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用标记片以及其制造方法、防伪功能赋予构件、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伪用标记片以及其制造方法、防伪功能赋予构件、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02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16 CN 103930283 A (21)申请号 201280055919.X (22)申请日 2012.11.09 2011-248273 2011.11.14 JP B42D 25/20(2014.01) B42D 25/405(2014.01) (71)申请人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都 (72)发明人 关根阳子 山内豪 北村满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刘宗杰 吕琳 (54) 发明名称 防伪用标记片以及其制造方法、 防伪功能赋 予构件、 具备防伪功。
2、能的物品 (57) 摘要 本发明目的是得到廉价、 可以容易判定真伪 的防伪用标记片。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防伪用标记 片(1)的特征在于, 具备基材(3)和直接形成在基 材 (3) 上并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的 多个标记 (5)。优选上述标记在上述基材上配置 成无分布不均且不规则, 标记 (5) 的颜色有多个, 标记(5)的轮廓的形状具有多种形状。 此外, 俯视 标记 (5) 时形成的形状的角部的最小曲率半径优 选为 250nm 以上且不到 10m。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5.14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JP2012/079。
3、096 2012.11.09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73462 JA 2013.05.2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30283 A CN 103930283 A 1/1 页 2 1. 一种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基材 ; 以及 多个标记, 其直接形成在上述基材上, 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在。
4、上述基材上配置成无分布不均且不规则。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的颜色有多个。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的轮廓的形状具有多种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标记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的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俯视上述标记时形成的形状的角部的最小曲率半径为 250nm 以上且不到 10m。 7. 一种防伪功能赋予构件, 其在防伪用标记片上, 至少层叠了粘合层和剥离纸, 上述防伪用标记片的特征在于, 具备 : 基材 ;。
5、 以及 多个标记, 其直接形成在上述基材上, 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8. 一种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 其特征在于, 具有防伪用标记片, 该防伪用标记片的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基材 ; 以及 多个标记, 其直接形成在上述基材上, 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9. 一种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涂敷工序, 在基材上涂敷感光性树脂, 形成感光性树脂层 ; 曝光工序, 隔着光掩模对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 ; 以及 显影工序, 对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显影, 形成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的 标记。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
6、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涂敷工序前, 具有将上述基材层叠于基板上的层叠工序, 在上述显影工序后, 具备将形成有上述标记的上述基材从上述基板剥离的剥离工序。 11.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的颜色有多个, 使用被着色成上述标记的颜色的上述感光性树脂, 按各种颜色的每一种来反复进行上 述涂敷工序、 上述曝光工序和上述显影工序。 12. 一种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印刷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的标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30283 A 2 1/11 页 3 防伪用标记片以及其制造方法、 防伪功能赋予构件、 具备。
7、防 伪功能的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被赋予给信用卡、 现金卡、 ID 卡、 会员证等卡类、 纸币、 股票、 商品券、 抽 奖券、 票据、 小邮票、 入场券等有价证券 / 兑换券类、 各种证书、 高额商品的标签等的防伪用 的标记片 (marker sheet)。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在有价证券类等需要防伪的物品中使用了被称为标记物 (taggant, 另外也称 为 taggent) 的防伪用的添加物。作为标记物要求高度地难以伪造、 使真伪判定容易且能够 迅速地实施而且廉价。 0003 作为这样的标记物粒子, 公开了一种构成为可以使用光学放大装置观察并且被图 案化了的标记。该标记利。
8、用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中的光刻的方法形成, 或是利用其他的微 加工的技术领域的方法形成, 构成为可被识别成图形、 标志、 个人署名、 日期、 术语等基于其 设计的内容而带有信息的物体。 通过使该标记均匀地混合后的液状粘合剂在文件等的表面 附着干燥, 能够固定标记 ( 参照专利文献 1)。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2-230512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 然而, 在液体中分散标记并进行涂敷干燥的现有方法中, 存在在真伪判定用的识 别部分中, 或是完全不包含标记, 或是仅包含很少标记, 或是应该包含多个。
9、形状的标记但却 仅包含特定形状的标记, 或是在识别部分内不均匀分布地包含标记, 或是多个标记重叠而 使读取变得困难等等, 难以制成均匀包含适当数量与种类的标记的真伪判定用的识别部分 这样的问题。 0009 此外, 在现有方法中, 在处理标记时, 特别是在液体中分散而进行油墨化时, 还存 在标记的形状被破坏、 变得不能发挥识别功能这样的问题。 0010 进而, 在现有方法中, 由于标记是在基板上设置牺牲层, 在其上制成标记, 最后溶 解牺牲层而成为粒子状, 所以存在会花费该牺牲层的成本的问题。 此外, 使该标记在液体中 分散, 成为油墨, 并涂敷该油墨, 会存在在油墨化工序、 涂敷工序中花费成本。
10、的问题。 0011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 其目的是得到廉价、 真伪判定容易的防伪用标 记片。 0013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提供以下的发明。 0014 (1) 一种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基材 ; 以及多个标记, 其直接形成在上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3 2/11 页 4 述基材上, 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0015 (2) 根据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在上述基材上配置成无 分布不均且不规则。 0016 (3) 根据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的颜色有多。
11、个。 0017 (4) 根据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的轮廓的形状具有多种 形状。 0018 (5) 根据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标记的内部形成有通过放 大观察能识别出的形状。 0019 (6) 根据 (1)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 其特征在于, 俯视上述标记时形成的形状的角 部的最小曲率半径为 250nm 以上且不到 10m。 0020 (7) 一种防伪功能赋予构件, 其在防伪用标记片上, 至少层叠了粘合层和剥离纸, 上述防伪用标记片的特征在于, 具备 : 基材 ; 以及多个标记, 其直接形成在上述基材上, 通 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
12、状。 0021 (8) 一种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 其特征在于具有防伪用标记片, 该防伪用标记片的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基材 ; 以及多个标记, 其直接形成在上述基材上, 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 出轮廓的形状。 0022 (9) 一种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涂敷工序, 在基材上涂敷 感光性树脂, 形成感光性树脂层 ; 曝光工序, 隔着光掩模对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 ; 以 及显影工序, 对上述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显影, 形成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的标 记。 0023 (10) 根据 (9)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涂敷工序前, 具有将上。
13、述基材层叠于基板上的层叠工序, 在上述显影工序后, 具备将形成有上述标记的 上述基材从上述基板剥离的剥离工序。 0024 (11) 根据 (9) 所述的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上述标记的颜色有 多个, 使用被着色成上述标记的颜色的上述感光性树脂, 按各种颜色的每一种来反复进行 上述涂敷工序、 上述曝光工序和上述显影工序。 0025 (12) 一种防伪用标记片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基材上印刷通过放大观察能 识别出轮廓的形状的标记。 0026 发明效果 0027 通过本发明, 能够得到廉价、 真伪判定容易的防伪用标记片。 附图说明 0028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标记片 1。
14、 的俯视图。 0029 图 2 是表示本发明的标记片 1 的放大立体图。 0030 图 3 是表示 (a) (c) 标记片 1a 1c 的放大立体图。 0031 图 4 是表示本发明的标记 5i 的立体图。 0032 图 5(a) 是表示本发明的防伪用标签 21 的局部剖视图, (b) 是表示本发明的防伪 用转印箔 31 的局部剖视图。 0033 图 6(a) 是表示卡 41 的俯视图, (b) 是表示 (a) 中的 A-A剖面的剖视图。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4 3/11 页 5 0034 图 7(a) 是表示有价证券 51 的俯视图, (b) 是表示 (a) 中的 B-。
15、B剖面的剖视图。 0035 图 8(a) (c) 是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一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 0036 图 9(a) (e) 是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二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 0037 图 10(a) (e) 是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三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 0038 图 11(f) (k) 是图 10 的后续图。 0039 图 12(a)、 (b) 是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四制造方法的概略剖视图。 0040 图 13 是表示微小文字的角部的曲率半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 标记片 1 的构成 ) 0042 以下基于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标记片。
16、 1 进行说明。 0043 图 1 是表示标记片 1 的俯视图。标记片 1 具备基材 3 和直接形成在基材 3 上的多 个标记 5。标记 5 的形状通过放大观察而能识别出。此外, 标记 5 在基材 3 上配置成无分布 不均且不规则。 0044 本发明的标记片1由于如后面将叙述的那样利用光刻或印刷在基材3上直接形成 标记 5, 所以能够均匀地包含适当数量和种类的标记 5。 0045 此外, 由于本发明的标记片 1 在基材 3 上直接形成标记 5, 所以不包含下述工序, 即, 使标记从基材剥离, 使其成为粒子状, 并在液体中分散, 进行油墨化的工序。因此, 能够 防止在进行油墨化的工序中破坏标记的。
17、形状。 0046 此外, 在本发明的标记片 1 中, 标记 5 是直接紧贴基材 3 形成的。而在如以往那样 使标记在液体粘合剂等中分散进行涂敷的情况下, 会在基材上形成包含标记的树脂层。因 此, 本发明的标记片与现有的标记赋予部相比能够变薄。另外, 标记 5 直接形成在基材 3 上 的意思是标记 5 在基材 3 上直接接触形成。在基材 3 的形成标记 5 一侧的面上具有紧贴性 提高等的处理层的情况下, 即使包含这样的处理层来做成基材 3, 在处理层上形成标记 5, 标记 5 也会直接形成在基材 3 上。 0047 此外, 由于本发明的标记片 1 在基材 3 上直接形成标记 5, 所以为了使标记。
18、从基材 剥离, 不需要在标记与基材之间形成的牺牲层。此外, 与现有的发明相比, 由于无需使标记 在液体中分散的油墨化工序和涂敷该油墨的涂敷工序, 所以与现有的发明相比可以以低成 本形成标记片。 0048 基材 3 无特别限定, 但当考虑到粘附于其他物品上并读取标记 5 时, 优选是透明、 厚度 100m 以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丙烯 (PP)、 聚碳酸酯 (PC)、 聚苯乙烯 (PS) 的树脂薄膜。 0049 标记 5 为大致平板状, 轮廓的形状通过放大观察而能识别出。即, 基体的轮廓通过 放大观察而能识别出。图 2 是标记片 1 的放大立体图。如图 2 所示那样, 标记片。
19、 1 作为标 记5具有三角形的板状的标记5a、 圆形的板状的标记5b、 四角形的板状的标记5c。 标记5a、 5b、 5c分别颜色也不同。 标记5的轮廓不限于这些形状, 能够采用椭圆形或多角形、 星形、 心 形、 动物的外形、 文字的外形、 数字的外形、 符号的外形、 图形的外形等各种形状。 0050 另外, 形状能识别出的意思是形成人为的形状, 能够与无意图自然形成的形状相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5 4/11 页 6 区别。因此, 在伪造赋予了标记片 1 的物品的情况下, 由于即使能够复制物品的外形等也难 以复制至标记5, 所以能够判别真正的物品与伪造的物品。 此外, 由。
20、于形状能识别出, 所以即 使是真正的物品彼此, 通过变更赋予的标记 5 的形状, 也可以判别制造时期或用途等。 0051 此外, 标记 5 利用颜料或染料等着色。通过对标记 5 进行着色, 从而提高外观性以 及防伪效果。如图 2 所示那样标记片 1 包含 3 色的标记 5a 5c。 0052 此外, 标记 5 在基材 3 上配置成无分布不均是指在标记片 1 的真伪判定用的识别 部分中, 在面内的分布无大的不均, 在识别用途上不产生问题的程度下标记 5 的分布为均 匀的。此外, 标记 5 在基材 3 上配置成不规则是指标记 5 的方向、 各自的位置关系、 数量密 度配置非规则地进行配置。标记 5。
21、 的配置如后面将叙述的那样利用光刻等, 制成为非规则 性的。不是如现有的标记分散液的涂敷那样标记的分布以自然地非规则的方式形成, 在本 发明中, 以标记 5 的位置为不规则那样的图案, 形成光掩模等图案。此外, 在标记 5 的轮廓 为文字的外形、 或如标记 5i 那样内部的形状为文字等难以识别出表里不同的情况下, 在现 有的标记分散液的涂敷中存在标记在内部、 难以识别的情况。然而, 在本发明中, 由于标记 5 在基材 3 上直接形成, 所以标记 5 不会在内部, 文字等也能够容易地识别。 0053 另外, 在使用光掩模的曝光中, 在 1 次曝光中只能形成相同的图案, 但通过按标记 5 的每种颜。
22、色, 改变光掩模的旋转角或错开位置进行曝光, 就能够形成不同图案。 0054 本发明的标记片 1 由于标记 5 的配置为无分布不均且不规则, 所以特定的物品具 有特定的形状、 颜色、 大小、 数量、 配置的标记。因此, 通过比对标记片 1 的标记 5 的信息, 能 够还在认证用途中进行使用。 0055 作为构成标记 5 的材料, 无特别限定, 但从外观性、 耐久性的观点出发, 优选彩色 抗蚀剂、 DFR( 干膜抗蚀剂 ) 等抗蚀剂材料或者颜料、 染料的胶印油墨或者丝印油墨。 0056 标记 5 的厚度优选为 0.1m 以上, 且优选为 25m 以下。当厚度太薄时, 制造变 得困难。而当厚度太厚。
23、时, 除了制造时的感光性树脂的厚膜的形成变得困难以外, 标记 5 也 会变得容易从基材 3 剥离。 0057 标记 5 的尺寸优选为 3 300m。当太小时, 不能使用放大镜等简易的放大器具 观察标记 5, 当未使用显微镜等更复杂的装置时, 就不能判定真伪。此外, 当太大时, 即使不 使用放大器具也可以利用肉眼认识到标记 5 的特征, 防伪效果降低。另外, 标记 5 由于是平 板状, 所以厚度优选为尺寸的一半以下。在此, 所谓尺寸是指俯视标记 5 时的最长的长度, 例如若形状为四角形则是其对角线的长度, 若形状为椭圆则是其长轴的长度。 0058 本发明的标记片 1 由于肉眼不能把握标记 5 的。
24、特征, 用放大镜等器具才能把握特 征, 所以无法容易知道对赋予的物品施加了防伪技术。因此, 标记 5 与能够以目视确认的防 伪技术相比, 能够发挥更高的防伪效果。 0059 俯视标记 5 时形成的形状的角部的最小的曲率半径优选为 250nm 以上且不到 10m。该角部是指标记 5 的形状的最尖位置, 是直线与直线的交叉位置、 直线与曲线的交 叉位置、 曲线与曲线的交叉位置等。在后述的本发明的第四制造方法中的胶印印刷或凹版 印刷等中, 难以做成这样的高分辨率的标记 5, 但在使用利用了光刻的第一第三制造方法 和第四制造方法中的喷墨印刷法的情况下, 能做成这样的高分辨率的标记 5。 0060 对作。
25、为现有的制造方法在千元纸币的背面胶印或者凹版印刷的微小文字 “” “” “” 进行研究。例如, 形成微小文字 “” 的 2 根横棒无论使用哪种制造方法,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6 5/11 页 7 均不能使角正确地为 90 度, 虽然有适度差异, 但一定会带圆角。图 13 所示的千元钞的 “” 的微小文字 71 的角部的曲率半径 73 约为 58m。 0061 一般在使用胶印印刷或凹版印刷的情况下, 即使是被称为高精细印刷的 720 线 ( 每 1 英寸, 720 个网点 ), 网点一个的大小也为 35m。由于即使作为更高精细, 能够形成 的最小像素也为 20m 左右, 所。
26、以角的曲率半径的极限是 10m。 0062 在本发明的第四制造方法中的使用胶印印刷或凹版印刷等的标记的制造方法中, 根据油墨的特性, 角的曲率半径为 10 50m 左右。 0063 另一方面, 在使用本发明的第四制造方法中的喷墨印刷法的情况下, 由于能够形 成直径 1m 以下的点, 所以角的曲率半径能够为 500nm。 0064 此外, 在使用了光刻法的第一第三制造方法中, 由于能够以曝光的光的波长程 度的分辨率记录潜像, 所以在使用曝光波长 365nm 的情况下, 即使较大地预估, 也能形成直 径 500nm 的形状。 0065 即, 在本发明中, 角的曲率半径能够为250nm。 此外, 由。
27、于最小能够形成曲率半径的 二倍的线宽的图形, 所以在作为曲率半径250nm的情况下, 也能够形成线宽度500nm文字尺 寸 3m 左右的微细的微小文字。 0066 此外, 即使在文字尺寸为 300m 的情况下, 由于角的曲率半径小, 所以也能够再 现更精密的形状, 提高防伪性。 0067 另外, 如上所述, 在对标记进行粒子化的现有技术中, 在进行油墨化时标记的角会 被破坏, 但根据本发明的标记, 能够做成能如上述那样缩小角的曲率半径而且维持了精密 的形状的标记。 0068 另外, 虽然在图 2 中, 对具有不同形状且不同颜色的标记 5a 5c 的标记片 1 进行 了说明, 但根据用途, 例如。
28、, 也可以如图 3(a) 所示的标记片 1a 那样, 在基材 3 上具有相同形 状且相同颜色的标记 5d。此外, 也可以如图 3(b) 所示的标记片 1b 那样, 在基材 3 上具有相 同形状且不同颜色的标记5d、 5e、 5f。 进而, 也可以如图3(c)所示的标记片1c那样, 在基材 3 上具有不同形状且相同颜色的标记 5d、 5g、 5h。特别是, 在如标记片 1a 或 1c 那样仅具有 单一色的标记的情况下, 由于可以不用使标记按颜色的数量重复形成, 所以可以以低成本 制成。 0069 此外, 标记 5 的内部的形状也可以如图 4 所示的标记 5i 那样, 通过放大观察而能 识别出。标。
29、记 5i 在圆板状的基体 7 上以贯通部 9 形成” DNP” 的文字。基体 7 的轮廓也不 限于圆板, 能够采用椭圆形或多角形、 心形、 星形、 动物的外形、 文字的外形、 数字的外形、 符 号的外形、 图形的外形等各种形状。此外, 作为贯通部 9 的形状, 在文字以外也能施与各种 数字、 符号、 图形等。 0070 ( 标记片 1 的用途 ) 0071 通过对本发明的标记片, 至少层叠粘合层和剥离纸, 从而能够得到本发明的防伪 功能赋予构件。作为防伪功能赋予构件, 可列举出例如防伪用标签 21 或者防伪用转印箔 31。另外, 作为粘合层, 是后述的粘着剂层 23 或热封剂层 33 等在通常。
30、或者特殊环境下发挥 粘着力或者粘合力的层。 0072 通过剥开剥离纸将本发明的防伪功能赋予构件贴附于物品上, 从而能易于将本发 明的标记片粘贴于物品上, 能够对物品赋予防伪功能。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7 6/11 页 8 0073 当如图 5(a) 所示那样, 在本发明的标记片 1 的形成有标记 5 的面或者与形成有标 记 5 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 层叠粘着剂层 23 和剥离纸 25 时, 可得到能将标记片 1 粘贴于物 品上的防伪用标签 21。粘着剂层 23 是, 在标记片 1 涂敷一般的粘着剂, 或将由剥离纸 25 支 撑的粘着剂层 23 贴合于标记片 1 上而形成的。
31、。 0074 当如图 5(b) 所示那样, 本发明的标记片 1 的形成有标记 5 的面或者与形成有标记 5 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 层叠热封剂层 33 和剥离纸 35 时, 可得到能将标记片 1 固定于物品 上的防伪用转印箔 31。热封剂层 33 是在标记片 1 上将因加热而使粘着力增加的一般的热 封剂涂敷在基材 3 上, 或将由剥离纸 35 支撑的热封剂层 33 贴合于标记片 1 上而形成的。 0075 此外,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防伪功能赋予构件等, 对物品赋予本发明的标记片, 从而 能够得到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作为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 可列举出例如卡 41 或有价证券 51。 0076 对本发。
32、明的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 即使能够复制物品的外形等, 也难以复制到标 记片 1, 因此, 能够判别真正的物品和伪造的物品。此外, 本发明的具备防伪功能的物品由 于分别具有有特有图案的标记片 1, 所以通过比对标记片 1 的图案, 从而能够区别具有某图 案的标记片 1 的物品和具有其他图案的标记片 1 的物品。进而, 通过将本发明的具备防伪 功能的物品的标记片 1 的图案与与数据库相关联, 从而还能使用于以人工物度量的认证用 途。 0077 此外, 通过在卡或者有价证券上贴上防伪用标签 21, 或使防伪用转印箔 31 加热紧 贴等, 从而可得到被赋予了标记片 1 的卡 41、 有价证券 51。例。
33、如, 如图 6 所示那样, 卡 41 具 有标记片赋予部 43, 如图 7 所示那样, 有价证券 51 具有带状的标记片赋予部 53。标记片赋 予部 43、 53 是通过贴上防伪用标签 21 或使防伪用转印箔 31 加热紧贴等而得到的。另外, 卡包含信用卡、 现金卡、 ID 卡、 会员证, 有价证券包含纸币、 股票、 商品券、 抽奖券、 票据、 小邮 票、 入场券。 0078 ( 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一制造方法 ) 0079 接下来, 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一制造方法。 0080 图 8(a) 表示涂敷工序。涂敷工序是指在基材上涂敷感光性树脂的工序。 0081 图 8(b) 表示曝光工序。曝光工。
34、序是指隔着光掩模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的工 序。 0082 图 8(c) 表示显影工序。显影工序是指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显影并形成标记的工 序。所形成的标记通过放大观察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基材上的配置是不规则的。 0083 首先, 如图 8(a) 所示那样, 在基材 3 上形成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0084 负型感光性树脂不特别限定, 能够使用通常所使用的负型感光性树脂。例如, 可 举出以交联型树脂为基础的化学放大型感光性树脂, 具体地说, 是对聚乙烯基苯酚加入交 联剂, 进而又加入酸产生剂的化学放大型感光性树脂等。此外, 作为丙烯类负型感光性树 脂, 能够使用含有利用紫外线照射产生自由基。
35、成分的光聚合引发剂、 在分子内具有丙烯基 并利用产生的自由基而引起聚合反应进行固化的成分、 以及具有利用其后的显影可以溶解 未曝光部的官能基例如在利用碱性溶液的显影的情况下的酸性基的成分的树脂。在上述 的具有丙烯基的成分中, 作为较低分子量的多官能丙烯分子, 可列举出双季戊四醇六丙烯 酯 (DPHA)、 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 (DPPA)、 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 等。此外,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8 7/11 页 9 作为高分子量的多官能丙烯分子, 可列举出在苯乙烯 -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苄酯共聚物的 一部分羧酸基部分经由环氧树脂基导入丙烯基而得的聚合物、 。
36、或者甲基丙烯酸甲酯 - 苯乙 烯 - 丙烯酸共聚物等。 0085 然后, 如图 8(b) 所示那样, 隔着具有规定图案的光掩模 69, 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以规定的图案曝光。光掩模 69 在透明基板 63 上设置有遮光膜, 形成使曝光光 61 透过的 透过部65和利用遮光膜使曝光光61几乎不透过的遮光部67。 由于使用了负型感光性树脂 层 55, 所以光掩模 69 在与标记 5d 对应的区域具有透过部 65。另外, 实际中在曝光前进行 预焙, 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固化。 0086 该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以规定的图案曝光的工序无特别限定, 在图 8(b) 所示 那样的使用光掩模。
37、的方法以外, 也可以使用数字微镜器件, 而不通过光掩模曝光。 所谓数字 微镜器件 ( 数字镜器件, 也称为 DMD) 是使能够独立驱动的许多微小镜面 ( 微镜 ) 呈平面排 列的元件。 通过使各镜独立驱动, 从而由于可以按每个显示像素来控制光的投射, 所以能够 不使用光掩模地以规定的图案进行曝光。 此外, 在使用一片光掩模的方法中, 曝光得到的图 案全部相同, 即使将其切出的片彼此是可以区别的, 也仅是能做出多个片的相同设置, 能区 别为其它图案的标记片的个数有限。另一方面, 当使用 DMD 时, 由于能够每次改变记录的图 案, 所以能够得到片的多个设置, 能够区别的片的个数显著变多。 008。
38、7 相同地, 预先准备多片光掩模, 在使用一片光掩模进行曝光后, 使用其它的光掩 模, 每次改变相对于第一片光掩模的角度或位置来进行曝光, 由此, 能够以不同图案进行曝 光, 能够增加能区别的片的个数。 0088 此外, 在将不同色的标记形成在一片薄膜上的情况下, 在涂敷了第一颜色片的感 光性树脂后, 使用第一片光掩模进行曝光, 然后显影, 在涂敷了第二颜色的片感光性树脂 后, 使用第二片光掩模进行曝光, 然后显影。 此时, 通过改变第二片光掩模的角度或位置, 从 而能够每次改变记录的图案, 能够增加能区别的片的个数。 0089 另外, 即使在不使用多片光掩模而使用一片光掩模的情况下, 也能够。
39、通过在曝光 工序中改变光掩模的角度或位置, 曝光数次, 从而能够增加能区别的片的个数。 0090 此外, 在图 8(b) 所示那样的使用掩模的方法以外, 还能通过利用激光或者电子束 的直接描绘, 来以规定的图案进行曝光。 0091 另外, 虽然在图 8(a)、 图 8(b) 中, 使用了负型感光性树脂, 但当然也可以使用正型 感光性树脂。在该情况下, 光掩模 69 的遮光部 67 与透过部 65 替换, 在对应于标记 5d 的区 域设置遮光部 67。 0092 另外, 正型感光性树脂也并无特别限定, 能够使用通常所使用的树脂。具体地说, 可列举出使酚醛清漆树脂作为基础树脂的化学放大型感光性树脂。
40、等。 0093 然后, 当如图 8(c) 所示那样利用碱性的显影液溶解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对负型 感光性树脂层 55 进行构图时, 形成标记 5d, 可得到标记片 1a。另外, 在实际中浸入显影液 后, 用漂洗液涮洗数次, 干燥后进行坚膜。通过坚膜, 实现感光性树脂的进一步固化和与基 材的紧贴性的提高。 0094 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制造方法, 能得到在基材3上具有多个单一色的标记5d的标记 片1a。 此外, 通过变更光掩模69的图案, 从而能利用该制造方法, 得到具有单一色且形状不 同的标记 5d、 5g、 5h 的标记片 1c。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9 8/11 页。
41、 10 0095 在这些第一制造方法以及后述的第二、 第三制造方法中, 也能够使用辊到辊的光 刻装置。所谓辊到辊的光刻装置是将基材 3 从放卷辊卷出, 直至卷绕至收卷辊为止, 在连续 的流转其间, 进行涂敷工序、 预焙工序、 曝光工序、 显影工序、 漂洗工序、 干燥工序、 坚膜工序 等的装置, 适于标记片 1 的量产。 0096 ( 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二制造方法 ) 0097 接下来, 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二制造方法。 在第二制造方法中, 与第一制造方 法不同, 在基板 57 上处理基材 3。 0098 图 9(a) 表示层叠工序。层叠工序是指使基材在基板上层叠的工序。 0099 图 9(b。
42、) 表示涂敷工序。涂敷工序是指在基材上涂敷感光性树脂的工序。 0100 图 9(c) 表示曝光工序。曝光工序是指隔着光掩模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的工 序。 0101 图 9(d) 表示显影工序。显影工序是指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显影并形成标记的工 序。形成的标记通过放大观察而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基材上的配置是不规则的。 0102 图 9(e) 表示剥离工序。剥离工序是指将形成有标记的基材从基板剥离的工序。 0103 首先, 如图 9(a) 所示那样, 在基板 57 上层叠基材 3。也有时在涂敷工序或曝光工 序、 显影工序等中当基材 3 薄时刚性不足而会使处理不便, 通过在制造工序中使基板 57 。
43、与 基材 3 一体化, 从而能够改善处理。 0104 基板 57 无特别限定, 能够使用为平坦的程度的有刚性的基板。例如, 可将各种玻 璃板、 金属板、 树脂板用作基板 57。 0105 在实际中, 为了提高基板 57 与基材 3 的紧贴性, 优选以使弱粘着层为表面的方式 在基板 57 的表面贴附具备弱粘着层与强粘着层的再剥离薄膜, 并在其上贴附基材 3。 0106 接着, 如图 9(b) 所示那样, 在基材 3 上形成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0107 然后, 如图 9(c) 所示那样, 隔着具有规定图案的光掩模 69, 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以规定的图案曝光。 0108 然后, 当如图。
44、 9(d) 所示那样, 利用显影液溶解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 对负型感光 性树脂层 55 进行构图时, 可得到标记 5d。 0109 然后, 当如图 9(e) 所示那样, 使基材 3 从基板 57 剥离时, 可得到标记片 1a。 0110 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制造方法, 能得到在基材3上具有多个单一色的标记5d的标记 片 1a。此外, 通过变更光掩模 69 的图案, 能够得到具有单一色且形状不同的标记 5d、 5g、 5h 的标记片 1c。 0111 此外, 利用本发明的第二制造方法, 即使在基材 3 薄且无刚性的情况下也能够制 造标记片 1a 等。 0112 ( 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三制造方法 。
45、) 0113 接下来, 说明本发明的标记片的第三制造方法。第三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改变负 型感光性树脂的颜色并按各种颜色来反复进行第一制造方法的涂敷工序、 曝光工序和显影 工序, 得到多色的标记片。 0114 图 10(a) 表示层叠工序。层叠工序是指使基材层叠在基板上的工序。 0115 图 10(b) 表示第一涂敷工序。第一涂敷工序是指在基材上涂敷第一颜色的感光性 树脂的工序。 说 明 书 CN 103930283 A 10 9/11 页 11 0116 图 10(c) 表示第一曝光工序。第一曝光工序是指隔着光掩模对第一颜色的感光性 树脂层进行曝光的工序。 0117 图 10(d) 表示第一显。
46、影工序。第一显影工序是指对第一颜色的感光性树脂层进行 显影并形成第一颜色的标记的工序。 0118 图 10(e) 表示第二涂敷工序。第二涂敷工序是指在基材上涂敷第二颜色的感光性 树脂的工序。 0119 图 11(f) 表示第二曝光工序。第二曝光工序是指隔着光掩模对第二颜色的感光性 树脂层进行曝光的工序。 0120 图 11(g) 表示第二显影工序。第二显影工序是指对第二颜色的感光性树脂层进行 显影并形成第二颜色的标记的工序。 0121 图 11(h) 表示第三涂敷工序。第三涂敷工序是指在基材上涂敷第三颜色的感光性 树脂的工序。 0122 图 11(i) 表示第三曝光工序。第三曝光工序是指隔着光。
47、掩模对第三颜色的感光性 树脂层进行曝光的工序。 0123 图 11(j) 表示第三显影工序。第三显影工序是指对第三颜色的感光性树脂层进行 显影并形成第三颜色的标记的工序。 0124 图 11(k) 表示剥离工序。剥离工序是指使形成有标记的基材从基板剥离的工序。 0125 所形成的标记通过放大观察, 能识别出轮廓的形状, 基材上的配置是不规则的。 0126 首先, 如图 10(a) 所示那样, 在基板 57 上层叠基材 3。 0127 接着, 如图 10(b) 所示那样, 在基材 3 上形成第一颜色的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a。 0128 然后, 如图 10(c) 所示那样, 隔着在标记 5d 的。
48、位置具有透过部 65 的图案的光掩模 69, 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a 以规定的图案曝光。 0129 然后, 当如图 10(d) 所示那样, 利用显影液溶解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a, 对负型感 光性树脂层 55a 进行构图时, 可得到标记 5d。 0130 接着, 如图 10(e) 所示那样, 在基材 3 上形成第二颜色的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b。 0131 然后, 如图 11(f) 所示那样, 隔着在标记 5e 的位置具有透过部 65 的图案的光掩模 69, 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b 以规定的图案曝光。 0132 然后, 当如图 11(g) 所示那样, 利用显影液溶解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b, 对负型感 光性树脂层 55b 进行构图时, 可得到标记 5e。 0133 接着, 如图 11(h) 所示那样, 在基材 3 上形成第三颜色的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c。 0134 然后, 如图 11(i) 所示那样, 隔着在标记 5f 的位置具有透过部 65 的图案的光掩模 69, 使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c 以规定的模式曝光。 0135 然后, 当如图 11(j) 所示那样, 利用显影液溶解负型感光性树脂层 55c, 对负型感 光性树脂层 55c 进行构图时, 可得到标记 5f。 0136 然后, 当如图 11(k) 所示那样, 使基材 3 从基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