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GAME****980 文档编号:5465863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98349.4

申请日:

2017.03.29

公开号:

CN106921097A

公开日:

2017.07.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25/14申请日:20170329|||公开

IPC分类号:

H01R25/14; H01B5/02

主分类号:

H01R25/14

申请人: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在水; 张利波

地址: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路46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代理人:

林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该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汇流条本体的多个电流注入部和多个电流负载部;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多个所述电流注入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电流负载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增大;和/或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减小。本发明的汇流条将电流注入部和电流负载部从上到下依次排布,并使载流量较大的电流注入部及电流负载部于汇流条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端排布,该汇流条根据实际载流量需求来设计汇流条的尺寸,以在满足最大载流量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小汇流条的重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汇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汇流条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汇流条本体的多个电流
注入部和多个电流负载部;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多个所述电流注入
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电流负载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汇
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增大,直至增大到载流量的限定值所对应的预设的最大截面积;和/或各
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由载流量的限定值所对应的预设的最
大截面积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其特征在于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与流经该
位置的截面载流量成正比,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与流经该位置的截面载流量成正
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汇流条,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通过公式S=I(m)/F计算获得,I(m)通过函数式
I(m)=Min(a*m,E)计算获得,其中,m为各个电流注入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
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m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a为第一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述
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通过公式S=I(n)/F计算获得,I(n)通过公式I(n)
=E-b*(n-1)计算获得,其中,n为各个电流负载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
二区域的方向,所述n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b为第二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述电流
负载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汇流
条本体并排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汇流条本体用以连接电源正极,另一个所述汇流条本体用
以连接电源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本体对应所述电流注入部和所
述电流负载部均包括:电连接部和紧固件,所述电连接部与汇流条本体固定连接;其中,通
过所述紧固件将供电设备和/或用电设备与所述汇流条本体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在所述第
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结构呈梯形状或阶梯状。
7.一种汇流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备汇流条本体,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制备多个电流注入部,在所述第二区域制备多个电流负载部;
剪裁所述汇流条本体,以使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所述电流
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增大,增大到预设的最大截面积,所述预设的最大
截面积是根据载流量的限定值所确定的;
和/或,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以使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
积由所述预设的最大截面积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之前,还包括:
通过公式S=I(m)/F计算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I(m)通过函数式I(m)=
Min(a*m,E)计算获得,其中,m为各个电流注入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
二区域的方向,所述m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a为第一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述电流
注入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通过公式S=I(n)/F计算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I(n)通过公式I(n)=E-
b*(n-1)计算获得,其中,n为各个电流负载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
域的方向,所述n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b为第二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述电流负载
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
根据计算结果,裁剪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所对应位置处超出所需截面积的部分,和/或
裁剪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所对应位置处超出所需截面积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截面积的裁剪斜率,确定最终裁剪
斜率,根据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的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
的各电流注入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计算结果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剪掉的汇流条本
体的重量为各个裁剪斜率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
和/或,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截面积的裁剪斜率,确定最
终裁剪斜率,根据该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汇流条本地进行裁剪,以
使裁剪后的各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计算结果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剪掉的
汇流条本体的重量为各个裁剪斜率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汇流本体对应于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和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的位置处分别制
备电连接部,用以与供电设备或与用电设备电性连接。

说明书

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重设计的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汇流条是一种用于路由器或交换机等数据通信设备内部连接电源模块与插卡和
风扇,为插卡和风扇提供大电流供电的部件。汇流条的通流能力通常是几安培到几百安培。

核心路由器等数据通信设备,体积大,重量大,通常多台设备摆放于同一机房内。
机房承重能力对设备重量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核心路由器设计初期,就需要考虑最大限
度地减轻路由器各个部件的重量。由于在核心路由器上使用的汇流条载流量可达840A,汇
流条重量甚至可达10千克,因此汇流条也是需要减重的部件,本申请介绍一种减重汇流条
的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重设计的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
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以及设于
所述汇流条本体的多个电流注入部和多个电流负载部;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
二区域,多个所述电流注入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电流负载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
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增大,直至增大到载流量的限定值所对应的预设的最大截面积;和/
或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由载流量的限定值所对应的预设
的最大截面积减小。

本发明汇流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与流经该位
置的截面载流量成正比,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与流经该位置的截面载流量成
正比。

本发明汇流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通过公式S=I(m)/F计算获得,I(m)通过函
数式I(m)=Min(a*m,E)计算获得,其中,m为各个电流注入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
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m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a为第一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
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通过公式S=I(n)/F计算获得,I(n)通过公
式I(n)=E-b*(n-1)计算获得,其中,n为各个电流负载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
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n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b为第二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
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本发明汇流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为两个,两个所述汇流条本体
并排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汇流条本体用以连接电源正极,另一个所述汇流条本体用以连接
电源负极。

本发明汇流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汇流本体对应所述电流注入部和所述电流
负载部均包括:电连接部和紧固件,所述电连接部与汇流条本体固定连接;其中,通过所述
紧固件将供电设备和/或用电设备与所述汇流条本体电性连接。

本发明汇流条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汇流条本体在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
域的结构呈梯形状或阶梯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汇流条的制备方法,包括:

制备汇流条本体,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区域制备多个电流注入部,在所述第二区域制备多个电流负载部;

剪裁所述汇流条本体,以使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所述
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增大,增大到预设的最大截面积,所述预设的
最大截面积是根据载流量的限定值所确定的;和/或,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以使各个所述
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减小。

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之前,还包括:

通过公式S=I(m)/F计算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I(m)通过函数式
I(m)=Min(a*m,E)计算获得,其中,m为各个电流注入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
述第二区域的方向,所述m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a为第一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述
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通过公式S=I(n)/F计算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I(n)通过公式I(n)
=E-b*(n-1)计算获得,其中,n为各个电流负载部的编排序号,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
二区域的方向,所述n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b为第二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所述电流
负载部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所述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

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

根据计算结果,裁剪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所对应位置处超出所需截面积的部分,
和/或裁剪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所对应位置处超出所需截面积的部分。

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裁剪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截面积的裁剪斜率,确定最终
裁剪斜率,根据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的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以使裁
剪后的各电流注入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计算结果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剪掉的汇流
条本体的重量为各个裁剪斜率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

和/或,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截面积的裁剪斜率,确
定最终裁剪斜率,根据该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汇流条本地进行裁
剪,以使裁剪后的各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计算结果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
剪掉的汇流条本体的重量为各个裁剪斜率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

本发明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汇流本体对应于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和每个所述电流注入部的位置处分
别制备电连接部,用以与供电设备或与用电设备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汇流条将电流
注入部和电流负载部从上到下依次排布,并使载流量较大的电流注入部及电流负载部于汇
流条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端排布,该汇流条根据实际载流量需求来设计汇流条的尺寸,以
在满足最大载流量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小汇流条的重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
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制备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制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
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
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
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
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侧面结构示
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又一示
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111;汇流
条本体111包括供布局多个电流注入部12的第一区域100,及供布局多个电流负载部13的第
二区域200。具体地,图示汇流条本体在长度方向上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上段定义为第一区
域100,用以布局多个电流注入部12;下段定义为第二区域200,用以布局多个电流负载部
13。该汇流条通过电流注入部12、电流负载部13分别与通信设备的连接,满足通信设备内部
大电流的通流要求。

本发明中,在第一区域100朝向第二区域200的方向,各个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
的汇流条本体111的截面积增大,直至增大到载流量的限定值所对应的预设的最大截面积;
和/或各个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111的截面积由载流量的限定值所对应的
预设的最大截面积减小。其中,载流量的限定值一般是由用电设备所需的电流之和确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截面指的是为垂直于汇流条本体111长度方向的截面,即与电流流
动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截面。如图2所示的,沿着垂直纸面方向剖开,所对应的面即为本申请
截面积所对应的方向。

可选地,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的结构相同。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均为金属层状结构,分别设
于汇流条本体111的两端,用电设备和电源通过与该金属层状结构焊接实现与汇流条本体
111的电气连接;当然,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也可以为金属焊点。

另外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为:如图1所示,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均包括:电
连接部121和紧固件122,其中,电连接部121与汇流条本体111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替换
的,作为一种可以增加导电性能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电连接部121与汇流条本体111一体成
型,电连接部121沿着汇流条本体111向外延伸;可以通过紧固件122将供电设备和/或用电
设备的导电部件(其中,导电部件可以为印刷电路板,也可以为导电线,或者还可以为金属
条)与电连接部121电性连接,进而实现与汇流条本体111的电性连接。紧固件122可以同时
起到通电流和紧固作用。其中,电连接部121可以为如图1所示的金属片状结构,以形成大的
供电流平面;电连接部121除了与汇流条本体固定以外,还通过绝缘件与路由器机架固定。
紧固件122可以为螺栓,可以将供电设备和/或用电设备的导电部分设于电连接部121上,通
过拧紧螺栓将供电设备和/或用电设备的导电部件固定至电连接部121上。当然,电连接部
121也可以为两片金属片,导电部件可以设于两片金属片之间,并通过紧固件122固定。

在图1所示的图中,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从上到下依次排布,也可以理解
为,本实施例的汇流条,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分别设置于汇流条的两端,并各自朝
向汇流条的中间位置依次排布。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条可以与路由器或交换机配合使用,为插卡、风扇等用电
设备供电,举例来说,用电设备可以包括:主控板、线卡、网板、风扇框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本实施例以汇流条与路由器配合使用为例进行说明。汇流条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流负载部
13与用电设备(图中未示出)相连,电流注入部12与供电电源(图中未示出)相连,从而可以
为用电设备供电,其中,电流沿着电流注入部12的方向朝向电流负载部13流动。

当供电电源为多个时,则多个供电电源分别与其对应的电流注入部12连接,对于
电流注入部12所对应的截面积而言,沿着汇流条的一端(电流注入部12所在的一端)向汇流
条中间位置的方向上,随着供流的供电电源的增多,电流注入部12所对应的截面积所承载
的电流是增大的。

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汇流条而言,每个电流注入部所对应的截面积都是根据用电设
备的电流之和确定的,各个电流注入部对应的截面积均是相等的,均等于预设的最大截面
积。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条,在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
截面积增大,直至增大到该截面积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所对应的预设最大截面积。换句话
说,本实施例提供的汇流条的截面积是由预设最大截面积逐渐减小的,因而与现有技术的
截面积均等于预设的最大截面积的汇流条相比,达到了减重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电流负载部13而言,当用电设备为多个时,用电设备
分别与其对应的电流负载部13连接,此时沿着汇流条中间位置向电流负载部13所在的汇流
条的另一端的方向上,由于用电设备的分流效应,汇流条所承载的电流由截面积所能承载
的最大电流逐渐减小。

因而,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汇流条,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截面积由载流量的限
定值所对应的预设的最大截面积减小。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汇流条满足载流量需求的同时,可以采用折线型裁剪,得到
如图2所示的阶梯式汇流条;或者如图3所示,采用斜切方式剪裁得到斜切式汇流条,达到减
重目的,即第一区域100和第二区域200的结构呈阶梯状或梯形状。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
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各个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载流量的实际需求截面积,裁剪出
任意形状的汇流条。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汇流条所达到的最佳效果在于: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的截
面积与流经该位置的截面载流量成正比,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与流经该位置的
截面载流量成正比。通过这种比例关系,以使汇流条上的多余部分去除,使汇流条更加精
简,重量与体积均较小,适用范围及环境更广。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每个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的截面积通过公式S=I(m)/F计算
获得,I(m)通过函数式I(m)=Min(a*m,E)计算获得,其中,m为各个电流注入部12的编排序号,
在第一区域100朝向第二区域200的方向,m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a为第一区域100接触
面电流,E为各个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汇流条本体111的材质载流
量。如此可以算出每个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所需要截面积。每个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
的截面积通过公式S=I(n)/F计算获得,I(n)通过公式I(n)=E-b*(n-1)计算获得,其中,n为各
个电流负载部13的编排序号,在第一区域100朝向第二区域200的方向,n为由1逐渐增大的
自然数,b为第二区域200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
汇流条本体111的材质载流量。如此可以算出每个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所需要截面积,其
中,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为经过该点垂直于汇流条本体111长度方向的截面。

本发明的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流注入部12的载流量不超过350A,根据用电设备
的总的电流值将E取值为1050A,每个电流负载部13的载流量不超过150A,若汇流条本体的
材料为铜,则每平方毫米载流量F取值为5A/mm2,由此,根据上述公式的计算方法如下:

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的截面载流量:I(m)=Min(350*m,1050);

m是电流注入部12的标记序号,m=1、2、3······

最后,通过S=I(m)/5计算每个电流注入部12对应所在位置的截面积。

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截面载流量:I(n)=1050-150*(n-1);

n是电流负载部13的标记序号,n=1、2、3······

最后,通过S=I(n)/5计算每个所述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截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时,最终计算出的截面积可以适当向上取整,以使得各个电
流负载部13对应截面积之间所确定的裁剪斜率相等。其中,裁剪斜率是根据任意两个电流
负载部13所对应的截面积的值以及电流负载部13在第二区域200所对应的边长所确定的。
如图2所示出的裁剪斜率K1为根据m=1和m=2的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截面积所确定出的裁剪
斜率,K2为根据m=2和m=3的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截面积所确定出的裁剪斜率。例如,对于下
表中的电流负载部5所计算出的截面积等于80,但是为了同此前电流负载部1-4的截面积所
确定出的裁剪斜率相等,因此,电流负载部6确定的截面积向上取为90,同样道理的,电流负
载部6所计算出的截面积实际等于52,向上取整为60。由此,各个电流负载部的截面积成等
差形式分布,又由于电流负载部13在第二区域200所对应的边长均相等,因而所确定出的裁
剪斜率相同,从而便于裁剪。

需要注意的是,在取整时应当向上取整,否则裁剪后的截面积比根据公式确定出
的截面积小,则容易造成汇流条发热,汇流条的性能变差。

下表为各个段层的截面载流量及截面积对应的计算表格。



上述实施例所确定的电流负载部13和电流注入部12所对应位置的截面积相对精
确,相应的,裁剪出的汇流条的本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呈阶梯状。对于制造汇流条本
体而言,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优选地,在设置供电电源时,使得每个供电电源与其对应的电流注入部12在连接
时的接触面所承载的电流均相等,因而,沿着汇流条的一端(电流注入部12所在的一端)向
汇流条中间位置的方向上,随着承载的供电电源的增多,电流注入部12所对应的截面积所
承载的电流是基本均匀增大的,由此所确定的各个电流注入部12对应位置的截面积也是均
匀增大,直至增大到预设的最大截面积。

这样排布供电电源的优点在于:在制作汇流条时,只要确定预设的最大截面积以
及位于汇流条边缘的电流注入部12的截面积即可,根据二者确定出裁剪斜率,此时裁剪斜
率只有一个,便于裁剪,此时对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裁剪后的第一区域100呈梯形状。

类似地,对于各个电流负载部13而言,优选地,使得各个电流负载部13输出给用电
设备的电流均相等,即每个用电设备与其对应的电流负载部13在连接时的接触面所承载的
电流均相等,此时沿着汇流条中间位置向电流负载部13所在的汇流条的另一端的方向上,
汇流条所承载的电流由截面积所能承载的最大电流均匀减小。对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裁
剪后的第二区域200也呈梯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用电设备而言,当用电设备不同时,各用电设备所对应的各个
电流负载部13所承载的接触面电流一般不相等,此时可以将小电流的用电设备设置于汇流
条本体的端部,即电流越小,越靠近汇流条本体的端部设置。此时不同的电流负载部13可以
确定出多个裁剪斜率,根据多个裁剪斜率确定最终裁剪斜率,根据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电
流负载部13对应的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各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
等于上述计算公式所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的重量应当为各个裁剪斜率
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

即应当保证裁剪后的各个电流负载部13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应当比采用上述实施
例中采用公式确定的截面积大,也就是裁剪后的截面积也应当满足最基本的载流需求,并
且还应当使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的重量最大(裁剪后的汇流条本体的重量较小)也就是最
大限度的实现减重的目的。

其中,电流注入部12在裁剪方式与上述电流负载部13的方法类似,在多个裁剪斜
率中,最终选择的裁剪斜率应当使保证裁剪后的汇流条本体满足基本载流需求,且被裁剪
掉的汇流条的重量最大。具体方式不再赘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汇流条本体111为两个,两个汇流条本体111并排设置,该两个
汇流条本体111之间设有绝缘层,通过该绝缘层粘合在一起,以避免两个汇流条本体111电
性连接。两个汇流条本体111上均设有上述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其中一个汇流条
本体111用以连接电源正极,另一个汇流条本体111用以连接电源负极,连接电源正极的汇
流条本体111上的电流负载部13用以与用电设备的电流输入端相连,连接电源负极的汇流
本体11上的电流负载部13用以与用电设备的电流输出端相连。本实施例中,该两个汇流条
本体111通过与供电设备及用电设备电气连接,实现供电设备对用电设备的供电。当然,在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汇流条本体111,通过汇流条本体111上的电路布局,同样
可以实现供电设备与用电设备的电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汇流条本体111为两个时,即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的情况
下,在计算电流时,只计算一块汇流条本体111的截面积。

本发明的汇流条根据电流注入部12和电流负载部13对应的实际需求截面积进行
裁剪,以减少汇流条的重量及占用空间。

进一步地可以将各个电流注入部12与电流负载部13对应的截面积按照大小进行
有序排列,从而使汇流条的外观较为美观。当然,为了满足载流的需求,相应的,供电设备也
应当沿着汇流条的一端向汇流条的中间位置按照输入汇流条的电流大小按照由小至大的
顺序进行设置;用电设备也应当沿着汇流条的另外一端向汇流条的中间位置延伸按照用电
电流由小至大的顺序进行设置。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汇流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
方法包括:

S401、制备汇流条本体,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S403、在第一区域制备多个电流注入部,在第二区域制备多个电流负载部。

S405、剪裁汇流条本体,以使在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电流注入部对
应位置的汇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增大,增大到预设的最大截面积,所述预设的最大截面积是
根据载流量的限定值所确定;和/或,裁剪汇流条本体,以使各个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汇
流条本体的截面积减小。

本发明的方法中,将电流注入部和电流负载部分设在汇流条本体的两端,通过对
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去除汇流条本体上不需要的部分,即超出电流注入部或电流负载部
对应位置所需截面积。

在一可选本实施例中,在裁剪汇流条本体之前,可以对汇流条本体上的电流注入
部和电流负载部所对应位置的截面积进行计算,通过精准计算以方便于对汇流条本体的裁
剪。具体地,通过公式S=I(m)/F计算每个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I(m)通过函数式I(m)
=Min(a*m,E)计算获得,其中,m为各个电流注入部的编排序号,在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
的方向,m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a为第一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
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这样算法方式可以精准地算出每个电流注
入部所需的截面积,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汇流条的重量。另外,通过该种方式的计算,
还将电流注入部按照需求截面积有序进行排列,可以有利于汇流条的裁剪。

进一步地,通过公式S=I(n)/F计算每个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I(n)通过公
式I(n)=E-b*(n-1)计算获得,其中,n为各个电流负载部的编排序号,在第一区域朝向第二
区域的方向,n为由1逐渐增大的自然数,b为第二区域接触面电流,E为各个电流负载部对应
位置载流量的限定值,F为汇流条本体的材质载流量。同样地,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可以精准
地算出每个电流负载部所需的截面积,并且将电流注入部进行有序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
减小汇流条的重量,而且有利于汇流条的裁剪。

如图5所示,在裁剪汇流条本体的步骤中,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根据计算结
果,裁剪每个电流注入部所对应位置处超出所需截面积的部分,和/或裁剪每个电流负载部
所对应位置处超出所需截面积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裁剪出的汇流条本体的结构可以呈阶
梯状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

如图6所示,在发明的又一可选实施例中,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最终裁剪斜率,根据
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的汇流条本体进行裁剪,以使裁剪后的各电流注
入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计算结果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的重量为
各个裁剪斜率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

和/或,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相邻两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截面积的裁剪斜率,确
定最终裁剪斜率,根据该最终裁剪斜率对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汇流条本地进行裁
剪,以使裁剪后的各电流负载部对应的截面积大于或等于计算结果确定的截面积,并且裁
剪掉的汇流条本体的重量为各个裁剪斜率对应的裁剪掉的汇流条本体重量的最大值。通过
该种方式可以满足各个电流注入部和各个电流负载部的截面载流量,使第一区域裁剪出梯
形状结构,使第二区域也可以裁剪出梯形状结构,该种方式便于裁剪的操作,便于生产。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还可以在汇流本体对应于每个电流注入部和每个电流注入部
的位置处分别制备电连接部,用以与供电设备或与用电设备电性连接。具体地,该汇流条本
体可以通过紧固件与电连接部配合固定在供电设备或者用电设备上。该电连接部及紧固件
的结构如上述汇流条的实施例中所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中,根据汇流条的需求,也可以制备两个并列设置的汇流条本
体,两个汇流条本体之间设有绝缘层以分隔开,通过两个汇流条本体的设计,可以便于区分
汇流条的正负极关系等。

本发明的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将电流注入部和电流负载部从上到下依次排布,并
将载流量较大的电流注入部及电流负载部于汇流条的中间位置,在朝向汇流条两端,电流
注入部和电流负载部的载流量逐渐减小,该汇流条根据实际载流量需求来设计汇流条的尺
寸,以在满足最大载流量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减小汇流条的重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
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
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
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本申请
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
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汇流条及其制备方法,该汇流条包括:汇流条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汇流条本体的多个电流注入部和多个电流负载部;所述汇流条本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多个所述电流注入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多个所述电流负载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朝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方向,各个所述电流注入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增大;和/或各个所述电流负载部对应位置的截面积减小。本发明的汇流条将电流注入部和电流负载部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