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59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04 CN 103835984 A (21)申请号 201410080218.2 (22)申请日 2014.03.06 F04D 29/00(2006.01) (71)申请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 29 号 (72)发明人 胡骏 严伟 毛智明 阮立群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贺翔 (54) 发明名称 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 畸变发生器, 属叶轮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旋转。
2、盘、 若干根扰流棒、 平衡装置和电机, 所述旋转盘的内 圈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凸台, 所述平衡装置安装 在旋转盘的中圈, 所述旋转盘的外圈设有若干个 螺纹孔, 所述若干根扰流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 螺纹孔上。本发明在扰流棒与旋转盘之间采用可 拆卸连接结构, 从而可以产生不同周向范围、 不同 扰动团个数的高阶旋转畸变, 能适应各类实验需 求 ; 通过在旋转盘上设置可拆卸的配重装置来调 节畸变发生器的静平衡, 使本发明的畸变发生器 可以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35984 A CN 103835984 A 1/1 页 2 1. 一种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包括旋转盘、 若干根扰流棒、 平衡装置和 驱动电机, 所述旋转盘的内圈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凸台, 所述平衡装置安装在旋转盘的中 圈上,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旋转盘的外圈设有若干个螺纹孔, 所述若干根扰流棒以可拆卸方式 安装在螺纹孔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扰 流棒包括工作段和连接段, 所述连接段上设有用于连接螺纹孔的螺纹和定位的凸台。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4、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扰 流棒的工作段横剖面为圆形。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滑块和配重块, 所述平衡滑块安装在旋转盘中圈沿周向分布的 滑轨内, 所述配重块安装在位于滑轨外侧和旋转盘的外圈之间的配重螺纹孔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 衡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第二滑块置于滑轨内, 第一滑块套接固定在第二滑块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
5、在 于 : 所述旋转盘的内圈与中圈之间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在 于 : 还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旋转盘外圈螺纹孔上的堵头。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堵 头与扰流棒的连接段结构相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35984 A 2 1/4 页 3 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具体讲是一种可拆卸扰流棒式高 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属叶轮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进气畸变是诱。
6、发压气机流动失稳的关键因素之一, 其极大地限制了航空发动机压 气机的性能和稳定工作范围。现代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广泛采用双轴或多轴的结构, 这 种结构的航空发动机存在高、 低压压气机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 尤其是对各自的失速边界 或稳定裕度的影响。 在多轴结构的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中, 当上游压气机发生旋转失速时, 周向传播的失速团会随主流向下游传播, 从而使得下游压气机工作在一种特殊的进口流场 下, 称之为旋转进气畸变。 0003 目前, 国内外研究旋转进气畸变对压气机稳定性影响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就是进 行旋转进气畸变试验, 而试验的关键在于模拟压气机进口的旋转进气畸变, 因为实验中不 可能在压。
7、气机进口放置一台真实旋转失速的压气机来产生旋转失速。 为了研究旋转进气畸 变对压气机稳定性的影响则需要改变进气畸变的转速、 强度、 周向范围、 扰动团数等, 以模 拟上游压气机真实的失速团结构。 0004 现阶段常用的旋转进气畸变模拟装置有两种 :(1) 、 旋转畸变网。由支架、 托网、 基 网和贴网组成, 其中贴网有不同的规格和形状, 可以做到改变畸变强度和畸变区范围。 由于 存在支架等干扰因素, 畸变网旋转后产生的压力波形比较杂乱, 不同转速下不能维持相同 的波形, 实验时就不能排除波形的影响。这种结构最大的缺点是强度较差, 转速不能过高, 一旦畸变网旋转时发生解体, 吸入压气机实验件后就。
8、会造成重大事故。 因此, 旋转畸变网只 能在低转速条件下使用, 大大限制了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 扰流棒式模拟器。2001 年, Thomas Peters, Thomas Burgener 和 Leonhard Fottner 在 ASME TURBO EXPO 2001 上发表 论文 “EFFECTS OF ROTATING INLET DISTORTION ON A 5-STAGE HP-COMPRESSOR” , 设计了一 种扰流棒式旋转畸变模拟器。 它由旋转盘以及固定其上的扰流棒组成, 扰流棒覆盖周向120 度的范围, 且每根扰流棒的横剖面为边长 5mm 的正方形。此种旋转畸。
9、变模拟器能够在高转 速下工作, 但由于扰流棒和旋转盘之间采用了一体式构造, 不可拆卸, 因此只能模拟一定强 度、 周向范围的单团的旋转畸变, 此外方形的横剖面还会扰乱产生的畸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提供一种能模拟不同周向范 围、 不同强度、 不同扰动团个数的旋转进气畸变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 器, 包括旋转盘、 若干根扰流棒、 平衡装置和电机, 所述旋转盘的内圈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 凸台, 所述平衡装置安装在旋转盘的中圈上, 所述旋转盘的外圈设有若干个。
10、螺纹孔, 所述若 干根扰流棒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螺纹孔上。 说 明 书 CN 103835984 A 3 2/4 页 4 0007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所述扰流棒包括工作段和连接 段, 所述连接段上设有用于连接螺纹孔的螺纹和定位的凸台。 0008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所述扰流棒的工作段横剖面为 圆形。 0009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滑块和 配重块, 所述平衡滑块安装在旋转盘中圈沿周向分布的滑轨内, 所述配重块安装在位于滑 轨外侧和旋转盘的外圈之间的配重螺纹孔上。 0010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
11、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所述平衡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 第二滑块, 第二滑块置于滑轨内, 第一滑块套接固定在第二滑块上。 0011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所述旋转盘的内圈与中圈之间 设有若干个减重孔。 0012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还包括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旋 转盘外圈螺纹孔上的堵头。 0013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中, 所述堵头与扰流棒的连接段结 构相同。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 、 本发明畸变发生器在扰流棒与旋转盘之间采用可 拆卸连接结构, 从而可以产生不同周向范围、 不同扰动团个数的高阶旋转畸变, 能适应各类 。
12、实验需求 ;(2) 、 通过改变扰流棒的粗细, 可以控制旋转进气畸变的强度 ;(3) 、 通过在旋转 盘上设置可拆卸的配重装置来调节畸变发生器的静平衡, 使本发明的畸变发生器可以在较 高的转速下工作。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中扰流棒结构示意图 , 图中 (a) 为俯视图、 (b) 为主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中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 (a) 为剖视图、 (b) 为主视图、 1- 凸台、 2- 螺 纹孔、 3- 滑轨、 4- 配重螺纹孔、 5- 减重孔 ; 图 3 为本发明中堵头示意图, 图中 (a) 为主视图、 (b) 为俯视图 ; 图 4 为本发明中配重块示意图, 图中 (。
13、a) 为主视图、 (b) 为俯视图、 (c) 为左视图 ; 图 5 为本发明中第一滑块示意图, 图中 (a) 为主视图、 (b) 为俯视图、 (c) 为左视图 ; 图 6 为本发明中第二滑块示意图, 图中 (a) 为主视图、 (b) 为俯视图、 (c) 为左视图 ; 图 7 为本发明中畸变扇区改变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中畸变扰动团个数改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 0017 本发明可拆卸扰流棒式高阶旋转畸变发生器由旋转盘、 若干根扰流棒、 堵头、 平衡 滑块、 配重块以及驱动电机组成。 0018 如图 1 所示, 扰流棒分成两段, 图 1(b) 。
14、中左半段为工作段, 气流流过后产生低压 区, 图 1(b) 中右半段为连接段, 包括用于连接的螺纹孔和定位的凸台。扰流棒的工作段横 剖面为圆形, 其直径为 8mm, 改变工作段的直径即可改变旋转进气畸变的强度。 说 明 书 CN 103835984 A 4 3/4 页 5 0019 如图 2(a)、 图 2(b) 所示, 旋转盘用于带动扰流棒的旋转。设计旋转盘时, 旋转盘 的直径根据压气机进气管道内径确定, 旋转盘的厚度根据强度要求来确定。旋转盘包括内 圈、 中圈、 外圈, 其中内圈是用于与电机轴连接的凸台 1, 凸台 1 内有键槽以及用于轴向固定 的螺孔。旋转盘的中圈设有沿周向分布的滑轨 3。
15、, 滑轨 3 水平位置处对称设置两个豁口, 用 于放置平衡滑块, 平衡滑块可沿滑轨 3 自由滑动并固定, 以实现对旋转盘静平衡的微调 ; 滑 轨 3 的外侧与旋转盘的外圈之间设有多对配重螺纹孔 4, 用于连接固定配重块, 以实现对旋 转盘静平衡的粗调。 平衡滑块和配重块的数量、 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平衡需要进行调整。 旋转盘的外圈上开有若干个螺纹孔 2, 用于连接扰流棒, 为了保证旋转盘的强度螺纹孔 2 间 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为减轻旋转盘重量, 旋转盘的内圈与中圈之间 (即旋转盘心处) 开有多 个减重孔 5, 减重孔其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减。本实施例中旋转盘外圈的上半圈均 布 49 个螺纹。
16、孔 2, 下半圈均布 3 个螺纹孔 2 ; 配重螺纹孔 4 为 4 对, 均匀分布在旋转盘的下 半圈 ; 减重孔 5 为 4 个。 0020 当旋转盘外圈周向的螺纹孔 2 未安装扰流棒时, 为防止气流从螺纹孔 2 中泄漏需 要通过堵头将螺纹孔 2 堵上。如图 3(a)、 图 3(b) 所示所示, 堵头和扰流棒的连接段结构相 同, 使用时将堵头插入旋转盘外圈的螺纹孔2后拧紧螺母固定, 其上端刚好填平螺纹孔2上 用于定位的沉头孔。 0021 如图 4 (a)、 图 4(b) 、 图 4(c) 所示所示, 配重块用于粗调静平衡, 其上下两条圆 弧卡在旋转盘中圈上滑轨与旋转盘外圈之间, 使用两个 M6。
17、 的螺钉螺母固定在配重螺纹孔 上。本发明畸变发生器中的平衡滑块用于静平衡的微调, 共有上下两块, 包括第一滑块, 如 图 5(a)、 图 5(b) 、 图 5(c) 所示, 和第二滑块, 如图 6(a)、 图 6(b) 、 图 6(c) 所示。第二滑块 沉在旋转盘中圈的滑轨内, 将第一滑块套在第二滑块上并用螺母拧紧即可固定。本例中的 畸变发生器设计的最高转速 1500r/min, 转速较低, 且弹性变形可忽略, 平衡问题属于刚性 转子的平衡, 可利用力系平衡理论解决。转子径向尺寸 D=540mm, 轴向尺寸 b=30mm, 径宽比 D/b=18, 对于径宽比 D/b 5 的刚性转子, 因其轴向。
18、尺寸较小, 可近似地认为其质量分布于 同一回转平面内, 只要实现静平衡即可。 0022 如图 7 所示, 图中三种结构从左至右分别可用于产生 180、 90和 30周向范 围的畸变。以 180的情况为例 : 当气流以一定速度的流过扰流棒, 会在其后产生一个低压 区 ; 因为扰流棒分布很密集, 49 根扰流棒产生的 49 个低压区会相互掺混, 最终形成一个覆 盖周向 180范围的低压区, 即 180周向畸变。90和 30的情况与此类似。采用这种方 法, 该畸变发生器可以模拟 0 180(调节精度为 3.75) 周向范围的单团畸变, 在其下 游压气机进口产生相应的方波型总压分布。 0023 如图 。
19、8 所示, 图中四种结构从左至右分别为用于产生单团、 双团、 四团和八团的高 阶旋转畸变。 由于扰流棒分布稀疏、 间隔很大, 气流流经各个扰流棒产生低压区不能充分掺 混, 导致在下游压气机进口产生多个低压区, 即高阶旋转畸变。 0024 本发明产生的进气畸变属于周向进气畸变。 其可用于产生不同周向范围的单团畸 变, 表现为进口参数呈方波型分布, 该分布沿周向的傅里叶展开为周向坐标的各阶傅里叶 级数之和 ; 还可用于产生具有多个扰动团个数的周向畸变, 进口参数沿周向的傅里叶展开 主要包含周向坐标的高阶项, 即高阶旋转畸变。 本发明的可拆卸扰流棒式旋转畸变发生器, 可直接用于旋转进气畸变试验中, 。
20、所涉及的压气机为轴流式压气机 ; 其扰流棒与旋转盘通 说 明 书 CN 103835984 A 5 4/4 页 6 过螺纹实现可拆卸连接, 气流流过扰流棒会产生低压区。电机带动旋转盘产生方波形式的 压力波形, 通过拆装扰流棒可方便地改变旋转进气畸变的周向范围和扰动团个数, 改变扰 流棒的粗细即可改变旋转进气畸变的强度, 改变电机的转速和转向即可改变进气畸变的转 速和转向, 实现了在压气机进口模拟各类旋转进气畸变的要求。旋转盘通过配重块和平衡 滑块来调节畸变发生器的静平衡, 使本畸变发生器可以在较高的转速下工作。 002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835984 A 6 1/5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5984 A 7 2/5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5984 A 8 3/5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5984 A 9 4/5 页 10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5984 A 10 5/5 页 11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35984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