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前照灯,特别是一种流体光学系统的多功能汽车前照灯,属于照明装置。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它的前照灯几经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多种类型的产品,如:封闭式和半封闭式,远光和近光,单光束和双光束,白光和黄光等灯组应运而生,中国88205503,8号专利,采用机械传动结构使前照灯组左右摆动,这种结构的汽车前照灯,存在着造价高,安装使用麻烦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向人们提供一种能够上下、左右转向减少汽车左右转弯和上下坡时的盲区及提高雨雾天气的能见度的新型的流体光学系统的多功能汽车前照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地:灯罩利用透明流体的注入和吸出,达到前照光束的转向、聚散、滤色等功能。上下、左右偏转组,分别由三个控制器控制。利用流体棱镜切换,可实现近光和远光照明,满足防眩要求。另外,灯炮、灯丝不需要用两根灯丝分别去产生近光和远光,单一灯丝的灯泡即可,简化了灯丝结构,消除了近光灯丝和档片造成的光能损耗。本发明可将前照光束上下、左右转向,减少汽车在左右转弯和上下坡时的盲区。以利行车安全。向流体透镜注入黄色滤光液,提高雨雾天气的能见度,还可改变前照光束的发散角,以此调正视场大小。前照光束的各功能的操作均由电气开关进行控制,其中左右转向也可自动控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右偏转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光束偏展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配光及上下偏转系统示意图。
图5是防眩配光性能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1,本发明由灯组和控制器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灯组由滤色罩A、配光及上下偏转组B、左右偏转组C,灯泡D,反射面E组成,控制器由电磁液压器K、L、M组成。向滤色罩A里注入滤色流体,以此进行白光与黄光的切换,可提高雨雾天气的能见度,将滤色罩A做成空心的流体菲涅耳薄透镜,可对光束进行聚散。流体的注入和吸出利用活塞或橡皮筒等方式分别进行。用电磁铁驱动。具体操作如下表所示:
内容操作开关远光灯泡的电源开关近光上下偏转系统的上区A组开关左转左右偏转系统的B组开关,它与转向信号灯开关连动。也可用自动开关(同磁干簧管)右转同“左转”,但用A 组开关。上一下坡上下偏转系统的B组开关下一上坡上下偏转系统的上区A组开关加下区A组开关黄色光黄色光开关
参照图2,用透明普通玻璃(或塑料)制成中空的菲涅耳薄梭镜,图中画点的为A组棱镜,画线的为B组棱镜,A组和B组分别通过A组导管和B组导管连通至各自的电磁液压器。当棱镜为中空时光束穿过平行玻璃板,因而不发生偏转,仍沿原方向射出。当流体注入A组棱镜,而B组处于中空状态时,光束将向左偏转;反之,当流体注入B组棱镜而A组处于中空时,光束将向右偏转。光束偏转角的大小决定于棱镜角的大小和入射角。偏转板为一个时,得1个偏角;二个时,得3个偏角;三个时,得7个偏角……。即1×2×3…n+1个偏角。
参照图3,光束的偏展系统由流体半透镜组组成。当汽车向左或右转弯时,将前照光束,向左或右展成扇形光束,这种偏展的光束在水平方向上的照度均匀,无陡变。扇形角度的大小决定于每个半透镜的曲率半径。光束的偏转系统和偏展系统组合使用,效果更佳。
参照图4、5、光束上下偏转系统的工作原理同左右偏转相同,但为使上下偏转系统用作上下坡时的前照光束之外,还要用作近光照明时的防眩配光光束,将它划分为上左区、上右区和下区。上左区和上右区的交界处是连通的,但上右区的棱镜角作成稍小于上左区,以满足防眩性能的要求,当用作近光照明时,只有上区的A组被注入流体,这时上左区A组和上右区A组都使光束的上半束向下偏转,但上半束的左半偏转角要略大于右半,即位在前照灯基准中心前25m处的铅直配光屏幕上形成右半方略高于左半方照明区,如图5中的h-H和H-H1-H1折线。在近光照明时,下区A组导管不通导,不注入流体,因而下半光束将不偏转。
本发明具有构思新颖,造价低,安装使用方便,特别是现有车辆改装简单易行的特点,为安全行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