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37630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0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6399.1

申请日:

1990.10.17

公开号:

CN1055516A

公开日:

1991.10.2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62K3/00; B62M1/12; B62M1/18

主分类号:

B62K3/00; B62M1/12; B62M1/18

申请人:

解志庆;

发明人:

解志庆

地址:

114004辽宁省鞍山市鞍钢矿山公司设计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人体发力驱动部位单一,容易疲劳,且人体未发力部位总是闲置,有劲没处使,不能充分发挥人体功能的不足。其特征是前、后轮均为驱动轮。后轮的驱动动力为人体的重力,前轮的驱动动力为人的臂力和腿之蹬力及腰部等部位的力量。这些靠两组驱动力臂带动两组齿轮来实现。本车速度至少可达到普通自行车速度的2倍以上。实为自行车,同时又是一部完美的健身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自行车,其特征是:车把做为驱动力臂可以绕固定轴在竖直平面上转动,并带动车轮在竖直平面上转动,通过传动装置,使车把绕固定轴顺,逆时针转动时,都带动车轮转动;车座做为又一驱动力臂的端部,且可变化其驱动臂的长度,该驱动力臂绕固定轴转动,并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车轮转动。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

    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人体发力驱动部位单一、容易疲劳,没有充分发挥出人体各发力部位的功能。在中国专利其号为88205727.8中公开了名为齿轮传动新型自行车,该技术由新颖的齿轮传动代替了链条传动,但仍没有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全身都可参与运动的自行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后轮驱动系统

    后轮传动系统的动力是人体的重力。车座03在后驱动臂02纵向内可伸缩,以保证人体坐在车座03上当站立或下蹲时车座与人体不分离。而后驱动臂02另一端有齿轮04固定其上,齿轮04轴向另一端在车架01后端最后孔内可转动(参见图1放大图),在人体重力作用下,齿轮04通过转向齿轮05(安装在图1放大图地中间孔)带动齿轮06及与之固定的后轴07和套在后轴上的轮芯08转动。轴承09固定于后轴07上,外环的沟槽安装在车架01后端的前孔道内(见图1放大图)。后驱动臂02做逆时针转动上升时,靠根部的涡卷弹簧的弹力,此时整个后轮传动系统不参与运转,只有人坐在车座03上而后驱动臂做顺时针转动时则由主动轮04带动上述传动系统运转,这个目的的达到是由于齿轮04的内部构造而完成,即它同于现有技术自行车的飞轮(见图6)。整个后轮驱动系统见图12,图13,其中齿轮06,轴承09,轮芯08都固定于后轴07上,而轴承09外环上的沟槽与车架01及前叉10的配合见图22,而齿轮04、05、06相互啮合,详见图20,其中拆去轴承09。

    二、前轮驱动系统

    前轮传动系统的动力是人的臂力和腿之蹬力及腰部力量等。前驱动臂∥一端是车把,该车把有两个作用,一是施力部位,二是通过它左右摆动达到前轮的转向。前驱动臂11另一端齿轮12固定其上,当驱动臂有力的作用时则齿轮12带动齿轮05、06、13转动,而齿轮06和13固定于前轴14(14与07的区别是圆柱截面部分比07长,其它一样)上,二齿轮的结构如图6,即带动其顺时针转向时而带动前轴14及轮芯08转动,反向空转。齿轮12顺时针转动时,齿轮05转动且带动齿轮06,此时齿轮13逆时针向空转。齿轮12逆时针转动时,齿轮05向下脱落则此时只带动齿轮13转动,即前驱动臂11做顺、逆时针转动,都带动前轮向前行进,而这个目的的实现只因为齿轮05安装在一个以齿轮12的圆心为圆心的一段圆弧滑行道上(见图14左视图的中间孔道。)当齿轮12顺时针转动时齿轮05受力情况如图23(参见图19、图20),即受到向上的两个力的作用,则此时它在滑行弧道的上端转动并带动相互啮合的齿轮06。当齿轮12逆时针转动时,齿轮05受力如图24即此时它受到两个向下的力作用,则脱离滑行弧道上端而不参与传动,此时,齿轮12只与齿轮13啮合并带动其转动。当齿轮12再顺时针转动时,将齿轮05再啮带到滑行弧道上端参与转动,这样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前、后轮都是驱动轮,人们可以自由安排施于前,后轮驱动部位的体力消耗,充分发挥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2、前、后轮的驱动臂11与02,比现有技术自行车的驱动臂长,这样可增大传动齿轮的传速比则提高了车速。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车架01的二视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车架01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后驱动臂02的二视及截面示意图。

    图4为车座03的二视及截面示意图。该座的两个长管纵向插入两个后驱动臂02的长管内,在管内03可沿02的纵轴向往复运动。

    图5为齿轮04的二视示意图。该齿轮轴向一端固定于02一端内,一端安装在车架01后端的后孔内且能转动。

    图6为齿轮04、06、1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其功能同现有技术自行车的飞轮。

    图7为齿轮05的二视示意图。该齿轮起转向作用。

    图8为齿轮06的主视及剖视示意图。该轮固定于轴07、14上,并带动车轴旋转。

    图9为轴07、14的主视及截面示意图。

    图10为轮芯08的二视示意图。该轮芯套在车轴07和14上,并被带动旋转,而它由车条联接车圈而使轮子旋转。

    图11为轴承09的简化图。该轴承固定于轴07、14上,它外环上的沟槽正好下在车架01和前叉10的孔道内。

    图12为后轴系的装配图。

    图13为后驱动部分的机动图。其中齿轮04为主动轮。

    图14为前叉10的二视及截面示意图。前叉的上端插入车架01的前端的立管内且可转动。

    图15为前驱动力臂11的二视示意图。

    图16为齿轮12的二视示意图。该轮轴向一端固定于11前端的孔内,一端安装在10的前孔内且可转动。

    图17为齿轮13的二视示意图。该轮当12逆时针转动时带前轴14旋转。

    图18为前轴系的装配图。

    图19前轮传动系统的机动图。其中12为主动轮。

    图20为装配平面图。其中拆下轴承09与车座03。

    图21为该车立面图。其中拆下齿轮13。

    图22为轴承09在车架01和前叉10的孔道内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当齿轮12顺时针转动时,齿轮05的受力图。

    图24为当齿轮12逆时针转动时,齿轮05的受力图。

    图25为轴15的二视示意图,该轴一端与后驱动臂02和前驱动力臂11固定,一端可在车架01后孔内和前叉10内转动。图2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拆去车座03和轴承09。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如图20。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为图20中的另一半即对称符号的右半部分而不为左半部分对称即没有前、后轮的传动装置,只协同有齿轮传动装置一侧的工作,如图26示。

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重力参与作功的健身、高速自行车。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自行车人体发力驱动部位单一,容易疲劳,且人体未发力部位总是闲置,有劲没处使,不能充分发挥人体功能的不足。其特征是前、后轮均为驱动轮。后轮的驱动动力为人体的重力,前轮的驱动动力为人的臂力和腿之蹬力及腰部等部位的力量。这些靠两组驱动力臂带动两组齿轮来实现。本车速度至少可达到普通自行车速度的2倍以上。实为自行车,同时又是一部完美的健身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