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录放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557615 上传时间:2018-02-22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8103239.5

申请日:

1988.05.30

公开号:

CN1032085A

公开日:

1989.03.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G11B15/00

主分类号:

G11B15/00

申请人:

德利信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山中隆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87.05.30 JP 137538/8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代理人:

付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在该装置中设有一个可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的凸轮板和用来驱动该凸轮板、并通过该凸轮板向上述各机构传送驱动力的马达。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磁录放装置在包括上述各机构的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马达、接线板、模态设定键盘和控制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根据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成为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成为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选择其一转换;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所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接触;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施加制动力;压带轮驱动机构用来使压带轮与主动轮接触或分离;反张力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松弛;转速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的转动速度,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录放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和马达,凸轮板可以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所有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马达用来旋转驱动该凸轮板,并通过上述凸轮板将该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送给上述所有的机构。
2: 一种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根据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成为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成为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选择其一转换;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接触;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施加制动力;压带轮驱动机构用来使压带轮与 主动轮接触或分离;反张力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施加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松弛;转速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的转动速度,其特征在于:在该磁录放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马达、接线板、模态设定键盘和控制器,凸轮板可以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所有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和导电触点;马达用来旋转驱动该凸轮板;接线板具有与上述导电触点接触或分离的触点;模态设定键盘用来选择各种操作模态进行设定;控制器根据由上述导电触点与上述接线板上的触点接触或分离而得到的上述凸轮板的位置的信息,将该凸轮板控制到与上述模态设定键盘设定的模态相对应的位置,通过上述凸轮板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送给上述所有的机构。

说明书


本发明是关于录像机(VTR)等磁录放装置。

    如所周知,先有的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是通过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的转轴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使之处于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使之处于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选择其一而转换之;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的角度范围内接触;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制动力;压带轮驱动机构用来使压带轮与主动轮接触或分离;反张力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松弛;转速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的转速。

    在已有的这种磁录放装置中,由于设置了许多个马达或电磁螺线线管,用以分别驱动各个机构或以几个机构为一个单元的各个单元,所以,难于高度精确地设定各个机构的动作时序,此外,由于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装配工时长,致使成本昂贵。

    另外,在已有的磁录放装置中,各个机构均分别设置检测其操作模态位置的检测机构,通过将这些检测机构所检测到的该检测信号作为各个机构的操作模态位置信息输入电子控制机构,来控制模态设定键盘设定的模态。因此,用来检测各个机构的操作模态位置地结构便很复杂,而且体积较大,同时,由于零部件多,装配工时长,也使成本大大提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度精确地设定各个机构的动作时序、而用来驱动各个机构的结构又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零部件和缩短装配工时,从而能大大降低成本的磁录放装置。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想在上述第一个目的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用来检测各个机构的操作模态位置的结构又比较简单、体积小的磁录放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动速度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的转轴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使之处于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使之处于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选择其一转换;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接触的;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制动力;压带轮驱动机构用来使压带轮与主动轮接触或分离;反张力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松弛;转动速度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的转速。在该磁录放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和马达。凸轮板可以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所有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马达用来旋转驱动该凸轮板,并通过上述凸轮板将该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送给上述所有的机构。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之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动速度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通过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的转轴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使之处于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的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使之处于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选择其一进行转换;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接触;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制动力;勾智褂美词寡勾钟胫鞫纸哟セ蚍掷耄凑帕褂美锤鲜龉┐砼毯褪沾砼淌┘幼枇Γ苑乐股鲜龃糯沙?转动速度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的转速度。在该磁录放装置中,还设置了一个凸轮板、马达、接线板、模态设定键盘和控制器。凸轮板可以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所有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和导电触点;马达用来旋转驱动该凸轮板;接线板具有与上述导电触点接触或分离的触点;模态设定器用来选择各种操作模态进行设定;控制器根据由上述导电触点与上述接线板上的触点相接触或分离而得到的上述凸轮板的位置信息,将该凸轮板控制到与上述模态设定键盘设定的模态相对应的位置,通过上述凸轮板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送给上述所有的机构。

    本发明通过一个凸轮板即可将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送给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

    另外,由于凸轮板的导电触点与接线板上的触点之间的接触状态随该凸轮板的旋转而变化,所以,可以得到该凸轮板的操作模态位置信息,根据该位置信息,上述凸轮板可以被设定到与模态设定器所设定的模态相对应的位置。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磁录放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图1中的Ⅱ-Ⅱ向视图,图3是图1中的Ⅲ-Ⅲ向视图,图4是该图4是该装置中的磁带盒加载机构一边的动力传送机构部分的局部剖面图,图5是该装置去掉磁带盒加载机构后的平面图,图6是该装置的仰视图,图7是该装置的凸轮板切去一部分的斜视详图,图8是凸轮板的平面图,图9是该凸轮板的仰视图,图10是该装置的接线板的平面图,图11是说明该装置的凸轮板的导电触点同接线板上的触点的接触或分离的状态与模态状态的关系图,图12是该装置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ⅩⅢ-ⅩⅢ线的剖面图,图14是该装置的磁带加载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15是该装置的压带轮驱动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16和图17是该装置的转速变换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18是沿图16中的ⅩⅧ-ⅩⅧ线的剖面图,图19是沿图16中的ⅩⅨ-ⅩⅨ线的剖面图,图20是沿图17中的ⅩⅩ-ⅩⅩ线的剖面图,图21是该装置的制动机构在执行放音模态和录音模态时的动作示意图,图22是该装置的制动机构在执行快进及倒带模态时的动作示意图,图23是该装置的解除机构部分的动作示意图,图24是该装置的供带边反张力机构的动作示意图,图25是该装置的收带边反张力机构的动作示意图。

    1-磁录放装置,    3-凸轮马达,

    7-凸轮板,    15-第一凸轮,

    16-导电触点,    17-第二凸轮,

    18-第三凸轮,    19-接线板,

    19c-19d-触点,    20-磁带盒加载机构,

    21-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

    22-磁带加载机构,    23-压带轮驱动机构,

    24-转速变换机构,

    25-制动机构,    26-反张力机构,

    28-主动轮,    30-供带卷盘

    30c-供带卷盘转轴,    31-收带卷盘,

    31c-收带卷盘转轴,    70-卡盒室,

    71-磁带盒,    71d-磁带,

    106-导柱,    120-压带轮。

    在图1~图3中,1是磁录放装置凸轮马达3、主动轮马达4和导柱马达5分别安装在底盘2上。

    上述凸轮马达3在进行录、放时为正向旋转,在快进或倒带时为反向旋转,其旋转力通过第一动力传送机构6传送给凸轮板7。

    如图6所示,上述第一动力传送机构6设置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反面),由带有V形槽、小直径的第一皮带轮8、带有V形槽、大直径的第二皮带轮9、无接头环形皮带10、小直径的第一齿轮11、大直径的第二齿轮12和小直径的第三齿轮13构成。第一皮带轮8固定在上述凸轮马达3的转轴3a上;第二皮带轮9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可以自由转动;无接头环形皮带10是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方皮带,其断面呈正方形,套在上述第一皮带轮8和第二皮带轮9上;第一齿轮11装配在上述第二皮带轮9的上面中央,与该第二皮带轮9同轴地固定为一体;第二齿轮12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可以自由转动,并与上述第一齿轮11啮合;第三齿轮13装配在上述第二齿轮12的上面中央,与该第二齿轮12同轴地固定为一体。

    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凸轮板7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齿轮14设置在该凸轮轮板7的边缘部分,与该凸轮板7固定为一体。在该凸轮板7的上面(正面)设有第一凸轮15和具有数个(例如四个)接触片16a、16b、16c、16d的导电触点16,如图8所示,并且在其下面(反面)设有第二凸轮17和第三凸轮18,如图9所示,上述齿轮14与上述第一动力传送机构6的第三齿轮13啮合。如图11所示,上述导电触点16的第一接触片16a与接线板19上的公共触点19a经常保持滑动接触。另外,上述导电触点16的第二~第四接触片16b~16d分别与上述接线板19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触点19b、19c、19d和19e保持滑动接触或分离。

    上述接线板19是图10所示的所谓印刷电路板,固定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如图7所示。其各个触点19a~19e和上述凸轮板7的导电触点16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保持电连接。并且根据由上述凸轮板7上的导电触点16与接线板19上的触点19b~19e的接触或分离而得到的位置信息,上述控制器将该凸轮板7控制在与模态设定键盘(图中未示出)所设定的各种模态(停止、录、放、快进、倒带、暂停和检查等)相对应的位置。

    上述凸轮板7的导电触点16与上述接线板19的第一~第四触点19b~19e的接触或分离的状态同凸轮板7的位置关系如图11所示。

    上述凸轮马达3的旋转力,通过上述第一动力传送机构6和凸轮板7作为驱动力传送给下文所述的磁带盒加载机构20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磁带加载机构22、压带轮驱动机构23、转速变换机构24、制动机构25和反张力机构26。

    如图6所示,上述主动轮马达4的旋转力通过第二动力传送机构27传送给主动轮28,并且通过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和转速变换机构24分别传送给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相互保持一定间隔,且可以自由转动。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分别具有直径大的圆周面30a和31a、直径小的圆周面30b和31b、卷盘轴30c和31c、以及齿轮30d和31d。

    上述第二动力传送机构27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由带槽的直径小的第一皮带轮33、不带槽的直径大的第二皮带轮(惯性轮)34和无接头环形皮带35构成。第一皮带轮33装配在上述主动轮马达4的转轴4a上;第二皮带轮34装配在上述主动轮28的下面,与该主动轮28固定为一体,且可以自由转动;无接头环形皮带35是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平皮带,其断面呈扁平的矩形,套在第一皮带轮33和第二皮带轮34上。上述主动轮28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且可以自由转动,下文所述的压带轮120可以与该主动轮28接触或分离。

    上述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由带有V形槽的直径小的第一皮带轮36、带有V形槽的直径大的第二皮带轮39、无接头环形皮带40和直径小的齿轮41构成。第一皮带轮36装配在上述主动轮马达4的转轴4a上安装的上述第二动力传送机构27的第一皮带轮33的下面;第二皮带轮39嵌装在其上端固定在副底盘37上的转轴38上,可以自由转动副底盘37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位于供带卷盘30与收带卷盘31之间;无接头环形皮带40是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方皮带,其断面呈正方形,套在第一皮带轮36和第二皮带轮39上;齿轮41配装在上述第二皮带轮39的上面中央,与该第二皮带轮39同轴地固定为一体。

    上述转速变换机构24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的转速,该转速变换机构24具有齿轮机构42和连杆机构43,如图5、图6、图16~图20所示。

    上述齿轮机构42由第一齿轮44、第二齿轮45、第三齿轮(离合器齿轮)46、转动板47、第四齿轮48、第五齿轮49、第一转动控制杆50、第二转动控制杆51、第六齿轮(低速端)52第七齿轮(高速端)53、第八齿轮54和第九齿轮55构成。第一齿轮44嵌装在上述转轴38上,可以自由转动;第二齿轮45装配在上述第一齿轮44的下面,与第一齿轮44固定为体;第三齿轮46嵌装在上述转轴38上,可以自由转动;转动板47嵌装在上述转轴38上,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第四齿轮48和第五齿轮49分别通过其转轴装配在上述转动板47的两端;第六齿轮52和第七齿轮53分别通过其转轴装配在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的一端,可以自由转动;第八齿轮54和第九齿轮55分别装配在上述第六齿轮52和第七齿轮53的上面,并分别与第六齿轮52和第七齿轮53固定为一体。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分别通过位于其大约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和上述副底盘37的下面,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当上述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的第二皮带轮39在图6中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则上述转动板47在该图中也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上述第四齿轮48与上述供带卷盘30的齿轮30d脱离啮合,与此同时,上述第五齿轮49便与上述收带卷盘31的齿轮31d啮合。另外,当上述第二皮带轮39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上述转动板47在该图中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上述第四齿轮48则与上述供带卷盘30的齿轮30d啮合,与此同时,上述第五齿轮49便与上述收带卷盘31的齿轮31d脱离啮合。当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分别以转轴50a和51a为中心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上述第六齿轮52和第八齿轮54与任何齿轮都不啮合,而上述第七齿轮53与上述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的第二皮带轮39的齿轮41啮合,与此同时,第九齿轮55与第二齿轮45啮合,从而成为高速旋转传送状态,如图16所示。另外,当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则上述第六齿轮52与上述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的第二皮带轮39的齿轮41啮合,第八齿轮54与第三齿轮46啮合,而第七齿轮53和第九齿轮55与任何齿轮都不啮合,从而成为低速旋转传送状态,如图17所示。上述第八齿轮54的直径小于第九齿轮55的直径,上述第二齿轮45的直径小于第三齿轮46的直径。

    上述连杆机构43由第一可动构件56、第二可动构件57和转动控制杆58构成。第一可动构件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第二可动构件57装配在第一可动构件56的上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转动控制杆58通过位于其大约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以正、反向自由转动。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的一端上的接合突起部分56a和57a分别插入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另一端上的接合孔50b和51b内,可以自由转动。当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在图5中向右滑动时,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在该图中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成为高速旋转传送状态。另外,当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在图5中向左滑动时,则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50和第二转动控制杆51在该图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成为低速旋转传送状态。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分别在螺旋弹簧59和60的作用下,向成为低速旋转传送状态的方向(在图5中为趋向左方)靠。当上述第二可动构件57的另一端边缘处的第二接合突起部分57b接触到上述底盘2的上面的制动器2j便限制了在图5中向左移动而达到极限位置。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的另一端下面的接合销56b穿过上述底盘2上的孔2a,可以自由移动,并伸到该底盘2的下面,插进转动控制杆58的接合孔58a内,且可自由转动该转动控制杆58的一端上的接合销58b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相接触,可以自由滑动。并且,随着该凸轮板7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给定角度,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通过上述转动控制杆58,在螺旋弹簧59的弹力的作用下,移动到低速旋转传送方向(在图5中为移动到左方)。

    在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的另一端的上面,设有连接机构61。如图5所示,在该连接机构61的大约中间位置,有通过其转轴装配在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上面的转动控制杆62,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在该转动控制杆62一端的下面设有接合突起部分62a,该接合突起部分62a与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的另一端的接合台阶56c可以自由接合或脱离。并且,当上述接合突起部分62a与接合台阶56c接合时,则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相互连接为一体,向另一个方向滑动。上述转动控制杆62在弹簧63的作用下,具有向接合方向转动的趋势。在上述凸轮马达3正向旋转并且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在图5中向右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与第二可动构件57通过上述连接机构61形成的连接状态就被解除机构64予以解除。

    该解除机构64具有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的转动体65,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在该转动体65的上面,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有许多个接合齿65a。在该转动体65的下面,设有与该转动体65同轴地固定为一体的齿轮66,且可以自由转动,该齿轮66与上述第一动力传送机构6的第二齿轮12啮合。当上述凸轮马达3正向旋转时,上述转动体65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于是,上述转动控制杆62便通过装配在其上面的、可以自由转动的接触构件67,被上述接合齿65a挤压,该转动杆62反抗上述弹簧63的弹力向解除方向(在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上述突起部分62a与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的台阶56c脱离接触,成为解除状态。当上述凸轮马达3反向旋转时,上述转动体65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上述接合齿65a与上述接触构件67只是滑动接触,上述转动控制杆62不会向解除方向转动,所以保持连接状态。

    上述磁带盒加载机构20通过将磁带盒71装入卡盒室(装磁带盒的空间)70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71与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的转轴30c和31c嵌合而处于安装位置;并且通过操作取出模态设定按键(图中未示出),又可以将处于上述安装位置的磁带盒71从上述卡盒室70内取出而处于非安装位置。如图1~图3所示,上述卡盒室70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两侧直立装配的侧板68和69之间,位于前后方向大约中间位置的前部,可以沿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自由滑动。该卡盒室70设有直立装配在可装载磁带盒71的底板70a两侧的侧板70b和70c,由连接杆70d将上述两侧板70b和70c连接起来。在上述卡盒室70的两侧板70b和70c的前后分别设有导柱72和73,该导柱72和73可以分别滑动插入平行设置在上述两侧板68和69前后的导孔74和75内,从而将上述卡盒室70支撑在上述两侧板68和69之间。上述导孔74和75分别由水平孔74a、75a和在该水平孔74a、75a的后端指向下方的垂直孔74b、75b构成,呈倒立的“L”字形状。上述卡盒室70的两侧板70b和70c前部的导柱72、72通过拨叉76与动力传送用的齿轮机构77和78相连系。侧板68一边(图1中为右边)的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7设置在该侧板68的外面。如图2和图4所示,该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7由蜗杆79、蜗轮80、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第三齿轮83、第四齿轮84和第五齿轮85构成。蜗轮80与上述蜗杆79啮合;第一齿轮81和第二齿轮82与上述蜗轮80同轴转动;第三齿轮83与上述第二齿轮82啮合,并且其外圆周的一部分在给定角度范围内与上述第一齿轮81啮合;第四齿轮84与上述第三齿轮83固定为一体;第五齿轮85与上述第四齿轮啮合,上述第四齿轮84通过上述拨叉76与上述侧板68前部的导柱72相连系。上述另一个侧板69一边(图1中为左边)的动力传送卷盘机构78设置在该侧板69的外面。该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8由第一齿轮86和第二齿轮87构成。第一齿轮86与上述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7的第五齿轮85同轴转动;第二齿轮87与上述第一齿轮86啮合,该第二齿轮87通过上述拨叉76与上述另一个侧板69前部的导柱72相连系。一旦将上述磁带盒71装入卡盒室70内给定的位置,成为图2和图3中实线所示的状态时,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便检测该装入状态,上述主动轮马达4便根据该检测信号进行旋转驱动,其旋转力通过上述第二动力传送机构27及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或下文所述的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传送给上述一边的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7和另一边的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8。于是,当磁带盒71和卡盒室70整体地沿导孔74和75的水平孔74a和75a从图2和图3实线所示的状态移动到水平方向的内部之后,又沿垂直孔74b和75b移动到垂直方向的下部,上述磁带盒71便处于图2和图3中虚线所示的安装位置。在该安装位置,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的转轴30c和31c分别与磁带盒71的盒罩71a内的供带转轮和收带转轮的中心孔(图中未示出)嵌合。另外,在上述磁带盒71的盒罩71a的后部开口面上设有可以自由开、闭的盒盖(图中未示出),该盒盖在上述磁带盒71的安装位置处于开放状态。并且,在上述磁带盒71的安装位置,下文所述的倾斜磁带导柱、垂直磁带导柱和上述主动轮28分别通过上述盒罩71a下端的孔(图中未示出)从磁带环的内侧嵌入该盒罩71a内。

    如图6和图12所示,上述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由带有V形槽的第一皮带轮88、带有V形槽的第二皮带轮89、无接头环形皮带90和齿轮91构成。第一皮带轮88安装在上述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7的蜗杆79的下端;第二皮带轮89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可以自由转动;无接头环形皮带90套在上述第一皮带轮88和上述第二皮带轮89上;齿轮91装配在上述第二皮带轮89的上面,与该第二皮带轮89固定为一体。

    上述无接头环形皮带90是由橡胶制成的方皮带,其断面呈正方形。上述齿轮91与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相连系。

    该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具有可动构件92,该可动构件92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该可动构件92的平面形状基本上呈“L”字形,通过大约位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压带轮93通过其转轴装配在上述可动构件92的一端。在该压带轮93的上面,装配有齿轮94,与上述压带轮93固定为一体,该齿轮94与上述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的齿轮91平时啮合。上述压带轮93的一侧圆周面可以与上述第二动力传送机构27的无接头环形皮带35套在上述第二皮带轮34上的部分接触或分离,接触时,上述压带轮93与该无接头环形皮带35一起移动。上述可动构件92在螺旋簧95的作用下,上述压带轮93的圆周面具有离开上述无接头环形皮带35(在图6和图12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上述螺旋弹簧95的一端固定在上述可动构件92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在上述可动构件92上设有受扭螺旋弹簧96,当该转动构件92反抗上述螺旋弹簧95的弹力,向着使上述压带轮93的圆周面与上述无接头环形皮带35接触的方向转动时,上述受扭弹簧96用来产生使上述压带轮93圆周面压向上述无接头环形皮带35的弹性力。如图6和图12所示,该受扭螺旋弹簧96的中心螺旋部分嵌装在上述可动构件92的转轴上,并且它的一端与该可动构件9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该可动构件92的另一端固定在一起。上述受扭螺旋弹簧96的另一端通过连杆机构104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相连系。该连杆机构104由滑动控制杆97和转动控制杆98构成。该滑动控制杆97的一端与上述受扭螺旋弹簧96的另一端接触。该滑动控制杆97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该滑动控制杆97的另一端与上述转动控制杆98的一端接触。该转动控制杆98通过大约位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在上述转动控制杆98的另一端设有接合销98a,该接合销98a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接触。伴随该凸轮板7的转动,通过上述转动控制杆98和滑动控制杆97使上述可动构件92的转动受到控制。制动控制杆99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靠近上述滑动控制杆97的一端,与该滑动控制杆97排列成一条直线,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参见图6和图12)。该制动控制杆99在上述磁带盒加载机构20完成磁带盒的加载动作之后,用来锁定该磁带盒加载机构20,以防发生误动作。该制动控制杆99的一端装有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制动瓦100,该制动瓦100伴随上述制动控制杆99的滑动,与上述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的齿轮91接触或分离,接触时,制动力加在该齿轮91上,成为锁定状态。上述制动控制杆99在螺旋弹簧101的作用下,使上述制动瓦100向与上述齿轮91接触的方向(在图12中即趋向于滑动控制杆97一边)靠。并且,当该滑动控制杆97向上述制动控制杆99滑动时,便导致上述可动构件92转动,从而使上述压带轮93与无接头环形皮带35接触,与此同时,上述滑动控制杆97反抗螺旋弹簧101的弹力,将上述制动控制杆99向背离滑动控制杆97的一边推压,使上述制动瓦100与齿轮91分离,解除制动从而成为非锁定状态。

    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将磁带71d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71的盒罩71a内引出,绕过装有磁头(图中未示出)的导柱106,在给定角度范围内与该导柱106的柱面接触。如图5、图6和图14所示,该磁带加载机构22由一对加载臂102、齿轮机构103和连杆机构105构成。齿轮机构103将上述一对加载臂102互相连锁;连杆机构105将该齿轮机构103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三凸轮18连系起来。上述加载臂102的第一臂102a的一端与第二臂102b的一端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上述两个第一臂102a、102a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其转轴安装在副底盘107的下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副底盘107设置在靠近上述底盘2的上述导柱106的上面,与该导柱106间隔一定距离。上述两个第二臂102b,102b的另一端分别装有导块108,该导块108、108分别插入加工成指定形状的导孔109、109内,且可以自由滑动,导孔109、109设置在上述副底盘107上,位于上述导柱106的两侧。在上述各导块108的上面,分别设有用来引导磁带的倾斜柱110和垂直柱111。该倾斜柱110和垂直柱111分别通过上述各导孔109伸到上述副底盘107的上面。上述各导孔109的前端分别设有挡块112。上述齿轮机构103由一对齿轮114和扇形齿轮115构成。一对齿轮114相互啮合为一体分别通过弹簧113、113装配在上述两个第一臂102a、102a的另一端,可以自由转动;扇形齿轮115与上述一对齿轮114、114中的一个齿轮114啮合。该扇形齿轮115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

    上述连杆机构105由第一转动控制杆116、滑动控制杆117和第二转动控制杆118构成。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116的一端插入上述扇形齿轮115的切口部115a,且可以自由转动,并且通过大约位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位于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板116大约中间位置的突起部分116a插入上述底盘2上的具有给定圆心角的圆弧导孔2b内,且可以自由滑动,在该导孔2b的圆心角范围内,上述第一转动控制杆116可以正、反向转动。该第一转动控制杆116的另一端通过螺旋弹簧119与上述滑动控制杆117的一端既可连接、又可分离。该滑动控制杆117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设在该滑动控制杆117的另一端的突销117a插入上述第二转动控制杆118的一端切口部分118a,且可以自由转动。该第二转动控制杆118的另一端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位于上述第二转动控制杆118的一边大约中间位置的接合销118b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三凸轮18接触,且可以自由滑动。当上述凸轮板7向一个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一给定角度时,扇形齿轮115便通过第二转动控制杆118、滑动控制杆117和第一转动控制杆116向非加载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两个加载臂102成为收缩状态,如图14中实线所示,其导块108位于导孔109的底端。如果上述凸轮板7从这一状态向另一个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给定角度,则扇形齿轮115便向加载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转动,两个加载臂102成为伸展状态,如图14中的双点画线所示,其导块108与挡块112接触。

    如图1、图5、图6和图15所示,上述压带轮驱动机构23由压带轮支撑机构121、连杆构件122、第一传动机构123和第二传动机构124构成。压带轮支撑机构121用来支撑压带轮120;第一传动机构123用来使上述压带轮120迅速地靠近上述主动轮28;第二传动机构124用来使上述压带轮120与主动轮28紧紧地压靠在一起。上述压带轮支撑机构121由转动构件125和受扭螺旋弹簧(弹簧构件)126构成。该转动构件125的一端通过其转轴装配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受扭螺旋弹簧126装配在该转动构件125上。上述压带轮120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转动构件125的另一端,且可以自由转动。上述受扭螺旋弹簧126的一端插入上述转动构件125的固定孔(图中未示出)内,其螺旋中央部分套在该转动构件125的转轴125a上,其另一端插入上述连杆构件122的一端切口部分122a内。该连杆构件122的大约中间位置与上述第一传动机构123的第一滑动构件127的一端连接,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其另一端与上述第二传动机构124的连接臂128的一端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上述连杆构件122与连接臂128的连接点为第一作用点0,而上述连杆构件122与第一滑动构件127的连接点为第二作用点0。上述第一传动机构123包括第一滑动构件127、转动构件129和第二滑动构件130。第一滑动构件127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转动构件129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第二滑动构件130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上述第一滑动构件127的另一端设置的接合突起部分127a通过上述底盘2的孔2c伸到该底盘2的下面,且可以移动,并与上述转动构件129接触。该转动构件129的接合突起部分129a嵌入上述第二滑动构件130一端的切口部分130a,且可以自由转动。该第二滑动构件130的另一端的突起部分130b插入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齿轮机构103中的扇形齿轮115的接合孔115b内。当上述扇形齿轮115位于非加载位置时,上述第二滑动构件130的另一端的突起部分130b与该扇形齿轮115的接合孔115b的一个端面接触。随着扇形齿轮115向加载方向转动一给定的角度,第二滑动构件130跟随该扇形齿轮115在图6中向右滑动,直至上述第二滑动构件130的另一端的突起部分130b与上述插孔115b的另一端面接触、完成加载。伴随第二滑动构件130的滑动,上述转动构件129在同一图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该转动构件129的转动,上述第一滑动构件127在图5中就被压向右方滑动。由于上述第一滑动构件127的滑动,连杆构件122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保持第一作用点0固定不动、而第二作用点0在图5中向右移动,压带轮支撑机构121在同一图中迅速地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压带轮120迅速地靠近到与主动轮28之间只存留很小间隙的位置。

    上述第二传动机构124包括连接臂128、第一转动臂131和第二转动臂132。上述连接臂128的一端与上述连杆构件122的另一端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而该连接臂128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一转动臂131的一端连接,且可以自由转动。上述第一转动臂131通过大约位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且可以自由转动。上述第二转动臂132的一端的接合突起部分132a通过上述底盘2的孔2d伸到该底盘2的上面,并插入上述第一转动臂131的另一端的切口部分131a,且可以自由转动。该第二转动臂132基本上呈“L”形,并通过大约位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上述第二转动臂132的另一端的接合销132b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一凸轮15接触,且可以自由滑动。随着该凸轮板7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给定的角度,上述连杆机构22通过第二转动臂132、第一转动臂131和连接臂128在同一图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保持第二作用点O固定不动、而第一作用点O在图5中向左移动,致使压带轮支撑机构121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压带轮120与主动轮28紧紧地压靠在一起。上述连杆构件122在螺旋弹簧133的作用下,在图5中具有向逆时针方向(压带轮120与主动轮28分离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上述制动机构25用来向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施加制动力。如图21和图22所示,该制动机构25包括供带边制动构件134和收带边制动构件135。上述供带边制动构件134和收带边制动构件135分别通过大约位于其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和上述副底盘37的下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方向自由转动,在该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一端和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的一端分别设有由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制动瓦138和139。

    在上述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接合部分136a和第二接合部分136b。另外,在上述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的一端下面设有第一接合部分137a,而在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二接合部分137b和第三接合部分137c。

    上述两个制动构件134和135的制动瓦138和139分别可以与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的直径大的圆周的侧面接触或分离,接触时成为制动状态,分别向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施加制动力。当上述收带边制动构件135从制动状态向非制动状态方向(在图5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其制动臂137的第二接合部分137b与上述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臂136的第二接合部分136b相接触,使处于制动状态的该供带边制动构件134向非制动方向转动。上述两个制动构件134和135分别在螺旋弹簧140和141的作用下具有向制动方向转动的趋势。上述螺旋弹簧140和141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上述两个制动构件134和135的制动臂136和137上,而另一端分别固定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上述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第一接和部分136a穿过上述底盘2上的孔2e(在该孔2e内可以移动,插入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连杆机构105中的滑动控制杆117的接合孔142内,可以滑动。如图6所示,该接合孔142由狭长部分142a和一端具有倾斜面142b的短而宽的部分142c构成。当上述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第一接合部分136a位于接合孔142的狭长部分142a时,该供带边制动构件134成为非制动状态。另外,当该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第一接合部分136a位于接合孔142的短宽部分142c时,该供带边制动构件134成为制动状态。上述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的第一接合部分137a通过上述底盘2上的孔(图中未示出)伸到该底盘2的下面,该伸出端(可以与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连杆机构105中的第二转动控制杆118的一个侧面接触或分离,接触时,上述收带边制动构件135在该第二转动控制杆118的控制下被压向非制动方向转动。该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的第三接合部分137c可以与上述转速变换机构24的连杆机构43中的第二可动构件57上面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57c随意地接触或分离。当上述转速变换机构24变换为高速转动状态时,上述收带边制动构件135成为非制动状态。

    上述反张力机构26用来向上述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施加轻微的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盒71内的磁带71d松弛。如图5所示,上述反张力机构26包括向供带卷盘30施加阻力的供带边反张力构件26a和向收带卷盘31施加阻力的收带边反张力构件26b。

    如图5和图24所示,上述供带边反张力构件26a由张力臂143和制动带144构成。张力臂143的一端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在指定角度范围内可以自由转动,制动带144可以与上述供带卷盘30的直径小的圆周侧面30b接触或分离。在上述张力臂143的另一端上面垂直地设置有张紧杆145。上述制动带144沿着上述供带卷盘30的直径小的圆周侧面30b的外圆周设置,一端与上述张力臂143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

    上述张力臂143的一端两侧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43a和第二接合突起部分143b分别插入上述底盘2上的圆弧形导孔2f和2g内,且可以移动同时在导孔2f和2g的中心角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转动。上述张力臂143在螺旋弹簧146的作用下,具有向对上述供带卷盘30施加阻力的方向(在图5和图24中为逆时针方向)靠的趋势。上述螺旋弹簧146位于上述底盘2的下面,一端固定在上述张力臂143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43a希硪欢斯潭ㄔ谏鲜龅着?上。当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处于非加载状态时,一边(在图5和图24中为左边)的加载臂102的导块108的侧面与上述张力臂143接触,于是,该张力臂143反抗上述螺旋弹簧146的弹力,保持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这时,上述制动带144成为松弛状态,对供带卷盘30不施加阻力。随着上述加载臂102从这一状态向加载方向移动,上述张力臂143在上述螺旋弹簧146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上述张力臂143在上述螺旋弹簧146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制动带144便成为张紧状态,压在上述供带卷盘30的直径小的圆周侧面31b上,对该供带卷盘30施加阻力,从而便可防止磁带71d松弛。上述张力臂143的一端设有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43c,该接合突起部分143c在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完成加载动作时与转动臂147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47a相互接触,从而可以阻止张力臂143在图5中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防止对上述供带卷盘30施加过大的阻力。如图6所示,上述转动臂147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且可以自由转动。上述转动臂147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47a穿过上述底盘2的圆弧形导孔2h(在该导孔2h内可以移动),伸到该底盘2的上面。上述转动臂147的第二接合突起部分147b在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完成加载动作后插入扇形齿轮115的第二切口部分115c内。

    如图5和图25所示,上述收带边反张力构件26b包括张力臂148、制动瓦149和连杆机构150。张力臂148的一端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副底盘37的上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制动瓦149可以与上述收带卷盘31的直径小的圆周侧面31b接触或分离;连杆机构150用来联系上述张力臂148和上述凸轮板7的第一凸轮15。上述张力臂148在螺旋弹簧151的作用下,具有向对上述收带卷盘31施加阻力的方向(在图5和图25中为顺时针方向)靠的趋势。上述螺旋弹簧151位于上述副底盘37的下面,一端固定在上述张力臂148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副底盘37上。

    上述连杆机构150设置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由滑动控制杆152和转动控制杆153构成。滑动控制杆152安装在该底盘2的下面,在给定范围内可以自由滑动;转动控制杆153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

    上述滑动控制杆152的一端设有指向上方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52a和指向下方的第二接合突起部分152b,另一端设有指向上方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52c。上述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52a可以与上述张力臂148上的导孔154的倾斜面154a接触或分离。

    当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在图5中向右(在图6中向左)移动到其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52a接触到上述导孔154的倾斜面154a时,上述张力臂148反抗螺旋弹簧151的弹力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上述制动瓦149与上述收带卷盘31的直径小的圆周侧面31b分离。另外,当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在图5中向左(在图6中向右)移动到其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52a与上述倾斜面154a分离时,上述张力臂148在螺旋弹簧151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上述制动瓦149压在上述收带卷盘31的直径小的圆周侧面31b上,向该收带卷盘31施加阻力,防止磁带71d松弛。上述转动控制杆153的一端设有第一接合部分153a,另一端设有第二接合部分153b,并且通过大约位于其中中间位置的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上述第一接合部分153a与上述凸轮板7的第一凸轮15接触,可以自由滑动;另一端的第二接合部分153b与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另一端的第二接合部分152b相接触。随着上述凸轮板7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一给定的角度,上述转动控制杆153在图6中便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其第二接合部分153b对上述滑动控制杆152的第二接合部分152b的挤压,于是,该滑动控制杆152在图5中便向右边(在图6中向左边)滑动,使其第一接合部分152a与倾斜面154a接触,而张力臂148则反抗螺旋弹簧151的弹力,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对收带卷盘31不施加阻力。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在螺旋弹簧155的弹力作用下,在图6中具有向左方(第一接合部分152a与倾斜面154a接触的方向)靠的趋势,同时,转动控制杆153在图6中具有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

    上述螺旋弹簧155的一端固定在上述滑动控制杆152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

    另外,上述滑动控制杆152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52c可以与转动构件158接触或分离。如图6所示,该转动构件158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下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可以正、反向自由转动。上述转动构件158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接合台阶158a和第二雍咸ń?58b。该第一接合台阶158a可以与上述滑动控制杆152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52c接触或分离。另外,上述第二接合台阶158b可以与上述供带边张力臂143的第二接合突起部分143b接触或分离。当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在图5中向左边(在图6中向右边)移动,对收带卷盘31施加阻力时,转动构件158在图6中被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转动构件158的转动,供带边的张力臂143被压向解除反张力的方向转动,从而对供带卷盘30不施加阻力。

    在图5中,159是通过其转轴安装在上述底盘2的上面给定位置的、可以自由转动的阻抗滚轴;160是一端与该阻抗滚轴159同轴装配的、可以自由转动的转动体,在该转动体160的另一端的上面设有消音磁头161。上述转动体160在受扭螺旋弹簧162的作用下,在图5中具有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另外,163是放音磁头。

    下面,说明按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磁录放装置的动作。

    (Ⅰ)当磁带盒在非加载状态下时,则

    (1)如图6所示,凸轮板7位于磁带盒非加载模态位置;

    (2)磁带盒加载机构20位于图2和图3中实线所示的非加载状态;

    (3)如图12所示,压带轮93与无接头环形皮带35接触,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处于可传送旋转力的状态;

    (4)磁带加载机构22位于图14中实线所示的非加载状态;

    (5)如图1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压带轮驱动机构23处于使压带轮120离主动轮28最远的状态(非工作状态);

    (6)转速变换机构24处于其连杆机构43的第一可动构件56反抗螺旋弹簧59的弹力,在图5中向右边移动,而第二可动构件57在螺旋弹簧60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向左边移动的状态,亦即处于连接机构61的作用被解除、而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的第二皮带轮39的旋转力传送不到第一齿轮44的中间状态;

    (7)如图5和图21(A)所示,制动机构25处于对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施加制动力的制动状态;

    (8)反张力机构26处于其供带边反张力构件26a和收带边反张力构件26b分别都对供带卷盘30和收带卷盘31不施加阻力的所谓反张力解除状态;

    (9)如图12所示,用来锁定磁带盒加载机构20的制动控制杆99处于使制动瓦100与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的齿轮91分离的非锁定状态。

    (Ⅱ)如果从上述状态开始将磁带盒71插入卡盒室70内给定的位置,则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便检测该插入状态,于是,主动轮马达4便根据该检测信号向一个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该主动轮马达4的旋转力通过第二动力传送机构27→压带轮93→齿轮94→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传送给磁带盒加载机构20的动力传送齿轮机构77和78,从而使该磁带盒加载机构20向加载方向驱动,磁带盒71被加载,处于安装状态。

    当该磁带盒完成加载时,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便检测该状态,于是,上述主动轮马达4便根据该检测信号停止旋转驱动,磁带盒加载机构20的驱动便随之停止。

    当该主动轮马达4的旋转驱动停止时,检测开关(图中未示出)便检测状态,于是,凸轮马达3便根据该检测信号向正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其旋转力通过第一动力传送机构6传送给凸轮板7,该凸轮板7便向正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该旋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的转动控制杆98的接合销98a及转速变换机构24的转动控制杆58的接合销58b便离开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的直径大的一端17a,而接合在直径小的一端17b,于是,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便转换为图1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不能传送旋转力的状态,而转速变换机构24则变换为图17所示的低速转动的传送状态,与此同时,用来锁定磁带盒加载机构20的制动控制杆99则成为图12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锁定状态,从而凸轮马达3的旋转驱动便告停止,成为等待状态。

    也就是说,当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的转动控制杆98的接合销98a与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的直径小的一端17b接触时,该转动控制杆98在图6中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转动,可动构件92在螺旋弹簧95的弹力作用下,在图6中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滑动控制杆97在同一图中便向右边滑动,于是,压带轮93便与第三动力传送机构29的无接头环形皮带40分离,成为图1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不能传送旋转力的状态。

    另外,当转速变换机构24的转动控制杆58的接合销58b与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的直径小的一端17b接触时,该转动控制杆58在图6中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与该转动控制杆58连接的第一可动构件56在螺旋弹簧59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向左边移动,从而变换为图17所示的低速转动的传送状态。

    随着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在图5中向左边移动,连接机构61变为连接状态。

    此外,伴随上述滑动控制杆97的滑动,用来锁定磁带盒加载机构20的制动控制杆99在螺旋弹簧101的弹力作用下,在图6中向右边滑动,于是,如图12的双点划线所示,制动瓦100便压在第四动力传送机构87′的齿轮91上,对该齿轮91施加制动力,从而将磁带盒加载机构20锁定,不能随意动作。

    (Ⅲ)如果从上述等待状态开始操作模态设定键盘的放音模态按键,凸轮马达3、主动轮马达4和导柱马达5便根据该操作信号分别向正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反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和某一方向旋转驱动,从而使凸轮板7、主动轮28和导柱106转动起来。

    由于凸轮板7伴随上述凸轮马达3的正向旋转而正向转动,使得磁带加载机构22的连杆机构105的第二转动控制杆118在图6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与其连接的滑动控制杆117在图6中则向右移动,制动机构25的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第一接合部分136a便通过插合孔142的倾斜面142b与其狭长部分142a接触,于是,该加载臂136便反抗螺旋弹簧140的弹力,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供带卷盘30的制动作用,如图21(B)所示。

    另外,当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连杆机构105的滑动控制杆117在图6中向右边移动时,扇形齿轮15在与该滑动控制杆117连接的第一转动控制杆116的控制下,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于是,两个加载臂109、109便在与上述扇形齿轮啮合的齿轮114、114的作用下向加载方向移动,从而将磁带71d从磁带盒71内引出,绕过导柱106,如图14所示。

    另外,随着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两个加载臂109、109向加载方向移动,反张力机构26的供带边反张力构件26a的张力臂143在与反导块108接触的状态下,在螺旋弹簧146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一给定的角度。然后,随着扇形齿轮115在图6中向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在转动臂14的第二接合突起部分147b与扇形齿轮115的第二切口部分115c接触、而张力臂143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43c与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动臂147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47a接触的状态下,张力臂143便从与导块108分离的位置(图2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中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到图24所示的位置,于是,由制动带144对供带卷盘30施加阻力。

    当上述张力臂143从图2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转动到该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其接合突起部分130b与扇形齿轮115的接合孔115b相接触的压带轮驱动机构23的第一传动机构123的第二滑动构件130便随着扇形齿轮115在图6中沿顺时针方向的转动而在同一图中向右滑动,于是,第一传动机构123便随之动作,如图1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转动构件125完成第一阶段的转动,使压带轮120迅速地向主动轮28靠近。

    另外,随着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连杆机构105的第二转动控制杆118在图6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该转动控制杆118的一个侧面与制动机构25的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的第一接合部分137a相互接触,于是,该制动臂137便反抗螺旋弹簧141的弹力,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收带卷盘31的制动作用,如图21(C)所示。

    当上述磁带加载22的导块108接触到挡块112、完成磁带加载动作时,压带轮驱动机构23的第二传动机构124中的第二转动构件132的接合突起部分133a便从凸轮板7的第一凸轮15的直径小的一端15a滑动到与直径大的一端15b接合,于是,该第二传动机构124便随之动作,如图15中的实线所示,转动构件125完成第二阶段的转动,使压带轮120通过磁带71d与主动轮28紧紧地压靠在一起。所以,磁带71d便可向给定的方向运行,进行放音。

    随着该放音模态的实现,上述凸轮马达3便停止旋转驱动。

    (Ⅳ)如果在执行上述放音模态的过程中,按下模态设定的键盘的快进或倒带模态按键,凸轮马达3便根据该操作信号向反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凸轮板7从放音模态位置向反方向(在图6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到快进或倒带模态位置,亦即转动到转速变换机构24的转动控制杆58的接合销58b与第二凸轮17的直径大的一端17a接触、并且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21的转动控制杆98的接合销98a与第二凸轮17的直径小的一端17b接触的状态。

    随着该凸轮板7向反方向的转动,反张力机构26便反向动作,于是,解除供带边制动构件26a对供带卷盘30施加的阻力。

    随着上述凸轮板7向反方向转动,压带轮驱动机构26的第二传动机构124便随之反向动作,直至转动构件125回到第二阶段转动的起始位置(第一阶段转动的结束位置),于是,压带轮120与主动轮28离开若干距离。

    随着上述凸轮板7向反方向转动,磁带加载机构22的连杆机构105的第二转动控制杆118随之反向动作,致使制动机构25的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在螺旋弹簧141的弹力作用下而转动,从而对收带卷盘31施加制动力。

    随着上述凸轮板7向反方向转动,压带轮驱动机构23的第一传动机构123随之反向动作,直至转动构件125回到第一阶段转动的起始位置,即回到初始位置,于是,压带轮120退回到图15中虚线所示的初始位置。

    随着上述凸轮板7向反方向转动,磁带加载机构22便随之反向动作,直至加载臂102、102回到图14中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

    由于上述磁带加载机构22的反向动作,制动机构25的供带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第一接合部分136a便与滑动控制杆117的接合孔142的倾斜面142b脱离接触,于是,制动臂136就在螺旋弹簧140的弹力作用下进行转动,对供带卷盘30施加制动力。

    随着上述凸轮板7向反方向转动,转速变换机构24的连杆机构43中的转动控制杆58的接合销58b便从凸轮板7的第二凸轮17的直径小的一端17b移动到直径大的一端17a,于是,第一可动构件56便随被连接机构61所连接的第二可动构件57反抗螺旋弹簧59的弹力,在图5中向右移动。

    伴随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的移动,收带边制动构件135的制动臂137的第三接合部分137c便与第二可动构件57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57c相互接触,于是,该制动臂137便反抗螺旋弹簧141的弹力,在图5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收带卷盘31的制动。

    随着上述制动臂137向解除制动的方向转动,该制动臂137的第二接合部分137b便与供带边制动构件134的制动臂136的第二接合部分136b相互接触,于是,该制动臂136便反抗螺旋弹簧140的弹力,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对供带卷盘30的制动(参见图22(A)、(B)。

    随着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在图5中向右移动,转速变换机构24变换为图16所示的高速转动的传送状态,于是,磁带71d便高速地运行。

    随着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和第二可动构件57在图5中向右移动,解除机构64的转动体65的接合齿65a与接触构件67保持滑动接触,而凸轮马达3向正方向转动,与此同时,转动体65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如图23(A)所示,连接机构61不会被解除,上述第一可动构件56与第二可动构件57相互保持着连接状态。

    (Ⅴ)如果在快进或倒带过程中按下模态设定键盘的放音按键,则凸轮马达3便根据该操作信号向正方向(在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而凸轮板7便从快进模态位置或倒带模态位置向正方向转动到放音模态位置。

    随着该凸轮板7向正方向转动,解除机构64的转动体65在图5中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于是,其接合齿65a与接触构件67相互接触,并挤压该接触构件67,从而使连接机构61的作用被解除,如图23(B)所示。

    由于该连接机构61的作用被解除,所以,第二可动构件57便在螺旋弹簧60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向左边滑动,而收带边制动构件135则在螺旋弹簧141的弹力作用下转动,对收带卷盘31施加制动力,直至放音模态开始为止,与此同时,供带边制动构件134也在螺旋弹簧140的弹力作用下转动怨┐砼?0施加动力,直至放音模态开始为止。

    另外,当上述凸轮板7转动到放音模态位置时,其它各种机构和上述(Ⅲ)所述的情况一样,都随之设定为执行放音模态的状态,从而执行放音模态。

    (Ⅵ)如果在放音过程中按下模态设定键盘的检查按键,则凸轮马达3便根据该操作信号反向旋转而凸轮板7便随之向反方向转动,由于该凸轮板7的反向转动,压带轮驱动机构23便反向动作,从而使压带轮120与主去动轮28分离。此后,当经过给定的时间(例如0.4秒)时,凸轮马达3便正向旋转,于是凸轮板7便随之向正方向转动到检查位置,伴随该转动,压带轮驱动机构23则正向动作,从而使压带轮120再次与主动轮28压靠在一起。

    伴随上述凸轮板7的转动,反张力机构26的收带边反张力构件26b的连杆机构150中的转动控制杆153的第一接合部分153a便从第一凸轮15的直径小的一端15a移动到直径大的一端15b,于是,该转动控制杆153在图6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该转动控制杆153使滑动控制杆152反抗螺旋弹簧155的弹力在图5中向左(在图6中为向右)移动。由于该滑动控杆152的移动,其接合突起部分152a便与收带边反张力构件26b的张力臂148上的导孔154的倾斜面154a分离,于是,该张力臂148就在螺旋弹簧151的弹力作用下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对收带卷盘31施加阻力,如图25的双点划线所示。

    另外,随着上述滑动控制杆152在图5中向左移动,其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52c便与转动构件158的第一接合突起部分158a相互接触,于是,将该转动构件158在图6中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伴随该转动构件158的转动,其第二接合突起部分158b便与供带边反张力构件26a的张力臂143的第三接合突起部分143接触,使该张力臂143反抗螺旋弹簧146的弹力,在图5中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24中实线所示的状态,于是,解除制动带144对供带卷盘30施加的阻力,从而执行检查模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一方案实施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根据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成为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的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成为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选择其一进行转换;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接触;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制动力;压带轮驱动机构用来使压带轮与主动轮接触或分离;反张力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松弛;转速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的转动速度。在该磁录放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和马达,凸轮板可以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所有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马达用来旋转驱动该凸轮板,并通过上述凸轮板将该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给上述所有的机构。

    因此,可以高度精确地设定各个机构的动作时序,同时,用来驱动各个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并且可以减少零部件数量和缩短装配工时,从而可望大大降低成本。

    另外,按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实施的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根据将磁带盒装入卡盒室内给定的位置,使该磁带盒与供带卷盘及收带卷盘的转轴嵌合,成为安装状态,或者通过操作取出模态的按键,将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从上述卡盒室内取出,成为非安装状态,而将驱动用的旋转力加到磁带盒加载机构上,使之处于传送状态或非传送状态,进行选择其一转换;磁带加载机构用来从处于上述安装状态的磁带盒内将磁带引出,绕在装有磁头的导柱上,与导柱的柱面在给定角度范围内接触;制动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制动力;压带轮驱动机构用来使压带轮与主动轮接触或分离;反张力机构用来给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施加阻力,以防止上述磁带松弛;转速变换机构通过改变齿轮的传动比来变换上述供带卷盘和收带卷盘的转动速度。在该磁录放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马达、接线板、模态设定键盘和控制器。凸轮板可以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所有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和导电触点;马达用来旋转驱动该凸轮板;接甙寰哂杏肷鲜龅嫉绱サ憬哟セ蚍掷氲拇サ?模态设定键盘用来选择各种操作模态进行设定,控制器根据由上述导电触点与上述接线板上的触点接触或分离而得到的上述凸轮板的位置的信息,将该凸轮板控制到与上述模态设定键盘设定的模态相对应的位置,通过上述凸轮板将上述马达的旋转力作为驱动力传送给上述所有的机构。

    因此,除了具有上述第一方案的效果以外,用来检测各机构的操作模态位置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从而可以实现小型化。

磁录放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磁录放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磁录放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磁录放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磁录放装置.pdf(5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磁录放装置包括旋转力传送转换机构、磁带加载机构、制动机构、压带轮驱动机构、反张力机构和转速变换机构。在该装置中设有一个可自由转动、并具有与上述各机构相关联的凸轮的凸轮板和用来驱动该凸轮板、并通过该凸轮板向上述各机构传送驱动力的马达。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磁录放装置在包括上述各机构的装置中设置了一个凸轮板、马达、接线板、模态设定键盘和控制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