着, 便于后续的快速摘茧。 0049 如图8所示, 方形蚕蔟30的高度(第。

30、三、 四条杆之间的间距)不应设置的较大, 因此 作为蚕床时, 将水平布置的方形蚕蔟30的两端分别搭设在两蚕架10的第一横梁上, 相邻的 方形蚕蔟30通过导向凹槽30b和导向凸条30a咬合拼接为一体, 然后将幼蚕平铺在方形蚕蔟 30上的桑蚕养殖区进行养殖。 00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摘茧装置, 具体如图12、 13、 14、 15、 16所示, 包括机架, 机架上 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方形蚕蔟30的夹持机构60, 夹持机构60的旁侧设置有对方形蚕蔟30上 的蚕茧进行摘除的摘茧机构70, 方形蚕蔟30立状可拆卸式夹持固定在夹持机构60上; 方形 蚕蔟30包括立状布置的矩形的边框, 边框的一侧表面铺。

31、设有安装网31A, 安装网31A的网孔 为矩形, 安装网31A由交错布置的纵丝杆和横丝杆构成, 纵丝杆和横丝杆交接的网结点处分 别设置塑料杆311, 安装网31A的内侧网面上铺设用于桑蚕养殖的蚕网31B, 蚕网31B和塑料 杆311分置于安装网31A的两侧, 蚕网31B和边框组合构成浅槽状的桑蚕养殖区, 边框由上、 下水平布置的第一、 二条杆和左、 右竖直布置的第三、 四条杆围合构成, 第二条杆301位于第 一条杆的下侧, 第二条杆301上设置有斜向下延伸布置的供地面上的桑蚕爬上方形蚕蔟30 进行做茧的塑料条312, 塑料条312沿第二条杆301间隔设置; 第一、 二条杆的截面为矩形, 第 一。

32、条杆的上表面上设置导向凸条30a, 第二条杆301的下表面上开设导向凹槽30b, 导向凹槽 30b为燕尾槽, 导向凸条30a的截面和导向凹槽30b的槽腔截面相一致; 导向凸条30a的长度 方向、 导向凹槽30b的长度方向以及第一、 二条杆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0051 摘茧机构70包括摘茧梳77, 摘茧梳77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上, 活动支 架上设置有驱动摘茧梳77上、 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第一驱动机构可为立状布置的气缸 构成。 活动支架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机架上, 机架50上设置有驱使活动支架水平移动的 第二驱动机构; 摘茧梳77包括水平布置的梳板771, 梳板771与夹持机构6。

33、0上夹持固定的方 形蚕蔟30相平行布置, 梳板771上间隔设置长条形的梳齿772, 梳齿772在梳板771上向下延 伸设置, 梳齿772的个数与安装网31A单行的网孔个数相一致, 梳齿772与安装网31A的网孔 对应布置, 梳齿772的长度大于方形蚕蔟30的高度, 摘茧梳77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夹持机 构上方形蚕蔟30的安装网31A和梳齿772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相贴靠(紧邻贴靠)、 第一驱 动机构驱使摘茧梳77上、 下移动(沿图25中的方向f2进行移动)的预备位; 其二为: 第二驱动 机构驱使梳齿772向远离和靠近方形蚕蔟30一侧进行移动(沿图25中的方向f3进行移动)的 摘茧位。 (。

34、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为气缸、 丝杆螺母驱动机构、 链驱动机构等等构成); 通过设置 上述摘茧设备, 这样将结满茧的方形蚕蔟30插置在夹持机构60上, 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使 摘茧梳77下行, 梳齿772插至塑料杆311之间并且使得梳齿772与边框相紧邻贴靠, 梳齿772 下行到位后, 第二驱动机构驱使梳齿772向远离夹持机构60的一侧移动, 从而将方形蚕蔟30 上的蚕茧摘下, 实现快速摘茧。 0052 进一步的方案, 如图19、 20、 21、 22、 23所示, 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框架, 机架上设置装 配滑轨(装配滑轨由上下相互平行、 槽口相对布置的两U槽型导轨91、 92构成, U槽型导轨的 说 。

35、明 书 5/9 页 8 CN 105994186 A 8 宽度与第一、 二方形杆的宽度一致), 夹持框架包括上、 下相互平行布置的长条形的第一、 二 夹持件61、 62, 第一、 二夹持件61、 62的中部通过连接竖杆69相固接, 第一、 二夹持件61、 62对 方形蚕蔟30的上、 下边部进行夹持固定, 第一、 二夹持件61、 62和连接竖杆69呈H字状布置, 第一、 二夹持件61、 62和连接竖杆69围合构成用于插入、 固定方形蚕蔟30的U型的第一、 二夹 持部6111、 6112, 第一、 二夹持部6111、 6112的夹口指向相反且均沿水平方向布置, 方形蚕蔟 30沿第一、 二夹持件61。

36、11、 6112的身长方向(图14中的方向f11、 f12)插入第一、 二夹持部 6111、 6112和从第一、 二夹持部6111、 6112内抽出, 夹持框架通过装配滑轨滑动导向安装在 机架50上, 第一夹持件6111或第二夹持件6112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方形蚕蔟30的锁紧组件A (锁紧组件A可为第二夹持件端部设置的限位销, 限位销可以对插入第一、 二夹持部内的方 形蚕蔟进行锁紧限位和对方形蚕蔟的移出进行避让), 装配滑轨上设置用于锁紧装配框架 的锁紧组件B, 夹持框架处于两种状态, 其一为: 第一夹持部6111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 摘 茧机构对第一夹持部6111上夹持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

37、的状态A; 其二为: 第二夹持部6112 与摘茧机构相对应布置, 摘茧机构对第二夹持部6112上夹持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的状态 B。 上述夹持机构60能够快速的插入待摘茧的方形蚕蔟30和将摘茧后的方形蚕蔟30取下, 提 高摘茧效率。 锁紧组件A、 B的实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其功能选取目前已经存在 的对卡槽内的板件进行锁紧的其他方案进行实施。 锁紧组件B可为第一夹持件61端部的上 表面上设置的立状布置的锁紧销61a, 装配滑轨的端部设置与锁紧销61a相适配的空缺状的 弹性卡口91a, 弹性卡口91a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锁紧销61b可随着夹持框架的移动插入弹性 卡口91a和移出弹性卡。

38、口91a, 从而实现对夹持框架的锁紧, 锁紧后摘茧机构进行摘茧。 装配 滑轨的长度与方形蚕蔟30的长度相一致, 第一、 二夹持件61、 62的长度为装配滑轨的2倍, 这 样一个方形蚕蔟30在进行摘茧时, 另一个摘过茧的方形蚕蔟30就可卸下、 并装上未摘茧的 方形蚕蔟30, 这样节约操作工时, 提高摘茧效率。 夹持框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推动夹持框架进 行移动的推杆61b。 0053 如图16、 17、 18所示, 第一夹持件61位于第二夹持件62的上方, 第一夹持件61包括 截面为矩形的第一方形杆, 第二夹持件62包括截面为矩形的第二方形杆, 第一方形杆的上 表面和第二方形杆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导向。

39、限位凸条611a, 导向限位凸条611a的长度方 向与第一、 二方形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导向限位凸条611a的宽度小于第一、 二方形杆的宽 度; 第一方形杆的下表面设置与导向凸条30a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导向槽611b, 第二方形杆 的上表面设置与导向凹槽30b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导向条62a; 第一、 二条杆的宽度与第一、 二方形杆的宽度相一致, 导向凸条30a的中心线、 导向凹槽30b的中心线、 导向限位凸条611a 的中心线、 导向槽611b的中心线、 导向条62a的中心线、 第一、 二杆件的中心线以及第一、 二 方形杆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铅垂面上。 锁紧机构可为导向槽611b插入端的槽底上。

40、设置的限 位销, 限位销可以插入导向槽611b的槽腔内对方形蚕蔟30进行限位和移出槽腔对方形蚕蔟 30的移出进行避让。 上述夹持机构60能够快速的插入待摘茧的方形蚕蔟30和将摘茧后的方 形蚕蔟30取下, 提高摘茧效率。 锁紧机构、 锁紧组件的实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根据 其功能选取目前已经存在的对卡槽内的板件进行锁紧的其他方案进行实施。 0054 活动支架的设置具体如图15、 16、 17、 18、 21、 22、 23、 24、 25、 26所示, 活动支架包括 竖直布置的第一、 二导向杆79和水平布置的导向板75、 底板76, 导向板75位于底板76的正上 方且相互平行布置, 导向板。

41、75、 底板7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二导向杆79相连接, 梳板771位于 说 明 书 6/9 页 9 CN 105994186 A 9 导向板75的上方, 导向板75上开设有供梳齿772穿过的通孔, 底板76上设置有供梳齿772的 下端插入的沉孔, 通孔、 沉孔分别与梳齿772上、 下对应布置, (通孔沿导向板75的中心线依 次间隔设置, 沉孔沿底板76的中心线依次间隔设置), 通孔、 沉孔的形状与梳齿772的水平截 面形状相一致, 导向板75的下板面高度与第一方形杆的上表面高度相一致, 底板76的上板 面高度与第二方形杆的下表面高度相一致, 通孔距导向板75边部(平行于第一、 二夹持件 61。

42、、 62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以及沉孔距底板76边部(平行于第一、 二夹持件61、 62长度方 向的边部)的间距均为d2, 导向限位凸条611a距第一、 二方形杆边部(平行于第一、 二方形杆 长度方向的边部)的间距为d1, d1d2。 0055 快速摘茧的关键是保证梳齿772能够紧靠安装网31A的网面插入方形蚕蔟30内。 导 向限位凸条611a的设置, 使得活动支架能够在水平移动时准确定位。 第一、 二杆体的宽度与 第一、 二方形杆的宽度相一致, 这样梳齿772贴靠第一、 二方形杆下行时, 不会使得梳齿772 的下端插瘪蚕茧、 推动蚕茧下行阻止梳齿772的下端落至沉孔内以及拉乱塑料杆使得蚕丝、。

43、 蚕茧在方形蚕蔟30上打结。 通过上述定位配合和连接关系的设置, 梳齿772的厚度较小, 避 免了蚕茧位于梳齿772正下方的可能性, 梳齿772插入方形蚕蔟30内时, 蚕茧会被梳齿772推 动向外侧移动, 使得梳齿772的下端可靠的落至沉孔内, 提高摘茧的可靠性。 同时, 上述结构 的活动支架, 能够长期维持梳齿772的直条状, 避免梳齿772受外力影响发生倾斜或形变导 致下行无法到位。 0056 活动支架还包括导向板75的上方设置的安装板, 梳板771位于安装板和导向板75 之间, 第一驱动机构由安装板上设置的立状布置的第一驱动气缸构成, 第一驱动气缸的活 塞杆与梳板771相连接。 第一、 。

44、二导向杆79相同, 第一导向杆由上、 下布置的第一杆体段791 和第二杆体段792构成, 第一杆体段791的直径大于第二杆体段792的直径, 梳板771的两端 (通过其上设置的导向孔773)与第二杆体段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 第一杆体段与导向板 75下板面之间的间距和梳齿772的高度保持一致。 第一杆体段和第二杆体段构成的导向杆 可以对梳齿772的上行进行限位, 避免梳齿772下端从通孔中脱离对梳齿772的准确上下行 产生影响。 0057 另外, 机架上设置有由上至下依次布置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组51、 第二滑轨组 52、 第三滑轨组53, 第一、 二、 三滑轨组上分别设置与各自构成滑动导向配。

45、合连接的第一、 二、 三滑块组, 安装板74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滑块组71上, 导向板75的两端固定在第二滑块组 72上, 底板76的两端固定在第三滑块组73上。 可在机架50上设置两组夹持机构60, 两组夹持 机构60的外侧分别设置摘茧机构(活动支架)。 这样一次可以对两个方形蚕蔟30同行进行摘 茧, 提高摘茧效率。 同时活动支架的移动更加平稳, 不会因为摘茧操作而发生晃动。 0058 导向凸条、 导向条、 第二固定件的截面形状相一致; 导向凹槽、 第一固定件、 导向槽 三者的槽腔截面形状相一致。 0059 另外, 可在机架50上设置控制装置, 夹持机构60上设置对方形蚕蔟30进行检测的 检测传。

46、感器(检测传感器可为光电检测开光), 控制装置接收检测传感器输入的信号进行分 析处理并依据分析处理的结构调控第一、 二驱动机构的运行状态。 0060 梳齿772由炭化竹片构成, 炭化竹片采用如下方法制取得到: 将切割好的竹片放入 防霉液中浸泡12d, 浸泡好的竹片取出晾干, 然后放入炭化炉内, 打开蒸汽阀, 使压力达到 0.16MPa左右, 炭化2h, 炭化后将竹片烘干使得含水率降至8以内, 烘干后进行抛光处理; 说 明 书 7/9 页 10 CN 105994186 A 10 防霉液中含有58的焦亚硫酸钠、 11.5(重量百分比)的防霉剂。 上述构成的梳齿 772, 其强度好可以避免运动过程。

47、中发生形变, 且具有防霉的效果, 可以长期使用。 另外上述 梳齿772的外表面顺滑, 这样对蚕丝的保护性好, 避免断丝对后续的蚕茧缫丝产生影响。 0061 采用上述摘茧装置进行摘茧相对于传统摘茧方式可以提高摘茧效率10倍以上, 有 效解决需要集中短时摘茧的难题, 降低劳动强度。 0062 采用上述设备进行桑蚕养殖的方法为: 将蚕子在白纸上进行孵化, 用鸡毛将孵化 的蚁蚕移至另一张白纸上, 摘取幼嫩的桑叶剪碎喂养直至蚁蚕长成幼蚕进行小眠, 醒小眠 后将幼蚕移至竹匾内, 摘取幼嫩的桑叶并将桑叶撕裂平铺在蚕床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 第二次休眠; 0063 第二次休眠醒后将幼蚕移至方形蚕蔟30拼接的蚕。

48、床上, 摘取桑叶直接铺设在蚕床 上进行喂养直至幼蚕进行第三次休眠, 第三次休眠醒后摘取桑叶铺设喂养直至桑蚕进行大 眠; 0064 大眠醒后将桑蚕移至地铺(铺设有石灰的地面)上进行饲养, 对蚕床进行拆卸和清 理, 当(部分)桑蚕长成熟蚕时, 对桑蚕进行聚拢, 最后一次铺设桑叶进行喂养, 并在桑叶上 喷洒催熟剂(又称催老剂), 铺叶后开始在地铺上排列状铺设蚕山, 使得方形蚕蔟30对桑蚕 养殖区域进行覆盖; 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0进行做茧, 熟蚕爬上方形蚕蔟34天后, 推动推杆 40使得方形蚕蔟30发生摆动, 病变死亡的桑蚕落下, 熟蚕爬上方形蚕蔟5天后将安装支架抬 升, 使得方形蚕蔟30与地表分离;。

49、 熟蚕爬上方形蚕蔟89天后进行摘茧; 0065 熟蚕的判断表征为: 食欲减退, 蚕头部透明, 蚕头胸部昂起, 口吐丝缕, 左右上下摆 动寻找做茧场所。 0066 铺设蚕山的方法为: 将第一、 二安装座放置在地铺的相对两侧, 先将方形蚕蔟30排 列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 (方形蚕蔟30上塑料条312的悬置端与相邻方形蚕蔟30上的蚕网 31B相贴靠), 通过推杆40调节使得方形蚕蔟30垂直于第一、 二横梁201、 202布置, 将安装支 架两端固定至第一、 二安装座上, 调节安装支架的高度使得方形蚕蔟30上塑料条312的下端 搭设在地表上。 0067 摘茧的方法为: 将方形蚕蔟30从蚕山上取下然后插至摘茧设备上的第一、 二夹持 部6111、 6112内, 推动夹持框架使得夹持框架处于状态A, 第一、 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 行摘茧操作对第一夹持部6111内的方形蚕蔟30进行摘茧; 摘茧结束后, 推动夹持框架由状 态A转至状态B, 第一、 二驱动机构驱使摘茧机构执行摘茧操作对第二夹持部6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