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469380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3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07829.9

申请日:

2016.10.18

公开号:

CN106335643A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4D 25/10申请日:20161018|||公开

IPC分类号:

B64D25/10; B64D25/105; B64D25/11; B64D25/115

主分类号:

B64D25/10

申请人:

刘继军

发明人:

刘继军

地址:

166522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大兴乡政府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代理人:

赵永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涉及逃生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协助乘客脱离机舱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弹射装置;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端相贴合,且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其能够与所述弹射装置分离。本发明所提供的逃生包括:机身、逃生窗和上述模块化式弹射座椅;所述逃生窗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弹射装置相对所述逃生窗固定设置;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逃生窗相对正,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所述座椅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逃生窗完全脱离所述机身。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本体和弹射装置;
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端相贴合,且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其能
够与所述弹射装置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装置包括:磁
套筒、第一动磁铁、第二动磁铁、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弹性件;
所述磁套筒的弹射端为敞口;
所述第一动磁铁和所述第二动磁铁分别滑动装配于所述磁套筒内,所述弹性件设置于
所述第一动磁铁和所述第二动磁铁之间;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磁套筒内;
当通电后,所述第一线圈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动磁铁在所述磁套筒的轴线方向上移动,
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动磁铁在所述磁套筒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且所述第二动磁
铁靠近所述弹射端的一端能够伸出所述磁套筒的敞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其特征在于,
当通电后,所述第二线圈首先驱动所述第二动磁铁向靠远离所述敞口的方向移动,其
间,弹性件压缩蓄力;
然后所述第一线圈驱动所述第一动磁铁向靠近所述敞口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线圈驱
动所述第二动磁铁向靠近所述敞口的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动磁铁移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二
动磁铁移动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
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磁套筒的敞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为
封闭的箱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落伞;
所述降落伞内置于所述座椅本体内。
7.一种逃生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逃生窗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模块化式
弹射座椅;
所述逃生窗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弹射装置相对所述逃生窗固定设置;所述座椅本
体与所述逃生窗相对正,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所述座椅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逃生窗
完全脱离所述机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逃生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窗处设置嵌置卡槽,所
述座椅本体靠近所述逃生窗的一端设置嵌置卡凸;
所述座椅本体通过所述逃生窗由外而内插入所述机身,并通过所述嵌置卡凸和所述嵌
置卡槽的配合嵌置在所述逃生窗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逃生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本体靠近所述逃生窗的
一端的弧度与所述机身的弧度一致;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逃生窗共同形成单元整体。

说明书

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

背景技术

疏散速度是乘客能否从空难中幸存下来的重要因素,目前飞机上设计有多个逃生
口,乘客必须通过其中一个逃生口跳离机舱方能逃生,而且此逃生方法仅适用于飞机处于
极慢速或静止状态的情况,并不适用于飞机在高空中飞行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协助乘客脱离机舱的模块化式弹
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

本发明一种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弹射装置;

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端相贴合,且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
其能够与所述弹射装置分离。

优选地,所述弹射装置包括:磁套筒、第一动磁铁、第二动磁铁、第一线圈、第二线
圈和弹性件;

所述磁套筒的弹射端为敞口;

所述第一动磁铁和所述第二动磁铁分别滑动装配于所述磁套筒内,所述弹性件设
置于所述第一动磁铁和所述第二动磁铁之间;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设置于所述磁套筒内;

当通电后,所述第一线圈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动磁铁在所述磁套筒的轴线方向上移
动,所述第二线圈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动磁铁在所述磁套筒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且所述第二
动磁铁靠近所述弹射端的一端能够伸出所述磁套筒的敞口。

优选地,当通电后,所述第二线圈首先驱动所述第二动磁铁向靠远离所述敞口的
方向移动,其间,弹性件压缩蓄力;

然后所述第一线圈驱动所述第一动磁铁向靠近所述敞口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线
圈驱动所述第二动磁铁向靠近所述敞口的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一动磁铁移动速度大于所述
第二动磁铁移动速度。

优选地,所述座椅本体还包括: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伸入所述磁套筒的敞口内。
优选地,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为封闭的箱体。

优选地,还包括:降落伞;

所述降落伞内置于所述座椅本体内。

本发明一种逃生飞机,包括:机身、逃生窗和所述模块化式弹射座椅;

所述逃生窗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弹射装置相对所述逃生窗固定设置;所述座
椅本体与所述逃生窗相对正,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所述座椅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逃
生窗脱离所述机身。

优选地,所述逃生窗处设置嵌置卡槽,所述座椅本体靠近逃生窗的一端设置嵌置
卡凸;

所述座椅本体通过所述逃生窗由外而内插入所述机身,并通过所述嵌置卡凸和所
述嵌置卡槽的配合嵌置在所述逃生窗处。

优选地,所述座椅本体靠近所述逃生窗的一端的弧度与所述机身的弧度一致;所
述座椅本体与所述逃生窗共同形成单元整体。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逃生飞机引入了弹射装置,且在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所述
座椅本体能够通过所述逃生窗脱离所述机身;由此可知,当发生空难时,乘客无需主动去寻
找逃生口,只需要坐在座椅本体上即可脱离机身,从而大幅提高了逃生的速度,继而提高了
从空难中逃生的概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
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逃生飞机在弹射装置处于默认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逃生飞机在弹射装置包含的第二动磁铁向远离所述敞口方向移
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逃生飞机在弹射装置将座椅本体部分推出所述逃生窗时的结构
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逃生飞机在弹射装置将座椅本体完全推出所述逃生窗时的结构
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弹射装置

11-磁套筒

12-第一动磁铁

13-第二动磁铁

14-弹性件

2-座椅本体

21-限位块

22-嵌置卡槽

23-观察窗

3-机身

4-逃生窗

41-嵌置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
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所提供的逃生飞机包括:机身3(仅显示
部分结构)、逃生窗4、座椅本体2、降落伞(图中未示出)和弹射装置1。

逃生窗4设置于机身3上;弹射装置1相对逃生窗4固定设置;座椅本体2以与逃生窗
4相对正的方式与弹射装置1的弹射端相贴合。在弹射装置1的弹射作用下座椅本体2能够与
弹射装置1分离,并通过逃生窗4脱离机身3。降落伞设置于座椅本体2内,当座椅本体2脱离
机身3后,降落伞会打开,起到降低座椅本体2速度的作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使用的弹射装置1包括:磁套筒11、第一动磁铁12、第二动磁
铁13、第一线圈(图中未示出)、第二线圈(图中未示出)和弹性件14。其中磁套筒11的弹射端
为敞口;第一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分别滑动装配于磁套筒11内,弹性件14设置于第一
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之间;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设置于磁套筒内。当通电后,第一
线圈能够驱动第一动磁铁12在磁套筒1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第二线圈能够驱动第二动磁铁
13在磁套筒11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且第二动磁铁13靠近弹射端的一端能够伸出磁套筒11的
敞口。

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控制第一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的移动至少可以有
如下两种方式选用:

方式一:当通电后,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驱动第一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
向靠近瓷套筒敞口的方向移动,且使得第一动磁铁12移动速度大于第二动磁铁13的移动速
度(速度的控制,可以通过通入线圈的电流的大小来实现);其间,第二动磁铁13首先与座椅
本体2发生碰撞,进而如图3所示第一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共同推动座椅本体2向逃生
窗4移动,直至第二动磁铁13与座椅本体2分离,继而如图4所示座椅本体2在惯性作用下继
续移动直至完全脱离机身3。

方式二:如图2所示,当通电后,第二线圈首先驱动第二动磁铁13向远离敞口的方
向移动,其间,弹性件14压缩蓄力;然后如图3所示,然后第一线圈驱动第一动磁铁12向靠近
敞口的方向移动,第二线圈驱动第二动磁铁13向靠近敞口的方向移动,且第一动磁铁12移
动速度大于第二动磁铁13移动速度。其间,第二动磁铁13首先与座椅本体2发生碰撞,触发
座椅本体2移动,进而第一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共同推动座椅本体2向逃生窗4移动,直
至第二动磁铁13与座椅本体2分离,继而如图4所示座椅本体2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移动直至
完全脱离机身3。

方式二与方式一相比优势在于:首先将第二动磁铁13向远离敞口的方向移动,其
间弹性件14压缩蓄力。因此在将第一动磁铁12和第二动磁铁13向靠近敞口的方向移动时,
第一动磁铁12和弹性件14同时对第二动磁铁13施力,从而当第二动磁铁13在与座椅本体2
碰撞时,第二动磁铁13的动量大于方式一中第二动磁铁13在与座椅本体2碰撞时的动量,
即,方式二更利于触发座椅本体2的移动。

另外考虑到飞机在遇到险情时,电源很可能终止供电,而一旦电源不能供电,则第
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均无法工作,所以还可以在飞机起飞之前就将弹性件14设置为如图2所
示压缩蓄力状态,另外还应当设置有控制手柄(图中未示出),在没发生险情时控制手柄用
于阻止弹性件释放蓄力,而一旦发生险情,则可以通过控制手柄释放弹性件14的蓄力,进而
仅通过弹性件14所蓄能量将座椅本体2弹射出机身3。

为了保证弹射装置1对座椅本体2的弹射效果,座椅本体2应当与弹射装置1的弹射
端对正,否则很可能因对座椅本体2的弹射角度发生偏移,进而导致对座椅本体2弹射失败。
由此,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的座椅本体2还具有限位块21;其中限位块21伸入磁套筒11的敞
口内,从而保证了座椅本体2始终与弹射装置1的弹射端对正。另外还可以如图1所示,在逃
生窗4处设置嵌置卡槽41,在座椅本体2靠近逃生窗4的一端设置嵌置卡凸22;从而可以将座
椅本体2通过逃生窗4由外而内插入机身3,并通过嵌置卡凸22和嵌置卡槽41的配合嵌置在
所述逃生窗4处。从而当飞机发生险情需要逃生时,弹射装置1可以顺利地将座椅本体2沿其
嵌入反方向推出飞机机舱。另外座椅本体2靠近逃生窗4的一端的弧度与机身3的弧度一致,
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逃生窗共同形成单元整体,使得机身3的弧度具备连贯性。另外还于座
椅本体2靠近逃生窗4的一端设置有观察窗23,以便于乘客观察机身外部的环境。

考虑到座椅本体最终有可能落在水域,因此将座椅本体2的底端设计为封闭的箱
体,从而使得座椅本体2不会沉入水下,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
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
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
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涉及逃生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协助乘客脱离机舱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及包含其的逃生飞机。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块化式弹射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弹射装置;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端相贴合,且在所述弹射装置的弹射作用下其能够与所述弹射装置分离。本发明所提供的逃生包括:机身、逃生窗和上述模块化式弹射座椅;所述逃生窗设置于所述机身上;所述弹射装置相对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飞行器;航空;宇宙航行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