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sha****007 文档编号:5370107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95488.1

申请日:

2012.04.01

公开号:

CN102613392A

公开日:

2012.08.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23K 1/14申请公布日:201208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K 1/14申请日:20120401|||公开

IPC分类号:

A23K1/14

主分类号:

A23K1/14

申请人: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发明人:

任春光; 贺红早; 孙超; 王莹; 向准

地址: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桐荫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顾书玲;程新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采集堆放在田间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作为菌种原料,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制得菌种,将菌种用马丁氏液态培养基培养后制成菌液,将菌液接种于秸秆发酵生产秸秆饲料,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秸秆微生物分解发酵特点,对症下药,利用当地微生物(采集于堆放在田间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处理当地秸秆,所得秸秆饲料是一种无异味、纤维素含量降低,各项营养指标都较高、适口性好、易消化的绿色动物饲料,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技术可行,为农作物秸秆加工与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菌种采集:采集堆放在田间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2)菌种分离:将油菜秸秆浸泡后稀释,取稀释液涂布在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种;(3)菌液培养: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菌种接种于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制得菌液;(4)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150~250g、蔗糖15~25g和蒸馏水100~150ml,混匀发酵,即得秸秆饲料。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1)菌种采集:采集堆放在田间300天以上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2)菌种分离: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8~12的质量比混合浸泡20~28h后稀释至1O-4倍,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8~12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种;(3)菌液培养:用0.3cm打孔器取步骤(2)得到的菌种接种于45~55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10~130r/min摇床培养70~74h,再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80~12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4)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200g、蔗糖20g和蒸馏水120ml,混匀,置于25~28℃条件下发酵15~20d即可。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分离为: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10的质量比混合浸泡24h后稀释至1O-4倍,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10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种。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液培养为:用0.3cm打孔器取步骤(2)得到的菌种接种于5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20r/min摇床培养72h,再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10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5.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丁氏培养基中按250ml马丁氏培养基加入15~25mg青霉素和25~35mg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加入量分别为20mg和30mg。7.按照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按25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加入15~25mg青霉素和25~35mg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加入量分别为20mg和30mg。

说明书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杆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潜在生物资源,我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7亿吨左右。现阶段国家正大力提倡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一方面是解决秸秆资源季节性过剩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解决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目前秸秆资源大部分是焚烧还田和用作生活燃料,少部分用作反刍家畜饲料,数量还达不到秸秆资源总量的1O%,综合利用率低。我国对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饲料工业集约化生产水平较低。

秸秆饲料的转化和加工利用技术主要有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其中物理处理、化学处理方法最新的成果也只能做到改善秸秆的适口性,少部分能改善纤维素的品质,但均不能有效地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目前用于饲料加工的主要是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利用率不及10%,少数养殖企业也引进了微贮处理技术。但微贮处理技术由于引进的秸秆分解菌种不适宜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分解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方法不能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微贮处理技术又不能满足不能气候条件的缺陷,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秸秆微生物分解发酵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提供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广大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有力保障,方法简单,营养丰富,易消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采集:采集堆放在田间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2)菌种分离:将油菜秸秆浸泡后稀释,取稀释液涂布在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筛选D/d值(菌落生长直径为d,菌落周围透明圈直径为D)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种;

(3)菌液培养:取少量步骤(2)得到的菌种接种于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制得菌液;

(4)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150~250g、蔗糖15~25g和蒸馏水100~150ml,混匀发酵,即得秸秆饲料。

具体的,上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为:

(1)菌种采集:采集堆放在田间300天以上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2)菌种分离: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8~12的质量比混合浸泡20~28h后稀释至1O-4倍,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8~12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种;

(3)菌液培养:用0.3cm打孔器取步骤(2)得到的菌种接种于45~55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10~130r/min摇床培养70~74h,再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80~12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4)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200g、蔗糖20g和蒸馏水120ml,混匀,置于25~28℃条件下发酵15~20d即可。

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菌种分离为: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10的质量比混合浸泡24h后稀释至1O-4倍,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10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种。所述菌液培养为:用0.3cm打孔器取步骤(2)得到的菌种接种于5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20r/min摇床培养72h,再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10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优选的,前述制备方法中,在所述马丁氏培养基中按250ml马丁氏培养基加入15~25mg青霉素和25~35mg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优选加入量分别为20mg和30mg。在所述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按25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加入15~25mg青霉素和25~35mg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优选加入量分别为20mg和30mg。在马丁氏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可以抑制黄曲霉等能引起秸秆霉变的有害细菌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秸秆微生物分解发酵特点,对症下药,利用当地微生物(采集于堆放在田间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处理当地秸杆,将秸秆粗纤维转化为可消化的养分,且污染少、效益高,所得秸秆饲料是一种无异味、纤维素含量低,各项营养指标都较高、适口性好、易消化的绿色动物饲料,提高了秸秆资源饲料利用的效率,解决了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却缺乏冬季家畜饲料和秸秆饲用率低下的瓶颈问题。在制备时,还可以在马丁氏培养基和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能抑制黄曲霉等能引起秸秆霉变的有害菌生长,在5~30℃的条件下,秸秆饲料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方法简单,取材方便,技术可行,为农作物秸秆加工与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发酵池构造:长10m,宽5m,高1m,40cm厚的砖墙,C25砼灌浆,侧面粉刷。

(1)秸秆预处理:于每年3~5月份或8~11月份农作物成熟后收集秸秆,将农作物秸秆中的石块、土块等动物不能食用的杂物去除,采用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成2~5cm长度,以便发酵时微生物能充分接触;

(2)微生物菌种采集:采集长期堆放在田间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3)菌种分离:将秸秆与水按1:10的质量比混合,浸泡24h后稀释至1O-4,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10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取D/d值大于2的菌落继续分离纯化培养(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是将菌种接种于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至菌落无污染并且D/d值大于2,制得菌种;

(4)菌液培养:用3mm打孔器采集步骤(2)所制得的菌种,接种于5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20r/min摇床培养72h,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10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5)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200g、蔗糖20g和蒸馏水120ml,混匀,置于25~28℃条件下发酵15~20d即可,检验合格后,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

发酵前,秸秆渣的粗蛋白含量为1.26%、粗纤维含量为47%、粗脂肪含量为0.69%,发酵后,秸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3.21%、粗纤维含量为9.8%、粗脂肪含量为1.25%。

实施例2:

(1)菌种采集:将油菜秸秆堆放在田间300天以上使其自然腐烂后采集腐烂的油菜秸秆;

(2)菌种分离: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8的质量比浸泡20h后稀释至1O-4,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12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如菌种有污染则继续分离纯化,将菌种接种于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直至菌种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分离得到的菌种;

(3)菌液培养:用3mm打孔器采集步骤(2)所制得的菌种,接种于55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10r/min摇床培养74h,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8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4)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150g、蔗糖15g和蒸馏水150ml,混匀,置于25~28℃条件下发酵15~20d即可。检验合格后,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

得到的秸秆饲料各成分为:水分7.23%~7.57%、灰分3.15%~3.61%、P 58.1~64.5mg/100g、Ca 863~962mg/100g、粗蛋白3.52%~4.66%、粗纤维9.8%~10.8%、粗脂肪1.35%~4.25%,纤维素含量降低,各项营养指标都提高,再经过检验合格后,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适口性好,营养丰富。

实施例3:

(1)菌种采集:将油菜秸秆堆放在田间300天以上使其自然腐烂后采集腐烂的油菜秸秆;

(2)菌种分离: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12的质量比浸泡28h后稀释至1O-4,取稀释液0.1mL涂布在8ml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如菌种有污染则继续分离纯化,将菌种接种于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培养5~7d,直至菌种无污染,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分离得到的菌种;

(3)菌液培养:用直径0.3cm打孔器采集步骤(2)所制得的菌种,接种于45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于25℃、130r/min摇床培养70h,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12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4)秸秆发酵:取菌液20~100ml、秸秆渣250g、蔗糖25g和蒸馏水100ml,混匀,置于25~28℃条件下发酵15~20d即可。检验合格后,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1339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8.01 CN 102613392 A *CN102613392A* (21)申请号 201210095488.1 (22)申请日 2012.04.01 A23K 1/14(2006.01) (71)申请人 贵州省生物研究所 地址 550009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桐荫路 1 号 (72)发明人 任春光 贺红早 孙超 王莹 向准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顾书玲 程新敏 (54) 发明名称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采 集堆。

2、放在田间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作为菌种原 料, 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培养制得菌种, 将菌种用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培养后制成菌液, 将菌液接种 于秸秆发酵生产秸秆饲料, 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 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秸秆微生物分解发酵特点, 对 症下药, 利用当地微生物 (采集于堆放在田间并自 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处理当地秸秆, 所得秸秆饲料 是一种无异味、 纤维素含量降低, 各项营养指标都 较高、 适口性好、 易消化的绿色动物饲料, 使用本 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实现规模化、 产业化生 产, 方法简单, 取材方便, 技术可行, 为农作物秸秆 加工与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

3、页 说明书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1/1 页 2 1.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1) 菌种采集 : 采集堆放在田间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 (2) 菌种分离 : 将油菜秸秆浸泡后稀释, 取稀释液涂布在马丁氏培养基上于 25培养 5 7d, 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 筛选 D/d 值大于 2 的菌落即为菌种 ; (3) 菌液培养 : 取少量步骤 (2) 得到的菌种接种于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制得 菌液 ; (4) 秸秆发酵 : 取菌液 20 100ml、 秸秆渣 1。

4、50 250g、 蔗糖 15 25g 和蒸馏水 100 150ml, 混匀发酵, 即得秸秆饲料。 2. 按照权利要求 1 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菌种采集 : 采集堆放在田间 300 天以上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 (2) 菌种分离 : 将油菜秸秆与水按 1:8 12 的质量比混合浸泡 20 28h 后稀释至 1O-4 倍, 取稀释液 0.1mL 涂布在 8 12ml 马丁氏培养基上, 于 25培养 5 7d, 继续用马丁氏 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 筛选 D/d 值大于 2 的菌落即为菌种 ; (3) 菌液培养 : 用 0.3cm 打孔器取步骤 (2) 得到的菌。

5、种接种于 45 55ml 马丁氏液态 培养基中, 于 25、 110 130r/min 摇床培养 70 74h, 再取 20% 的培养产物接种于 80 12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 (4) 秸秆发酵 : 取菌液 20 100ml、 秸秆渣 200g、 蔗糖 20g 和蒸馏水 120ml, 混匀, 置于 25 28条件下发酵 15 20d 即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菌种分离为 : 将油菜秸 秆与水按 1:10 的质量比混合浸泡 24h 后稀释至 1O-4倍, 取稀释液 0.1mL 涂布在 10ml 马丁 氏培养基上, 于 25培养 5 。

6、7d, 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 筛选 D/d 值 大于 2 的菌落即为菌种。 4. 按照权利要求 2 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菌液培养为 : 用 0.3cm 打孔器取步骤 (2) 得到的菌种接种于 5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 于 25、 120r/min 摇床培 养 72h, 再取 20% 的培养产物接种于 10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5. 按照权利要求 1、 2 或 3 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马丁氏培养 基中按 250ml 马丁氏培养基加入 15 25mg 青霉素和 25 35mg 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 和。

7、链霉素。 6. 按照权利要求 5 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加 入量分别为 20mg 和 30mg。 7. 按照权利要求 1、 2 或 4 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所述马丁氏液态 培养基中按 25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加入 15 25mg 青霉素和 25 35mg 链霉素的比例加 入青霉素和链霉素。 8. 按照权利要求 7 所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青霉素和链霉素的加 入量分别为 20mg 和 30m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613392 A 2 1/3 页 3 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8、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杆应用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潜在生物资源, 我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 7 亿吨左右。现阶 段国家正大力提倡秸秆资源综合利用, 一方面是解决秸秆资源季节性过剩造成严重污染环 境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解决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目前秸秆资源大部 分是焚烧还田和用作生活燃料, 少部分用作反刍家畜饲料, 数量还达不到秸秆资源总量的 1O%, 综合利用率低。我国对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饲料工业集约化生产水 平较低。 0003 秸秆饲料的转化和加工利用技术主要有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其中物理处理、 化 。

9、学处理方法最新的成果也只能做到改善秸秆的适口性, 少部分能改善纤维素的品质, 但均 不能有效地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目前用于饲料加工的主要是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 利用率不及10%, 少数养殖企业也引进了微贮处理技术。 但微贮处理技术由于引进的秸秆分 解菌种不适宜各地区的气候条件, 分解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效率低下、 物理处理和化 学处理方法不能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 微贮处理技术又不能满足不能气候条件的 缺陷, 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秸秆微生物分解发酵的不同特点, 对症下药, 提供一种秸 秆饲料的制备方法, 为广大山区大力。

10、发展生态畜牧业提供有力保障, 方法简单, 营养丰富, 易消化。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 本发明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菌种采集 : 采集堆放在田间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 (2) 菌种分离 : 将油菜秸秆浸泡后稀释, 取稀释液涂布在马丁氏培养基上于 25培养 5 7d, 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 筛选 D/d 值 (菌落生长直径为 d, 菌落 周围透明圈直径为 D) 大于 2 的菌落即为菌种 ; (3) 菌液培养 : 取少量步骤 (2) 得到的菌种接种于马丁氏液体培养基上摇床培养制得 菌液 ; (4) 秸秆发酵 : 取菌。

11、液 20 100ml、 秸秆渣 150 250g、 蔗糖 15 25g 和蒸馏水 100 150ml, 混匀发酵, 即得秸秆饲料。 0006 具体的, 上述秸秆饲料的制备方法为 : (1) 菌种采集 : 采集堆放在田间 300 天以上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 (2) 菌种分离 : 将油菜秸秆与水按 1:8 12 的质量比混合浸泡 20 28h 后稀释至 1O-4 倍, 取稀释液 0.1mL 涂布在 8 12ml 马丁氏培养基上, 于 25培养 5 7d, 继续用马丁氏 说 明 书 CN 102613392 A 3 2/3 页 4 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 筛选 D/d 值大于 2 的菌落即。

12、为菌种 ; (3) 菌液培养 : 用 0.3cm 打孔器取步骤 (2) 得到的菌种接种于 45 55ml 马丁氏液态 培养基中, 于 25、 110 130r/min 摇床培养 70 74h, 再取 20% 的培养产物接种于 80 12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 (4) 秸秆发酵 : 取菌液 20 100ml、 秸秆渣 200g、 蔗糖 20g 和蒸馏水 120ml, 混匀, 置于 25 28条件下发酵 15 20d 即可。 0007 更进一步的, 前述的制备方法中, 所述菌种分离为 : 将油菜秸秆与水按 1:10 的质 量比混合浸泡 24h 后稀释至 1O-4倍, 取稀释液 0.。

13、1mL 涂布在 10ml 马丁氏培养基上, 于 25 培养57d, 继续用马丁氏培养基分离纯化菌种至无污染, 筛选D/d值大于2的菌落即为菌 种。所述菌液培养为 : 用 0.3cm 打孔器取步骤 (2) 得到的菌种接种于 5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 基中, 于 25、 120r/min 摇床培养 72h, 再取 20% 的培养产物接种于 10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 基中制得菌液。 0008 优选的, 前述制备方法中, 在所述马丁氏培养基中按 250ml 马丁氏培养基加入 15 25mg 青霉素和 25 35mg 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 青霉素和链霉素的优 选加入量分别为 20mg 和 。

14、30mg。在所述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按 25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加 入 15 25mg 青霉素和 25 35mg 链霉素的比例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 青霉素和链霉素的 优选加入量分别为 20mg 和 30mg。在马丁氏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可以抑制黄曲霉 等能引起秸秆霉变的有害细菌生长。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秸秆微生物分解 发酵特点, 对症下药, 利用当地微生物 (采集于堆放在田间并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处理当 地秸杆, 将秸秆粗纤维转化为可消化的养分, 且污染少、 效益高, 所得秸秆饲料是一种无异 味、 纤维素含量低, 各项营养指标都较高、。

15、 适口性好、 易消化的绿色动物饲料, 提高了秸秆资 源饲料利用的效率, 解决了我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却缺乏冬季家畜饲料和秸秆饲用率低 下的瓶颈问题。在制备时, 还可以在马丁氏培养基和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和链 霉素, 能抑制黄曲霉等能引起秸秆霉变的有害菌生长, 在 5 30的条件下, 秸秆饲料的保 质期长达 1-2 个月。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制作方法可以实现规模化、 产业化生产, 方法简单, 取材方便, 技术可行, 为农作物秸秆加工与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实施例 1 : 发酵池构造 : 长 10m, 宽 5m, 高 1m, 40cm 厚的砖墙, C25 砼灌浆, 侧面。

16、粉刷。 0011 (1) 秸秆预处理 : 于每年 3 5 月份或 8 11 月份农作物成熟后收集秸秆, 将农作 物秸秆中的石块、 土块等动物不能食用的杂物去除, 采用粉碎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成 2 5cm 长度, 以便发酵时微生物能充分接触 ; (2) 微生物菌种采集 : 采集长期堆放在田间自然腐烂的油菜秸秆 ; (3) 菌种分离 : 将秸秆与水按 1:10 的质量比混合, 浸泡 24h 后稀释至 1O-4, 取稀释液 0.1mL 涂布在 10ml 马丁氏培养基上, 于 25培养 5 7d, 取 D/d 值大于 2 的菌落继续分离 纯化培养 (分离纯化培养的方法是将菌种接种于马丁氏培养基上于25。

17、培养57d) , 至菌 落无污染并且 D/d 值大于 2, 制得菌种 ; 说 明 书 CN 102613392 A 4 3/3 页 5 (4) 菌液培养 : 用 3mm 打孔器采集步骤 (2) 所制得的菌种, 接种于 5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 基中, 于 25、 120r/min 摇床培养 72h, 取 20% 的培养产物接种于 100ml 马丁氏液态培养基 中制得菌液 ; (5) 秸秆发酵 : 取菌液 20 100ml、 秸秆渣 200g、 蔗糖 20g 和蒸馏水 120ml, 混匀, 置于 25 28条件下发酵 15 20d 即可, 检验合格后, 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 0012 发酵前,。

18、 秸秆渣的粗蛋白含量为 1.26%、 粗纤维含量为 47%、 粗脂肪含量为 0.69%, 发酵后, 秸秆饲料中粗蛋白含量为 3.21%、 粗纤维含量为 9.8%、 粗脂肪含量为 1.25%。 0013 实施例 2 : (1) 菌种采集 : 将油菜秸秆堆放在田间 300 天以上使其自然腐烂后采集腐烂的油菜秸 秆 ; (2) 菌种分离 : 将油菜秸秆与水按1:8的质量比浸泡20h后稀释至1O-4, 取稀释液0.1mL 涂布在 12ml 马丁氏培养基上, 于 25培养 5 7d, 如菌种有污染则继续分离纯化, 将菌种 接种于马丁氏培养基上于 25培养 5 7d, 直至菌种无污染, 筛选 D/d 值大。

19、于 2 的菌落即 为分离得到的菌种 ; (3) 菌液培养 : 用 3mm 打孔器采集步骤 (2) 所制得的菌种, 接种于 55ml 马丁氏液态培养 基中, 于25、 110r/min摇床培养74h, 取20%的培养产物接种于80ml马丁氏液态培养基中 制得菌液 ; (4) 秸秆发酵 : 取菌液 20 100ml、 秸秆渣 150g、 蔗糖 15g 和蒸馏水 150ml, 混匀, 置于 25 28条件下发酵 15 20d 即可。检验合格后, 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 0014 得到的秸秆饲料各成分为 : 水分 7.23% 7.57%、 灰分 3.15% 3.61%、 P 58.1 64.5mg/1。

20、00g、 Ca 863 962mg/100g、 粗蛋白 3.52% 4.66%、 粗纤维 9.8% 10.8%、 粗脂肪 1.35% 4.25%, 纤维素含量降低, 各项营养指标都提高, 再经过检验合格后, 可直接给反刍 动物食用, 适口性好, 营养丰富。 0015 实施例 3 : (1) 菌种采集 : 将油菜秸秆堆放在田间 300 天以上使其自然腐烂后采集腐烂的油菜秸 秆 ; (2)菌种分离 : 将油菜秸秆与水按 1:12 的质量比浸泡 28h 后稀释至 1O-4, 取稀释液 0.1mL 涂布在 8ml 马丁氏培养基上, 于 25培养 5 7d, 如菌种有污染则继续分离纯化, 将 菌种接种于。

21、马丁氏培养基上于 25培养 5 7d, 直至菌种无污染, 筛选 D/d 值大于 2 的菌 落即为分离得到的菌种 ; (3) 菌液培养 : 用直径 0.3cm 打孔器采集步骤 (2) 所制得的菌种, 接种于 45ml 马丁氏液 态培养基中, 于 25、 130r/min 摇床培养 70h, 取 20% 的培养产物接种于 120ml 马丁氏液态 培养基中制得菌液 ; (4) 秸秆发酵 : 取菌液 20 100ml、 秸秆渣 250g、 蔗糖 25g 和蒸馏水 100ml, 混匀, 置于 25 28条件下发酵 15 20d 即可。检验合格后, 可直接给反刍动物食用。 说 明 书 CN 102613392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