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562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1.21 CN 104285623 A (21)申请号 201410402078.6 (22)申请日 2014.08.15 A01G 1/00(2006.01) (71)申请人 维西茂林农牧产品有限公司 地址 67460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 塔城镇塔城一社 (72)发明人 王茂林 周玉英 唐世文 和顺荣 (74)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53100 代理人 陈左 (54) 发明名称 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 (57) 摘要 一种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 包括。
2、选地、 整地、 播种马铃薯、 播种玉米、 播种白芸 豆、 马铃薯田间管理、 大白芸豆田间管理、 玉米田 间管理和收获几个步骤,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实现 一季多收, 高产高效, 利用科学方法巧妙的采取 套、 复、 间、 混、 寄种的方式, 从而达到立体化三层 果实, 使一公顷地产出二至三公顷地的经济效益, 一般有一公顷地的农户如用此种植方法每年都可 以增收一至两万元。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285623 A CN 104285623 A 。
3、1/2 页 2 1. 一种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1) 选地 : 选择海拔 18002600 米、 气候适宜、 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 ; (2) 整地 : 一月中旬, 深翻土地、 打碎土块、 除去杂物, 一次性施足基肥 ; (3) 播种马铃薯 : a、 播前准备 播前 5 天灌透水 1 次, 稍干后翻犁晒垡, 每亩用 0.5kg 辛硫磷农药混土撒施防治地下害 虫, 掌握土壤宜耕性及时翻犁耙地, 敲碎土团, 平整田块, 等待播种 ; b、 选用良种, 适期播种 选用良种 : 依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选择中甸红一级种薯为当家品种 , 剔出杂薯异 薯,。
4、 筛选大小基本一致、 无虫病伤害的一级种薯作种 ; 适时播种 : 根据海拔高度, 在第一年 11 月中旬12 月中下旬播种 ; c、 科学施肥 在冬前翻犁晒垡的基础上, 亩施有机厩肥 2000kg, 及时翻犁耙细, 在开沟后点种前每亩 沟施 6:9:15 配方肥 50kg 做底肥 ; 分枝末期用追肥枪沿破膜口追, 施硼砂 1 公斤 / 亩 ; 分枝期每亩用 50g 复旦复农 500 倍 液喷施 ; 现蕾和花期每亩用 50g 复旦复农 500 倍液喷施 ; d、 确定种植密度和播种量 利用播种密度试验和耕作试验资料, 采用高垄栽培, 起垄标准为 : 垄底宽90 cm, 垄面宽 80cm, 垄沟间。
5、距 20cm, 垄高 10cm, 单垄双行播种, 垄面播 2 行, 播深 8 cm, 垄内小行距 30 cm, 株距 33 cm, 亩播 4000 塘, 播后覆土, 并用 0.008mm1000mm 的地膜覆盖, 膜边沿用细土压 实 ; 播种时每塘播种 1 粒, 种薯重 50100g, 每亩播种量 300 公斤左右 ; (4) 播种玉米 : 于第二年四月下旬播种, 行距30cm, 株距30cm, 按亩施20公斤硝酸磷肥, 一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玉米 ; (5) 播种白芸豆 : 选择籽粒饱满、 脐部无皱纹霉变的大白芸豆种子, 于第二年 7 月中旬 播种, 行距120cm, 株距40cm, 以拉线打塘。
6、点种的方式进行, 每塘播种3-4粒, 留苗两株, 每亩 施腐熟农家肥 1000 公斤, 两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白芸豆 ; (6) 马铃薯田间管理 a. 引苗 : 马铃薯出苗后, 在每日日出前或日落后及时破膜引苗, 并用细土回填破膜口, 以利保温保湿 ; b. 灌溉 : 依据灌溉试验资料, 采用漫灌方法 , 出苗前灌水一次, 出苗后视干旱期和田间 土壤持水量, 把握灌溉次数和田间土壤持水量, 全生育期灌溉 10 次左右 ; c. 病虫防治 : 田间经常发生的马铃薯病虫害有 : 晚疫病、 根腐病、 地老虎和金针虫 ; 虫害防治 : 在翻犁前亩用 0.5kg 辛硫磷毒土撒施防治 ; 病害防治 : 播前用。
7、 50%FD 茂生种子处理一次, 生育期田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时组织 人员及时拔除并远离田间烧毁, 并用50%FD茂生喷施1-2次, 使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最低危 害水平之下 ; (7) 大白芸豆田间管理 : 抽蔓初期进行中耕培土, 清理好排水沟, 防止积水造成落花影 响产量, 适时插杆引蔓, 杆为 2 米长最佳, 及时进行封顶打叉 ; (8) 玉米田间管理 : 苗子长到三片叶时, 间苗、 定苗后每亩施尿素 15 千克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5623 A 2 2/2 页 3 (9) 收获 : 马铃薯 6 月下旬收获, 玉米 10 月中旬收获, 白芸豆 10 月下旬收获, 并清除土。
8、 壤中的残膜, 统一烧毁。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285623 A 3 1/4 页 4 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方法, 尤其是一种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香格里拉大部分地区背靠大山, 环境优美, 无工矿 “三废” 污染, 远离城镇, 土壤多 为红棕壤、 油沙土、 冲击土, 红壤的面积较大, 土层深厚, PH 值为 5-6, 海拔在 19003000 米 之间, 由于纬度低, 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为1417 ,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24, 年平均相对湿度1012毫巴。
9、, 年太阳总辐射118.3122.0 千卡 / 平方厘米, 年平均降水量为 6184 毫米, 霜期 95115 天。项目区辖五个乡镇 30 个村 民委员会, 1.6202 万户农户, 农业人口 6.291 万人, 2008 年底有耕地 12.8409 万亩, 农业人 口人均占有 2.04 亩耕地。 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均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 它们的种植历史都很悠久, 由于我 们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 土壤也是稀有珍贵, 用来单独种植某种作物不仅经济效益低, 还会使土壤环境受到破坏, 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探索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套种种植 技术, 对本地区的发展, 对整个社会农业。
10、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供一种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 植方法。 0004 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 一种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植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1) 选地 : 选择海拔 18002600 米、 气候适宜、 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 ; (2) 整地 : 一月中旬, 深翻土地、 打碎土块、 除去杂物, 一次性施足基肥 ; (3) 播种马铃薯 : a、 播前准备 播前 5 天灌透水 1 次, 稍干后翻犁晒垡, 每亩用 0.5kg 辛硫磷农药混土撒施防治地下害 虫, 掌握土壤宜耕性及时翻犁耙地, 敲碎土团, 平整。
11、田块, 等待播种 ; b、 选用良种, 适期播种 选用良种 : 依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选择中甸红一级种薯为当家品种 , 剔出杂薯异 薯, 筛选大小基本一致、 无虫病伤害的一级种薯作种 ; 适时播种 : 根据海拔高度, 在第一年 11 月中旬12 月中下旬播种 ; c、 科学施肥 在冬前翻犁晒垡的基础上, 亩施有机厩肥 2000kg, 及时翻犁耙细, 在开沟后点种前每亩 沟施 6:9:15 配方肥 50kg 做底肥。分枝末期用追肥枪沿破膜口追, 施硼砂 1 公斤 / 亩 ; 分枝 期每亩用 50g 复旦复农 500 倍液喷施 ; 现蕾和花期每亩用 50g 复旦复农 500 倍液喷施 ; d、 。
12、确定种植密度和播种量 说 明 书 CN 104285623 A 4 2/4 页 5 利用播种密度试验和耕作试验资料, 采用高垄栽培, 起垄标准为 : 垄底宽90 cm, 垄面宽 80cm, 垄沟间距 20cm, 垄高 10cm, 单垄双行播种, 垄面播 2 行, 播深 8 cm, 垄内小行距 30 cm, 株距 33 cm, 亩播 4000 塘, 播后覆土, 并用 0.008mm1000mm 的地膜覆盖, 膜边沿用细土压 实 ; 播种时每塘播种 1 粒, 种薯重 50100g, 每亩播种量 300 公斤左右 ; (4) 播种玉米 : 于第二年四月下旬播种, 行距30cm, 株距30cm, 按亩。
13、施20公斤硝酸磷肥, 一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玉米 ; (5) 播种白芸豆 : 选择籽粒饱满、 脐部无皱纹霉变的大白芸豆种子, 于第二年 7 月中旬 播种, 行距120cm, 株距40cm, 以拉线打塘点种的方式进行, 每塘播种3-4粒, 留苗两株, 每亩 施腐熟农家肥 1000 公斤, 两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白芸豆 ; (6) 马铃薯田间管理 a. 引苗 : 马铃薯出苗后, 在每日日出前或日落后及时破膜引苗, 并用细土回填破膜口, 以利保温保湿 ; b. 灌溉 : 依据灌溉试验资料, 采用漫灌方法 , 出苗前灌水一次, 出苗后视干旱期和田间 土壤持水量, 把握灌溉次数和田间土壤持水量, 全生育期灌溉 。
14、10 次左右 ; c. 病虫防治 : 田间经常发生的马铃薯病虫害有 : 晚疫病、 根腐病、 地老虎和金针虫 ; 虫害防治 : 在翻犁前亩用 0.5kg 辛硫磷毒土撒施防治 ; 病害防治 : 播前用 50%FD 茂生种子处理一次, 生育期田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时组织 人员及时拔除并远离田间烧毁, 并用50%FD茂生喷施1-2次, 使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最低危 害水平之下 ; (7) 大白芸豆田间管理 : 抽蔓初期进行中耕培土, 清理好排水沟, 防止积水造成落花影 响产量, 适时插杆引蔓, 杆为 2 米长最佳, 及时进行封顶打叉 ; (8) 玉米田间管理 : 苗子长到三片叶时, 间苗、 定苗后每亩施尿。
15、素 15 千克 ; (9) 收获 : 马铃薯 6 月下旬收获, 玉米 10 月中旬收获, 白芸豆 10 月下旬收获, 并清除土 壤中的残膜, 统一烧毁 ; 立体高效益种植技术是利用科学方法巧妙的采取套、 复、 间、 混、 寄种的方式, 从而达到 立体化三层果实, 使一公顷地产出二至三公顷地的经济效益。一般有一公顷地的农户如用 此种植方法每年都可以增收一至两万元。 0005 本发明的好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1、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实现一季多收, 高产高效 ; 2、 间作套种能够合理配置作物群体, 使高作物白芸豆、 玉米与矮作物马铃薯成层, 相间 成行, 就是地下结土豆, 地上长玉米, 玉米。
16、杆上挂满白芸豆, 上下三层果实, 空间也能有效的 利用, 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 可充分利用不同太阳高度的入射光提高全年的叶面 指数, 有效地利用太阳辐射能 ; 3、 以地养地, 既增产粮食, 又培肥地力, 有利于持续增产 ; 4、 抑制病虫害发生 : 间作套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能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减少病害发生, 并且白芸豆、 玉米与马铃薯套作还可有效阻碍马铃 薯晚疫病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4285623 A 5 3/4 页 6 000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07 一种马铃薯、 白芸豆和玉米的立体种。
17、植方法 : (1) 选地 : 选择海拔 18002600 米、 气候适宜、 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 ; (2) 整地 : 一月中旬, 深翻土地、 打碎土块、 除去杂物, 一次性施足基肥 ; (3) 播种马铃薯 : a、 播前准备 播前 5 天灌透水 1 次, 稍干后翻犁晒垡, 每亩用 0.5kg 辛硫磷农药混土撒施防治地下害 虫, 掌握土壤宜耕性及时翻犁耙地, 敲碎土团, 平整田块, 等待播种 ; b、 选用良种, 适期播种 选用良种 : 依据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选择中甸红一级种薯为当家品种 , 剔出杂薯异 薯, 筛选大小基本一致、 无虫病伤害的一级种薯作种 ; 适时播种 : 根据海拔高度, 在第。
18、一年 11 月中旬12 月中下旬播种 ; c、 科学施肥 在冬前翻犁晒垡的基础上, 亩施有机厩肥 2000kg, 及时翻犁耙细, 在开沟后点种前每亩 沟施 6:9:15 配方肥 50kg 做底肥。分枝末期用追肥枪沿破膜口追, 施硼砂 1 公斤 / 亩 ; 分枝 期每亩用 50g 复旦复农 500 倍液喷施 ; 现蕾和花期每亩用 50g 复旦复农 500 倍液喷施 ; d、 确定种植密度和播种量 利用播种密度试验和耕作试验资料, 采用高垄栽培, 起垄标准为 : 垄底宽90 cm, 垄面宽 80cm, 垄沟间距 20cm, 垄高 10cm, 单垄双行播种, 垄面播 2 行, 播深 8 cm, 垄内。
19、小行距 30 cm, 株距 33 cm, 亩播 4000 塘, 播后覆土, 并用 0.008mm1000mm 的地膜覆盖, 膜边沿用细土压 实 ; 播种时每塘播种 1 粒, 种薯重 50100g, 每亩播种量 300 公斤左右 ; (4) 播种玉米 : 于第二年四月下旬播种, 行距30cm, 株距30cm, 按亩施20公斤硝酸磷肥, 一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玉米 ; (5) 播种白芸豆 : 选择籽粒饱满、 脐部无皱纹霉变的大白芸豆种子, 于第二年 7 月中旬 播种, 行距120cm, 株距40cm, 以拉线打塘点种的方式进行, 每塘播种3-4粒, 留苗两株, 每亩 施腐熟农家肥 1000 公斤, 两。
20、行马铃薯套种一行白芸豆 ; (6) 马铃薯田间管理 a. 引苗 : 马铃薯出苗后, 在每日日出前或日落后及时破膜引苗, 并用细土回填破膜口, 以利保温保湿 ; b. 灌溉 : 依据灌溉试验资料, 采用漫灌方法 , 出苗前灌水一次, 出苗后视干旱期和田间 土壤持水量, 把握灌溉次数和田间土壤持水量, 全生育期灌溉 10 次左右 ; c. 病虫防治 : 田间经常发生的马铃薯病虫害有 : 晚疫病、 根腐病、 地老虎、 金针虫等 ; 虫害防治 : 在翻犁前亩用 0.5kg 辛硫磷毒土撒施防治 ; 病害防治 : 播前用 50%FD 茂生种子处理一次, 生育期田间一旦发现中心病株时组织 人员及时拔除并远离。
21、田间烧毁, 并用50%FD茂生喷施1-2次, 使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最低危 害水平之下 ; (7) 大白芸豆田间管理 : 抽蔓初期进行中耕培土, 清理好排水沟, 防止积水造成落花影 响产量, 适时插杆引蔓, 杆为 2 米长最佳, 及时进行封顶打叉 ; (8) 玉米田间管理 : 苗子长到三片叶时, 除特大苗和特小苗, 以及病苗、 弱苗, 留取均匀 说 明 书 CN 104285623 A 6 4/4 页 7 一致的壮苗, 之后每亩施尿素 15 千克 ; (9) 收获 : 马铃薯 6 月下旬收获, 玉米 10 月中旬收获, 白芸豆 10 月下旬收获, 并清除土 壤中的残膜, 统一烧毁 ; 对比实施例 : 2012 年以前在本地 3000 亩土地上, 单独种植 : 只能马铃薯或者玉米或白 芸豆, 年收获 : 马铃薯 : 3000 斤, 或玉米 : 800 斤, 或白芸豆 : 200 斤。 0008 2012 年实施了本申请的方案后 : 3000 亩一年总产值马铃薯 + 玉米 + 白芸豆产值 : 马铃薯 : 5000 斤, 和玉米 : 1000 斤, 和白芸豆 : 200 斤。 0009 其中马铃薯 0.7 元每斤, 玉米 1.2 元每斤, 白芸豆 5 元每斤。 说 明 书 CN 104285623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