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5443200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41476.4

申请日:

2014.06.03

公开号:

CN103981720A

公开日:

2014.08.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M 15/61申请日:20140603|||公开

IPC分类号:

D06M15/61; D06M13/11; D06M11/38; D06M101/36(2006.01)N

主分类号:

D06M15/61

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发明人:

邵亮; 李晓杨; 陈姿晔

地址: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城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黄秦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芳纶纤维表面平滑且具较强的化学惰性,难以吸附苯胺单体获得复合导电纤维。本发明以芳纶纤维为基材,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表面刻蚀,使芳纶纤维表面产生明显的凹痕缺陷,基于傅里德-克拉夫茨反应,使用环氧氯丙烷对其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芳纶纤维分子主链的苯环上引入反应活性较大的环氧基团,使得苯胺可以以此为活性点,在芳纶纤维上接枝聚合,制备复合导电纤维。本发明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降低其表面的化学惰性,制备的复合导电纤维电阻率低,导电性能优越。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取2 g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置于100 mL丙酮中,超声30 min,然后以蒸馏水洗净,并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再次超声30 min,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干燥备用;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回流温度下搅拌2 h,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制备得到碱处理的ARF,记为SH-ARF;
步骤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 SH-ARF纤维,加入150 mL 环氧氯丙烷,开始搅拌,将体系升温至95 oC,搅拌3 h,在此反应期间,分批少量多次加入1 g 无水氯化铝,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冲洗净,之后在60 oC下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h,处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并将其干燥,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ARF纤维,记为ECP-ARF;
步骤三:将0.1-1gECP-ARF浸泡于1-5 mL苯胺中15-90 min,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尔体积浓度为0.5-3 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0-35 oC条件下,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控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0.5:1)-(2.5:1),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反应9 h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于室温下干燥,制备得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芳纶纤维为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说明书

说明书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纤维,具体涉及一种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导电聚合物中,聚苯胺(PANI)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原料便宜,性能稳定,且合成方法简单,掺杂机理清晰及掺杂程度可控制,因而成为当前最有希望获得工业应用的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材料之一。但由于分子链的刚性和链间极性的相互作用使其溶解性极低,几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给掺杂态聚苯胺的成膜及加工带来了困难,严重妨碍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改进聚苯胺的加工性能是促进聚苯胺实用化的技术关键。已有的研究表明,通过聚苯胺复合改性技术可克服其加工性差的缺点,获得具有多功能性的复合材料,拓展其应用领域。
芳纶纤维(Aramid fiber,ARF),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耐碱和重量轻等优良性能,是一类新型的特种用途合成纤维。由于ARF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和耐酸耐碱等优点,将其运用于制备复合纤维不仅可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还能较好地保持基质纤维的力学性能,通过PANI与ARF两者的复合,制备PANI/ARF复合导电纤维,是目前制备PANI导电纤维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它使PANI材料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但ARF的表面平滑且具有较强的化学惰性,难以在ARF表面寻找反应的活性基点,因此制备PANI/ARF复合导电纤维,需要对AR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其表面反应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降低芳纶纤维表面的化学惰性,利于PANI与ARF两者的复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取2 g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置于100 mL丙酮中,超声30 min,然后以蒸馏水洗净,并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再次超声30 min,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干燥备用;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回流温度下搅拌2 h,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制备得到碱处理的ARF,记为SH-ARF;
步骤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 SH-ARF纤维,加入150 mL 环氧氯丙烷,开始搅拌,将体系升温至95 oC,搅拌3 h,在此反应期间,分批少量多次加入1 g 无水氯化铝,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冲洗净,之后在60 oC下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h,处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并将其干燥,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ARF纤维,记为ECP-ARF;
步骤三:将0.1-1gECP-ARF浸泡于1-5 mL苯胺中15-90 min,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尔体积浓度为0.5-3 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0-35 oC条件下,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控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0.5:1)-(2.5:1),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反应9 h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于室温下干燥,制备得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所述的芳纶纤维为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
如所述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以环氧氯丙烷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在芳纶纤维的分子主链上引入反应活性较大的环氧基团,以降低ARF表面的化学惰性。同时,苯胺可以以此为活性点,在ARF上接枝聚合,从而更有利于制备电阻率较低的PANI/ARF复合导电纤维,电阻率在2.0× 105 Ω·m -7.5 × 105 Ω·m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以ARF为基材,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刻蚀,使ARF表面产生明显的凹痕缺陷。然后,基于傅里德-克拉夫茨反应(Friedel-Crafts reaction,苯环上的亲电取代),使用环氧氯丙烷(ECP)对其ARF进行表面改性,在苯环上引入反应活性较大的环氧基团,使得苯胺可以以此为活性点,在ARF上接枝聚合,从而制备导电性优异的PANI/ECP-ARF复合导电纤维。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取2 g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置于100 mL丙酮中,超声30 min,然后以蒸馏水洗净,并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再次超声30 min,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干燥备用;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回流温度下搅拌2 h,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制备得到碱处理的ARF,记为SH-ARF;
步骤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 SH-ARF纤维,加入150 mL 环氧氯丙烷,开始搅拌,将体系升温至95 oC,搅拌3 h,在此反应期间,分批少量多次加入1 g 无水氯化铝,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冲洗净,之后在60 oC下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h,处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并将其干燥,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ARF纤维,记为ECP-ARF;
步骤三:将0.1-1gECP-ARF浸泡于1-5 mL苯胺中15-90 min,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尔体积浓度为0.5-3 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0 -35 oC条件下,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控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0.5:1)-(2.5:1),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反应9 h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于室温下干燥,制备得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实施例1:
步骤一: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取2 g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置于100 mL丙酮中,超声30 min,然后以蒸馏水洗净,并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再次超声30 min,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干燥备用;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回流温度下搅拌2 h,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制备得到碱处理的ARF,记为SH-ARF;
步骤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 SH-ARF纤维,加入150 mL 环氧氯丙烷,开始搅拌,将体系升温至95 oC,搅拌3 h,在此反应期间,分批少量多次加入1 g 无水氯化铝,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冲洗净,之后在60 oC下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h,处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并将其干燥,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ARF纤维,记为ECP-ARF;
步骤三:将0.1gECP-ARF浸泡于1 mL苯胺中15 min,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尔体积浓度为0.5 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0 oC条件下,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控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0.5:1,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反应9 h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于室温下干燥,制备得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测得其电阻率为7.5 × 105 Ω·m。
实施例2:
步骤一: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取2 g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置于100 mL丙酮中,超声30 min,然后以蒸馏水洗净,并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再次超声30 min,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干燥备用;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回流温度下搅拌2 h,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制备得到碱处理的ARF,记为SH-ARF;
步骤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 SH-ARF纤维,加入150 mL 环氧氯丙烷,开始搅拌,将体系升温至95 oC,搅拌3 h,在此反应期间,分批少量多次加入1 g 无水氯化铝,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冲洗净,之后在60 oC下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h,处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并将其干燥,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ARF纤维,记为ECP-ARF;
步骤三:将0.2gECP-ARF浸泡于2 mL苯胺中30 min,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尔体积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20 oC条件下,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控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1:1,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反应9 h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于室温下干燥,制备得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测得其电阻率为6.0 × 105 Ω·m。
实施例3:
步骤一: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取2 g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置于100 mL丙酮中,超声30 min,然后以蒸馏水洗净,并置于质量分数为5%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再次超声30 min,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干燥备用;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于回流温度下搅拌2 h,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烘干,制备得到碱处理的ARF,记为SH-ARF;
步骤二:在三口烧瓶中加入1.5 g SH-ARF纤维,加入150 mL 环氧氯丙烷,开始搅拌,将体系升温至95 oC,搅拌3 h,在此反应期间,分批少量多次加入1 g 无水氯化铝,充分反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冲洗净,之后在60 oC下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1 h,处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并将其干燥,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ARF纤维,记为ECP-ARF;
步骤三:将1gECP-ARF浸泡于5 mL苯胺中90 min,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尔体积浓度为3 mol/L的盐酸溶液中,在35 oC条件下,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控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2.5:1,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反应9 h后,将反应产物抽滤,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于室温下干燥,制备得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测得其电阻率为2.0 × 105 Ω·m。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8172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13 CN 103981720 A (21)申请号 201410241476.4 (22)申请日 2014.06.03 D06M 15/61(2006.01) D06M 13/11(2006.01) D06M 11/38(2006.01) D06M 101/36(2006.01) (71)申请人 陕西科技大学 地址 710021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城 (72)发明人 邵亮 李晓杨 陈姿晔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 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黄秦芳 (54) 发明名称 聚苯胺 - 改。

2、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 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 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芳纶纤维表面平滑且具较强 的化学惰性, 难以吸附苯胺单体获得复合导电纤 维。本发明以芳纶纤维为基材, 使用氢氧化钠溶 液对其进行表面刻蚀, 使芳纶纤维表面产生明显 的凹痕缺陷, 基于傅里德 - 克拉夫茨反应, 使用环 氧氯丙烷对其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在芳纶纤 维分子主链的苯环上引入反应活性较大的环氧基 团, 使得苯胺可以以此为活性点, 在芳纶纤维上接 枝聚合, 制备复合导电纤维。 本发明对芳纶纤维进 行表面改性, 降低其表面的化学惰性, 制备的复合 导电纤维电阻率低, 导电性能优。

3、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81720 A CN 103981720 A 1/1 页 2 1. 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 取 2 g 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 置于 100 mL 丙酮中, 超声 30 min, 然后以蒸馏水洗净, 并置于质量分数为 5% 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 再次 超声 30 min, 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 干燥备用 ; 。

4、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于回流温度下搅拌 2 h, 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烘干, 制备得到碱处理的 ARF, 记为 SH-ARF ; 步骤二 :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1.5 g SH-ARF 纤维, 加入 150 mL 环氧氯丙烷, 开始搅拌, 将体系升温至 95 oC, 搅拌 3 h, 在此反应期间, 分批少量多次加入 1 g 无水氯化铝, 充分反 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冲洗净, 之后在 60 oC 下用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 h, 处 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并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 ARF 纤维, 记 为 。

5、ECP-ARF ; 步骤三 : 将0.1-1gECP-ARF浸泡于1-5 mL苯胺中15-90 min, 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 尔体积浓度为0.5-3 mol/L的盐酸溶液中, 在0-35 oC条件下, 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 控 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 (0.5:1) - (2.5:1) , 引发苯胺单体在 ECP-ARF 表面聚合, 反应9 h后, 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于室温下干燥, 制备得聚苯胺-改 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芳纶纤维为对位芳纶纤维或间。

6、位芳纶纤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苯胺-改 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81720 A 2 1/4 页 3 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纤维, 具体涉及一种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众多导电聚合物中, 聚苯胺 (PANI) 具有较高的导电率, 原料便宜, 性能稳定, 且 合成方法简单, 掺杂机理清晰及掺杂程度可控制, 因而成为当前最有希望获得工业应用的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材料之一。但由于分子链的刚性和链间极性的相互作用使。

7、其溶解性极 低, 几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 给掺杂态聚苯胺的成膜及加工带来了困难, 严重妨碍了其在 各个领域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改进聚苯胺的加工性能是促进聚苯胺实用化的技术关 键。 已有的研究表明, 通过聚苯胺复合改性技术可克服其加工性差的缺点, 获得具有多功能 性的复合材料, 拓展其应用领域。 0003 芳纶纤维 (Aramid fiber, ARF) , 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 具有超高强度、 高模 量、 耐高温、 耐酸耐碱和重量轻等优良性能, 是一类新型的特种用途合成纤维。由于 ARF 具 有超高强度、 高模量、 耐高温和耐酸耐碱等优点, 将其运用于制备复合纤维不仅可使纤维具 有良。

8、好的导电性能, 还能较好地保持基质纤维的力学性能, 通过PANI与ARF两者的复合, 制 备 PANI/ARF 复合导电纤维, 是目前制备 PANI 导电纤维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它使 PANI 材 料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但 ARF 的表面平滑且具有较强的化学惰性, 难以在 ARF 表面寻找 反应的活性基点, 因此制备 PANI/ARF 复合导电纤维, 需要对 ARF 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提高 其表面反应活性。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对芳纶 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降低芳纶纤维表面的化学惰性, 利于 PANI 与 ARF 两者的复合。

9、。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由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 取 2 g 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 置于 100 mL 丙酮中, 超声 30 min, 然后以蒸馏水洗净, 并置于质量分数为 5% 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 再次 超声 30 min, 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 干燥备用 ;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于回流温度下搅拌 2 h, 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烘干, 制备得到碱处理的 ARF, 记为 SH-ARF ; 步骤二 :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1.。

10、5 g SH-ARF 纤维, 加入 150 mL 环氧氯丙烷, 开始搅拌, 将体系升温至 95 oC, 搅拌 3 h, 在此反应期间, 分批少量多次加入 1 g 无水氯化铝, 充分反 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冲洗净, 之后在 60 oC 下用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 h, 处 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并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 ARF 纤维, 记 说 明 书 CN 103981720 A 3 2/4 页 4 为 ECP-ARF ; 步骤三 : 将0.1-1gECP-ARF浸泡于1-5 mL苯胺中15-90 min, 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 尔体积浓度为0.。

11、5-3 mol/L的盐酸溶液中, 在0-35 oC条件下, 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 控 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 (0.5:1) - (2.5:1) , 引发苯胺单体在 ECP-ARF 表面聚合, 反应9 h后, 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于室温下干燥, 制备得聚苯胺-改 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0006 所述的芳纶纤维为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芳纶纤维。 0007 如所述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苯胺-改性芳纶复 合导电纤维。 0008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 本发明以环氧氯丙烷对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 在芳纶纤维的分子主链上引入反应活 性较大的环。

12、氧基团, 以降低 ARF 表面的化学惰性。同时, 苯胺可以以此为活性点, 在 ARF 上 接枝聚合, 从而更有利于制备电阻率较低的 PANI/ARF 复合导电纤维, 电阻率在 2.0 105 m -7.5 105 m 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0 本发明以ARF为基材, 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刻蚀, 使ARF表面产生明显的凹 痕缺陷。然后, 基于傅里德 - 克拉夫茨反应 (Friedel-Crafts reaction, 苯环上的亲电取 代) , 使用环氧氯丙烷 (ECP) 对其 ARF 进行表面改性, 在苯环上引入反应活性较大的环。

13、氧基 团, 使得苯胺可以以此为活性点, 在 ARF 上接枝聚合, 从而制备导电性优异的 PANI/ECP-ARF 复合导电纤维。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 步骤一 : 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 取 2 g 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 (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 芳纶纤维) , 置于 100 mL 丙酮中, 超声 30 min, 然后以蒸馏水洗净, 并置于质量分数为 5% 的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 再次超声 30 min, 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 干燥备用 ;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于回流温度下搅拌 2 h, 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烘干, 制备得到碱处理的 ARF。

14、, 记为 SH-ARF ; 步骤二 :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1.5 g SH-ARF 纤维, 加入 150 mL 环氧氯丙烷, 开始搅拌, 将体系升温至 95 oC, 搅拌 3 h, 在此反应期间, 分批少量多次加入 1 g 无水氯化铝, 充分反 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冲洗净, 之后在 60 oC 下用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 h, 处 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并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 ARF 纤维, 记 为 ECP-ARF ; 步骤三 : 将0.1-1gECP-ARF浸泡于1-5 mL苯胺中15-90 min, 然后同时加入到90 mL摩 尔体积浓度为0.。

15、5-3 mol/L的盐酸溶液中, 在0 -35 oC条件下, 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 控 制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 (0.5:1) - (2.5:1) , 引发苯胺单体在 ECP-ARF 表面聚合, 反应9 h后, 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于室温下干燥, 制备得聚苯胺-改 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0011 实施例 1 : 步骤一 : 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 取 2 g 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 (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 说 明 书 CN 103981720 A 4 3/4 页 5 芳纶纤维) , 置于 100 mL 丙酮中, 超声 30 min, 然后以蒸馏水洗净, 并置。

16、于质量分数为 5% 的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 再次超声 30 min, 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 干燥备用 ;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于回流温度下搅拌 2 h, 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烘干, 制备得到碱处理的 ARF, 记为 SH-ARF ; 步骤二 :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1.5 g SH-ARF 纤维, 加入 150 mL 环氧氯丙烷, 开始搅拌, 将体系升温至 95 oC, 搅拌 3 h, 在此反应期间, 分批少量多次加入 1 g 无水氯化铝, 充分反 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冲洗净, 之后在 60 oC 下用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7、 1 h, 处 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并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 ARF 纤维, 记 为 ECP-ARF ; 步骤三 : 将 0.1gECP-ARF 浸泡于 1 mL 苯胺中 15 min, 然后同时加入到 90 mL 摩尔体积 浓度为 0.5 mol/L 的盐酸溶液中, 在 0 oC 条件下, 滴加过硫酸铵溶液 20 mL, 控制过硫酸铵 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0.5 : 1, 引发苯胺单体在ECP-ARF表面聚合, 反应9 h后, 将反应产物 抽滤,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于室温下干燥, 制备得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测得其电阻率为 7.5 105 m。

18、。 0012 实施例 2 : 步骤一 : 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 取 2 g 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 (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 芳纶纤维) , 置于 100 mL 丙酮中, 超声 30 min, 然后以蒸馏水洗净, 并置于质量分数为 5% 的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 再次超声 30 min, 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 干燥备用 ;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于回流温度下搅拌 2 h, 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烘干, 制备得到碱处理的 ARF, 记为 SH-ARF ; 步骤二 :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1.5 g SH-ARF 纤维, 加入 150 mL 环氧氯丙烷。

19、, 开始搅拌, 将体系升温至 95 oC, 搅拌 3 h, 在此反应期间, 分批少量多次加入 1 g 无水氯化铝, 充分反 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冲洗净, 之后在 60 oC 下用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 h, 处 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并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 ARF 纤维, 记 为 ECP-ARF ; 步骤三 : 将 0.2gECP-ARF 浸泡于 2 mL 苯胺中 30 min, 然后同时加入到 90 mL 摩尔体积 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中, 在20 oC条件下, 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 控制过硫酸铵与 苯胺单体的摩尔比为 1:1,。

20、 引发苯胺单体在 ECP-ARF 表面聚合, 反应 9 h 后, 将反应产物抽 滤,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于室温下干燥, 制备得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测 得其电阻率为 6.0 105 m。 0013 实施例 3 : 步骤一 : 清洗芳纶纤维表面的油脂, 取 2 g 未经处理的芳纶纤维 (对位芳纶纤维或间位 芳纶纤维) , 置于 100 mL 丙酮中, 超声 30 min, 然后以蒸馏水洗净, 并置于质量分数为 5% 的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中, 再次超声 30 min, 最后以蒸馏水反复洗净, 干燥备用 ; 将清洗过的芳纶纤维放入质量分数为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于回流。

21、温度下搅拌 2 h, 之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烘干, 制备得到碱处理的 ARF, 记为 SH-ARF ; 步骤二 : 在三口烧瓶中加入 1.5 g SH-ARF 纤维, 加入 150 mL 环氧氯丙烷, 开始搅拌, 将体系升温至 95 oC, 搅拌 3 h, 在此反应期间, 分批少量多次加入 1 g 无水氯化铝, 充分反 应后将反应产物抽滤, 用蒸馏水冲洗净, 之后在 60 oC 下用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1 h, 处 说 明 书 CN 103981720 A 5 4/4 页 6 理完毕后以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并将其干燥, 制备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的 ARF 纤维, 记 为 EC。

22、P-ARF ; 步骤三 : 将 1gECP-ARF 浸泡于 5 mL 苯胺中 90 min, 然后同时加入到 90 mL 摩尔体积浓 度为3 mol/L的盐酸溶液中, 在35 oC条件下, 滴加过硫酸铵溶液20 mL, 控制过硫酸铵与苯 胺单体的摩尔比为 2.5:1, 引发苯胺单体在 ECP-ARF 表面聚合, 反应 9 h 后, 将反应产物抽 滤, 用蒸馏水洗至滤液呈中性, 于室温下干燥, 制备得聚苯胺 - 改性芳纶复合导电纤维, 测 得其电阻率为 2.0 105 m。 0014 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实施例所列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 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 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说 明 书 CN 103981720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