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或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或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8128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30 CN 102481283 A *CN102481283A* (21)申请号 201080038496.1 (22)申请日 2010.08.31 61/238,453 2009.08.31 US A61K 31/36(2006.01) A61K 31/365(2006.01) A61K 31/40(2006.01) A61P 25/28(2006.01) A61P 25/00(2006.01) (71)申请人 埃里克B施耐德 地址 美国马里兰州 (72)发明人 埃里克B施耐德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弘。
2、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张钇斌 (54) 发明名称 创伤或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预 防和治疗 (57) 摘要 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口服或者 非肠道 ( 包括经皮给药、 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和肌 肉注射 ) 方式对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人使用 一种或多种药物。有证据表明, 严重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引发的炎症性或免疫性过程有可能导致中 枢神经系统组织发生继发性损伤。本发明通过经 皮给药吸收使用一种或多种下述药物, 这些药物 具有缓解能造成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炎症 性和免疫性过程的作用 : 一种他汀类化合物(如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
3、抑制剂 )、 一 种黄体酮化合物、 或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化合物, 其 中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化合物组合。 (30)优先权数据 (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2.02.29 (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US2010/047206 2010.08.31 (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1/026060 EN 2011.03.03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4 页 说明书 13 页 附图 4 页 1/4 页 2 1. 一种通过对脑损伤病人施用他汀类药物来实。
4、现治疗或预防其继发性伤害的方法。 2. 一种通过对正在进行降血脂疗法的病人施用他汀类药物来治疗或预防其发生继发 性伤害的方法。 3.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是作为降血脂疗法的替代品。 4.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在遭受造成大脑损伤的外伤之 后施用于病人。 5. 一种对有脑损伤风险的病人预防性施用他汀类药物以治疗或预防其发生继发性伤 害的方法。 6.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病人并未在其他降血脂治疗中使用他汀类 药物。 7.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由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汀、 普伐他汀、 西。
5、立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匹伐他汀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 组成的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 8.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通过经皮给药施用。 9.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预防或减缓上述病人的内皮功 能紊 10.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病人具有心血管疾病史 11.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病人可能是运动员、 军人、 应急响应人员 或者小孩。 12.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脑损伤为外伤性颅脑损伤。 13.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减缓上述脑损伤的继发性影 响。
6、。 14.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或预防以下一种或多种 症状 : 一过性精神模糊、 丧失意识、 易疲乏、 睡眠紊乱、 头痛、 眩晕、 过敏性或攻击性、 焦虑、 消 沉、 人格变化、 冷漠或缺乏主动性、 健忘症以及其他神经病学症状。 15.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脑损伤包括轻微程度的、 中等程度的和严 重的外伤。 16.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和昏迷。 17.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脑损伤包括感染、 发炎、 血栓栓塞和出血。 18.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可以和0029和0030。
7、中所 列任何药物共同施用。 19. 如上述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 所述的他汀类药物和 beta- 阻断剂、 alpha/ beta- 雄激素阻断剂、 抗炎性唑化合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 钙通道阻滞剂、 NDMA- 受体拮抗 剂、 抗组胺剂、 类固醇或 COX-2 抑制剂一同使用。 参考文献 1)Wood, W.G., Eckert, G.P., Igbavboa, U., & Muller, W.E.(2010).Statins and neuroprotection : a prescription to move the field forward.Ann.N.Y.Acad.Sci., 。
8、1199, 69-76.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81283 A 2 2/4 页 3 2)Jenrow, K.A., Liu, J., Brown, S.L., Kolozsvary, A., Lapanowski, K., & Kim, J.H.(2010).Combined atorvastatin and ramipril mitigate radiation-induced impairment of dentate gyms neurogenesis.J.Neurooncol 3)Tapia-Perez, J.H., Sanchez-Aguilar, M., & Schne。
9、ider, T.(2010).The role of statins in neurosurgery.Neurosurg.Rev., 33, 259-270. 4)Wible, E.F.& Laskowitz, D.T.(2010).Statin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therapeutics., 7, 62-73. 5)Abrahamson, E.E., Ikonomovic, M.D., Dixon, C.E., & DeKosky, S.T.(2009). Simvastatin therapy prevents brain trauma-in。
10、duced increases in beta-amyloid peptide levels.Ann.Neurol., 66, 407-414. 6)Mahmood, A., Goussev, A., Kazmi, H., Qu, C., Lu, D., & Chopp, M.(2009).Long-term benefits afte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ith simvastatin in rats. Neurosurgery, 65, 187- 7)Li, B., Mahmood, A., Lu, D., Wu, H., Xiong。
11、, Y., Qu, C.et al.(2009).Simvastatin attenuates microglial cells and astrocyte activation and decreases interleukin-lbeta level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Neurosurgery, 65, 179-185. 8)Chen, G., Zhang, S., Shi, J., Ai, J., Qi, M., & Hang, C.(2009).Simvastatin reduces secondary brain injury caused b。
12、y cortical contusion in rats :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LR4/NF-kappaB pathway.Exp.Neurol., 216, 398-406. 9)Vink, R.& Nimmo, A.J.(2009).Multifunctional drugs for head injury. Neurotherapeutics., 6, 28-42. 10)Mahmood, A., Goussev, A., Lu, D., Qu, C., Xiong, Y., Kazmi, H.et al.(2008). Long-lasting bene。
13、fits afte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in rats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of marrow stromal cells (MSCs)and simvastatin. J.Neurotrauma, 25, 1441-1447. 11)Chopp, M.& Li, Y.(2008).Treatment of stroke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cellular and pharmacological restorative therapies.Acta N。
14、eurochir.Suppl, 105, 79-83. 12)Wu, H., Lu, D., Jiang, H., Xiong, Y., Qu, C., Li, B.et al.(2008).Increase in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its downstream signaling targets and suppression of apoptosis by simvastati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surg., 109, 691-698. 13)Turkoglu, 0.F., Eroglu, H., 。
15、Okutan, 0., Gurcan, 0., Bodur, E., Sargon, M.F.et al.(2009).Atorvastatin efficiency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s.Surg. Neurol., 72, 146-152. 14)Tapia-Perez,J.H.,Sanchez-Aguilar,M.,Torres-Corzo,J.G., Gordillo-Moscoso, A., Martinez-Perez, P., Madeville, P.et al.(2008).Effect of rosuvastatin on。
16、 amnesia and disorientat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NCT003229758).J.Neurotrauma, 25, 1011-1017.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81283 A 3 3/4 页 4 15)Chen, X.R., Besson, V.C., Beziaud, T., Plotkine, M., &Marchand-Leroux, C.(2008).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fenofibrate,a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
17、r alpha agonist, and simvastatin, a 3-hydroxy-3- 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 inhibitor, on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Pharmacol.Exp .Ther., 326, 966-974. 16)Wu,H.,Lu,D.,Jiang,H.,Xiong,Y.,Qu,C.,Li,B.et al.(2008). Simvastatin-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VEGF and BDNF, activation of th。
18、e PI3K/Akt pathway, and increase of neurogenesisare associated with therapeutic improvement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trauma, 25, 130-139. 17)Chen, S.F., Hung, T.H., Chen, C.C., Lin, K.H., Huang, Y.N., Tsai, H.C.et al.(2007).Lovastatin improves histolog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redu。
19、ces inflammation after experimen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Life Sci., 81, 288-298. 18)Lu, D., Qu, C., Goussev, A., Jiang, H., Lu, C., Schallert, T.et al.(2007).Statins increase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ms, reduce delayed neuronal death in the hippocampal CA3 region, and improve spatial learning。
20、 in rat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trauma, 24, 1132-1146. 19)Wang, H., Lynch, J.R., Song, P., Yang, H.J., Yates, R.B., Mace, B.et al.(2007). Sim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improve behavioral outcome, reduce hippocampal degeneration, and improve cerebral blood flow after experimental traumatic。
21、 brain injury.Exp.Neurol., 206, 59-69. 20)Mahmood, A., Lu, D., Qu, C., Goussev, A., &Chopp, M.(2007).Treatment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ith a combination therapy of marrow stromal cells and atorvastatin in rats.Neurosurgery, 60, 546-553. 21)Qu, C., Lu, D., Goussev, A., Schallert, T., Mahmood, A., 。
22、&Chopp, M.(2005).Effect of atorvastatin on spatial memory, neuronal survival, and vascular density in female ra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surg., 103, 695-701. 22)Lu, D., Mahmood, A., Goussev, A., Qu, C., Zhang, Z.G., &Chopp, M.(2004).Delayed thrombosi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rat。
23、s.J.Neurotrauma, 21, 1756-1766. 23)Lu, D., Mahmood, A., Qu, C., Goussev, A., Lu, M., &Chopp, M.(2004).Atorvastatin reduction of intracranial hematoma volume in rats subjected to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J.Neurosurg., 101, 822-825. 24)Lu, D., Mahmood, A., Goussev, A., Schallert, T., Qu, C., Zhang, 。
24、Z.G.et al.(2004). Atorvastatin reduction of intravascular thrombosis, increase in cerebral microvascular patency and integrity, and enhancement of spatial learning in rats subjec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surg., 101, 813-821. 25)Lu, D., Goussev, A., Chen, J., Pannu, P., Li, Y., Mahmood, A.。
25、et al.(2004). Atorvastatin reduces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increases synapt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neuronal survival in rats subjected to traumatic brain injury. J.Neurotrauma, 21, 21-32.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81283 A 4 4/4 页 5 26)Efron, D.T., Sorock, G., Haut, E.R., Chang, D., Schneider, E., Macken。
26、zie, E.et al.(2008).Preinjury stat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in-hospital survival in elderly trauma patients.J.Trauma, 64, 66-73. 27)Masuzaki, T., Ayukawa, Y., Moriyama, Y., Jinno, Y., Atsuta, I., Ogino, Y.et al.(2010).Th effect of a single remote injection of statin-impregnated poly (lactic。
27、-co-glycolic acid microspheres on osteogenesis around titanium implants in rat tibia.Biomaterials, 31, 3327-3334. 28)Gutierrez, G.E., Edwards, J.R., Garrett, I.R., Nyman, J.S., McCluskey, B., Rossini, G.el al.(2008).Transdermal lovastatin enhances fracture repair in rats.J.Bone Miner.Res., 23, 1722-。
28、1730. 29)Gutierrez, G.E., Lalka, D., Garrett, I.R., Rossini, G., & Mundy, G.R.(2006). Transdermaapplication of lovastatin to rats causes profound increases in bone formation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Osteoporos.Int., 17, 1033-1042. 30)Babita, K.&Tiwary, A.K.(2004).Skin lipid synthesis inhibition : a。
29、 possible means foi enhancing percutaneous delivery of levodopa.Curr.Drug Deliv., 1, 397-403. 31)Hoglund, K.& Blennow, K.(2007).Effect of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on beta-amyloid peptide levels : implications for Alzheimer s disease.CNS.Drugs, 21, 449-462. 32)Rockwood, K.(2006).Epidemiological a。
30、nd clinical trials evidence about a preventive role for statins in Alzheimer s disease.Acta Neurol.Scand.Suppl, 185, 71-77. 33)Sparks, D.L., Connor, D.J., Sabbagh, M.N., Petersen, R.B., Lopez, J., & Browne, P.(2006).Circulating cholesterol levels,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and dementia severity infl。
31、uence the benefit of atorvastatin treatment in Alzheimer s disease : results of the Alzheimer s Disease Cholesterol-Lowering Treatment (ADCLT)trial.Acta Neurol.Scand.Suppl, 185, 3-7.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81283 A 5 1/13 页 6 创伤或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书描述了创伤或损伤(内部或外部)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继发性损伤的预 防或治疗方法、 方法所。
32、使用的药物制剂, 及药物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脑损伤和痴呆是非常显著的公共卫生问题, 并且随着人口老化, 这一问题的 重要性正在逐渐突出。每年有将近 150 万人发生外伤性颅脑损伤 (TBI) 和 530 万人蒙受外 伤性颅脑损伤所带来的残疾。在美国每年遭受脑外伤的人中, 有超过 5 万人因外伤死亡。 而且, 有23.5万脑损伤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近110万人在紧急理疗设施中接受治疗和出院。 ( 脑损伤联盟 BIA, 2006) 0003 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CNS) 的严重创伤 ( 例如但不仅限外伤性颅脑损伤 ) 可能会提 高发展为神经性和神经精神性疾病的风险, 尤其包括终生性。
33、的痴呆和帕金森氏症。老年性 痴呆症是多种神经精神病中的一种, 就虑老年性痴呆症而言, 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可能将会 有约 864000 患者被确诊, 照顾这一人群带来的经济、 社会和家庭负担将令人生畏。 0004 迄今为止, 尚没有一种通过防止自然发生的内部炎症和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学反应 相关的继发性损伤的药理学疗法来在创伤时或创伤后不久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 包括 大脑和脊髓 ) 严重创伤。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包括外伤性颅脑损伤、 外伤性脊柱损伤、 缺 血性或出血性症状 ( 如中风 )、 暂时性脑缺血、 脑病变 ( 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性脑膜炎和严重 的散播性脑脊髓膜炎 )、 脑缺氧以及其他任何能导。
34、致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的事情, 以至于 发生发炎或免疫性过程。现在需要新的革命性的治疗方法, 用于防止受伤后中枢神经系统 继发性损伤, 而这一需求是持续存在并尚未满足的。 0005 在受控制的动物实验中,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有助于降低受到外伤性颅脑损伤或诱 导缺血性中风的动物死亡率, 并减少脑组织损伤 (Elkind 等, 2005)。其潜在机理并未研究 清楚, 只是猜测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 “高效血管抗炎剂” 的作用 (Laio, 2004)。通过空间认 知任务测试, 使用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脑梗阻 / 脑外伤老鼠和未接受他汀类治疗的老鼠相 比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 (Lu 等, 2004)。 000。
35、6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并不仅限于严重的情况, 也可能表现为慢性的演变情况, 并能 造成痴呆。 从阿洛伊斯 阿尔茨海默时代开始, 神经性炎症就被看作是痴呆的一个因素。 这 时候, 基于人口的研究在关于他汀类药物是否具有减速老年性痴呆的作用这一结论上通常 是模棱两可的。 很多慢性神经学和神经精神学疾病的长期炎症性过程有可能始于由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所造成的神经 - 免疫 - 生物过程, 或者这些长期炎症性过程也可能由严重的损 伤及身体反应所诱发。 0007 现在, 只有有限的药物措施可用于在严重或慢性条件下减少痴呆情况的影响, 或 缓解痴呆情况的发作。 现有药物, 包括安理申、 美金刚、 美金刚胺, 。
36、能在很小的程度上延缓残 疾或减慢衰退, 但是这些药物并不阻止或恢复痴呆。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关于这些药物的成 本效益研究都是由制药厂发起的 ( 参考 Loveman 等, 2006)。适当应用之下, 这里描述的这 说 明 书 CN 102481283 A 6 2/13 页 7 些用于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创伤的治疗措施可能会有助于减少罹患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的长期风险, 并利于降低这些可怕疾病所带来的负担。WO 2006/002127, WO 2006/119598, WO 2009/080301, WO 2007/106862, WO 2003/086379 将通过引用相关章节完整在此说明。 。
37、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通过缓解或消除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来提供一种治疗和预防严重中 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方法。在此描述的这一新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意识不清醒、 插管或其他 不能通过口服摄入药物的病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或预防脑损伤病人 发生继发性损伤的方法, 同时也提供了一种通过对正在进行降血脂治疗的病人使用他汀类 药物来治疗或预防其发生继发性损伤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预防性使用他汀类药 物来治疗或预防处于危险中的脑损伤病人发生继发性损伤的方法。 0009 一方面, 本发明包括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口服或者非肠道 ( 包括经皮给药、 静脉 注射、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
38、) 方式对患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人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有 证据表明, 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发的炎症性或免疫性过程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组 织发生继发性损伤。 另一方面, 本发明通过经皮给药吸收使用一种或多种他汀类药物, 这些 药物具有缓解能造成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炎症性和免疫性过程的作用 : 一种他汀类 化合物 ( 如 3- 羟基 -3 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 )、 一种黄体酮化合物、 或一种 胆碱酯酶抑制化合物, 其中单独给药或者与其他化合物组合。 0010 对人而言, 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剧烈免疫反应的概率, 如细菌感染的患者出现的 败血症 (Almog 等, 2004)。
39、。败血症中出现的全身炎性反应和外伤病人体内出现的炎症性过 程具有一些共同点, 除了他汀类药物的抗高血脂特点以外, 它更能显著抵抗人体内的炎症 性反应 ( 见 Liappis 等, 2001)。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能降低死亡风险, 并能改善外伤性颅脑 损伤患者的长期结果。 0011 其他特点可以通过查阅对应的图表来进一步理解, 请结合以下详细描述和示例 :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给药的经皮给药设备侧视图, 及对应的说明。 0013 图 2 为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药品经皮电泳离子导入传输控制机械设备示意图。 0014 图 3 为参考皮肤药贴, 并附带机械摩擦设备 ( 如显微。
40、操作针 ) 以加强角质层渗透 实现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保护性给药的示意图 0015 图 4-5 为通过超声强化的经皮给药吸收方法的参考示意图。 0016 图 6 为参考性经皮给药示意图, 该方法通过热消融技术强化, 以通过增强皮肤渗 透性从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给药吸收效果。 0017 图 7 为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经皮给药示意图, 该方法通过高压液体喷射灌注技术 实现。 0018 图 8 为中枢神经系统保护性经皮给药示意图, 该方法通过高压固体喷射灌注技术 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481283 A 7 3/13 页 8 0019 发明人发现部分药物化合物的使用能够缓解由大。
41、脑外伤和更为普遍的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引起的继发性损伤。相应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外伤后的继发性 损伤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对病人给予他汀类药物。 0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对病人施用他汀类药物来治疗或预防脑外伤病人造成的继 发性损伤的方法,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通过对病人施用他汀类药物来治疗或预防正在进行降 血脂治疗的患者的继发性损伤的方法。 他汀类药物可以替代上述降血脂治疗和在病人脑外 伤后对病人使用。 本发明同时也提供一种对具有脑损伤风险的脑外伤伤员保护性施用他汀 类物质以对继发性损伤进行治疗或预防的方法。 本发明也将上述方法提供给因某种原因未 在接受降血脂治疗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
42、患者。 他汀类可以是从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氟伐他 汀、 普伐他汀、 西立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匹伐他汀, 及对应的制品组合中筛选 出的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使用经皮给药, 并阻止或减缓上述 病人的内皮功能紊乱。本发明适用于具有相关病史或患有冠心病的病人, 病人可能是运动 员、 军人、 应急响应人员或者孩子。上述环境下的脑损伤为外伤性颅脑损伤, 他汀类药物减 缓这类脑损伤的继发性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或预防以下症状 : 一过性精神模糊、 意识丧 失、 易困乏、 睡眠紊乱、 头痛、 眩晕、 过敏性或攻击行为、 焦虑、 抑郁症、 人格改变、 冷漠或缺少 自。
43、发性、 健忘症及其他神经病学不良反应。脑损伤也可能是轻微的、 中等的或严重的创伤, 如脑震荡、 昏迷、 炎症、 脑血栓或脑出血。他汀类药物可以和其他任何本专利中列举的药物 一同使用, 如 beta- 堵塞药剂、 alpha/beta- 雄激素阻断剂、 抗炎唑化合物、 胆碱酯酶抑制 剂、 钙通道阻滞剂和 NMDA- 受体对抗剂、 抗组胺剂、 类固醇或者 COX-2 抑制剂。 0021 在外伤中, 脑外伤是常见的致死伤, 近头部外伤的并发症也是造成外伤伤员到达 医院后医治无效的主要原因。脑外伤损伤包括由于冲击时的初级脑损伤, 造成脑组织和血 管破坏。头部初级伤害可能造成冲击区域神经损伤、 神经胶质。
44、细胞损伤、 微脉管系统损伤。 由于大脑在头盖骨中受到缓冲作用, 大脑也容易收到反作用力伤害,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造 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脑变形造成的弥漫性损伤, 尤其是当机械装置包含旋转力的时候, 能造 成深层脑组织损伤, 继而引发全脑大面积白质轴突损伤。这类损伤通常对大量神经系统造 成损伤。 除了一次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可能由一次伤害之后长时间的缺氧、 低血压、 发热、 颅 内压增强、 改变了的细胞生化过程造成。 0022 根据本发明, 他汀类药物用于治疗脑创伤, 包括外伤性颅脑损伤 (TBI), 并减缓继 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脑损伤包括轻微的、 中等的和严重的外伤 ( 包括钝器击打外伤、 贯穿。
45、 伤 )、 脑震荡、 昏迷及其他任何头部外伤, 包括内部损伤 ( 如炎症、 血栓和出血 ), 颅脑损伤 造成大脑伤害的同时伴随各种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 : 一过性精神模糊、 丧失意识、 易疲乏、 睡眠紊乱、 头痛、 眩晕、 过敏性或攻击行为、 焦虑、 消沉、 人格变化、 冷漠或缺乏自发性、 健忘 症及其他精神病学症状。他汀类药物 (3- 羟基 -3- 甲基 - 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 剂 ) 也可以用于治疗中风、 颅内出血 (ICH) 及其他严重神经炎症, 尤其是脑内、 急性散播 性脑脊髓炎、 脑膜炎。此外, 他汀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健康问题, 尤其是老年痴呆症、 fronto-te。
46、mporal 痴呆、 多发性硬化、 横贯性脊髓炎、 帕金森氏症和进发性上细胞核麻痹 (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 0023 本发明使用多种此处公开的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保护的他汀类药物, 包括洛伐他 汀 (MEVACOR)、 辛伐他汀 (ZOCOR)、 氟伐他汀钠 (LESCOL)、 普伐他汀钠 (PRAVACHOL)、 西立伐 说 明 书 CN 102481283 A 8 4/13 页 9 他汀纳 (BAYCOL)、 瑞舒伐他汀钙、 阿托伐他汀钙 (LIPITOR) 和匹伐他汀。他汀类为 3- 羟 基 -3- 甲基 - 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抑制剂,。
47、 能抑制羟甲基戊二酸辅酶 A(HMG-CoA) 转化 为甲羟戊酸, 该转换也是肝脏合成胆固醇的早期及速率限制步骤。 0024 本专利中的反应发生地点可能在大脑内皮之中。同样的, 给药途径优先考虑能绕 过肝脏首过代谢 (by-pass hepatic first-pass metabolism) 的方式, 尤其是经皮给药方 式, 即图中所描述的这些给药方式。 经皮给药是一种非常好的给药方式, 因为他汀类药物剂 量受控, 并能绕过肝脏首过效应, 而且多数他汀类药物为亲脂性的, 所以他们能够穿过所有 皮肤层进入血液循环。 0025 经皮给药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药物给药量, 能够避免血液中出现峰值和低谷。
48、, 而 口服药品经常导致血液药物浓度水平变化。 所以使用经皮给药可以使用更少的药物剂量来 达到和口服药剂相同的治疗效果, 减少甚至消除剂量波动造成的副作用。由于避免了肝脏 的首过代谢效应, 就循环系统药物浓度而言, 经皮给药所达到的浓度可能实际上比口服相 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所能达到的浓度要高。 除此之外, 脑外伤患者通常进行了插管, 所以通 过口服获取药物的方式通常难以实现。由于多数他汀类药物为亲脂性的, 故难以通过静脉 注射实现给药。基于上述原因, 优先选择经皮给药来施用他汀类药物。 0026 经皮给药时, 可能会用到经皮给药用皮肤药贴。皮肤药贴通常包括一个衬背和一 个带粘合剂的表面, 用于。
49、粘贴到皮肤上。 他汀类药物和赋形剂、 防腐剂、 渗透增强剂、 溶剂和 其他活性或非活性材料一起和皮肤进行接触。药贴中可能含有其他组分, 如一层用于控制 他汀类药物的释放的膜。当这样的一个粘性贴片和皮肤附着以后, 通过经皮给药途径向血 液中释放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由外伤或冲击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一般 炎症和免疫过程的消极影响, 从而限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0027 口服他汀类药物时, 他汀类药物可能被制成一种定量的固体形式, 即药片。 合适口 服的药品可能将他汀类药物混合上合适的粘合剂、 润滑剂、 防腐剂、 湿润剂、 芯吸剂或其他 赋形剂。 0028 复合产品可能在其他活性组分中加入他汀类药物。 如药物构成中可能包括他汀类 药物和胆碱酯酶抑制剂 ( 或其他药物 ) 的组合, 并用于口服。同样他汀类药物可能以组合 的形式和胆碱酯酶抑制剂 ( 或其他药物 ) 进行制备, 并用于经皮给药途径。 0029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外伤过程中其他适合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的成分包括以 下 : 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 加兰他敏 (NIVALN, RAZADYNE, RAZADYNE ER, REMNYL)、 毒 扁豆碱 ( 依色林 )、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