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之类的遥控后视镜组件,它包括:一个适于安装在车身上的底座,一个安装在底座上的罩壳,一个安装在罩壳内绕着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线产生相对于罩壳的角向运动的反射元件,一个设置在底座上的控制元件和两个推力传递组件,该推力传递组件随控制元件而动作,用于在两个部位上有选择地对反射元件施加推力,上述每个位置相对于两个相互垂直的每个轴线是偏置的。 在已知的这种型式的后视镜组件中,每个推力传递组件包括一个鲍登索(Bowdencable)。但是,这种型式的后视镜存在着许多缺点。例如,如果该鲍登索是由金属制成的,就会遭受腐蚀。此外,如果该罩壳可以相对于底座进行回转,以便在遭受冲击时发生位移,则每个鲍登索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才能允许产生这样一种回转运动,而且需要在罩壳和/或底座内具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该鲍登索的附加长度。
本发明地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后视镜组件。
按照本发明,在前面所述型式的后视镜组件中,每个推力传递组件包括一个细长的元件和一种引导装置,该细长元件的两个端部的截面构形适合于防止在第一和第二相互垂直的横向上发生弯曲,上述两个端部通过一个以其截面适于允许在第一横向上产生弯曲的中间部分连接起来,而该种引导装置安装在罩壳内,其布置得可以引导每个细长元件的一端与面对着罩壳内部的反射元件的表面相接触并引导每个细长元件的另一端通过面对着底座的罩壳内的一个孔以便使其与该控制元件紧靠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形式中,每个细长元件包括一个条带,该条带的中间部分是平的,而该条带具有一个由每个端部开始在上述第一横向上伸出的凸缘。
最好是设置三个推力传递组件,以便使其与反射元件在三个位置上接触,而该三个位置相对于反射元件绕以运动的两个轴线的交点是对称分布的。而该控制元件包括一个局部球形元件,该局部球形元件与在底座内的共轭承窝相啮合,并具有一个与每个细长元件的一端紧靠在一起的非球形表面,以便由于该控制元件在其承窝内的角向运动而使反射元件产生相对应的角向运动。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达到了提供上述后视镜组件的目的,同时,在该组件中,在操纵杆(55)与镜托架(34)之间的力的传递是通过压力进行的,因此,当罩壳(10)相对基座(13)位移时,推力传递元件可以容易地脱开及重新啮合。
现在将结合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后视镜组件从使用中所观察的方向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由图1中的2-2线处截取的一个剖视图;
图3,图4和图5是分别沿着图2所示的3-3线,4-4线和5-5线截取的该后视镜组件的一个推力传递元件的剖视图。
参看图1和图2,一个外部后视镜组件具有一个罩壳10和一个中央凸起部分16,该罩壳10容纳有一个反射元件12并安装在一个有周边法兰14的底座13上,该法兰的边缘构形要适合于与车身(未显示)的表面相匹配,而该凸起部分16布置得朝着车辆的内部伸出并超过法兰14的边缘。罩壳10是通过一对拉伸弹簧20和22保持在底座13上的一定位置上。如果罩壳10遭受来自反射元件12显露出来的一侧的一个冲击时,则该罩壳就可以绕着其边缘与在底座14上的凸起部分24的接触点进行回转而避开冲击。同样的,如果该罩壳10遭受一个来自相反方向的冲击时,它就可以绕着其边缘与在底座14的另一侧上的一个凸起部分26的接触点进行回转。
参看图2,一个杯形支持元件30固定在罩壳10的内部,其敞开端对着反射元件12的背面。该支持元件30的边缘区蚴窍蛲饫┱诺模员阈纬梢桓霭枷莸某形?2。反射元件12安装在镜托架34上,该托架在反射元件12的对面的一侧上具有一个环形法兰36,该法兰36的外表面38为局部球形表面而其尺寸适于配合在承窝32内。拉伸弹簧40由支持元件30的中心延伸到由法兰38定界的反射镜托架34的表面部分的中心处,以便保持该局部球形表面38与承窝32相啮合。因此该反射镜托架34可以绕着平行于反射元件12的表面并相交于局部球形表面38的曲率中心的两个相互垂直的轴线进行回转,由此可以使反射元件12相对于罩壳10的方位进行调整。
底座13上的空心衬套18在其靠近车辆内部的一端上具有一个径向向内伸出的凸缘42。承窝托架44的尺寸设计得能使其在衬套18内进行滑动配合并且它具有一个局部球面凹形承窝部分46,在该承窝部分内以咬合配合容纳着局部球面凸形元件48。压缩弹簧50在法兰42与承窝托架44之间安装着,以便将该承窝托架向着罩壳10压紧,但是这一运动是受到位于承窝托架44上并插入衬套18的侧壁内的沟槽53中的凸起部分52(图1)的限制的。该凸起部分52最好是具有向着法兰42的倒角面,同时衫套18和承窝托架44由具有足够的弹性的材料制成,以便在组装过程中将这些凸起部分52卡入它们各自的沟槽53内。
该局部球面的凸形元件48具有一个伸向车辆内部的操纵杠杆55。在其对面上是一个基本上平的表面,但具有三个绕着其中心对称间隔分布的凹坑54,56和58。三个推进导条60,62和64穿过安装在罩壳10内部的靠近底座13的支座66内的各个对应的孔伸出以便与设在局部球面元件48上的各个对应的凹坑54,56和58相啮合。每个导条60,62和64的另一端分别携带着一个与设置在反射镜托架34背面上的各相对应的承窝70咬合的球面构形68,上述三个承窝70绕着环形凸起部分36的局部表面38的曲率中心呈对称设置。
在反射镜托架34的附近,该推进导条60,62和64的横截面形状为如图3所示的60a的交叉构形。在衬套18内的局部球形元件48与支持元件30之间,三个推进导条60,62和64的截面形状为如图4中所示的T型截面60b。因此,这些推进导条在其长度上的这些区段内防止了在任何横向上发生弯曲的情况。但是,推进导条60,62和64在通过支持元件30的侧壁的部位它们的截面形状是如同图5中所示的扁平的条带截面如60c那样,以便使它们在其最小尺寸的方向上可以发生弯曲。在每个推进导条穿过支持元件30的侧壁部位设置有各自的引导通道72,74和76,以便引导该导条经过约90°的转弯。
在使用中,当要求调整反射元件12的方位时,可使槓杆52绕着凸形元件48的中心回转,这样则至少可推进导条60,62和64中的一个,从而使另外的一个或两个导条朝着车辆的内部运动。推进导条60,62和64的另一端部由此引起的运动就会使反射镜托架34产生一个相应的运动。每个推进导条60,62和64的可弯曲的中央区段在当导条沿着其对应的引导通道72,74和76运动时可以发生必要的弯曲运动。
如果罩壳10由于受到冲击作用由其正常位置发生位移时,则推进导条60,62和64的端部就与在局部球面元件48内的各自对应的凹坑54,56和58脱离啮合,而当罩壳10返回到其正常位置时,再与上述各凹坑重新啮合。在一般情况下,在凸形元件48与承窝46之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槓杆55保持在其预置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该槓杆已经由其预置位置上移动了,则推进导条60,62和64就会使其恢复到脱离啮合时所占据的位置上,而不会导致反射镜托架34的方位产生非故意的变化,因为在局部球形表面38与法兰32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携带着操纵槓杆55的局部球面元件与其承窝46之间的摩擦力。
推进导条60,62和64的端部上的球面构形68与其各自的承窝70内的咬合配合不是重要的,对于它们来说,能够紧靠反射镜托架的背面就足够了。但是,在此情况下,必须或者是将承窝70更换成足够扩张开的承窝以保证一旦发生脱离啮合的时候,能够使推进导条重新返回到其正确的啮合位置,或者是提供一种相当于支座66所提供的导承的导承等效物。作为进一步的改型,三个推进导条60,62和64可以做成一种通过整体塑料铰链连接到反射镜托架34上的单一的整体塑料模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