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绒头织物的经编机,具有至少两个装有梳栉针的梳栉和一个可在其纵向横移的、装有起毛圈沉降片的起毛圈沉降片梳栉,其中梳栉针敷设纱线构成没有交叉起毛圈沉降片的底衬,还构成带有交叉起毛圈沉降片的毛圈。此外,涉及一种用这种经编机经编绒头织物的方法,还涉及一种使用这种经编机制造的绒头织物。 由德国专利说明书DE-PS 2435312公知的经编机,具有一个制造松紧底衬的第一梳栉,一个制造毛圈的第二梳栉和一个可在其纵向横移的起毛圈沉降片梳栉,其起毛圈沉降片伸进到针间空隙中,并且久留在该处,此时形成图案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由欧洲专利公开说明书EP-OS 286 461已知有一种制造绒头织物的方法,该方法设置有三个或多个梳栉,这些梳栉既可以敷设底衬、也可以敷设毛圈。该法的实施是,使梳栉每次有一个序列横移,经一个周期,使梳栉每次完全和起毛圈沉降片梳栉一样横移,随后地一个周期,这些梳栉的横移每次都和起毛圈沉降片梳栉不一样。将不同的纱线系统喂给梳栉就在绒头中形成一种横条纹图案。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制造一种具有多样化图案的绒头织物。
上述任务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经编机来解决的,即,使其至少有一个梳栉设置成具有可置换梳栉针的提花梳栉,而上述梳栉的基础横移则是选择成,使其梳栉针按照提花控制装置有选择地敷设底衬或毛圈。
这个建议是由于考虑到,一个受提花控制的梳栉针的置换往复动程虽则是小的,也就是说一般仅相当于针距,但是这在提花梳栉基础横移相同时,就足以有选择地敷设底衬或毛圈。因此借助于一个相应的提花控制程序,可以不仅在经纱方向而且在纬向组成图案。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组成的图案,在高度和深度上是不受限制的,并在带有毛圈的区内和不带毛圈的区内交替。
特别有利的是,使提花梳栉的基础横移相当于起毛圈沉降片梳栉的横移。这就是说,提花梳栉在没有位移梳栉针时敷设底衬,要是这要求提花控制,则总是敷设毛圈。
在一种最佳的结构形式中设有两个提花梳栉,这些梳栉按照提花控制装置的要求有选择地敷设底衬或毛圈,从而扩大了组成图案的可能性。
有一种用于形成底衬的结构形式,该结构设有一个带固定安装梳栉针的第三梳栉,而两个提花梳栉则是可以控制成有选择地敷设毛圈。这就是说,具有双毛圈的区和具有单毛圈的区,和/或没有毛圈的区是交替的。因此,在三个不同的组成图案可能性之间就有了选择。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两个提花梳栉均可控制成第一或第二提花梳栉有选择地敷设毛圈而另一个梳栉则总是敷设底衬。因而只用两个梳栉就得到具有毛圈交替的连续绒头织物。因此在有两个纱线系统时,具有一个纱线系统毛圈的区和具有另一个纱线系统毛圈的区和/或没有毛圈的区是交替的。因此,仅用两个不同的,但实质相同的纱线系统就可实现组成多种图案的可能性。
尽管如此还应考虑到,上述区交替不仅可以设置在经纱方向,而且还可以设置在经纱的横向。此外要注意到,甚至各个纱线系统还可以按图案来穿经,因而确实可以实现组成极多的图案。
一种用上述经编机制造经编绒头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给每个提花梳栉喂入一个纱线系统,其纱线借助于提花控制装置,交替地敷设成底衬和毛圈。此时,可将不同的纱线系统喂入两个提花梳栉,其纱线被交替地敷设成毛圈。有可能使用由至少两种按图案配置的纱线组成一个纱线系统。此外,还可以给两个提花梳栉喂入几个纱线系统,其纱线借助于提花控制装置,被同时或交替地敷设成毛圈。
下面借助于附图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述。其中:
图1表示本发明经编机的工作区的一个示意横截面。
图2表示另一类似的结构形式。
图3表示所有梳栉基础垫纱的花纹排列图。
图4表示按图1所示经编机一种工作状态的花纹排列图。
图5表示按图2所示经编机一种工作状态的花纹排列图。
图6表示按图2所示经编机另一种工作状态的花纹排列图。
图7表示一种借助于图1所示经编机制造织物的一个断面示意平面图。
图8表示沿图7线X-X的一个横截面。
图9表示一种借助于按图2所示经编机制造织物的一个断面示意平面图,和
图10表示沿图9线Y-Y的一个横截面。
图1所示的一台经编机的工作区一般具有一行钩针1,每个钩针带有一个复合针2,还有所属握持-脱圈-沉降片3。此外,还设有起毛圈沉降片梳栉4,其起毛圈沉降片5伸入到针间空隙,并且久留在该处。位于其上的是三个梳栉L1,L2,L3,每个梳栉上装有相应的梳栉针6,7,8。梳栉L1,L2设置成提花梳栉。这就是说,每个梳栉针6,7按照一个提花控制装置9可以位移一个针距。为此由提花控制装置9出来的相应置换沉降片10或11就可通过吊线12或13或其它连接件来动作。
提花控制装置9一般可借助于穿孔卡或类似构件用机械的,电磁的方式用计算机或任何其他已知方法来动作,即,使每个梳栉L1,L2的置换沉降片10,11可按自由选择来动作。
图2和图1的不同仅在于略去梳栉L3。
图3表示所有三个梳栉L1,L2,L3的基础垫纱是经平垫纱,此时纱线交替地环绕相邻的针1敷设。这种在两针间的交替相当于起毛圈沉降片5的横移,就如图3右侧虚线所示的那样,其中两针的间距为一个针距。因此纱线和起毛圈沉降片之间没有交叉。所有三个梳栉共同形成一个底衬。这种基础横移一般是由作用在各个梳栉端部的提花盘或类似件引起的。
由图4可知,梳栉L3固定装有梳栉针8始终在形成松紧织物底衬。而提花梳栉L1,L2还在那里按箭头Z所示使梳栉针6,7位移一个针距,这样就敷设编链组织。编链组织纱线交叉起毛圈沉降片5,就在该处形成毛圈,因而产生一个具有双毛圈的区P2,一个具有单毛圈的区P1和一个没有毛圈的区P0,就如在图7和8中所示那样。
图5涉及按图2所示的结构。提花控制装置交替地使梳栉L1和梳栉L2产生一种松紧织物底衬,而各个其他梳栉则借助于编链垫纱形成毛圈,可以看到纱线交叉起毛圈沉降片的通道,因此形成区PW,在该区内梳栉L1构成毛圈,还形成区PS,在该区内梳栉L2构成毛圈。要是对梳栉L1供以白纱线,而对梳栉L2供以黑纱线,则可形成黑白交替的绒头。
按图6除了有区PS和PW以外,还有一个区P0,在区PS和PW内每次有一个梳栉构成绒头,在区P0内有两个梳栉敷设底衬。因而可组成三类图案,就如在图9和10中所示的那样。
在图8中可见,区P2包含的毛圈14相当于区P1数量的一倍,在区P0内底衬15没有绒头,而在图10中区PW和区PS分别包含白毛圈和黑毛圈14。
由图7至10可见,区的交替不仅在经纱方向,而且在纬向进行,因而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图案。在实施例中只是由各个相同的纱线系统得出的,但是因为纱线系统本身也可以配置成一定的色样或类似情况,还因为这些区可以通过提花控制装置得到任何一种形式,所以在实际上可以形成不受限制的组成图案。
在保留松紧织物底衬的情况下,提花梳栉可以不敷设编链组织而敷设绒针组织,因而重新由交叉起毛圈沉降片形成毛圈。对于底衬,也可以选择另一种垫纱运动作为经平组织,例如绒针组织或缎纹组织,要是起毛圈沉降片的横移适配于基础垫纱,在每种情况下通过位移梳栉针来达到毛圈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