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申请是分案申请, 原申请为中国专利 CN201010131832.9, 申请日为 2010 年 3 月 25 日, 发明名称为 :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 具体地说是以中草药为原料 制备而成的中成药, 同时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成药虽然品种繁多, 但大部分存在剂型落后, 服用剂量 大, 疗效慢和不稳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 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药物是根据中医理论, 针对慢性盆腔炎的病理机制研制而成。 “慢性盆腔 炎” 是一种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 多发病, 患病率为 30%左右, 多发年龄为 30^-40 岁人群。 本病散见于中医学 “癥瘕” 、 “带下, 病” 、 “痛经” 、 “不孕症” 等疾病。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 因治疗不彻底, 病情多表现为慢性迁延、 反复发作, 且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 如月经不调、 痛 经、 不孕、 盆腔静脉淤血症等 ) 而致 ; 或患者体质较差, 病原菌毒力较弱, 初起即为慢性。临 床常见类型有 : 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盆腔结缔组 织炎。本病病情较顽固, 易反复急性发作, 不易彻底治愈, 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特别是广 大农村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发病率很高, 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西医药治疗 : 用抗菌药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类, 配合甲硝唑等 ; 或物理治疗 : 如超短波、 红外线、 药物离子导入等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利于 炎症的吸收, 但治疗效果都欠佳 ; 严重者施与手术。中医药治疗 : 对寒湿淤结症型 : 治法为 温经散寒, 化湿祛痰, 常用桂枝茯苓汤、 少腹逐淤丸 ; 或中药汤剂灌肠、 内服外敷等, 虽有疗 效但难以推广 ; 中西医结合用抗生素加 “苦寒中药” 治疗也只是尝试 ; 中成药市场上, 妇科 用药较多, 可专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成药又为数不多, 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 多开发 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安全有效药物, 是广大患者的需要。本药处方来源于安徽著名的巢县山 而山杨氏中医妇科世家的祖传方, 医治慢性盆腔炎患者达数千例, 疗效显著。 该方由十二味 中药组成。以清热利湿为治病机理, 适用于湿热下注之带下症及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湿热 症者, 不仅疗效高,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该方经科学的研究制成的颗粒剂一旦研制成功, 市 场前景广阔。
其中金银花功具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之效, 性味甘、 寒。归肺、 心、 胃经。以治热毒 之证而卓称。晚近研究证明本品有明显抗炎及解热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 连翘性味苦, 微寒。归肺、 心、 胆经。功具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疏散风热之效。多用于疮疡
肿毒及对外感风热。晚近研究证实本品有广谱抗菌及抗炎作用。二味合用重在清热解毒。 萆蔛性味苦, 微寒。归肝、 胃经。功具利湿去浊, 祛风除湿之效。多用于妇人白带证。茯苓 性味甘、 淡、 平。归心、 脾、 肾经。功具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效。用于水湿脾虚之证。苡仁 米性味甘、 淡、 微寒。归脾胃肺经。临床用于水湿之证。猪苓性味甘淡、 平。归胃、 膀胧经。 功具利水渗湿之效。车前子性味甘、 寒。归肾、 肝、 肺经。功具利尿通淋、 渗湿止泻之效。多 用于水湿之证。泽泻性味甘、 淡寒、 归肾、 膀肤经。功具利水渗湿, 泄热之效。多用于淋沥、 带下之证。木通性味苦寒。归心、 小肠、 膀胱经。功具通淋利尿、 通经下乳之效。亦多用于 淋沥、 带下之症。九节菖乃古代文献称菖蒲之良者。性味辛、 苦、 温。归心、 胃经。功具化湿 和胃之效。本品辛香一化湿浊, 苦温以醒脾胃。陈皮、 制半夏二味, 理气而化痰湿。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列原料制成的 :
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 :
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将上述各组分制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 :
薏苡仁用 40%~ 90%的乙醇提取 1-3 次, 每次加入 3-10 倍量, 回流 1-3 小时, 滤 过, 合并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40%~ 90%的乙醇回流提 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2-8 倍量水
浸泡 1 ~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2-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 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1-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 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 ~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 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 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 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 匀, 即得。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慢性盆腔炎, 具有很好的疗效。为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 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制剂的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
1 受试药物 :
本发明药物 : 提供者 : 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 : 020910。
妇乐颗粒 : 杭州天目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 20022701, 2 次 /d, 2 袋 / 次, 6g/ 袋 其他药品均为市售合格药品
4. 试验动物 : 昆明种小鼠和 Wistar 大鼠均由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动物中心提 供,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对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的治疗试验
2.1.1 对苯酚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治疗试验 [1]
2.1.1.1 试验方法
①苯酚胶浆的配制 : 取苯酚 5ml, 西黄蓍胶 19, 甘油 4ml, 加蒸馏水至 20ml, 配成含 25%苯酚的胶浆。
②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复制 : 动物用乙醚吸入麻醉, 腹部常规消毒, 下腹正中切口约 0.8 ~ 1cm, 暴露子宫, 用 4 号针头在子宫分叉处小心进针, 向卵巢方向缓慢注入苯酚胶浆 0.04ml, 然后分层关腹, 消毒术区, 另取 10 只开腹不注射苯酚胶浆, 作为假手术对照组。
③给药方法 : 造模后第 7d 将模型动物 60 只按随机均分为 5 组, 每组 10 只, 其中阳 性对照组 (8.00g 生药 /kg, 相当于临床人用量 24g 的 20 倍 )、 本发明药物小量 (7.75g 生药 /kg)、 中量 (15.50g 生药 /kg)、 大量 (31.00g 生药 /kg) 组 ( 按公斤体重计算相当于临床人 用量 93g 的 5、 10 和 20 倍 ), 另加假手术对照组 ( 等容量蒸馏水 ) 共 6 组, 分别按剂量给药 (2.0ml/100g 体重 ), 连续 20d, 在末次药后 24h, 用戊巴比妥钠按 40mg/kg 腹腔麻醉, 肉眼观 察并记录子宫炎症变化, 摘取子宫, 分别称取两侧重量, 并计算其重量差值, 然后取致炎侧 子宫置 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常规切片, HE 染色, 光镜下观察子宫病理形态学变化。
子宫重量差值=左侧子宫重量一右侧子宫重量
2.1.1.2 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 1、 2
表 1 本发明药物对苯酚胶浆致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重量的影响 (x±s)
** 与假手术组比 #P < 0.05, ##P < 0.01 与模型组比 *P < 0.05 P < 0.01 表 2 本发明药物对苯酚胶浆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的子宫病理积分值
** 与假手术组比井 P < 0.05, ##P < 0.01 与模型组比 *P < 0.05 P < 0.01
肉眼观察 : 打开大鼠腹腔肉眼可见, 注射苯酚胶浆侧子宫明显肿胀、 充血, 有的有 脓性物。没有注射苯酚胶浆侧子宫与假手术组子宫比, 没有明显差异。
由表 1、 2 可见 : 本发明药物对苯酚胶浆致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重量有明显减轻 ; 由子宫组织的病理报告可见 : 苯酚胶浆致大鼠子宫腔粘连闭塞,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慢性炎 性细胞浸润、 内膜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说明用苯酚胶浆复制大鼠漫性盆腔炎模型成立 ; 当 用本发明药物后, 所有病理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说明本发明药物对苯酚胶浆致盆腔炎模型 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1.2 对大肠杆菌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2]
2.1.2.1 试验方法 :
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复制 : 取 60 只大鼠, 用乙醚吸入麻醉, 腹部常规消毒, 下腹正 中切口约 0.8 ~ 1cm, 暴露子宫, 用 4 号针头在子宫分叉处小心进针, 从左侧子宫向卵巢方向 8 缓慢注入 0.2ml 经预试验结果的大肠杆菌悬液 (3×10 CFU/ml), 分层关腹, 消毒术区, 保留 10 只开腹不注射大肠杆菌悬液作为假手术对照组, 在注入菌液之前用注射器机械损伤子宫 内膜组织, 缝合切口, 恢复饮水, 正常清洁饲养。
②给药方法 : 造模后第 7d 开始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 5 组, 每组 10 只, 加假手术对 照组, 共 6 组, 按表 2 中剂量给药 (2.0ml/100g 体重 ), 连续 20d, 末次药后 24h 后, 将动物用 戊巴比妥钠 40mg/kg 腹腔麻醉, 剖腹, 肉眼观察并记录子宫炎症变化, 摘取子宫, 分别称取
两侧重量, 并计算其重量差值, 然后取致炎侧子宫置 10%福尔马 林液中固定, 常规切片, HE 染色, 光镜下观察子宫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2.1.2.2 试验结果结果见表 3, 4,
表 3 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致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重量的影响 (x±s)
与假手术组比 #P < 0.05, ##P < 0.01 与模型组比 *P < 0.05 **P < 0.01 表 4 对大肠杆菌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治疗作用的子宫病理积分值 (X±s)** 与假手术组比 #P < 0.05, ##P < 0.01 与模型组比 *P < 0.05 P < 0.01
肉眼观察 : 打开大鼠腹腔肉眼可见, 注射大肠杆菌侧子宫明显肿胀、 充血。没有注 射大肠杆菌侧子宫与假手术组子宫比, 没有明显差异。
由表 3, 4 可见 : 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致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重量有明显减轻 ; 由子宫组织的病理报告可见 : 大肠杆菌致大鼠子宫宫腔粘连闭塞,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慢性 炎性细胞浸润、 内膜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说明用大肠杆菌复制大鼠漫性盆腔炎模型成立 ; 当用本发明药物后, 所有病理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说明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致盆腔炎模 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2.2 抗菌试验
2.2.1 体外抗菌试验
2.2.1.1 材料与方法
①菌种 : 加特纳氏菌 8 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 11 株 ( 含标准株 ATCC25923), 表皮葡萄 球菌 9 株,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8 株, 肺炎杆菌 7 株, 大肠杆菌 11 株 ( 含标准菌株 ATCC25922), 甲型链球菌 8 株, 变形杆菌 10 株, 绿脓杆菌 9 株, 白色念珠菌 7 株,以上 8 种 68 株菌株, 其 中标准菌株来自北京生物制品检验所菌种保存中心, 其余菌株均由安徽中医学院微生物教 研室从临床外检标本分离得到。 菌种根据卫生部医政司 1997 年编著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 程》 。
②培养基 : 选用 MH 培养基 ; 并加 5%小牛血清 ; 真菌、 白色念珠菌选用沙保氏培养基。 ③ MIC 实验
供试菌液的配制 : 将个供试菌株分别接种于上述相应的培养基中, 37℃培养 24h, 其中接种乙链菌培养基内加 5%小牛血清, 加特纳氏菌加 5%人血, 37℃培养 6h, 造标准菌 8 落移种于液体培养基中 6h 后, 调整细菌浓度为 10 CFU/ml, 备用。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 在供试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事先制备好的本发明药物药液和 阳性药, 使培养基的药物浓度分别为 200mg、 100mg、 50mg、 25mg、 12.5mg、 6.25mg、 3.125mg、 1.56mg 和 0.78mg/ml, 另设一个不含药物的平板作阴性对照。
供试菌种接种 : 用接种环分别取供试菌液一环 ( 含菌量约为 104CFU/ml) 接种于不 同药物浓度的培养基上, 37℃温孵, 白色念珠菌培养 48h, 其他细菌培养 24h 后, 观察结果, 在前后 2 个不同浓度梯度药物的平板上, 使细菌数量突然减少 80%~ 90%的浓度即为 MIC, 结果见表 5。
表 5 本发明药物对 68 株细菌 MIC 测定结果
由表 5 可见, 本发明药物对上述各种细菌体外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作用最 强的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 MIC50 为 0.78mg/ml。
2.2.1.2 体内抗菌试验
2.2.2.1 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取体重 18-22g 小鼠 50 只, 按体重随机均分成蒸馏水组、 妇乐颗粒组、 本发明药 物小、 中和大剂量组, 各组分别按表 6 中剂量口服给药 (0.25ml/10g 体重 ), 连续 7d, 于给 药后第 3 天 40min 后根据预试验结果各组小鼠 ip 白色念珠菌悬液 0.4ml( 细菌浓度为 4.0×108CFU/ml)0.1ml 5%酵母溶液, 然后观察 7d 内小鼠的死亡情况,共 9d, 结果见表 6、 7。
表 6 本发明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死亡分布情况
表 7 本发明药物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2.8.1.2 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体内的保护作用
取体重 18 ~ 22g 小鼠 50 只, 随机均分成蒸馏水组、 妇乐阳性组和本发明药物小、 中、 和大剂量组, 根据预试验结果, 各组分别按表 8 剂量口服给药 (0.25ml/10g 体重 ), 连续 8 7d, 于给药第 3d 40min 后, 各组小鼠 ip 大肠杆菌菌液 0.5ml(3×10 CFU/ml), 然后观察 7d 内小鼠的死亡情况, 共 9d, 结果见表 8、 9。
表 8 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分布情况
表 9 本发明药物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2.3.2 扭体法 取体重 18 ~ 22g 小鼠 50 只, 雌雄兼用, 随机均分成 5 组, 分别按表 12 中剂量口服给药 (0.25ml/10g 体重 ), 连续给药 5d。 末次药后 40min 腹腔注射 0.7%醋酸溶液 0.1ml/10g 体重, 分别记录注射醋酸后, 各组各小鼠 10min, 20min 内扭体次数, 结果见表 12。
表 12 本发明药物对扭体法致痛的抑制作用 (n = 10x±s)
与蒸馏水组比 *P < 0.05 **P < 0.01
由表 12 可见, 本发明药物对醋酸刺激所致的疼痛有明显抑制作用, 与蒸馏水组 比, 其中小、 大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
2.4 抗炎试验
2.4.1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取 体 重 18 ~ 22g 雄 性 小 鼠 50 只, 随 机 均 分 成 5 组。 按 表 13 中 剂 量 给 药, (0.25ml/10g 体重 ), 连续用药 5d, 末次药后 40min, 每鼠左耳涂二甲苯 0.1ml, 右耳涂等量 NS。 1h 后处死小鼠, 剪下耳片用 0.8cm 打孔器在小鼠两耳相同部位各取一耳片, 于电子天平 称重, 以两耳重量差值作为肿胀度, 并计算肿胀抵制率, 结果见表 13。
肿胀度 (g) =左耳片重 - 右耳片重
肿胀率 (% ) = ( 肿胀度 / 左耳片重 )×100%
肿胀抵制率 (% ) = ( 模型组 - 给药组 )/ 模型组 ×100%
表 13 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n = 10x±s)
** 与蒸馏水组比 *P < 0.05 P < 0.01
由表 13 可见, 本发明药物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与蒸馏 水组比有显著性差异。
2.4.2 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 取体重 180 ~ 220g 雄性大鼠 50 只, 随机均分成 5 组, 按表 14 中剂量口服给药(2.0ml/100g 体重 ), 连续用药 7d。用容积法测右后足容积, 然后于末次给药后 40min, 每鼠 右后足肠皮下注入 0.1ml 100%蛋清, 并分别于致炎后 0.5、 1、 1.5、 2、 3、 4h 测足容积, 以此 容积减去致炎前足容积作为足肿胀度, 结果见表 14, 15。
表 14 本发明药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 (n = 10x±s)
与蒸馏水组比 *P < 0.05 **P < 0.01 表 15 本发明药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率作用 (n = 10x±s)由表 14, 15 可见, 本发明药物对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中小、 中、 大剂量组作用明显, 中量组 0.5h 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大量组的抑制作用一直保持 到 4h, 与蒸馏水组有显著性差异。
2.4.3 对棉球法致大鼠肉芽增生的抑制作用
取体重 200 ~ 220g 雄性大鼠 50 只, 随机均分成 5 组, 在乙醚麻醉无菌条件下, 将 已称重的棉球经高压灭菌, 每个棉球加氨苄青霉素 1mg/0.1ml, 50℃烘干后, 植入大鼠右侧 腹股沟皮下。当动物清醒后, 按上述剂量口服给药 (2.0ml/100g 体重 ) 连续 7d。末次给药 后 40min 处死大鼠, 剥离并取出肉芽组织, 称其重量, 减去原棉球重量得肉芽湿重, 然后于 90℃烘箱中干燥 24h, 再称重, 并减去原棉球重得肉芽干重, 结果见表 16。
表 16 本发明药物对棉球法致肉芽增生的抑制作用 (n = 10 x±s)
与模型组比 *P < 0.05 **P < 0.01
由表 16 可见, 本发明药物可明显抑制棉球致肉芽增生, 使肉芽湿重和干重都明显 减少, 与模型组比, 有非常显著差异。
2.5 本发明药物对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取 250 ~ 350g 大 鼠, 雌 雄 兼 用, 随 机 分 为 正 常 对 照 组、 模 型 组、 阳 性 对 照 组、 本发明药物小、 中、 大量组, 按苯酚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方法造模, 表 17 中剂量口服给药 (2.0ml/100g 体重 ), 连续 20d, 在末次给药后 24h, 用戊巴比妥钠按 40mg/kg 腹腔麻醉, 腹主 动脉抽血, 做血液流变性检查, 同时用玻片法测凝血时间。结果见表 17。
表 17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全血粘度比的影响 (x±s, n = 10)
与蒸馏水组比 ##p < 0.01 与模型组比 **p < 0.01
由表 17 可见, 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黏度明显增加 ; 而应用本发明药物 后, 血液流变性明显改善, 戮度降低, 说明本发明药物明显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的血液流变 性。
2.6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取 250 ~ 350g 大鼠, 雌雄兼用, 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 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 妇舒 颗粒小、 中、 大量组, 按大肠杆菌致大鼠漫性盆腔炎方法造模, 按表 18 中剂量连续用 20d, 末 次药后 24h, 腹主动脉取血, 按丙二醛测定试剂盒 ( 南京建成生物化学公司批号 : 20021230) 说明, 在 754 分光光度计 532nm 处检测其吸收度, 结果见表 18。
15表 18 本发明药物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x±s, n = 10)CN 102441124 A xxxxxxxx说明书13/28 页与蒸馏水组比 ##p < 0.01 与模型组比** p < 0.01
由表 18 可见模型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 与蒸馏水组有显著的差异, 而用本
发明药物后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
2.7 本发明药物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3]
2.7.1 对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取雌性健康未孕大鼠 50 只, 体重 180 ~ 220g。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本发明药物小、 中、 大量组, 40mg/kg 戊巴比妥钠 iv 麻醉动物后, 仰位固定于手术台, 经下腹 正中切口长约 4^-5cm 入腹, 找出一侧子宫。 从子宫角处选取长约 5cm 段, 中点穿一棉线接连 于张力换能器上, 并用特制的玻璃固定, 继之在剑突下作一切口, 找出十二指肠, 在其内置 一灌胃针头以备给药, 动物用手术灯照射保温, 将张力换能器连接于 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 处理系统 ( 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 给子宫前负荷, 稳定后描记正常子宫收缩曲线, 然后经十二指肠给药 (2ml/100g), 分别观察和记录给药后 0.5、 1、 1.5、 2、 3、 4h 子宫收缩情 况, 测量和计算给药前后在体子宫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的变化。结果见表 18、 19、 20。
下述实施例为进一步公开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方 式, 并不限制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薏苡仁用 40%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10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4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 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5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2 倍量水浸泡 1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 2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 煮 1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 对密度 1.1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 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 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
薏苡仁用 60%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10 倍量, 回流 3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9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 分别 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8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 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 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 对密度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 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 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 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粉碎, 制丸, 即得。
实施例 3薏苡仁用 70%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6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9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4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4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1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充填胶囊, 即得。
实施例 4
薏苡仁用 60%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8 倍量, 回流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9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4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5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1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压片, 即得。
实施例 5薏苡仁用 60%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6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5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5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6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挥发油 6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 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15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加入注射用水溶解, 灌封, 灭菌, 即得。
实施例 6
薏苡仁用 75%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5 倍量, 回流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5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2-8 倍量水浸泡 1 ~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 法提取挥发油 2-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 水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 至相对密度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 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 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 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 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粉碎, 混匀, 即得散剂。
即得。 实施例 7
薏苡仁用 80%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6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60 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7 倍量水浸泡 1.5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 法提取挥发油 3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 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 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 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 取 β-CD(β-CD 与挥发 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 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 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8
薏苡仁用 40%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3 倍量, 回流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4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2 倍量水浸泡 1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2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1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1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 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9
薏苡仁用 45 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4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压 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45 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的清 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3 倍量水浸泡 1.5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 发油 3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 ~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 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 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0
薏苡仁用 50%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5 倍量, 回流 3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5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4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4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1
薏苡仁用 55%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6 倍量, 回流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55%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5 倍量水浸泡 1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5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1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1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2
薏苡仁用 60 %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7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6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 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6 倍量水浸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6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3
薏苡仁用 70%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8 倍量, 回流 1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6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8 倍量水浸泡 1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1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4
薏苡仁用 65%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6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65%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7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5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 密度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5
薏苡仁用 70%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8 倍量, 回流 3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7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2-8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2-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 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 对密度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 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 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 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6
薏苡仁用 75%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7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75%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5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挥发油 6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 度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 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 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 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 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7
薏苡仁用 80%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4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8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5 倍量水浸泡 1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 2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 煮 1-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 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 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 取 β-CD(β-CD 与挥发 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 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
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8
薏苡仁用 85%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7 倍量, 回流 3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85%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6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 2-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 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 相对密度 1.20 ~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 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 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 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 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19
薏苡仁用 90%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8 倍量, 回流 3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9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 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7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6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 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 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 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 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 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0
薏苡仁用 50%的乙醇提取 1 次, 每次加入 5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6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6 倍量水浸泡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 提取挥发油 2-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 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 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 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 取 β-CD(β-CD 与挥发 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 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 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1
薏苡仁用 75%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5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5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5 倍量水浸泡 1 ~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 馏法提取挥发油 2-7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 缩至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 乙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2
薏苡仁用 75%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6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5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5 倍量水浸泡 1 ~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 馏法提取挥发油 3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 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 至相对密度 1.20 ~ 1.3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 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 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
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3
薏苡仁用 70%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7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6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 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6 倍量水浸泡 1 小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取挥发油 4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2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 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 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 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 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4
薏苡仁用 75%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5 倍量, 回流 3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5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5 倍量水浸泡 1 ~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 馏法提取挥发油 5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 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 至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 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 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
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 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5
薏苡仁用 60%的乙醇提取 2 次, 每次加入 8 倍量, 回流 2 小时, 滤过, 合并滤液, 减 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 陈皮加 70%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 1.20 ~ 1.3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6 倍量水浸泡 1 ~ 2 小时, 用水蒸气蒸 馏法提取挥发油 4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等七味合并, 加 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 浓缩 至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精与蛋白糖, 混 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 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 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
实施例 25
薏苡仁用 60 %的乙醇提取 3 次, 每次加入 9 倍量, 回流 1.5 小时, 滤过, 合并滤 液, 减压回收乙醇, 低温真空干燥, 粉碎, 备用。陈皮加 60 %的乙醇回流提取 3 次, 加醇量 分别为 12 倍、 10 倍和 8 倍, 每次 1 小时, 合并回流液, 滤过, 减压回收乙醇, 浓缩至相对密 度为 1.10 ~ 1.20 的清膏。金银花、 连翘批、 九节菖蒲三味混合加 7 倍量水浸泡 1 ~ 2 小 时,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5 小时, 滤过, 蒸馏后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与剩余车前子 等七味合并, 加水煎煮 3 次, 每次加 12 倍量水, 煎煮 1 小时, 合并煎液, 滤过, 滤液与上述水 溶液合并, 浓缩至相对密度 1.10 ~ 1.20 的清膏, 合并上述清膏, 薏苡仁提取物加入适量糊 精与蛋白糖, 混匀, 喷雾一步造粒, 备用。收集的挥发油采用 β-CD 饱和水溶液法包合。取
β-CD(β-CD 与挥发油配比为 4g ∶ 0.75ml), 加水适量, 加热使溶解, 降至 45℃。挥发油按 1 ∶ 3( 油∶乙醇 ) 的比例用无水乙醇稀释, 缓缓注入 45℃的 β-CD 溶液中, 恒温搅拌 2 小 时, 放冷, 置冰箱 (10℃以下 ) 真空干燥, 粉碎, 过筛, 加入至上述颗粒中, 混匀, 即得。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