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在昆虫中进行基因转移的源自浓核病毒的载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在昆虫中进行基因转移的源自浓核病毒的载体.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286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9.25 CN 103328638 A *CN103328638A* (21)申请号 201180058248.8 (22)申请日 2011.11.02 1004292 2010.11.02 FR C12N 15/864(2006.01) C07K 14/435(2006.01) A01N 63/00(2006.01) (71)申请人 国家农业研究院 地址 法国巴黎 申请人 蒙彼利埃第二科学和技术大学 (72)发明人 米莱纳奥利亚斯特罗 奥雷莉佩兰 马克斯贝尔古安 弗朗索瓦库瑟朗斯 菲利普富尼耶 (74)专利代理。
2、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郑斌 彭鲲鹏 (54) 发明名称 用于在昆虫中进行基因转移的源自浓核病毒 的载体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载体, 其包含 : (i)5 位置的反向 末端重复 (ITR) 核苷酸序列 ; (ii) 中间位置的 与启动子功能性连接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 序列编码毒素 ; 和 (iii)3 位置的反向末端重复 (ITR) 核苷酸序列, 其中除根据 (i) 和 (iii) 的 ITR 序列以外, 所述载体不包含鹿眼蛱蝶浓核病 毒 (Junonia coenia densovirus) 的任何病毒核 苷酸序列。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载体产生重组。
3、且 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 (JcDNV) 颗粒的方 法。 最后, 本发明涉及根据上述方法产生的重组且 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作为蛾防治剂的 用途。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3.06.03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EP2011/005516 2011.11.02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2/059217 FR 2012.05.10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1 页 序列表 15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1页 序列表1。
4、5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28638 A CN 103328638 A *CN103328638A* 1/2 页 2 1. 载体, 其包含 : (i) 在 5 位置, 至少包含序列 SEQ ID No.1 的第 1 至 149 位核苷酸的 5 反向末端重复 核苷酸序列 (ITR), 所述 5 ITR 序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259 个核苷酸 ; (ii) 在中间位置, 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毒素 ; 以及 (iii) 在 3 位置, 至少包含序列 SEQ ID No.3 的第 369 至 518 位核苷酸的 3 反向末端 重复核苷酸序列 (。
5、ITR), 所述 3 ITR 序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259 个核苷酸, 除根据 (i) 和 (iii) 的 ITR 序列以外, 所述载体不包含鹿眼蛱蝶 (Junonia coenia) 浓 核病毒的任何病毒核苷酸序列。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载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毒素选自毒性多肽或者核酸分子例如 siRNA 或 miRNA。 3. 用于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JcDNV) 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 下步骤 : 1) 用以下来转化至少一个昆虫细胞 : a) 权利要求 1 或 2 之一所述的载体 ; b) 至少一种第二补充载体, 其包含 : i) 编码所述鹿眼蛱蝶浓核病毒。
6、的结构蛋白 VP1、 VP2、 VP3 和 VP4 或其衍生物的核苷酸 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 所述启动子优选为 JcDNV 的启动子 P9 ; 和 ii) 编码所述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NS1、 NS2 和 NS3 或其衍生物的核苷酸序 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 所述启动子优选为 JcDNV 的启动子 P93 ; iii) 所述至少一种第二载体不包含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的载体的所述 5 和 3 反向末 端重复序列 (ITR), 2) 收获所述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编码以下的核。
7、苷酸序列存在于至少两种不 同的补充载体中 : (i) 所述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结构蛋白 VP1、 VP2、 VP3 和 VP4 或其衍生物, 和 (ii) 所述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NS1、 NS2 和 NS3 或其衍生物。 5. 细胞, 其用以下转化 : a) 权利要求 1 或 2 中之一所述的载体, b) 一种或几种权利要求 3 或 4 之一所述的补充载体。 6.用于通过根据权利要求3或4之一所述方法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 颗粒的试剂盒, 其包含 : a) 权利要求 1 或 2 之一所述的载体 ; b) 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至少一种第二补充载体。 7. 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
8、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其可以通过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中任一项 所述的产生方法来获得, 并且由含有以下核苷酸序列的衣壳组成, 所述核苷酸序列包含 : (i) 在 5 位置,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5 反向末端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 (ii) 在中间位置, 权利要求 1 或 2 之一所述的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的核苷酸序列 ; (iii) 在 3 位置,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3 反向末端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28638 A 2 2/2 页 3 8. 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作为用于防治鳞翅目的 试剂的用途。 9. 。
9、组合物, 其包含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非复制重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10. 权利要求 9 所述的组合物作为用于防治鳞翅目的试剂的用途。 11. 植物处理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散布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或者通过根据权利 要求 3 或 4 之一所述的方法获得的非复制重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28638 A 3 1/11 页 4 用于在昆虫中进行基因转移的源自浓核病毒的载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允许编码毒素之基因在昆虫中的转移的非复制型重组鹿眼 蛱蝶 (Junonia coenia) 浓核病毒的方法, 及其在防治作物害虫中的用途。 背。
10、景技术 0002 浓核病毒 (Densovirus, DNV) 是能够通过自身复制的致病性病毒, 属于细小病毒 家族。浓核病毒的基因组包装于未被包裹的二十面体衣壳中, 由长度为约 6kb 的线性单链 DNA 组成, 并且包含两个编码序列区。这些编码区之一在一条链上包含编码四种衣壳蛋白 质 (VP) 的 5 开放阅读框 (ORF1)。另一编码区在互补链上包含三个 5 开放阅读框 ORF2、 ORF3 和 ORF4 并且编码浓核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NS)。这两个编码区在 5 端和 3 端以具有 发夹结构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ITR)( 长度大于 500 个核苷酸 ) 为界, 并且包括负责 VP 蛋。
11、 白和 NS 蛋白表达的启动子。 0003 浓核病毒具有只对无脊椎动物并且特别是昆虫和贝类具有致病性的有趣特性。 事 实上, 在哺乳动物中并且更特别地在人中并未发现致病性。 因此, 对使用这样的浓核病毒来 防治作物害虫有极大兴趣。该兴趣由以下确认 : 因浓核病毒基因组的小尺寸而将其插入细 菌质粒从而促进遗传工程操作以及重组浓核病毒产生的可能性。 0004 但是, 浓核病毒在环境中复制和扩增的能力对于使用浓核病毒防治作物害虫是缺 点。 0005 出于克服该缺点的目的, 本发明人开发了用于由鹿眼蛱蝶产生没有任何复制能力 的重组浓核病毒颗粒并且进一步在昆虫的受感染细胞中表达毒素的方法。 0006 鹿。
12、眼蛱蝶浓核病毒 (JcDNV) 的特征是获益于扩展到几鳞翅目 (Leoidoptera) 物种的宿主谱, 特别是荨麻蛱蝶 (Aglais urticaeL.)( 蛱蝶科, Nymphalidae)、 舞毒 蛾 (Lymantria disparL.)( 毒 蛾 科, Lymantriidae)、 家 蚕 (Bombyx moriL.)( 蚕 蛾 科, Bombycoidae)、 Mamestraoleracea, M.brassicaeL.( 夜 蛾 科, Noctuidae)、甜 菜 夜 蛾 (Spodoptera exigua)、 S.littoralis、 草地贪夜蛾 (S.frugip。
13、erda)( 夜蛾科 )。 0007 本发明的重组 JcDNV 颗粒不能在环境中复制但有这样的可能性, 即通过在感染后 的所述昆虫细胞中表达毒素来防治作物害虫 ( 特别是鳞翅目 )。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用于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 JcDNV 颗粒的构建体。 0009 发明详述 0010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涉及载体, 所述载体源自鹿眼蛱蝶的浓核病毒基因组, 其包含 如下列出的核苷酸序列 : 0011 (i) 在 5 位置, 至少包含序列 SEQ ID No.1 的第 1 至 149 位核苷酸的 5 反向末端 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所述 5 ITR 序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259 个核。
14、苷酸 ; 0012 (ii) 在中间位置, 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毒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4 2/11 页 5 素 ; 和 0013 (iii) 在 3 位置, 至少包含序列 SEQ ID No.3 的第 369 至 518 位核苷酸的 3 反向 末端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所述 3 序列 ITR 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259 个核苷酸, 优选地, 所 述 3 核苷酸序列 ITR 与 5 的 ITR 核苷酸序列互补 ; 0014 除根据 (i) 和 (iii) 的 ITR 序列以外, 所述载体不包含鹿眼蛱的任何病毒核苷酸 序列。 0015。
15、 “载体” 指能够促进核苷酸序列在一种细胞 ( 优选为昆虫细胞 ) 中的转移的任何运 载体。一般而言, 本发明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质粒、 粘粒、 噬菌粒 (phagemid) 或通过插入或 整合核苷酸序列而被操作的源自病毒来源或细菌来源的任何其它运载体, 例如且不限于, 杆状病毒类型的载体。 0016 此外, 所述载体可包含选择标记以允许鉴定良好整合所述载体的细胞。 0017 优选地, 本发明的载体是质粒载体, 也称为质粒。质粒已在现有技术中广泛描述 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 ( 参见例如 SANBROOK 等,“Molecular Cloning : A Laboratory Man。
16、ual” , 第二版, 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 1989)。作为实例, 可提及最常用的质 粒, 例如 pBR322、 pUC18、 pUC19、 pRC/CMV、 SV40 和 pBlueScript。可以通过使用用于去除或 添加特定 DNA 片段的限制酶和连接反应来设计质粒。向其中插入核苷酸序列的质粒为线性 或环状单链或双链 DNA 的形式。 0018 根据下述方法, 可以通过转化将质粒递送至细胞。 0019 可以将源自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载体称为 “毒性载体” , 因为其具有编码在受感染 昆虫细胞中持久表达之毒素的核苷酸序列。 0020 术语 “核苷酸序列” 指 DNA 序列 ( 例如, cD。
17、NA 或基因组 DNA 或合成 DNA) 或 RNA 序 列 ( 例如信使 RNA 或其它合成 RNA) 以及包含非天然核苷酸类似物、 非天然核苷酸间键或二 者的 DNA 或 RNA 的类似物。优选地, 所述核苷酸序列是 DNA 序列。核苷酸序列可具有任何 拓扑构型, 例如线性或环状构型。 0021 “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 更经常称为 “反向末端重复” 或 ITR) 是指具有位于鹿眼蛱 蝶浓核病毒基因组之 5 端和 3 端的具有发夹结构的序列 ( 分别为 SEQ ID No.1 和 SEQ ID No.3)。已知这些长度为 518 个核苷酸的 ITR 序列参与病毒基因组的衣壳化现象及其在病 。
18、毒基因组复制中起作用。 0022 本发明的 ITR 序列的特征是已被部分缺失。因此, 本发明载体的 ITR 最小序列保 留将基因组在衣壳结构蛋白中衣壳化的功能。 载体上任何其它病毒来源序列的不存在防止 载体通过自身复制。 0023 优选地, 5 的核苷酸序列 ITR 不包含多于 225 个来自 SEQ ID No : 1 序列的核苷酸 ( 例如不多于 200 个或 175 个核苷酸 ), 更优选不多于 160 个 SEQ ID No : 1 序列的核苷酸。 0024 更优选地, 5 的ITR序列包含于序列SEQ ID No.1的第1至149位核苷酸(SEQ ID No.2) 中。 0025 优。
19、选地, 5 的核苷酸序列 ITR 不包含多于 225 个 SEQ ID No : 3 序列的核苷酸 ( 例 如不多于 200 个或 175 个核苷酸 ), 更优选不多于 160 个 SEQ ID No : 3 序列的核苷酸。 0026 更优选地, 3 的 ITR 序列包含于 SEQ ID No.3 的第 369 至 518 位核苷酸 (SEQ ID No.4) 中。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5 3/11 页 6 0027 “毒素” 指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的分子, 该毒性作用可引起细胞死亡以及一个或更 多个细胞功能的干扰, 所述细胞干扰可引起生物体生长延迟或所述生物体的死亡。 0。
20、028 术语 “生物体” 指用重组且非复制的 JcDNV 颗粒感染的任何昆虫。 0029 根据一个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毒素可以是多肽, 在其表达的细胞中的毒性的 载体。该毒性特别地引起有害作用, 例如细胞组分或功能的破坏。因此, 可以使用已知对昆 虫并且特别是鳞翅目有毒性作用的多肽, 例如来自多种动物之毒液的毒性多肽 ( 蝎毒的神 经毒素 AaH-IT1、 寄生蜂毒液腺的毒素等 ) 或由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的其它毒性多肽, 例如蓖 麻毒素或苏云金芽孢杆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 的 Cry 毒素 (Bt kurstaki1970, Bt aizawai1989)。 0。
21、030 将使用具有蛋白质序列 SEQ ID No.5 的蝎毒神经毒素 AaH-IT1。 0031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毒素可以是 DNA 或 RNA 核酸分子, 例如干扰 RNA(iRNA), 所述分子对指定基因的表达具有抑制活性。该活性特别地通过靶信使 RNA 的快 速降解来实现并且引起靶基因转录的消失。 0032 优选地, 将选择具有中等稳定性的毒素。中等稳定性指在小于 7 天、 小于 1 天或小 于 7 小时内降解的毒素。 0033 还优选地是, 将选择对其中产生本发明的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的细胞没有任何毒性作用的毒素。 0034 “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 指使启。
22、动子的位置与目的核苷酸序列相邻以控制所述 序列表达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 启动子与编码毒素的核苷酸序列可操作性连接以控制其 表达。 0035 作为使得毒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启动子的实例, 可以使用普遍 (ubiquitous) 启动子例如序列 SEQ ID No.6 的家蚕启动子 Actine A3 或组织的其它特异性启动子。 0036 优选地, 使得本发明载体的毒素表达的启动子是可诱导启动子, 从而能够通过同 时或不同时施用所述载体以及所述启动子的介导因子来调节所述毒素的表达。 0037 除根据 (i) 和 (iii) 的 ITR 序列以外, 本发明的载体不包含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 任何病毒核。
23、苷酸序列。 事实上, 该载体由包含SEQ ID No.7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之全基因组 的载体构建。因此, 除 5 和 3 的 ITR 核苷酸序列之外, 本发明的载体不包含来自序列 SEQ ID No.7 的任何其它核苷酸序列。 0038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涉及用于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JcDNV) 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39 1) 用以下来转化至少一个昆虫细胞 : 0040 a) 如上所述的载体 ; 0041 b) 至少一种包含以下的第二补充载体 : 0042 (i) 编码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结构蛋白 VP1(SEQ ID No.8)、 VP2(SEQ ID N。
24、o.9)、 VP3(SEQ ID No.10)和VP4(SEQ ID No.11)或其衍生物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与启 动子可操作性连接, 优选为 Jc DNV 的启动子 P9, 和 0043 (ii)编码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非结构蛋白NS1(SEQ ID No.13)、 NS2(SEQ ID No.14) 和NS3(SEQ ID No.15)或其衍生物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 优选为 JcDNV 的启动子 P93,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6 4/11 页 7 0044 (iii) 所述至少一种第二载体在载体不包含如前所述的 5 和 3 的反。
25、向末端重复 序列 (ITR), 0045 2) 收获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0046 本发明的第二载体形成补充载体 ( 也称为 “辅助” 载体 ), 即, 具有多种功能或者具 有编码毒素之核苷酸序列的载体的缺少元件 ( 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 粒所需的 ) 的载体, 例如编码衣壳化所需蛋白质 (NS) 或形成衣壳的蛋白质 (VP) 的核苷酸 序列。 0047 结构蛋白 ( 也称为 “病毒蛋白” (VP) 形成浓核病毒衣壳的蛋白质。它们有 4 种 : VP1、 VP2、 VP3 和 VP4, 分别具有如下蛋白质序列 : SEQ ID No.8、 SEQ ID No.9。
26、、 SEQ ID No.10 和 SEQ ID No.11。优选地, 用于所述结构蛋白质 VP 的表达的启动子是序列 SEQ ID No.12 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启动子 P9。 0048 非结构蛋白 ( 也称为 “非结构蛋白” (NS) 参与用于形成衣壳的结构蛋白 VP 的 复制和组装。这些非结构蛋白有 3 种 : NS1、 NS2 和 NS3, 分别具有如下蛋白质序列 : SEQ ID No.13、 SEQ ID No.14 和 SEQ ID No.15。优选地, 用于表达所述非结构蛋白 NS 的启动子是 序列 SEQ ID No.16 的 JcDNV 启动子 P93。 0049 “衍生物”。
27、 指编码与前述鹿眼蛱蝶浓核病毒之结构蛋白 (VP) 或非结构 (NS) 蛋白的 多肽序列有至少 95的同一性百分比的多肽的核苷酸序列。 0050 “两条多肽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 指通过需要进行比较的两条序列之间的最 佳可能比对得到所述序列的相同氨基酸的百分比。 该百分比是纯统计学的并且两条序列之 间的差异随机分布于氨基酸序列的全长。 0051 “最佳可能比对” 或 “最佳比对” 指可以得到最高同一性百分比的比对。两条氨基 酸序列之间的序列比较通常通过以下来实施 : 在根据最佳可能比对来比对所述序列之后比 较所述序列 ; 然后对比较区段实施比较以鉴定和比较相似区域。可以通过以下获得用于实 施。
28、比较的最佳可能比对 : 使用由 SMITH 和 WATERMAN(Ad.APP.Math, 第 2 卷, 第 482 页, 1981) 以及由 NEDDLEMAN 和 WUNSCH(J.Mol.Biol., 第 48 卷, 第 443 页, 1970) 开发的全局同一性算 法 ; 通过使用由 PEARSON 和 LIPMAN(Proc.Natl.Acd.Sci, USA, 第 85 卷, 第 2444 页, 1988) 开 发的相似性方法 ; 通过使用基于这样的算法的计算机程序 (GAP、 BESTFIT、 BLAST P、 BLAST N、 FASTA、 TTASTA, Genetics C。
29、omputer Group, 575Science Dr., Madison, WI USA) ; 通过 使用多重比对算法 MUSCLE(Edgar, Robert C., Nucleic Acid Research, 第 32 卷, 第 1792 页, 2004)。为了获得最佳可能比对, 将优选使用具有矩阵 BLOSUM62 或矩阵 PAM30 的程序 BLAST。通过比较以最佳方式比对的两条序列来确定同一性百分比, 与参照序列相比, 所述 序列可包含添加或缺失以得到这两条序列之间的最佳可能比对。 通过以下来计算同一性百 分比 : 确定两条序列之间相同的位置的数目, 用所得数目除以被比较位置。
30、的总数, 并将所得 结果乘以 100 以得到这两条序列之间的同一性百分比。 0052 如上所述, 包含至少序列 SEQ ID No.1 的第 1 至 149 位核苷酸的 5 的反向末端重 复序列 (ITR)( 所述 5 的 ITR 序列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259 个核苷酸 ) 未包含于上述任何补 充载体中。 0053 同样, 包含至少序列 SEQ ID No.3 的第 369 至 518 位核苷酸的 3 位置的反向末端 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所述 3 的序列 ITR 的长度小于或等于 259 个核苷酸 ) 未包含于任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7 5/11 页 8 何补充。
31、载体中。 0054 本发明的两种载体不共有具有大于 50的同一性、 30的同一性或 20的同一 性的大于 100 个碱基对、 大于 50 个碱基对或大于 25 个碱基对的序列。 0055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编码以下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于至少两种不同的载体上 : 0056 (i) 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结构蛋白 VP1、 VP2、 VP3 和 VP4 或其衍生物, 和 0057 (ii) 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非结构蛋白 NS1、 NS2 和 NS3 或其衍生物。 0058 “转化” 指使得进行基因转移 ( 优选地在昆虫细胞中 ) 的任何方法。昆虫细胞的转 化可以通过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方。
32、法来实施, 例如使用转染或转导。 0059 优选地, 使用转染在昆虫细胞中转移核苷酸序列。 “转染” 指在真核细胞中引入 DNA。可以使用磷酸钙、 脂质体或脂质载体例如(INVITROGEN)、 高度支 化聚阳离子剂来实施细胞转染。 0060 可以根据下述步骤来实施重组且非复制的 JcDNV 颗粒的收获, 所述步骤不限 于 : 转染后第 4 天, 收获细胞和培养上清液以进行 3 个冷冻 / 解冻循环, 接着进行本地 (domestic) 超声处理。然后, 将上清液以 5,000g 澄清 10 分钟, 随后通过在 4于 Beckman SW41ti 转子中以 175,000g 超速离心 2 小时。
33、来浓缩病毒颗粒。将病毒颗粒重悬于 PBS 中。 0061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涉及昆虫细胞, 其包含 : 0062 a) 具有上述编码毒素的核苷酸序列的载体 ; 0063 b) 一种或几种的上述补充载体。 0064 所述昆虫细胞特别用于根据之前所述的方法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的鹿眼蛱蝶浓 核病毒颗粒。 0065 本发明的昆虫细胞具有能够被培养和转化的特征。在用本发明的载体转化之后, 所述细胞也能够复制重组浓核病毒, 以及表达病毒蛋白 (VP) 和非结构 (NS) 蛋白从而产生 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0066 作为昆虫细胞的实例, 可以使用如下细胞 : 0067 -Sf9( 草地贪夜蛾,。
34、 Spodoptera frugiperda) 0068 -High5( 粉纹夜蛾, Trichoplusia ni) 0069 -Ld( 舞毒蛾, Lymantria dispar)。 0070 作为昆虫细胞培养条件的实例, 可以使用如下条件 : 0071 Sf9( 草地贪夜蛾 ) 在 26于 TC100 培养基 (INVITROGEN, USA)+10 FCS+1抗生 素 / 抗真菌素中培养 ; 0072 High5( 粉纹夜蛾 ) 在 26于 Grace 培养基 (INVITROGEN, USA)+10 FCS+1抗生 素 / 抗真菌素中培养 ; 0073 Ld( 舞毒蛾 ) 在 26于。
35、 TC100 培养基 (INVITROGEN, USA)+10 FCS+1抗生素 / 抗真菌素中培养。 0074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涉及用于根据之前所述的方法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 浓核病毒颗粒的试剂盒, 其包含 : 0075 a) 具有如上所述编码毒素的核苷酸序列的载体, 和 0076 b) 至少一种上述补充载体。 0077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 JcDNV 颗粒的试剂盒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8 6/11 页 9 包含 : 0078 a) 具有如上所述编码毒素的核苷酸序列的载体, 和 0079 b) 至少两种不同的上述补充载体。 00。
36、80 根据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 用于产生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的试 剂盒还包含上述昆虫细胞。 0081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涉及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其可根据之前所 述的方法得到, 并且由含有以下核苷酸序列的衣壳组成且通过之前所述的产生方法获得, 所述核苷酸序列包含 : 0082 (i) 在 5 位置, 如前所述的 5 反向末端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 0083 (ii) 在中间位置, 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毒 素 ; 和 0084 (iii) 在 3 位置, 如前所述的 3 反向末端重复核苷酸序列 (ITR)。 0085 “重组鹿。
37、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指由经修饰浓核病毒基因组产生的病毒颗粒。在这 种情况下, 本发明的重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基因组通过以下来修饰 : 5 和 3 反向末端重 复序列 (ITR) 的部分缺失 ( 以至少维持序列的衣壳化功能 ) 以及通过抑制包含于两条 ITR 序列之间的全部病毒 JcDNV 序列。此外, 编码毒素的核苷酸序列也被插入部分缺失的 ITR 序列之间。 0086 “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指不具有复制其基因组之能力(在只由 其遗传物质或从宿主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浓核病毒方面 ) 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的重组病 毒颗粒。 0087 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在之前所述的。
38、方法中由具有编码毒素之 核苷酸序列的载体通过具有衣壳化和病毒复制所需之病毒序列的补充载体产生。因此, 在 不存在这些表达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补充载体的情况下, 重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不能复制。 0088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涉及上述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作为防治鳞 翅目的试剂的用途。 0089 本发明的重组且非复制的 JcDNV 颗粒的基因组包含与启动子可操作性连接的核 苷酸序列, 所述核苷酸序列编码毒素。所述毒素可以在受感染昆虫细胞中表达并且形成用 这些浓核病毒颗粒防治作物害虫鳞翅目的工具。 0090 本发明的第七目的涉及包含之前所述的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 的组合。
39、物。 0091 优选地, 当所述启动子是可诱导启动子时,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组合物还包含与编 码毒素的核苷酸序列可操作性连接的启动子的介导因子。 0092 本发明的第八目的涉及如前所述的组合物作为防治鳞翅目的工具的用途。 0093 本发明的第九目的涉及用于处理植物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在植物培养物上散布 如前所述的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的步骤。 0094 优选地, 根据所述处理方法处理的植物是稻、 玉米、 棉花、 大豆、 高粱 (sorghum)、 蔗 糖、 番茄、 甜椒、 苜蓿 (lucerne)。 0095 优选地, 编码毒素的序列受可诱导启动子控制, 根据本发明用于处理植物的方。
40、法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9 7/11 页 10 包括在如前所述的散布重组且非复制的鹿眼蛱蝶浓核病毒颗粒的步骤的同时、 之前或之后 散布所述启动子的介导因子化合物的步骤。 0096 实施例 1 构建体 0097 所有所产生的构建体源自含鹿眼蛱蝶浓核病毒(JcDNV)的完整感染序列(即在每 一侧以 5 和 3 反向末端重复序列 (ITR) 为界的结构 (VP) 基因和非结构 (NS) 基因 ) 的质 粒 pBRJ-H, (SEQ ID No : 7)( 图 1)(Jourdan 等, 1990, Virology, 第 179 卷, 第 403 至 409 页 ; Rolli。
41、ng, 1992, phD thesis at the University ofAix-Marseille II, 第 153 页 )。 0098 a) 补充质粒的构建 0099 补充载体具有受启动子控制的结构基因 (VP) 和 / 或也受启动子控制的非结构基 因 (NS) 但不具有 ITR 序列。 0100 具有 NS 和 VP 基因而不具有 ITR 序列的质粒 ( 称为 pJA 质粒 ) 是由 pBRJ-H 质 粒通过缺失 FspI 位点处的反向末端重复区 (ITR) 得到的 (Li, 1993, phD Thesis at the Universtiy of Montpellier I。
42、I. 第 124 页 )。在该构建中, JcDNV 的结构基因 (VP) 和非 结构域基因 (NS) 分别受其自身启动子 P9 和 P93 控制。 0101 为了获得只具有非结构基因 (NS) 的构建体, 通过以下来实施结构基因 (VP) 的缺 失 : 用限制酶 BamHI 和 HpaI(38bp 位至 2162bp 位 ) 消化 pJA 质粒, 然后用 T4DNA 连接酶 (INVITROGEN, USA) 再连接, 从而产生 pJAVP 质粒 ( 图 1a)。 0102 同样, 通过实施以下缺失非结构基因(NS)来获得只具有结构基因(VP)的质粒 : 用 限制酶 BsmI 和 KpnI(2。
43、732bp 位至 5211bp 位 ) 消化 pJA 质粒来从而产生 pJANS 质粒 ( 图 1b)。 0103 b) 衣壳化载体的构建 0104 衣壳化可需要病毒基因组末端的反向末端重复区 (ITR)。开发了具有重组基因组 的不同构建体以确定衣壳化所需的最小ITR序列。 在第一阶段, 通过在BstEII位点(337bp 位至 6028bp 位 ) 或 BamHI 位点 (446bp 位至 5920bp 位 ) 消化 pBRJ-H 质粒从而缺失编码 NS 和 VP 的病毒基因组部分, 获得只具有 ITR 的构建体。 0105 然后, 通过以下来构建第一重组载体 : 在 pBRJ-H 质粒的酶。
44、 BstEII 和 BamHI 之限 制性位点克隆家蚕 A3 的 Actine 启动子 (SEQ ID No.6) 控制下的包含编码 “绿色荧光蛋 白” (GFP) 的基因的表达盒 A3GFP, 缺失所述质粒的病毒基因组。所使用的表达盒 A3GFP 源自质粒 pSA3-GFP- 鳞翅目的表达载体 (Bossin, 1998, Thesis at the University of Montpellier II, 第 240 页 )( 图 1c)。这样产生的载体形成待衣壳化的重组基因组之一。 相应的构建体称为 pITR-A3GFP-BstEII 和 pITR-A3GFP-BamHI。 0106 。
45、通过在限制性位点BamHI和NotI处缺失报告基因GFP由载体pITR-A3GFP-BstEII 构建含编码红色荧光蛋白 DsRed2 之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用整合有限制性位点 BamHI 和 NotI 的引物通过 PCR 由质粒 pDsRed2(CLONTECH, USA) 扩增基因 DsRed2, 然后插入 GFP 基因 的位置。该构建体称为 pITR-A3DsRed2-BstEII。 0107 根 据 针 对 载 体 pITR-A3DsRed2-BstEII 的 方 法 来 构 建 含 编 码 黄 肥 尾 蝎 (Androctonus australis) 之神经毒素 (AaH-IT1)。
46、(SEQ ID No.5)( 得自 质 粒 pcD-Tox(Bougis 等, 1989) 的 基 因 的 重 组 质 粒 载 体。 产 生 的 载 体 称 为 pITR-A3AaH-IT1-BstEII 说 明 书 CN 103328638 A 10 8/11 页 11 0108 实施例 2 细胞系和多重转染测试 0109 在昆虫细胞中通过多重转染来产生重组 JcDNV 颗粒。将昆虫细胞系舞毒蛾 IPLB-Ld652(Ld)(Goodwin 等, 1978, In vitro,第 14 卷,第 6 期,页 码 : 485-94 ; 1985, Techniques in the life s。
47、ciences, cell biology, ” 第 C1 卷,“techniques in setting up and maintenance of tissue and cell cultures.” Separate C109, 第 28 页, Elsevier, County Clare, Ireland 或Techniques in the Life Sciences, Setting Up and Maintenance of Tissue and Cell Cultures, Elsevier Scientific Publishers Ireland, Ltd., (1985。
48、), 页码 : C109/1 至 C109/28) 在 26保持于补充有 10的胎牛血清和 1的抗 生素 / 抗真菌素 (Sigma, USA) 的 TC100 培养基 (Invitrogen, USA) 中。 0110 根据供应商的说明书使用转染剂(Roche Diagnostics, USA) 进行 细胞 Ld 的下述不同共转染反应 : 0111 - 按照 1 1 或 1 2 的比, 使用具有基因 NS 和 VP 的补充载体 pJA 和重组衣壳化 载体 pITR-A3GFP 或 pITR-A3DsRed2 或 pITR-A3AaH-IT1 进行双转染 ; 0112 - 按照 1 1 1 或 1 1 2 的比, 使用具有基因 VP 的补充载体 pJANS 和具 有NS基因的pJAVP以及重组衣壳化载体pITR-3GFP或pITR-A3DsRed2或pITR-A3AaH-IT1 进行三转染。 0113 通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有构建体 pITR-A3GFP 的 Ld 细胞来确定转染效率, 并 且显示其为至多 30。 0114 实施例 3JcDNV 颗粒的产生 0115 转染之后第 4 天, 收获细胞和培养上清液以进行 3 个冷冻 / 解冻循环, 接着用超声 波进行本地处理(domestic treatment)。 然后, 将上清液以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