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1609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4.18 CN 102416098 A *CN102416098A* (21)申请号 201110402566.3 (22)申请日 2011.12.07 A61K 36/8968(2006.01) A61P 11/00(2006.01) (71)申请人 郑丽霞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健康路 6 号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办 公室 (72)发明人 郑丽霞 (54) 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它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 : 金银花、 金。
2、果榄、 连翘、 甘草、 白狼毒、 川芎、 洪连、 麦冬、 五味子、 千里光和 黄芪。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疗 效明确, 作用迅速, 并且无毒副作用, 非常适于大 规模使用。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CN 102416106 A1/1 页 2 1.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 : 金银花 5-10 份、 金果榄 10-20 份、 连翘 20-30 份、 甘草 10-20 份、 白狼毒 10-20 份、 川芎 5-15 份、 洪连 10-30 。
3、份、 麦冬 10-20 份、 五味子 5-10 份、 千里光 10-20 和黄芪 5-10 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其特征在于, 它是由下列原料药 按重量份计制成 : 金银花 8 份、 金果榄 15 份、 连翘 25 份、 甘草 15 份、 白狼毒 15 份、 川芎 10 份、 洪连 20 份、 麦冬 15 份、 五味子 8 份、 千里光 15 和黄芪 8 份。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剂为片 剂、 分散片、 口含片、 散剂或颗粒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16098 A CN 102。
4、416106 A1/2 页 3 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 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背景技术 0002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 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 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 该病四季、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 雾滴, 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 如受寒、 劳 累、 淋雨等情况, 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 / 和细菌, 迅速生长繁殖, 导致感染。常继 发支气管炎、 肺炎、 副鼻窦炎, 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 肾炎、 风湿热等。。
5、 0003 目前,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药物的研究正在不断研究中。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0005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 它是由下列 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 : 金银花 5-10 份、 金果榄 10-20 份、 连翘 20-30 份、 甘草 10-20 份、 白 狼毒 10-20 份、 川芎 5-15 份、 洪连 10-30 份、 麦冬 10-20 份、 五味子 5-10 份、 千里光 10-20 和黄芪 5-10 份。 0006 优选地, 它是由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份计制成 : 金银花 8 份、 金果榄 15。
6、 份、 连翘 25 份、 甘草 15 份、 白狼毒 15 份、 川芎 10 份、 洪连 20 份、 麦冬 15 份、 五味子 8 份、 千里光 15 和 黄芪 8 份。 0007 优选地, 所述药剂为片剂、 分散片、 口含片、 散剂或颗粒剂。 0008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剂疗效明确, 作用迅速, 并且无毒副作用, 非 常适于大规模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 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 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 但是只要不脱离本 发明的基本思想, 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0010 实施例 。
7、1 本发明散剂的制备 0011 取金银花 80 克、 金果榄 150 克、 连翘 250 克、 甘草 150 克、 白狼毒 150 克、 川芎 100 克、 洪连 200 克、 麦冬 150 克、 五味子 80 克、 千里光 150 和黄芪 80 克, 粉碎, 过 100 目筛, 然 后加入乳糖 150 克和甘露醇 250 克, 混匀, 装入 100 袋中即得。 0012 实验例 0013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内科学 ( 叶任高, 陆再英 . 内科学 M. 第 6 版 . 北 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 和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 孙 传兴 . 。
8、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S. 第 2 版 . 北京 :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4.) 来 说 明 书 CN 102416098 A CN 102416106 A2/2 页 4 制定下列标准 : 1、 发热 ( 体温 38 度以上 )、 伴有恶寒、 头痛、 咽痛、 咳嗽、 口干渴 ; 2、 舌边尖 红、 苔薄白或黄 ; 3、 实验室检查 : 血象升高、 中性左移。凡符合以上三项者即可诊断为患有 上呼吸道感染。 0014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 50 例, 其中男 25 例, 女 25 例 ; 最小年龄 12 岁, 最大年龄 53 岁, 平均年龄 34 岁。 0015 使用实施例 1 中制得的散剂来进行治疗, 其中一天 3 次, 每次一袋, 治疗 7 天为一 个疗程。 0016 疗效评定标准 0017 显效 : 凡前两项标准在 2 天以内消退, 后一项标准第 4 天以内恢复正常者。好转 : 凡前两项标准在 2-3 天内消退, 后一项在第 4-6 天恢复正常者。无效 : 前两项 3 天以内消 退, 后一项第 6 天以后恢复正常者。 0018 经过有一个疗程的观察, 发现 50 例患者治疗效果均为显效, 并且在整个治疗期间 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说 明 书 CN 102416098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