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雁式喷蒸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雁式喷蒸系统.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26292.7 (22)申请日 2014.12.04 D21C 7/06(2006.01) D21C 7/08(2006.01) E04H 5/02(2006.01) (71)申请人 施小萍 地址 350203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玉田镇大 溪村十八石 113 号 (72)发明人 施小萍 (54) 发明名称 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包括截面形 如滑翔大雁的锅底, 该滑翔大雁的锅底由左右对 称结构的喷蒸部构成 ; 所述喷蒸部包括供铲车进 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 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 坡, 。
2、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 所述顶棚与斜坡左 右两侧的墙面形成一喷蒸腔 ; 所述斜坡的表面埋 设有向所述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 所述斜 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 ; 所述喷蒸部以该排水 口为对称轴左右对称。本发明以地面的斜坡为锅 底, 提高了木料喷蒸进料、 出料的效率, 而其喷蒸 效果好, 结构简单, 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892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04 CN 104389219 A 1/1 页 2 1. 一种雁。
3、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截面形如滑翔大雁的锅底, 该滑翔大雁的锅 底由左右对称结构的喷蒸部构成 ; 所述喷蒸部包括供铲车进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 所述路 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 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 所述顶棚与斜坡左右两侧的墙面形成一 喷蒸腔 ; 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 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 有一排水口 ; 所述喷蒸部以该排水口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排水口经排水管路连通到 一蓄水池, 所述蓄水池设置有一第一抽水泵, 所述第一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引至所述 斜坡上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上的若干个喷。
4、头喷出。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 二抽水泵。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顶棚为可升降顶棚。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等间 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开 设有喷蒸孔。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墙面均埋设有向喷蒸腔喷 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斜坡具有。
5、一弧度。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顶棚一端设置有一卷篷布, 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喷蒸腔的进口, 不蒸煮时收起。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喷蒸腔的两个进口均设有 一开关门, 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 侧开门、 上下升降门或拉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89219 A 2 1/4 页 3 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蒸煮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木头、 竹子是用于造纸主要原料, 不过在造纸的过程中, 需要对破碎的竹片或木 屑进行蒸煮, 现有蒸煮设备都是采。
6、用蒸煮锅, 由于锅的结构特点, 在蒸煮时, 需要通过吊爪 将碎竹片抓举到锅炉内, 煮好后, 再通过吊爪抓出, 这样不仅效率低, 而且蒸煮后的竹片、 木 屑比较松散, 不容易抓取。 此外, 由于造纸所需的竹片、 木屑量多, 一次性蒸煮都需要以吨为 单位, 因此, 对锅的体积及效率都有要求, 然而现有的锅炉都无法满足要求, 即使制造出大 型的锅炉, 其也必定存在着蒸煮效率低、 人力资源浪费、 进料和出料麻烦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能实现竹子或木屑的快速蒸煮, 做到铲 车可双向直接进入装置内操作, 改变了传统锅的概念, 克服现有蒸煮效率低, 人力资源浪 费。
7、、 进料和出料麻烦的问题。 0004 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实现 : 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截面形如滑翔 大雁的锅底, 该滑翔大雁的锅底由左右对称结构的喷蒸部构成 ; 所述喷蒸部包括供铲车进 行进料和出料的路面, 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 所述斜坡上方具有一顶棚, 所述顶棚与 斜坡左右两侧的墙面形成一喷蒸腔 ; 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 管路 ; 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 ; 所述喷蒸部以该排水口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0005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排水口经排水管路连通到一蓄水池, 所述蓄水池设置 有一第一抽水泵, 所述第一抽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引至。
8、所述斜坡上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 上的若干个喷头喷出。 0006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抽水泵。 0007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顶棚为可升降顶棚。 0008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等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 0009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喷蒸孔。 001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墙面均埋设有向喷蒸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0011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斜坡具有一弧度。 0012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顶棚一端设置有一卷篷布, 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喷 蒸腔的进口, 不蒸煮时收起。 0013 在本发明一。
9、实施例中, 喷蒸腔的两个进口均设有一开关门, 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 侧开门、 上下升降门或拉门。 0014 本发明以地面的斜坡为锅底, 利用铲车双向进出料, 大大提高了碎竹片或木屑的 蒸煮进料、 出料的效率, 而且蒸煮效果好, 对于整条竹子或木头也能进行蒸煮, 结构简单, 具 有一定的市场价值。 说 明 书 CN 104389219 A 3 2/4 页 4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3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4 是本发明蒸煮装置联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
10、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0 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雁式喷蒸系统, 截面形如滑翔大雁的锅底, 该滑翔 大雁的锅底由左右对称结构的喷蒸部构成 ; 所述喷蒸部包括供铲车 19 进行进料和出料的 路面 1, 这里所谓的铲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定制尺寸, 也可以是一传送推车或者小型翻斗车 等, 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 所述路面的一侧具有一斜坡 2, 所述斜坡 2 上方具有一顶棚 6, 所 述顶棚 6 与斜坡左右两侧的墙面形成一喷蒸腔 ; 所述斜坡的表面埋设有向所述喷蒸腔喷射 蒸气的喷蒸管路 7 ; 所述斜坡的底部设置有一排水口 8, 所述喷蒸部以该排水口为对称轴左 右对称。较佳的,。
11、 该排水口可依次设置过滤网 9 和排水阀, 用于对排水的控制。本发明以斜 坡为锅底, 可通过上述的铲车可两边同时将碎竹片转运到喷蒸腔内, 进、 出料效率高, 且通 过蒸笼式的蒸煮, 可提高碎竹片、 木屑蒸煮效率, 结构简单, 设备成本低, 能做到铲车双向开 进锅内作业, 彻底颠覆了传统蒸煮锅的造型。 0021 请参见图 2, 图 2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 特别是避免 蒸煮产生大量的黑液, 本实施例中, 所述排水口8经排水管路10连通到一蓄水池12, 所述蓄 水池12设置有一第一抽水泵13, 所述第一抽水泵13将蓄水池12内的水抽引至所述斜坡上 方由设置在所述顶棚 6。
12、 上的若干个喷头 14 喷出。碎竹片的蒸煮会产生大量的黑液, 黑液越 多, 后期黑液的处理成本越高, 因此, 通过上述的黑液循环利用系统, 可以有效的减少黑液, 且由于碎竹片在蒸煮过程需要加入碱液, 可在蓄水池中添加药剂 ; 为了提高喷蒸腔排水的 效率,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排水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抽水泵 11。 0022 此外, 值得一提的是, 请继续参见图 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斜坡四周开设有一导液 槽 17, 所述导液槽 17 上盖有一盖板 21 ; 避免蒸煮的碎竹片堵塞住该导液槽 ; 本实施例为避 免黑液外流而污染环境, 充分利用了斜坡的地势特点, 在斜坡的周边开设导液槽 17, 由。
13、于坡 口地势高、 坡底地势低, 即使在蒸煮过程有黑液外泄, 也会顺着导液槽流到坡底的排水口。 请继续参见图 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盖板仅覆盖喷蒸腔内的导液槽, 且盖板的末端开设有过 滤孔 22。 0023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斜坡可以是弧形斜坡, 即该斜坡具有一定的弧度, 这样不仅可 以增大碎竹片在斜坡内的接触面积, 而且碎竹片不会因为斜坡的坡度而堆积在坡底, 造成 蒸煮不均匀, 提高蒸煮效率。此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蒸煮的效率, 所述喷蒸管路相互平行且 等间距埋设于所述斜坡表面。该间距 a 可以为 2050CM, 较佳的可以是 20CM、 30 CM、 35 CM、 40 CM、 45 CM。
14、、 50CM, 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 还要说明的是, 该种等间距布设只是一实施例, 其也可以不等间距布设。所述喷蒸管路的表面等距离 b 开设有喷蒸孔 25。该距离 b 可以为 2040CM, 较佳的可以是20CM、 25CM、 30CM、 35CM、 40CM, 这里并不以此为限制。 还要说明的是, 说 明 书 CN 104389219 A 4 3/4 页 5 该种等距离布设只是一实施例, 其也可以不等距离布设。请参见图 4, 由于斜坡表面埋设有 喷蒸管路, 因此, 埋设位置会出现少量积水, 因此, 本实施例在斜坡表面与所述喷蒸管路垂 直的方向开设至少两个引水槽 23, 这样, 黑液就会顺着该。
15、引水槽流到坡底, 避免喷蒸管路周 边积水。 0024 请继续参见图 1 至图 2, 本实施例中, 所述的顶棚 6 为可升降顶棚, 具体的, 该顶棚 一端铰接于悬空支柱上 3 上, 另一端相对于斜坡可上下升降, 请参见图 2, 图 2 中, 该顶棚 6 的棚体下方设置有喷水管路, 所述喷水管路 20 上设置有若干喷头 14 ; 较佳的, 为了避免该 喷水管路堵塞, 所述喷水管路的末端还设置一排水阀 24 ; 本实施例中, 该顶棚是通过设置 在喷蒸腔的左、 右墙体5、 4上的升降机构15实现升降, 该升降机构可以是升降吊绳、 升降液 压杆、 齿轮升降或螺杆升降等升降机构。这样在使用时, 如果铲车 。
16、19 比较高, 就可以上升顶 棚, 铲车即可进入喷蒸腔进行进料或出料操作。 0025 请参见图 2, 为了提高蒸煮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侧壁墙面均埋设有向喷蒸 腔喷射蒸气的喷蒸管路 7, 该喷蒸管路的设置方式可以跟上述一样, 这就不重复累述。值得 说明的是, 本发明所述的左、 右墙壁可以采用水泥墙, 也可以用钢板 ; 设置在它们上的喷蒸 管路可以平行错位设置, 以增加蒸煮的均匀性。 请参见图 2, 本实施例中, 所述顶棚另一端设置有一卷篷布 18, 用于在蒸煮时盖住所述 喷蒸腔的进口, 不蒸煮时收起。要说明的是, 该篷布可以用一块尺寸符合进口的具有遮挡, 且可避免蒸气大量外泄的布替代。 。
17、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该篷布可以是具备自动伸缩的卷布, 即可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自动放布和收布。 值得一提的是, 该篷布也可以用门来替代, 即所述 喷蒸腔具有一开关门, 如图 3 所示, 所述开关门为对开门、 侧开门、 上下升降门或拉门。 0026 为了让一般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这里以可升降顶棚结构的使用方式进行 简单说明。在使用时, 将升降顶棚升起, 铲车司机驾驶铲车进、 出喷蒸腔, 并将碎竹片铲入 喷蒸腔内 ; 然后下降升降顶棚, 将喷蒸腔的出口盖住, 打开第一抽水泵 13, 将蓄水池 12 内的 黑液对碎竹片进行喷湿第一预定时间 ; 该第一预定时间可以是 530 分钟, 但并不以此为限。
18、 制 ; 较佳的为 5、 10、 15、 20、 25 或 30 分钟 ; 接着再打开喷蒸管路对竹片进行蒸煮一第二预定 时间, 该第二预定时间可以是 38 个小时, 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 较佳的为 3、 4、 5、 6、 7 或 8 小 时 ; 在蒸煮过程中, 如果有设置第二抽水泵 11 的可打开, 以利蒸煮过程中产生的黑液迅速 排出, 且设置在顶棚上的喷头可以采用以下模式对喷蒸腔内的碎竹片或木屑进行喷洒, 模 式一 : 可以在蒸煮过程中周期性对碎竹片或木屑进行喷洒 ; 模式二 : 可以在蒸煮过程中不 定时的对碎竹片进行喷洒 ; 模式三 : 可以在蒸煮过程全程进行喷洒。该喷洒不仅能保证碎 竹片。
19、或木屑整体蒸煮透烂, 而且循环利用蒸煮过程产生的黑液, 缓解了后续黑液处理的压 力和成本。 此外,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 如果左、 右墙壁设置有喷蒸管路, 其还可以在蒸煮 时, 同时打开为竹片或木屑蒸煮 ; 也可以在蒸煮到一第三预定时间时打开, 该第三预定时间 可以是 12 个小时, 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 较佳的可以是 1、 1.5 或 2 小时, 以缩短碎竹片蒸煮 的时间。 此外, 本发明由于采用统一的黑液蓄水池, 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在相应的蒸煮时间 段向黑液蓄水池中加入药剂, 以确保竹片或木屑蒸煮的性质, 以产出想要的浆料品质, 较佳 的, 本实施例中, 还在黑液蓄水池上设置一黑液酸碱度。
20、自动检测装置, 该自动检测装置包括 酸碱度检测罐, 所述的酸碱度检测罐28的入口与一小电泵29的出水端连接, 该小电泵用于 将黑液池中过滤的黑液抽入所述的酸碱度检测罐内进行检测, 该过滤可通过在小电泵的头 说 明 书 CN 104389219 A 5 4/4 页 6 部设置过滤头 30 实现, 酸碱度检测罐的出水口将水通过管路重新排入黑液蓄水池中, 通过 该自动检测装置, 能提醒工人在黑液酸碱度超出预定值时, 及时对池内的黑液添加药剂或 者进行稀释, 确保竹片和木屑蒸煮的品质。 0027 还需说明的是, 如图 3 所示,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的顶棚和开关门的边缘都设 置有绝热橡胶 27, 。
21、用以在蒸煮时保持喷蒸腔内的温度, 避免热源的浪费。 0028 请参见图 4, 本发明的雁式喷蒸系统可以联排设置, 即第二个喷蒸系统 C 可以与第 一喷蒸系统共用一个侧壁, 其喷蒸腔外的导水槽连通起来,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蒸煮系统, 也 可以采用该种联排设置的方式, 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共用一套蒸气发生装置和蓄水、 排水管 路, 只要通过各自的控制阀控制即可 ; 本实施例中, 采用3个或5个喷蒸系统进行联排设置, 其中在运行时可以采用以下模式 : 模式一, 依序间隔预定时间运行, 即第一个喷蒸系统可以 运行两个小时后, 第二个开始运行, 依次类推, 该种方式可以使铲车依序作业, 并不需要多 辆铲车同时作业, 且系统之间的黑液循环利用, 由于在第一个系统中已经加热, 可以有效的 提高热能的利用。 要说明的是, 上述的运行方式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运行方式操作, 这里 就不在累述。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 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104389219 A 6 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89219 A 7 2/2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389219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