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出墨的处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复原装置以及排墨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542979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4115751.2

申请日:

1994.08.24

公开号:

CN1110651A

公开日:

1995.10.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0.7.12|||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B41F31/20; B41L27/22

主分类号:

B41F31/20; B41L27/22

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发明人:

木下启之; 铃木哲夫; 谷黑昌宏; 齐藤广行; 丹野幸一; 柳治幸; 瓦间诚; 新町昌也; 陈奕明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4.01.25 JP 006589/94; 1994.08.04 JP 183399/94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张祖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出墨的处理方法,使用一机械操纵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墨接受部分侧面上形成的墨沉积。处理从使用液态墨的用墨部分排出的墨的方法具有使用机械操作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墨的从用墨部分至排出墨接受部分的通道中以及在排出墨接受部分侧面上形成的墨沉积的步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处理排出墨的方法,用于处理从使用液体墨的用墨部分排出的墨,其特征在于使用机械操纵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的墨的从用墨部分通向排出墨的接收部分的通道中以及在排出的墨的接收部分侧面上形成的墨沉积的步骤。
2: 一种排墨装置,具有一个初排区以实施初排,从而维持和恢复从排墨孔排墨的状况,所述排墨装置在所述初排区具有一机械操纵部分,所述初排区设置在成象区之外,成象区用于从所述排墨孔排墨从而形成图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操纵部分包括可被转动操纵的齿轮机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操纵部分也用作从一传动部分向其它操作部分传递驱动力的齿轮机构。
5: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操纵部分设置在所述初排区中从所述排墨孔排出的墨直接施加的位置上。
6: 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个电-热转换件,用于产生热能,作为从所述排墨孔排墨的 能量。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电-热转换件产生的热能在墨中产生薄膜式沸腾,从而从所述排墨孔排墨。
8: 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改善所述机械操纵部分处理初排墨沉积的能力的装置。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驱动所述排墨装置的电源掉电时,所述改善处理能力的装置实施驱动所述机械操纵部分的步骤。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善处理能力的装置使所述机械操纵部分的传动转矩大于在驱动传动装置时的转矩。
11: 一种复原装置,用于从使用液体墨的用墨部分收集排出的墨或用于实施用墨部分的复原,所述复原装置具有用于接受排出的墨的排出墨接受部分,以及阻止墨沉积装置,所述阻止墨沉积装置作用在所述排出墨接受部分上,从而使一机械操纵件动作以阻止或破坏墨的沉积。
12: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在其上一喷墨记录头是可卸地安装的,或可互换的,或可固定的,其特征在于: 用于使喷墨记录头复原的装置; 用于接受由所述复原装置产生的排出墨的排出墨接受装置;以及 阻止墨沉积的装置,它设有在所述排出墨接受装置中使用的一机械操纵件,并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操纵件,从而阻止或破坏墨沉积。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出墨的处理方法,用于一种带有用墨部分如记录头的装置,记录头排出液体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象;以及一种排墨装置,它具有从作为用墨部分的记录头吸收初排墨从而将排出的墨收集在一液体吸收件或一收集部分中的步骤或机构。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发明,它可用于具有打印功能的记录装置,复印装置,传真机或用作包括计算机,文字处理机等复合式电子装置的输出设备的记录装置,或一工作站,或根据图象信息在记录介质如纸或塑料片上记录图象的设备。

    在采用序列扫描系统的序列式记录装置中,主扫描是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分扫描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进行的,记录(主扫描)一图象地操作是通过承载在一滑架上的记录装置进行的,滑架沿记录介质运行,完成一行的记录,然后实施预定量的送纸(行距输送),然后再在停下来的记录介质上记录(主扫描)下一行图象,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在整个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另一方面,在行式记录装置中,只是通过在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分扫描进行记录,在预定的记录位置上调整记录介质,在区段上进行一行的记录,然后进行预定量的送纸(间距送纸),再在区段上进行下一行的记录,重复上述操作,从而在整个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

    在上述记录装置中有一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喷墨装置),一般用作使用液体墨的记录系统,其中,墨从记录装置(记录头)喷到记录介质上,从而进行记录,其优点是记录装置可以制得紧凑,可以高速地记录高精细度的图象,可以在未作任何特殊处理的普通纸上进行记录,操作成本低,因为这种装置属非冲击型故噪声小,而且易于使用多色墨记录彩色图象。使用行式记录头的行式装置中,许多排墨孔在纸的宽度方向上排布,这种记录装置可高速完成记录。

    具体来说,喷墨式记录装置(记录头)利用热能排墨,这种记录装置易于制造,具有高密度的液体通道布置(排墨孔布置),一个电热转换件是借助半导体制造工艺包括腐蚀,蒸汽沉积,喷镀等在基底,电极,液体通道壁,顶板等上形成薄膜制成的,因而能使装置变得更加紧凑。另一方面,对于记录介质的材料有各种要求,近年来,除一般的记录介质外,还要求使用薄纸和加工过的纸(例如归档用的冲孔纸,穿孔纸或具有一定形状的纸)以及树脂板(如OHP)。

    一般来说,在为成象进行的预备阶段,在成象中或成象后的预定期间,或者在装置保持不用期间中的预定期间,或者以任意的定时,都要实施复原过程,以便使作为喷墨装置中使用的用墨部分的喷墨头具有稳定的喷墨特性[通过一密封帽从排墨孔抽吸而进行排墨的过程,借助从供墨侧加压从排墨孔进行排墨或者通过独立于记录数据的复原数驱动排墨件,以便从排墨孔进行排墨的过程在下文中称为初排]。

    下面对照附图7描述上述装置之一例。图7所示立体图表示按照现有技术的喷墨装置。用于从排墨表面上的排墨孔排墨以便在记录介质105上记录图象的一个记录头101承载在一个滑架102上。滑架102由一导向轴103支承,以便在运动方向上为滑架导向,滑架面对记录介质105作往复运动。记录介质105由一压紧辊压紧在喂入辊上,并由喂入辊的转动来输送。另外,在成象后,记录介质105由排出辊排出记录装置(压紧辊,喂入辊和排出辊未画出)。

    附着于排墨表面101a的任何异物和任何多余的墨由设置在成象区之外的擦净器104擦掉(擦净操作)。为了防止堵塞排墨孔还设有盖106和一个抽吸泵,盖106盖住排墨表面101a,抽吸泵从记录头之外吸墨。为了维持和恢复记录头的排墨性能,在图象输出过程中过去预定时间(例如60秒)后,在闭合电源开关时以预定的定时进行上述初排墨操作。例如,在切断电源前或者图象输出信号中断后经过预定时间(如60秒)之后也可以进行盖的闭合操作。在用户操作后一预定时间(如大约3天)可进行吸墨操作,以便除去在记录头流动通道内因时间形成的泡。在这个例子中,从记录头排出的墨收集在一盒中,但是也可排入设置在装置中的排出墨接受容器中或排至一个初排区,在初排区装有一吸墨件,在这种情况下,排出的墨可以达到预定的排出墨的吸墨件而被吸收和保留。

    在图7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实例的结构中,在一袋中具有液体墨的墨盒本身设有用于吸收和收集排出墨的吸墨件。该结构的细节详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4-211963号(美国专利第5,221,935号,欧洲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0442528号)。上述公开文本中已认识到下述问题:当排出的墨直接送至吸墨件时,在吸墨件中吸收的墨会干燥,而使吸墨件不能吸墨,液态的排出墨会从墨盒漏出,这个问题是通过增设一个部分,在该部分中吸墨件可处理排出墨的方式克服的。

    另一方面,近年来,墨记录技术有下述趋势:加入了各种添加剂,以便用液体墨记录后得到良好的图象质量特性,而且采用能缩短液体固化时间且具有极好附着性质的墨。

    另外,如果墨的图象防水性好,能防水如雨水,并可保持图象质量,以及如果墨的图象耐光性好,可耐受光照如日光,并可保持图象质量,那么,墨的图象就被认为是更可取的。墨的研制一直只是注意改善上述性能,防水墨已有多种防水染料,颜料墨也有极好的耐光性。

    但是,即使象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那样,采用分散吸墨件的排出墨接受区的办法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吸墨件本身的吸墨能力,由于采用了改善了防水性,耐光性或附着性等特性的墨,已经引起了下述新问题。

    业已发现,在墨本身被吸墨件吸收之前,粘度增加,或在吸墨件表面发生附着的现象,颜色材料如颜料或染料会堆积起来,墨中的溶剂留下并继续在上述颜色材料中堆积,从而形成凸堆。这种现象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发现,人们试图从抽吸泵的排出墨的引导通道的最后端部将排出的墨收集到吸墨件中,墨的堆状沉积形成于上述最后端部和吸墨件之间,由于墨沉积的增长使上述最后的端部关闭。另外,当进行普通的初排或加压复原时,墨被排向预定的位置,这种墨沉积的增长变得很显著。尤其是当作为用墨件的记录装置采用多种颜色时,排出的墨加倍地增加,因此墨沉积的增长更为显著,业已发现,墨的特性越是改善,墨沉积的增长速度越为显著。

    尤其是当喷墨记录头为扫描式时,或当整行记录头从一记录位置移向一个与吸墨件相对的位置以便进行初排,从而收集排出的墨时,已经发生过下述情况:当记录头移至初排区时,这种运动受到妨碍,即记录头的表面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记录头本身的问题,如排墨不令人满意。

    近年来,除上述喷墨记录装置外,还有一种装置,其中喷墨头(例如多色记录头和单色记录头)是可互换的,从而可以进行不同的记录。但是,当使用这种不同的记录头时,在使用单一记录头时可能不会发生上述问题,但是其它记录头的墨还可能引起上述问题。因此,最好使装置本体的结构无论用何种墨时都不会引起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处理从使用液体墨的用墨件排出的墨的排出墨处理方法,其中,在排出的墨从用墨部分排至排出的墨接受部分的排出墨通道中,使用一机械操纵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的墨的接受部分的侧面上形成的墨沉积。

    尤其当在用墨部分中使用高附着性或高变稠性的墨如防水墨,以及在上述复原过程中进行初排时,变稠的墨沉积在初排区中的墨流通道上,以及在排出墨的吸墨件上,最后堆积起来从而与其它零件如作为用墨部分的记录头的排墨表面相接触,因而对记录头表面造成损伤并使其不能满意地工作。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装置,其中,在排出的墨的收集区形成的变稠的墨的沉积的增长或沉积本身受到阻止,从而可防止出现不满意的工作状况,从而可以处理附着性较好的墨,如防水墨,而不会产生成本增加,装置体积增大等问题。

    本发明的排出墨处理方法是处理从使用液体墨的用墨部分排出的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机械操纵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的墨从用墨部分至排出墨接受部分的排出墨通道内和在排出墨接受部分的侧面上的墨沉积的步骤。

    本发明的复原装置用于收集从使用液体墨的用墨部分排出的墨或用于用墨部分的复原,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接受排出墨的排出墨接受部分和作用于所述排出墨接受部分以便操纵一个机械操纵件,从而阻止或破坏墨的沉积的墨沉积阻止装置。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一个喷墨记录头是可以可卸式安装的,或可互换的,或可固定的,其特征在于用于使喷墨记录头复原的装置,一个用于接受由所述复原装置产生的排出墨的排出墨接受装置,以及设有在所述排出墨接受部分中使用的一个机械操纵件的墨沉积阻止装置,所述墨沉积阻止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械操纵件,从而阻止或破坏墨的沉积。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喷墨装置具有一个初排区,用于进行初排,以便维持和恢复从排墨用的排墨孔排墨的状态,其特征在于:墨沉积阻止装置设置在所述初排区,墨被阻止堆高至预定的高度以上(所述的墨沉积阻止装置可将搅动,铲平,压碾等动作通过一机械操纵件作用在变稠和沉积的墨上,具体来说,所述机械操纵件可以是一齿轮,一对齿轮,一刮削器,一剪切刃等)。

    所述初排区设置在成象区之外,成象区用于从所述排墨孔排墨从而形成图象,所述墨沉积阻止装置也可以具有传动机构的功能,它包括一转动齿轮机构,将传动力从一传动部分传递至其它工作部分如泵上。

    另外,所述墨沉积阻止装置可更有效地设置在所述初排区中的从所述排墨孔排出的墨直接作用的位置上。

    上述喷墨装置可设有一个电-热转换件,用于产生热能,用作从所述排墨孔排墨的能量,在这种情况下,由所述电-热转换件产生的热能在墨中形成的薄膜式沸腾可以用来从所述排墨孔排墨。

    另外,在上述喷墨装置中,为了防止所述墨沉积阻止装置使初排墨的工作不佳,可作如下设计,例如,不引起上述问题,符合排出墨的累计值,或者所述墨沉积阻止装置当喷墨装置的电源掉电时在任何时间点被驱动,如果此时驱动转矩大于其它驱动时间的转矩,那么就更为有效。本发明的推荐的具体实施例见下述说明。

    在本发明中,一个进行机械操作如铲平或压碾沉积的墨的机构设置在排出墨的收集区,因而阻止了墨的沉积,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上述机构和操作可特别有效地阻止墨在初排上的沉积,也可以达到使装置结构紧凑的目的。

    图1所示立体图表示本发明喷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2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记录头的复原装置及其附近的结构。

    图3所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

    图4的局部立体图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记录头的排墨部分的结构。

    图5所示框图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控制装置的结构。

    图6所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操作。

    图7是按照本发明的喷墨装置的立体图。

    图8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关键部分的结构。

    图9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关键部分的结构。

    图10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关键部分的结构。

    图11表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关键部分的结构。

    图12表示齿轮系布置之一例。

    实施例1

    图1所示立体图表示本发明喷墨装置一实施例。图2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中记录头的复原装置及其附近的结构,图3所示流程图表示用于控制该实施例工作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头1用于从一排墨表面1a上的排墨孔排墨,从而在记录介质5上记录图象,记录头1由滑架2承载,滑架2由导向轴3支承,以便在运动方向上为滑架导向,滑架2而对记录介质5作往复运动。记录介质5由一压紧辊6压靠在一喂入辊4上,并由转动着的喂入辊4输送。另外,在成象之后,记录介质5由一排出辊7排出记录装置。记录头1是一种利用热能排墨的喷墨记录装置,设有一个电-热转换件,用于产生热能。记录头1从排墨孔排墨以便进行记录,电-热转换件的热量使膜沸腾,从而使泡增大和收缩,从而产生压力变化,上述排墨中利用了这种压力变化。

    图4所示局部立体图表示记录头1排墨部分的结构。在图4中,一排墨孔形成表面51(排墨表面1a)以一预定间隙(例如大约为0.5至2.0mm)面对着记录介质,在排墨孔形成表面31上以预定间距形成多个排墨孔52,一个电-热转换件(如一个产生热的电阻件)55用于产生排墨的能量,电-热转换件55沿着每条液体通道的壁面放置,每条液体通道将一公用液腔53连通于每个排墨孔52。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头1承载在滑架2上,其位置关系是:排墨孔52沿着与滑架2扫描的方向相交的方向排列。因此,在这样结构的记录头1中,一个相应的电-热转换件55根据成象信号即排墨信号(由电能)驱动,从而使液体通道54中的墨产生薄膜式沸腾,墨被当时产生的压力从排墨孔52排出。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为记录头设有复原装置和初步辅助装置,以便稳定记录头1的工作,图1和2中的件8至13构成上述装置。也就是说,任何异物如纸粉和任何附着在排墨表面1a上的过量的墨可被一个擦净器8擦去,擦净器8构成复原装置14。排墨表面1a也可以由一盖9和一个构成回收装置14的泵10盖住以防堵塞排墨孔,或从记录头的排墨表面1a吸墨(吸墨操作)。泵10被驱动,而排墨表面不被盖9盖住,此时排出盖9和泵10中收集的墨(空吸操作)。在记录头更换后,或装置工作了预定时间后,或操纵了操纵板上的复原键时,进行上述吸墨操作和空吸操作。在用擦净器8清洁排墨表面1a之前或之后,或在回收操作期间,也可以预定间隔时间向初排区11进行初步排墨,从而使输出图象的质量稳定。在初排区11的下部设有排出的墨的吸墨件12,初步排墨和从泵10排出的墨由吸墨件12吸收和保留。也就是说,上述初排区11是一个特别设置在成象区之外的一个区域,用于按照需要排墨,以便维持和恢复从排墨孔的排墨状态,例如防止由于在喷嘴中墨的变稠和附着而引起的不令人满意的排墨。

    一般来说,当使用高附着性或高变稠性的墨如防水墨时,变稠的墨可沉积在初排区内的墨流通道上或吸墨件上,形成高堆并与其它零件相接触,因而造成污染和不令人满意的工作状态。

    因此,在初排区11中设有一个机械操纵部分,用于阻止墨的沉积,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一齿轮系13作为该机械操纵部分。如图12所示的齿轮系13设置在吸墨件12的上方的一个位置,初排的墨直接滴至该位置。齿轮系13也用于当变换齿轮(未画出)连接于齿轮系时将喂入辊4的转动力传至泵10。

    因此,每次驱动泵时齿轮系13转动,通过齿轮系13的转动搅动排出的墨,当墨不能被吸墨件12吸完并且已沉积的墨堆达到与齿轮系13相接触的高度时,墨堆就被铲平,使墨的沉积不再增长。

    现在参阅图3描述当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电源电压下降时的操作。当结束了一系列记录操作之后,使用者按压操纵板上的电源键,试图使记录装置停机(步骤S1),于是记录装置自动地使滑架2移至一空吸位置(在该位置,泵10可被驱动,而盖9并不盖着记录头的排墨表面1a)(步骤S2),泵10被驱动从而摇落附着在齿轮系13上的墨(步骤S3)。其后,为了保护记录头1,将滑架2移至一个盖9盖住排墨表面1a的位置(步骤S4);当记录装置的电源关断时的操作终止,因而记录装置完全停机。

    如上所述,不仅在吸墨操作中而且当记录装置的电源掉电时,泵都被驱动以摇落附着在齿轮系13上的墨,因而即使记录装置使用中当电源掉电,处于不进行吸墨操作而只进行初排时,也只有少量墨附着在齿轮系13上,因而这些墨长期不动地保留,也可防止在传动部分内因墨的变稠和附着而引起的转矩增加。

    因此,在按照该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墨装置中,即使当使用容易变稠和附着的防水墨或类似的墨,初排的墨也不会堆至预定的或更高的高度,即使在初排墨长时保留,喷墨装置也能进行良好的操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可能发生下述情况:即使施加在齿轮系13上的初排墨被齿轮系13的传动而摇落,这些墨可能不会完全摇落,而是有或多或少的墨将留在齿轮系13上。因此,齿轮系13的传动转矩会或多或少地有所增加。沉积在排出墨的吸墨件12上的墨会被齿轮系13铲平,但是,在上述情况下,沉积的墨总是与齿轮系13相接触,这也会导致传动转矩的增加。

    在本实施例中,当齿轮系13被驱动时,作为驱动源的电机的转数一般调整得比喂入辊被驱动时少,因而可产生大的转矩。

    图5所示框图表示用于上面已描述的控制操作的控制装置。图5所示控制装置具有一个控制整个记录装置的中央处理器(CPU)20a,一个储存喂入电机控制内容和各种控制数据的只读存储器(ROM)20b,一个用作中央处理器20a的工作区域和暂时存储各种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c,以及一个接口20d。用于转动喂入辊4的喂入电机51通过一驱动器20e连接于接口20d,记录头1通过一驱动器20f连接于接口20d,用于驱动滑架2的滑架电机52通过一驱动器20g连接于接口20d。

    图6所示流程图表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的驱动控制。

    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当喂入电机51被前述结构驱动时,改变喂入电机51的转数以提供转矩的变化。

    当中央处理器20a驱动喂入电机51时(步骤S51),中央处理器20a确证模式是否是用于除去沉积的除去沉积模式(步骤S52)。如果模式不是除去沉积模式,则中央处理器20a使电机51高速转动,并进行打印操作,如果模式是除去沉积模式,则中央处理器20a使喂入电机低速转动(步骤S55),从而使齿轮系转动(步骤S56)。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改变电机的转数以提供转矩的改变,但是改变电机的电流和电压可以取得相似的效果。另外,只当记录装置的电源开关闭合时,改变驱动转矩,也可取得相似的效果。

    如果象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使用齿轮机构如齿轮系13作为机械操纵部分,那么,变稠的墨的沉积的增长可以特别简单有效地受到阻止。另外,如果象在本实施例中那样,使用的机械操纵部分也用作一个用于将驱动力从一个传动部分传至其它操纵部分的齿轮机构,例如,将喂入辊4的转动力通过齿轮系13传至泵10,那么,就会获得以下优点:变稠的墨的沉积的增长可受到很好的阻止,又不会引起成本增加,装置变得笨重等不利因素。但是,在本发明中,机械操纵部分并不局限于此,而可以是任何实施机械操作(如铲平墨的操作和压碾沉积墨的操作),从而能够阻止墨的沉积的任何机构。例如非齿轮机构的机械操纵机构可以是摇动机构或滑动机构。

    另外,象在本实施例中那样,将机构操纵部分设置在初排区域中排出的墨直接施加的位置还可以获得使装置的结构简化并减小尺寸的优点。

    另外本实施例的描述是针对用于单色记录的喷墨装置,其中只有一个记录头1承载在滑架2上,但是,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彩色记录的喷墨装置而不管记录头的数目,这时可使用多个记录头使用不同颜色的墨记录,或应用于谐和记录的喷墨装置,它使用多个记录头以便用不同浓度的相同颜色来记录,本发明也可取得相似的工作效果。

    另外,记录装置(记录头1)同样可以使用任何结构的记录装置和墨槽,例如盒式结构,其中,记录头和墨槽可制成整体,或者也可使用记录头和墨槽相互分开而通过供墨管连接起来从而获得相似效果的结构。

    实施例3

    在前述实施例所采用的结构中,初排至一对齿轮系13的墨被摇落,但是也可以利用许多对齿轮系13b,齿轮系13b如图8所示设有许多沿记录头排墨孔的若干位置上放置的部分,并能够破坏墨的沉积。在这种情况中,所用齿轮小于前述实施例。初排的墨首先被中央的一对齿轮移至相对两侧,在上述相对侧,墨被齿轮对摇落,并被排出的墨的吸墨件12所吸收,吸墨件12设在齿轮系13b之下。

    由于上述结构,齿轮系在图8垂向所必需的厚度可以较小,这种装置尺寸减小。另外,附着在齿轮上的墨固定在有关齿轮的齿间的频率增加了(在本实施例中,沉积被分成在齿轮接触部分A的若干部分,并在齿轮接触部分B和C受到压碾),因而摇落墨即除去附着在齿轮上的墨的效果得到改善。

    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其它方面类似于前述实施例。

    实施例4

    虽然在实施例1的结构中,初排至一对固定齿轮系13的墨被摇落,但是也可利用一个或多个可移动的齿轮13c,如图9所示。首先,初排向吸墨件12的墨逐渐沉积在吸墨件12上。齿轮13c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从位置B移至位置A,同时被一摆式机构或类似机构(未画)转动,从而使其在转动(齿轮13c的转动)中与沉积的墨接触,从而铲平并压扁沉积的墨层。在位置A上,齿轮13c也接受初排的墨,在位置B上,齿轮13c摇落沉积的墨。

    通过上述结构,沉积的墨可以在宽的范围被压碾。另外,留下的初排的墨可在宽的范围被摇落,因此可更有利地利用吸墨件12。

    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其它方面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

    实施例5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只有一个初排区11,初排区是一个本发明的用于破坏或分散沉积墨,或防止墨的沉积的机械操纵件动作的区域,但是,也可设置多个初排区,如图10所示。在这种情况中,初排区11b的设置更靠近打印开始位置而不是齿轮系13,或者初排区11c设置在与记录页相对的一侧。在那里没有齿轮系13,但是,象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只有吸墨件12,初排的墨直接落在那里并被吸收。这些初排区11b和11c是只在打印期间使用的初排区,其它初排象现有技术中一样是在存在齿轮系13的初排区11进行的。在打印期间利用滑架较靠近的初排区11b和11c。

    只是在打印期间初排的墨沉积量小,因而即使没有齿轮系13,也不会出现关于装置寿命的问题。另外,初排区11b可设置在较靠近打印区的位置上,在打印中初排所必需的运动时间可被缩短,因而整个打印时间可被缩短。

    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其它方面与前述各实施例相似。

    实施例6

    虽然在前述各实施例中,驱动复原系统的齿轮系用作处理初排墨的齿轮系13,但是,处理初排墨的齿轮系13也可以直接设在喂入辊4上,如图11所示。齿轮系13由压入喂入辊4的端部的齿轮13d和与其啮合的齿轮13e构成。在前述各实施例的情况中,齿轮系只是在复原系统工作期间转动,而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系13不仅在复原系统工作期间而且也在供纸期间,送纸期间,输出纸的期间转动,另外,也添加了反向转动,因而除了正向转动之外,增设了反向转动。

    通过上述结构,齿轮系13作用于初排墨的时间延长了。另外,由于增设了反向转动,可以更好地搅动和摇落初排墨。

    本实施例的结构在其它方面类似于前述各实施例的结构。

    本发明也可用于使用记录装置(记录头)的设备,如果是一喷墨装置,使用一电机转换件如压力件,首先,本发明会对利用热能排墨的那种类型的喷墨装置带来极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按照上述类型,可以实现记录的高密度和高精细度。

    至于其典型结构和原理,最好利用公开于(例如)美国专利第4,723,129号和第4,740,796号中的基本原理。这种系统适于任何所谓“按照需要”型和连续型,特别是在按照需要型中,因为至少一个相应于记录信息和提供超过核心沸腾的快速温升的驱动信号被施加于一个电-热转换件上,该电-热转换件相应于一板片或一液体通道设置,在液体通道内保留液体(墨),因而在电-热转换件内产生热能,并在记录装置(记录头)的热作用表面引起薄膜式沸腾,因此,一一对应于所述驱动信号在液体(墨)中可形成一个泡。

    由于上述泡的增大和收缩,液体(墨)通过一排墨开口排出,因而形成至少一滴。当将上述驱动信号形成脉冲时,泡的增大和收缩当场适当地发生,因而液体(墨)的排出可极好地按照响应地完成,这是十分有利的。这种脉冲形的驱动信号可以是如美国专利第4,463,359号或美国专利第4,345,262号所述的驱动信号。如果采用美国专利第4,313,124号所述的关于所述热作用表面温升率的条件,那么可以实现更好的记录效果。

    关于记录头的结构,除了上述各专利所述的包括排墨孔,液体通道和电-热转换件的结构(直的液流通道或直角液流通道)外,本发明也包括使用美国专利第4,558,333号和美国专利第4,459,600号专利的结构,在上述两专利所公开的结构中热作用区域设置在一个弯曲的区域上。另外,当使用以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59-1236780号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59-138461号为基础的结构时,本发明也是有效的,在日本专利申请文本第59-1236780号所公开的结构中,许多电-热转换件共用的一条缝形成电-热转换件的排墨部分,而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59-138461号公开的结构中,用于吸收热能压力波的一个开口相当于一个排墨部分。也就是说,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记录头,按照本发明都可以可靠有效地进行记录。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有效地适用于整行式记录头,这种记录头的长度相当于由记录装置在其上作记录的记录介质的最大宽度。这种记录头可以是任何一种结构,它的一组记录头或构成一组件的单一记录头要满足该长度要求。另外,当使用上述固定在装置本体上的序列式记录头,或使用可互换的电连接于装置本体并能够装在装置本体上,从装置本体供给墨的卡式记录头,或者使用墨槽整体地设置在记录头本身的盒式记录头时,本发明都是有效的。

    另外,所承载的记录头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也可以相应于单色墨的一个,或相应于多种不同的记录颜色或浓度的多个。也就是说,记录装置的记录模式并不局限于只有一种主色如黑色的记录模式,记录头可以为一组件,即由多个记录头组成,对于设有至少一不同颜色的复合色和由颜色混合而成的全色的装置,本发明也很有效。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墨是液体,但是也可使用在室温或室温以下固化以及在室温软化或液化的墨,或使用工作中记录信号加在其上时呈液态的墨,因为在喷墨系统中,在30℃至70℃范围内对墨调温以实施温度控制,使墨的粘度可在适于排放的范围内,这是十分有效用的。另外,可靠地将热能用于将墨从其固态变成液态,可防止热能引起的温升。或者使用自然放置固化的墨以便防止墨的蒸发。在任何情况下,当使用只借助热能液化的墨,例如相应于一记录信号热能施加于其上而液化并在液态下排出的墨时,或者使用在到达记录介质的时间点上已开始固化的墨时,本发明都是适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的墨可以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54-56847号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文本第60-71260号中所述的那种形式,其中,墨相对于一个电-热转换件,以液体或固体留在一多孔板的凹槽或通孔中。在本发明中,对于上述的墨最有效的是实施上述薄膜式沸腾的系统。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喷墨装置可以是信息处理装置的图象输出终端的装置的形式,所述信息处理装置例如可以是计算机,带有阅读器或类似装置的复印机,以及具有信息发送及接收功能的传真机。

    如上所述,本发明不仅可以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中即使当使用高变稠性和高附着性的墨时,变稠的墨也不会堆积至预定的或更高的高度,即使当记录装置保存了一较长时间,也不会产生因沉积的墨引起的污染以及工作状况不良等问题,而且也可以实现上述目的而不增加成本和装置的体积。

排出墨的处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复原装置以及排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排出墨的处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复原装置以及排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排出墨的处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复原装置以及排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出墨的处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复原装置以及排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出墨的处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复原装置以及排墨装置.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出墨的处理方法,使用一机械操纵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墨接受部分侧面上形成的墨沉积。处理从使用液态墨的用墨部分排出的墨的方法具有使用机械操作件破坏或分散在排出墨的从用墨部分至排出墨接受部分的通道中以及在排出墨接受部分侧面上形成的墨沉积的步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