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激分子内能的离子动力原理方法和发动机 本发明涉及到用激振等方法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并使其增能,形成强大离子气流,并利用该离子气流和回转磁共振等动力推动机械运动的动力原理、方法和发动机。
目前还没有见到与本发明相同和相似的技术。现在世界上存在有水和其它碳氢化合物混合作为燃烧原料的技术,如水油混合、水煤混合……等的技术,它的根本动力原理仍然是利用物质燃烧时的化合能,也只是利用物质分子的化合能。因此,到目前为止,巨大分子的内能还很少被人类利用。这种物质分子化合能的利用有以下缺陷:
A.分子提供的能量低,其质能转换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B.依赖于能源物质的存在数量(如石油、天然气、煤、煤气、植物……等)。随着能源物质的减少,人类将会产生能源危机。
C.目前被用来作能源原料物质的燃烧,由于都含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物质,人们在利用了它的燃烧热能的同时,也制造了巨大的污染,实际上人们是在制造破坏自身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但是人们在没有找到新地无污染的能源物质前,为了生存和生活,也只能仍然利用煤、石油等碳氢化合物的化合能,作为生存的能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
1).找到新的能源物质,并克服当前因使用碳氢化合物的燃烧能为人类能源所带来的缺陷。
2).提出新的能源利用的理论,提出实现该理论的方法。这种理论就是:用激振等方法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并使其增能,形成强大离子气流,并利用该离子气流推动机械运动的动力原理、方法和发动机。
所用的方法是:在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将加入适量添加剂的液体分子雾化,经湍流激发、磁场、超声共振激发等相互匹配,打开其分子键,形成强大的高压高温湍流离子气流;在龙卷腔14内点火形成不规则涡流能量递增离子气流;以该离子气流为动力,推动磁激增能发动机04,并形成动力的输出。
3).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所需要的步骤是:
①.在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形成湍流高能量离子流。
②.在龙卷腔14里,点火燃烧,形成不规则涡流能量递增的离子流。
③.实现离子磁激增能动力推动。打开液体分子键,形成湍流高能量离子流的步骤是:
①.实现对液体的喷射。
②.使液体雾化。
③.使雾化气流湍流化。
④.实现湍流、磁场、超声共振等匹配激发,打开能源物质的分子键,实现增能。
4).设计本发明相关的必要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的具体解决方案是:
一.关于本发明所说的新能源物质和实现能源的原理:
1).关于新能源物质:
新能源物质是那些易于切断其分子键的液体物质。如水、甲醇、酒精、乙醚……等,需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其添加剂占液体分量的0.1%~0.5%。
2).关于实现新能源的原理:
甲.关于实现利用分子内能的原理:
物质分子内部具有巨大的能量。人们以燃烧的形式利用碳氢化合物分子内部的能量,也仅仅利用了分子自身能量的化合能,所用掉的只是它自身内能中微乎其微的极少部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方法来利用分子的其它内能。分子自身内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分子内物质的运动形式,它包括运动能、离解能、激波能、电磁场振动能、极化能、离子波能、声空化能、湍流冲击能等。实验表明,带电离子在受到超声振动时,当振动频率接近该分子的振动频率时,其分子的振动会发生共振,在共振的同时,会释放出迭加的强大电磁波。这个能量主要来自分子自身的振动能和激波能。该电磁波会直接作用于其周围带电运动的粒子(包括离子),使它们增能并加速运动。共振释放出的迭加电磁波迭加而形成强大的离子气流,激波的传播速度高于声波速度,使未被扰动的湍离子气流的性质(如压强、密度、温度、速度等)发生显著变化。利用这个原理就可以实现从分子内能转化为分子和离子的表面运动能的跃变。这就是本发明的促使分子释放内能的基本原理。
乙.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健的原理:
本发明必须维持大量的源源不断的离子气流,离子气流的获得就是本发明的关键。实验证明,处在湍流、磁场中的气体的分子用接近于分子振动频率的超声振动时、形成湍流、磁场、超声共振等匹配激发,其分子健就会被充分打开。这就是获得充分离子气流的原理。
丙.离子流磁激增能原理:在一个涡旋动力装置中,定子和转子由不同的永磁材料制成。当高变速运动的离子气流通过定子和转子间的涡旋间隙时,由于转子转动的交变磁场和交变离子流形成的交变电场与定子的稳恒磁场中相互作用,不断产生回转磁共振,不断在旋转中阻尼后又产生,又反过来增加离子流的能量,这就是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原理。
二.关于本发明所说的方法:
甲.在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获得高温、高速、高压湍流运动的离子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从液体获得大量高温、高压、高速运动的湍离子气流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用湍流、磁场和超声共振的匹配方法,使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充分打开形成大量离子,并使离子能量获得大量补充;被补充的能量来自于超声对分子振动的共振,迫使共振分子释放出分子的内能。这种方法是:
A.取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后,软化了液体分子键,削弱其键能的液体,如水、甲醇、乙醇、乙醚……等。
我们知道,打开分子的分子健是需要相当大的能量的。拿水分子为例:打开一个水分子,需要的能量是:
△H=502.1千焦·摩-1
若按照传统的气液相平衡理论和化学键断裂方法,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需要付出的能量很大。在本发明中我们提出一个新的办法,首先在液体中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对液体分子施加物理效应、化学反应和菌酶感应,软化了液体分子键,削弱其键能,为打开分子键作准备。
B.将软化分子键的液体喷出,在有强磁场的湍流发生器07中经雾化和湍流激发,形成大密度高速湍流运动的气体;
C.与此同时用在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用超声发生器,以接近该液体分子振动的频率发出振动,迫使其产生共振;一来迫使该液体的分子断键,变成离子获得大量离子气流,二来分子的振动自身会迭加发出电磁波,实现分子内能的释放。该电磁波又作用于任何通过的带电粒子,包括断键后所形成的离子,加速了它们的运动,实现了分子内能补充离子气流能的能量的转化,形成高温、高速、高压湍流运动的离子流。
乙.在龙卷腔14里使高速、高压湍离子气流进一步增能,并获得更高能量的龙卷高温、高压离子气流的方法。
我们的目的是把已经形成的离子气流的能量变成可输出能量的机械能,由于湍流离子气流就总体而言,没有统一运动方向,无法变成单一运动形式可输出的机械能。本发明第二大设计方案,就是变无统一运动规则的离子湍流为有统一运动规则,可通过单一机械运动形式输出离子流能量的龙卷风式离子气流。本方法是通过本发明所设计的龙卷腔14形成的,即龙卷腔的小进气口,喇叭型的腔体,加上对离子气流的点火燃烧增能实现的。燃烧的物质是在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向腔内喷出液体时,由于喷射液体的同时,带代入了一些氧和随时形成的氧离子,确保了燃烧的持续和稳定。我们所用的液体加入少量添加剂,该添加剂的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在高温高压下,已经充分混合在湍流离子气流中,在龙卷室腔14内入口处的点火燃烧形成了新的增能。此时湍离子高温、高压离子气流就变成了非规则螺旋的且能量在不断递增的离子气流,即龙卷高温、高压离子气流,俗称龙卷风。
丙.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涡流发动机04实现的方法。本发明所说的发动机,其结构就是一个涡轮动力机构,只要有强大气流从发动机气道中通过,就会推动转子的转动,实现气流能量向机械能量的转变,实现能量的输出。而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动力气源是龙卷风离子气流,其气体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效率会更加充分。这是因为,直流气体中每一个气体分子平均做功,其气体表层能量不大,而气体流内层广大气体分子做不上功;而龙卷风中心几乎不做功,表层有巨大地做功能力,龙卷风做功能量转换率高。和现有涡轮发动机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定子和转子,是不同性质的高磁性永磁体,当转子转动后,转子形成交变磁场,该交变磁场在不断地切割定子的高稳恒磁场。龙卷离子气流通过该磁隙时,产生推动离子加速度效应,实现回转磁共振增能的作用。本发明的离子气流磁激增能涡流发动机04,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自身补偿能量的动力机械,实现了龙卷离子气流磁涡轮推动,提高了能量转换的效率。
三.关于实现本发明所说的方法的步骤:
①.在气化室里,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形成湍流高能量离子流。
②.在龙卷腔里,点火燃烧,形成涡轮能量递增的离子气流。
③.实现离子涡流增能推动。
打开液体分子键,形成湍流高能量离子流的步骤是:
①.实现对液体的喷射。
②.使液体雾化。
③.使雾化气流湍流化。
④.实现超声共振增能,湍流、磁场、超声共振等匹配激发,充分打开分子键,实现离子流增能。
其中实现对液体的喷射、使液体雾化和使雾化气流湍流化三步骤可以分步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四:关于实现本发明所说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所设计的设备:本发明所说的振激分子内能的离子发动机是由液体容器01、湍离子流发生器02、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和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组成(见图1)。液体容器01提供液体能源物质;湍离子流发生器02提供高温、高压湍流离子气流;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提供高温、高压龙卷离子气流;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提供大功率的能量输出。从机构的角度说,本发明独创的湍离子流发生器02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见图2):由液体喷射器05、液体雾化器06、湍流发生器07、超声振荡发生器09和湍离子流发生腔08组成,整个湍离子流的生成都是在湍离子流发生腔08中进行的,生成的高温、高压湍离子气流从湍离子流排出口010排出。加有添加剂的能源液体3从液体喷射器05喷入,喷射时带入部分空气。液体喷射器05一头接液体容器01,另一头和液体雾化器06相连接,液体雾化器06的外壁和湍离子流发生腔08固定密封联结;湍流发生器07的入口接液体雾化器05,出口通向湍离子流发生腔08内。湍离子流发生腔08的内壁上,镶嵌有永磁珠10。在腔体08和液体雾化器06对应的另一端腔体上,固接有超声振荡发生器09,该发生器超声头71居于腔体08的中央,超声振荡发生器09输出功率和频率受超声振荡电路8控制,超声振荡电路8设在腔体08外面。我们这里所说的液体喷射器05、液体雾化器06、湍流发生器07、超声振荡发生器09和超声振荡电路8都可以采用现在市场上可以利用的公知技术,便于本发明的实施。从技术的角度讲,超声振荡发生器09和超声振荡电路8需要使用的个数,取决于液体能源物质分子内部成分,因为不同成分分子振动频率和能量是不同的。湍流的气体经超声激发,使已经形成气体的液体分子的分子振动能级产生共振,湍流、磁场、超声共振等相互匹配激发,使其分子断键,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离子气流,并发出迭加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又大大的加速了离子运动的速度,从而实现了分子内能的释放和转化,形成了大量高温、高压湍离子流。
从机构的角度说,本发明独创的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该发生器是由龙卷腔体13、龙卷腔入口12、龙卷腔出口22和电子点火器15组成的(见图4),龙卷腔体13是喇叭型的,其小口是腔体入口12,直接和湍离子流排出口010固定连接,其大口是腔体出口22,直接和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永磁涡轮定子的进气端固定连接。高温、高压的湍离子气流从龙卷腔入口12进入成喇叭型的龙卷腔体,在入口处被电子点火器点火燃烧,使离子气流再次增加动能,在龙卷腔体14内形成强大的非规则螺旋的能量不断递增的离子流,这就是龙卷离子气流,俗称龙卷风。
从机构的角度说,本发明独创的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见图4):它是由永磁涡轮定子17、永磁涡轮转子16、转子涡轮叶片18、定子涡轮槽19、定子主轴21、端盖23和涡轮排气口20组成;永磁涡轮定子17和龙卷腔出口22固定连接,定子17和转子16通过轴承转动联结,且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涡轮运动间隙;定子17的内壁上设计有反螺旋旋转的涡轮槽,且内壁上镶嵌有钡铁氧体永磁片体;在转子16的外表面设计有正螺旋旋转的涡轮叶片,且外表面上镶嵌有钕铁硼永磁片体;定子头11延伸至龙卷腔体13内。定子17的内壁镶嵌的钡铁氧体永磁片体提供了定子17以稳恒磁场,运动的转子16外表面设计镶嵌的钕铁硼永磁片体提供了交变磁场。当高温、高压龙卷离子气流在定子17和转子16间的间隙和涡轮槽中高速通过时,龙卷离子气流推动叶片运动(转子转动),而交变磁场对稳恒磁力线的切割,产生的磁激效应,又加速了运动中的龙卷离子气流运动的速度,既实现了龙卷离子气流增能的作用,又实现了离子气流作功推动转子的转动并输出功率。通俗的说,本发明所说的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实际上在动力结构上,即是一台气体推动动力机械同时也是一台补偿推动力的“发电机”。
本发明的优点是:
1).本发明找到了新的非碳氢化合物为能源的物质,为人类找到了广泛地用之不竭的能源物质,即那些加入适量添加剂,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打开其分子键的液体物质。
2).新能源物质的利用,克服了当前以燃烧为能源所带来的资源危机和人类自己制造危害自身生存的污染等缺陷。
3).提出新的能源利用的理论,提出实现该理论的方法。这种理论就是:用激振方法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并使其增能,形成强大离子气流,并利用该离子流推动机械运动的动力原理、方法和发动机。
所用的方法是:在气化室将加入适当添加剂的液体分子雾化,经湍流激发和超声共振激发,打开其分子键,形成强大的高压高温湍流离子气流;在龙卷腔点火形成不规则涡流能量递增离子气流;以该离子气流为动力,推动磁激振增能发动机,形成动力的输出。
4).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所需要的步骤是:
①.在湍离子气流发生器里,打开液体分子的分子键,形成湍流高能量的离子气流。
②.在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里,点火燃烧,形成涡轮能量递增的离子流。
③.实现离子涡流增能推动。
打开液体分子键,形成湍流高能量离子流的步骤是:
①.实现对液体的喷射。
②.使液体雾化。
③.使雾化气流湍流化。
④.实现超声共振增能,打开分子键。
5).设计本发明相关的必要设备。
6).本发明在提出解决设计方案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下面是一些试验的记录:(本发明以水作为能源物质进行的试验)
对比机型能源物质物质消耗g/KW.h输出功率KW相应转速r/min最大扭矩N.M贵州环宇机械厂GHK276Q发动机汽油(RON93) 292 22 4000 40振激分子内能离子气流发动机(本发明)加0.1%-0.5%添加剂的水 350 15 3600 42其 它
GHK276Q汽油发动机是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总公司环宇机械厂根据日本富士重工株式会社提供的技术生产的微型轿车的动力装置,性能领先于国内同类发动机。我们在样机阶段就已经产生了如此好的结果,本发明设备的进一步改进、调整、完善、合理化、优化、批量化……等,其技术的潜力是巨大的。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7).在本试验中是以水为能源物质的,进一步的试验会找到更大释放能量的能源物质。
8).经初步测试,本发明的设备在完成最后做功后,所排出的气体成分中几乎没有污染物,①.其主要成分是O、H、OH、离子和少许的CO2②.这些排出物仍然可以以其它释放能量的形式去做工,比如燃烧,而且它们做功后的排出物仍然是无污染的。
9).本发明的设备,已经考虑到充分直接应用公知技术,使本发明的实施变得比较容易实现。因此容易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相对重量轻。形成规模生产后,成本每台估计只有同等功率内燃机的1/3左右。
11).动力源成本低,以水为例,只相当于汽油的1/5左右。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振激分子内能的离子发动机总机构方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能源液体容器01、湍离子气流发生器02、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和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
图2是本发明的湍离子气流发生器原理方框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液体喷射器05、液体雾化器06、湍流发生器07、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超声振荡发生器09和湍离子气流出口01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湍离子气流发生器示意图。是以水作为能源物质的实施例中,所配制的一套湍离子气流发生器;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水箱1、湍离子气流生成腔壳体2、加有添加剂的水3、水喷射器4、双簧互振雾化器5、双湍流道湍流发生器6、湍气流生成腔7、电子振荡电路8、超声共振装置9、永磁珠10和湍流腔排气孔20。
图4是本发明龙卷发生器和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定子头11、龙卷腔进口12、龙卷腔壳体13、龙卷腔14、电子点火器15、永磁涡轮转子16、永磁涡轮定子17、转子涡轮叶片18、定子涡轮槽19、涡轮排气孔24、定子转动轴21、龙卷腔排气口22和端盖23。
图5是本发明以水为能源物质实施例的双簧互振雾化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弹性支点51、弹性板甲52、雾化器壳体53、支架54、雾化器出口55、弹性板乙56、弹簧57、喷射水出口58。
图6是本发明以水为能源物质实施例的双湍流发生器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湍流发生器壳体61、雾化器进口62、湍流气出口63、湍流气出口64湍流气道(一)65和湍流气道(二)66。
图7是本发明以水为能源物质实施例的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内容是:
超声振荡头71、超声共鸣孔72、石英共振放大圈73、压电陶瓷圈74、棒壳体75、芯杆67、压电陶瓷针77、石英共振针78、超声棒79、底盖80。
图8是本发明以水为能源物质实施例的超声振荡电路示意图。
这是一个在公开的可以从手册中查得到的技术。
本发明有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以水作能源物质的实施例。现在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有本发明所提到的原理、步骤方法都适用,这里就不再重复。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总体结构,仍然如图1所示,即由液体容器01、湍离子流发生器02、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和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组成(见图1)。液体容器01提供液体能源物质;湍离子流发生器02提供供高温、高压湍流离子气流;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提供高温、高压龙卷离子气流;经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提供大功率的能量输出。
从机构的角度说,本发明独创的湍离子流发生器0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原则上讲,仍然是按照图2进行设计的(见图2):是由液体喷射器05、液体雾化器06、湍流发生器07、超声振荡发生器09和湍离子流发生腔08组成,整个湍离子流的生成都是在湍离子流发生腔08中进行的,生成的高温、高压湍离子气流从湍离子流排出口010排出。在实际设计中是按照图3执行的(见图3),它是由水箱1、湍流离子发生腔体2、加有添加剂的水3、水喷射器4(可以直接选用汽车喷油咀在喷射器)、双簧互振雾化器5、双湍流道湍流发生器6、湍离子流生成腔7、超声振荡电路8、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9、永磁磁珠10和湍流腔排气孔20组成。整个湍离子气流是这样形成的,当加有添加剂水3从水喷射器4喷出,喷射时带入部分氧气。水喷射器4一头接水箱1、另一头和双簧互振雾化器5相连接,双簧互振雾化器5的外壁和湍流离子发生腔体2固定密封联结;双湍流道湍流发生器6的入口接双簧互振雾化器5的出口,其出口通向湍离子流生成腔7内。湍离子流生成腔7的内壁上,镶嵌有永磁磁珠10。在腔体7和双簧互振雾化器5对应的另一端面上,固接有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9,该发生器9固接有超声振荡头71居于腔体7的中央,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9的输出功率和频率受超声振荡电路8控制,超声振荡电路8设在腔体7的外面。整个湍离子气流的生成都是在湍离子流发生腔7中进行的,生成的高温、高压湍离子气流从湍离子流排出口20排出。现在来进一步说明双簧互振雾化器5、双湍流道湍流发生器6、湍离子流生成腔7、超声振荡电路8、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9的结构。
从机构的角度说,本发明独创的龙卷离子气流发生器03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这样设计的:该发生器是由龙卷腔体13、龙卷腔入口12、龙卷腔出口22和电子点火器15组成的(见图4)。龙卷腔体13是喇叭型的,其小口是腔体入口12,直接和湍离子流排出口010固定连接,其大口是腔体出口22,直接和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永磁涡轮定子的进气端固定连接。高温、高压的湍离子气流从龙卷腔入口12进入成喇叭型的龙卷腔体,在入口处被电子点火器点火燃烧,使离子气流再次增加动能,在龙卷腔体14内形成强大的非规则螺旋的能量不断递增的离子流,这就是龙卷离子气流,俗称龙卷风。
从机构的角度说,本发明独创的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是这样设计的(见图4):它是由永磁涡轮定子17、永磁涡轮转子16、转子涡轮叶片18、定子涡轮槽19、定子主轴21、端盖23和涡轮排气口20组成。永磁涡轮定子17和龙卷腔出口22固定连接,定子17和转子16通过轴承转动联结,且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涡轮运动间隙:定子17的内壁上设计有反螺旋的旋转的涡轮槽,且内壁上镶嵌有钡铁氧体永磁片体;在转子16的外表面设计有正螺旋旋转的涡轮叶片,且外表面上镶嵌有钕铁硼永磁片体;定子头11延伸至龙卷腔体13内。定子17的内壁镶嵌的钡铁氧体永磁片体提供了定子17以稳恒磁场,运动的转子16外表面设计镶嵌的钕铁硼永磁片体提供了交变磁场。当高温、高压龙卷离子气流在定子17和转子16间的间隙和涡轮槽中高速通过时,龙卷离子气流推动叶片运动(转子转动),而交变磁场对稳恒磁力线的切割,产生的磁激效应,又加速了运动中的龙卷离子气流运动的速度,既实现了离子气流作功推动转子的转动并输出功率,又实现了龙卷离子气流增能的作用。通俗的说,本发明所说的龙卷离子气流磁激增能发动机04实际上即是一台气体推动的动力机械、同时也是一台补偿推动力的“发电机”。
从结构上讲,本发明独创的湍离子流发生器0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双簧互振雾化器5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见图5),它是由弹性支点51、弹性板甲52、雾化器壳体53、支架54、雾化气出口55、弹性板乙56、弹簧57和喷射水气进口58组成。雾化器壳体53是个圆柱体密封的壳体,有一个水气进口58和一个雾气出口55。在壳体53上均匀对称地固定有大于三根(以三根为最好)棒形支架54,且呈圆锥形的头部和壳体53圆形壁固定连接。弹性板甲52的厚度为0.5mm,是用球面型钢板制成的,其正中央有一个板孔59。弹性板甲52和支架圆锥头是活动点接触,在受到水气冲击时,弹性板甲52会在支架支点和弹性支点51间作弹性振动;三个弹性支点51对称的安装在壳体53中;弹性板乙56用厚度为0.5mm的球面型钢板制成,其边沿有三根弹簧和支架挂钩式连接。水以150kg/cm2的压力从水喷射器4喷出,从进口58进入雾化器5,穿过弹性板甲52的中心孔59,打在弹性板乙56上,受弹簧57和弹性板乙56的反弹,又打回弹性板甲52的凹面上,被弹性弹回,从弹簧57、支架54和壳体53的空挡中穿过,水气在两弹性板中互振,促使雾化并从出口55排出,其雾化的颗粒度可以达到50~200微米。
从结构上讲,本发明独创的湍离子流发生器0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双湍流道湍流发生器6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见图6)它是由湍流发生器壳体61、雾化气进口62、湍流气出口(一)63、湍流气出口(二)64、湍流道(一)65和湍流道(二)66组成。壳体61除了有雾化气进口62和湍流气出口63、64外,是个密封的壳体。湍流道的个数、粗细要根据整个发动机需要气量的大小来决定,一般选用对称结构。雾化气从进口62进入后,在湍流道路中“翻个滚”,就形成了湍流气体,从出口63、64排进湍离子气流发生腔08中。此时,在湍离子流生成腔7中,其温度能达到350~450℃,其压力可以达到70kg/cm2。
从结构上讲,本发明独创的湍离子流发生器0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9的结构是这样设计的(见图7)它是由超声振荡头71、超声共鸣孔72、压电陶瓷圈73、石英共振放大圈74、棒壳体75、芯杆76、压电陶瓷针77、石英共振针78、超声棒79、底盖80组成。超声振荡头71是个多孔的由锆酸铅陶瓷(PZT)材料制成的壳形球体,气流可以从共鸣孔72中自由进出,其内腔互为间隔的等距的镶嵌有压电陶瓷针77和石英共振针78;超声振荡头71和棒壳体75是固定连接,在棒壳体75内的芯杆76上相互间隔的等距的安装有压电陶瓷圈73和石英共振放大圈74;超声棒79和湍流离子发生腔体2是固定连接。超声共振发生器9的启动条件、振动频率和输出功率都由超声振荡电路8调整和决定的。超声振荡电路8是一个普通超声振荡电路(见图8),在一般的电子手册上就可以找得到。在超声振荡电路8中、BG1、变容二极管CD、电源Eb、温度补偿电阻Rt1、及Rt2、R1、R2、R3、R4、R5、R6、R7、R8、C1和C2组成主振电路;BG2、R9、R10和C3组成电压放大电路; BG3、R11和C4组成射随器电路。从技术的角度讲,电子超声共振发生器9和超声振荡电路8需要使用的个数,取决于液体能源物质分子内部成分,因为不同成分分子振动频率和能量是不同的。湍流的气体经超声激发,使已经形成气体的液体分子的分子振动能级产生共振,湍流、磁场、超声共振等相互匹配激发,使其分子断键,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离子气流,并发出迭加的电磁波。该电磁波又大大的加速了离子运动的速度,从而实现了把分子内能向表面能的转化,形成了大量高温、高压湍离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