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结构,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该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的车胎多用橡胶制造,有硬胎(外胎)和软胎(内胎)两种配合使用。这种车胎具有很好的弹性和使用耐久等特点。其不足之处是要经常充气,一般用几天便要充气一次。有一些玩具车使用实心轮胎,免除了充气的麻烦,但其弹性明显不够,不宜用作力车胎。中国专利CN 1026769 C 1994年11月30日公告了一种无内胎式力车轮胎,其是以弹性钢丝制作承重骨架的无内胎轮胎,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硬度和弹性不协调,难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免除了充气烦恼、硬度和弹性协调一致的无内胎免充气轮胎及其这种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由外结构和内结构组成,外结构包含胎面胶、帘布、钢丝等,钢丝盘绕后与帘布、胎面胶胶合在一起,内结构为空心胎层,内结构和外结构通过架桥方式组成整体。
本发明的上述无内胎免充气轮胎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打好的胶料拉成空心生胎管(内结构备料);定长裁取空心生胎管(内结构成型),弯曲接头后形成空心生胎圈;将空心生胎圈加硫至四至五分熟(半加硫);
(2)备好钢丝、帘布和胎面胶(外结构备料);将三者合而为一形成生胚胎(外结构成型);
(3)整形:将生胚胎套在半熟的空心生胎圈外面,使之成为轮胎雏形;
(4)硫化:将整形后的轮胎雏形入模硫化至全熟,空心的胎圈和生胚胎合而为一,成为整体,即为成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无内胎免充气具有下述特点:(1)轮胎的外结构:与传统的充气轮胎的外胎结构相同,也包含胎面胶、帘布、钢丝等材质,保持轮胎胎体的抗压性、耐磨性、整体联合性。(2)轮胎的内结构是空心胎层,用以代替内胎的功能,有较好地挺性和耐负荷强度,不需要补充气压。(3)轮胎内结构和外结构通过架桥方式,组成整体。成品与内胎充气后的传统轮胎相比其负荷强度有过之无不及,且因其中空,所以又具有较好的弹性。(5)缓冲性能好:保留充气轮胎结构待点,有较好的缓冲性能。(6)尺寸稳定性好:与普通实心胎相比,有较好的的尺寸稳定性。(7)轮胎强度好:也采用了充气轮胎外胎的骨架材料,如帘布、钢丝等,具有良好的轮胎强度。(8)安全性能好:更不会因轮胎被不慎刺破而发生意外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空心轮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空心轮胎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5为外结构;1为胎面胶;2为帘布;3为内结构;4为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由外结构5和内结构3组成,外结构5包含胎面胶1、帘布2和钢丝4等,钢丝4盘绕后与帘布2、胎面胶1胶合在一起,内结构3为空心胎层,内结构3和外结构5通过架桥方式组成整体。
下面结合图1说明无内胎免充气轮胎的制备过程:
1、先用机器拉出空心生胎管,(其胎管厚度可视成品的负荷要求自由调整),并在空心生胎管壁上打眼以供硫化时进内压高温蒸汽用,冷却后再按要求的轮径尺寸定长裁切并接头,接头后修去余胶,放在存储架上使其尽快冷却,先接头的应先硫化,防止变形,硫化内压控制在10kg/cm2,外压控制在7.5kg/cm2,硫化温度控制在120℃,时间7分钟,加硫至五分熟。
2、外部生胎的制程要经过“外结构备料”工序,备好制作外胎必备之材质:钢丝、帘布和胎面胶,然后通过“外结构成型”工序,利用手工成型机将规格型号相对应的这三种材料合而为一,形成生胚胎。
3、将半加硫后的胎管趁热套上外胎生胚胎整形,然后入模硫化,硫化内压控制在11kg/cm2,硫化外压控制在9kg/cm2,硫化温度控制在140℃,时间10分钟,这时整个轮胎硫化至全熟,硫化后内面的胎管和外部的胎面连成一体,成为最终产品免充气中空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