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及其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酯及薄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塑料薄膜材料,近年来行业应
用领域不断拓展,BOPET产品升级需要原料支撑,上游原料与薄膜加工产业链密切协
作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可以加快重点产品研究速度。PET是结晶型聚合物,铸片的结
晶情况与熔体冷却速度、均匀性有密切关系,因此熔体由模头贴附至冷却鼓面越紧,热
传导越好,熔体冷却速度越快,此时厚片结晶度小,球晶细而均匀,有利于纵向拉伸取
向和成品膜均匀稳定品质的提高。实际生产中一般利用高压静电使熔体紧密贴附于冷鼓
上,熔体的熔融导电性能强,则厚片贴附效果好,熔体冷却速度快,有利于得到表面光
滑、结晶度低、尺寸稳定的厚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熔融比电阻低、熔融
导电性能好、厚片表面光滑、结晶度低、尺寸稳定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及其薄膜的制备
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低熔融比电阻聚酯的制备方法,以摩尔比为1.2~1.6:1的二元酸和
二元醇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在酯化反应前加入添加剂A,酯化温度为
220~265℃,表压为0.2~0.3MPa,酯化结束后,泄压至常压,加入钛催化剂、添加剂B
和添加剂C开始缩聚反应,缩聚温度为250~285℃,缩聚绝对压力≤1kPa,反应时间为
1.5~3.5小时,经切粒、干燥,制得特性粘度为0.55~0.70dl/g的聚酯切片。
优选的,所述二元酸为PTA或QTA,所述的二元醇为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
醇、1,4环己烷二甲醇类的二元醇。
进一步,所述钛催化剂为钛酸四乙酯、钛酸四丙酯、钛酸四异丙酯和钛酸四丁酯中
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钛元素的加入量为相对于聚酯质量的0.0003%~0.0015%。
进一步,所述添加剂A为乙酸钠或乙酸钾,加入量为相对于聚酯质量的
0.0003%~0.0015%。
进一步,所述添加剂B为脂肪酸镁盐、脂肪酸锌盐和脂肪酸锰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加入量为相对于聚酯质量的0.05~0.07%。
进一步,所述添加剂C为磷酸、亚磷酸、多磷酸、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和磷酸
三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量为相对于聚酯质量的0.003~0.040%。
上述低熔融比电阻聚酯用于制备薄膜的方法,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经预结
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
层薄膜或作为芯层制成三层共挤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纵拉温度为
90~110℃,横拉温度为95~115℃,纵拉倍率为3.0~4.0:1,横拉倍率为3.0~4.0:1。
有益效果:由于钛离子的导电能力高于锑离子导电能力数倍,因此本发明中的钛催
化剂导电性能较锑催化剂好,在聚酯中添加剂B等金属盐类,增加PET中的离子含量,
提高其熔融导电能力,降低其熔融比电阻,添加剂A在酯化前加可以抑制乙二醇醚键的
生成提高聚酯的热稳定性,添加剂B加虽然能增加聚酯中金属离子含量,但它也对聚合
的正副反应均有催化作用,因此其加入量有一定限制,且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热稳定剂,
即添加剂C,限制副反应的发生;制得的聚酯热稳定性提高,在后道制备薄膜时,模头
析出物降低,有利于薄膜更好的贴附在冷鼓上,此外,制得的聚酯的熔融比电阻较常规
锑系超有光PET聚酯低50%以上,在制膜时,熔体的熔融导电性能增加,高压静电使
厚片更易于贴附冷辊,熔体冷却速度快,有利于得到表面光滑、结晶度低、尺寸稳定的
厚片,也可提高冷鼓转速,提高聚酯薄膜生产速度和聚酯薄膜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
例。
实施例:
实施例1: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3kgEG,0.0868g无水乙酸钠,
在220~250℃、0.2~0.25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
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1029g,四水乙酸镁4.128g,磷酸三甲酯1.15g,常压搅拌10
分钟,在内温250~279℃、真空<100pa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
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55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
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
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95℃,横拉温度为95℃,纵拉倍率为3.3:1,横拉倍率
为3.3:1。
实施例2: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2.69kgEG,0.36kg1,3丙二
醇,0.0174g无水乙酸钠,在225~255℃、0.24~0.26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
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2060g,四水乙酸镁4.954g,2.313g
磷酸三乙酯,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55~280℃、真空<1000pa条件下反应2.5小时。
反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58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
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
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100℃,横拉温度为100℃,纵拉倍率为3.6:1,横拉倍
率为3.6:1。
实施例3: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2.74kgEG,0.36kg1,4丁二
醇,0.052g无水乙酸钾,在230~260℃、0.25~0.28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
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4120g,四水乙酸镁5.78g,2.024g
磷酸三苯酯,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68~285℃、真空<500pa条件下反应2小时。
反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0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作为芯层,仪化FG611母粒与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
聚酯切片混合作为两个表层,其中两个表层占薄膜总量的20%,中间层占薄膜总量的
80%。切片经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松弛、冷却、牵
引、收卷,制成ABA三层共挤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电吸附电压
9KV,纵拉温度为105℃,横拉温度为105℃,纵拉倍率为4.0:1,横拉倍率为4.0:1。
实施例4: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2.70kgEG,0.46kg1,4环己
烷二甲醇,0.052g无水乙酸钾,在235~265℃、0.26~0.30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
待出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515g,四水乙酸镁4.128g,
2.313g磷酸,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80℃、真空<100pa条件下反应1.5小时。反
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4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作为芯层,仪化FG611母粒与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
聚酯切片混合作为两个表层。其中两个表层占薄膜总量的20%,中间层占薄膜总量的
80%。切片经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松弛、冷却、牵
引、收卷,制成ABA三层共挤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电吸附电压
9KV,纵拉温度为110℃,横拉温度为110℃,纵拉倍率为4.0:1,横拉倍率为4.0:1。
实施例5: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2.61kgEG,0.0412g无水乙
酸钠,在220~249℃、0.25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050ml时,泄压
至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2060g,四水乙酸镁3.469g,2.024g磷酸三苯酯,常压搅
拌10分钟,在内温260~280℃、真空<100pa条件下反应2.2小时。反应完毕经熔体泵
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8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
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
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90℃,横拉温度为115℃,纵拉倍率为3.8:1,横拉倍率
为3.8:1。
实施例6: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3kgEG,0.0173g无水乙酸钠,
在230~250℃、0.26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常压,
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0.380g,钛酸四乙酯0.002g,四水乙酸镁3.469g,1.156g磷酸三甲
酯,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60~282℃、真空<300pa条件下反应1.9小时。反应完
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70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
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
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105℃,横拉温度为105℃,纵拉倍率为3.8:1,横拉倍
率为3.8:1。
实施例7: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3kgEG,0.174g无水乙酸钠,
在235~265℃、0.3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常压,
加入钛酸四异丙酯0.1373g,钛酸四丁酯0.005g,四水乙酸镁4.047g,2.024g磷酸三苯
酯,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65~285℃、真空<100pa条件下反应1.6小时。反应完
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7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
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
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95℃,横拉温度为95℃,纵拉倍率为3.0:1,横拉倍率
为3.0:1。
实施例8:在15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60kg PTA,26.9kgEG,0.624g无水乙
酸钠,在230~260℃、0.25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3kg时,泄压至
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2.472g,钛酸四丙酯0.05g,四水乙酸镁46.564g,乙酸锌2g,
13.872g磷酸,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65~283℃、真空<700pa条件下反应3.3小时。
反应完毕经氮气压料、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5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
热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
静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100℃,横拉温度为100℃,纵拉倍率为3.6:1,横拉
倍率为3.6:1。
实施例9:在30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150kg PTA,78kgEG,2.082g无水乙酸
钾,在235~265℃、0.22~0.27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32.5kg时,泄
压至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12.36g,四水乙酸镁120.01g,乙酸锰1.5g,8.67g磷酸,
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70~279℃、真空<600pa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毕经
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7dL/g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作为芯层,仪化FG611母粒与制得的低熔融比电
阻聚酯切片混合作为两个表层。其中两个表层占薄膜总量的20%,中间层占薄膜总量的
80%。切片经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松弛、冷却、牵
引、收卷,制成ABA三层共挤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电吸附电压
9KV,纵拉温度为105℃,横拉温度为105℃,纵拉倍率为4.0:1,横拉倍率为4.0:1。
参照例1:
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3kgEG,1.662g乙二醇锑,在220~250℃、
0.2~0.26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050ml时,泄压至常压,在内温
265~282℃、真空<100pa条件下反应2.5小时。反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
得到特性粘度为0.67dL/g常规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常规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
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电吸附
电压9KV,纵拉温度为95℃,横拉温度为95℃,纵拉倍率为3.3:1,横拉倍率为3.3:
1。
参照例2:
在2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5.0kg PTA,3kgEG,1.662g乙二醇锑,0.289g无
水乙酸钠,在220~255℃、0.24~0.26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050ml
时,泄压至常压,加入四水乙酸镁2.89g,1.15g磷酸三甲酯,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
温265~282℃、真空<100pa条件下反应2小时。反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切粒、干燥,
得到特性粘度为0.64dL/g常规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常规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
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电吸附
电压9KV,纵拉温度为95℃,横拉温度为95℃,纵拉倍率为3.3:1,横拉倍率为3.3:
1。
参照例3:
在30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150kg PTA,78kgEG,70.226g三醋酸锑,在
235~265℃、0.22~0.27Mpa(表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32.5kg时,泄压至常
压,在内温270~279℃、真空<600pa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毕经熔体泵挤出、切
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60dL/g常规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常规聚酯切片作为芯层,仪化FG611母粒与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
片混合作为两个表层。其中两个表层占薄膜总量的20%,中间层占薄膜总量的80%。切
片经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
制成ABA三层共挤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电吸附电压9KV,纵拉
温度为105℃,横拉温度为105℃,纵拉倍率为4.0:1,横拉倍率为4.0:1。
参照例4:
在150L通用聚合反应釜中加入60kg PTA,31.2kgEG,在230~260℃、0.25Mpa(表
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待出水量达13kg时,泄压至常压,加入钛酸四异丙酯2.472g,
常压搅拌10分钟,在内温265~283℃、真空<700pa条件下反应3.4小时。反应完毕经
氮气压料、切粒、干燥,得到特性粘度为0.58dL/g聚酯切片。
将制得的低熔融比电阻聚酯切片预结晶、干燥、挤出、铸片、纵横向双向拉伸、热
定型、松弛、冷却、牵引、收卷,制成单层薄膜。其中挤出温度为275~285℃,铸片静
电吸附电压9KV,纵拉温度为100℃,横拉温度为100℃,纵拉倍率为3.6:1,横拉倍
率为3.6:1。
将实施例和参照例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实施例得到的低熔融比电阻
聚酯切片的熔融比电阻值均低于参照例,在制膜铸片时,熔体的熔融导电性能增加,施
加相同的高压静电电压,本发明聚酯表现为电流升高,高压静电使厚片更易于贴附冷辊,
熔体冷却速度快,有利于得到结晶度低、表面光滑、尺寸稳定的厚片。在相同条件下制
得的薄膜雾度低,光泽度高,可以提高冷鼓转速,提高聚酯薄膜生产速度和质量。
表1本发明的实施例与参照例薄膜性能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