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及茶叶包.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534221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98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15538.9

申请日:

2003.06.24

公开号:

CN1665975A

公开日:

2005.09.0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D04H 3/14登记生效日:2016052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旭化成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大阪市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大纪商事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大纪商事株式会社|||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H3/14; A47J31/06

主分类号:

D04H3/14; A47J31/06

申请人: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大纪商事株式会社

发明人:

岩崎博文; 长尾博彦; 山口南生子; 齐藤充范

地址:

日本大阪市

优先权:

2002.07.01 JP 2002/192497; 2002.07.01 JP 2002/19250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樊卫民;杨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无纺布及使用该无纺布的茶叶包,其中,无纺布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平均纤维直径为7~40μm、部分热压接率为5~30%、消光剂含量为0.5wt%以下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以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为主要构成成分进行层压制成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最大开孔直径为200~2000μm、透明性为50%以上、漏粉率为10wt%以下、亲水性不足10秒。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纺布,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 2 、平均纤维直径 为7~40μm、部分热压接率为5~30%、消光剂含量为0.5wt%以下的 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以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为主要构成 成分层压而成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最大开孔直径为200~2000μm、 透明性为50%以上、漏粉率为10wt%以下、亲水性不足10秒。
2: 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纺布,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30g/m 2 、 平均纤维直径为12~30μm、部分热压接部率为5~30%、消光剂含量 为0.2wt%以下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以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 纺布为主要构成成分层压而成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最大开孔直径 为400~1650μm、透明性为60%以上、漏粉率为5wt%以下、亲水性 不足10秒。
3: 权利要求1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由平均纤维直径为7~ 15μm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和平均纤维直径为15~40μm的热塑性 合成纤维无纺布层压而成。
4: 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 合成纤维无纺布是含有聚烯烃系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
5: 权利要求1~3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 合成纤维无纺布是含有聚酯系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
6: 权利要求5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合成纤维无 纺布是含有脂肪族聚酯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
7: 权利要求6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脂肪族聚酯长纤维 是选自聚D-乳酸、聚L-乳酸、D-乳酸和L-乳酸的共聚物、D-乳酸 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L-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D-乳酸和L-乳 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或者这些共聚物的共混物的聚酯长纤维。
8: 权利要求1~7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热塑 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上层压了2~15g/m 2 具有比该热塑性合成纤维的熔 点低30~200℃的熔点的合成树脂或纤维状物。
9: 一种茶叶包,将茶的被提取物填充在含有权利要求1~8任 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的袋中,密封制成。
10: 权利要求9记载的茶叶包,其中,袋为四面体形状。
11: 权利要求9或10记载的茶叶包,其中,茶的被提取物为红 茶、绿茶或乌龙茶。

说明书


无纺布及茶叶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纺布及使用该无纺布的茶叶包。

    背景技术

    以前,在提取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的成分时,多采用茶叶包方式的简便的方法。茶叶包中使用的包装材料一般多采用纸,茶叶包用的纸具有致密的结构,故漏粉少,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透明性差难以看到包装材料中茶的叶子,不能进行热密封加工等。

    最近,该包装材料使用热塑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该无纺布是使长纤维无纺布和极细纤维无纺布复合,利用极细纤维的过滤器效果减少漏粉。现有的这类热塑性合成纤维的无纺布在可以进行热密封加工,漏粉少方面具有优势,但是,透明性不足,不能看到包装材料中茶的叶子。特别是对高级茶叶,不能看到茶叶包中的叶子的状态是大的缺陷。

    为了提高茶叶包的透明性和高级感等,可以将网眼粗的纱织物加工成袋状,但是存在着漏粉多的问题。而且也有废弃处理形成垃圾的问题。

    特开2001-131826号公报中记载了聚-L-乳酸组成的细度为15~35dtex、沸水收缩率为20%以下为特征的茶叶包用的生物分解性单纤维。但是该发明是使用单纤维的纱织物制成的茶叶包,存在如果提高透明性,漏粉变多的问题。

    特开2002-105829号公报中记载了使热塑性脂肪族聚酯长纤维无纺布进行弯曲加工地柔软加工方法。该文献中公开了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5~200g/m2、细度为1.0~12dtex、具有4~50%的部分热压接部的长纤维无纺布,而且,因为具有生物分解性,不存在废弃处理中的垃圾问题。但是,对透明性、漏粉性等好的无纺布或茶叶包没有记载。

    特开9-142485号公报中记载了将纤维素系纤维和生物分解性脂肪族聚酯纤维混合而成的短纤维无纺布。该无纺布短纤维的细度为1~10旦尼尔、部分热粘接率为5~50%或全面热粘接,强度及加工性好,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可以应用于生活垃圾的袋等。但是,对透明性、漏粉性等好的无纺布或茶叶包没有记载。

    特开平7-189136号公报中公开了使用鞘芯型纤维的遮光型无纺布,使用聚合物构成的芯鞘复合纤维,其中,鞘成分中无机粒子的添加量少,芯成分中无机粒子的添加量多。因为该类无纺布在芯成分中含有大比例的无机粒子,故隐蔽性强,有利于作为印刷基材使用。但是没有记载透明性、漏粉性等好的无纺布或茶叶包。

    在WO02/48443号公报中公开了改进透明性的茶叶包用无纺布材料,但是,没有涉及漏粉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透明性好且漏粉少,袋加工性好,而且,在废弃处理时不产生垃圾问题的无纺布及使用该无纺布的茶叶包。

    本发明者通过组合热塑性合成纤维材料、消光剂的含量、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纤维直径、单位面积的重量、热压接条件等,发现可以得到满足透明性好而且漏粉少两种性能的无纺布,直至完成本发明。

    也就是,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无纺布,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平均纤维直径为7~40μm、部分热压接率为5~30%、消光剂含量为0.5wt%以下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以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为主要构成成分层压而成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最大开孔直径为200~2000μm、透明性为50%以上、漏粉率为10wt%以下、亲水性不足10秒。

    2.上述1记载的无纺布,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为12~30g/m2、平均纤维直径为12~30μm、部分热压接部率为5~30%、消光剂含量为0.2wt%以下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以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为主要构成成分层压而成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最大开孔直径为400~1650μm、透明性为60%以上、漏粉率为5wt%以下、亲水性不足10秒。

    3.上述1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由平均纤维直径为7~15μm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和平均纤维直径为15~40μm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层压而成。

    4.上述1~3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是含有聚烯烃系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

    5.上述1~3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是含有聚酯系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

    6.上述5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是含有脂肪族聚酯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

    7.上述6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脂肪族聚酯长纤维是选自聚D-乳酸、聚L-乳酸、D-乳酸和L-乳酸的共聚物、D-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L-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D-乳酸和L-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或者这些共聚物的共混物的聚酯长纤维。

    8.上述1~7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上层压了2~15g/m2具有比该热塑性合成纤维的熔点低30~200℃的熔点的合成树脂或纤维状物。

    9.一种茶叶包,将茶的被提取物填充在含有上述1~8任何一项记载的无纺布的袋中,密封制成。

    10.上述9记载的茶叶包,其中,袋为四面体形状。

    11.上述9或10记载的茶叶包,其中,茶的被提取物为红茶、绿茶或乌龙茶。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中,构成无纺布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例如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共聚聚丙烯等聚烯烃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聚酯、脂肪族聚酯等聚酯系纤维;鞘为聚乙烯、聚丙烯、共聚聚酯、脂肪族聚酯等,芯为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构成的芯鞘结构等的复合纤维;聚乳酸、聚琥珀酸丁二醇酯、聚琥珀酸乙二醇酯等生物分解性纤维等的短纤维或长纤维。

    这些纤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层压两种或两种以上使用。例如,将长纤维无纺布和短纤维层压,利用热压纹加工等得到的层压无纺布等。

    在本发明中,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优选10~40g/m2、更优选12~30g/m2。当单位面积的重量在上述范围时,透明性好,纤维间隙适当,漏粉少。

    本发明中,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的平均纤维直径为7~40μm、优选10~35μm、更优选12~30μm。当平均纤维直径在上述范围时,其透明性好,漏粉少。

    本发明中,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其部分热压接率为5~30%,优选7~27%。通过对无纺布进行部分热压接加工,可以使构成无纺布的纤维间隙减小,另外,可以调整无纺布的透明性、漏粉性、强度、硬度等。当部分热压接率不足5%时,压接得到的接合部分少,漏粉多。另外,当超过30%时,因为接合部分多,故漏粉少、透明性好,但是组织容易变硬,并且液体通过性下降。另外,部分热压接率用热压接部分的面积相对于无纺布整体的面积的比率表示。

    部分热压接加工方法例如使具有凹凸表面结构的压纹辊和表面平滑的平辊构成的一对加热辊之间通过无纺布,在无纺布整体上形成均匀分散的热压接部。

    本发明的无纺布透明性越高(隐蔽性低)越好,故作为构成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的纤维中的消光剂的无机添加剂越少越好。因此,优选光亮、超光亮纤维的无纺布。消光剂的含量优选0.5wt%以下,更优选0.2wt%以下,消光剂可以是通常使用的氧化钛、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等金属氧化物,考虑粒子的稳定性、纺丝的稳定性,更优选氧化钛。

    本发明的无纺布,通过将细纤维层与粗纤维层组合,可以进一步满足漏粉性和透明性两种特性。例如更优选利用平均纤维直径为7~15μm的细纤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3~20g/m2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织层,和平均纤维直径为15~40μm的粗纤维、单位面积的重量为4~30g/m2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织层进行层压。

    本发明的无纺布因为做成茶叶包等袋形状使用,故利用制袋机进行热密封加工,粘接强度高,所以优选。为了得到具有粘接强度的良好的热密封性,优选使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压2~15g/m2、优选4~12g/m2的熔点比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的熔点低30~200℃、更优选低50~160℃的合成树脂或其纤维状物。

    在比较高熔点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上层压比其熔点低的合成树脂或其纤维状物,通过设置了熔点差,在热密封加工时,只有低熔点的合成树脂或纤维状物软化或熔解起到粘接剂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得到高密封强度。

    当低熔点的合成树脂或其纤维状物的层压量为上述范围时,作为粘接剂的添加量是适当的,可以得到足够的热密封强度,另外,透明性高,制造成本低。另外,热密封强度优选1N/5cm以上,更优选3N/5cm以上。

    前述低熔点的合成树脂或其纤维状物例如有: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共聚合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直链状聚酯、共聚多酯等聚酯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聚酰胺系树脂、合成橡胶系树脂等合成树脂或其纤维状物;鞘为低熔点成分的聚乙烯、聚丙烯、共聚多酯,芯为高熔点成分的聚丙烯、共聚多酯、尼龙-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组合构成的具有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聚乳酸、聚琥珀酸丁酯(ポリブチルサクシネ一ト)等脂肪酸酯纤维等的低熔点纤维等。

    前述低熔点的合成树脂或其纤维状物层压在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上的方法例如有帘式喷雾方式,使前述树脂熔解,将半熔融状态的树脂或其纤维状物涂布在无纺布上;使溶解的树脂从喷嘴喷出,涂布在无纺布上的涂布方式;或者,利用梳理法、无接触热风法等将高熔点纤维和低熔点纤维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的短纤维等做成纤维网,使该纤维网层压在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上,之后用热辊等接合,得到层压无纺布的方法等。

    另外,本发明中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优选在废弃处理时不产生垃圾问题,优选生物分解性树脂构成的脂肪族聚酯长纤维无纺布物。

    生物分解性树脂例如优选使用聚乳酸系聚合物。聚乳酸系聚合物优选聚D-乳酸、聚L-乳酸、D-乳酸和L-乳酸的共聚物、D-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L-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D-乳酸和L-乳酸和羟基羧酸的共聚物,或者其共混物。上述树脂的熔点优选使用100℃或100℃以上。

    上述聚乳酸系聚合物中使用的羟基羧酸例如有羟基乙酸、羟基丁酸、羟基戊酸、羟基戊酸、羟基己酸、羟基庚酸、羟基辛酸等。其中优选羟基乙酸、羟基己酸。

    聚乳酸系聚合物的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考虑纺丝性、丝强度等,重均分子量优选1万~100万,重均分子量更优选3万~50万。

    为了提高耐热性、机械强度、聚合度、柔软性等,在上述聚合物中可以使用结晶成核剂等添加剂。结晶成核剂例如有滑石、氧化钛、碳酸钙、碳酸镁、碳等。为了使聚乳酸系聚合物纤维的结晶化度为10~40%,结晶成核剂的添加量优选0.5wt%以下,更优选0.2wt%以下。当结晶化度在上述范围时,耐热性、机械强度充分,另外,耐热性、机械强度适当,热压接性、生物分解性良好。

    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纺粘法、针形冲头法、无接触热风法、水柱(ウォ一タ一二一ドル)法等。例如,在采用纺粘法时,利用熔融纺丝装置熔融合成树脂,从纺丝喷丝头吐出,进行纺丝,用吸气管拉伸,然后,在传送带网上开纤、捕集之后,通过压纹辊和平滑辊之间,通过热压纹进行部分热压接,制造无纺布。

    本发明中,含有聚烯烃系长纤维或者聚酯系长纤维的纺粘型无纺布,因其能够得到无纺布的质地均匀,特别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低的无纺布,因而是优选的无纺布。通过得到单位面积的重量低且均匀的无纺布,没有单位面积的重量的波动(斑),纤维间隙均匀,孔径分布也均匀,没有因大孔造成的漏粉。纺粘型织物因为单位面积的重量低且强度大,故优选。例如10cm见方的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单位面积的重量变动率10%以下,更优选7%以下,特别优选5%以下。另外,单位面积的重量变动率(%)=[(标准偏差值)/(平均单位面积的重量)]×100。

    本发明的无纺布,其最大开孔直径为200~2000μm,优选300~1800μm,更优选400~1650μm。当最大开孔直径不足200μm时,构成无纺布的纤维间隙小,不漏粉,但是,透明性不够。另外,当最大开孔直径超过2000μm时,纤维间隙变大,透明性好,但漏粉多。

    图1中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最大开孔直径和透明性的关系(线1:左刻度),及最大开孔直径和漏粉率的关系(线2:右刻度)。从图1可知,当最大开孔直径为200μm以上时,无纺布的透明性显著提高,而且漏粉率低,形成良好的状态。当最大开孔直径超过2000μm时,漏粉率迅速地增高。也就是,在无纺布中,提高透明性和抑制漏粉是一个相互相反的关系,本发明者通过将最大开孔直径设定为200~2000μm,可以兼顾透明性的提高和抑制漏粉。

    本发明的无纺布其透明性为50%以上,优选55%以上,更优选60~100%。当透明性不足50%时,通过包装材料难以看到内容物,内容物的状态不清晰。如后所述,使用麦克贝思(マクバス)分光光度计,测定白板的Lw值,黑板的Lb值,从Lw值和Lb值的差求得透明性。

    本发明的无纺布漏粉率为10wt%以下,优选7wt%以下,更优选5wt%以下,当漏粉率超过10wt%时,漏粉多,用作茶叶过滤器时,使提取液中的粉多,形成固体粉成分多的茶,不易饮用。另外漏粉率按照后述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无纺布在加入热水中时,不浮在表面,快速下沉,亲水性好,故优选。本发明的无纺布的亲水性优选不足10秒,更优选不足7秒,特别优选不足5秒。为了使亲水性不足10秒,例如可以在无纺布上涂布亲水剂0.05~5.0wt%、优选0.1~3.0wt%。另外,当亲水剂的涂布量过多时,亲水剂溶出,在用作茶叶包等食品应用方面时出现问题。

    亲水剂优选用作食品用的表面活性剂,例如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等的水溶液、乙醇溶液、或者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等。涂布的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式,如凹版辊方式、给油辊方式、浸渍方式、喷射方式等。

    本发明的无纺布平均表观密度优选0.05~0.25g/cm3、更优选0.08~0.22g/cm3的范围。平均表观密度与无纺布的组织、硬度、透明性、漏粉性有关,当平均表观密度在上述范围时,因为纤维间隙适当,故强度、柔软性、透明性好,形成漏粉少的无纺布,而且,制成袋状时加工性好。

    本发明的无纺布可以用作茶过滤用无纺布,优选将其加工成平袋或四面体形状等袋状,填充被提取物,用作茶叶包。制袋加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热密封、焊接密封、熔化密封、超声波密封、高频密封等,可以使用公知的制袋加工机。

    被提取物例如一般为红茶、绿茶或乌龙茶等茶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烘焙茶、煎茶、大麦茶、药草等。

    本发明的茶叶包可以是平袋,但如果是立体状则会有空间,在放入热水中之前,可以看到茶叶。将茶叶包放入热水中时,能够更好地看到茶的状态,而且通过使茶叶包内的容积加大,可以使茶的叶子膨胀,良好地扩展,快速地进行提取,因而优选。立体形状例如优选三角锥立体形状等四面体形状、或者四面包形状。

    一般立体形状的茶叶包在向袋内填充被提取物、密封之后,装箱后销售。装箱时可以是折叠的形状,消费者从箱中取出使用时,优选袋的形状迅速恢复到原来的立体形状。本发明的无纺布因为是平均纤维直径7~40m的粗纤维构成的,有劲道,具有适当的硬度,立体形状的恢复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最大开孔直径和透明性的关系(线1:左刻度),及最大开孔直径和漏粉率的关系(线2:右刻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于此。

    另外,测定方法、评价方法如下所示。

    (1)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根据JIS-1-1906,将长25cm×宽20cm的试样切取3个位置,测定质量,将其平均值换算成每单位的质量,进行计算。

    (2)平均纤维直径(μm)

    用显微镜摄取500倍的放大相片,用10根的平均值求得。

    (3)透明性(%)

    使用麦克贝思分光光度计CE-3000型(サカタインク制),测定反射率。求得白板Lw0值、黑板Lb0值的差作为基准,从试样的Lw值和Lb值利用下式求得透明性。

    透明性(%)作=[ΔL/ΔL0]×100

    其中,ΔL0=Lw0-Lb0,ΔL=Lw-Lb

    (4)漏粉率(wt%)

    称取太平洋金属株式会社制的纺丝用过滤材料(メタルパウダ一CR53,粒度比为25/50目、650/300μm)约2g,测定其质量W1(g)。将其置于25cm见方的无纺布上,在振荡机上以60rpm振荡5分钟,之后测定通过无纺布的过滤材料的质量W2(g),利用下式求得漏粉率。

    漏粉率(wt%)=[W2/W1]×100

    (5)通气性

    根据JIS-L-1906(フラジュ一ル法)进行测定。

    (6)亲水性

    根据JIS-L-1906(滴下法),测定样品上滴下水后浸透的时间,利用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在5秒内浸透。

    ○:在10秒以内浸透。

    ×:在10秒以上不浸透。

    (7)平均表观密度

    从单位面积的重量和荷重10kPa的厚度求得每单位容积的质量,利用三个位置的平均值求得。

    (8)最大开孔直径

    根据JIS-K-3832(起泡点法)进行测定。

    将直径40mm的圆形试样浸渍在液体中,利用毛细管现象使液体流入试样的所有细孔中,然后,从试样的下面依次增加空气压,当气体压力克服毛细管内的液体表面张力时,测定气泡出现时的气体压力。最初气泡出现是来自最大开孔直径,通过测定此时的气体压力可以计算最大开孔直径。

    (9)密封强度

    将宽5cm×长30cm的试样沿无纺布的纵向、横向切取各6片。使用输出功率40kHz的超声波密封机(ブラザ一ミシン)的厚度1mm圆刃形状的头部角状物(ヘッドホ一ン),超声波密封各试样的3处,将密封的各试样安装在拉伸试验机的上下方向,夹距为10cm,以拉伸速度10cm/分拉伸,测定最高强度,求得6点的平均值,作为密封强度。

    (10)熔体流动指数(MFR)

    根据JIS-K-7210(热塑性塑料的流动试验方法)的表1的条件14,在试验温度230℃,试验荷重21.18N进行测定,求得MFR。

    (11)特性粘度([η])

    特性粘度([η])是根据下述定义式求得的值

    [η]=limC→0(ηr-1)/C]]>

    ηr是将聚合物溶解在纯度98%以上的邻氯苯酚中,测得该稀释溶剂35℃的粘度,用相同温度下测定的上述溶剂的粘度除稀释溶液35℃的粘度,所得到的值定义为相对粘度。C为聚合物浓度(g/100ml)。

    [实施例1~5、比较例1和2]

    利用公知的纺粘法,使用聚丙烯树脂(MFR39:氧化钛的含量为0.1wt%),以熔融纺丝的方式,从纺丝喷嘴纺丝,以高速牵引装置拉伸,开丝,捕集,制成纤维网。利用该方法,改变单位面积的重量及纤维直径,得到各种网。然后在压纹辊和平滑辊之间进行热压,进行热压接,得到部分热压接的聚丙烯长纤维纺粘型无纺布。

    然后在实施例1~5中,在无纺布上利用凹版辊方式分别以0.2~2.0wt%的比率涂布亲水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在130℃温度下干燥,得到无纺布,另外,在比较例1~3中不涂布亲水剂。

    在实施例4和5中,将纤维直径、单位面积的重量不同的两种热塑性合成纤维网用作上层和下层,进行层压,制成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的特性示于表1。另外,在表1的通气性一栏中(括号)内的数值是重复测定2片试样的值。

    表1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1    2    3  上层  单位面积的重  量(g/m2)    12    25    40    15    10    10    65    40  平均纤维直径  (μm)    20    25    27    30    18    44    15    27  下层  单位面积的重  量(g/m2)    -    -   -    10    15    -    -    -  平均纤维直径  (μm)    -    -    -    25    25    -    -    -  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12    25    40    25    25    10    60    40  部分热压接率(%)    25    15    10    15    15    5    35    10  亲水性涂布量(wt%)    0.2    0.4    2,0    0.2    0.3    0    0    0  平均表观密度(g/cm3)    0.11    0.15    0.22    0.14    0.15    0.04    0.35    0.22  通气性(cc/cm2/sec)   (180)    250    210    295    280    (235)    75    210  透明性(%)    75    71    60    77    70    80    30    34  漏粉率(wt%)    4.5    1.5    0.7    2.5    1.0    19.5    0.2    0.7  亲水性(秒)    ◎    ◎    ◎    ◎    ◎    ×    ×    ×  最大开孔直径(μm)    1650    650    350    750    650    2800    125    345  密封强度  (N/5cm)    纵向    6.0    13.5    18.5    12.0    13.0    0.6    26.0    18.0    横向    4.0    7.5    12.5    8.5    7.2    0.3    17.5    12.0  消光剂含量(wt%)    0.1    0.1    0.1    0.1    0.1    0.1    0.1    0.7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无纺布(实施例1~5)透明性、亲水性好,漏粉少。单位面积的重量变动率的测定结果是实施例2为6.5%,实施例5为4.7%。

    与此相对,比较例1透明性好,但漏粉多,没有涂布亲水剂,所以亲水性不好。另外,比较例2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大,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密度高,因而漏粉少,但是透明性大大降低,因为没有涂布亲水剂,故亲水性不好。比较例3因为消光剂添加量多,透明性下降。

    [实施例6~10、比较例4和5]

    除代替聚丙烯树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亮树脂(特性粘度0.76、氧化钛含量0.05wt%),其它和实施例1相同,得到部分热压接的聚酯长纤维纺粘型无纺布。

    然后,在无纺布上,以凹板辊方式将亲水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涂布0.1~0.5wt%,在130℃下干燥。另外,比较例4和5不涂布亲水剂。

    实施例9和10将纤维直径、单位面积的重量不同的两种热塑性合成纤维网应用在上层和下层,进行层压,制成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的特性示于表2。另外,在表2的通气性一栏中(括号)内的数值是重复测定2片试样的值。

    表2                      实施例        比较例    6    7    8    9    10    4    5上层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12    20    40    8    10    10    65平均纤维直径(μm)    19    22    24    14    14    45    13下层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    -    -    8    15    -    -平均纤维直径(μm)    -    -    -    18    25    -    -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12    20    40    16    25    10    65部分热压接率(%)    25    15    10    25    15    3    40亲水性涂布量(wt%)    0.1    0.2    0.5    0.3    0.3    0    0平均表观密度(g/cm3)    0.11    0.15    0.20    0.14    0.18    0.03    0.37通气性(cc/cm2/sec)    (170)    230    185    (145)    220   (265)    60透明性(%)    72    67    57    71    65    81    33漏粉率(wt%)    4.8    1.3    0.5    1.8    0.7    19.6    0.2亲水性(秒)    ◎    ◎    ◎    ◎    ◎    ×    ×最大开孔直径(μm)    1620    630    430    1150    570    2700    110密封强度(N/5cm)    纵向    4.0    10.5    15.5    6.5    12.5    0.3    21.0    横向    3.0    6.5    11.0    3.7    7.8    0.1    13.5消光剂含量(wt%)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由表2可知,本发明的无纺布(实施例6~10)透明性、亲水性好,漏粉少。

    与此相对,比较例4透明性好,但漏粉多,亲水性差。另外,比较例5因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密度大,故漏粉少,但是,透明性、亲水性不好。

    [实施例11~15、比较例6和7]

    除代替聚丙烯树脂,使用熔点173℃、MFR13g/10分的聚乳酸(D异构体/L异构体的共聚比(摩尔)=1.5/98.5)的生物分解性树脂(氧化钛含量0.03wt%),其它和实施例1相同,得到部分热压接的脂肪族聚酯酯长纤维无纺布。

    然后,在无纺布上,以凹板辊方式将亲水剂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涂布0.2wt%,在130℃下干燥。另外,比较例6和7不涂布亲水剂。

    实施例14和15将纤维直径、单位面积的重量不同的两种热塑性合成纤维网应用在上层和下层,进行层压,制成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的特性示于表3。另外,在表3的通气性一栏中(括号)内的数值是重复测定2片试样的值。

    表3                         实施例        比较例    11    12    13    14    15    6    7上层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12    20    30    8    10    11    64平均纤维直径(μm)    14    18    20    12    14    44    13下层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     -    -    8    15    -    -平均纤维直径(μm)    -     -    -    15    20    -    -单位面积的重量(g/m2)    12    20    30    16    25    11    64部分热压接率(%)    25    15    5    25    15    4    38亲水性涂布量(wt%)    0.1    0.2    0.5    0.1    0.2    0    0平均表观密度(g/cm3)    0.13    0.17    0.20    0.15    0.21    0.03    0.36通气性(cc/cm2/sec)    (170)    215    190   (140)    205    (260)    58透明性(%)    76    70    64    73    68    80    29漏粉率(wt%)    3.3    1.1    0.7    1.9    0.8    19.4    0.3亲水性(秒)    ◎    ◎    ◎    ◎    ◎    ×    ×最大开孔直径(μm)    1650    830    670    960    740    2560    120密封强度(N/5cm)  纵向    3.7    9.5    13.5    5.8    10.7    0.3    20.5  横向    2.8    6.3    10.2    4.1    7.4    0,1    13.0消光剂含量(wt%)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0.03

    由表3可知,本发明的无纺布(实施例11~15)透明性、亲水性好,漏粉少。另外,生物分解性好。

    与此相对,比较例6透明性好,但漏粉多,亲水性差。另外,比较例7因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密度大,故漏粉少,但是,透明性、亲水性不好。

    实施例16

    使用实施例2得到的聚丙烯长纤维纺粘型无纺布,利用帘式喷射方式将热熔性树脂在该无纺布的单面上涂布10g/m2纤维状物,得到层压无纺布。另外,热熔性树脂使用聚丙烯系树脂YH151-1P(熔点145℃:日立化成ポリマ一制)。熔点差为60℃。然后,在得到的层压无纺布上和实施例2同样涂布亲水剂,得到无纺布。

    得到的无纺布其单位面积的重量为35g/m2、单位面积的重量变动率3.8%,部分热压接率15%、亲水剂涂布量0.4wt%、平均表观密度0.22g/cm2;另外透明性69%、漏粉率1.2wt%、最大开孔直径630μm、亲水性良好(◎)。而且,利用温度130℃的热密封机进行密封的密封强度在纵向为8.5N/5cm、横向为4.3N/5cm,是一种热密封性、透明性好,漏粉少的茶过滤器用无纺布。

    实施例17

    使用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点265℃)、鞘为共聚多酯(熔点145℃)的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平均纤维直径18μm、纤维长51mm),利用无接触热风方式得到纤维网。将该纤维网以10g/m2层压在实施例6得到的聚酯长纤维纺粘型无纺布上后,通过160℃的平滑辊之间,得到层压无纺布。然后,在层压无纺布上和实施例6同样,涂布亲水剂,得到无纺布。得到的无纺布其单位面积的重量为22g/m2、单位面积的重量变动率为4.3%,部分热压接率25%、亲水剂涂布量0.1wt%、平均表观密度0.20g/cm2  另外透明性67%、漏粉率3.2wt%、最大开孔直径1150μm、亲水性良好(◎)。而且,利用温度160℃的热密封机进行密封的密封强度在纵向为6.5N/5cm、横向为4.8N/5cm,是一种热密封性、透明性好,漏粉少的茶过滤器用无纺布。

    实施例18(茶叶包的实施例)

    使用四面体形状的立体成型方式的热密封制袋机,将实施例16、17得到的层压无纺布切开成宽125mm的带状,之后将编带和标签热密封,粘接。然后折叠宽方向的125mm,以宽5mm将端部热密封,做成筒状,将筒的底部用50mm节距进行热密封,制成袋状。

    向该袋中放入红茶的叶2g,热密封袋的开口部,得到茶叶包。

    观察得到的茶叶包,其透明性好,可以看清楚茶叶的形态,放入杯子200cc的热水中时,1秒下沉入杯中。茶叶包中的红茶的叶扩展,可以看到膨胀的状态。红茶的提取液气味香。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无纺布透明性好、漏粉少,可以用热密封进行制袋,加工性能好,并且生物分解性良好。因此可以用作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被提取物的过滤器,或者用作茶叶包。

    用本发明的无纺布包装将红茶、绿茶、乌龙茶等的叶子粉碎而得到的粒子形状的被提取物而形成的茶叶包,其漏粉少,放在热水中下沉,不漂浮,成分很快提取出,因为从包装材料的外部可以看到被提取物,故特别适合高级红茶等希望可以看到茶的叶子的情况。

无纺布及茶叶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无纺布及茶叶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无纺布及茶叶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纺布及茶叶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纺布及茶叶包.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无纺布及使用该无纺布的茶叶包,其中,无纺布是单位面积的重量为750g/m2、平均纤维直径为740m、部分热压接率为530、消光剂含量为0.5wt以下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或者以该热塑性合成纤维无纺布为主要构成成分进行层压制成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最大开孔直径为2002000m、透明性为50以上、漏粉率为10wt以下、亲水性不足10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