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4997 上传时间:2018-01-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1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0003.8

申请日:

2014.07.22

公开号:

CN104132067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16C 33/58申请公布日:201411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C 33/58申请日:20140722|||公开

IPC分类号:

F16C33/58; B60B27/02

主分类号:

F16C33/58

申请人:

德清德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剑飞

地址:

313212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百富兜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陆永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不利于后续加工等技术问题。包括筒状体,在筒状体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的预留加强部,在筒状体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每个柱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且该基准定位面位于柱状体的同一端,在筒状体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之间且与筒状体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每个油孔凸台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远离筒状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本发明优点在于:利于后续加工和制造生产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体(1),在筒状体(1)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的预留加强部(11),在筒状体(1)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2),且该柱状体(2)的长度小于筒状体(1)的长度,每个柱状体(2)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21)且该基准定位面(21)位于柱状体(2)的同一端,在筒状体(1)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2)之间且与筒状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3),每个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4),每个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结构(5),每个油孔凸台(3)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3)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3)远离筒状体(1)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3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孔凸台(3)圆周均匀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4)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一加强筋(41);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5)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二加强筋(5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42),所述的第二加强筋(5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52)。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第二加强筋(5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的轴心线和第二锥形预留 盲孔(13)轴心线重合设置。

说明书

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
背景技术
汽车轮毂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对汽车的安全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轮毂单元包括芯轴、外圈和内圈,为了能提高轮毂外圈的结构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外轮毂锻件结构,[申请号:201220612562.8],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的四周具有三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端部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与凸起部之间采用圆弧段连接,所述轮毂本体的内壁上具有轴孔。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毛刺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不利于后续的加工制造,特别是对外圈轴孔的钻孔工艺,没有稳定的钻孔定位基准,加工中产品容易倾斜转动,导致轴孔钻偏;另外,制造成本较高且毛坯件的生产效率较低,其次,不利于后续油孔的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汽车轮毂 芯轴锻件包括筒状体,在筒状体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的预留加强部,在筒状体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且该柱状体的长度小于筒状体的长度,每个柱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且该基准定位面位于柱状体的同一端,在筒状体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之间且与筒状体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每个油孔凸台的一侧和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每个油孔凸台的另一侧和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每个油孔凸台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远离筒状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预留加强部可以提高锻件的结构强度,保证其不易变形。
在本申请中,在柱状体上设置了基准定位面其可以降低锻造难度,另外,通过基准定位面的作用可以解决钻孔轴孔钻偏的技术问题,不仅可以保证钻孔后续的加工精度,而且还可以解决周向转动的技术问题(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了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可以在最大程度将节省锻造的原材料,同时也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设置了油孔凸台可便于后续对油孔的加工钻孔,定位平面可防止钻油孔钻头打滑而无法进行钻孔加工;其次,本申请的外圈锻件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可便于毛坯的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毛坯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油孔凸台圆周均匀分布。该结构可便于制造,提高生产效率。
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的一侧和柱状体之间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的另一侧和柱状体之间的第二加强筋。
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筋与柱状 体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的第二加强筋与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
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筋厚度为柱状体长度的1/3-1/2,第二加强筋厚度为柱状体长度的1/3-1/2。
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锥形预留盲孔的轴心线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轴心线重合设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在柱状体上设置了基准定位面其可以降低锻造难度,另外,通过基准定位面的作用可以解决钻孔轴孔钻偏的技术问题,不仅可以保证钻孔后续的加工精度,而且还可以解决周向转动的技术问题(呈三角形状结构);2、设置了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可以在最大程度将节省锻造的原材料,同时也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3、设置了油孔凸台可便于后续对油孔的加工钻孔,定位平面可防止钻油孔钻头打滑而无法进行钻孔加工;4、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可便于毛坯的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毛坯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筒状体1、预留加强部11、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柱状体2、基准定位面21、油孔凸台3、定位平面31、第一加强结构4、第一加强筋41、第一加强块42、第二加强结构5、第二加强筋51、第二加强块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包括筒状体1,在筒状体1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的预留加强部11,优化方案,该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的轴心线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轴心线重合设置,在筒状体1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2,且该柱状体2的长度小于筒状体1的长度,每个柱状体2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21且该基准定位面21位于柱状体2的同一端,当进行钻孔时,通过设置了该基准定位面21,基准定位面21可以进行粗定位,保证钻孔不易钻偏,另外,本实施例的柱状体2其还具有防止钻孔时周向转动的作用。
在筒状体1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2之间且与筒状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3,优化方案,该油孔凸台3圆周均匀分布,每个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4,每个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结构5,每个油孔凸台3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3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3远离筒状体1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31。
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结构4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一加强筋41;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5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二加强筋51;进一步的,在第一加强筋4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42,在第二加强筋5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52。
其次,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4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第二加强筋5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
本实施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易于制造,另外,可以满足后 续的加工和能达到预期的加工精度要求。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筒状体1、预留加强部11、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柱状体2、基准定位面21、油孔凸台3、定位平面31、第一加强结构4、第一加强筋41、第一加强块42、第二加强结构5、第二加强筋51、第二加强块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206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2067A21申请号201410350003822申请日20140722F16C33/58200601B60B27/0220060171申请人德清德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地址313212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百富兜村72发明人钟剑飞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代理人陆永强54发明名称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57摘要本发明属于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不利于后续加工等技术问题。包括筒状体,在筒状体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的预留加强。

2、部,在筒状体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每个柱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且该基准定位面位于柱状体的同一端,在筒状体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之间且与筒状体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每个油孔凸台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远离筒状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本发明优点在于利于后续加工和制造生产效率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2067ACN104132067A1/1页21一种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状体1,在筒状体。

3、1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的预留加强部11,在筒状体1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2,且该柱状体2的长度小于筒状体1的长度,每个柱状体2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21且该基准定位面21位于柱状体2的同一端,在筒状体1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2之间且与筒状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3,每个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4,每个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结构5,每个油孔凸台3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3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3远离筒状体1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单。

4、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孔凸台3圆周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4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一加强筋41;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5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二加强筋5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42,所述的第二加强筋5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5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强筋4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第二加强筋5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6根据权利。

5、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的轴心线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轴心线重合设置。权利要求书CN104132067A1/3页3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背景技术0002汽车轮毂是汽车的重要部件,其对汽车的安全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轮毂单元包括芯轴、外圈和内圈,为了能提高轮毂外圈的结构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为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外轮毂锻件结构,申请号2012206125628,包括轮毂本体,所述轮毂本体的四周具有三个凸起。

6、部,所述凸起部的端部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与凸起部之间采用圆弧段连接,所述轮毂本体的内壁上具有轴孔。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降低毛刺的产生、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0004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不利于后续的加工制造,特别是对外圈轴孔的钻孔工艺,没有稳定的钻孔定位基准,加工中产品容易倾斜转动,导致轴孔钻偏;另外,制造成本较高且毛坯件的生产效率较低,其次,不利于后续油孔的加工。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汽车轮毂芯轴锻件包括筒状体,在筒状体的内壁设有。

7、能将筒状体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的预留加强部,在筒状体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且该柱状体的长度小于筒状体的长度,每个柱状体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且该基准定位面位于柱状体的同一端,在筒状体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之间且与筒状体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每个油孔凸台的一侧和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每个油孔凸台的另一侧和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结构,每个油孔凸台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远离筒状体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预留加强部可以提高锻件的结构强度,保证其不易变形。0007在本申请中,在柱状体上设置了基准定位面其可以降低。

8、锻造难度,另外,通过基准定位面的作用可以解决钻孔轴孔钻偏的技术问题,不仅可以保证钻孔后续的加工精度,而且还可以解决周向转动的技术问题呈三角形状结构;设置了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可以在最大程度将节省锻造的原材料,同时也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设置了油孔凸台可便于后续对油孔的加工钻孔,定位平面可防止钻油孔钻头打滑而无法进行钻孔加工;其次,本申请的外圈锻件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可便于毛坯的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毛坯的生产效率。0008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油孔凸台圆周均匀分布。该结构可便于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说明书CN104132067A2/3页40009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

9、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的一侧和柱状体之间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的另一侧和柱状体之间的第二加强筋。0010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筋与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所述的第二加强筋与柱状体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0011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加强筋厚度为柱状体长度的1/31/2,第二加强筋厚度为柱状体长度的1/31/2。0012在上述的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中,所述的第一锥形预留盲孔的轴心线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轴心线重合设置。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的优点在于1、设计更合理,在柱状体上设置了基准定位面其可。

10、以降低锻造难度,另外,通过基准定位面的作用可以解决钻孔轴孔钻偏的技术问题,不仅可以保证钻孔后续的加工精度,而且还可以解决周向转动的技术问题呈三角形状结构;2、设置了第一锥形预留盲孔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可以在最大程度将节省锻造的原材料,同时也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3、设置了油孔凸台可便于后续对油孔的加工钻孔,定位平面可防止钻油孔钻头打滑而无法进行钻孔加工;4、不仅结构强度高,而且可便于毛坯的制造,同时还提高了毛坯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0014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中,筒状体1、预留加强部11、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柱状体2、。

11、基准定位面21、油孔凸台3、定位平面31、第一加强结构4、第一加强筋41、第一加强块42、第二加强结构5、第二加强筋51、第二加强块52。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8如图12所示,本轮毂单元的外圈锻件包括筒状体1,在筒状体1的内壁设有能将筒状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的预留加强部11,优化方案,该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的轴心线和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轴心线重合设置,在筒状体1的外壁具有若干圆周均匀分布的柱状体2,且该柱状体2的长度小于筒状体1的长度,每个柱状体2的一端分别设有基准定位面21且该基准定位面21位于柱状。

12、体2的同一端,当进行钻孔时,通过设置了该基准定位面21,基准定位面21可以进行粗定位,保证钻孔不易钻偏,另外,本实施例的柱状体2其还具有防止钻孔时周向转动的作用。0019在筒状体1的外壁还设有若干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柱状体2之间且与筒状体1连为一体式结构的油孔凸台3,优化方案,该油孔凸台3圆周均匀分布,每个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结构4,每个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结构5,每个油孔凸台3分别倾斜设置且油孔凸台3的倾斜方向一致,在每个油孔凸台3远离筒状体1的一端具有定位平面31。0020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结构4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一侧和柱状体2说明。

13、书CN104132067A3/3页5之间的第一加强筋41;所述的第二加强结构5包括设置在油孔凸台3的另一侧和柱状体2之间的第二加强筋51;进一步的,在第一加强筋4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块42,在第二加强筋51与柱状体2之间设有第二加强块52。0021其次,本实施例的第一加强筋4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第二加强筋51厚度为柱状体2长度的1/31/2。0022本实施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易于制造,另外,可以满足后续的加工和能达到预期的加工精度要求。00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0024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筒状体1、预留加强部11、第一锥形预留盲孔12、第二锥形预留盲孔13、柱状体2、基准定位面21、油孔凸台3、定位平面31、第一加强结构4、第一加强筋41、第一加强块42、第二加强结构5、第二加强筋51、第二加强块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说明书CN104132067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3206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