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54243 上传时间:2018-01-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67743.2

申请日:

2014.07.29

公开号:

CN104129427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5/06申请日:20140729|||公开

IPC分类号:

B62D5/06

主分类号:

B62D5/06

申请人:

芜湖佳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博; 柯莉; 谢莹山; 杨昂; 石英

地址:

241002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南路301号(三仕创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代理人:

张永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该转向泵内设有溢流阀,转向泵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位置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转向泵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内的吸油腔相连通,溢流口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相连通的溢流管。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和转向油罐,转向器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通过回油管相连,还包括上述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转向油罐与转向泵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相连,转向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通过高压油管相连,转向泵的溢流口与转向油罐通过溢流管相连。高转速时,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转向泵内部直接参与下一次循环,另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外部油管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循环工作,保证了高转速时吸油充足,又保证了温升相对较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泵(1)内设有溢流阀(c),转向泵(1)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位置设有溢流口(a),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a)通过转向泵(1)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1)内的吸油腔相连通,溢流口(a)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3)相连通的溢流管(6)。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6)位于转向泵(1)的外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6)上具用于散热的金属管。

4.
  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2)和转向油罐(3),所述转向器(2)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3)通过回油管(5)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油罐(3)与转向泵(1)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7)相连,所述转向泵(1)的出油口与转向器(2)通过高压油管(4)相连,所述转向泵(1)的溢流口(a)与转向油罐(3)通过溢流管(6)相连。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上具用于散热的螺旋结构。

说明书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有两种不同循环,不论采用那种循环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两种循环分别为:
一种为内循环,内循环转向系统溢流的液压油直接回到转向泵大腔,参与下一次循环,可避免发生吸油不足的问题,保证系统输出稳定,但当高转速时,油液总流量剧增,大部分油液在转向泵内部往复循环,功耗大、温升大,系统稳定性差、易损坏;
另一种为外循环,外循环转向系统溢流的液压油经管路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系统工作,这种状态利于油液降温,整个系统温升相对小,可延长系统可靠性,但当高转速时,油泵吸油量增加,易造成吸油不足,甚至吸入空气,造成系统工作异常,影响驾驶感受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以达到高转速时吸油充足,温升相对小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泵内设有溢流阀,转向泵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位置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转向泵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内的吸油腔相连通,溢流口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相连通的溢流管。
其中,所述溢流管位于转向泵的外部。
所述溢流管上具用于散热的金属管。
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和转向油罐,所述转向器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通过回油管相连,还包括上述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油罐与转向泵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相连,所述转向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通过高压油管相连,所述转向泵的溢流口与转向油罐通过溢流管相连。
其中,所述回油管上具用于散热的螺旋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高转速时,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转向泵内部直接参与下一次循环,另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外部油管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循环工作,即保证了高转速时吸油充足,又保证了温升相对较小,确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转向泵内溢流阀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转向泵、2.转向器、3.转向油罐、4.高压油管、5.回油管、6.溢流管、7.吸油管、a.溢流口、b.堵塞、c.溢流阀、d.高压油腔、e.高压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液压助力转向泵,其中,转向泵1内设有溢流阀c,转向泵1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c位置设有溢流口a,溢流口a通过转向泵1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1内的吸油腔相连通,吸油腔即为转向泵定子大腔,溢流口a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3相连通的溢流管6,溢流管6位于转向泵1的外部。
转向泵1内的高压油腔d通过堵塞b密封,通过高压油口e输出动力液压油,溢流阀c位于高压油腔d内,通过溢流阀c的移动,控制溢流口a关闭或开启。
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2和转向油罐3以及上述的转向泵1,转向器2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3通过回油管5相连通,转向油罐3与转向泵1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7相连通,转向泵1的高压油口e与转向器2通过高压油管4相连通,即转向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通过高压油管相连通,转向泵1的溢流口a与转向油罐3通过溢流管6相连通。
其中,回油管5和溢流管6上均具有用于散热的螺旋结构,螺旋结构为螺旋管结构,通过螺旋结构降低油温,溢流管为金属管,散热效果更好,保证系统工作可靠性。
高转速时,高压油腔中液压油推动溢流阀向右移动,连通高压油腔和溢流口,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转向泵内部的油道流至吸油腔,直接参与下一次循环,保证高转速时吸油充足;另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外部的溢流管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循环工作,通过转向泵外部的溢流管以及转向油罐散热,保证温升相对较小,确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42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9427A21申请号201410367743222申请日20140729B62D5/0620060171申请人芜湖佳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41002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南路301号(三仕创业园)72发明人王博柯莉谢莹山杨昂石英74专利代理机构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代理人张永生54发明名称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该转向泵内设有溢流阀,转向泵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位置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通过转向泵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内的吸油腔相。

2、连通,溢流口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相连通的溢流管。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和转向油罐,转向器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通过回油管相连,还包括上述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转向油罐与转向泵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相连,转向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通过高压油管相连,转向泵的溢流口与转向油罐通过溢流管相连。高转速时,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转向泵内部直接参与下一次循环,另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外部油管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循环工作,保证了高转速时吸油充足,又保证了温升相对较小。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9。

3、427ACN104129427A1/1页21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泵1内设有溢流阀C,转向泵1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位置设有溢流口A,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A通过转向泵1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1内的吸油腔相连通,溢流口A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3相连通的溢流管6。2如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6位于转向泵1的外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6上具用于散热的金属管。4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2和转向油罐3,所述转向器2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3通过回油管5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油罐3与转向泵1的进油口通。

4、过吸油管7相连,所述转向泵1的出油口与转向器2通过高压油管4相连,所述转向泵1的溢流口A与转向油罐3通过溢流管6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5上具用于散热的螺旋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4129427A1/2页3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背景技术0002目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主要有两种不同循环,不论采用那种循环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两种循环分别为0003一种为内循环,内循环转向系统溢流的液压油直接回到转向泵大腔,参与下一次循环,可避免发生吸油不足的问题,保证系统输出稳定,但当高转速时,油。

5、液总流量剧增,大部分油液在转向泵内部往复循环,功耗大、温升大,系统稳定性差、易损坏;0004另一种为外循环,外循环转向系统溢流的液压油经管路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系统工作,这种状态利于油液降温,整个系统温升相对小,可延长系统可靠性,但当高转速时,油泵吸油量增加,易造成吸油不足,甚至吸入空气,造成系统工作异常,影响驾驶感受和安全性。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助力转向泵及其转向系统,以达到高转速时吸油充足,温升相对小的目的。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7该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泵内设有溢流阀,转向泵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

6、位置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转向泵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内的吸油腔相连通,溢流口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相连通的溢流管。0008其中,所述溢流管位于转向泵的外部。0009所述溢流管上具用于散热的金属管。0010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和转向油罐,所述转向器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通过回油管相连,还包括上述所述液压助力转向泵,所述转向油罐与转向泵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相连,所述转向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通过高压油管相连,所述转向泵的溢流口与转向油罐通过溢流管相连。0011其中,所述回油管上具用于散热的螺旋结构。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3高转速时,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转向泵内部直接参与下一次。

7、循环,另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外部油管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循环工作,即保证了高转速时吸油充足,又保证了温升相对较小,确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0014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转向系统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129427A2/2页40016图2为本发明转向泵内溢流阀处放大示意图。0017图中1转向泵、2转向器、3转向油罐、4高压油管、5回油管、6溢流管、7吸油管、A溢流口、B堵塞、C溢流阀、D高压油腔、E高压油口。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9如图1和图2。

8、所示,该液压助力转向泵,其中,转向泵1内设有溢流阀C,转向泵1的腔体壁上对应溢流阀C位置设有溢流口A,溢流口A通过转向泵1内部的油道与转向泵1内的吸油腔相连通,吸油腔即为转向泵定子大腔,溢流口A的端口连有用于与转向油罐3相连通的溢流管6,溢流管6位于转向泵1的外部。0020转向泵1内的高压油腔D通过堵塞B密封,通过高压油口E输出动力液压油,溢流阀C位于高压油腔D内,通过溢流阀C的移动,控制溢流口A关闭或开启。0021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2和转向油罐3以及上述的转向泵1,转向器2的回油口与转向油罐3通过回油管5相连通,转向油罐3与转向泵1的进油口通过吸油管7相连通,转向泵1的高压油口E与转向器。

9、2通过高压油管4相连通,即转向泵的出油口与转向器通过高压油管相连通,转向泵1的溢流口A与转向油罐3通过溢流管6相连通。0022其中,回油管5和溢流管6上均具有用于散热的螺旋结构,螺旋结构为螺旋管结构,通过螺旋结构降低油温,溢流管为金属管,散热效果更好,保证系统工作可靠性。0023高转速时,高压油腔中液压油推动溢流阀向右移动,连通高压油腔和溢流口,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转向泵内部的油道流至吸油腔,直接参与下一次循环,保证高转速时吸油充足;另一部分溢流的液压油经外部的溢流管回到转向油罐,再次参与循环工作,通过转向泵外部的溢流管以及转向油罐散热,保证温升相对较小,确保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002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129427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942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