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540998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3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11923.2

申请日:

1992.09.21

公开号:

CN1070275A

公开日:

1993.03.2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G08B5/38

主分类号:

G08B5/38

申请人:

程长寿;

发明人:

程长寿

地址:

648015四川省涪陵市清溪东印船舶辅机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省涪陵地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韩志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其中含有由负载灯(信号灯、闪光灯)控制开关、晶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限流降压电阻、晶体三极管和限流保护电阻组成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使用该电路,其电压降和耗能都大大降低,仅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产品电路的1/7,大大地提高了信号灯和闪光灯的光强度,且技术指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91)船规字第240号文公布自199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最新规范要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船舶信号灯控制电路,其每一控制电路中包括一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是由两只晶体二极管按正反极性并联,串接于负载灯回路中,再将一只晶体三极管的基极(b)通过限流保护电阻Rb,和发射极(e)分别跨接于两并联的晶体二极管两端,将一只发光二极管与一只限流降压电阻R串接后,再跨接于电源的正极端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c)之间构成。
2: 一种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包括手动、自动闪光电路和带有负载控制开关的负载控制电路,每一负载控制电路中包括一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是由两只晶体二极管按正反极性并联,串接于负载灯回路中,再将一只晶体三极管的基极(b)通过限流保护电阻Rb,和发射极(e)分别跨接于两并联的晶体二极管两端,将一只发光二极管与一只限流降压电阻R串接后,再跨接于电源的正极端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c)之间构成。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信号灯及船舶闪光灯的控制电路。

    传统的船舶信号灯和闪光灯控制电路中,其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是采用一降压分流电阻(5.1Ω可调珐琅电阻)与指示灯泡(6.3V/0.15A)并联构成,并与负载灯(信号灯或闪光灯)串接使用,其降压分流电阻两端的电压降作为指示灯泡的工作电压。通常流过每一路负载的回路电流为1安培,而绝大部分电流由降压分流电阻分流,这使得这种结构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在负载回路中电压降太大(4.7~6.3V),耗能亦大(4.7~6.3W),严重影响了负载灯(信号灯和闪光灯)的光强度,并且使用这种白炽灯泡作指示灯,其工作寿命较短。

    本发明的申请人在92年1月29日获专利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船舶信号灯控制箱(专利号91214302.9)和92年5月27日获专利权的实用新型专利:船舶闪光灯控制箱(专利号91214300.2),由于采用了电子元件而使得对传统产品电路而言确实是一个较大的进步,但它仍沿用了上述传统产品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的原理,用发光二极管代替传统电路中的白炽灯泡,用若干只半导体二极管串联后,再并接于发光二极管两端降压、分流并为发光二极管提供启辉工作电压,取代了传统电路的耗能元件珐琅电阻,而目前国内外各色发光二极管的启辉工作电压都大于1.4V,一般都在2伏左右,若要上述发光二极管启辉正常指示,则必须使其跨接在三只半导体二极管串联后的两端,再与负载回路串接,由于每只半导体二极管的管压降为0.7伏(硅管),则该指示灯电路部分电压降为2.1伏,耗能2.1瓦,虽较传统电路的电压降和耗能降低了三分之二,但仍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91)船规字第240号文公布自1991年12月1日施行地最计新范-《内河钢船建造规范》的“对于航行灯、信号灯的电压降不应大于蓄池电标称电压的6%”的规定(因船舶用蓄电池每组标称电压为24V,要求电压降应小于1.44V)。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舶信号灯、闪光灯的控制电路,使该电路中负载工作指示电路的电压降低,耗能省,以实现最新船检规范的要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二只晶体二极管按正反极性并联,串接于负载信号灯或闪光灯回路中,用一只晶体三极管将其基极(b)通过限流保护电阻Rb,和发射极(e)分别跨接于两并联的晶体二极管两端,用一只发光二极管作工作指示灯,串接一只限流降压电阴R后,跨接于电源的正极端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c)之间,构成本发明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工作时,电流(直流或交流)流过并联的二只晶体二极管的其中一只,在其两端产生0.7伏的管压降,而使得晶体三极管导通,自动接通正电源→限流降压电阻→发光二极管→三极管集电极→三极管发射极→负电源回路,发光二极管得电启辉指示,当断开负载灯(信号灯、闪光灯)控制开关时,负载灯及工作指示灯(发光二极管)同时熄灭。由于晶体二极管的特性,使该负载灯回路电压降低(仅0.7V),耗能低(仅0.7W),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优点十分明显;由于使用了这种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而使其电压降和耗能都大大降低,仅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传流产品电路的七分之一,为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电路的三分之一,进一步提高了负载灯(信号灯、闪光灯)的光强度,且符合最新船检规范要求。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船舶信号灯控制电路图。

    图2为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图。

    如图1所示,其每一控制电路控制一负载信号灯(EL1-ELN)。电路中所有负载开关(SA1-SAN)均选用KN3-3型钮子开关,所有指示灯(HL1-HLN)选用国产通用型φ5各色发光二极管,所有晶体二极管选用1N4007型(700V/1A),所有晶体三极管选用3DK9型开关管,所有降压限流电阻R1-RN选用1/4W2.2KΩ金属化电阻,所有基极限流保护电阻Rb选用1/4W3.3Ω金属化电阻,熔断器FU1、FU2选用BZ1型航空熔断器,总电源熔断管容量20A,各分路熔断器FU3-FUN选用BGXP-Ⅱ-20管座5×20,熔断管容量3A。

    该电路工作情况如下:以第一路为例,将1、2端接入直流或交流24V电源,合上负载开关SA1,接通电路3、7端和5、6端,负载信号灯EL1燃亮,同时,晶体二极管V2两端产生0.7V的管压降,晶体三极管V3导通,自动接通工作指示灯电路,工作指示灯HL1燃亮。图中晶体二极管V1反相并联于V2两端,为使用交流电源提供负半周通路。使该电路在使用直流或交流电源时均能正常工作.

    再如图2所示,其控制电路包括手动(MAN)、自动(AUT)闪光电路(图2右边部分)和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各负载闪光灯为左灯EL1红色(RD)、桥灯EL2白色(GN)、右灯EL3绿色(WH)。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及其元件均与图1所示电路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一致,故不赘述。自动闪光灯控制电路部分由单结晶体管V10(BT33F型)、直流继电器KAL(24V/10A)、电容器C2(100μF/25V)组成的LC振荡器实现。电阻R5(1/4W270Ω)和电位器RP(1/4W4.7KΩ)为振荡器的偏置电路。

    该电路工作过程如下:以左灯EL1为例,控制电路1、2端接入直流或交流24V电源,若需自动闪光,闪光灯工作状态选择开关SA置自动位置,8、9端和2、12端接通,HL5燃亮,表示处于自动工作状态;再开启左灯EL1工作控制开关SA(RD),3、4端和2、13端接通,继电器KAL动作,常开触点KA闭合,左灯EL1燃亮,同时回路电流经晶体二极管V4,在其两端产生0.7V的管压降,晶体三极管V1导通,自动接通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负载工作指示灯HL1燃亮。此时电容器C2通过单结晶体管V10向继电器KAL放电。当C2两端电压下降至继电器KAL释放值时,常开触点KA断开,负载闪光灯EL1及指示灯HL1熄灭,完成一个闪光周期。以后如此循环,调整电位器RP可改变闪光频率。若需手动闪光,将状态选择开关SA置于手动位置,电路8、9端和2、12端被断开,2、11端接通,HL4燃亮表示处于手动工作状态,即可按动按钮开关SB,接通电路8、10端,人为地控制闪光频率。

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船舶信号灯和船舶闪光灯控制电路,其中含有由负载灯(信号灯、闪光灯)控制开关、晶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限流降压电阻、晶体三极管和限流保护电阻组成的负载工作指示灯电路,使用该电路,其电压降和耗能都大大降低,仅为目前普遍使用的传统产品电路的1/7,大大地提高了信号灯和闪光灯的光强度,且技术指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91)船规字第240号文公布自1991年12月1日起实施的最新规范要求。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号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