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780891.7 (22)申请日 2014.12.17 A61K 36/9068(2006.01) A61P 9/00(2006.01) A61P 3/02(2006.01) A61K 35/32(2015.01) (71)申请人 张苒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路 77 号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四科 (72)发明人 张苒 (54) 发明名称 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57) 摘要 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属于医学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组方药物。 本发明包括以下中草药药物 : 橘皮、 麦冬、。
2、 柴胡、 白术、 羚羊角、 吴茱萸、 半夏、 白茯苓、 牛膝、 生地、 桂枝、 五加皮、 丹参、 黄芪、 玉竹、 炙甘草、 生姜、 大 枣, 其特征在于 : 各中药重量份为橘皮 10-15 份、 麦冬 6-9 份、 柴胡 5-8 份、 白术 8-12 份、 羚羊角 8-12 份、 吴茱萸, 10-15 份、 半夏 15-20 份、 白茯苓 5-10 份、 牛膝 8-10 份、 生地 12-15 份、 桂枝 5-8 份、 五加皮 6-9 份、 丹参 15-20 份、 黄芪 8-12 份、 玉竹 10-15 份、 炙甘草 9-12 份、 生姜 5-7 份、 大枣 5-7 份, 上述中药按照中药熬制。
3、法, 配合服用维生 素 B1, 对于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效果明显, 有效 率 100%, 治愈率 98% 以上。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3614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 CN 104436140 A 1/1 页 2 1. 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包括以下中草药药物 : 橘皮、 麦冬、 柴胡、 白术、 羚羊 角、 吴茱萸、 半夏、 白茯苓、 牛膝、 生地、 桂枝、 五加皮、 丹参、 黄芪、 玉竹、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其特征在于 : 各中药重。
4、量份为橘皮 10-15 份、 麦冬 6-9 份、 柴胡 5-8 份、 白术 8-12 份、 羚羊角 8-12 份、 吴茱萸, 10-15 份、 半夏 15-20 份、 白茯苓 5-10 份、 牛膝 8-10 份、 生地 12-15 份、 桂 枝 5-8 份、 五加皮 6-9 份、 丹参 15-20 份、 黄芪 8-12 份、 玉竹 10-15 份、 炙甘草 9-12 份、 生姜 5-7 份、 大枣 5-7 份。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 : 上述中药的最佳 重量份为, 橘皮 12 份、 麦冬 8 份、 柴胡 6 份、 白术 10 份、 羚羊角 8 份、。
5、 吴茱萸 12 份、 半夏 20 份、 白茯苓 8 份、 牛膝 8 份、 生地 15 份、 桂枝 7 份、 五加皮 8 份、 丹参 15 份、 黄芪 10 份、 玉竹 12 份、 炙甘草 12 份、 生姜 5 份、 大枣 5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436140 A 2 1/3 页 3 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组方药物。 背景技术 0002 脚气病性心脏病为维生素 B1 严重且长时间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高排量型心脏病 ; 本病是以并有心悸气喘, 面唇青紫, 神志恍惚, 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脚气病。 发病机理, 。
6、维生 素 B1 作为一种辅酶而参与糖类的代谢过程, 在中间代谢氧化过程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 缺 乏维生素 B1 可使丙酮酸难于进入三梭酸循环而氧化, 因而血中丙酮酸及其前身乳酸的浓 度增多, 使周围小动脉扩张, 周围阻力减低, 故舒张压下降, 脉压增大, 静脉回流增多, 心脏 负担增加。 0003 中医诊断为此病由风湿毒气, 从脚上入于内, 与脏气相搏, 结聚不散, 故心腹胀急 也 ; 表现为心悸气喘, 面唇青紫, 下肢浮肿, 麻木不仁, 肢体沉重, 舌质淡胖, 苔白滑, 脉濡。 0004 西医治疗该病症为单独补充维生素 B1, 但是由于目前单纯在食物中缺少维生素 B1 的所致患病的情况很少,。
7、 出现病症多是由于体质差异, 胃肠道吸收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 病所导致的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单纯补充维生素 B1 治标不治本。 发明内容 0005 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标本兼治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0006 中药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以化湿降浊,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活血化瘀, 振奋心阳 为治则。 0007 为实现以上疗效, 本发明包括以下中草药药物 : 橘皮、 麦冬、 柴胡、 白术、 羚羊角、 吴 茱萸、 半夏、 白茯苓、 牛膝、 生地、 桂枝、 五加皮、 丹参、 黄芪、 玉竹、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其特征 在于 : 各中药重量份为橘皮 10-15 份、 麦冬 6。
8、-9 份、 柴胡 5-8 份、 白术 8-12 份、 羚羊角 8-12 份、 吴茱萸, 10-15 份、 半夏 15-20 份、 白茯苓 5-10 份、 牛膝 8-10 份、 生地 12-15 份、 桂枝 5-8 份、 五加皮6-9份、 丹参15-20份、 黄芪8-12份、 玉竹10-15份、 炙甘草9-12份、 生姜5-7份、 大枣 5-7 份。 0008 优选的, 上述配方的最佳重量份为 : 橘皮 12 份、 麦冬 8 份、 柴胡 6 份、 白术 10 份、 羚 羊角 8 份、 吴茱萸 12 份、 半夏 20 份、 白茯苓 8 份、 牛膝 8 份、 生地 15 份、 桂枝 7 份、 五加皮。
9、 8 份、 丹参 15 份、 黄芪 10 份、 玉竹 12 份、 炙甘草 12 份、 生姜 5 份、 大枣 5 份。 0009 其中所述的 : 橘皮, 性味辛、 微苦、 温, 归脾、 肺经, 具有理气调中, 燥湿化痰功效之 功效。 0010 麦冬, 性味甘、 微苦、 微寒, 归肺、 心、 胃经, 具有养阴润肺、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之功 效。 0011 柴胡, 性味苦、 辛、 微寒, 归心、 肝、 胆、 三焦经, 具有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之功效。 0012 白术, 性味苦、 甘、 温, 归脾、 胃经, 具有补气健脾、 燥湿利水、 止汗、 安胎之功效。 说 明 书 CN 10443。
10、6140 A 3 2/3 页 4 0013 羚羊角, 性味咸、 寒, 归肝、 心经, 具有息风止痉、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热毒发斑之 功效。 0014 吴茱萸, 性味苦、 辛, 归肝、 脾、 胃经, 具有散寒止痛、 疏肝下气、 燥湿降逆之功效。 0015 半夏, 性味辛、 温, 归脾、 胃、 肺经, 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之功效。 0016 白茯苓, 性味甘、 淡、 平, 归心、 脾、 肾经, 具有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之功效。 0017 牛膝, 性味苦、 酸、 平, 归肝、 肾经, 具有活血祛瘀,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通淋, 引血 下行之功效。 0018 生地, 性味甘、。
11、 苦、 寒, 归心、 肝、 肾经, 具有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之功效。 0019 桂枝, 性味辛、 甘、 温, 归心、 肺、 膀胱经, 具有发汗解表、 温经通阳之功效。 0020 五加皮, 性味辛、 苦、 甘、 温, 归肝、 肾经, 具有祛风湿、 壮筋骨、 益智、 利水之功效。 0021 丹参, 性味微寒、 苦, 归心、 肝经, 具有活血通经、 祛瘀止痛、 清心除烦之功效。 0022 黄芪, 性味甘、 微温, 归脾、 肺经, 具有益胃固表、 补齐升阳、 托毒生肌、 利水消肿之 功效。 0023 玉竹, 性味甘、 平, 归肺、 胃经, 具有滋阴润肺、 生津养胃之功效。 0024 炙甘草, 性味甘、。
12、 平, 入心、 肺、 脾、 胃经, 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 止痛, 调和诸药之功效。 0025 生姜, 性味辛、 微温, 归肺脾经, 具有发汗解表、 温中止吐、 温肺止咳之功效。 0026 大枣, 性味甘、 温, 归脾、 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之功效。 0027 所述橘皮、 柴胡、 牛膝、 黄芪、 玉竹、 麦冬、 白术, 具有理气调中、 升举阳气、 补肝肾、 强筋骨、 益胃固表、 补齐升阳、 托毒生肌、 补气健脾之功效, 配合羚羊角, 吴茱萸, 半夏, 白茯 苓, 生地, 桂枝, 五加皮, 丹参, 息风止痉、 清肝明目、 祛瘀止痛、 疏肝下气、 燥湿。
13、化痰、 消痞散 结、 发汗解表、 清心除烦之功效, 由炙甘草, 补脾益气、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 配以生姜、 大枣 为引, 温肺止咳、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具有化湿降浊,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活血 化瘀, 振奋心阳的功效。 0028 上述中药按照中药熬制法, 得中药液, 分为两份, 早晚各一份温服, 6 日为一疗程, 配合服用维生素 B1, 对于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效果明显, 据多年临床应用验证 : 有效率 100%, 治愈率 98% 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0 实施例, 治疗脚气病性心脏病的药物, 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配比称取原。
14、料药物 : 橘 皮 10-15 份、 麦冬 6-9 份、 柴胡 5-8 份、 白术 8-12 份、 羚羊角 8-12 份、 吴茱萸 10-15 份、 半 夏 15-20 份、 白茯苓 5-10 份、 牛膝 8-10 份、 生地 12-15 份、 桂枝 5-8 份、 五加皮 6-9 份、 丹参 15-20 份、 黄芪 8-12 份、 玉竹 10-15 份、 炙甘草 9-12 份、 生姜 5-7 份、 大枣 5-7 份。 0031 进一步的, 作为最佳方案药物配比 : 橘皮 12 份、 麦冬 8 份、 柴胡 6 份、 白术 10 份、 羚 羊角 8 份、 吴茱萸 12 份、 半夏 20 份、 白茯。
15、苓 8 份、 牛膝 8 份、 生地 15 份、 桂枝 7 份、 五加皮 8 份、 丹参 15 份、 黄芪 10 份、 玉竹 12 份、 炙甘草 12 份、 生姜 5 份、 大枣 5 份。 0032 将上述中药配方中的生姜、 大枣用棉质纱布包裹, 放入清水中浸泡备用, 将橘皮、 麦冬、 柴胡、 白术、 羚羊角、 吴茱萸、 半夏、 白茯苓、 牛膝、 生地、 桂枝、 五加皮、 丹参、 黄芪、 玉 说 明 书 CN 104436140 A 4 3/3 页 5 竹、 炙甘草放入清水中浸泡 60 分钟, 大火烧开后放入生姜和大枣及所浸泡清水, 小火慢熬 30 分钟, 沥出药液 ; 加入凉水再次大火烧开, 。
16、小火慢熬 30 分钟, 沥出药液 ; 将两药液合二为 一, 共煎制约 300ML, 分为两份, 每日早晚各一份加热温服, 6 日为一疗程, 期间配合服用维 生素 B1。2-3 个疗程即可标本治愈脚气病性心脏病, 不再复发。 0033 据长期临床应用, 对脚气病性心脏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如下 : 组别治疗时间 例数痊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愈率 本发明组2040天 504910100%98% 对照组2040天 502615982%52% 临床应用时, 本发明组, 在服用本发明药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 B1 ; 对照组, 只服用维生 素 B1。 0034 通过临床应用, 使用本发明有效率 100%, 治愈率 9。
17、8% 以上。 0035 治疗标准 : 治愈 : 心悸气喘, 面唇青紫, 神志恍惚, 恶心呕吐, 疲劳气急等症状消 失, 脉率正常, 血压正常, 叩诊心脏音正常, 无肝大、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等体征, 血丙酮酸含量 (正常值 57 125mol/L) 和乳酸浓度正常, 无复发 ; 中医诊断, 下肢浮肿消 失, 肢体灵活, 舌质红润, 苔无异常, 脉相正常。 0036 有效 : 软弱、 疲劳、 心悸、 气急略有, 脉率快速但很少超过 120 次 / 分钟, 血压低, 脉 压差增大, 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正常, 或轻至重度扩大, 单一或多项可查见肝大、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体征,。
18、 病人血丙酮酸含量 (正常值 57 125mol/L) 或乳酸浓度略有 升高 ; 中医诊断, 下肢浮肿减轻, 肢体沉重感略减, 舌质红润, 苔略白滑, 脉濡。 0037 无效 : 心悸气喘、 面唇青紫、 神志恍惚、 恶心呕吐、 心悸气急症状无改变, 心衰竭病 人出现厌食、 恶心、 呕吐、 尿少及周围性水肿, 脉率快速, 血压低, 脉压差增大, 叩诊心脏相对 浊音界异常, 可查见肝大、 胸腔积液、 腹腔积液和心包积液体征, 病人血丙酮酸含量 (正常值 57 125mol/L) 和乳酸浓度升高 ; 中医诊断, 心悸气喘, 面唇青紫, 下肢浮肿, 麻木不仁, 肢体沉重, 舌质淡胖, 苔白滑, 脉濡。。
19、 0038 典型病例。 0039 1. 方 XX, 男, 22 岁, 患者表现为心悸、 气急, 恶心、 呕吐、 尿少及周围性水肿, 体检阳 性体征为体循环静脉压高的表现, 脉率快速但很少超过 120 次 / 分钟, 血压低, 但脉压差增 大, 心尖部 S3 奔马律, 心前区收缩中期杂音, 两肺底湿啰音, 可查见肝大、 胸腔积液、 腹腔积 液和心包积液体征, 血丙酮酸含量 (正常值 57 125mol/L) 和乳酸浓度升高, 确诊患有脚 气病性心脏病。经服用本配方中药 3 个疗程, 期间配合服用维生素 B1, 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无复发。 0040 2. 王 X, 女, 43 岁, 出现厌食、 恶心、 呕吐、 尿少及周围性水肿, 血压低, 脉压差增大, 周围动脉可闻及枪击音, 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轻至重度扩大, 血丙酮酸含量 (正常值 57 125mol/L) 和乳酸浓度升高, 心电图表现为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 QRS 波低电压, 确诊患有 脚气病性心脏病。经服用本配方中药 3 个疗程, 期间配合服用维生素 B1, 适当休息, 上述症 状全部消失, 再无复发。 说 明 书 CN 104436140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