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539821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06247.6

申请日:

2014.07.01

公开号:

CN104107352A

公开日:

2014.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9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李亚 米星星变更后:赵毅 张洪军|||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70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9/12; A61K35/56(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发明人:

李亚; 米星星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2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代理人:

罗民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黄芩、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翻白草、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和柳叶组成。本发明通过选用对降血压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并通过选用恰当的辅药以及药引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对高血压的治愈效果达到96%以上,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黄芩、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翻白草、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和柳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黄岑1-3g,钩藤1-2g,夏枯草3-5g,决明子6-8g,地龙10-12g,罗布麻叶5-7g,天麻4-8g,野菊花1-3g,翻白草2-4g,大蓟7-9g,竹叶5-7g,桑叶4-6g,水稻根须8-10g,玉米须12-16g,柳叶14-16g。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药中还含有2-4g的葛根和1-2g的罂粟壳粉,辅药中还含有橘皮1-3g,药引中还含有野菊花根5-7g和牡丹根3-7g。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
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每早晚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疾病治疗领域用到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现有的治疗方法一般有物理的按摩疗法和中西医的药物疗法,还有很多的降压茶等辅助产品,但是降压效果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配方以及服用方法,该中草药配方所用的各中草药组分都是常规的中草药,价格低廉,而且熬煎和服用方法都比较简单,经临床验证,对高血压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黄芩、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翻白草、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和柳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黄岑1-3g,钩藤1-2g,夏枯草3-5g,决明子6-8g,地龙10-12g,罗布麻叶5-7g,天麻4-8g,野菊花1-3g,翻白草2-4g,大蓟7-9g,竹叶5-7g,桑叶4-6g,水稻根须8-10g,玉米须12-16g,柳叶14-16g。
所述主药中还含有2-4g的葛根和1-2g的罂粟壳粉,辅药中还含有橘皮1-3g,药引中还含有野菊花根5-7g和牡丹根3-7g。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
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每早晚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
本发明所用的药材中,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的功效;钩藤:甘苦,微寒,归肝经、心经,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对高血压有疗效;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胆经,清肝火、降血压,治高血压病、高血脂、高血粘和高血糖;决明子:味甘、咸、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具有降压降血脂的功效;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罗布麻叶:性凉,味甘、苦,清泻肝火、平肝熄风,用于肝火炽盛之头痛眩晕、惊风抽搐,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天麻:甘平,归肝经,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葛根:性凉,味甘、辛,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罂粟壳粉: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涩肠、止痛的功效,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野菊花:性微寒,味苦、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降血压的功效;翻白草:甘、微苦、平,无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大蓟:性凉,味甘,苦,无毒,归心、肝经,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竹叶:甘淡,寒,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经,肝经,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橘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玉米须:甘,平,归膀胱、肝、胆经,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主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等;柳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而其中的牡丹根、野菊花根和水稻根须又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对各药效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用对降血压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并通过选用恰当的辅药以及药引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对高血压的治愈效果达到96%以上,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所用到的中草药组分均可以从各中草药店获得。
实施例1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黄芩、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翻白草、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和柳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黄岑1g,钩藤1g,夏枯草3g,决明子6g,地龙10g,罗布麻叶5g,天麻4g,野菊花1g,翻白草2g,大蓟7g,竹叶5g,桑叶4g,水稻根须8g,玉米须12g,柳叶14g。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
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每早晚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2g的葛根和1g的罂粟壳粉,辅药中加入橘皮1g,药引中加入野菊花根5g和牡丹根3g。
实施例2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黄芩、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翻白草、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和柳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黄岑3g,钩藤2g,夏枯草5g,决明子8g,地龙12g,罗布麻叶7g,天麻8g,野菊花3g,翻白草4g,大蓟9g,竹叶7g,桑叶6g,水稻根须10g,玉米须16g,柳叶16g。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
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每早晚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4g的葛根和2g的罂粟壳粉,辅药中加入橘皮3g,药引中加入野菊花根7g和牡丹根7g。
实施例3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包括主药、辅药和药引,其中,主药由黄芩、钩藤、夏枯草、决明子、地龙、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辅药由野菊花、翻白草、大蓟、竹叶和桑叶制成,药引由水稻根须、玉米须和柳叶组成,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黄岑2g,钩藤1.5g,夏枯草4g,决明子7g,地龙11g,罗布麻叶6g,天麻6g,野菊花2g,翻白草3g,大蓟8g,竹叶6g,桑叶5g,水稻根须9g,玉米须14g,柳叶15g。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煮20min,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和药液,药渣备用,药液即为药引;
2)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煮30min,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1)中过滤出来的药渣,并补入适量水后,再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煮20min,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3)将步骤1)制备的药引和步骤2)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每早晚各服用一份,服用时,先服用药引,待3-5min后再服用汤药。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3g的葛根和1.5g的罂粟壳粉,辅药中加入橘皮2g,药引中加入野菊花根6g和牡丹根5g。
临床实验
将本产品作为实验样品,在5个月内对147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按照本产品的煎煮方法煎药并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15天一疗程;
经统计,有78例病患在2个疗程内治愈且停药一个月后血压未反弹,64例病患在6个疗程以内治愈且停药一个月后血压未反弹,剩下的5例在停药半个月后回复到用药前病状,为无效病例;
以上统计说明,本发明的产品在6个疗程内治愈高血压的成功率为96.6%。
典型病例:
1、张某,男,40岁,高血压并伴有头晕、头胀、头重脚轻、脑内摇晃、眼花等感觉,用药三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2、钱某,女,52岁,高血压病史达一年半,头晕、头痛,并伴有轻微的肾衰竭,用药五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3、王某,女,65岁,2013年1月体检时检测出患有高血压,用药两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4、李某,男,71岁,患有高血压三年,用药6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073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10.22 CN 104107352 A (21)申请号 201410306247.6 (22)申请日 2014.07.01 A61K 36/899(2006.01) A61P 9/12(2006.01) A61K 35/56(2006.01) (71)申请人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路 24 号 (72)发明人 李亚 米星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41120 代理人 罗民健 (54) 发明名称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 (。

2、57) 摘要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 包括主 药、 辅药和药引, 其中, 主药由黄芩、 钩藤、 夏枯草、 决明子、 地龙、 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 辅药由野菊 花、 翻白草、 大蓟、 竹叶和桑叶制成, 药引由水稻根 须、 玉米须和柳叶组成。 本发明通过选用对降血压 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 并通过选用恰当的辅药以 及药引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 从而大大提高 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 通低廉, 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 普遍适用于各 种人群。 经临床实验证明, 对高血压的治愈效果达 到 96% 以上, 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

3、明书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4107352 A CN 104107352 A 1/1 页 2 1.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 其特征在于 : 包括主药、 辅药和药引, 其中, 主药由黄芩、 钩 藤、 夏枯草、 决明子、 地龙、 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 辅药由野菊花、 翻白草、 大蓟、 竹叶和桑叶 制成, 药引由水稻根须、 玉米须和柳叶组成, 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 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 : 黄岑1-3g, 钩藤1-2g, 夏枯草3-5g, 决明子6-8g, 地龙10-12g, 罗布麻叶5-7g, 天。

4、麻4-8g, 野 菊花 1-3g, 翻白草 2-4g, 大蓟 7-9g, 竹叶 5-7g, 桑叶 4-6g, 水稻根须 8-10g, 玉米须 12-16g, 柳叶 14-16g。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主药中还含有 2-4g 的葛根和1-2g的罂粟壳粉, 辅药中还含有橘皮1-3g, 药引中还含有野菊花根5-7g和牡丹根 3-7g。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 骤 : 1) 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 然后改用文火熬煮 20min, 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 和药液, 。

5、药渣备用, 药液即为药引 ; 2) 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 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改 用文火煎煮 30min,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 1) 中过滤出来的药渣, 并补入适量水后, 再用武 火煮沸、 文火煎煮 20min, 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 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 3) 将步骤 1) 制备的药引和步骤 2) 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 每早晚各服用一份, 服 用时, 先服用药引, 待 3-5min 后再服用汤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07352 A 2 1/4 页 3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6、本发明涉及到疾病治疗领域用到的药物, 具体的说是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及其服 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 / 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 升高为特征, 可伴有心脏、 血管、 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特别 是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 现有的治疗方法一般有物理的按摩疗法和中西医的药物疗 法, 还有很多的降压茶等辅助产品, 但是降压效果参差不齐。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高血压的中草药配方以及服用方法, 该中草 药配方所用的各中草药组分都是常规的中草药, 价格低廉, 而且熬煎和服用方法都比较简 单, 经临。

7、床验证, 对高血压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 0004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 包括主药、 辅药和药引, 其中, 主药由黄芩、 钩藤、 夏枯草、 决明子、 地龙、 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 辅药由 野菊花、 翻白草、 大蓟、 竹叶和桑叶制成, 药引由水稻根须、 玉米须和柳叶组成, 每份冲剂中 含有主药、 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 : 黄岑 1-3g, 钩藤 1-2g, 夏枯草 3-5g, 决明子 6-8g, 地龙 10-12g, 罗布麻叶 5-7g, 天麻 4-8g, 野菊花 1-3g, 翻白草 2-4g, 大蓟 7-9g, 竹叶 5-7g, 桑叶 4-6g, 水。

8、稻根须 8-10g, 玉米须 12-16g, 柳叶 14-16g。 0005 所述主药中还含有2-4g的葛根和1-2g的罂粟壳粉, 辅药中还含有橘皮1-3g, 药引 中还含有野菊花根 5-7g 和牡丹根 3-7g。 0006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 然后改用文火熬煮 20min, 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 和药液, 药渣备用, 药液即为药引 ; 2) 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 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改 用文火煎煮 30min,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 1) 中过滤出来的药渣。

9、, 并补入适量水后, 再用武 火煮沸、 文火煎煮 20min, 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 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 3) 将步骤 1) 制备的药引和步骤 2) 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 每早晚各服用一份, 服 用时, 先服用药引, 待 3-5min 后再服用汤药。 0007 本发明所用的药材中, 黄芩 : 苦, 寒, 归肺、 胆、 脾、 大肠、 小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 泻 火解毒, 止血, 安胎, 降血压的功效 ; 钩藤 : 甘苦, 微寒, 归肝经、 心经, 具有清热平肝、 熄风止 痉的功效, 对高血压有疗效 ; 夏枯草 : 苦、 辛, 寒, 入肝、 胆经, 清肝火、 降血压, 治高血压。

10、病、 高血脂、 高血粘和高血糖 ; 决明子 : 味甘、 咸、 苦, 性微寒, 归肝、 大肠经, 具有降压降血脂的 说 明 书 CN 104107352 A 3 2/4 页 4 功效 ; 地龙 : 清热、 息风、 平喘、 通络、 利尿 ; 罗布麻叶 : 性凉, 味甘、 苦, 清泻肝火、 平肝熄风, 用于肝火炽盛之头痛眩晕、 惊风抽搐, 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 天麻 : 甘平, 归肝经, 能增加脑 血流量, 降低脑血管阻力, 轻度收缩脑血管, 增加冠状血管流量, 能降低血压, 减慢心率, 对 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 ; 葛根 : 性凉, 味甘、 辛, 解表退热, 生津, 透疹, 升阳止泻, 用于外感发。

11、 热头痛、 高血压颈项强痛、 口渴、 消渴、 麻疹不透、 热痢、 泄泻 ; 罂粟壳粉 : 酸、 涩, 平, 有毒, 归 肺、 大肠、 肾经, 具有敛肺、 涩肠、 止痛的功效, 用于久咳、 久泻, 脱肛, 脘腹疼痛 ; 野菊花 : 性 微寒, 味苦、 辛,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 降血压的功效 ; 翻白草 : 甘、 微苦、 平, 无毒,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 大蓟 : 性凉, 味甘, 苦, 无毒, 归心、 肝经, 治吐血, 衄血, 尿血, 血淋, 血崩, 带下, 肠 风, 肠痈, 痈疡肿毒、 疔疮 ; 竹叶 : 甘淡, 寒, 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 ; 桑叶 : 味苦, 甘, 性寒, 归肺 经。

12、, 肝经, 清肝养肝, 疏散风热 ; 橘皮 : 性温, 味辛、 味苦, 入脾经、 胃经、 肺经, 理气健脾, 调 中, 燥湿, 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 消化不良 ; 玉米须 : 甘, 平, 归膀胱、 肝、 胆 经, 利尿, 泄热, 平肝, 利胆, 主治肾炎水肿, 脚气, 黄疸肝炎, 高血压, 胆囊炎, 胆结石, 糖尿病 等 ; 柳叶 : 味苦, 性凉, 无毒, 具有清热, 透疹, 利尿, 解毒的功效 ; 而其中的牡丹根、 野菊花根 和水稻根须又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 对各药效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 0008 有益效果 : 本发明通过选用对降血压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 并通过选用恰当的。

13、辅 药以及药引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 从而大大提高了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而且选用的 药材比较普通低廉, 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 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 对 高血压的治愈效果达到 96% 以上, 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本发明所用到的中草药组分均可 以从各中草药店获得。 0010 实施例 1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 包括主药、 辅药和药引, 其中, 主药由黄芩、 钩藤、 夏枯草、 决明 子、 地龙、 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 辅药由野菊花、 翻白草、 大蓟、 竹叶和桑叶制成, 药引由水稻 根须、 玉米须和柳叶组成, 。

14、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 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 : 黄岑 1g, 钩藤 1g, 夏枯草 3g, 决明子 6g, 地龙 10g, 罗布麻叶 5g, 天麻 4g, 野菊花 1g, 翻白草 2g, 大蓟 7g, 竹叶 5g, 桑叶 4g, 水稻根须 8g, 玉米须 12g, 柳叶 14g。 0011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 然后改用文火熬煮 20min, 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 和药液, 药渣备用, 药液即为药引 ; 2) 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 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改 用文。

15、火煎煮 30min,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 1) 中过滤出来的药渣, 并补入适量水后, 再用武 火煮沸、 文火煎煮 20min, 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 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 3) 将步骤 1) 制备的药引和步骤 2) 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 每早晚各服用一份, 服 用时, 先服用药引, 待 3-5min 后再服用汤药。 0012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 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 2g 的葛根和 1g 的罂 说 明 书 CN 104107352 A 4 3/4 页 5 粟壳粉, 辅药中加入橘皮 1g, 药引中加入野菊花根 5g 和牡丹根 3g。 0013 实施例 2 一种降血。

16、压用中草药, 包括主药、 辅药和药引, 其中, 主药由黄芩、 钩藤、 夏枯草、 决明 子、 地龙、 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 辅药由野菊花、 翻白草、 大蓟、 竹叶和桑叶制成, 药引由水稻 根须、 玉米须和柳叶组成, 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 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 : 黄岑 3g, 钩藤 2g, 夏枯草 5g, 决明子 8g, 地龙 12g, 罗布麻叶 7g, 天麻 8g, 野菊花 3g, 翻白草 4g, 大蓟 9g, 竹叶 7g, 桑叶 6g, 水稻根须 10g, 玉米须 16g, 柳叶 16g。 0014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

17、武火煮沸, 然后改用文火熬煮 20min, 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 和药液, 药渣备用, 药液即为药引 ; 2) 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 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改 用文火煎煮 30min,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 1) 中过滤出来的药渣, 并补入适量水后, 再用武 火煮沸、 文火煎煮 20min, 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 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 3) 将步骤 1) 制备的药引和步骤 2) 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 每早晚各服用一份, 服 用时, 先服用药引, 待 3-5min 后再服用汤药。 0015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 还可以。

18、在所述主药中加入 4g 的葛根和 2g 的罂 粟壳粉, 辅药中加入橘皮 3g, 药引中加入野菊花根 7g 和牡丹根 7g。 0016 实施例 3 一种降血压用中草药, 包括主药、 辅药和药引, 其中, 主药由黄芩、 钩藤、 夏枯草、 决明 子、 地龙、 罗布麻叶和天麻制成, 辅药由野菊花、 翻白草、 大蓟、 竹叶和桑叶制成, 药引由水 稻根须、 玉米须和柳叶组成, 每份冲剂中含有主药、 辅药和药引的量分别为 : 黄岑 2g, 钩藤 1.5g, 夏枯草 4g, 决明子 7g, 地龙 11g, 罗布麻叶 6g, 天麻 6g, 野菊花 2g, 翻白草 3g, 大蓟 8g, 竹叶 6g, 桑叶 5g,。

19、 水稻根须 9g, 玉米须 14g, 柳叶 15g。 0017 上述降血压用中草药的服用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药引的制备 将药引放入到适量水中先用武火煮沸, 然后改用文火熬煮 20min, 冷却后过滤得到药渣 和药液, 药渣备用, 药液即为药引 ; 2) 主药和辅药的熬煎 将主药和辅药混合后放入到熬煎容器内, 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水, 先用武火煮沸, 再改 用文火煎煮 30min, 然后再向其中加入步骤 1) 中过滤出来的药渣, 并补入适量水后, 再用武 火煮沸、 文火煎煮 20min, 过滤掉其中的固体药物残渣, 取药液即为降血压汤药 ; 3) 将步骤 1) 制备的药引和步骤 2) 。

20、制备的汤药分别均分成两份, 每早晚各服用一份, 服 用时, 先服用药引, 待 3-5min 后再服用汤药。 0018 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 还可以在所述主药中加入 3g 的葛根和 1.5g 的 罂粟壳粉, 辅药中加入橘皮 2g, 药引中加入野菊花根 6g 和牡丹根 5g。 0019 临床实验 将本产品作为实验样品, 在 5 个月内对 147 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 说 明 书 CN 104107352 A 5 4/4 页 6 0020 治疗方法 : 按照本产品的煎煮方法煎药并服用, 每天早晚各一次, 15 天一疗程 ; 经统计, 有 78 例病患在 2 个疗程内治愈且停药一个月后血压。

21、未反弹, 64 例病患在 6 个 疗程以内治愈且停药一个月后血压未反弹, 剩下的 5 例在停药半个月后回复到用药前病 状, 为无效病例 ; 以上统计说明, 本发明的产品在 6 个疗程内治愈高血压的成功率为 96.6%。 0021 典型病例 : 1、 张某, 男, 40 岁, 高血压并伴有头晕、 头胀、 头重脚轻、 脑内摇晃、 眼花等感觉, 用药三 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 2、 钱某, 女, 52 岁, 高血压病史达一年半, 头晕、 头痛, 并伴有轻微的肾衰竭, 用药五个疗 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 3、 王某, 女, 65 岁, 2013 年 1 月体检时检测出患有高血压, 用药两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 发 ; 4、 李某, 男, 71 岁, 患有高血压三年, 用药 6 个疗程后痊愈并无复发。 说 明 书 CN 104107352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