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运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胎运送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2224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16 CN 103922247 A (21)申请号 201410153521.0 (22)申请日 2014.04.17 B66F 9/18(2006.01) B66F 9/22(2006.01) (71)申请人 常熟通润汽车修理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经济 开发区新龙腾工业园 1 幢 (72)发明人 石永良 李萍 王胜 陈晓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代理人 朱伟军 (54) 发明名称 轮胎运送装置 (57) 摘要 一种轮胎运送装置, 属于专。
2、用器材输送工具 技术领域。包括车架外套管和轮胎左托举机构 ; 轮胎右托举机构 ; 液压驱动机构, 设在外套管腔 内 ; 换向操作机构, 铰接在车架外套管朝向固定 架的一端 ; 立柱, 设在车架外套管朝向移动架的 一端 ; 拉臂, 设在立柱上, 特点 : 立柱构成有调整 立柱配合腔, 在配合腔内配设调整立柱, 在立柱的 上端配设调整立柱锁定螺钉, 在调整立柱的顶部 设拉臂孔, 在对应于拉臂孔的位置设拉臂锁定螺 钉, 拉臂穿设在拉臂孔上, 轮胎挡钩与调整立柱纵 向并行。由拉臂的调节而使轮胎挡钩适应对不同 宽度的轮胎的侧向限定, 由调整立柱的调节而适 应对不同直径轮胎的变化 ; 操作方便且不会脏及 。
3、操作者的手 ; 方便制造与装配、 使用与维护。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22247 A CN 103922247 A 1/3 页 2 1. 一种轮胎运送装置, 包括一车架外套管 (1) 和一轮胎左托举机构 (2), 车架外套管 (1) 构成有外套管腔 (11), 在该外套管腔 (11) 内并且朝向轮胎左托举机构 (2) 的一端移 动地设置有一车架内套管 (111), 轮胎左托举机构 (2) 包括一移动架 (21) 。
4、和一轮胎左托架 (22), 移动架 (21) 与所述车架内套管 (111) 连接, 轮胎左托架 (22) 铰接在移动架 (21) 上 ; 一轮胎右托举机构 (3), 该轮胎右托举机构 (3) 包括一固定架 (31) 和一轮胎右托架 (32), 固定架 (31) 与所述车架外套管 (1) 固定, 并且与所述移动架 (21) 并行, 轮胎右托架 (32) 铰接在固定架 (31) 上, 并且该轮胎右托架 (32) 与所述的轮胎左托架 (22) 相对应 ; 一用于 驱使所述移动架 (21) 朝着所述固定架 (31) 的方向位移或者朝着背离固定架 (31) 的方向 位移的液压驱动机构 (4), 该液压驱。
5、动机构 (4) 设置在所述外套管腔 (11) 内并且朝向轮胎 右托举机构(3)的一端, 所述的车架内套管(111)与液压驱动机构(4)连接 ; 一用于驱使所 述液压驱动机构(4)动作的换向操作机构(5), 该换向操作机构(5)铰接在所述车架外套管 (1) 朝向所述固定架 (31) 的一端, 并且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 (4) 连接 ; 一立柱 (6), 该立柱 (6)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1)朝向所述移动架(21)的一端 ; 一拉臂(7), 该拉 臂 (7 ) 设置在所述立柱 (6) 上, 并且该拉臂 (7) 的一端构成有一轮胎挡钩 (71),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的立柱 (6) 构成。
6、有一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在该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内上下移动 地配设有一调整立柱(62), 并且在立柱(6)的上端配设有一用于对调整立柱(62)锁定或释 放的调整立柱锁定螺钉 (63), 在该调整立柱 (62) 的顶部开设有一拉臂孔 (621), 并且在对 应于拉臂孔(621)的位置设置有一拉臂锁定螺钉(622), 所述的拉臂(7)移动地穿设在拉臂 孔 (621) 上, 所述轮胎挡钩 (71) 与调整立柱 (62) 纵向并行。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胎左托架 (22) 包括一 对左滚筒架(221)和一组左滚筒(222), 一对左滚筒架(22。
7、1)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 所述移动架 (21) 朝向所述固定架 (31) 的一侧, 并且在该一对左滚筒架 (221) 上或者在一 对左滚筒架(221)中的其中一个左滚筒架上连接有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一端, 而左 滚筒架回位拉簧 (2211) 的另一端与移动架 (21) 背对固定架 (31) 的一侧连接, 一组左滚筒 (222) 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左滚筒架 (221) 之间 ; 所述的轮胎右托架 (32) 包括一对右滚筒架(321)和一组右滚筒(322), 一对右滚筒架(321)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 连接在所述固定架 (31) 朝向所述移动架 (21) 的一侧, 并。
8、且在该一对右滚筒架 (321) 上或 者在一对右滚筒架 (321) 中的其中一个右滚筒架上连接有右滚筒架回位拉簧 (3211) 的一 端, 而右滚筒架回位拉簧 (3211) 的另一端与固定架 (31) 背对移动架 (21) 的一侧连接, 一 组右滚筒 (322) 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右滚筒架 (321) 之间, 并且与所述的 一组左滚筒 (222) 相对应。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驱动机构 (4) 包括一 液压卧式千斤顶 (41) 和一油泵 (42), 该液压卧式千斤顶 (41) 与油泵 (42) 相配合并且共 同地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 。
9、(1) 的外套管腔 (11) 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 (3) 的一端, 其 中 : 液压卧式千斤顶 (41) 的活塞杆 (411) 与所述车架内套管 (111) 固定连接, 而油泵 (42) 的油泵柱 (421) 以及换向阀杆 (422) 伸展到外套管腔 (11) 外与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 (5)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 (1) 朝向所 述轮胎左托举机构(2)的移动架(21)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左行走轮(12), 而在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22247 A 2 2/3 页 3 架外套管 (1) 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
10、 (3) 的固定架 (31) 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 右行走轮 (13), 所述的移动架 (21) 朝向所述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固定有一移动架过渡 连接管 (211), 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211) 与所述的车架内套管 (111) 固定连接, 并且在该 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211) 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行走轮 (2111), 在所述移动架 (21) 远 离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211) 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辅助行走轮 (212), 在所述 固定架 (31) 远离所述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固定架辅助行走轮 (311), 其 中 : 移动架行走轮 (2111。
11、)、 外套管左行走轮 (12) 以及外套管右行走轮 (13) 彼此对应, 并且 外套管左行走轮 (12) 位于移动架行走轮 (2111) 与外套管右行走轮 (13) 之间, 移动架辅助 行走轮 (212) 与移动架行走轮 (2111) 相对应, 而固定架辅助行走轮 (311) 与外套管右行走 轮 (13) 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移动架(21)朝向所述固 定架 (31) 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左滚筒架 (221) 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移动架 销轴座(213), 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上并且在对应于移动架销轴座(213)的位置各固定有 一左滚筒。
12、架销轴座(2212), 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通过左滚筒架销轴(22121)与所述的移 动架销轴座 (213) 铰接 ; 在所述的固定架 (31) 朝向移动架 (21) 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 所述的一对右滚筒架(321)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固定架销轴座(312), 在一对右滚筒架(321) 上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架销轴座 (312) 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右滚筒架销轴座 (3212), 右滚筒架 销轴座 (3212) 通过右滚筒架销轴 (32121) 与固定架销轴座 (312) 铰接。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 (1) 背对所 述移动架 (21) 以及。
13、固定架 (31) 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揿手寄存座 (14), 并且在车架外 套管 (1) 朝向移动架 (21) 一端的上表面上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车架内套管 (111) 锁定或 释放的内套管锁定螺钉 (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211 ) 背对所述移动架 (21) 的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一推杆座 (2112), 在该推杆座 (2112) 上插置 有一推杆 (21121)。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臂 (7) 的长度方向以间 隔状态开设有拉臂调整锁定孔(72), 所述拉臂锁定螺钉(622)与拉臂调整锁。
14、定孔(72)相配 合 ; 在所述的轮胎挡钩 (71) 的末端固定有一内滚轮座 (711), 在该内滚轮座 (711) 上转动 地设置有一内滚轮 (7111), 该内滚轮 (7111) 在内滚轮座 (711) 上的位置朝向所述的立柱 (6) ; 在所述的调整立柱 (62) 上设置有一外滚轮调整座 (623), 在该外滚轮调整座 (623) 上 转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6231), 该外滚轮(6231)在外滚轮调整座(623)上的位置朝向所述 的内滚轮 (7111)。 9.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 (1) 朝向所 述轮胎右托举机构 (3) 的一端的端面上。
15、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套管腔 (11) 的腔口的位置固 定有一管腔腔口封板 (16), 在该管腔腔口封板 (16) 上并且背对外套管腔 (11) 的一侧以彼 此并行的状态固定有一对铰接座 (161), 在该一对铰接座 (161) 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 各开设有一铰接孔 (1611), 所述的油泵柱 (421) 和换向阀杆 (422) 对应于一对铰接座 (61) 之间, 并且在油泵柱 (421) 上开设有一油泵柱连接孔 (4211), 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 (5) 包 括油泵柱连接头 (51)、 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揿手 (53) 和踩杆托持扭簧 (54), 油泵柱连 权 利 要 求 书 C。
16、N 103922247 A 3 3/3 页 4 接头 (51) 具有一对连接头铰接臂 (511), 在该一对连接头铰接臂 (511) 上并且在彼此对应 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油泵柱铰接孔 (5111) 和一踩杆铰接孔 (5112), 油泵柱铰接孔 (5111) 通 过油泵柱铰接轴 (51111) 并且在对应于油泵柱连接孔 (4211) 的位置与油泵柱 (421) 铰接, 踩杆铰接孔 (5112) 在对应于所述铰接孔 (1611) 的位置通过踩杆铰接轴 (51121) 与换向阀 致动踩杆 (52) 的一端同轴铰接在一对铰接座 (161) 之间, 在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的所述 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
17、换向阀杆 (422) 的位置构成有一换向阀杆触板 (521), 换向阀致动 踩杆 (52) 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扩设有一踩踏板 (522 ), 揿手 (53) 与油泵柱连接头 (51)插拔配合, 踩杆托持扭簧(54)套置在踩杆铰接轴(51121)上, 该踩杆托持扭簧(54)的 一对扭簧脚中的其中一个扭簧脚抵挡在所述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朝向下的一侧, 为换向 阀致动踩杆 (52) 提供向上的复位力, 而一对扭簧脚中的另一扭簧脚挂着在所述一对铰接 座 (161) 中的其中一个铰接座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轮胎运送装置,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换向阀杆触板 (521) 上并且背对。
18、所述换向阀杆 (422) 的一侧固定有一踩杆铰接轴座 (5211), 该踩杆铰接轴座 (5211) 铰设在所述踩杆铰接轴 (51121) 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22247 A 4 1/7 页 5 轮胎运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专用器材输送工具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轮胎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运送装置主要用于对大型轮胎如农用拖拉机、 收割机、 播种机和各类工 程车辆等的轮胎夹持、 托举并运送。对此可以重点参观者见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 CN101704491B 推荐的 “轮胎运送千斤顶的换向阀控制机构” , 该专利方案客观上具有其说明 书第 0011。
19、 段记载的技术效果, 但是存在以下缺憾 : 其一, 由于活动轮架的轮胎挟持机构 (专 利称扶持装置) 的拉臂是以不可调整的方式固定于立柱的顶部的, 具体而言, 由于拉臂上的 轮胎挡钩 (专利称折弯部) 与立柱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 于是从理论上讲在轮胎运送过程中 由拉臂上的轮胎挡钩对轮胎的上侧部限定, 也就是说将轮胎限定在立柱与轮胎挡钩之间,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当遇到轮胎的宽度大于或显著小于自立柱至拉臂的轮胎挡钩之 间的距离的情形时, 就前者而言, 由于轮胎挡钩无法对轮胎的上侧部限定, 因而在运送过程 中存在滚落之虞, 除非另有专人用手扶持, 就后者而言, 由于轮胎宽度超过了立柱至轮胎挡。
20、 钩之间的距离, 因而无法运送轮胎 ; 其二, 由于立柱的高度一经确定而无法改变, 因而对轮 胎直径变化的适应性差, 例如当轮胎的直径 (外径) 超过立柱的高度时, 会遭到固定于立柱 顶部的拉臂的阻碍, 无法装胎运送 ; 其三, 由于一对轮胎托架 (专利称第一托轮架和第二托 轮架) 不具有自动复位功能, 那么需要人为地将其复位, 使一对轮胎托架呈中国汉字的倒八 字形的关系, 于是既无法体现快捷省力的操作效果, 又容易脏及操作人员的手 ; 其四, 由于 驱使移动架运动的液压驱动机构复杂, 因而给制造安装、 维护使用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根据轮胎的宽度变。
21、化对拉臂实施调节而 藉以使拉臂上的轮胎挡钩对不同规格的轮胎的上侧部可靠限定避免滚落和有利于使立柱 在高度方向实现调节而藉以适应对轮胎的直径变化的轮胎运送装置。 0004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益于使托轮架具有自复位功能而藉以避免手 工复位并且操作方便快捷以及不会脏及操作者的手的轮胎运送装置。 0005 本发明的又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便于简化液压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而藉以方 便制造安装以及方便使用与维护的轮胎运送装置。 0006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首要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轮胎运送装置, 包 括一车架外套管和一轮胎左托举机构, 车架外套管构成有外套管腔, 在该外套管腔内并。
22、且 朝向轮胎左托举机构的一端移动地设置有一车架内套管, 轮胎左托举机构包括一移动架和 一轮胎左托架, 移动架与所述车架内套管连接, 轮胎左托架铰接在移动架上 ; 一轮胎右托举 机构, 该轮胎右托举机构包括一固定架和一轮胎右托架, 固定架与所述车架外套管固定, 并 且与所述移动架并行, 轮胎右托架铰接在固定架上, 并且该轮胎右托架与所述的轮胎左托 架相对应 ; 一用于驱使所述移动架朝着所述固定架的方向位移或者朝着背离固定架的方向 说 明 书 CN 103922247 A 5 2/7 页 6 位移的液压驱动机构, 该液压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套管腔内并且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的 一端, 所述的车架内套管。
23、与液压驱动机构连接 ; 一用于驱使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动作的换向 操作机构, 该换向操作机构铰接在所述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一端, 并且与所述液 压驱动机构连接 ; 一立柱, 该立柱以纵向状态设置在所述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移动架的一 端 ; 一拉臂, 该拉臂设置在所述立柱上, 并且该拉臂的一端构成有一轮胎挡钩, 特征在于 : 所述的立柱构成有一调整立柱配合腔, 在该调整立柱配合腔内上下移动地配设有一调整立 柱, 并且在立柱的上端配设有一用于对调整立柱锁定或释放的调整立柱锁定螺钉, 在该调 整立柱的顶部开设有一拉臂孔, 并且在对应于拉臂孔的位置设置有一拉臂锁定螺钉, 所述 的拉臂移动地穿设在拉臂孔。
24、上, 所述轮胎挡钩与调整立柱纵向并行。 0007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另一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的轮胎左托架包 括一对左滚筒架和一组左滚筒, 一对左滚筒架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所述移动架朝 向所述固定架的一侧, 并且在该一对左滚筒架上或者在一对左滚筒架中的其中一个左滚筒 架上连接有左滚筒架回位拉簧的一端, 而左滚筒架回位拉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架背对固定架 的一侧连接, 一组左滚筒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左滚筒架之间 ; 所述的轮胎 右托架包括一对右滚筒架和一组右滚筒, 一对右滚筒架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在所述 固定架朝向所述移动架的一侧, 并且在该一对右滚筒架上或者在。
25、一对右滚筒架中的其中一 个右滚筒架上连接有右滚筒架回位拉簧的一端, 而右滚筒架回位拉簧的另一端与固定架背 对移动架的一侧连接, 一组右滚筒以相互并行的状态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右滚筒架之间, 并 且与所述的一组左滚筒相对应。 0008 为体现完成本发明的又一任务,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 所述的液压驱动机构 包括一液压卧式千斤顶和一油泵, 该液压卧式千斤顶与油泵相配合并且共同地设置在所述 车架外套管的外套管腔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构的一端, 其中 : 液压卧式千斤顶的活塞杆 与所述车架内套管固定连接, 而油泵的油泵柱以及换向阀杆伸展到外套管腔外与所述的换 向操作机构连接。 0009 在本发明的一个。
26、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轮胎左托举机构 的移动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左行走轮, 而在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轮胎右托举机 构的固定架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右行走轮, 所述的移动架朝向所述车架外套管的 一端固定有一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与所述的车架内套管固定连接, 并 且在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上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行走轮, 在所述移动架远离所述移动架 过渡连接管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辅助行走轮, 在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车架外套管 的一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固定架辅助行走轮, 其中 : 移动架行走轮、 外套管左行走轮以及外套 管右行走轮彼此对应, 并且外套管左行走。
27、轮位于移动架行走轮与外套管右行走轮之间, 移 动架辅助行走轮与移动架行走轮相对应, 而固定架辅助行走轮与外套管右行走轮相对应。 00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移动架朝向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并且 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左滚筒架的位置各固定有一移动架销轴座, 在一对左滚筒架上并 且在对应于移动架销轴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左滚筒架销轴座, 左滚筒架销轴座通过左滚筒 架销轴与所述的移动架销轴座铰接 ; 在所述的固定架朝向移动架的一侧并且在分别对应于 所述的一对右滚筒架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固定架销轴座, 在一对右滚筒架上并且在对应于固 定架销轴座的位置各固定有一右滚筒架销轴座, 右滚筒架销轴座。
28、通过右滚筒架销轴与固定 说 明 书 CN 103922247 A 6 3/7 页 7 架销轴座铰接。 0011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背对所述移动架以及固 定架的一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揿手寄存座, 并且在车架外套管朝向移动架一端的上表面上 配设有一用于对所述车架内套管锁定或释放的内套管锁定螺钉。 0012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背对所述移动架 的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一推杆座, 在该推杆座上插置有一推杆。 0013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拉臂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 拉臂调整锁定孔, 所述拉臂锁定螺钉与拉臂调整锁。
29、定孔相配合 ; 在所述的轮胎挡钩的末端 固定有一内滚轮座, 在该内滚轮座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内滚轮, 该内滚轮在内滚轮座上的位 置朝向所述的立柱 ; 在所述的调整立柱上设置有一外滚轮调整座, 在该外滚轮调整座上转 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 该外滚轮在外滚轮调整座上的位置朝向所述的内滚轮。 0014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车架外套管朝向所述轮胎右托 举机构的一端的端面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外套管腔的腔口的位置固定有一管腔腔口封板, 在该管腔腔口封板上并且背对外套管腔的一侧以彼此并行的状态固定有一对铰接座, 在该 一对铰接座上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铰接孔, 所述的油泵柱和换向阀杆。
30、对应于 一对铰接座之间, 并且在油泵柱上开设有一油泵柱连接孔, 所述的换向操作机构包括油泵 柱连接头、 换向阀致动踩杆、 揿手和踩杆托持扭簧, 油泵柱连接头具有一对连接头铰接臂, 在该一对连接头铰接臂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油泵柱铰接孔和一踩杆铰接 孔, 油泵柱铰接孔通过油泵柱铰接轴并且在对应于油泵柱连接孔的位置与油泵柱铰接, 踩 杆铰接孔在对应于所述铰接孔的位置通过踩杆铰接轴与换向阀致动踩杆的一端同轴铰接 在一对铰接座之间, 在换向阀致动踩杆的所述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换向阀杆的位置构成 有一换向阀杆触板, 换向阀致动踩杆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扩设有一踩踏板 , 揿手与 油泵柱连接头。
31、插拔配合, 踩杆托持扭簧套置在踩杆铰接轴上, 该踩杆托持扭簧的一对扭簧 脚中的其中一个扭簧脚抵挡在所述换向阀致动踩杆朝向下的一侧, 为换向阀致动踩杆提供 向上的复位力, 而一对扭簧脚中的另一扭簧脚挂着在所述一对铰接座中的其中一个铰接座 上。 0015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 在所述的换向阀杆触板上并且背对所述换 向阀杆的一侧固定有一踩杆铰接轴座, 该踩杆铰接轴座铰设在所述踩杆铰接轴上。 0016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 由于在立柱上增设了调整立柱, 并且将 拉臂移动地穿设于调整立柱顶部的拉臂孔内, 因而由拉臂的调节而使轮胎挡钩适应对不同 宽度的轮胎的侧向限定, 由调整。
32、立柱的调节而适应对不同直径轮胎的变化 ; 之二, 由于轮胎 左托架以及轮胎右托架分别由左、 右滚筒架回位拉簧实现自动复位, 因而无需以手工方式 复位, 不仅操作方便而且不会脏及操作者的手 ; 之三, 由于简化了液压驱动机构的结构, 因 而不仅可以方便制造与装配, 而且能够方便使用与维护。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0018 图 2 为本发明的应用例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922247 A 7 4/7 页 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 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 但是。
33、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 明方案的限制, 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 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0020 实施例 : 在下面的描述中, 凡是涉及上、 下、 前、 后、 左、 右之类的方向性概念均是针对图 1 所示 的位置状态而言的, 旨在方便公众理解, 因而不能凭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限 制。 0021 请参见图 1, 给出了一横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的车架外套管 1, 该车架外套管 1 构 成有一外套管腔11, 在该外套管腔11内并且朝向下面即将描述的轮胎左托举机构2的一端 即图 1 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移动地设置有一车架内套管 111。由于车架外。
34、套管 1 的横截面 形状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矩形, 因此车架内套管 111 的横截面形状同样呈矩形。 0022 在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 (图示左端) 的上部配设有一内套管锁定螺钉 15, 藉由该内 套管锁定螺钉 15 对车架内套管 111 锁定或者解除锁定, 车架内套管 111 向外套管腔 11 外 移出的程度越大, 那么表明运送的轮胎 8(图 2 示) 的直径便越大, 反之亦然, 当车架内套管 111 向外套管腔 11 外拉出至所需的程度后, 则由内套管锁定螺钉 15 锁定。在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即左端转动地设置有一外套管左行走轮 12, 而在另一端即右端设置有一外套管右行 走轮 13。在。
35、车架外套管 1 背对下面还要详述的轮胎左、 右托举机构 2、 3 的一侧的壁体上固 定有一揿手寄存座14, 在处于非启用状态下属于换向操作机构5的结构体系的揿手53以插 置方式寄存于该揿手寄存座 14 上。此外, 在车架外套管 1 朝向上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下面 还要描述的立柱 6 的位置固定 (焊接方式) 有一立柱座 17, 并且在车架外套管 1 朝向轮胎右 托举机构3的一端的端面上固定有一管腔腔口封板16, 该管腔腔口封板16对应于外套管腔 11 的右端的腔口部位, 并且在该管腔腔口封板 16 背对外套管腔 11 的一侧以水平悬臂状态 固定有一对彼此并行的铰接座 161, 在该一对铰接座 1。
36、61 上并且在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 铰接孔 1611。 0023 由图 1 所示, 在前述的车架内套管 111 的长度方向并且朝向上的一侧以间隔状态 开设有一组内套管锁定螺钉孔 1111, 前述的内套管锁定螺钉 15 与该一组内套管锁定螺钉 孔 1111 相配合。 0024 上面提及的轮胎左托举机构 2 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 : 包括一移动架 21 和一轮胎左托架 22, 在移动架 21 与朝向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 更确切地讲朝向车架内套管 111 的一端固定有一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211, 该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211 与移动架 21 相垂直, 由图 1 所示, 两者构成 L 字形的关。
37、系, 前述车架内套管 111 朝向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111 的一 端即左端探入到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111 的管腔内并且与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111 固定。在移 动架过渡连接管211背对移动架21的一侧转动地设置有一移动架行走轮2111, 并且在该一 侧的壁体上固定有一推杆座 2112, 在推杆座 2112 上插置有一推杆 21121, 当由操作者牵引 该推杆 21121 时, 那么整个轮胎运送装置处于行走状态, 将轮胎 8 从一处运送至另一处。前 述的移动架行走轮 2111、 外套管左、 右行走轮 12、 13 优选处于同一直线上, 并且优选使用万 向轮。由图所示, 外套管左行走轮 12 位于移。
38、动架行走轮 2111 与外套管右行走轮 13 之间。 说 明 书 CN 103922247 A 8 5/7 页 9 当然, 如果省去外套管左行走轮 12 也是可以的,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 那么应当视为被本发 明公开的技术内容所含盖。前述的轮胎左托架 22 铰接在移动架 21 上, 即与移动架 21 朝向 轮胎右托举机构 3 的固定架 31 的一侧铰接。 0025 前述的轮胎左托架 22 包括一对左滚筒架 221 和一组左滚筒 222, 一对左滚筒架 221 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即铰接在移动架 21 朝向轮胎右托举机构 3 的固定架 31 的 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 在一对左滚筒架 221 。
39、中的其中一个左滚筒架上连接有一左滚筒架回 位拉簧2211的一端, 而左滚筒架回位拉簧221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移动架21背对固定架31 的一侧的左滚筒架回位拉簧固定耳 214 上, 一组左滚筒 222 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各通过左滚 筒轴 2221 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左滚筒架 221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 一组左滚筒 222 的数量虽 然示意为四根, 但并不能据此而认为该数量是必择的, 也就是说, 一组左滚筒 222 的数量可 以依需增减。 0026 在前述的移动架 21 朝向固定架 31 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左滚筒架 221 的位置 各固定有一移动架销轴座213, 而在一对左滚筒架221上并且在对。
40、应于移动架销轴座213的 位置各固定有一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 左滚筒架销轴座2212与移动架销轴座213相配合并 且通过左滚筒架销轴 22121 与移动架销轴座 213 铰接连接。 0027 在前述的移动架 21 远离移动架过渡连接管 211 的一端设置有一移动架辅助行走 轮 212(优选采用万向轮) , 该移动架辅助行走轮 212 与前述移动架行走轮 2111 相对应。 0028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 : 如果在前述的一对左滚轮架 221 上均连接左滚轮架回位拉 簧 2211, 那么应当属于等效性替代而依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9 上面提及的轮胎右托举机构 3 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
41、结构如下 : 包括一固定架 31 和一轮胎右托架 32, 固定架 31 朝向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与车架外套管 1 焊接固定, 并且与 车架外套管 1 相垂直, 即两者形成 L 字形的关系。在固定架 31 远离车架外套管 1 的一端转 动地设置有一固定架辅助行走轮 311(优选为万向轮) , 该固定架辅助行走轮 311 与前述的 外套管右行走轮 13 相对应。轮胎右托架 32 与固定架 31 朝向移动架 21 的一侧铰接连接。 由图 1 所示, 移动架 21 与固定架 31 彼此并行并且长度优选相等。 0030 前述的轮胎右托架 32 包括一对右滚筒架 321 和一组右滚筒 322, 一对右滚。
42、筒架 321 以彼此并行的状态枢轴连接即铰接连接在固定架 31 朝向轮胎左托举机构 2 的移动架 21 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 在一对右滚筒架 321 中的其中一个右滚筒架上连接有一右滚筒 架回位拉簧 3211 的一端, 而该右滚筒架回位拉簧 3211 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固定架 31 背对移 动架 21 的一侧的右滚筒架回位拉簧固定耳 313 上, 一组右滚筒 322 以相互并行的状态各通 过右滚筒轴 3221 转动地支承在一对右滚筒架 321 之间。一组右滚筒 322 的数量如同对一 组左滚筒 222 的描述 ; 右滚筒架回位拉簧 3211 的数量如同对左滚筒架回位拉簧 2211 的描 述。。
43、 0031 在前述固定架 31 朝向移动架 21 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对右滚筒架 321 的位置各 固定有一固定架销轴座312, 而在一对右滚筒架321上并且在对应于固定架销轴座312的位 置各固定有一右滚筒架销轴座3212, 右滚筒架销轴座3212与固定架销轴座312相配合并且 通过右滚筒架销轴 32121 与固定架销轴座 312 铰接连接。 0032 请继续见图 1, 给出了用于驱使前述的移动架 21 朝着固定架 31 的方向位移或者 朝着背离固定架 31 的方向位移的一液压驱动机构 4, 该液压驱动机构 4 设置在外套管腔 11 说 明 书 CN 103922247 A 9 6/7 页 。
44、10 内, 即位于外套管腔 11 的长度方向的右端 (图示位置状态) , 前面提及的车架内套管 111 与 该液压驱动机构 4 连接。 0033 前述液压驱动机构 4 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 ; 包括一液压卧式千斤顶 41 和一油泵 42, 液压卧式千斤顶 41 与油泵 42 相配合并且共同地设置在车架外套管 1 的外套 管腔 11 朝向前述轮胎右托举机构 3 的固定架 31 的一端, 即前述外套管腔 11 的右端。由图 1 所示, 液压卧式千斤顶 41 的活塞杆 411 与车架内套管 111 的右端端面固定连接, 而油泵 42的油泵柱421以及换向阀杆422伸展到外套管腔11外, 对应。
45、于前述的一对铰接座161之 间, 并且在油泵柱 421 上开设有一油泵柱连接孔 4211, 该油泵柱连接孔 4211 与下面即将描 述的换向操作机构 5 连接, 而换向阀杆 422 与换向操作机构 5 相配合。 0034 前述的换向操作机构 5 包括油泵柱连接头 51、 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揿手 53 和踩杆 托持扭簧 54, 油泵柱连接头 51 具有一对彼此并行的连接头铰接臂 511, 在该对连接头铰接 臂 511 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油泵柱铰接孔 5111 和一踩杆铰接孔 5112, 油 泵柱铰接孔 5111 通过油泵柱铰接轴 51111 并且在对应于油泵柱连接孔 4211。
46、 的位置与油泵 柱 421 铰接, 踩杆铰接孔 5112 在对应于前述铰接孔 1611 的位置通过踩杆铰接轴 51121 与 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的一端同轴铰接在一对铰接座 161 之间, 在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的该一 端并且在对应于换向阀杆422的位置构成有一换向阀杆触板521, 藉由该换向阀杆触板521 对换向阀杆 422 作用, 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的另一端构成为自由端, 并且扩设有一供操作者 的脚踩踏的踩踏板522 。 揿手53与油泵柱连接头51插拔配合, 具体而言, 当要使油泵工作 时, 将揿手 53 插置于油泵柱连接头 51 上, 反之可将揿手 53 以临时寄存方式插置于前述。
47、的 揿手寄存座 14 上。踩杆托持扭簧 54 套置在踩杆铰接轴 51121 上, 该踩杆托持扭簧 54 的一 对扭簧脚中的其中一个扭簧脚抵靠在换向阀致动踩杆 52 朝向下的一侧, 在操作者的脚处 于对踩踏板522释放的状态下, 由该扭簧脚为换向阀致动踩杆52提供自动向上复位的复位 力, 一对扭簧脚中的另一扭簧脚挂着在一对铰接座 161 中的其中一个铰接座上。 0035 由图 1 所示, 在前述的换向阀杆触板 521 上并且在背对换向阀杆 422 的一侧固定 有一踩杆铰接轴座 5211, 该踩杆铰接轴座 5211 铰设即套设在踩杆铰接轴 51121 上。 0036 给出了一立柱 6, 该立柱 6。
48、 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固定于车架外套管 1 上的立柱 座 17 上, 具体是通过至少一个插销 64 (本实施例为一对) 与立柱座 17 连接。立柱 6 是中 空的, 即构成有一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在该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内移动地插配有一调整立柱 62。当调整立柱 62 探出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或缩入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内的位置确定后则 由配设在立柱 6 上端的调整立柱锁定螺钉 63 锁定。在调整立柱 62 的顶部开设有一拉臂孔 621, 并且在对应于该拉臂孔 621 的位置设置有一拉臂锁定螺钉 622。此外, 在调整立柱 62 上还配设有一外滚轮调整座623, 在该外滚轮调整座623。
49、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外滚轮6231。 为 了使个滚轮调整座 623 保持于在调整立柱 62 上的调整后的位置, 因而在外滚轮调整座 623 上配设有一调整座固定螺钉 6232。 0037 给出了一拉臂 7, 该拉臂 7 可移动地穿置 (即插置) 在前述的拉臂孔 621 内, 该拉臂 7 的一端折弯而构成有一轮胎挡钩 71, 该轮胎挡钩 71 与调整立柱 62 纵向并行, 并且在轮胎 挡钩 71 的末端固定有一内滚轮座 711, 在该内滚轮座 711 上转动地设置有一内滚轮 7111, 该内滚轮 7111 大体上与前述外滚轮 6231 相对应。在拉臂 7 的长度方向以间隔状态开设有 一组拉臂调整锁定孔72, 前述的拉臂锁定螺钉622通过拉臂调整锁定孔72对拉臂72锁定。 说 明 书 CN 103922247 A 10 7/7 页 11 0038 当轮胎 8 的直径大时, 那么可将调整立柱 62 自立柱 6 的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向外 拉拔的程度增大, 并且在调整立柱 62 拉出调整立柱配合腔 61 外的程度确定后由调整立柱 锁定螺钉 63 锁定 ; 同时, 为了适应轮胎 8 的宽度, 可将拉臂 7 在拉臂孔 621 上的位置进行调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