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557881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42328.4

申请日:

2015.01.28

公开号:

CN104594563A

公开日:

2015.05.0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C 5/03申请公布日:20150506|||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C 5/03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冯鹏 高蒙变更后:冯鹏 高蒙 强翰霖|||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5/03申请日:20150128|||公开

IPC分类号:

E04C5/03

主分类号:

E04C5/03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冯鹏; 高蒙

地址:

100084北京市海淀区100084-82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该钢筋包括:钢筋本体,所述钢筋本体包括至少一段直线段和凸出所述直线段的至少一段凸起段,该凸起段可以称之为“起波”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起波”结构的“起波钢筋”具有更好的局部变形能力,同时其强度和普通钢筋没有区别。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钢筋,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本体,所述钢筋本体包括至少一段直线段和凸 出所述直线段的至少一段凸起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段直线段共线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段包括:第一斜直线段和第二 斜直线段,所述第一斜直线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斜直 线段的第二端与一条直线段相连且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与另一条直线段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直线段和第二斜直线段之间 通过第一过渡段相连;所述第一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一条直线段通过第二过渡段相连, 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另一条直线段通过第三过渡段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斜直线 段和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相切,所述第二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以及所述 一条直线段相切,所述第三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另一条直线 段相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部直线 段,所述端部直线段的距离所述凸起段较远的一端与一条直线段通过固定连接件进行固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件为金属套筒。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段为三角形、圆弧形或抛物线 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本体为一体结构且通过对直线 型钢筋加工而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本体通过对所述直线型钢筋 进行冷加工形成。

说明书

钢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形能力强的钢筋。
背景技术
钢筋是一种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和混 凝土协同工作,共同承担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对于大多数的荷载,结构构件都能够承载 下来而不发生破坏。但是仍然有部分荷载,例如地震荷载,会超过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与认知作出的:
发明人发现,配筋合适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发生破坏前具有明显的预兆,比如出现较 大的变形或裂缝等。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这种特性主要是因为钢筋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 具有屈服点的钢筋在达到其屈服强度后还能保持强度并发生较大的变形。
钢筋的变形有利于延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尤其是在抗震结构中,可以通过 形成塑性铰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因此对于有抗震需求的建筑结构,建议采用变形能力强 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就对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延伸率做出了规定,其值不应该 小于规范规定的数值。
随着钢铁冶炼水平的提高,建筑用钢的强度越来越高。采用高强度的钢筋可以节省用 钢量,但钢筋的强度越高,其延性会相应的降低。发明人发现,通过在钢筋上形成凸起结 构,从而在保证钢筋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使钢筋的局部变形能力也大大提高。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 出一种钢筋,该钢筋具有较强的局部变形能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包括:钢筋本体,所述钢筋本体包括至少一段直线段和凸 出所述直线段的至少一段凸起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起波”结构的“起波钢筋”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至少一段直线段共线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段包括:第一斜直线段和第二斜直线段,所述第 一斜直线段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与一 条直线段相连且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与另一条直线段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斜直线段和第二斜直线段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段相 连;所述第一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一条直线段通过第二过渡段相连,所述第二斜直线 段的第二端与所述另一条直线段通过第三过渡段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斜直线段和所述第二斜直 线段相切,所述第二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一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一条直线段相切, 所述第三过渡段分别与所述第二斜直线段的第二端以及所述另一条直线段相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部直线段,所述端部直线 段的距离所述凸起段较远的一端与一条直线段通过固定连接件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连接件为金属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段为三角形、圆弧形或抛物线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筋本体为一体结构且通过对直线型钢筋加工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筋本体通过对所述直线型钢筋进行冷加工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钢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钢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钢筋的变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 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 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 “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 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 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 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 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 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 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100,该钢筋100可作为建筑材 料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100包括钢筋本体,钢筋本体包括至少一段直线段2和至少 一段凸起段1,凸起段1相对直线段2凸出设置,换言之,凸起段1与直线段2为非共线 结构。该至少一段例如多段直线段2可以共线布置,如图1和图2所示,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两个直线段2之间可以形成有一个凸起段1。或者可选地,两个 直线段2之间可以形成有多个凸起段1。当然,凸起段1和直线段2还可以是交错布置的, 即钢筋本体按照一个凸起段1、一个直线段2排列而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关于凸起段1 和直线段2的排布方式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本体由于至少具有一段凸起段1,即凸出直线段2的凸起结 构,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钢筋100也可以称之为“起波钢筋”。
该“起波钢筋”的凸起段1在受到拉力时会被拉直,因此该“起波钢筋”在具有与传 统直线型钢筋相同强度的情况下,还具有比传统直线型钢筋更好的延伸变形能力,通过控 制“起波”(即凸起段1)的大小、构造等还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变形能力的“起波钢筋”。
相比于传统直线型钢筋而言,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起波”结构的“起波钢筋” 具有更好的变形能力。
对于凸起段1的形状,其直接关系到钢筋100的变形能力,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所示,凸起段1可以形成为大体三角形。在图2的实施例中,凸起段1也可以是圆 弧形,如半圆弧形。当然,凸起段1还可以是抛物线形或其它形状。
具体地,结合图1的实施例,凸起段1包括第一斜直线段11和第二斜直线段12,第一 斜直线段11的第一端111和第二斜直线段12的第一端121相连,第一斜直线段11和第二 斜直线段12可成一定夹角,例如该夹角可以是30°-150°,但不限于此。第一斜直线段 11的第二端112与一条直线段2(左侧的直线段2)相连,第二斜直线段12的第二端122 与另一条直线段2(右侧的直线段2)相连,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在该三角形凸起段1 的左右两侧各连接一直线段2。
进一步,如图1所示,第一斜直线段11和第二斜直线段1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过渡段 21相连,第一斜直线段11的第二端112与所述一条直线段2(左侧的直线段2)通过第二 过渡段22相连,第二斜直线段12的第二端122与所述另一条直线段2(右侧的直线段2) 通过第三过渡段23相连。由此,凸起段1与直线段2之间平滑过渡,可以有效提高钢筋 100的变形能力。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过渡段21分别与第一斜直线段11和第二斜直线段12相切, 第二过渡段22分别与第一斜直线段11的第二端112和所述一条直线段2(左侧的直线段2) 相切,第三过渡段23分别与第二直线段2的第二端122以及所述另一条直线段(右侧的直 线段2)2相切。由此,使得凸起段1与直线段2之间过渡得更加平滑,更利于提高钢筋 100的变形能力。
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钢筋本体可为一体结构且可通过对传统直线型钢筋加工而 成。例如,钢筋本体可通过对传统直线型钢筋进行冷加工形成。由此,工艺简单、成型方 便,可有效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凸起段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端部直线段13, 端部直线段13的距离凸起段1较远的一端与一条直线段2通过固定连接件(如金属套筒3) 进行固定。从而凸起段1与该凸起段1两端的端部直线段13可以形成“起波短钢筋”,该 “起波短钢筋”的两端可各连接一直线型钢筋即直线段2,从而构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起波钢筋”。
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连接件可以是金属套筒3,由此固定方便、牢靠。但本 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起波短钢筋”与两端的直线段钢筋也可以是通过焊接或其它方式 进行固定的。
结合图3所示,图3示出的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起波钢筋”在受到较大外力时的 变形情况,从图3的示意图中我们可以清洗地看出,“起波钢筋”的变形率先发生在“起波” 处(即凸起段1部分),随着外力的变大,“起波”部分被逐渐拉直,在该部分被基本拉直 后再发生普通直线型钢筋的变形形式,因此相比传统直线型钢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起 波钢筋”由于多了“起波”部分被拉直的过程,因此具有比普通直线型钢筋更好的变形能 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 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 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 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 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钢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该钢筋包括:钢筋本体,所述钢筋本体包括至少一段直线段和凸出所述直线段的至少一段凸起段,该凸起段可以称之为“起波”结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起波”结构的“起波钢筋”具有更好的局部变形能力,同时其强度和普通钢筋没有区别。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