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43612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23884.5

申请日:

2013.04.10

公开号:

CN103169782A

公开日:

2013.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708申请日:20130410|||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708; A61K9/16; A61P1/00; A61P1/10; A61P1/02; A61P11/04; G01N30/90; G01N30/02; G01N1/28; G01N30/36; G01N30/06; A61K33/0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708

申请人: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康美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冬菊; 许冬瑾; 马兴田; 向飞军; 吴小明; 陈有军

地址:

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长春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代理人:

刘丹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由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合并滤液后加入1.5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干燥后制粒而得;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通过热浸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浸出物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该配方颗粒的质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由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合并滤液后加入1.5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干燥后制粒而得,优选地,所述甘草为炙甘草。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提取1‑2小时;合并滤液后加入1.5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再将其浓缩成浸膏,干燥后,制粒,即得。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2次,优选地,每次提取1小时,还优选地,每克大黄和甘草加6‑10ml水提取。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10ml水提取,或第二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8ml水提取,优选地,所述干燥为微波干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步骤2: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
步骤3: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步骤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
步骤5:通过热浸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浸出物含量;
步骤6: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大黄样品溶液组和甘草样品溶液组,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包括大黄供试品溶液、大黄对照药材溶液和大黄酚对照品溶液,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包括甘草供试品溶液、甘草对照药材溶液和甘草原药材溶液,所述甘草原药材为单独用甘草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
优选地,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研细,加溶剂溶解,置水浴上加热回流,冷却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溶解,即得;更优选地,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2~8g,优选取5g,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10~50ml和盐酸0.1~2ml,优选为二氯甲烷30ml和盐酸1ml,再优选地,加热回流10~50分钟,优选加热回流30分钟;还优选地,残渣加0.5~2.0ml乙醇溶解,优选加1ml乙醇溶解;
或优选地,所述大黄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大黄对照药材,加二氯甲烷、盐酸,再按照与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成大黄对照药材溶液;更优选地,取大黄对照药材0.5~2.0g;优选取1g,进一步优选地,加二氯甲烷5~20ml,盐酸0.5~2.0ml;还优选地,加二氯甲烷10ml,盐酸1ml;
或优选地,所述大黄酚对照品溶液通过取大黄酚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1.0mg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制得,优选制成每1ml含0.5mg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
更优选地,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还包括大黄阴性样品溶液,所述大黄阴性样品为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大黄的样品;所述大黄阴性样品溶液通过与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优选取所述大黄阴性样品1~5g;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加水溶解,然后加乙醚振摇提取,再弃去乙醚液,水层再用正丁醇振摇提取,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即得;更优选地,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2~8g,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5g;进一步优选地,加10‑30ml水溶解,优选加20ml水溶解;再优选地,加乙醚提取1~3次,每次加10~30ml乙醚,优选提取2次,每次加20ml乙醚;还优选地,加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加5~20ml正丁醇,优选加15ml;进一步优选地,残渣加0.5~1.5ml甲醇溶解,优选加1ml甲醇;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甘草对照药材,加乙醇加热回流,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即得;更优选地,取甘草对照药材0.5~3.0g,优选取甘草对照药材1g;进一步优选地,加乙醇10~30ml,优选加乙醇20ml;还优选地,加热回流提取0.5~3小时,优选提取1小时;再优选地,残渣加0.5~1.5ml甲醇,优选加1ml;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原药材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优选取所述甘草原药材溶液1~5g;
更优选地,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还包括甘草阴性样品溶液,所述甘草阴性样品为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甘草的样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甘草阴性样品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优选取所述甘草阴性样品1~5g;
2)将大黄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将甘草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加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显色剂至斑点显色,检测,即得;
优选地,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更优选地,所述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中石油醚、甲酸乙酯和甲酸的体积比为15:5:1;优选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为展开剂,更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中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5∶1∶1∶2,所述显色剂优选为10体积%的硫酸乙醇溶液。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测得的重金属含量≤25ppm。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所述有机氯农药为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所述六六六的含量≤0.20ppm;所述滴滴涕的含量≤0.20ppm,所述五氯硝基苯的含量≤0.10ppm。

9.   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或6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
制备待测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优选地,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更优选地,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时,以甲醇为流动相A,0.3体积%磷酸为流动相B,按下述条件进行梯度洗脱:
0至20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由20体积%匀速变为35体积%,流动相B浓度由80体积%匀速变为65体积%;
20至50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由35体积%匀速变为50体积%,流动相B浓度由65体积%匀速变为50体积%;
50至85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由50体积%匀速变为80体积%,流动相B浓度由50体积%匀速变为20体积%;
85至102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为80体积%,流动相B浓度为20体积%;或
更优选地,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以甲醇为流动相A,0.1体积%磷酸为流动相B,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80:20;
进一步优选地,检测波长为254nm,还优选地,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再优选地,当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所述待测样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和对照品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和/或大黄酚对照品;
还优选地,当测定指纹图谱时,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包括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和/或甘草酸铵对照品;优选地,所述待测样品溶液还包括对照药材溶液,所述对照药材包括大黄对照药材、甘草对照药材和芒硝对照药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溶液,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冷却,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0.5~3.0g,还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1.0g,再优选地,加甲醇溶液10~30ml,优选加甲醇溶液25ml,还优选地,超声处理15~35分钟;优选超声处理20分钟;
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照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液制成1ml含5~20μg对照品的溶液,优选制成1ml含10μg对照品的溶液;
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对照药材适量,加入甲醇,称定重量,超声处理,放置室温,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再优选地,加甲醇10~30ml,优选加甲醇25ml,还优选地,超声处理15~35分钟,优选超声处理20分钟。

10.   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浸出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33.9%。

11.   根据权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0.90。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调胃承气汤出自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由大黄(五钱)甘草(三钱)芒硝(一钱半)组成,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具有缓下热结的功用,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方中药仅三味,然配伍恰当:大黄苦寒以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咸寒以泻下除热,软坚润燥;以炙甘草调和大黄、芒硝攻下泄热之方,使之和缓。邹澍云本方其所以名调胃承气汤,其承气之功皆在于大黄。本方与大、小承气汤相比,泻下导滞之方弱,尤适于症轻而体弱者。由于本方能调和肠胃,承顺胃气,驱除肠胃积热,使胃气得和,气机相接,从而诸证蠲除,故名调胃承气汤。
张仲景《伤寒论》中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之一,原文第248条说:“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燕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描述了该方适应证的病机和症状特点,可以看作是对调胃承气汤主证的概括性描述。此外在《太阳篇》第29条和阳明病第207条分别提到该方的两种服法,虽然症状描述不尽相同,其基本病机都是因为胃热燥甚,大便秘结,因此都是一致的。服法上有“少少服之”和“顿服”的不同,但都是要“温服”。该方的主治病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伤寒阳明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闭,谵语腹满,中焦燥实;②伤寒吐后腹胀满;③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④中消善食而溲。根据其组成来分析方义,其中大黄苦寒,除热荡实;芒硝咸寒,润燥软坚;甘草甘缓,使之不致伤胃,故称为调胃承气汤。可以看出,这个方剂的作用之所以不同于大小承气汤,就在于其作用要点集中在治疗临床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当中的“燥”证,主要作用在于软坚,也就是利用芒硝作为矿物盐成分在肠道中形成高渗透压的作用,尽量把肠壁周围组织当中的水分吸取到肠道当中来,以帮助过于干燥的大便得到软化,从而得以排出体外。甘草的作用在于温中护胃,调和诸药,因此一般应使用炙甘草。大黄的作用为通下,主要特点在于增强肠蠕动,推动大便向下排出,但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芒硝吸引肠壁周围的水分到肠道中来,大便没有得到充分的软化,仍不能有效解除便秘的问题。故本方配伍恰当,必要时还可以加味应用。
药理作用表明调胃承气汤主要有抗菌作用。体外抗菌试验证实,调胃承气汤原液及浓缩液对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大黄、芒硝有泻下作用,甘草有解毒作用。由于调胃承气汤功善缓下热结,主治肠胃积热引起的病症。骨伤科患者多卧床制动,常脾胃呆滞,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嗳气频作,甚则呕吐不止,若积滞化热还有胃脘烦满、呕恶泛酸等症,临床可用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调理中州。调胃承气汤方中虽也有大黄、芒硝,但以甘草与大黄同煎,其功缓下,缓解了大黄的泻下之性。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黄与甘草同煎后,测定的鞣质(收敛成分)煎出率增高。临床若见伤后食少、纳呆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以“调胃气”。综合其古现代应用及研究结果可知,该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规范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为原料,采用提取、低温浓缩、瞬间干燥等工艺技术而制成的颗粒剂。它既可供临床灵活组方,调配冲服,又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工业原料,也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途径。与传统的中药煎剂相比,配方颗粒剂的优点保持原有中药的性味特征,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根据中药的性质研制合理的生产工艺,制定先进可行的质量控制标准,将其加工成为规范化、标准化、工业化的现代中药制剂。克服了传统中药汤剂煎熬费时、服用不便、工艺粗放和缺乏质量控制等弊端,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目前应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大多以单位中药通过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单位中药饮片颗粒,已有数百种单位饮片配方颗粒上市。然而尽管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很多优点,但在制作及临床应用中也存在诸多弊端,与传统的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汤剂仍存在一定差距。中药汤剂为复方配伍煎而成,其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不等同于方中单味中药的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混合溶解不会有“群药共煎”的全部有效成分,或者说按现有工艺制备的配方颗粒不会完全包含中医用药要求的有效成分,造成传统方剂作用物质基础发生改变,以致现有配方颗粒用药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最终可能导致临床疗效的改变或药理作用的变化。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在复方,兹根据中医临床辨证论治、随证组方的需要,将传统经方药物采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新型配方颗粒。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与原方剂基本保持一致,不加或少加糖、防腐剂和其他赋形剂,是一种兼顾随证调方和复方合煎两个特点的传统经方的新形式。中药复方是临床发挥疗效的精髓,真正体现了“辨证施治、随方配药、复方合煎”的中医临床用药特色。但是,传统中药“饮片入药,临用煎汤”的用药方式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日益表现出与现代化生活的不相适应,以及中药饮片品质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本、台湾地区快速发展单味和复方中药浓缩颗粒的背景下,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研制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日,其目的是应对加入WTO后我国医药产业而临的严峻挑战,加快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实现中药现代化。因此,对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的研究具有更大的价值。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与现代化生活不相适应,并且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简单相加带来的不足,及质量不能很好地控制的不足,提供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该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要求,适于现代化生活,制备方法简单,并通过该检测方法使其能够更为安全地使用。
除非特别指明,本文中的“供试品”均指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除非特别指明,本文中的“六六六”均指六氯环己烷。
除非特别指明,本文中的“滴滴涕”均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除非特别指明,本文中的“ppm”均指百万分之一。
针对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由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合并滤液后加入1.5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干燥后制粒而得,优选地,所述甘草为炙甘草。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提取1~3次,每次提取1~2小时;合并滤液后加入1.5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再将其浓缩成浸膏,干燥后,制粒,即得。
优选地,提取2次。
优选地,每次提取1小时,还优选地,每克大黄和甘草加6~10ml水提取。
优选地,第一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10ml水提取,或第二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8ml水提取。
优选地,所述干燥为微波干燥。
还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步骤2: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
步骤3: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步骤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
步骤5:通过热浸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浸出物含量;
步骤6: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
优选地,所述步骤1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大黄样品溶液组和甘草样品溶液组,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包括大黄供试品溶液、大黄对照药材溶液和大黄酚对照品溶液,更优选地,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还包括大黄阴性样品溶液,所述大黄阴性样品为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大黄的样品;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包括甘草供试品溶液、甘草对照药材溶液和甘草原药材溶液,所述甘草原药材为单独用甘草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更优选地,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还包括甘草阴性样品溶液,所述甘草阴性样品为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甘草的样品;
2)将大黄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将甘草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加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显色剂至斑点显色,检测,即得。
优选地,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研细,加溶剂溶解,置水浴上加热回流,冷却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溶解,即得;更优选地,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2~8g,优选取5g,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10~50ml和盐酸0.1~2ml,优选为二氯甲烷30ml和盐酸1ml,再优选地,加热回流10~50分钟,优选加热回流30分钟;还优选地,残渣加0.5~2.0ml乙醇溶解,优选加1ml乙醇溶解;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大黄阴性样品溶液通过与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优选取所述大黄阴性样品1~5g;
或优选地,所述大黄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大黄对照药材,加二氯甲烷和盐酸,再按照与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成大黄对照药材溶液;更优选地,取大黄对照药材0.5~2.0g;优选取1g,进一步优选地,加二氯甲烷5~20ml,盐酸0.5~2.0ml;还优选地,加二氯甲烷10ml,盐酸1ml;
或优选地,所述大黄酚对照品溶液通过取大黄酚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1~1.0mg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制得,优选制成每1ml含0.5mg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加水溶解,然后加乙醚振摇提取,再弃去乙醚液,水层再用正丁醇振摇提取,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即得;更优选地,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2~8g,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5g;进一步优选地,加10~30ml水溶解,优选加20ml水溶解;再优选地,加乙醚提取1~3次,每次加10~30ml乙醚,优选提取2次,每次加20ml乙醚;还优选地,加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加5~20ml正丁醇,优选加15ml;进一步优选地,残渣加0.5~1.5ml甲醇溶解,优选加1ml甲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甘草阴性样品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优选取所述甘草阴性样品1~5g;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甘草对照药材,加乙醇加热回流,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即得;更优选地,取甘草对照药材0.5~3.0g,优选取甘草对照药材1g,进一步优选地,加乙醇10~30ml,优选加乙醇20ml;还优选地,加热回流提取0.5~3小时,优选提取1小时;再优选地,残渣加0.5~1.5ml甲醇,优选加1ml;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原药材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优选取所述甘草原药材1~5g:
优选地,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为展开剂展开,更优选地,所述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中石油醚、甲酸乙酯和甲酸的体积比为15:5:1;优选置365nm紫外灯下检视;
或优选地,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为展开剂,更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中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和水的体积比为15∶1∶1∶2,所述显色剂优选为10体积%的硫酸乙醇溶液。
优选地,在步骤2,测得的重金属含量≤25ppm。
优选地,在步骤3,所述有机氯农药为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PCNB),所述六六六的含量≤0.20ppm;所述滴滴涕的含量≤0.20ppm,所述五氯硝基苯的含量≤0.10ppm。
优选地,所述步骤4或6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
制备待测样品溶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优选地,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更优选地,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时,以甲醇为流动相A,0.3体积%磷酸为流动相B,按下述条件进行梯度洗脱:
0至20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由20体积%匀速变为35体积%,流动相B浓度由80体积%匀速变为65体积%;
20至50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由35体积%匀速变为50体积%,流动相B浓度由65体积%匀速变为50体积%;
50至85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由50体积%匀速变为80体积%,流动相B浓度由50体积%匀速变为20体积%;
85至102分钟:流动相A的浓度为80体积%,流动相B浓度为20体积%;或
更优选地,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以甲醇为流动相A,0.1体积%磷酸为流动相B,流动相A与流动相B的体积比为80:20;
更优选地,检测波长为254nm,还优选地,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还优选地,当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所述待测样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和对照品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和/或大黄酚对照品;
还优选地,当测定指纹图谱时,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包括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优选地,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大黄酚对照品、大黄酸对照品和/或甘草酸铵对照品;优选地,所述待测样品溶液还包括对照药材溶液,所述对照药材包括大黄对照药材、甘草对照药材和芒硝对照药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溶液,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冷却,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0.5~3.0g,还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1.0g,再优选地,加甲醇溶液10~30ml,优选加甲醇溶液25ml,还优选地,超声处理15~35分钟,优选超声处理20分钟;
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照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液制成1ml含5~20μg对照品的溶液,优选制成1ml含10μg对照品的溶液;
或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取对照药材适量,加入甲醇,称定重量,超声处理,放置室温,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再优选地,加甲醇10~30ml,优选加甲醇25ml,还优选地,超声处理15~35分钟,优选超声处理20分钟;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浸出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33.9%。
优选地,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0.90。
依据原方记载,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用于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故将其功能主治描述为: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用于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
本配方颗粒供配方使用,应遵医嘱,具体描述为:供配方用,遵医嘱。
根据生产工艺、临床用药情况,确定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包装规格为每袋装5g,每1克相当于2.6g饮片。
原方按传统服药方法每剂煎煮两次,分两次服用,本方每剂制成颗粒10g,按每袋装一次服用量,故包装规格定为每袋装5g。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颗粒剂和药材浸膏品种项下贮藏条件,密封,干燥处保存。
本配方颗粒的有效期为24个月,处方:大黄1200g甘草600g芒硝900g,制成1000g颗粒。
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满,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现代药理表明调胃承气汤对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并且大黄与甘草同煎后,测定的鞣质(收敛成分)煎出率增高。临床若见伤后食少、纳呆者,可用调胃承气汤以“调胃气”。综合其古现代应用及研究结果可知,该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按传统方法合煎后制成配方颗粒,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优势,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观念,克服了目前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简单相加带来的不足;确立了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完善的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该配方颗粒的质量;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便于患者携带使用和储存,在使用上省去了煎煮的麻烦;对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有较大意义。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生产。它是将原药材饮片加水提取,微波干燥,收集干膏,制粒,分装而成的中药颗粒,该颗粒能直接提供中药处方中配伍使用。本方法生产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保持了调胃承气汤的全部特征,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调胃承气汤剂一致,而单味质量的有效成分得到较好的控制;它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臣、佐、使和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的特点,同时又免去了病人传统煎煮的麻烦,具有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成分完全、疗效确切、安全卫生及携带保存方便等许多优点。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由具体试验资料表明,本发明是一种具体可行的成分鉴定和含量测定方法,所采用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为生产单位及检测机构提供了检测指标、检测手段和技术方法等,以能更好的指导生产,使生产工艺控制更加严格合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用该质量测定方法能有效的控制产品的质量,从而确保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其中,图2a为日光灯下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图2b为365nm紫外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图2c为氨蒸气熏后,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图2d为氨蒸气熏后,365nm紫外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图中,1‑3为供试品,4为大黄对照药材溶液、5为大黄酚对照品,6为大黄阴性样品;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甘草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其中,图3a为日光灯下检视的所述的甘草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图3b为365nm紫外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甘草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图中,1为甘草对照药材,2为甘草原药材,3‑5为供试品、6为甘草阴性样品;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空白溶剂乙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酸对照品的指纹图谱;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素对照品的指纹图谱;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酚对照品的指纹图谱;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甘草酸铵对照品的指纹图谱;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
图11为本发明所述的甘草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
图12为本发明所述的芒硝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的专属性试验结果,其中,图13a为大黄素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13b为大黄酚对照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13c为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图;图13d为大黄阴性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14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标准曲线图,其中,图14a为大黄素的标准曲线图,图14b为大黄酚的标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大黄批号为110713201,产地四川;甘草为炙甘草,批号为110606121,产地内蒙古;芒硝批号为110712141,产地青海。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且可从正规渠道商购获得。
实施例1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
1.药材来源
来源及产地见表1。
表1

2.仪器设备
HWZ‑5B‑1箱式微波真空干燥设备,天水华圆制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RE-5205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3.制备方法
取大黄、甘草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煮沸后加入芒硝溶解,70℃减压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60℃)的清膏,微波干燥,微波功率为5Kw,物料温度50℃,运行时间为20min,干燥得到干膏颗粒,工艺流程图见图1。
具体条件如下表2所示:
表2

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药材120g,甘草药材60g,芒硝90g,编号1~9,按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L9(34)正交试验结果

表4 大黄素的含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值F临界值显著性A0.0623.0919 B0.0120.3719 C0.0120.2919 误差0.002   
表5 大黄酚的含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值F临界值显著性A0.0723.4019 B0.0020.0619 C0.0020.0319 误差0.0020.5  
表6 干膏得率的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值F临界值显著性A26.4821324.0819 B3.132156.3019 C0.0723.2719 误差0.552   
因而,从上述结果表明,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和喷雾干膏的得率较高;综合上述试验分析,从工业化大生产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保证有效成份含量的前提下,加水量第一次为10体积倍量,第二次8体积倍量。
4.制得的干浸粉结果
表7 提取物结果表
提取物性状提取量(g)提取率(%)干浸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155.236.5
将干浸膏粉碎过80目筛,得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粉末155.2g。
实施例2薄层色谱法鉴定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1.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大黄的鉴别
1.1药材与试剂
大黄对照药材:批号为120984‑200301,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大黄酚对照品:批号为110796‑201017,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供试品:12011001,由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的方法制得。
薄层板:硅胶G板,由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制。
1.2试验步骤
大黄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2.5g,研细,加二氯甲烷30ml、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大黄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大黄对照药材1.0050g,加二氯甲烷5ml、盐酸0.5ml,同供试品溶液制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大黄酚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酚对照品1.230mg,加甲醇制成1ml含大黄酚0.1023mg的对照品溶液。
大黄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取1g缺少大黄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按照与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成大黄阴性样品溶液。
薄层板:硅胶G板;
点样量:各8μl;
点样方式:点状点样;
展开剂: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13cm,取出,晾干;
显色及检视: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置氨蒸气中熏后,置日光下检视。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五个橙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气中熏后,置日光下检视,斑点变为红色。见图2。
2.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甘草的鉴别
2.1药材与试剂
甘草对照药材:批号为120934‑200608,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供试品:12011002,由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的方法制得。
薄层板:1%氢氧化钠硅胶G板,由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制。
2.2试验步骤
甘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5.0g,加水20ml使溶解,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弃去乙醚液,水层再用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甘草供试品溶液。
甘草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取甘草对照药材0.9930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甘草对照药材溶液。
甘草原药材溶液的制备:取单独用甘草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1g,按照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成甘草原药材溶液。
甘草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取缺少甘草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1g,按照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成甘草阴性样品溶液。
薄层板:1%氢氧化钠硅胶G板;
点样量:各5μl;
点样方式:点状点样;
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至约13cm,取出,晾干;
显色剂:体积百分比含量为10%的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清晰;
检视:置日光下检视,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黄颜色斑点;365nm紫外灯光下,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3。
实施例3检测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重金属含量
检测项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黄连上清丸【检查】项下,取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约1g(批号12011003,由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制),精密称定,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J)炽灼至完全灰化。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E第二法),结果表明,含重金属不超过百万分之二十五。
实施例4检测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取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批号20120109,由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Q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六六六(总BHC)不超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超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其他 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ⅠC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实施例5测定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2489,Empower2Personal Single System SW化学工作站;色谱柱:Waters symmetryC18(4.6mm×250mm,5μm);电子分析天平:METTER TOLEDO XP6;HANGPING FA2104;超声提取器:KQ‑300VDB型双频数控超声清洗仪。
1.2试剂 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试药 按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批号:12010903,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单味药材对照包括大黄、甘草、芒硝;大黄素(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56‑200110);大黄酚(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96‑201017);大黄酸(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56‑200206);甘草酸铵(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31‑200511)。
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为流动相A,0.3体积%磷酸为流动相B,按下表8中的规定进行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表8 调胃承气汤指纹图谱HPLC流动相梯度

3溶液的制备
3.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和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液制成每1ml含10ug的溶液,滤过,即得。
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粉末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溶液25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3大黄药材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制法制备大黄药材对照品,取0.6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置室温,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4甘草药材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制法制备甘草药材对照品,取0.4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置室温,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3.5芒硝药材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制法制备芒硝药材对照品,取0.4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放置室温,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结果如图4‑12所示,说明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0.90,可知样品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归属性较好,专属性较好。
实施例6测定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浸出物
取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粉末2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乙醇100ml,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A)测定,结果表明,其浸出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不少于33.9%。
表9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

三批样品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42.49%,按平均值的80%折算,浸出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不少于33.9%。
实施例7测定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含量‑方法学考察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695‑2489,Empower2Personal Single System SW化学工作站;色谱柱:Agilent XDB‑C18(4.6mm×250mm,5μm);电子分析天平:XP6、FA2104;超声提取器:KQ300VDB。
1.2试剂: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试药: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批号:12010903,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大黄素(中药固体制剂制造技术国家工程中心,批号:1038‑040521);大黄酚(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96‑201017)。
2、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体积%磷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3、溶液的制备
3.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制成每1ml含大黄素对照品0.02mg,含大黄酚对照品0.01mg的溶液,滤过,即得。
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适量,研细,混匀,约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70W,频率45KHz,)20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4、方法学验证
4.1准确度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样品(批号:12010903,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含量:0.03%)6份,每份取约0.5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大黄素、大黄酚对照品混合溶液(浓度分别为0.1513mg/ml、0.0773mg/ml)2ml,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进样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0‑1和表10‑2。
表10‑1 大黄素准确度测定试验结果(n=6)

表10‑2 大黄酚准确度测定试验结果(n=6)

由上表可知本法回收率良好,适合作为本品的含量测定。
4.2精密度试验
4.2.1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批号:12010903,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按【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制备低、中、高3个浓度(相当于测试浓度的50%、100%、150%),每个浓度3份样品,共9份样品,分别测定大黄素、大黄酚峰含量,结果见表11。
表11 重复性试验结果(n=9)

由上表可知本法重复性良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4.2.2精密度试验:取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批号:12010903,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供试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测定大黄素、大黄酚峰面积,结果见表12。
表12 精密度试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法精密度良好,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
4.3专属性试验
按处方量制备缺大黄药材的阴性样品,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溶液。按以上色谱条件得到对照品、样品、阴性样品的色谱分离图,阴性样品色谱中,在与大黄素、大黄酚保留时间相应位置无干扰峰出现。结果见图13。
4.4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上述大黄素、大黄酚对照液各2、5、10、15、20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各自峰面积分值分别对大黄素、大黄酚浓度进行回归处理,得出大黄素、大黄酚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3520.48x‑27198.66,r=1,y=3049.45x‑23367.61,r=1结果见图14,表明大黄素在2~20μg/ml的范围内的峰面积与对照品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酚在2~20μg/ml的范围内的峰面积与对照品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4.5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批号:12010903,按照实施例1在工艺条件为A2B2C2时制得)供试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于第0、2、4、6、8、10和12小时吸取20μl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测定溶液在12h内峰面积值基本一致,供试品溶液的RSD分别为1.23%、1.06%(n=6),供试品测定溶液12h内稳定。
表13‑1 稳定性试验结果(大黄素)

表13‑2 稳定性试验结果(大黄酚)

5、样品含量测定
取6批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按拟定含量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其中的物质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结果见表14。
表14 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大黄素含量(mg/g)大黄酚含量(mg/g)120109010.280.21120109020.320.24120109030.320.24120110010.270.19120110020.320.23120110030.320.24
6、含量限度的确定
含量限度按含量测定结果80%计算,因此每袋含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5)计不少于1.2mg,以大黄酚(C15H10O4)计,不少于0.88mg。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978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26 CN 103169782 A *CN103169782A* (21)申请号 201310123884.5 (22)申请日 2013.04.10 A61K 36/708(2006.01) A61K 9/16(2006.01) A61P 1/00(2006.01) A61P 1/10(2006.01) A61P 1/02(2006.01) A61P 11/04(2006.01) G01N 30/90(2006.01) G01N 30/02(2006.01) G01N 1/28(2006.01) G01N 3。

2、0/36(2006.01) G01N 30/06(2006.01) A61K 33/04(2006.01) (71)申请人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5300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长春路 申请人 广东康美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韦冬菊 许冬瑾 马兴田 向飞军 吴小明 陈有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80 代理人 刘丹妮 (54) 发明名称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 测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 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由 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 合并滤。

3、液后加入 1.5 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 干燥 后制粒而得 ;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通过 薄层色谱法鉴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 通过 炽灼残渣检查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 的重金属含量 ; 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所述 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 通 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的指纹图谱 ; 通过热浸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 方颗粒的浸出物含量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本发明 的制备方法简单, 检测方法可有效地控制该配方 颗粒的质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8 页 附图 1。

4、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8页 附图1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69782 A CN 103169782 A *CN103169782A* 1/3 页 2 1.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由 2 重量份数的大黄和 1 重 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 合并滤液后加入 1.5 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 干燥后制粒而得, 优选 地, 所述甘草为炙甘草。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称取2重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 加水煎煮提取1-3次, 每次提。

5、取1-2小时 ; 合并滤液后加入 1.5 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 再将其浓缩成浸膏, 干燥后, 制粒, 即得。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提取 2 次, 优 选地, 每次提取 1 小时, 还优选地, 每克大黄和甘草加 6-10ml 水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一次提 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10ml水提取, 或第二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8ml水提取, 优选地, 所 述干燥为微波干燥。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 步骤 1 : 通过。

6、薄层色谱法鉴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 步骤 2 : 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 ; 步骤 3 : 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 量 ; 步骤 4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 ; 步骤 5 : 通过热浸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浸出物含量 ; 步骤 6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1包 括以下步骤 : 1) 制备大黄样品溶液组和甘草样品溶液组, 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包括大黄供试品。

7、溶 液、 大黄对照药材溶液和大黄酚对照品溶液, 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包括甘草供试品溶液、 甘 草对照药材溶液和甘草原药材溶液, 所述甘草原药材为单独用甘草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 ; 优选地, 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研细, 加溶剂溶解, 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冷却后, 滤过, 滤 液蒸干, 残渣加乙醇溶解, 即得 ; 更优选地,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2 8g, 优选取 5g,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 10 50ml 和盐酸 0.1 2ml, 优选为二氯甲烷 30ml 和盐酸 1ml, 再优选地, 加热回流 。

8、10 50 分钟, 优选加热回流 30 分钟 ; 还优选地, 残渣加 0.5 2.0ml 乙醇溶解, 优选加 1ml 乙醇溶解 ; 或优选地, 所述大黄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大黄对照药材, 加二氯甲烷、 盐酸, 再按照与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成大 黄对照药材溶液 ; 更优选地, 取大黄对照药材 0.5 2.0g ; 优选取 1g, 进一步优选地, 加二 氯甲烷 5 20ml, 盐酸 0.5 2.0ml ; 还优选地, 加二氯甲烷 10ml, 盐酸 1ml ; 或优选地, 所述大黄酚对照品溶液通过取大黄酚对照品, 加乙醇制成每 1ml 含 0.1 1.0mg 大黄。

9、酚对照品的溶液制得, 优选制成每 1ml 含 0.5mg 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 ; 更优选地, 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还包括大黄阴性样品溶液, 所述大黄阴性样品为按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69782 A 2 2/3 页 3 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大黄的样品 ; 所述大黄阴性样品溶液通过与大黄 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 优选取所述大黄阴性样品 1 5g ;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加水溶解, 然后加乙醚振摇提取, 再弃去乙醚液, 水层再 用正丁醇振摇提取, 合并正丁醇液, 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 即得 ;。

10、 更优选地, 取所述调胃承 气汤配方颗粒 2 8g, 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5g ; 进一步优选地, 加 10-30ml 水 溶解, 优选加 20ml 水溶解 ; 再优选地, 加乙醚提取 1 3 次, 每次加 10 30ml 乙醚, 优选提 取 2 次, 每次加 20ml 乙醚 ; 还优选地, 加正丁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 5 20ml 正丁醇, 优选加 15ml ; 进一步优选地, 残渣加 0.5 1.5ml 甲醇溶解, 优选加 1ml 甲醇 ;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甘草对照药材, 加乙醇加热回流,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

11、 即得 ; 更优选地, 取甘草对照药材 0.5 3.0g, 优选取甘草对照药材 1g ; 进一步优选地, 加乙醇 10 30ml, 优选加乙醇 20ml ; 还优选地, 加热回流提取 0.5 3 小时, 优选提取 1 小时 ; 再优选地, 残渣 加 0.5 1.5ml 甲醇, 优选加 1ml ;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原药材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 优选取所述 甘草原药材溶液 1 5g ; 更优选地, 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还包括甘草阴性样品溶液, 所述甘草阴性样品为按调 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甘草的样品,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甘草阴性样品 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

12、的方法制得, 优选取所述甘草阴性样品 1 5g ; 2) 将大黄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将甘草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 硅胶 G 薄层板上, 加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 喷以显色剂至斑点显色, 检测, 即得 ; 优选地, 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以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为展开剂展开, 更优选地, 所 述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中石油醚、 甲酸乙酯和甲酸的体积比为 15 : 5 : 1 ; 优选置 365nm 紫外灯下检视 ;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以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为展开剂, 更优 选地, 所述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中乙酸。

13、乙酯、 甲酸、 冰醋酸和水的体积比为 15 1 1 2, 所述显色剂优选为 10 体积 % 的硫酸乙醇溶液。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2, 测得的重金属含量 25ppm。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3, 所述有机氯农药为六六六、 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 所述六六六的含量 0.20ppm ; 所述滴滴涕的含量 0.20ppm, 所述五氯硝基苯的含量 0.10ppm。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或 6。

14、 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 : 制备待测样品溶液,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优选地,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更优选地, 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 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时, 以甲醇为流动相 A, 0.3 体积 % 磷酸为流动相 B, 按下 述条件进行梯度洗脱 : 0 至 20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由 20 体积 % 匀速变为 35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由 80 体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69782 A 3 3/3 页 4 积 % 匀速变为 65 体积 % ; 20 至 50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由 35 体积 % 匀速变为 50。

15、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由 65 体 积 % 匀速变为 50 体积 % ; 50 至 85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由 50 体积 % 匀速变为 80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由 50 体 积 % 匀速变为 20 体积 % ; 85 至 102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为 80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为 20 体积 % ; 或 更优选地, 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 以 甲醇为流动相 A, 0.1 体积 % 磷酸为流动相 B, 流动相 A 与流动相 B 的体积比为 80 : 20 ; 进一步优选地, 检测波长为 254nm, 还优选地。

16、,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 3000 ; 再优选地, 当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 所述待测样品溶液通过 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和对照品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 优选地, 所 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和 / 或大黄酚对照品 ; 还优选地, 当测定指纹图谱时, 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包括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 优选 地, 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酚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品和 / 或甘草酸铵对照品 ; 优选地, 所述待测样品溶液还包括对照药材溶液, 所述对照药材包括大黄对照药材、 甘草对 照药材和芒硝对照药材 ; 进一步优选地,。

17、 所述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精密称定, 置具塞锥形瓶中, 加甲醇溶液, 密塞, 称定重 量, 超声处理, 冷却, 再称定重量,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 优选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0.5 3.0g, 还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1.0g, 再优选 地, 加甲醇溶液 10 30ml, 优选加甲醇溶液 25ml, 还优选地, 超声处理 15 35 分钟 ; 优选 超声处理 20 分钟 ; 或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对照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溶液制成1ml含520g对照品的。

18、溶液, 优选制成1ml含10g 对照品的溶液 ; 或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取对照药材适量, 加入甲醇,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放置室温,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 再优选地, 加甲醇 10 30ml, 优选加甲醇 25ml, 还优选地, 超声处理 15 35 分钟, 优选超声处理 20 分钟。 10. 根据权利要求 5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步骤 5 中浸出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 33.9%。 11. 根据权利要求 5 至 10 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

19、其特征在 于, 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0.9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69782 A 4 1/18 页 5 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尤其涉及一 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调胃承气汤出自明方贤著 奇效良方 , 由大黄 (五钱) 甘草 (三钱) 芒硝 (一钱半) 组成, 上作一服, 水二钟, 煎至一钟, 食前服。 具有缓下热结的功用, 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便不通, 口渴心烦, 蒸蒸发热, 或腹中胀满, 或为谵语, 舌苔。

20、正黄, 脉滑数 ; 以及胃肠热盛而 致发斑吐衄, 口齿咽喉肿痛等。方中药仅三味, 然配伍恰当 : 大黄苦寒以泄热通便, 荡涤肠 胃 ; 芒硝咸寒以泻下除热, 软坚润燥 ; 以炙甘草调和大黄、 芒硝攻下泄热之方, 使之和缓。邹 澍云本方其所以名调胃承气汤, 其承气之功皆在于大黄。本方与大、 小承气汤相比, 泻下导 滞之方弱, 尤适于症轻而体弱者。 由于本方能调和肠胃, 承顺胃气, 驱除肠胃积热, 使胃气得 和, 气机相接, 从而诸证蠲除, 故名调胃承气汤。 0003 张仲景 伤寒论 中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经典方剂之一, 原文第 248 条 说 :“太阳病三日, 发汗不解, 燕蒸发热者, 。

21、属胃也, 调胃承气汤主之。 ” 描述了该方适应证的 病机和症状特点, 可以看作是对调胃承气汤主证的概括性描述。此外在 太阳篇 第 29 条 和阳明病第 207 条分别提到该方的两种服法, 虽然症状描述不尽相同, 其基本病机都是因 为胃热燥甚, 大便秘结, 因此都是一致的。服法上有 “少少服之” 和 “顿服” 的不同, 但都是要 “温服” 。该方的主治病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 伤寒阳明证, 不恶寒, 反恶热, 口渴便闭, 谵语腹满, 中焦燥实 ; 伤寒吐后腹胀满 ; 阳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烦 : 中消善食而溲。根 据其组成来分析方义, 其中大黄苦寒, 除热荡实 ; 芒硝咸寒, 润燥软坚 ; 甘草甘。

22、缓, 使之不致 伤胃, 故称为调胃承气汤。可以看出, 这个方剂的作用之所以不同于大小承气汤, 就在于其 作用要点集中在治疗临床阳明腑实证 “痞、 满、 燥、 实” 当中的 “燥” 证, 主要作用在于软坚, 也就是利用芒硝作为矿物盐成分在肠道中形成高渗透压的作用, 尽量把肠壁周围组织当中 的水分吸取到肠道当中来, 以帮助过于干燥的大便得到软化, 从而得以排出体外。 甘草的作 用在于温中护胃, 调和诸药, 因此一般应使用炙甘草。大黄的作用为通下, 主要特点在于增 强肠蠕动, 推动大便向下排出, 但如果没有足够量的芒硝吸引肠壁周围的水分到肠道中来, 大便没有得到充分的软化, 仍不能有效解除便秘的问题。

23、。 故本方配伍恰当, 必要时还可以加 味应用。 0004 药理作用表明调胃承气汤主要有抗菌作用。体外抗菌试验证实, 调胃承气汤原液 及浓缩液对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大黄、 芒硝有泻下作用, 甘草有解毒作用。由于 调胃承气汤功善缓下热结, 主治肠胃积热引起的病症。骨伤科患者多卧床制动, 常脾胃呆 滞, 临床表现为脘腹痞满, 不思饮食, 嗳气频作, 甚则呕吐不止, 若积滞化热还有胃脘烦满、 呕恶泛酸等症, 临床可用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 调理中州。调胃承气汤方中虽也有大黄、 芒 硝, 但以甘草与大黄同煎, 其功缓下, 缓解了大黄的泻下之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大黄与 甘草同煎后, 测定的鞣。

24、质 (收敛成分) 煎出率增高。临床若见伤后食少、 纳呆者, 可用调胃承 说 明 书 CN 103169782 A 5 2/18 页 6 气汤以 “调胃气” 。综合其古现代应用及研究结果可知, 该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5 中药配方颗粒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以规范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为原料, 采用 提取、 低温浓缩、 瞬间干燥等工艺技术而制成的颗粒剂。 它既可供临床灵活组方, 调配冲服, 又可作为中药制剂的工业原料, 也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新的途径。 与传统的中药煎剂相比, 配方颗粒剂的优点保持原有中药的性味特征, 保留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 根据中药的性 质研制合理的生产工艺, 制定先进可。

25、行的质量控制标准, 将其加工成为规范化、 标准化、 工 业化的现代中药制剂。 克服了传统中药汤剂煎熬费时、 服用不便、 工艺粗放和缺乏质量控制 等弊端, 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0006 目前应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大多以单位中药通过现代制药工艺制成的单位中药饮 片颗粒, 已有数百种单位饮片配方颗粒上市。然而尽管中药配方颗粒具有很多优点, 但在 制作及临床应用中也存在诸多弊端, 与传统的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中药汤剂仍存在一定差 距。中药汤剂为复方配伍煎而成, 其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不等同于方中单味中药的化学成 分的简单相加, 而是各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混合溶解不会 有 “群。

26、药共煎” 的全部有效成分, 或者说按现有工艺制备的配方颗粒不会完全包含中医用药 要求的有效成分, 造成传统方剂作用物质基础发生改变, 以致现有配方颗粒用药不能等同 于传统的中药汤剂。最终可能导致临床疗效的改变或药理作用的变化。 0007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在复方, 兹根据中医临床辨证论治、 随证组方的需要, 将传统 经方药物采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新型配方颗粒。其性味、 归经及功效与原方剂基本保持 一致, 不加或少加糖、 防腐剂和其他赋形剂, 是一种兼顾随证调方和复方合煎两个特点的传 统经方的新形式。 中药复方是临床发挥疗效的精髓, 真正体现了 “辨证施治、 随方配药、 复方 合煎” 的中医临床。

27、用药特色。但是, 传统中药 “饮片入药, 临用煎汤” 的用药方式和由此带来 的一系列问题, 已日益表现出与现代化生活的不相适应, 以及中药饮片品质的现状不容乐 观, 已成为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在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日本、 台湾地区快速发展 单味和复方中药浓缩颗粒的背景下, 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中药复方配方颗 粒研制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日, 其目的是应对加入 WTO 后我国医药产业而临的严峻挑 战, 加快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 实现中药现代化。因此, 对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的研究具有更 大的价值。 发明内容 0008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与。

28、现代化生活 不相适应, 并且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简单相加带来的不足, 及质量不能很好地控制 的不足, 提供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该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充分发挥中药配伍的要求, 适于现代化生活, 制备方法简单, 并通过该检测方法使其能够更 为安全地使用。 0009 除非特别指明, 本文中的 “供试品” 均指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0010 除非特别指明, 本文中的 “六六六” 均指六氯环己烷。 0011 除非特别指明, 本文中的 “滴滴涕” 均指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0012 除非特别指明, 本文中的 “ppm” 均指百万分之一。 0013 针对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

29、的技术方案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169782 A 6 3/18 页 7 0014 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由 2 重 量份数的大黄和1重量份数的甘草加水煎煮, 合并滤液后加入1.5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 干 燥后制粒而得, 优选地, 所述甘草为炙甘草。 0015 另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16 称取 2 重量份数的大黄和 1 重量份数的甘草, 加水煎煮提取 1 3 次, 每次提取 1 2 小时 ; 合并滤液后加入 1.5 重量份数的芒硝溶解, 再将其浓缩成浸膏, 。

30、干燥后, 制粒, 即得。 0017 优选地, 提取 2 次。 0018 优选地, 每次提取 1 小时, 还优选地, 每克大黄和甘草加 6 10ml 水提取。 0019 优选地, 第一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草加 10ml 水提取, 或第二次提取每克大黄和甘 草加 8ml 水提取。 0020 优选地, 所述干燥为微波干燥。 0021 还一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检测方法, 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22 步骤 1 : 通过薄层色谱法鉴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 0023 步骤 2 : 通过炽灼残渣检查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 ; 0024 。

31、步骤 3 : 通过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的有机氯农药残 留量 ; 0025 步骤 4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 ; 0026 步骤 5 : 通过热浸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浸出物含量 ; 0027 步骤 6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 0028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包括以下步骤 : 0029 1) 制备大黄样品溶液组和甘草样品溶液组, 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包括大黄供试品 溶液、 大黄对照药材溶液和大黄酚对照品溶液, 更优选地, 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还包括大黄 阴性样品溶液, 所述大黄阴性样品为按调。

32、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大黄的 样品 ; 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包括甘草供试品溶液、 甘草对照药材溶液和甘草原药材溶液, 所 述甘草原药材为单独用甘草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工艺处方制备的样品, 更优选地, 所 述甘草样品溶液组还包括甘草阴性样品溶液, 所述甘草阴性样品为按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的工艺处方制备的缺少甘草的样品 ; 0030 2) 将大黄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将甘草样品溶液组分别点于 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 加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 喷以显色剂至斑点显色, 检测, 即得。 0031 优选地, 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32。

33、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研细, 加溶剂溶解, 置水浴上加热回流, 冷却后, 滤 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乙醇溶解, 即得 ; 更优选地,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2 8g, 优选 取 5g,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溶剂为二氯甲烷 10 50ml 和盐酸 0.1 2ml, 优选为二氯甲烷 30ml 和盐酸 1ml, 再优选地, 加热回流 10 50 分钟, 优选加热回流 30 分钟 ; 还优选地, 残渣 加 0.5 2.0ml 乙醇溶解, 优选加 1ml 乙醇溶解 ;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大黄阴性样品溶液通 过与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 优选取所述大黄阴性样品 1 5g ; 说 明 。

34、书 CN 103169782 A 7 4/18 页 8 0033 或优选地, 所述大黄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34 取大黄对照药材, 加二氯甲烷和盐酸, 再按照与所述大黄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 制成大黄对照药材溶液 ; 更优选地, 取大黄对照药材 0.5 2.0g ; 优选取 1g, 进一步优选 地, 加二氯甲烷 5 20ml, 盐酸 0.5 2.0ml ; 还优选地, 加二氯甲烷 10ml, 盐酸 1ml ; 0035 或优选地, 所述大黄酚对照品溶液通过取大黄酚对照品, 加乙醇制成每 1ml 含 0.1 1.0mg 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制得, 优选制成每 1ml 含 0。

35、.5mg 大黄酚对照品的溶液 ; 0036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37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加水溶解, 然后加乙醚振摇提取, 再弃去乙醚液, 水 层再用正丁醇振摇提取, 合并正丁醇液, 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 即得 ; 更优选地, 取所述调 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2 8g, 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5g ; 进一步优选地, 加 10 30ml水溶解, 优选加20ml水溶解 ; 再优选地, 加乙醚提取13次, 每次加1030ml乙醚, 优选提取 2 次, 每次加 20ml 乙醚 ; 还优选地, 加正丁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 5 20ml 。

36、正丁醇, 优选加 15ml ; 进一步优选地, 残渣加 0.5 1.5ml 甲醇溶解, 优选加 1ml 甲醇 ; 进一步优选 地, 所述甘草阴性样品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 优选取所述甘草阴性 样品 1 5g ; 0038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39 取甘草对照药材, 加乙醇加热回流, 滤过, 滤液蒸干, 残渣加甲醇溶解, 即得 ; 更优 选地, 取甘草对照药材 0.5 3.0g, 优选取甘草对照药材 1g, 进一步优选地, 加乙醇 10 30ml, 优选加乙醇20ml ; 还优选地, 加热回流提取0.53小时, 优选提取1小时 ;。

37、 再优选地, 残渣加 0.5 1.5ml 甲醇, 优选加 1ml ; 0040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原药材溶液通过与甘草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制得, 优选取 所述甘草原药材 1 5g : 0041 优选地, 所述大黄样品溶液组以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为展开剂展开, 更优选 地, 所述石油醚 - 甲酸乙酯 - 甲酸中石油醚、 甲酸乙酯和甲酸的体积比为 15 : 5 : 1 ; 优选置 365nm 紫外灯下检视 ; 0042 或优选地, 所述甘草样品溶液组以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为展开剂, 更 优选地, 所述乙酸乙酯 - 甲酸 - 冰醋酸 - 水中乙酸乙酯、 甲酸、 冰醋酸和。

38、水的体积比为 15 1 1 2, 所述显色剂优选为 10 体积 % 的硫酸乙醇溶液。 0043 优选地, 在步骤 2, 测得的重金属含量 25ppm。 0044 优选地, 在步骤 3, 所述有机氯农药为六六六、 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 (PCNB) , 所述六六六的含量 0.20ppm ; 所述滴滴涕的含量 0.20ppm, 所述五氯硝基苯的含量 0.10ppm。 0045 优选地, 所述步骤 4 或 6 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进行 : 0046 制备待测样品溶液,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0047 优选地,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 ; 更优选地, 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 定所述调胃承气。

39、汤配方颗粒的指纹图谱时, 以甲醇为流动相 A, 0.3 体积 % 磷酸为流动相 B, 按下述条件进行梯度洗脱 : 0048 0 至 20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由 20 体积 % 匀速变为 35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由 80 体积 % 匀速变为 65 体积 % ; 说 明 书 CN 103169782 A 8 5/18 页 9 0049 20 至 50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由 35 体积 % 匀速变为 50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由 65 体积 % 匀速变为 50 体积 % ; 0050 50 至 85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由 50 体积 % 匀速变为 80。

40、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由 50 体积 % 匀速变为 20 体积 % ; 0051 85 至 102 分钟 : 流动相 A 的浓度为 80 体积 %, 流动相 B 浓度为 20 体积 % ; 或 0052 更优选地, 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 时, 以甲醇为流动相 A, 0.1 体积 % 磷酸为流动相 B, 流动相 A 与流动相 B 的体积比为 80 : 20 ; 0053 更优选地, 检测波长为 254nm, 还优选地,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 3000 ; 0054 还优选地, 当测定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中物质的含量时, 所述待测样品溶液 。

41、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55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和对照品分别制成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 优选 地, 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和 / 或大黄酚对照品 ; 0056 还优选地, 当测定指纹图谱时, 所述待测样品溶液包括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 优选地, 所述对照品包括大黄素对照品、 大黄酚对照品、 大黄酸对照品和 / 或甘草酸铵对照 品 ; 优选地, 所述待测样品溶液还包括对照药材溶液, 所述对照药材包括大黄对照药材、 甘 草对照药材和芒硝对照药材 ; 0057 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供试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58 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 置具塞锥形。

42、瓶中, 加甲醇溶液, 密塞, 称定重量, 超声 处理, 冷却, 再称定重量,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 摇匀,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 优选取所述 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0.53.0g, 还优选取所述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1.0g, 再优选地, 加甲 醇溶液 10 30ml, 优选加甲醇溶液 25ml, 还优选地, 超声处理 15 35 分钟, 优选超声处理 20 分钟 ; 0059 或进一步优选地, 所述对照品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60 取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溶液制成 1ml 含 5 20g 对照品的溶液, 优选制成 1ml 含 10g 对照品的溶液 ; 0061 或进一步优选。

43、地, 所述对照药材溶液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得 : 0062 取对照药材适量, 加入甲醇, 称定重量, 超声处理, 放置室温, 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 量, 滤过, 取续滤液, 即得 ; 再优选地, 加甲醇1030ml, 优选加甲醇25ml, 还优选地, 超声处 理 15 35 分钟, 优选超声处理 20 分钟 ; 0063 优选地, 所述步骤 5 中浸出物的质量百分比含量 33.9%。 0064 优选地, 供试品指纹图谱与对照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 0.90。 0065 依据原方记载, 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用于大便不通, 口渴心烦, 蒸 蒸发热, 或腹中胀满, 或为谵语, 舌苔正黄, 。

44、脉滑数 ; 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 口齿咽喉 肿痛。故将其功能主治描述为 : 阳明病胃肠燥热证。用于大便不通, 口渴心烦, 蒸蒸发热, 或 腹中胀满, 或为谵语, 舌苔正黄, 脉滑数 ; 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 口齿咽喉肿痛。 0066 本配方颗粒供配方使用, 应遵医嘱, 具体描述为 : 供配方用, 遵医嘱。 0067 根据生产工艺、 临床用药情况, 确定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包装规格为每袋装 5g, 每 1 克相当于 2.6g 饮片。 说 明 书 CN 103169782 A 9 6/18 页 10 0068 原方按传统服药方法每剂煎煮两次, 分两次服用, 本方每剂制成颗粒 10g, 。

45、按每袋 装一次服用量, 故包装规格定为每袋装 5g。 0069 依据 中国药典 2010 年版一部颗粒剂和药材浸膏品种项下贮藏条件, 密封, 干燥 处保存。 0070 本配方颗粒的有效期为24个月, 处方 : 大黄1200g甘草600g芒硝900g, 制成1000g 颗粒。 0071 调胃承气汤主治阳明病胃肠燥热证。 大便不通, 口渴心烦, 蒸蒸发热, 或腹中胀满, 或为谵语, 舌苔正黄, 脉滑数 ; 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 口齿咽喉肿痛等。 现代药理表明 调胃承气汤对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并且大黄与甘草同煎后, 测定的鞣质 (收敛成 分) 煎出率增高。临床若见伤后食少、 纳呆者,。

46、 可用调胃承气汤以 “调胃气” 。综合其古现代 应用及研究结果可知, 该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72 本发明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按传统方法合煎后制成配方颗粒, 充分发挥中药配 伍的优势, 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观念, 克服了目前单味配方颗粒服用时各药味简单相加带来 的不足 ; 确立了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完善的质量标准, 可以有效地控制该配方颗粒的质量 ; 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便于患者携带使用和储存, 在使用上省去了煎煮的麻烦 ; 对促进中医 药现代化有较大意义。 0073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 : 其方法简单, 成本低廉, 适合工业化生产。它是将原药材饮片 加水提取, 微波干燥, 收集干膏, 制粒, 分。

47、装而成的中药颗粒, 该颗粒能直接提供中药处方中 配伍使用。 本方法生产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保持了调胃承气汤的全部特征, 其有效成分、 性味、 归经、 主治、 功效和传统调胃承气汤剂一致, 而单味质量的有效成分得到较好的控制 ; 它既能保证中医传统的君、 臣、 佐、 使和辨证施治、 灵活加减的特点, 同时又免去了病人传统 煎煮的麻烦, 具有不需要煎煮、 直接冲服、 服用量少、 作用迅速、 成分完全、 疗效确切、 安全卫 生及携带保存方便等许多优点。 0074 本发明的检测方法 : 由具体试验资料表明, 本发明是一种具体可行的成分鉴定和 含量测定方法, 所采用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 含量测定准确度高。

48、, 重现性好, 为生产单位及 检测机构提供了检测指标、 检测手段和技术方法等, 以能更好的指导生产, 使生产工艺控制 更加严格合理,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用该质量测定方法能有效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从而确保 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75 以下, 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其中 : 0076 图 1 为本发明所述的调胃承气汤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图 ; 0077 图 2 为本发明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其中, 图 2a 为日光灯下 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2b为365nm紫外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 大黄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 2c 为氨蒸气熏后, 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 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 2d 为氨蒸气熏后, 365nm 紫外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大黄样品溶 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中, 1-3 为供试品, 4 为大黄对照药材溶液、 5 为大黄酚对照品, 6 为大黄阴性样品 ; 0078 图 3 为本发明所述的甘草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其中, 图 3a 为日光灯下 说 明 书 CN 103169782 A 10 7/18 页 11 检视的所述的甘草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3b为365nm紫外灯光下检视的所述的 甘草样品溶液组的薄层层析色谱图, 图中,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