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品的制造.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41996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1353.9

申请日:

1991.03.01

公开号:

CN1054576A

公开日:

1991.09.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申请日:1991.3.1公告日:1994.7.13|||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C03B9/36

主分类号:

C03B9/36

申请人:

英国氧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斯蒂文·克莱门茨; 布赖恩·金

地址:

英国萨里都

优先权:

1990.03.01 GB 9004640.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肖尔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制造玻璃容器的一种方法包括步骤为:将空气流在干燥器中烘干。将干燥空气送入真空绝热混合腔。将液态致冷剂在混合腔中蒸发。产生的致冷剂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温度低于负20℃的混合气。将这混合气送入真空绝热歧管,使之在正在模具中成型的若干玻璃容器内分布。

权利要求书

1: 制造玻璃容器的方法包括步骤为:烘干空气气流;将干燥空气送入真空绝热混合腔;将混合腔中的液态致冷剂蒸发,使产生的致冷剂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温度在负20℃以下的混合气;将混合气导入真空绝热歧管;将混合气从歧管中排出,使正在成形的若干玻璃容器的内部冷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吹入各制品中的气体流速低于每分钟2.5立方公尺。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混合气的温度低于负35℃。
4: 如前列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混合气中含蒸发液态致冷剂的含量低于体积的25%。
5: 如前列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将空气烘干,使露点低于混合气进入歧管时的温度。
6: 如前列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沿歧管的长度保持混合气的均匀温度。
7: 如前列权利要求中任一所述之方法,其特征为液态致冷剂为液态氮。
8: 如制造玻璃容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烘干空气流用的干燥器;一种真空绝热混合腔,腔有一个进口与干燥器的出口相连,至少有另一液态致冷剂进口;因此动转时,致冷剂蒸发,在混合腔中形成空气与蒸发液态致冷剂的混合气;有一个真空绝热歧管,有进口与混合腔连接,有若干出口,可分别与正在成形的各玻璃容器的内部接通。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歧管有单一的进口。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该仅有的进口设在歧管的中部。
11: 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混合腔为一真空绝热管,下游端上有一个弯头。
12: 如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所述之设备,其特征为每一歧管出口通过一个绝热软管,与吹制头或冷却头接通。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软管用真空绝热。
14: 如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所述之设备,其另有单独的流量控制阀,用以控制进入混合腔的液态致冷剂的流率。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为流量控制阀用于在运转时,随位于歧管和/或歧管进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温度感测器产生的信号起反应。

说明书


本发明与玻璃制品的制造有关,具体有关玻璃容器或其他有一定形状的玻璃制品的制造,该此制品有内壁形成一个腔,与外部连通。

    诸如瓶子等玻璃容器,有两种主要的制造方法:压吹法和吹一吹法。在压吹法中,将一熔化玻璃料滴放在一个初型模中。一个柱塞升高,将料滴压成颈模及初型模的形状。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形瓶,作180°颠倒。向所谓成形模的第二模具转移。将加压空气吹入中空的预成形瓶,使之最后成形。在吹一吹法中,将熔化玻璃料滴导入雏形模。料滴在模具中定形时,在瓶子倒置的姿态下形成瓶颈。然后通过瓶颈吹入空气,使瓶子半成形。然后与压吹法相似,打开模具,取出半成形瓶,作180°颠倒。将半成形瓶放入成形模,再向瓶内吹入空气,使之最后成形。

    美国专利说明书第4,553,999;4,652,292及4,708,730号与一种改进方法有关,可应用于压吹法的吹制阶段,以及吹一吹法的第二吹制阶段。在这改进中,将温度比环境空气低很多的加压气体流引入正在模中成形的中空玻璃制品内,将模中的熔化玻璃的内部直接冷却,加速玻璃的固化。可在吹制阶段结束时供给冷气体,或用冷却气体本身作吹制气体。加压冷却气体流由绝热歧管供给,加压气体可从歧管中抽出,引入同时正在同一机器中成形的若干玻璃制品中。向歧管供给的是干燥环境空气与冷致冷剂蒸气的混合物。这方法提供的主要优点是使总模制时间减少为一个分数,从而在诸如瓶子等玻璃物件的制造中提高生产率。

    将冷致冷剂蒸气(即氮蒸汽)从一个器皿中取出,送入一个供给头。用一部分氮蒸汽降低进入的加压气流的温度,将氮蒸气直接引入将空气送入减湿装置的管道,使加压气流的温度约下降到50°F。将所产生的相当干燥的空气送入三通接头,排入两个管道中,在里面和另一部分致冷剂蒸汽混合。致冷剂蒸汽向这些管道地引入,由若干流量控制阀控制。管道分别结尾于绝热歧管的相对端,绝热歧管通过滴料管向模具供给气体。设一温度控制系统,将模具中玻璃的温度保持在选度的范围内。在美国专利说明书第4,652,292及4,708,730号中,引入歧管的混合气体,温度最好约在30°至34°F(-1至1℃)之间。

    上述装置有两个主要缺点。首先,致冷剂使用的效率相当低。其次,假如试图在比0°低很多的温度下操作这装置便会产生困难。不宜在致冷剂蒸汽与引入空气混合处的上游形成致冷剂蒸汽,因为这样会浪费大部分的致冷剂致冷能力。并且,致冷剂通向成形模机的路线相当长,致冷剂便有向周围大量吸热的倾向。其次,当冷气体从致冷剂蒸汽供源,流向为成形模机服务的管道时,冷气体温度有升高的倾向。温度的这种上升倾向,如上述美国专利说明书所述,在温度比0℃低很多时,设备难以操作。一般来说,甚至玻璃模制机相当小时,也有六个别的吹制工位直线排列,于是典型的歧管至少有五公尺长。歧管所处环境难免很热。在整个歧管范围内,倾向于有不规则且不能预测的对流。因此,当空气与致冷剂蒸汽的冷混合体从歧管端进入歧管,流向中心时倾向于增温。(事实上,混合气从混合腔的不同端部排出时,甚至有温度差异的倾向。美国专利第4,652,292号及4,708,730号揭示一种装置,可以防止这种倾向。在歧管的两端用分别的温度控制器,但这使复杂性增加。)我们认为在歧管中的不同地点产生不同温度的倾向造成了进入同一机器的不同模具的气体有不同的温度。我们认为这样使机器操作者非常难以保证生产的全部瓶子都有合格的质量。因此,非常需要在从歧管伸向模制机每一供给头作供给的管道中,保持温度均匀的状态。应理解环境大气与向歧管供给的气体的温度差异增大,沿歧管长度造成的温度不均匀倾向增高时,困难会逐渐增多,难以维持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可以改善这种困难的方法和设备,同时可沿歧管的长度,在比0℃低很多的温度下产生均匀温度,可在很大降低液态致冷剂(一般为液态氮)消耗的情况下取得这种效果。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造玻璃容器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将空气流干燥;将干燥空气通入真空绝热混合腔,使混合腔中的液态致冷剂蒸发;将制成的致冷剂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20℃以下的混合物;将混合气体通入真空绝热歧管;将混合气体送出歧管,冷却在成形的若干玻璃容器的内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玻璃容器的设备,包括烘干空气流的干燥器;一个真空绝热混合器有一个进口,和干燥器的一个出口接通,至少另一个液态致冷剂进口,从而运转时致冷剂蒸发,在混合腔中形成空气与蒸发液态致冷剂的混合气;一个真空绝热歧管有一个进口与混合腔接通,有若干出口可各和正在成形的玻璃容器的内部分别接通。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便可在玻璃容器生产的质量和/或速度方向取得很大的进展。实现这种进展的零下温度可在歧管中取得,液态致冷剂的消耗,和与美国专利第4,553,999;4,652,292及4,708,730号中叙述的上述先有领域方法中,歧管温度约为0℃时的液态致冷剂的消耗相比,微少得出人意外。我们认为本发明在与制造玻璃器皿模型的机器运转相关的低气体流速方面特别有用。与机器关连的每一吹制头每分钟的流速,一般低于2.5标准立方公尺,因此,即使有12个以上吹制头的大机器,进入歧管的气体的总流速也是很小的。我们发现的典型是在将空气烘干时不对空气致冷,使用大量的液态致冷剂,可在歧管中达到负20℃以下的温度。这种效率的降低,在典型上主要归咎于与本发明设备无关的损耗,(即在液态致冷剂向贮箱输送途中,液态致冷剂贮藏中,和液态致冷剂从贮箱流向歧管途中等等的损耗。)假如用一个共同贮箱供给一个以上的本发明设备,则可减少这种损耗(百分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用一个共同的真空绝热贮藏器,通过一个共同的真空绝热管道,供给三个以下的本发明设备,我们认为可取得的使用效率达到90%以上,甚至在供给一个设备时,典型使用效率也可达80%以上。

    进入歧管的混合气体的温度,最好低于-35℃。我们发现用少于25%体积的液态致冷剂与空气混合,可将温度维持在这水平。使用真空绝热混合腔和真空绝热歧管,甚至温度在负35℃以下,我们可以沿歧管的长度,保持混合气体的温度均匀。

    术语“致冷剂”在本文中指氩或氮。为减低费用一般以用氮为理想。

    最好供给混合腔的空气,平均露点低于混合气进入歧管时的温度。这措施可减少在过程中结冰的量。

    但是,一旦空气干燥到一个-50℃以下的露点,由于含水量倾向于很低,故供入的空气的露点以高于进入歧管的混合气体的温度为宜。

    进入混合腔的液态致冷剂的流速,最好用一个单流控制阀控制,这阀最好随位于歧管内和/或其进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温度感测器产生的信号反应。

    歧管最好有单一的进口,典型处在中心上。

    典型歧管出口,一般是与成形模对正或偏离的活动吹制头或冷却头连接。为实现这种动作,最好每一出口容纳一个绝热软导管的一端,最好用真空绝热导管,另一端固定在与出口关连的吹制头上。

    干燥器最好有吸附剂和/或干燥剂。如有需要可将一个冷却器放在干燥剂或吸附剂的上游。

    本发明的设备最好有用于给干燥品设旁路和切断给混合腔供给液态致冷剂的装置。因此,如有需要,很容易将本发明的设备转变为传统环境温度运转。

    混合腔最好有一个真空绝热管,其下游端有一个弯头。

    在实践中发现,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的运作中,使吹一吹模制机的玻璃瓶产量和/或质量提高,即不合标准的废品百分比下降。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也可用于“压吹”模制机的玻璃容器生产。

    现作为举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方法及设备进行叙述,附图概示吹一吹模制机的供气系统。附图不按比例。

    参看附图,有一个向与干燥器8接通的导管4供给空气流的豉风机或压气机2,空气压力典型为2至4绝对大气压。进口中空气的温度典型可在30至40℃范围内,表示玻璃模制机正常动转的高温环境。管道4中有手动或自动的节流阀6。有一个相似的节流阀10,位于干燥器8的出口端中。还有一个旁路管道12,有需要时可将空气流绕过干燥器8。旁路管12内有另一节流阀14,与节流阀6及10相似。

    典型有一个过滤器5,放在节流阀6与干燥器8之间。

    干燥器8最好使用若干吸附剂和/或干燥剂的铺层的类型。干燥器8的图示方案,有器皿7及9,其中有颗粒材料的铺层11及13。每一铺层有干燥颗粒(砜土)下层(未示)和分子筛颗粒的上层(未示),分子筛为沸石,可将空气中的水蒸泡吸附。这样使用干燥剂和/或分子筛,可能使平均露点达到-40℃以下。干燥器8有传统的安排,从而将一个铺层用于制造,另一铺层用于还原,两铺层用于定时在制造与还原之间切换。还原过程典型通过对相应铺层减压加热进行。即干燥器按热还原循环运转。也可以使用仅按压力大小转变运转的干燥器,即水蒸汽的吸附在高压下进行,还原在第二个低压阶段进行,在吸附与脱附过程之间温度基本没有差别。用热还原理运转的干燥器,产生的干燥空气有温度随干燥器循环变化的倾向。因此,刚还原后的铺层,温度高于其平均运转温度。空气流过铺层时,铺层温度倾向于下降,可能达到稳定状态。假如要求有特别低的露点,例如-60℃以下,便可能要求使用一个冷却器,对干燥器8上游的空气减湿。因此,进入干燥器的空气,露点约在0至10℃之间,这样便于清除空气中的全部水蒸汽,仅当下最后的痕量。但是,我们认为,在正常运作中,使用这种冷却器,以及与之关连的费用,没有必要。

    干燥空气由干燥器8向管道18供给,管道18的终点为一个真空绝热混合腔20。腔20的形式为一段真空绝热管,管子有弯头19。如图示,腔20的主要部分21为卧式,但这关非并键。弯头19在混合腔20的部分与直立出口部23之间伸展。

    混合腔20不仅连接空气供源,而且与液态致冷剂(液态氮)的供源连接。有一个真空绝热贮箱22,盛放大量的液态氮。典型腔箱22设有增压装置(例如蒸发器旋管(未示))将供给的液态氮的压力,增高到适宜于将其送入混合腔20的数值。贮箱22的出口24与真空绝热管路26连接。典型中有手动或自动的节流阀27,与出口24相关,使贮箱22可与混合腔20切断。自动流量控制阀28在管路26中。管路26的终点为T形件30(不需真空绝热),有垂直臂32及34,其中分别有自动阀36及38(典型为电磁阀),终端分别为供液咀40及42(图中简示)。喷咀40及42各简化为有一个定直径孔从其中穿过的部件。

    运转时,典型的安排为在任何时间,仅有阀36或38中的一个开放,每一阀开放时间不多于预定的时间。这样可保证积存在喷咀40及42上的冰对设备的运转不致有不利的影响。在阀36及38的不混合腔引导液态致冷液的每一阶段中,相应的喷咀40或42不使积冰融化或升华。因此,液态氮通过阀36及38之一,及其相应的喷咀40或42,进入混合腔20,从而与相应的暖空气流(典型温度约40℃)相遇,大部分即时蒸发。但是可能有一些氮的小点滴在空气流中夹带。混合腔20带有弯头19,有便于液态氮的这种点滴在通过出口44排出混腔20前完全蒸发。

    混合腔出口44与真空绝热歧管48的真空绝热进46连接。歧管48有一个基本卧式的腔,典型内径至少为7.2cm(3英寸),长度至少五公尺。单一的进口46最好设有中部。歧管48有若干有间距的真空绝热出口50。出口的数目等于模制机(未示全部)的被要求向其中供给吹制气体模型部60的数目。各出口50从歧管48上垂直向下伸,有一个手动或自动节流阀52及(在节流阀52下面的)定时阀54与之关连,定时阀的开闭典型由模制机的运转循环控制。在阀54的下游,每一出口50接纳一个绝热软管56,软管56的终端为一吹制头58,其上有装置(未示)供设置模制机的相应模具60的进出气口。每一吹制头58可升降,形成传统类型模制机的一部分。软管56有绝热件,最好用真空绝热,但这并非必须,在用我们附图中的设备作实验时,未用真空绝热软管。

    至少有一个温度感测器62处在歧管48中。如图示,有三个这种温度感测器62。一个在进口46中,另两个在歧管48本体中,与进口46等距相同。温度感测器62通过控制器64,与控制阀28作关连运作。其安排为将控制阀28设定,保持选定的常温,最好在-35℃以下。由于进入混合腔的空气温度因热还原干燥器8的运作而倾向于波动,因此注入混合腔20的液态氮的自动控制是设备的理想特点。控制装置的安排应能切断所有液态氮的供给,例如,当感测到温度偏离设定温度达到一个选定量,或不同感测器62的读数,在任何时间互相间的差异高于选定量时,则将两个阀36及38关闭。执行这种关闭措施需用的设备,在致冷技术中为熟知,因此本文中不作叙述。假如液态致冷剂的供给已切断,而可能设备的运转仍继续不止,则在有需要时,可将其绕过空气干燥器。

    在上述设备中,全部真空绝热部件中也包括在真空绝热中的超绝热。超绝热措施可以是相间的反射金属层及塑料层。

    在模制操作中,可将半成形的瓶或其他容器转移支各模具60中。然后模制机自动降低模制头58,使之与模具60对正。对正后,定时阀54自动开放,保持一定的时间,时间可由操作者改变,但一般仅为数秒种(如2至6秒)。在全部这段时间中,由歧管48供给冷气体,将瓶子吹成完成的形状,同时使玻璃冷却,以加速瓶子的固化。吹制阶段终了时,阀54再关闭,吹制头58与模具60分离。每个模具60按次序运转,使模制机可长时间连续运转。

    我们在实验中使液态氮的使用效率达到80%以上。这效率的定义是空气冷却到选定温度要求使用的液态致冷剂的量除以液态致冷剂的总使用量。而且,我们已提高了瓶子的生产率,而减低了废品率。

玻璃制品的制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玻璃制品的制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玻璃制品的制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玻璃制品的制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制品的制造.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制造玻璃容器的一种方法包括步骤为:将空气流在干燥器中烘干。将干燥空气送入真空绝热混合腔。将液态致冷剂在混合腔中蒸发。产生的致冷剂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温度低于负20的混合气。将这混合气送入真空绝热歧管,使之在正在模具中成型的若干玻璃容器内分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玻璃;矿棉或渣棉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