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388879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33448.9

申请日:

2013.01.29

公开号:

CN103960172A

公开日:

2014.08.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130129|||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发明人:

施永海; 张海明; 张根玉; 陆根海; 刘建忠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佳木斯路26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欧阳俊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其特征是选择河口地区池塘,盐度5-15‰天然半咸水,在水温25-30℃时进行饵料生物接种,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20-40个/L即可放苗;鱼苗下塘前进行升盐过渡,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2‰;鱼苗下塘前打开增氧机,放苗时鱼苗氧气袋内的水温、盐度与池内相近,放苗规格为全长5-7cm,放养密度1500-2000尾/亩;接种糠虾时提前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1h,晚上开机5-8h;夏季每半个月换水1/3,秋季每1个月换水1/3;饵料生物密度低于1个/L,要及时补充,捕获在冬季水温6-8℃,刀鲚体重2.5-3.5g/尾、全长为10-12cm。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本发明由池塘准备、进水发塘、鱼苗升盐、鱼苗放养、糠虾接种、日常管理和捕获生产步骤组成,其特征是选择池底平坦、池深为2m、水位为1.5m、面积为2-3亩的河口地区池塘,每个池塘配备一个1.5kw的增氧机,进水口套双层60目筛绢网袋过滤,排水口用30目闸网,近池面用20目弧形围网防止鱼苗逃逸,用300-400斤/亩生石灰化水对池塘进行泼洒消毒,待池塘消毒2天后,进水至淹没池底浸泡,浸泡48小时后彻底排干曝晒待用;根据放苗时间,提前5-10天进水,进水采用当地盐度为5-15‰天然半咸水,先进水50cm,然后根据水色情况和饵料生物量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达到1-1.5m,发塘期间晴好天气中午增氧机开机1h,晚上则基本不开,在水温25-30℃时,3-5天后水色变浓,这时水体中出现少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以及桡足类幼体饵料生物,或通过从其它饵料生物较丰富的池塘内捞取进行接种,3-5天后,用烧杯在池内多点取样检测饵料密度,等到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20-40个/L即可放苗;由于刀鲚大多繁育在淡水中进行,因此鱼苗下塘前要在室内水泥池进行逐步升盐过渡,提前7-10天开始升盐度,每隔2-3天升盐1次,每次升盐2-3‰,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2‰;选择晴好天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鱼苗下塘前,提前打开增氧机以使池水不分层及饵料生物分布均匀,放苗时先将鱼苗氧气袋飘于池塘内10-20分钟,然后打开氧气袋采用少量多次向袋内缓缓灌入池水,并晃动氧气袋,使氧气袋内的水温、盐度与池内相近,然后放苗;放苗的规格为全长5-7cm,放养密度一般为1500-2000尾/亩;放苗1个月后,随鱼苗逐渐长大,鱼苗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摄食量也明显增多,池塘内的饵料生物量因鱼苗摄食也逐渐减少,这时需要接种糠虾,糠虾及其幼体是刀鲚大规格鱼苗的良好饵料,接种方法为:用30-40目的网袋在糠虾资源的外源池塘中捞取糠虾,每次捞取时网袋里糠虾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免糠虾缺氧死亡,采用少量多次捞取和接种,接种时,鱼苗养殖池内提前开启增氧机,提高池塘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确保接种糠虾存活;放苗后,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1h,晚上开机5-8h,天气恶劣则增加开机时间;夏季每隔半个月换水1/3,秋季每隔1个月换水1/3;每隔3-5天检测池塘饵料生物密度1次,若发现饵料生物密度低于1个/L,要从外源池塘中捞入生物饵料及时补充,由于刀鲚鱼种性情暴躁,拉网捕获一般在冬季,水温在6-8℃范围内;捕获时,刀鲚规格为体重2.5-3.5g/尾、全长为10-12cm。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鲚养殖,尤其是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ectenes), 属鲱形目、鳀科、鲚属, 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 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均能见到,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鱼类。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而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12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场售价高达9000元/斤。目前,长江刀鲚的人工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淡水池塘养殖和室内水泥池养殖,但养殖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特别是当年鱼种的养殖,长江刀鲚当年鱼种的养殖均采用灌江纳苗、淡水池塘、低密度粗放型养殖,这种养殖模式暴露了一些缺点:1)在淡水池塘养成的刀鲚往往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湖刀”,其品质和市场价值远低于从海水徊游到江中的“江刀”;2)消耗淡水资源,养殖密度非常低,而且养殖期间需要经常换水,如果大规模淡水养殖刀鲚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淡水资源。如果用半咸水养殖刀鲚可以缓解淡水养殖刀鲚品质低下的问题,同时可以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而且半咸水是由江河淡水入流大海时和海水混合形成的,在世界各地的沿海河口地区十分常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池塘准备、进水发塘、鱼苗升盐、鱼苗放养、糠虾接种、日常管理和捕获生产步骤组成,其特征是选择池底平坦、池深为2m、水位为1.5m、面积为2-3亩的河口地区池塘,每个池塘配备一个1.5kw的增氧机,进水口套双层60目筛绢网袋过滤,排水口用30目闸网,近池面用20目弧形围网防止鱼苗逃逸,用300-400斤/亩生石灰化水对池塘进行泼洒消毒,待池塘消毒2天后,进水至淹没池底浸泡,浸泡48小时后彻底排干曝晒待用;根据放苗时间,提前5-10天进水,进水采用当地盐度为5-15‰天然半咸水,先进水50cm,然后根据水色情况和饵料生物量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达到1-1.5m,发塘期间晴好天气中午增氧机开机1h,晚上则基本不开,在水温25-30℃时,3-5天后水色变浓,这时水体中出现少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以及桡足类幼体饵料生物,或通过从其它饵料生物较丰富的池塘内捞取进行接种,3-5天后,用烧杯在池内多点取样检测饵料密度,等到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20-40个/L即可放苗;由于刀鲚大多繁育在淡水中进行,因此鱼苗下塘前要在室内水泥池进行逐步升盐过渡,提前7-10天开始升盐度,每隔2-3天升盐1次,每次升盐2-3‰,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2‰;选择晴好天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鱼苗下塘前,提前打开增氧机以使池水不分层及饵料生物分布均匀,放苗时先将鱼苗氧气袋飘于池塘内10-20分钟,然后打开氧气袋采用少量多次向袋内缓缓灌入池水,并晃动氧气袋,使氧气袋内的水温、盐度与池内相近,然后放苗;放苗的规格为全长5-7cm,放养密度一般为1500-2000尾/亩;放苗1个月后,随鱼苗逐渐长大,鱼苗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摄食量也明显增多,池塘内的饵料生物量因鱼苗摄食也逐渐减少,这时需要接种糠虾,糠虾及其幼体是刀鲚大规格鱼苗的良好饵料,接种方法为:用30-40目的网袋在糠虾资源的外源池塘中捞取糠虾,每次捞取时网袋里糠虾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免糠虾缺氧死亡,采用少量多次捞取和接种,接种时,鱼苗养殖池内提前开启增氧机,提高池塘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确保接种糠虾存活;放苗后,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1h,晚上开机5-8h,天气恶劣则增加开机时间;夏季每隔半个月换水1/3,秋季每隔1个月换水1/3;每隔3-5天检测池塘饵料生物密度1次,若发现饵料生物密度低于1个/L,要从外源池塘中捞入生物饵料及时补充,由于刀鲚鱼种性情暴躁,拉网捕获一般在冬季,水温在6-8℃范围内;捕获时,刀鲚规格为体重2.5-3.5g/尾、全长为10-12cm,成活率在40-60%。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刀鲚淡水池塘粗放养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1)创立了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缓解了纯淡水池塘养成的刀鲚品质和市场价值低下的现象;2)节约了宝贵的清洁淡水资源,合理利用了丰富的半咸水资源;3)解决了采用灌江纳苗方式放苗的随机性大、放苗数量不确定的问题;4)解决了采用灌江纳苗方式放苗会带入刀鲚敌害生物的问题。本发明操作简便,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生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池塘准备:选择池底平坦的河口地区土池,池塘以池深2m、水位1.5m、面积2-3亩为佳,每个池塘配备一个1.5kw的增氧机,进水口套双层60目筛绢网袋过滤,排水口用30目闸网,近池面用20目弧形围网防止鱼苗逃逸,用300-400斤/亩生石灰化水对池塘进行泼洒消毒,待池塘消毒2天后,进水至淹没池底浸泡,浸泡48小时后彻底排干曝晒待用;
进水发塘:根据放苗时间,提前5-10天进水,进水采用当地盐度为5-15‰天然半咸水,先进水50cm,然后根据水色情况和饵料生物量等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达到1-1.5m,发塘期间晴好天气中午增氧机开机1h,晚上则基本不开,一般在水温25-30℃时,3-5天后水色变浓,这时水体中就会出现少量的轮虫、小型枝角类以及桡足类幼体等饵料生物,如果数量极少的话,可通过从其它饵料生物较丰富的池塘内捞取进行接种,3-5天后,用烧杯在池内多点取样检测饵料密度,等到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20-40个/L即可放苗;
鱼苗升盐:由于刀鲚大多繁育在淡水中进行,因此鱼苗下塘前要在室内水泥池进行逐步升盐过渡,提前7-10天开始升盐度,每隔2-3天升盐1次,每次升盐2-3‰,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2‰;
鱼苗放养:选择晴好天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鱼苗下塘前,提前打开增氧机以使池水不分层及饵料生物分布均匀,放苗时先将鱼苗氧气袋飘于池塘内10-20分钟,然后打开氧气袋向袋内缓缓灌入池水(少量多次),并晃动氧气袋,使氧气袋内的水温、盐度等与池内相近,然后放苗;放苗的规格为全长5-7cm,放养密度一般为1500-2000尾/亩;
糠虾接种:放苗1个月后,随鱼苗逐渐长大,鱼苗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摄食量也明显增多,池塘内的饵料生物量因鱼苗摄食也逐渐减少,这时需要接种糠虾,糠虾及其幼体是刀鲚大规格鱼苗的良好饵料,接种方法为:用30-40目的网袋在糠虾资源的外源池塘中捞取糠虾,每次捞取时网袋里糠虾的数量不能太多,以免糠虾缺氧死亡,采用少量多次捞取和接种,接种时,鱼苗养殖池内提前开启增氧机,提高池塘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确保接种糠虾存活;
日常管理:放苗后,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1h,晚上开机5-8h,天气恶劣则增加开机时间;夏季每隔半个月换水1/3,秋季每隔1个月换水1/3;每隔3-5天检测池塘饵料生物密度1次,若发现饵料生物密度低于1个/L,要从外源池塘中捞入生物饵料及时补充;
捕获:由于刀鲚鱼种性情暴躁,拉网捕获一般在冬季,水温在6-8℃范围内;捕获时,刀鲚规格为体重2.5-3.5g/尾、全长为10-12cm,成活率在40-60% 。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01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8.06 CN 103960172 A (21)申请号 201310033448.9 (22)申请日 2013.01.29 A01K 61/0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佳木斯路 265 号 申请人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72)发明人 施永海 张海明 张根玉 陆根海 刘建忠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代理人 欧阳俊立 (54) 发明名称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57) 摘要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

2、池塘养殖技 术, 其特征是选择河口地区池塘, 盐度 5-15天 然半咸水, 在水温 25-30时进行饵料生物接种, 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 20-40 个 /L 即可放苗 ; 鱼 苗下塘前进行升盐过渡, 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 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 2 ; 鱼苗下塘前打开增 氧机, 放苗时鱼苗氧气袋内的水温、 盐度与池内相 近, 放苗规格为全长 5-7cm, 放养密度 1500-2000 尾 / 亩 ; 接种糠虾时提前开启增氧机, 增氧机晴天 中午开机 1h, 晚上开机 5-8h ; 夏季每半个月换水 1/3, 秋季每 1 个月换水 1/3 ; 饵料生物密度低于 1 个 /L, 要及时补充, 捕获在。

3、冬季水温 6-8, 刀鲚 体重 2.5-3.5g/ 尾、 全长为 10-12cm。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960172 A CN 103960172 A 1/1 页 2 1.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本发明由池塘准备、 进水发塘、 鱼苗 升盐、 鱼苗放养、 糠虾接种、 日常管理和捕获生产步骤组成, 其特征是选择池底平坦、 池深为 2m、 水位为1.5m、 面积为2-3亩的河口地区池塘, 每个池塘配备一个1.5kw的增氧机。

4、, 进水口 套双层 60 目筛绢网袋过滤, 排水口用 30 目闸网, 近池面用 20 目弧形围网防止鱼苗逃逸, 用 300-400斤/亩生石灰化水对池塘进行泼洒消毒, 待池塘消毒2天后, 进水至淹没池底浸泡, 浸泡 48 小时后彻底排干曝晒待用 ; 根据放苗时间, 提前 5-10 天进水, 进水采用当地盐度为 5-15天然半咸水, 先进水 50cm, 然后根据水色情况和饵料生物量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达 到 1-1.5m, 发塘期间晴好天气中午增氧机开机 1h, 晚上则基本不开, 在水温 25-30时, 3-5 天后水色变浓, 这时水体中出现少量的轮虫、 小型枝角类以及桡足类幼体饵料生物, 或通过。

5、 从其它饵料生物较丰富的池塘内捞取进行接种, 3-5 天后, 用烧杯在池内多点取样检测饵料 密度, 等到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20-40个/L即可放苗 ; 由于刀鲚大多繁育在淡水中进行, 因 此鱼苗下塘前要在室内水泥池进行逐步升盐过渡, 提前 7-10 天开始升盐度, 每隔 2-3 天升 盐 1 次, 每次升盐 2-3, 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 2; 选择晴好天气 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 鱼苗下塘前, 提前打开增氧机以使池水不分层及饵料生物分布均匀, 放苗时先将鱼苗氧气袋飘于池塘内 10-20 分钟, 然后打开氧气袋采用少量多次向袋内缓缓 灌入池水, 并晃动氧气袋, 使氧气袋内的水。

6、温、 盐度与池内相近, 然后放苗 ; 放苗的规格为全 长 5-7cm, 放养密度一般为 1500-2000 尾 / 亩 ; 放苗 1 个月后, 随鱼苗逐渐长大, 鱼苗的捕食 能力逐渐增强, 摄食量也明显增多, 池塘内的饵料生物量因鱼苗摄食也逐渐减少, 这时需要 接种糠虾, 糠虾及其幼体是刀鲚大规格鱼苗的良好饵料, 接种方法为 : 用 30-40 目的网袋在 糠虾资源的外源池塘中捞取糠虾, 每次捞取时网袋里糠虾的数量不能太多, 以免糠虾缺氧 死亡, 采用少量多次捞取和接种, 接种时, 鱼苗养殖池内提前开启增氧机, 提高池塘内水体 中溶解氧含量, 确保接种糠虾存活 ; 放苗后, 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

7、 1h, 晚上开机 5-8h, 天气 恶劣则增加开机时间 ; 夏季每隔半个月换水1/3, 秋季每隔1个月换水1/3 ; 每隔3-5天检测 池塘饵料生物密度1次, 若发现饵料生物密度低于1个/L, 要从外源池塘中捞入生物饵料及 时补充, 由于刀鲚鱼种性情暴躁, 拉网捕获一般在冬季, 水温在 6-8范围内 ; 捕获时, 刀鲚 规格为体重 2.5-3.5g/ 尾、 全长为 10-12c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960172 A 2 1/3 页 3 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刀鲚养殖, 尤其是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000。

8、2 刀鲚(Coilia ectenes), 属鲱形目、 鳀科、 鲚属, 俗称刀鱼、 毛刀鱼、 毛花鱼、 胡子 鱼、 鲚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 , 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 海河、 黄河、 长江、 钱 塘江均能见到, 其以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而著称, 是享有 “长江三鲜” 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 鱼类。近几年来, 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刀鲚资源急剧衰退, 而 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 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 2012 年的清明前后, 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鲚 市场售价高达 9000 元斤。目前, 长江刀鲚的人工养殖主要有两种方式 : 淡水池塘养殖和 室内水泥池养殖, 但养殖。

9、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 特别是当年鱼种的养殖, 长江刀鲚当年鱼种 的养殖均采用灌江纳苗、 淡水池塘、 低密度粗放型养殖, 这种养殖模式暴露了一些缺点 : 1) 在淡水池塘养成的刀鲚往往会成为人们眼中的 “湖刀” , 其品质和市场价值远低于从海水徊 游到江中的 “江刀” ; 2) 消耗淡水资源, 养殖密度非常低, 而且养殖期间需要经常换水, 如果 大规模淡水养殖刀鲚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淡水资源。 如果用半咸水养殖刀鲚可以缓解淡 水养殖刀鲚品质低下的问题, 同时可以节约宝贵的淡水资源, 而且半咸水是由江河淡水入 流大海时和海水混合形成的, 在世界各地的沿海河口地区十分常见。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

10、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刀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池塘准备、 进水发塘、 鱼苗升盐、 鱼苗放养、 糠虾接种、 日常管 理和捕获生产步骤组成, 其特征是选择池底平坦、 池深为 2m、 水位为 1.5m、 面积为 2-3 亩的 河口地区池塘, 每个池塘配备一个 1.5kw 的增氧机, 进水口套双层 60 目筛绢网袋过滤, 排 水口用 30 目闸网, 近池面用 20 目弧形围网防止鱼苗逃逸, 用 300-400 斤 / 亩生石灰化水 对池塘进行泼洒消毒, 待池塘消毒 2 天后, 进水至淹没池底浸泡, 浸泡 48 小时后彻底排干 曝晒待用 ; 根据放苗时间, 提前 5。

11、-10 天进水, 进水采用当地盐度为 5-15天然半咸水, 先 进水 50cm, 然后根据水色情况和饵料生物量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达到 1-1.5m, 发塘期间晴 好天气中午增氧机开机 1h, 晚上则基本不开, 在水温 25-30时, 3-5 天后水色变浓, 这时水 体中出现少量的轮虫、 小型枝角类以及桡足类幼体饵料生物, 或通过从其它饵料生物较丰 富的池塘内捞取进行接种, 3-5 天后, 用烧杯在池内多点取样检测饵料密度, 等到池内饵料 生物量达到 20-40 个 /L 即可放苗 ; 由于刀鲚大多繁育在淡水中进行, 因此鱼苗下塘前要在 室内水泥池进行逐步升盐过渡, 提前 7-10 天开始升盐度。

12、, 每隔 2-3 天升盐 1 次, 每次升盐 2-3, 使室内水泥池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 2 ; 选择晴好天气在池塘的上风处 放苗, 鱼苗下塘前, 提前打开增氧机以使池水不分层及饵料生物分布均匀, 放苗时先将鱼苗 氧气袋飘于池塘内 10-20 分钟, 然后打开氧气袋采用少量多次向袋内缓缓灌入池水, 并晃 动氧气袋, 使氧气袋内的水温、 盐度与池内相近, 然后放苗 ; 放苗的规格为全长 5-7cm, 放养 说 明 书 CN 103960172 A 3 2/3 页 4 密度一般为1500-2000尾/亩 ; 放苗1个月后, 随鱼苗逐渐长大, 鱼苗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 摄食量也明显增多, 池。

13、塘内的饵料生物量因鱼苗摄食也逐渐减少, 这时需要接种糠虾, 糠虾 及其幼体是刀鲚大规格鱼苗的良好饵料, 接种方法为 : 用 30-40 目的网袋在糠虾资源的外 源池塘中捞取糠虾, 每次捞取时网袋里糠虾的数量不能太多, 以免糠虾缺氧死亡, 采用少量 多次捞取和接种, 接种时, 鱼苗养殖池内提前开启增氧机, 提高池塘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确保接种糠虾存活 ; 放苗后, 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 1h, 晚上开机 5-8h, 天气恶劣则增加开机 时间 ; 夏季每隔半个月换水 1/3, 秋季每隔 1 个月换水 1/3 ; 每隔 3-5 天检测池塘饵料生物 密度 1 次, 若发现饵料生物密度低于 1 个 /L。

14、, 要从外源池塘中捞入生物饵料及时补充, 由于 刀鲚鱼种性情暴躁, 拉网捕获一般在冬季, 水温在 6-8范围内 ; 捕获时, 刀鲚规格为体重 2.5-3.5g/ 尾、 全长为 10-12cm, 成活率在 40-60%。 0005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刀鲚淡水池塘粗放养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 1) 创立了长江刀 鲚当年鱼种半咸水池塘养殖技术, 缓解了纯淡水池塘养成的刀鲚品质和市场价值低下的现 象 ; 2) 节约了宝贵的清洁淡水资源, 合理利用了丰富的半咸水资源 ; 3) 解决了采用灌江纳 苗方式放苗的随机性大、 放苗数量不确定的问题 ; 4) 解决了采用灌江纳苗方式放苗会带入 刀鲚敌害生物的问题。本。

15、发明操作简便, 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本发明生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 池塘准备 : 选择池底平坦的河口地区土池, 池塘以池深2m、 水位1.5m、 面积2-3亩为佳, 每个池塘配备一个 1.5kw 的增氧机, 进水口套双层 60 目筛绢网袋过滤, 排水口用 30 目闸 网, 近池面用 20 目弧形围网防止鱼苗逃逸, 用 300-400 斤 / 亩生石灰化水对池塘进行泼洒 消毒, 待池塘消毒 2 天后, 进水至淹没池底浸泡, 浸泡 48 小时后彻底排干曝晒待用 ; 进水发塘 : 根据放苗时间, 提前 5-10 天进水, 进水采用当地盐度为 5-15天然半咸水, 先进水 。

16、50cm, 然后根据水色情况和饵料生物量等逐步添加水直至水位达到 1-1.5m, 发塘期 间晴好天气中午增氧机开机 1h, 晚上则基本不开, 一般在水温 25-30时, 3-5 天后水色变 浓, 这时水体中就会出现少量的轮虫、 小型枝角类以及桡足类幼体等饵料生物, 如果数量极 少的话, 可通过从其它饵料生物较丰富的池塘内捞取进行接种, 3-5 天后, 用烧杯在池内多 点取样检测饵料密度, 等到池内饵料生物量达到 20-40 个 /L 即可放苗 ; 鱼苗升盐 : 由于刀鲚大多繁育在淡水中进行, 因此鱼苗下塘前要在室内水泥池进行逐 步升盐过渡, 提前7-10天开始升盐度, 每隔2-3天升盐1次, 。

17、每次升盐2-3, 使室内水泥池 中的盐度与池塘中水相差不超过 2 ; 鱼苗放养 : 选择晴好天气在池塘的上风处放苗, 鱼苗下塘前, 提前打开增氧机以使池水 不分层及饵料生物分布均匀, 放苗时先将鱼苗氧气袋飘于池塘内 10-20 分钟, 然后打开氧 气袋向袋内缓缓灌入池水 (少量多次) , 并晃动氧气袋, 使氧气袋内的水温、 盐度等与池内相 近, 然后放苗 ; 放苗的规格为全长 5-7cm, 放养密度一般为 1500-2000 尾 / 亩 ; 糠虾接种 : 放苗 1 个月后, 随鱼苗逐渐长大, 鱼苗的捕食能力逐渐增强, 摄食量也明显 增多, 池塘内的饵料生物量因鱼苗摄食也逐渐减少, 这时需要接种。

18、糠虾, 糠虾及其幼体是刀 鲚大规格鱼苗的良好饵料, 接种方法为 : 用 30-40 目的网袋在糠虾资源的外源池塘中捞取 糠虾, 每次捞取时网袋里糠虾的数量不能太多, 以免糠虾缺氧死亡, 采用少量多次捞取和接 说 明 书 CN 103960172 A 4 3/3 页 5 种, 接种时, 鱼苗养殖池内提前开启增氧机, 提高池塘内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确保接种糠虾 存活 ; 日常管理 : 放苗后, 增氧机晴天中午开机 1h, 晚上开机 5-8h, 天气恶劣则增加开机时 间 ; 夏季每隔半个月换水1/3, 秋季每隔1个月换水1/3 ; 每隔3-5天检测池塘饵料生物密度 1 次, 若发现饵料生物密度低于 1 个 /L, 要从外源池塘中捞入生物饵料及时补充 ; 捕获 : 由于刀鲚鱼种性情暴躁, 拉网捕获一般在冬季, 水温在 6-8范围内 ; 捕获时, 刀 鲚规格为体重 2.5-3.5g/ 尾、 全长为 10-12cm, 成活率在 40-60% 。 说 明 书 CN 103960172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