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胀管用的胀杆,广泛应用于换热器、锅炉等设备中管子与管板的胀接。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胀管广泛应用于换热器、锅炉等管子与管板的胀接。液压胀管具有胀管效率高、连接可靠、无机械损伤、管子不产生轴向伸长、管束受力小等优点。超高液压胀管新技术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工业化生产。由于这种技术比传统的机械胀管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引起换热器设计、制造部门的高度重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胀杆是胀管头组合件中的一个主要零件,它的直径、长度等主要参数由所需胀接的管子外径、壁厚和管板宽度所决定。
对于胀管压力较大时,管子材料为高强度钢,强度胀接时,胀接压力达300~400MPa时,胀杆所受的拉力很大,特别是对于胀接管子直径较小时,胀杆直径也要相应较小,往往由于胀杆经不起较大的拉力而使胀接管子直径受到限制。
目前的液压胀接如图1所示,图中,1轴向中心孔、2径向小横孔、3胀杆、4定位套、5管子、6管板、7液袋、8挡圈、9锥形圈、10弹簧圈、11螺母,胀杆3的内孔由轴向中心孔1与径向小横孔2组成,两孔连通一般呈互相垂直。胀接时,液体通过胀杆3的轴向中心孔1及径向小横孔2,注进液袋7,胀接时胀杆3所受拉力很大,由于胀杆3有中心孔1、小横孔2的存在,特别是小横孔2处受到的应力集中的作用,在常规加工时,胀接压力还不到300MPa,胀杆3常常会在小横孔2的截面处发生断裂,大大削弱了胀杆3地抗拉强度,疲劳载荷有很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液压胀管中,胀杆由于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形,提供一种抗疲劳强度高,可以胀接各种直径管子的胀杆,它能够有效地消除胀杆在胀接时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增强了抗疲劳载荷的能力。
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胀杆,胀杆的内部设有一通孔,通孔两端分别为液体的进口端与液体的出口端,通孔包括轴向中心孔,其特征在于通孔还包括一弧形小内孔,轴向中心孔与弧形小内孔连通。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经过多年的研究反复探索,以及在实践中应用分析,设计出一种带有弧度的小内孔的胀杆,改进了现有技术中胀杆的中心孔与小横孔之间的直角连接,消除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集中现象,增强了胀杆的抗疲劳强度。
本发明在设计中,主要改进原有的内孔中小横孔的结构,消除小横孔与轴向中心孔的连接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将胀杆的小横孔改为弧形小内孔,消除了应力集中。本发明可以延长胀杆它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原来的胀杆局限于胀接压力在300~400MPa的性形,使用次数一般只有300多次,而且本发明的胀杆使用次数可达到1000次,在胀接压力达500MPa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胀杆还可以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板胀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胀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胀杆的结构如图2所示,胀杆的内部设有一通孔,通孔包括轴向中心孔1’,还包括一弧形小内孔2’,轴向中心孔1’与弧形小内孔2’连通,它们的端部分别为液体的进口端与液体的出口端。胀接时液体由轴向中心孔1’端流入内孔,由弧形小内孔2’的端部流出,流入液袋进行胀接。图2中胀杆的弧形小内孔2’,胀杆弧形小内孔2’直径为0.6~1mm,最好为0.6~0.8mm,圆弧中心线曲率半径为15~50mm,最好为20~30mm,曲率半径与胀杆直径的大小有关。对于胀接管子直径较小时,胀杆直径也要相应较小,胀杆的弧形小内孔2’不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所以能经得起较大的拉力,另外本发明胀杆的内孔可以采用激光或电火花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