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39933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10494.1

申请日:

2013.05.31

公开号:

CN103329696A

公开日:

2013.10.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31002|||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C05G3/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王敏

发明人:

王敏

地址:

2343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三王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的茬口、整好地,施足底肥、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和收获六道工序,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栽培,在蚕豆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处理,并且结合科学、合理的肥料,合适的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综合进行栽培,能使蚕豆的产量大大提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明显提高氨基酸、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光泽度好、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大粒型蚕豆品种;
(2)、选择适宜的茬口:蚕豆的前茬以玉米、稻谷、小麦为最好;
(3)、整好地,施足底肥:早春顶浆打垄,保持土壤墒情,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0‑12吨/公顷,膨化鸡粪50‑60千克/公顷,铁矿渣27‑3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30‑150千克/公顷,腐殖酸8‑10千克/公顷,海藻粉30‑40千克/公顷,多元素缓释肥10‑20千克/公顷,硫酸钾40‑50千克/公顷;
所述的多元素缓释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高岭土80‑85、纳米碳粉0.1‑0.2、葡萄藤粉12‑14、油脚4‑6、偏硅酸钠2‑3、硅烷偶联剂KH550 2‑3、硫酸亚铁1‑2、亚硒酸钠1‑2、钼酸铵2‑3、硫酸锌1‑2、红糖1‑2、尿素5‑6、硫酸铜1‑2、氯化钾1‑2、粘土5‑8,将硫酸亚铁、亚硒酸钠、钼酸铵、硫酸锌、红糖、尿素、硫酸铜、氯化钾、粘土加入水中溶解,搅拌成泥浆,再加热至80‑90℃,加入偏硅酸钠溶解,再加入高岭土、纳米碳粉、葡萄藤粉、油脚搅拌泥状,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练泥,造粒,烘干即得;
(4)、适时播种:蚕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3‑18℃,在3‑4月份播种,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14℃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
a)间苗、定苗及中耕: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要留壮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耥,要深耥少放土,防止压苗,第一次铲耥后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一次大草;
b)防治蚜虫危害: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生蚜虫及时用40%氧化乐果800~1200倍液进行防治;
c)喷施叶面肥: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4%,
(6)、收获:蚕豆成熟期不一致,收获短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及时收获,过晚易裂荚,收割后在田间晾晒2~3天,拉回后立即脱粒。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属于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高30‑180cm,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偶数羽状复叶;托叶大,半箭头状,边缘白色膜质,具疏锯齿,无毛,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小叶2‑6枚,叶片椭圆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长4‑8cm,宽2.5‑4cm,先端圆形或钝,具细尖,基部楔形,全缘;蚕豆主利胃肠排泄,调和五脏六腑,有调养脏腑之功效,目前,种植蚕豆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遇到产量低,病虫害多,土壤营养成分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光泽度好、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大粒型蚕豆品种;
(2)、选择适宜的茬口:蚕豆的前茬以玉米、稻谷、小麦为最好;
(3)、整好地,施足底肥:早春顶浆打垄,保持土壤墒情,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0‑12吨/公顷,膨化鸡粪50‑60千克/公顷,铁矿渣27‑3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30‑150千克/公顷,腐殖酸8‑10千克/公顷,海藻粉30‑40千克/公顷,多元素缓释肥10‑20千克/公顷,硫酸钾40‑50千克/公顷;
所述的多元素缓释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高岭土80‑85、纳米碳粉0.1‑0.2、葡萄藤粉12‑14、油脚4‑6、偏硅酸钠2‑3、硅烷偶联剂KH550 2‑3、硫酸亚铁1‑2、亚硒酸钠1‑2、钼酸铵2‑3、硫酸锌1‑2、红糖1‑2、尿素5‑6、硫酸铜1‑2、氯化钾1‑2、粘土5‑8,将硫酸亚铁、亚硒酸钠、钼酸铵、硫酸锌、红糖、尿素、硫酸铜、氯化钾、粘土加入水中溶解,搅拌成泥浆,再加热至80‑90℃,加入偏硅酸钠溶解,再加入高岭土、纳米碳粉、葡萄藤粉、油脚搅拌泥状,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练泥,造粒,烘干即得。
(4)、适时播种:蚕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3‑18℃,在3‑4月份播种,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14℃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
a)间苗、定苗及中耕: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要留壮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耥,要深耥少放土,防止压苗,第一次铲耥后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一次大草;
b)防治蚜虫危害: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生蚜虫及时用40%氧化乐果800~1200倍液进行防治;
c)喷施叶面肥: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4%,
(6)、收获:蚕豆成熟期不一致,收获短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及时收获,过晚易裂荚,收割后在田间晾晒2~3天,拉回后立即脱粒。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栽培,在蚕豆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处理,并且结合科学、合理的肥料,合适的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综合进行栽培,能使蚕豆的产量大大提高,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明显提高氨基酸、维生素B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本发明多元素缓释肥中各种中、微量元素齐全,充分适应蚕豆生长需要,提高产量与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蚕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优良品种:选择光泽度好、品质佳、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大粒型蚕豆品种;
(2)、选择适宜的茬口:蚕豆的前茬以玉米、稻谷、小麦为最好;
(3)、整好地,施足底肥:早春顶浆打垄,保持土壤墒情,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1吨/公顷,膨化鸡粪55千克/公顷,铁矿渣28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40千克/公顷,腐殖酸9千克/公顷,海藻粉35千克/公顷,多元素缓释肥15千克/公顷,硫酸钾45千克/公顷;
所述的多元素缓释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称取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高岭土80、纳米碳粉0.2、葡萄藤粉14、油脚4、偏硅酸钠2、硅烷偶联剂KH550 3、硫酸亚铁1、亚硒酸钠2、钼酸铵3、硫酸锌2、红糖1、尿素6、硫酸铜1、氯化钾2、粘土8,将硫酸亚铁、亚硒酸钠、钼酸铵、硫酸锌、红糖、尿素、硫酸铜、氯化钾、粘土加入水中溶解,搅拌成泥浆,再加热至80‑90℃,加入偏硅酸钠溶解,再加入高岭土、纳米碳粉、葡萄藤粉、油脚等搅拌泥状,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练泥,造粒,烘干即得。
(4)、适时播种:蚕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3‑18℃,在3‑4月份播种,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14℃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
a)间苗、定苗及中耕:苗出齐后及时间苗,第一复叶期定苗,要留壮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耥,要深耥少放土,防止压苗,第一次铲耥后1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中耕,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后期拔一次大草;
b)防治蚜虫危害: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生蚜虫及时用40%氧化乐果800~1200倍液进行防治;
c)喷施叶面肥: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5%,
(6)、收获:蚕豆成熟期不一致,收获短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2/3的荚果变黄时,及时收获,过晚易裂荚,收割后在田间晾晒2~3天,拉回后立即脱粒。
利用上述综合技术生产出的蚕豆产品与常规方式生产出的蚕豆产品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产品质量标准产 量病虫害发生率本发明栽培A级绿色食品280‑320公斤/亩3.5%常规栽培无公害230‑250公斤/亩15%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2969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2 CN 103329696 A *CN103329696A* (21)申请号 201310210494.1 (22)申请日 2013.05.31 A01G 1/00(2006.01) C05G 3/00(2006.01) (71)申请人 王敏 地址 2343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镇三王 村 (72)发明人 王敏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54) 发明名称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包括以 下步骤 。

2、: 选用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的茬口、 整好 地, 施足底肥、 播种、 加强田间管理和收获六道工 序, 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 适合大规模栽培, 在蚕 豆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处理 , 并且结合科 学、 合理的肥料, 合适的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综合 进行栽培, 能使蚕豆的产量大大提高, 品质得到明 显改善, 明显提高氨基酸、 维生素 B 和胡萝卜素的 含量。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29696 A CN 103329696 A *CN10332。

3、9696A* 1/1 页 2 1.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1) 、 选用优良品种 : 选择光泽度好、 品质佳、 产量高、 抗病性强的大粒型蚕豆品种 ; (2) 、 选择适宜的茬口 : 蚕豆的前茬以玉米、 稻谷、 小麦为最好 ; (3) 、 整好地, 施足底肥 : 早春顶浆打垄, 保持土壤墒情, 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0-12吨/公 顷, 膨化鸡粪 50-60 千克 / 公顷, 铁矿渣 27-30 千克 / 公顷, 磷酸二铵 130-150 千克 / 公顷, 腐殖酸 8-10 千克 / 公顷, 海藻粉 30-40 千克 / 公顷, 多元素缓释肥 10-20 千克 / 公。

4、顷, 硫酸 钾 40-50 千克 / 公顷 ; 所述的多元素缓释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称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 : 高岭土 80-85、 纳米碳粉 0.1-0.2、 葡萄藤粉 12-14、 油脚 4-6、 偏硅酸钠 2-3、 硅烷偶联剂 KH550 2-3、 硫酸亚铁 1-2、 亚硒酸钠 1-2、 钼酸铵 2-3、 硫酸锌 1-2、 红糖 1-2、 尿素 5-6、 硫酸铜 1-2、 氯化钾 1-2、 粘土 5-8, 将硫酸亚铁、 亚硒酸钠、 钼酸铵、 硫酸锌、 红糖、 尿素、 硫酸铜、 氯化钾、 粘土加入水中溶解, 搅拌成泥浆, 再加热至 80-90, 加 入偏硅酸钠溶解, 再加入高岭土、 纳米。

5、碳粉、 葡萄藤粉、 油脚搅拌泥状, 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 练泥, 造粒, 烘干即得 ; (4) 、 适时播种 : 蚕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7-8, 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3-18, 在3-4月 份播种, 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 14以上 ; (5) 、 加强田间管理 : a) 间苗、 定苗及中耕 :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 第一复叶期定苗, 要留壮苗、 大苗、 拔掉弱苗, 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耥, 要深耥少放土, 防止压苗, 第一次铲耥后 10 天左右进行第二 次中耕, 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 后期拔一次大草 ; b) 防治蚜虫危害 : 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检查, 发生蚜虫及时用 40% 氧化乐果 80。

6、0 1200 倍液进行防治 ; c) 喷施叶面肥 : 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浓度为 0.3-0.4%, (6) 、 收获 : 蚕豆成熟期不一致, 收获短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 2/3 的荚果变 黄时, 及时收获, 过晚易裂荚, 收割后在田间晾晒 2 3 天, 拉回后立即脱粒。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29696 A 2 1/2 页 3 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属于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蚕豆越年或一年生草本, 高 30-180cm, 茎直立, 不分枝, 无毛, 偶数羽状复叶 ; 托叶 大, 半箭头状, 边缘白色膜质,。

7、 具疏锯齿, 无毛, 叶轴顶端具退化卷须 ; 小叶 2-6 枚, 叶片椭圆 形或广椭圆形至长形, 长 4-8cm, 宽 2.5-4cm, 先端圆形或钝, 具细尖, 基部楔形, 全缘 ; 蚕豆 主利胃肠排泄, 调和五脏六腑, 有调养脏腑之功效, 目前, 种植蚕豆的方法很多, 但是大多遇 到产量低, 病虫害多, 土壤营养成分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蚕豆的栽培方法。 0004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蚕豆的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 选用优良品种 : 选择光泽度好、 品质佳、 产量高、 抗病性强的大粒型蚕豆品种 ; (2) 、 选择适宜的茬口 : 蚕。

8、豆的前茬以玉米、 稻谷、 小麦为最好 ; (3) 、 整好地, 施足底肥 : 早春顶浆打垄, 保持土壤墒情, 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0-12吨/公 顷, 膨化鸡粪 50-60 千克 / 公顷, 铁矿渣 27-30 千克 / 公顷, 磷酸二铵 130-150 千克 / 公顷, 腐殖酸 8-10 千克 / 公顷, 海藻粉 30-40 千克 / 公顷, 多元素缓释肥 10-20 千克 / 公顷, 硫酸 钾 40-50 千克 / 公顷 ; 所述的多元素缓释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称取下列重量份的原料 : 高岭土 80-85、 纳米碳粉 0.1-0.2、 葡萄藤粉 12-14、 油脚 4-6、 偏硅酸钠 2。

9、-3、 硅烷偶联剂 KH550 2-3、 硫酸亚铁 1-2、 亚硒酸钠 1-2、 钼酸铵 2-3、 硫酸锌 1-2、 红糖 1-2、 尿素 5-6、 硫酸铜 1-2、 氯化钾 1-2、 粘土 5-8, 将硫酸亚铁、 亚硒酸钠、 钼酸铵、 硫酸锌、 红糖、 尿素、 硫酸铜、 氯化钾、 粘土加入水中溶解, 搅拌成泥浆, 再加热至 80-90, 加 入偏硅酸钠溶解, 再加入高岭土、 纳米碳粉、 葡萄藤粉、 油脚搅拌泥状, 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 练泥, 造粒, 烘干即得。 0005 (4) 、 适时播种 : 蚕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7-8, 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 13-18, 在 3-4 月份播种, 田间播。

10、种地温应稳定在 14以上 ; (5) 、 加强田间管理 : a) 间苗、 定苗及中耕 :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 第一复叶期定苗, 要留壮苗、 大苗、 拔掉弱苗, 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耥, 要深耥少放土, 防止压苗, 第一次铲耥后 10 天左右进行第二 次中耕, 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 后期拔一次大草 ; b) 防治蚜虫危害 : 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检查, 发生蚜虫及时用 40% 氧化乐果 800 1200 倍液进行防治 ; c) 喷施叶面肥 : 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浓度为 0.3-0.4%, 说 明 书 CN 103329696 A 3 2/2 页 4 (6) 、 收获 : 蚕豆成熟期不。

11、一致, 收获短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 2/3 的荚果变 黄时, 及时收获, 过晚易裂荚, 收割后在田间晾晒 2 3 天, 拉回后立即脱粒。 0006 本发明的优点 : 本发明栽培方法简单, 适合大规模栽培, 在蚕豆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进行处理 , 并且 结合科学、 合理的肥料, 合适的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综合进行栽培, 能使蚕豆的产量大大提 高, 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明显提高氨基酸、 维生素 B 和胡萝卜素的含量。本发明多元素缓释 肥中各种中、 微量元素齐全, 充分适应蚕豆生长需要, 提高产量与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实施例 1 : 蚕豆的栽培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 选。

12、用优良品种 : 选择光泽度好、 品质佳、 产量高、 抗病性强的大粒型蚕豆品种 ; (2) 、 选择适宜的茬口 : 蚕豆的前茬以玉米、 稻谷、 小麦为最好 ; (3) 、 整好地, 施足底肥 : 早春顶浆打垄, 保持土壤墒情, 结合整地施有机肥11吨/公顷, 膨化鸡粪 55 千克 / 公顷, 铁矿渣 28 千克 / 公顷, 磷酸二铵 140 千克 / 公顷, 腐殖酸 9 千克 / 公顷, 海藻粉 35 千克 / 公顷, 多元素缓释肥 15 千克 / 公顷, 硫酸钾 45 千克 / 公顷 ; 所述的多元素缓释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 称取下列重量份 (公斤) 的原料 : 高岭土 80、 纳米碳粉 0。

13、.2、 葡萄藤粉 14、 油脚 4、 偏硅酸 钠 2、 硅烷偶联剂 KH550 3、 硫酸亚铁 1、 亚硒酸钠 2、 钼酸铵 3、 硫酸锌 2、 红糖 1、 尿素 6、 硫酸 铜 1、 氯化钾 2、 粘土 8, 将硫酸亚铁、 亚硒酸钠、 钼酸铵、 硫酸锌、 红糖、 尿素、 硫酸铜、 氯化钾、 粘土加入水中溶解, 搅拌成泥浆, 再加热至 80-90, 加入偏硅酸钠溶解, 再加入高岭土、 纳 米碳粉、 葡萄藤粉、 油脚等搅拌泥状, 最后加入硅烷偶联剂练泥, 造粒, 烘干即得。 0008 (4) 、 适时播种 : 蚕豆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7-8, 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 13-18, 在 3-4 月份播种。

14、, 田间播种地温应稳定在 14以上 ; (5) 、 加强田间管理 : a) 间苗、 定苗及中耕 : 苗出齐后及时间苗, 第一复叶期定苗, 要留壮苗、 大苗、 拔掉弱苗, 出苗后结合间苗第一次铲耥, 要深耥少放土, 防止压苗, 第一次铲耥后 10 天左右进行第二 次中耕, 开花前结合除草进行起垄培土, 后期拔一次大草 ; b) 防治蚜虫危害 : 生长期经常到田间检查, 发生蚜虫及时用 40% 氧化乐果 800 1200 倍液进行防治 ; c) 喷施叶面肥 : 结荚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浓度为 0.35%, (6) 、 收获 : 蚕豆成熟期不一致, 收获短期应掌握在田间大多数植株上有 2/3 的荚果变 黄时, 及时收获, 过晚易裂荚, 收割后在田间晾晒 2 3 天, 拉回后立即脱粒。 0009 利用上述综合技术生产出的蚕豆产品与常规方式生产出的蚕豆产品相比, 具有以 下优势 : 产品质量标准产量病虫害发生率 本发明栽培A 级绿色食品280-320 公斤 / 亩3.5% 常规栽培无公害230-250 公斤 / 亩15% 说 明 书 CN 103329696 A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