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利用浮选工艺方法提纯菱镁矿矿石的一种药剂制度。 目前为得到质量较高的菱镁矿精矿,包括高纯的菱镁矿精矿,常采用浮选法脱除菱镁矿矿石中伴生的含钙、硅和铁的有害杂质矿物,如白云石、方解石、各种硅酸盐和石英。通常采用的浮选工艺是:首先以脂肪胺或芳香胺化合物作为扑收剂,用反浮选法除去菱镁矿矿石中伴生的石英和部分硅酸盐矿物,然后再以脂肪酸类化合物作为扑收剂,配合使用各种抑制剂用正浮选法除去白云石、方解石和部分硅酸盐矿物。当以上述胺类化合物作为扑收剂,利用反浮选法提纯菱镁矿矿石时,胺类扑收剂对菱镁矿和白云石、方解石及部分硅酸盐的作用均较弱,有用矿物菱镁矿和有害杂质矿物的可浮性之间的差异小,因而不能有效的脱除菱镁矿矿石中的杂质矿物,还往往提高了菱镁矿和粗精矿中的钙含量,並且对一些硅酸盐的扑收作用也不太好。另外使用上述工艺及药剂制度时,工艺较复杂;药剂种类较多。正浮选时需将矿浆加温,为生产操作和管理带来不便,由于工艺和药剂制度较复杂,为菱镁矿浮选厂的回水综合利用带来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调整剂的药剂制度。在反浮选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无机磷酸盐(包括各种正磷酸盐、偏磷酸盐、聚磷酸盐和焦磷酸盐),提高了胺类化合物对白云石、方解石和硅酸盐类矿物的扑收能力,而菱镁矿的可浮性同未加无机磷酸盐时的可浮性基本相同。从而增强了反浮选过程脱去含钙、硅和铁的有害杂质矿物的作用。本发明的药剂制度只需反浮选工艺即可达到目前通常采用的反浮选-正浮选联合工艺才能达到的选别技术指标(精矿品位和有用矿物回收率)。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叙述如下:在使用脂肪胺和芳香胺化合物作为扑收剂,利用反浮选工艺方法除去菱镁矿矿石中地杂质时,加入适量的无机磷酸盐(包括正磷酸盐、偏磷酸盐、聚磷酸盐和焦磷酸盐)作为调整剂。为获得最佳的选别技术经济指标,使用本发明的药剂制度时需根据待选别的菱镁矿矿石性质来确定使用的各种药剂的合适用量和最佳PH值范围,处理菱镁矿原矿时,扑收剂胺类化合物的用量通常为50g/T~300g/T,无机磷酸盐的用量通常为50g/T~500g/T,介质PH值范围可在3~10之间。无机磷酸盐可加入到调浆槽里,也可加在磨机或浮选机中,通过加入调整剂增强了胺类扑收剂对白云石、方解石和一些硅酸盐杂质矿物的扑收作用;改善了分选效果;提高了利用浮选法提纯菱镁矿矿石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本发明药剂制度的工艺同传统的菱镁矿浮选工艺相比较,具有以下优越性:
1.可减少60%的浮选机,降低了菱镁矿浮选厂的基建投资。
2.可减少浮选药剂的数量和种类,降低能耗和减少现场管理人员,可使生产每吨菱镁矿精矿的成本降低50%~60%。
3.可增加反浮选泡沫产品的流动性,使其便于处理和输送。
4.工艺简化后可提高选矿厂回水综合利用水平。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用本发明药剂制度,采用反浮选小型试验工艺对一级菱镁矿粉矿进行选别试验。具体实验条件是:经盐酸中和后的十二胺用量150g/T,六聚偏磷酸钠用量200g/T(或磷酸二氢钠250g/T,或焦磷酸钠250g/T)。用工业盐酸调整介质PH值到4~6。加药顺序如下:盐酸,无机磷酸盐,十二胺。首先选别4.0分钟,得到产率为25%~28%的最终尾矿,然后再浮选3.5分钟即可得到产率为40%~45%的最终精矿和产率为27%~35%的中矿,原矿和各种产品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种类 产率 烧碱 Sio2Al2O3Fe2O3CaO MgO MgO%
(镁砂中)
精石 46.21 51.55 0.04 0.01 0.31 0.51 47.53 98.20
中矿 25.91 51.40 0.15 0.06 0.40 0.60 47.30 97.50
尾矿 27.88 49.71 2.16 0.79 0.80 1.00 45.27 90.50
原矿 100 50.00 0.66 0.23 0.47 0.67 46.84 9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