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58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2.11 CN 104335861 A (21)申请号 201310521643.6 (22)申请日 2013.10.29 A01G 16/00(2006.01) (71)申请人 华中农业大学 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 1 号 (72)发明人 聂立孝 彭少兵 黄见良 崔克辉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54) 发明名称 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 培的方法, 其步骤 : A. 品种选择 :。
2、 生育期 120-135 天、 分蘖力强的品种 ; B. 适时播种 : 播种日期 3 月 23-26 日 ; C. 合理密植 : 机插密度为 1.3-1.8 万蔸 / 亩。D. 施肥管理 : 头季稻控氮增钾, 再生季促芽 肥、 提苗肥分别于头季抽穗后 10-15 天和头季收 割后三天内施用 ; E. 水分管理 : 头季后期湿润管 理, 再生季中后期干湿交替 ;F. 稻桩高度 : 保留倒 二叶叶枕, 即控制 40cm 留茬高度 ;G. 促芽化学调 控 : 于头季收割后第二、 第七天各喷施一次促芽 调控剂 ;H. 病虫综合防治。方法易行, 操作简便, 有利于增加产量,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 。
3、农民增收 ; 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 率, 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提高了稻米品质, 实现了 灾年减灾。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335861 A CN 104335861 A 1/1 页 2 1. 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 其步骤是 : a、 品种选择 : 生育期为 120-135 天的早熟中稻或迟熟晚稻品种, 株高 110-120 厘米, 分 蘖力偏强, 既要耐高温 : 35-38, 耐低温 : 10-15, 头季稻熟。
4、相好、 茎秆基部脚叶干净的品 种 : 两优 6326、 新两优 223 或国稻 7 号 ; b、 适时播种 : 春分提早播种 : 3 月 23-26 日, 立秋早收 : 头季稻, 为再生稻生长争取季节 和时间, 集中育秧, 秧龄控制在 30 天 ; c、 合理密植 : 推荐机插密度为 1.3-1.8 万蔸左右 / 亩 ; d、 头季稻肥料管理 : 定量施肥, 每亩纯氮控制在 12 公斤以内, 按照基肥蘖肥 =4 6 施用 ; 每亩用过磷酸钙 20-30 kg 或氯化钾 8-12 kg 作基肥施用 ; e、 头季稻水分管理 : 头季浅水 : 3-5 cm 水层分蘖、 提早晒田、 有水孕穗、 花后。
5、跑马水养 根保叶促灌浆, 头季后期湿润管理, 做到田土硬而不干, 机收轮不下陷, 减少碾压毁蔸 ; f、 再生季肥料管理 : 再生季施肥主要有两次, 一是促芽肥, 二是提苗肥, 促芽肥于头季 收割前10-15天施用, 每亩施尿素6-8 kg, 氯化钾5-7 kg ; 提苗肥于头季收割后2-3天内结 合灌水施用, 每亩施尿素 7.5-10 kg ; g、 再生季前期浅水 : 3-5 cm 水层促蘖、 中后期干湿交替 ; h、 留茬高度 : 留茬高度保留倒二叶叶枕, 机收控制 40 cm 留茬高度 ; i、 再生稻促芽化学调控 : 于头季收割后第二天和第七天各喷施一次促芽调控剂, 所述 的促芽调控。
6、剂包括 6- 苄氨基腺嘌呤、 油菜素内酯、 多效唑、 赤霉素、 6- 苄氨基腺嘌呤 + 油菜 素内酯、 或 6- 苄氨基腺嘌呤 + 油菜素内酯 +KH2PO4其中的一种 ; j、 病虫害综合防治 : 整个生长过程中控制病虫害, 分蘖盛期和穗期各喷施 1 次防治螟 虫药剂, 所述的螟虫药剂为三唑磷微乳剂、 敌百虫、 阿维菌素、 毒死蜱、 稻腾、 丙溴磷或三唑 磷其中的一种或任意混合使用, 在抽穗破口期进行稻瘟病药剂预防, 所述的稻瘟病药剂为 富士一号乳油或新克瘟散药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335861 A 2 1/4 页 3 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
7、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更具体涉及一种 “一种两收”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 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稻 “一种两收” 是指中稻加蓄留再生稻, 即在水稻在头季高产的基础上, 利用水 稻的再生特性, 采用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 在头季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 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 日产量高、 省种、 省工、 节水、 调节劳力、 生产 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单产逐年提高, 为我国南方稻区 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 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提 高复种指数、 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
8、施之一。成为南方稻区水稻 种植的一种重要的轻简化耕作制度, 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0003 然而, 水稻 “一种两收” 栽培技术研究滞后, 技术不配套。目前在不同地区 “一种两 收” 水稻产量水平差异悬殊, 即便在同一地区不同管理水平下田块间其产量水平也相差较 大。因此, 本发明研究目的为探寻一种建立在全程机械化作业基础上的水稻 “一种两收” 技 术, 形成相应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 为实现水稻 “一种两收” 过吨粮提供技术 支撑, 推动这一技术模式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一种两收水稻现有栽培技术研究滞后, 技术不配套的问题, 本发明的。
9、 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 方法易行, 操作简便, 有利于增加 产量,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农民增收 ; 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 降 低了劳动力成本, 提高了稻米品质, 实现了灾年减灾。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07 a、 品种选择 : 生育期为120-135天的早熟中稻或迟熟晚稻品种, 株高110-120厘米 左右, 分蘖力偏强, 既要耐高温 (35-38) , 又要耐低温 (10-15) , 头季稻熟相好、 茎秆基 部脚叶干净的品种, 如 。
10、“两优 6326” 、“新两优 223” 或 “国稻 7 号” 。 0008 b、 适时播种 :“春分” 提早播种 (3 月 23-26 日左右) , 争取 “立秋” 早收 (头季稻) , 确 保为再生稻生长争取季节和时间, 集中育秧, 秧龄控制在 30 天左右。 0009 c、 合理密植 : 推荐机插密度为 1.3-1.8 万蔸左右 / 亩。 0010 d、 头季稻肥料管理 : 精确定量施肥, 每亩纯氮控制在 12 公斤以内, 按照基肥蘖 肥 =4 6 施用 ; 每亩用过磷酸钙 20-30kg 或氯化钾 8-12kg 作基肥施用。 0011 e、 头季稻水分管理 : 头季浅水 (3-5cm 。
11、水层) 分蘖、 提早晒田、 有水孕穗、 花后跑马 水养根保叶促灌浆。头季后期湿润管理, 做到 “田土硬而不干, 机收轮不下陷” , 减少碾压毁 蔸。 说 明 书 CN 104335861 A 3 2/4 页 4 0012 f、 再生季肥料管理 : 再生季施肥主要有两次, 一是促芽肥, 二是提苗肥。促芽肥于 头季收割前 10-15 天左右施用, 每亩施尿素 6-8kg, 氯化钾 5-7kg ; 提苗肥于头季收割后 2-3 天内结合灌水施用, 每亩施尿素 7.5-10kg。 0013 g、 再生季前期浅水 (3-5cm 水层) 促蘖、 中后期干湿交替。 0014 h、 留茬高度 : 留茬高度保留倒。
12、二叶叶枕, 机收控制 40cm 留茬高度。 0015 i、 再生稻促芽化学调控 : 于头季收割后第二天和第七天各喷施一次促芽调控剂, 所述的促芽调控剂包括6-苄氨基腺嘌呤 (6-BA) 、 油菜素内酯 (BR) 、 多效唑 (PP333) 、 赤霉素 (GA) 、 6- 苄氨基腺嘌呤 (6-BA) + 油菜素内酯 (BR) 、 或 6- 苄氨基腺嘌呤 (6-BA) + 油菜素内酯 (BR) +KH2PO4其中的一种。 0016 j、 病虫害综合防治 : 整个生长过程中严格控制病虫害, 分蘖盛期和穗期各喷施 1 次防治螟虫药剂所述的螟虫药剂为三唑磷微乳剂、 敌百虫、 阿维菌素、 毒死蜱、 稻腾、。
13、 丙溴磷 或三唑磷等其中的一种或任意混合使用, 在抽穗破口期进行稻瘟病药剂预防, 所述的稻瘟 病药剂为富士一号乳油或新克瘟散药剂。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 0018 “一种两收” 水稻栽培模式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产量与效益 “双赢” 的稻作好模式, 具有省工、 省种、 省水、 省肥、 省药、 省秧田、 省季节、 米质优、 增产增收等特点。 通过本发明在 “一种两收” 水稻栽培上的应用, 亩产可达到 1000 公斤左右, 与一季中稻相比, 增产 300 公斤 以上 ; 与双季稻相比, 产量相当, 每亩节约种子成本60元、 节约用工7个、 肥料农药投资节约 200 。
14、元。不论是相对一季中稻, 还是相对双季稻, 亩增收均在 500 元以上。 0019 例如 : 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相关专家对赤东镇酒铺村再生稻进行了现场实产验收, 头季平均亩产 651.0 公斤, 再生季平均亩产 380.0 公斤, 合计亩产 1031 公斤。田间测产和 农户实产调查表明, 各示范片两季总产均达到 900 公斤以上, 高产田块超过 1000 公斤。应 用全程机械化 “一种两收” 技术模式, 实现水稻比单季稻增产 25% 以上, 效益增加 20%, 亩增 收 500 元以上 ; 比双季稻增产 5% 左右, 效益增加 30% 以上, 亩增收节支 500 元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15、 下面举实例进行详细说明 : 0021 实施例 1 : 0022 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的水稻栽培的方法, 其步骤是 : 0023 1、 地点选择 : 再生稻大田试验示范选择在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酒铺村。该地生态 条件好, 地势平坦, 再生稻的种植历史悠久。 0024 2、 品种选择 : 选用的品种是 “新两优 223” 。 0025 3、 适时播种育秧 : 实行硬盘大棚集中育秧, 统一安排在 3 月 25 日播种, 4 月 27-28 日机插。 0026 4、 适当密植 : 亩插推荐密度为 1.6 万蔸左右 (4-59 寸) 。 0027 5、 肥料管理 : 头季稻精确定量施肥, 每亩纯氮控制在 。
16、12 公斤以内, 按照基肥蘖 肥 4 6 施用) ; 每亩用过磷酸钙 30kg、 氯化钾 10kg, 作基肥施用 ; 促芽肥在头季收割前 10 天左右施用, 亩施尿素 7.5 公斤和钾肥 5 公斤 ; 壮苗肥在头季收后 2-3 天内早施, 亩施尿 素 9 公斤。 说 明 书 CN 104335861 A 4 3/4 页 5 0028 6、 水分管理 : 适时晒田、 晒好田, 头季后期湿润管理, 做到 “田土硬而不干, 机收轮 不下陷” , 减少碾压毁蔸 ; 再生季前期浅水促蘖、 中后期干湿交替。 0029 7、 适当高留稻桩 : 留茬高度保留倒二叶叶枕, 机收控制 40cm 留茬高度。 003。
17、0 8、 再生稻促芽化学调控 : 于头季收割后第二天和第七天各喷施一次促芽调控剂 (6-BA30mg/L+BR0.30mg/L+KH2PO40.1%) 。 0031 9、 病虫害综合防治 : 病虫害综合防治 : 整个生长过程中严格控制病虫害, 适时喷 洒杀虫剂。螟虫 : 分蘖盛期喷施三唑磷, 每亩用 20 克兑水 50 公斤喷雾 ; 抽穗期防白穗用 1.8% 阿维菌素 EC75-100 毫升 40% 水胺硫磷 EC75-100 毫升, 兑水 30 公斤喷雾。稻瘟病 : 水稻叶瘟防治施用 40% 克瘟散乳油 500-1000 倍液喷雾, 亩用量 100-133 毫升 ; 在抽穗破口 期剂预防穗瘟。
18、病, 施用 20% 三环唑, 浓度为 1000 倍液, 亩用制剂量 50-75 克。 0032 10、 机械化收获 : 头季和再生季水稻均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0033 试验结果分析 : 0034 从生育期进程来看, 新两优 223 在 3 月 25 日播种, 头季齐穗期在 7 月 8 日, 头季成 熟期在 8 月 4 日, 再生季齐穗期在 9 月 9 日, 再生季成熟期在 10 月 25 日, 整个生育期 212 天 (表 1) 。多年试验结果表明, 再生季安全齐穗期为 9 月 10 日左右。 0035 表 1. 新两优 223 头季与再生季生育进程 (蕲春县赤东镇, 2012 年) 003。
19、6 0037 由表 2 看出, 新两优 223 在机插秧情况下头季稻平均亩产 651.0 公斤, 头季稻机械 化收割后再生季平均亩产 380.0 公斤, 新两优 223 在全程机械化条件下亩产达到 1031.0 公 斤, 实现了实现水稻 “一种两收” 过吨粮。 与头季稻人工收割后再生季产量相比, 机械化收割 后再生季的产量增加 13.7%,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的收割机太大太重履带太宽, 稻茬反复碾 压缺失严重, 使蔸成穗率降低了 44.7% 并且经碾压部分生育期明显延迟, 极大影响再生稻 的基本苗和产量。鉴于以上问题, 传统的水稻收割机的改造升级正在进行之中。应用全程 机械化 “一种两收” 技术模式, 实现水稻比单季稻增产 25% 以上, 效益增加 20%, 亩增收 200 元以上 ; 比双季稻增产 5% 左右, 效益增加 30% 以上, 亩增收节支 500 元以上。 0038 表 2. 新两优 223 头季与再生季产量及构成因子 (蕲春县赤东镇, 2012 年) 0039 说 明 书 CN 104335861 A 5 4/4 页 6 说 明 书 CN 104335861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