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29564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97892.9

申请日:

2013.09.04

公开号:

CN103435619A

公开日:

2013.12.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487/04申请日:20130904|||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87/04; A61K31/407; A61P3/10; A61P35/00; A61P25/28; A01N43/90; A01P7/04

主分类号:

C07D487/0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俞初一; 朱建设; 贾月梅; 陈伟; 李意羡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代理人:

李婉婉;张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为下述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该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多种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从而可以作为糖苷酶抑制剂应用,也可以在制备药物和杀虫剂中应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为下述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糖苷酶为α-葡萄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α-甘露糖苷酶、β-甘露糖苷酶、α-L-岩藻糖苷酶、β-葡糖苷酸酶、α,α-海藻糖酶、α-L-鼠李糖苷酶、α-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α-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和β-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中的至少一种。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7.  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该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该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药物和杀虫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亚氨基糖,在结构上是指糖环中的氧原子被氮原子所取代的一种单糖的类似物,由于在结构上与单糖非常相似,因此可以模拟单糖在生物体内的一些功能比如通过模拟酶和底物结合的过渡态,从而达到治疗与糖苷酶相关的疾病的目的,因此,是一类重要的糖苷酶抑制剂,在抗病毒、抗肿瘤、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a)Stütz,A.E.Iminosugars as Glycosidase Inhibitors:Nojirimycin and Beyond;Wiley–VCH:Weinheim,1999.(b)Compain,P.等,Iminosugars:From Synthesis to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Wiley,2007.(c)Asano,N.;Nash,R.J.;Molyneux,R.J.;Fleet,G.W.J.Tetrahedron:Asymmetry2000,11,1645–1680.(d)Watson,A.A.;Fleet,G.W.J.;Asano,N.;Molyneux,R.J.;Nash,R.J.Phytochemistry2001,56,265–295.)。目前,已经有两种作为临床使用的药物,包括治疗高雪氏病的米格鲁特(Zavesca)和治疗II型糖尿病的米格列醇(Miglitol),以及仍处于临床阶段的亚氨基糖及其结构修饰物,如Celgosivir(castanospermine的丁酰基修饰物,治疗丙型肝炎),苦马豆素(swainsonine,抗肿瘤)、DAB-1(1,4,-dideoxy-D-arabinitol,治疗糖尿病)等((a)Graeme Horne;Francis X.Wilson;Jon Tinsley;David H.Williams and Richard Storer.Drug Discovery Today,In Press.(b)Bryan G.Winchester,Tetrahedron:Asymmetry2009,20,645–651.(c)Naoki Asano,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2003,3, 471-484.)。
亚氨糖类生物碱按其结构可以划分为单环的吡咯烷类、哌啶类、及双环的吡咯哩西啶类、吲哚哩西啶类和去甲托品烷类。自从1988年首次分离出吡咯哩西啶alexine(Nash,R.J.;Fellows,L.E.;Dring,J.V.;Fleet,G.W.J.;Derome,A.E.;Hamor,T.A.;Scofield,A.M.;Watkin,D.J.Tetrahedron Lett.1988,29,2487-2490)以来,到目前为止,大概已有30多种双环的吡咯哩西啶生物碱被分离出来,这类结构独特的亚氨基糖一般都是较好的β-葡萄糖苷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a)Watson,A.A.;Fleet,G.W.J.;Asano,N.;Molyneux,R.J.;Nash,R.J.Phytochemistry2001,56,265-295.(b)Yamashita,T.;Yasuda,K.;Kizu,H.;Kameda,Y.;Watson,A.A.;Nash,R.J.;Fleet,G.W.J.;Asano,N.J.Nat.Prod.2002,65,1875-1881.(c)Kato,A.;Kato,N.;Adachi,I.;Hollinshead,J.;Fleet,G.W.J.;Kuriyama,C.;Ikeda,K.;Asano,N.;Nash,R.J.J.Nat.Prod.2007,70,993-997.),但是对N-乙酰氨基-己糖胺酶基本上是没有抑制活性。一种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一种带有乙酰氨基的多羟基吡咯哩西啶生物碱—Pochonicine对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GlcNAcase)具有极其好的活性(对矮刀豆里的GlcNAcase IC50达到0.288纳摩尔),可以和另一种有名的GlcNAcase抑制剂—nagstatin相媲美,但是Pochonicine对β-葡萄糖苷酶和α-葡萄糖苷酶则基本没有活性(Usuki,H.;Toyo-oka,M.;Kanzaki,H.;Okuda,T.;Nitoda,T.Bioorg.Med.Chem2009,17,7248-7253)。而GlcNAcase是很多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酶,比如在昆虫体内,GlcNAcase参与了将体内(特别是细胞壁)的多聚的几丁质水解为葡萄糖,为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因此,选择性的抑制昆虫体内的GlcNAcase的活性的Pochonicine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虫剂((a)Horsch,M.;Mayer,C.;Sennhauser,U.;Rast,D.M.Pharmacol.Ther.1997,76,187-218.(b)Merzendorfer,H.;Zimoch,L.J.Exp.Biol.2003,206,4393-4412.(c)Rast,D.M.;Baumgartner,D.;Mayer,C.;Hollenstein,G.O.Phytochemistry2004,64, 339-366)。再比如在哺乳动物体内,氧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胺酶(O-GlcNAcase)在监控调节体内血糖浓度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Wells,L.;Vosseller,K.;Hart,G.W.Cell.Mol.Life Sci.2003,60,222-228.(b)Buse,M.G.Am.J.Physiol.Endocrinol.Metab.2006,290,E1-E8.(c)Slámová,K.;Bojarová,P.;Petrásková,L.;V.Biotechnol.Adv.2010,28,682-693),因此O-GlcNAcase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Vosseller,K.;Wells,L.;Lane,M.D.;Hart,G.W.Proc.Natl.Acad.Sci.USA2002,99,5313-5318),阿尔茨海默病((a)Yuzwa,S.A.;Macauley,M.S.;Heinonen,J.E.;Shan,X.;Dennis,R.J.;He,Y.;Whitworth,G.E.;Stubbs,K.A.;McEachern,E.J.;Davies,G.J.;Vocadlo,D.J.Nat.Chem.Biol.2008,4,483-490.(b)Yuzwa,S.A.;Vocadlo,D.J.Curr.Alzheimer Res.2009,6,451-454)和癌症((a)Woynarowska,B.;Wikiel,H.;Sharma,M.;Fleet,G.W.J.;Bernacki,R.J.Anticancer Res.1992,12,161-166.(b)Woynarowska,B.;Wikiel,H.;Sharma,M.;Fleet,G.W.J.;Bernacki,R.J.Proc.Amer.Assoc.Cancer Res.1989,30,91)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因此,亟需一种对多种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的亚氨基糖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这将会带来医药和杀虫剂产业的进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该Pochonicine类似物对多种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在制备药物和杀虫剂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为下述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通过本发明的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α-L-鼠李糖苷酶、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α-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和β-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为下述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i)使式4、式5或式6所示化合物与对甲苯酚接触反应,得到式7、式8或式9所示化合物;

(ii)使式7、式8或式9所示化合物与甲醇接触反应,得到式10、式11或式12所示化合物;

(iii)使10、式11或式12所示化合物进行羟基脱保护反应,得到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步骤(i)可以在第一酸性物质存在下,在第一溶剂中进行,步骤(i)的温度可以为25-40℃,步骤(i)的时间可以为10-12h;步骤(ii)可以在第一碱性物质存在下进行,步骤(ii)的温度可以为30-80℃,步骤(ii)的时间可以为2-4h;步骤(iii)可以在第二酸性物质存在下,在第二溶剂中进行,步骤(iii)的温度可以为20-30℃,步骤(iii)的时间可以为10-12h。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酸性物质可以为溴化锌、溴化铁、氯化锌和三甲基硅基三氟甲磺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碱性物质可以为碳酸钾、碳酸钠和碳酸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酸性物质可以为盐酸、硫酸和硝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步骤(i)和上述步骤(ii)优选地通过一锅法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式4、式5或式6所示化合物,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a)使式13或式14所示化合物与N-甲基吗啉-N-氧化物接触反应,得到式15、16或17所示化合物;

(b)使式15、式16或式17所示化合物与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接触反应,得到式18、19或20所示化合物;

(c)使式18、式19或式20所示化合物与甲基磺酰氯在接触反应,得到式4、式5或式6所示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步骤(a)可以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在第三溶剂中进行,步骤(a)的温度可以为20-25℃,步骤(a)的时间可以为96-154h;步骤(b)可以在第二碱性物质和第二催化剂存在下,在第四溶剂中进行,步骤(b)的温度可以为-5-5℃,步骤(b)的时间可以为8-10h;步骤(c)可以在第三碱性物质存在下,在第五溶剂中进行,步骤(c)的温度可以为-5-5℃,步骤(c)的时间可以为1-2h。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催化剂可以为四氧化锇,所述第三溶剂可以为丙酮、丁酮和异丁基甲基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碱性物质可以为三乙胺、二异丙基胺和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催化剂可以为4-二甲氨基吡啶、碘化钠和四正丁基碘化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碱性物质可以为三乙胺、二异丙基胺和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步骤(a)和上述步骤(b)优选地通过一锅法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式13或式14所示化合物,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1)使式21所示化合物与三甲基氰硅烷接触反应,得到式22所示化合物;

(2)使式22所示化合物与氢气接触反应,得到式23所示化合物;

(3)使式23所示化合物与二碳酸二叔丁酯接触反应,得到式24所示 化合物;

(4)使式24所示化合物与乙酸酐接触反应,得到式25所示化合物;

(5)使式25所示化合物与甲酸接触反应,得到式26所示化合物;

(6)使式26所示化合物与戴斯-马丁氧化剂接触反应,得到式27所示化合物;

(7)使式27所示化合物与锌和烯丙基溴接触反应,得到式28和式29所示化合物;

(8)使式28和式29所示化合物与乙酸酐接触反应,得到式13和式14 所示化合物。
在本发明中,步骤(1)可以在第六溶剂中进行,步骤(1)的温度可以为20-30℃,步骤(1)的时间可以为10-12h;步骤(2)可以在第三催化剂存在下,在第七溶剂中进行,步骤(2)的温度可以为20-30℃,步骤(2)的时间可以为24-72h;步骤(3)可以在第八溶剂中进行,步骤(3)的温度可以为20-30℃,步骤(3)的时间可以为24-72h;步骤(4)可以在第四碱性物质存在下,在第九溶剂中进行,步骤(4)的温度可以为-78-30℃,步骤(4)的时间可以为1-3h;步骤(5)在第十溶剂中进行,步骤(5)的温度可以为-5-30℃,步骤(5)的时间可以为0.5-1h;步骤(6)可以在第五碱性物质存在下,在第十一溶剂中进行,步骤(6)的温度可以为20-30℃,步骤(6)的时间可以为1-5h;步骤(7)可以在第三酸性物质存在下,在第十二溶剂中进行,步骤(7)的温度可以为50-60℃,步骤(7)的时间可以为3-6h;步骤(8)可以在第六碱性物质和第四催化剂存,在下在第十三溶剂中进行,步骤(8)的温度可以为20-30℃,步骤(8)的时间可以为8-10h。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六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催化剂可以为雷铌镍、钯碳(Pd/C)和氢氧化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七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八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碱性物质可以为二异丙基胺-正丁基锂、二异丙基胺-叔丁基锂和二异丙基胺-仲丁基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九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十溶剂可以为乙醚、丙醚和丙二醇甲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五碱性物质可以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十一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酸性物质可以为氯化铵、溴化铵和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十二溶剂可以为甲醇、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六碱性物质可以为三乙胺、吡 啶和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四催化剂可以为4-二甲氨基吡啶、吡啶和四正丁基碘化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十三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和1,4-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步骤(1)优选地在氩气或氮气等不活性气体氛围下进行。
上述步骤(2)和上述步骤(3)优选地通过一锅法进行。
上述步骤(4)优选地在氩气或氮气等不活性气体氛围下进行。
上述步骤(6)和上述步骤(7)优选地通过一锅法重复进行8-12次。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从每步反应所得产物中分离出下一步的反应物。所述分离的过程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提纯方法实施,例如可以为柱层析法、蒸馏法、萃取法、重结晶法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以下将通过制备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中,NMR谱图通过布鲁克尔AV3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其中,氘代试剂为氘代氯仿(CDCl3)或氘代甲醇(CD3OD),氢谱以四甲基硅烷为内标,碳谱以CDCl3(δ=77.0)为内标;熔点通过北京泰克熔点仪测定。
柱层析用的200-300目硅胶柱购自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TLC用的薄 层层析硅胶板GF购自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在未作任何特殊声明的情况下,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溶剂都经过标准方法(参照《试剂纯化手册》)纯化后使用。
在本发明中,式21所示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冰浴下向盛有L-核糖(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50.0g,0.333mol)的干燥丙酮(100mL)的1L单口瓶中滴入2,2-二甲氧基丙烷(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27.1mL,0.40mol),再加入对甲苯磺酸(5.74g,0.0334mol),搅拌15分钟后,撤掉冰浴,改为在25℃下搅拌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加入碳酸氢钠固体(5.60g,0.0668mol)继续搅拌。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值为8,停止搅拌,抽滤,减压浓缩即可得到56.4g无色糖浆1。
将所得无色糖浆1溶于二氯甲烷(200mL)中,在冰浴中冷却到0℃,依次加入三乙胺(62.0mL,0.45mol)和三苯基氯甲烷(购自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07.7g,0.39mol)搅拌十五分钟,撤掉冰浴,改为在25℃搅拌1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加水(500.0mL)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10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0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0mL)。加入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旋干得到122.0g无色糖浆2。
将所得无色糖浆2溶于二氯甲烷(200mL)中,依次加入三乙胺(58mL,0.42mol)和盐酸羟胺(购自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7.2g,0.39mol),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流反应20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冷却至25℃,加水(100mL)淬灭,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30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5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0.0mL)。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旋干得到得到119.2g无色糖浆3。
将无色糖浆3溶于二氯甲烷(200mL)中,在0℃下,依次加入三乙胺(56.3mL,0.41mol)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52.5g,0.35mol)。加完料之后再在25℃反应24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加水(100mL)淬灭,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10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5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0.0mL)。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旋干得到得到136.5g无色糖浆4。
将所得无色糖浆4溶于二氯甲烷(200mL)中,在0℃下,依次加入三乙胺(50.7mL,0.36mol)和甲基磺酰基氯(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26.3mL,0.32mol)反应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加水(100mL)淬灭,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10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5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0.0mL)。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旋干,得到133.1g浅黄色糖浆5。
将所得浅黄色糖浆5溶于甲苯(200mL)中,在0℃下,加入四正丁基氟化铵水合物(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57.6g,0.22mol)反应1h后,转移到油浴中加热至回流反应1h,TLC板监测反应完全后,待反应冷却到室温时将溶剂旋干得到黄褐色糖浆,加入乙酸乙酯(200mL)和水(80mL)萃取,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5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5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0.0mL)。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旋干,过柱纯化得到47g浅褐色固体6。
对上述浅褐色固体6进行熔点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熔点:85-87℃。
1H NMR(300MHz,CDCl3):δ(ppm)7.50–7.21(m,15H),5.32(d,J=6.0Hz,1H),4.98(t,J=6.0Hz,1H),4.12(dd,J=6.0and3.0Hz,1H),3.94(dd,J=9.0and3.0Hz,1H),3.67(t,J=9.0,1H),1.38(s,3H),1.26(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43.8,132.4,129.0,127.9,127.3,111.9,87.4,75.1,74.2,59.0,27.3,26.3。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浅褐色固体6为式21所示化合物。
制备例1
将式21所示化合物45.0g(0.105mol)溶于甲醇200mL中,在氩气保护下加入三甲基氰硅烷(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16.8mL(0.126mol),在25℃下搅拌15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减压浓缩得到淡黄色固体47g,将该淡黄色固体用甲醇和石油醚重结晶纯化、过滤得到白色固体39.5g。
对上述白色固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7.30-7.21(m,15H),5.30(m,1H),4.85-4.77(m,2H),4.28(s,1H),3.56(dd,J=8.7and7.5Hz,1H),3.42(dd,J=9.0and5.7Hz,1H),3.21(dd,J=12.3and5.7Hz,1H),1.28(s,3H),1.27(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43.8,128.8,127.9,127.2,114.8,112.4,87.3,78.8,77.6,67.9,62.5,60.9,25.6,24.9。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白色固体为式22所示化合物。
将式22所示化合物10.00g(0.022mol)溶于四氢呋喃25.0mL和甲醇2.5mL中,依次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12.00g(0.055mol)和雷铌镍6.0g(购自大连通用化工有限公司),将反应瓶内的空气用氢气置换三次,然后再氢气氛围下,在25℃下搅拌7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过滤回收雷铌镍,浓缩滤液,得到浅黄色油状粗产品,所得粗产品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8)得到白色固体12.57g。
对上述白色固体进行熔点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熔点:76-77℃。
1H NMR(300MHz,CDCl3):δ(ppm)7.50-7.47(m,6H),7.31-7.19(m,9H), 4.91-4.79(m,1H),4.54-4.47(m,1H),3.88-3.78(m,1H),3.59-3.55(m,1H),3.47-3.21(m,3H),3.07(m,1H),1.45-1.41(m,13H),1.37-1.34(m,3H),1.28-1.26(m,7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56.1,154.3,153.1,144.4,144.2,144.1,144.0,128.9,127.7,126.9,112.7,112.6,111.3,111.1,87.0,86.8,86.7,82.9,82.8,81.4,80.1,79.2,68.0,64.6,61.3,60.5,53.5,53.4,40.3,38.6,28.5,28.3,28.2,27.7,27.6,26.5。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白色固体为式24所示化合物。
在氩气保护下,向250mL的三口瓶中加入四氢呋喃100mL中,再加入二异丙基胺13.3mL(0.095mol),冷却到-78℃,逐滴加入正丁基锂(购于百灵威试剂有限公司)35.4mL(0.089mol),在-78℃下搅拌0.25h,然后滴加溶于四氢呋喃30mL的式24所示化合物28.4g(0.04mol),加完后在-78℃下搅拌0.25h,然后快速加入乙酸酐12.6mL(0.14mol),剧烈搅拌0.25h,再在冰水浴中搅拌0.25h。TLC监测原料不再减少后,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搅拌至溶液澄清,用乙酸乙酯萃取,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100mL),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3×50mL),合并有机相,再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100mL),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后,抽滤,浓缩滤液得到油状粗产物,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无色油状物21.8g。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7.51-7.48(m,6H),7.30-7.19(m,9H),4.98-4.95(m,1H),4.40-4.33(m,2H),3.93-3.52(m,4H),2.44(s,3H),1.44-1.22(m,24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3.5,173.0,154.0,152.8,144.4,129.0,127.6,126.8,112.3,111.2,86.8,83.4,81.0,79.7,62.8,60.1,42.6,29.1,28.3,28.0,27.7,26.9,26.6,25.5,22.7。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白色固体为式25所示化合物。
将式25所示化合物20.6g(0.03mol)溶于乙醚400mL中,在冰水浴中冷却2分钟,加入400mL甲酸,2分钟后撤去冰浴,在25℃下反应0.5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入乙酸乙酯200mL稀释,在冰水浴下加入碳酸氢钠500g。再加入乙酸乙酯500mL稀释,把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把水相与有机相分离,再向有机相中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500ml,再分离有机相和水相,直到有机相呈中性。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加饱和碳酸氢钠100ml中和有机相。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后,有白色固体生成。加入石油醚和少量的乙醚,过滤除掉白色固体,用大量石油醚和少量无水乙醚冲洗固体,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无色油状物27.6g。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5.20-5.13(m,1H),4.71-4.67(m,1H),4.49-4.45(m,1H),4.42-4.35(m,1H),3.92-3.89(m,2H),3.82-3.75(m,2H),3.70-3.64(m,1H),2.48(s,3H),1.55(s,9H),1.46(s,9H),1.40(s,3H),1.28(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2.5,155.4,152.6,111.2,84.1,80.7,80.3,79.7,76.7,63.9,62.2,61.0,42.9,28.2,27.9,27.0,26.1,24.7。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26所示化合物。
将戴斯-马丁氧化剂(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13.95g(0.033mol)溶于二氯甲烷150ml中,再加入碳酸氢钠4.1g(0.049mol),然后滴加溶于二氯甲烷50ml的式26所示化合物27.3g(0.0165mol),加完后在25℃搅拌0.33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入乙醚稀释,冰水浴下加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100ml,在25℃搅拌至澄清。澄清溶液用水洗三次(3×50mL), 再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洗两次(2×5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20mL),合并有机相,有机相再用饱和氯化钠洗一次(100mL),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该初产品无需过柱纯化,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
将上述无色油状粗产物溶于四氢呋喃100ml中,再分别加入活化过的锌粉5.4g(0.083mol)和烯丙基溴(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2.9mL(0.033mol),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反应剧烈放热,待反应放热变缓,再重复以上操作10次。TLC检测原料基本不再减少后,抽滤,滤液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洗两次(2×100mL),用水洗两次(2×100mL),饱和氯化钠洗两次(2×100mL),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物。所得油状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10)得到白色固体2.0g和无色油状物3.4g。
对上述白色固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6.16-6.02(m,1H),5.97(s,1H),5.19-5.08(m,2H),4.59(dd,J=5.7and3.9Hz,1H),4.51(dd,J=9.3and6.3Hz,1H),4.28-4.26(m,2H),3.78-3.63(m,2H),3.46(dd,J=8.4and2.7Hz,1H),2.68-2.63(m,1H),2.49(s,3H),2.43-2.33(m,1H),1.54(s,9H),1.44(s,9H),1.38(s,3H),1.27(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2.3,155.3,152.5,135.2,116.3,111.0,83.8,80.6,80.0,79.5,67.5,67.0,63.4,42.6,37.8,28.1,27.8,27.0,26.4,24.8。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白色固体为式28所示化合物。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6.04-5.90(m,1H),5.14-5.04(m,2H),4.80-4.77(m,1H),4.65-4.64(m,1H),4.39-4.37(m,1H),4.25(m,1H),3.96(dd,J=13.5and7.2Hz,1H),3.82(m,1H),3.69(dd,J=21.6and8.1Hz,1H),2.48 (m,4H),2.26(m,1H),1.56(s,9H),1.49(s,12H),1.29(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2.7,155.7,152.6,136.2,115.8,111.3,83.8,80.6,79.3,76.8,69.5,65.3,61.7,43.1,38.3,28.1,27.9,26.8,25.7,24.0。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29所示化合物。
制备例2
将式28所示化合物1.8g(3.7mmol)溶于吡啶10ml中,分别4-二甲氨基吡啶180mg(购自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和乙酸酐0.7mL(7.4mmol),在25℃下搅拌0.25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把反应液减压浓缩,所得溶液溶于乙酸乙酯(20mL),用水洗三次(3×20.0mL),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3×20.0mL),合并有机相,并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8)得到无色油状液体1.9g。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5.89-5.78(m,2H),5.11-5.02(m,2H),4.67-4.64(m,1H),4.36-4.33(m,1H),4.25-4.20(m,1H),4.01(m,1H),3.93-3.89(m,1H),3.85-3.78(m,1H),2.60-2.55(m,2H),2.48(s,3H),2.05(s,3H),1.56(s,9H),1.47(s,3H),1.45(s,3H),1.28(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3.0,170.1,153.8,152.7,134.6,116.9,112.0,83.5,80.3,80.0,79.2,76.8,71.0,61.9,60.7,42.8,35.9,29.5,28.1,27.8,26.8,26.0,24.5,21.0。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3所示化合物。
将式13所示化合物1.90g(3.6mmol)溶于丙酮20.0mL中,转移至100mL单口瓶中,再加入四氧化锇水溶液10ml(0.5%),然后加入N-甲基吗啉-N-氧化物0.71mL(3.6mmol),在25℃下搅拌96h。TLC检测原料消失后,加 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20ml淬灭反应,在25℃下搅拌1h,减压浓缩得到溶于水的粗产物,粗产物经过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2.00g,将所得粗产物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
将上一步所得无色油状粗产物2.00g溶于二氯甲烷10ml中,依次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44mg(0.36mmol)和三乙胺1.5mL(10.7mmol),最后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08g,7.14mmol),在25℃下搅拌4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水5ml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2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2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50.0mL)。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0.5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所得无色油状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1.40g无色油状液体1和0.63g无色油状液体2。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1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6.02(m,1H),4.66-4.62(m,1H),4.35-4.33(m,1H),4.27-4.25(m,1H),3.96-3.93(m,2H),3.77-3.73(m,1H),3.62-3.58(m,1H),3.54-3.52(m,2H),2.48(s,3H),2.08(s,3H),2.05-2.02(m,1H),1.84-1.77(m,1H),1.60(s,1H),1.56-1.54(m,9H),1.45(s,12H),1.27(s,3H),0.92-0.89(m,9H),0.10-0.05(m,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2.9,171.0,154.0,152.7,111.9,83.7,80.4,79.8,79.6,69.8,69.1,68.6,67.4,67.0,63.5,62.4,61.2,59.4,42.8,35.8,28.2,27.9,26.9,26.1,25.8,25.6,24.5,21.1,18.2,-3.6,-5.5。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8所示化合物。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2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5.91(s,1H),4.72-4.68(m,1H),4.35-4.33(m,1H),4.26-4.23(m,1H),4.00-3.95(m,2H),3.79-3.78(m,2H),3.62(dd,J=9.9and3.9Hz,1H),3.39(dd,J=9.9and7.8Hz,1H),2.69(m,1H), 2.48(s,3H),2.07-2.05(m,3H),2.03-1.96(m,1H),1.88-1.77(m,1H),1.56-1.54(m,9H),1.46-1.45(m,12H),1.27-1.24(m,3H),0.92-0.89(m,9H),0.10-0.06(m,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3.0,170.5,153.9,152.7,112.0,83.6,80.1,80.0,79.5,72.8,70.2,70.0,68.4,67.2,63.5,63.4,62.2,61.1,42.9,34.7,28.2,27.9,26.9,26.5,26.1,25.8,25.6,24.5,21.2,18.2,-3.6,-5.5。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9所示化合物。
制备例3
将式29所示化合物2g(4.1mmol)溶于吡啶10ml中,分别4-二甲氨基吡啶200mg(购自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和乙酸酐0.7mL(8.2mmol),在25℃下搅拌0.25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把反应液减压浓缩,所得溶液溶于乙酸乙酯(20mL),用水洗三次(3×20.0mL),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3×20.0mL),合并有机相,并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8)得到无色油状液体2.1g。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进行熔点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熔点:85-86℃。
1H NMR(300MHz,CDCl3):δ(ppm)5.91-5.75(m,2H),5.15-5.03(m,2H),4.75-4.72(m,1H),4.36-4.34(m,2H),4.03-3.96(m,1H),3.83-3.80(m,1H),3.74-3.68(m,1H),2.65-2.51(m,2H),2.47(s,3H),2.02(s,3H),1.55(s,9H),1.46(s,12H),1.28(s,3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2.3,169.4,153.7,152.4,134.2,116.8,111.3,83.2,79.6,79.2,76.9,70.2,62.0,61.7,42.7,36.2,27.9,27.7,26.6,25.8,24.5,20.8。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4所示化合物。
将式14所示化合物2.1g(4.0mmol)溶于丙酮20.0mL中,转移至100mL单口瓶中,再加入四氧化锇水溶液10ml(0.5%),然后加入N-甲基吗啉-N-氧化物0.71mL(4.0mmol),在25℃下搅拌96h。TLC检测原料消失后,加入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20ml淬灭反应,在25℃下搅拌1h,减压浓缩得到溶于水的粗产物,粗产物经过二氯甲烷萃取,干燥、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2.2g,将所得粗产物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
将上一步所得无色油状粗产物2.2g溶于二氯甲烷10ml中,依次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48mg(0.40mmol)和三乙胺1.5mL(10.7mmol),最后加入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1.19g,7.85mmol),在25℃下搅拌4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水5ml淬灭反应,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2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20.0mL),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50.0mL)。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0.5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所得无色油状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乙酸乙酯/石油醚=1/6)得到647mg无色油状液体。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5.81(s,1H),5.22-5.15(m,1H),4.75-4.74(m,1H),4.36-4.29(m,2H),3.99-3.94(m,1H),3.91-3.88(m,2H),3.78-3.72(m,2H),3.67-3.63(m,1H),3.51-3.45(m,1H),2.48-2.47(m,3H),2.05-2.04(m,3H),1.99-1.95(m,1H),1.76-1.67(m,1H),1.55(s,9H),1.48-1.45(m,12H),1.26(s,3H),0.90-0.88(m,9H),0.07-0.04(s,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2.7,170.4,170.2,153.9,152,7,130.7,128.7,111.6,111.3,83.8,83.5,80.7,80.1,79.7,79.4,79.2,73.4,69.8,69.4,67.0,66.8,64.1,62.9,61.8,43.0,42.9,35.3,34.4,31.7,30.4,29.5,29.3,29.2,28.9。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20所示化合物。
制备例4
将式18所示化合物1.20g(1.78mmol)溶于二氯甲烷5ml中,冰水浴冷却下加入三乙胺0.5mL(3.56mmol),再逐滴加入甲基磺酰氯0.22mL,(2.67mmol),在0℃下搅拌0.5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水2ml淬灭,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15.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5.0mL),合并有机相,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30.0mL),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0.5h,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所得无色油状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1.31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5.98(m,1H),4.73(m,1H),4.68-4.64(m,1H),4.36-4.34(m,1H),3.97-3.83(m,1H),3.79-3.71(m,3H),3.14(m,1H),3.10-3.06(m,2H),2.48(s,3H),2.42-2.38(m,1H),2.11-2.03(m,4H),1.58-1.55(m,6H),1.47(m,10H),1.27-1.26(m,8H),0.89(s,9H),0.07(s,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3.0,170.6,153.9,152,7,111.9,83.8,80.5,79.8,79.5,68.7,65.3,62.0,60.1,42.8,38.2,32.7,31.5,29.5,28.2,27.9,26.9,26.1,25.8,24.4,22.5,21.0,18.2,14,0,-5.6。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4所示化合物。
将式4所示化合物290mg(0.386mmol)溶于二氯甲烷(5.0mL)中,向溶液中加入溴化锌519mg(2.32mmol),再加入对甲苯酚167mg(1.54mmol),在25℃下搅拌1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ml淬灭反应,抽滤,滤液用水洗三次(3×1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0.0mL),合并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洗一次(20.0mL),无水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直接投入下一步。
将上一步粗产物溶于甲醇3mL中,加入碳酸钾107mg(0.772mmol),再加入少量的水(0.5mL),在25℃下搅拌10h,T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后,减压浓缩,所得油状液体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用水洗三次(3×10mL),有 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0mL),合并有机相,再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67m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6.41(s,1H),4.70–4.66(m,1H),4.54–4.51(m,1H),4.41(dd,J=6.0and3.0Hz,1H),3.47–3.44(m,1H),3.41–3.33(m,2H),3.31–3.28(m,2H),3.26–3.17(m,1H),3.07–2.98(m,1H),2.14(s,1H),2.07–1.98(m,1H),1.89(s,3H),1.72–1.64(m,1H),1.46(s,3H),1.23(s,3H),0.83(s,9H),0.00(s,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0.2,113.0,85.6,82.3,73.3,69.9,69.1,68.8,64.5,40.4,38.6,26.6,26.0,23.8,23.3,18.5,-5.1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0所示化合物。
将式10所示化合物45.0mg(0.11mmol)溶于甲醇1mL中,加入3mol/L盐酸1mL,在25℃下搅拌12h,减压除去溶剂,向浓缩后的粗产物中加入氨水,再减压浓缩,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后,将粗产物经过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27.5m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3OD):δ(ppm)4.48–4.47(m,1H),4.30(t,J=6.0Hz,1H),3.81(t,J=6.0Hz,1H),3.62–3.56(m,1H),3.54–3.52(m,1H),3.47–3.41(m,1H),3.37–3.34(m,3H),3.10(dd,J=11.1and5.4Hz,1H),2.06(ddd,J=12.0,6.0and3.0Hz,1H),1.97(s,3H),1.79(ddd,J=12.0,6.0and3.0Hz,1H);
13C NMR(75MHz,CD3OD):δ(ppm)173.7,76.6,74.1,73.9,71.5,70.8,68.7,66.2,42.8,39.8,22.6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所示化合物。
制备例5
将式19所示化合物1.0g(1.48mmol)溶于二氯甲烷5ml中,冰水浴冷却下加入三乙胺0.42mL(2.97mmol),再逐滴加入甲基磺酰氯0.18mL,(2.22mmol),在0℃下搅拌0.5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水2ml淬灭,分离有机相和水相,有机相用水洗三次(3×15.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5.0mL),合并有机相,再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30.0mL),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0.5h,抽滤、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所得无色油状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1.02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4.70–4.62(m,2H),4.34–4.32(m,1H),4.26(m,1H),3.91–3.88(m,3H),3.72–3.65(m,2H),3.15–3.07(m,3H),2.49–2.47(m,3H),2.42–2.32(m,1H),2.11(s,3H),2.08–2.01(m,1H),1.60–1.55(m,9H),1.46–1.42(m,9H),1.27–1.26(m,6H),0.89(s,9H),0.07–0.06(m,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3.0,172.6,170.4,169.9,153.8,152.5,152.3,112.7,111.5,84.5,83.7,83.5,83.1,80.5,80.1,79.5,79.4,72.6,71.8,69.7,42.7,37.9,33.8,31.4,29.4,28.0,27.7,26.8,25.9,25.7,25.6,24.2,20.9,18.1,-5.7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5所示化合物。
将式5所示化合物300mg(0.40mmol)溶于二氯甲烷(5.0mL)中,向溶液中加入溴化锌537mg(2.4mmol),再加入对甲苯酚173mg(1.59mmol),在25℃下搅拌1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ml淬灭反应,抽滤,滤液用水洗三次(3×1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0.0mL),合并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洗一次(20.0mL),无水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直接投入下一步。
将上一步粗产物溶于甲醇3mL中,加入碳酸钾111mg(0.799mmol), 再加入少量的水(0.5mL),在25℃下搅拌10h,T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后,减压浓缩,所得油状液体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用水洗三次(3×10mL),有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0mL),合并有机相,再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式11所示无色油状物70mg。需要注意的是式11所示化合物非常不稳定,需要一经纯化,立即投入下一步反应,所以关于式11所示化合物的谱图数据很难得到。
将式11所示化合物50.0mg(0.12mmol)溶于甲醇1mL中,加入3mol/L盐酸1mL,在25℃下搅拌12h,减压除去溶剂,向浓缩后的粗产物中加入氨水,再减压浓缩,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后,将粗产物经过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30m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3OD):δ(ppm)4.46(dd,J=10.8and5.1Hz,1H),4.21(t,J=4.0Hz,1H),4.00(dd,J=12.0and7.5Hz,1H),3.83(dd,J=7.8and3.9Hz,1H),3.76(dd,J=12.0and3.9Hz,1H),3.58(m,2H),3.49–3.44(m,2H),3.40–3.35(m,1H),2.14(dt,J=12.6and6.3Hz,1H),2.01(s,3H),1.97–1.88(m,1H);
13C NMR(75MHz,CD3OD):δ(ppm)173.7,78.7,73.9,73.7,68.9,63.3,62.5,61.6,43.6,40.8,22.6。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2所示化合物。
制备例6
将式6所示化合物200mg(0.27mmol)溶于二氯甲烷(5.0mL)中,向溶液中加入溴化锌358mg(1.6mmol),再加入对甲苯酚115mg(1.06mmol),在25℃下搅拌12h。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0ml淬灭反应,抽滤,滤液用水洗三次(3×10.0mL),水相用二氯甲烷萃 取三次(3×10.0mL),合并有机相,饱和氯化钠洗一次(20.0mL),无水硫酸镁干燥0.5h,抽滤、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粗产物,将粗产物直接投入下一步。
将上一步粗产物溶于甲醇3mL中,加入碳酸钾74mg(0.53mmol),再加入少量的水(0.5mL),在25℃下搅拌10h,TLC检测原料基本反应后,减压浓缩,所得油状液体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用水洗三次(3×10mL),有机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3×10mL),合并有机相,再用5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洗一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减压浓缩,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式11所示无色油状物48.1m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Cl3):δ(ppm):6.25(s,1H),4.54–4.51(m,1H),4.33–4.32(m,2H),3.51–3.32(m,7H),2.72–2.63(m,1H),2.51–2.41(m,1H),1.87(s,3H),1.50–1.45(m,1H),1.34(s,3H),1.36(s,3H),0.82(s,9H),0.00(s,6H);
13C NMR(75MHz,CDCl3):δ(ppm):170.1,112.1,86.1,81.5,75.8,72.1,69.0,68.4,66.4,40.9,38.5,26.3,26.0,25.8,23.5,23.3,18.5,-5.2。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12所示化合物。
将式12所示化合物30.0mg(0.07mmol)溶于甲醇1mL中,加入3mol/L盐酸1mL,在25℃下搅拌12h,减压除去溶剂,向浓缩后的粗产物中加入氨水,再减压浓缩,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后,将粗产物经过酸性离子交换树脂柱分离纯化得到无色油状物17.8mg。
对上述无色油状液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结果如下:
1H NMR(300MHz,CD3OD):δ(ppm)4.57(ddd,J=3.4,5.0and6.5Hz,1H),3.99(t,J=3.9Hz,1H),3.81(dd,J=8.7and3.6Hz,1H),3.62-3.55(m,2H),3.44–3.43(m,2H),3.39–3.35(m,1H),3.16–3.13(m,1H),2.92(dt,J=8.9and4.7Hz,1H),2.29(dt,J=13.3and7.0Hz,1H),1.98(s,3H),1.66(dt,J= 11.4and5.8Hz,1H);
13C NMR(75MHz,CD3OD):δ(ppm)173.9,76.9,76.5,72.4,71.4,70.7,69.7,65.9,42.3,39.0,22.6。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所得无色油状物为式3所示化合物。
在以下实施例中,动力学研究在37℃的50mM柠檬酸钠/磷酸缓冲液中进行。根据基质的不同,配制的酶浓度为0.1-0.5mg/mL。活性测试以4-硝基酚吡喃糖苷为基质,在每种酶的最佳活性pH下进行测试。将基质、酶溶液和抑制剂(本发明的式1、式2或式3所示化合物和Pochonicine)在37℃下培养30分钟,然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启动反应,测定其对400nm波长光的吸收。最后使用GraFit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参见Leatherbarrow,R.J.Grafit4.0;ErithacusSoftware:Staines,UK,1998.)。4-硝基酚吡喃糖苷基质、α-L-鼠李糖苷酶、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α-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和β-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购自Sigma-Aldrich。
实施例1
对通过制备例4制得的式1所示化合物进行糖苷酶抑制效果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在表1中,IC50表示使酶的活性被抑制到一半时所需抑制剂的浓度,单位为μM;括号内数值为抑制剂浓度为1000μM时的抑制率。
实施例2
对通过制备例5制得的式2所示化合物进行糖苷酶抑制效果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对通过制备例6制得的式3所示化合物进行糖苷酶抑制效果测试,结果 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表1的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α-L-鼠李糖苷酶、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α-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和β-N-乙酰基-半乳糖胺酶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能够作为糖苷酶抑制剂应用。
对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说明本发明的Pochonicine类似物能够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应用(参考文献:Vosseller,K.;Wells,L.;Lane,M.D.;Hart,G.W.Proc.Natl.Acad.Sci.USA2002,99,5313-5318)。
对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说明本发明的Pochonicine类似物能够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应用(参考文献: (a)Woynarowska,B.;Wikiel,H.;Sharma,M.;Fleet,G.W.J.;Bernacki,R.J.Anticancer Res.1992,12,161-166.(b)Woynarowska,B.;Wikiel,H.;Sharma,M.;Fleet,G.W.J.;Bernacki,R.J.Proc.Amer.Assoc.Cancer Res.1989,30,91)。
对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说明本发明的Pochonicine类似物能够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应用(参考文献:(a)Yuzwa,S.A.;Macauley,M.S.;Heinonen,J.E.;Shan,X.;Dennis,R.J.;He,Y.;Whitworth,G.E.;Stubbs,K.A.;McEachern,E.J.;Davies,G.J.;Vocadlo,D.J.Nat.Chem.Biol.2008,4,483-490.(b)Yuzwa,S.A.;Vocadlo,D.J.Curr.Alzheimer Res.2009,6,451-454)。
对β-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说明本发明的Pochonicine类似物能够在制备杀虫剂中应用(参考文献:(a)Horsch,M.;Mayer,C.;Sennhauser,U.;Rast,D.M.Pharmacol.Ther.1997,76,187-218.(b)Merzendorfer,H.;Zimoch,L.J.Exp.Biol.2003,206,4393-4412.(c)Rast,D.M.;Baumgartner,D.;Mayer,C.;Hollenstein,G.O.Phytochemistry2004,64,339-36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3561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11 CN 103435619 A *CN103435619A* (21)申请号 201310397892.9 (22)申请日 2013.09.04 C07D 487/04(2006.01) A61K 31/407(2006.01) A61P 3/10(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P 25/28(2006.01) A01N 43/90(2006.01) A01P 7/04(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街 。

2、2 号 (72)发明人 俞初一 朱建设 贾月梅 陈伟 李意羡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83 代理人 李婉婉 张苗 (54) 发明名称 一种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 的盐及其应用 (57) 摘要 一 种 Pochonicine 类 似 物 或 其 药 学 上 可 接 受 的 盐, 所 述 Pochonicine 类 似 物 为 下 述 式 1、 式 2 或式 3 所示化合物。该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多种酶具有 较好的抑制活性, 从而可以作为糖苷酶抑制 剂应用, 也可以在制备药物和杀虫剂中应用。 (51)I。

3、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8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8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435619 A CN 103435619 A *CN103435619A* 1/1 页 2 1.一种Pochonicine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特征在于, 所述Pochonicine类 似物为下述式 1、 式 2 或式 3 所示化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 剂的应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应用, 其中, 所述糖苷酶为 - 葡萄糖苷酶、。

4、 - 葡萄糖苷酶、 - 半乳糖苷酶、 - 半乳糖苷酶、 - 甘露糖苷酶、 - 甘露糖苷酶、 -L- 岩藻糖苷酶、 -葡糖苷酸酶、 ,-海藻糖酶、 -L-鼠李糖苷酶、 -N-乙酰基-葡萄糖胺酶、 -N-乙 酰基 - 葡萄糖胺酶、 -N- 乙酰基 - 半乳糖胺酶和 -N- 乙酰基 - 半乳糖胺酶中的至少一 种。 4.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Pochonicine 类似物和 /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5.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Pochonicine 类似物和 /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6. 权利要求 1 所述。

5、的 Pochonicine 类似物和 /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7.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Pochonicine 类似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435619 A 2 1/18 页 3 一种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 明 涉 及 一 种 Pochonicine 类 似 物 或 其 药 学 上 可 接 受 的 盐, 以 及 该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 该 Pochonicine 类 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

6、受的盐在制备药物和杀虫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亚氨基糖, 在结构上是指糖环中的氧原子被氮原子所取代的一种单糖的类似 物, 由于在结构上与单糖非常相似, 因此可以模拟单糖在生物体内的一些功能比如通过 模拟酶和底物结合的过渡态, 从而达到治疗与糖苷酶相关的疾病的目的, 因此, 是一类 重要的糖苷酶抑制剂, 在抗病毒、 抗肿瘤、 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 ((a) Sttz,A.E.Iminosugars as Glycosidase Inhibitors:Nojirimycin and Beyond;Wiley VCH:Weinheim,1999.(b)Compain,P. 等。

7、, Iminosugars:From Synthesis to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Wiley,2007.(c)Asano,N.;Nash,R.J.;Molyneux,R.J.;Fleet,G. W.J.Tetrahedron:Asymmetry2000,11,16451680.(d)Watson,A.A.;Fleet,G. W.J.;Asano,N.;Molyneux,R.J.;Nash,R.J.Phytochemistry2001,56,265295.) 。 目 前, 已经有两种作为临床使用的药物, 包括治疗高雪氏病的米格鲁特 (Zavesca)和治疗 II 。

8、型糖尿病的米格列醇 (Miglitol) , 以及仍处于临床阶段的亚氨基糖及其结构修饰物, 如 Celgosivir(castanospermine 的丁酰基修饰物, 治疗丙型肝炎) , 苦马豆素 (swainsonine, 抗肿瘤) 、 DAB-1 (1,4,-dideoxy-D-arabinitol, 治疗糖尿病) 等 ((a)Graeme Horne;Francis X.Wilson;Jon Tinsley;David H.Williams and Richard Storer.Drug Discovery Today,In Press.(b)Bryan G.Winchester,Tet。

9、rahedron:Asymmetry2009,20,645651. (c)Naoki Asano,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2003,3,471-484.) 。 0003 亚氨糖类生物碱按其结构可以划分为单环的吡咯烷类、 哌啶类、 及双环的吡 咯哩西啶类、 吲哚哩西啶类和去甲托品烷类。自从 1988 年首次分离出吡咯哩西啶 alexine(Nash,R.J.;Fellows,L.E.;Dring,J.V.;Fleet,G.W.J.;Derome,A.E.;Hamor,T. A.;Scofield,A.M.;Watkin,D.J.Tetrahedr。

10、on Lett.1988,29,2487-2490)以 来, 到 目 前 为止, 大概已有 30 多种双环的吡咯哩西啶生物碱被分离出来, 这类结构独特的亚氨基糖 一般都是较好的 - 葡萄糖苷酶和 -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 ((a)Watson,A.A.;Fleet,G. W.J.;Asano,N.;Molyneux,R.J.;Nash,R.J.Phytochemistry2001,56,265-295.(b)Yamashi ta,T.;Yasuda,K.;Kizu,H.;Kameda,Y.;Watson,A.A.;Nash,R.J.;Fleet,G.W.J.;Asano,N. J.Nat.Pro。

11、d.2002,65,1875-1881.(c)Kato,A.;Kato,N.;Adachi,I.;Hollinshead,J.;Flee t,G.W.J.;Kuriyama,C.;Ikeda,K.;Asano,N.;Nash,R.J.J.Nat.Prod.2007,70,993-997.) , 但是对 N- 乙酰氨基 - 己糖胺酶基本上是没有抑制活性。一种真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一种 带有乙酰氨基的多羟基吡咯哩西啶生物碱Pochonicine 对 -N- 乙酰基 - 葡萄糖胺酶 (GlcNAcase) 具有极其好的活性 (对矮刀豆里的GlcNAcase IC50达到0.288纳摩尔) , 可以和 。

12、另一种有名的 GlcNAcase 抑制剂nagstatin 相媲美, 但是 Pochonicine 对 - 葡萄糖苷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3 2/18 页 4 酶和 - 葡萄糖苷酶则基本没有活性 (Usuki,H.;Toyo-oka,M.;Kanzaki,H.;Okuda,T.;Nit oda,T.Bioorg.Med.Chem2009,17,7248-7253) 。而 GlcNAcase 是很多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 酶, 比如在昆虫体内, GlcNAcase 参与了将体内 (特别是细胞壁) 的多聚的几丁质水解为葡萄 糖, 为细胞的正常代谢提供了必备的物质基础, 因此, 选。

13、择性的抑制昆虫体内的 GlcNAcase 的活性的 Pochonicine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杀虫剂 ((a)Horsch,M.;Mayer,C.;Sennhau ser,U.;Rast,D.M.Pharmacol.Ther.1997,76,187-218.(b)Merzendorfer,H.;Zimoch,L. J.Exp.Biol.2003,206,4393-4412.(c)Rast,D.M.;Baumgartner,D.;Mayer,C.;Hollenste in,G.O.Phytochemistry2004,64,339-366) 。再比如在哺乳动物体内, 氧连接的 -N- 乙 酰氨基。

14、 - 葡萄糖胺酶 (O-GlcNAcase) 在监控调节体内血糖浓度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 ((a)Wells,L.;Vosseller,K.;Hart,G.W.Cell.Mol.Life Sci.2003,60,222-228.(b) Buse,M.G.Am.J.Physiol.Endocrinol.Metab.2006,290,E1-E8.(c)Slmov,K.;Bojarov, P.;Petrskov,L.;V.Biotechnol.Adv.2010,28,682-693) , 因此 O-GlcNAcase 抑制 剂在治疗糖尿病 (Vosseller,K.;Wells,L.;Lane。

15、,M.D.;Hart,G.W.Proc.Natl.Acad.Sci. USA2002,99,5313-5318) ,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a)Yuzwa,S.A.;Macauley,M.S.;Heinonen,J. E.;Shan,X.;Dennis,R.J.;He,Y.;Whitworth,G.E.;Stubbs,K.A.;McEachern,E. J.;Davies,G.J.;Vocadlo,D.J.Nat.Chem.Biol.2008,4,483-490.(b)Yuzwa,S. A.;Vocadlo,D.J.Curr.Alzheimer Res.2009,6,451-454) 和。

16、癌症 ((a)Woynarowska,B.;Wik iel,H.;Sharma,M.;Fleet,G.W.J.;Bernacki,R.J.Anticancer Res.1992,12,161-166.(b) Woynarowska,B.;Wikiel,H.;Sharma,M.;Fleet,G.W.J.;Bernacki,R.J.Proc.Amer.Assoc. Cancer Res.1989,30,91) 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 0004 因此, 亟需一种对多种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的亚氨基糖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 这将会带来医药和杀虫剂产业的进步。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

17、种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该 Pochonicine 类似物对多种酶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0006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是提供所述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 为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在制备药物和杀虫剂中的应用。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 盐, 所述 Pochonicine 类似物为下述式 1、 式 2 或式 3 所示化合物。 0008 0009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抑 制剂的应用。 0010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

18、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4 3/18 页 5 0011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2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和 / 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13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 Pochonicine 类似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0014 通过本发明的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测试结。

19、果可以看出, 该 Pochonicine 类似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对 -L- 鼠李糖苷酶、 -N- 乙酰基 - 葡萄糖胺酶、 -N- 乙酰基 - 半乳糖胺酶和 -N- 乙酰基 - 半乳糖胺酶都具 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0015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17 本 发 明 提 供 了 一 种 Pochonicine 类 似 物 或 其 药 学 上 可 接 受 的 盐, 所 述 Pochonicine 类。

20、似物为下述式 1、 式 2 或式 3 所示化合物。 0018 0019 本发明所述的 Pochonicine 类似物, 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 0020 (i) 使式 4、 式 5 或式 6 所示化合物与对甲苯酚接触反应, 得到式 7、 式 8 或式 9 所 示化合物 ; 0021 0022 (ii) 使式 7、 式 8 或式 9 所示化合物与甲醇接触反应, 得到式 10、 式 11 或式 12 所 示化合物 ; 0023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5 4/18 页 6 0024 (iii) 使 10、 式 11 或式 12 所示化合物进行羟基脱保护反应, 得到式 1、 式 。

21、2 或式 3 所示化合物。 0025 在本发明中, 步骤 (i) 可以在第一酸性物质存在下, 在第一溶剂中进行, 步骤 (i) 的温度可以为 25-40, 步骤 (i) 的时间可以为 10-12h ; 步骤 (ii) 可以在第一碱性物质存 在下进行, 步骤 (ii) 的温度可以为 30-80, 步骤 (ii) 的时间可以为 2-4h ; 步骤 (iii) 可以 在第二酸性物质存在下, 在第二溶剂中进行, 步骤 (iii) 的温度可以为 20-30, 步骤 (iii) 的时间可以为 10-12h。 0026 在本发明中, 所述第一酸性物质可以为溴化锌、 溴化铁、 氯化锌和三甲基硅基三氟 甲磺酸酯。

22、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 ; 所 述第一碱性物质可以为碳酸钾、 碳酸钠和碳酸锂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二酸性物质可以为 盐酸、 硫酸和硝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溶剂可以为甲醇、 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 种。 0027 上述步骤 (i) 和上述步骤 (ii) 优选地通过一锅法进行。 0028 本发明所述的式 4、 式 5 或式 6 所示化合物, 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 0029 (a) 使式 13 或式 14 所示化合物与 N-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接触反应, 得到式 15、 16 或 17 所示化合物 ; 0030 0031 (b) 使。

23、式 15、 式 16 或式 17 所示化合物与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接触反应, 得到式 18、 19 或 20 所示化合物 ; 0032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6 5/18 页 7 0033 (c) 使式 18、 式 19 或式 20 所示化合物与甲基磺酰氯在接触反应, 得到式 4、 式 5 或 式 6 所示化合物。 0034 在本发明中, 步骤 (a) 可以在第一催化剂存在下, 在第三溶剂中进行, 步骤 (a) 的 温度可以为 20-25, 步骤 (a) 的时间可以为 96-154h ; 步骤 (b) 可以在第二碱性物质和第 二催化剂存在下, 在第四溶剂中进行, 步骤 (b)。

24、 的温度可以为 -5-5, 步骤 (b) 的时间可以 为 8-10h ; 步骤 (c) 可以在第三碱性物质存在下, 在第五溶剂中进行, 步骤 (c) 的温度可以 为 -5-5, 步骤 (c) 的时间可以为 1-2h。 0035 在本发明中, 所述第一催化剂可以为四氧化锇, 所述第三溶剂可以为丙酮、 丁酮和 异丁基甲基酮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二碱性物质可以为三乙胺、 二异丙基胺和二异丙基乙 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催化剂可以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碘化钠和四正丁基碘化铵中的 至少一种, 所述第四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三碱性物 质可以为三乙胺、 二异丙基。

25、胺和二异丙基乙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五溶剂可以为二氯甲 烷、 三氯甲烷和氯苯中的至少一种。 0036 上述步骤 (a) 和上述步骤 (b) 优选地通过一锅法进行。 0037 本发明所述的式 13 或式 14 所示化合物, 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制备 : 0038 (1) 使式 21 所示化合物与三甲基氰硅烷接触反应, 得到式 22 所示化合物 ; 0039 0040 (2) 使式 22 所示化合物与氢气接触反应, 得到式 23 所示化合物 ; 0041 0042 (3) 使式 23 所示化合物与二碳酸二叔丁酯接触反应, 得到式 24 所示化合物 ; 0043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

26、A 7 6/18 页 8 0044 (4) 使式 24 所示化合物与乙酸酐接触反应, 得到式 25 所示化合物 ; 0045 0046 (5) 使式 25 所示化合物与甲酸接触反应, 得到式 26 所示化合物 ; 0047 0048 (6) 使式 26 所示化合物与戴斯 - 马丁氧化剂接触反应, 得到式 27 所示化合物 ; 0049 0050 (7) 使式 27 所示化合物与锌和烯丙基溴接触反应, 得到式 28 和式 29 所示化合物 ; 0051 0052 (8) 使式 28 和式 29 所示化合物与乙酸酐接触反应, 得到式 13 和式 14 所示化合 物。 0053 在本发明中, 步骤 。

27、(1) 可以在第六溶剂中进行, 步骤 (1) 的温度可以为 20-30, 步骤 (1) 的时间可以为 10-12h ; 步骤 (2) 可以在第三催化剂存在下, 在第七溶剂中进行, 步 骤 (2) 的温度可以为 20-30, 步骤 (2) 的时间可以为 24-72h ; 步骤 (3) 可以在第八溶剂中 进行, 步骤 (3) 的温度可以为 20-30, 步骤 (3) 的时间可以为 24-72h ; 步骤 (4) 可以在第 四碱性物质存在下, 在第九溶剂中进行, 步骤 (4) 的温度可以为 -78-30, 步骤 (4) 的时间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8 7/18 页 9 可以为 。

28、1-3h ; 步骤 (5) 在第十溶剂中进行, 步骤 (5) 的温度可以为 -5-30, 步骤 (5) 的时 间可以为 0.5-1h ; 步骤 (6) 可以在第五碱性物质存在下, 在第十一溶剂中进行, 步骤 (6) 的 温度可以为 20-30, 步骤 (6) 的时间可以为 1-5h ; 步骤 (7) 可以在第三酸性物质存在下, 在第十二溶剂中进行, 步骤 (7) 的温度可以为 50-60, 步骤 (7) 的时间可以为 3-6h ; 步骤 (8) 可以在第六碱性物质和第四催化剂存, 在下在第十三溶剂中进行, 步骤 (8) 的温度可以 为 20-30, 步骤 (8) 的时间可以为 8-10h。 0。

29、054 在本发明中, 所述第六溶剂可以为甲醇、 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 三催化剂可以为雷铌镍、 钯碳 (Pd/C) 和氢氧化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七溶剂可以为甲 醇、 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八溶剂可以为甲醇、 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 种 ; 所述第四碱性物质可以为二异丙基胺 - 正丁基锂、 二异丙基胺 - 叔丁基锂和二异丙基 胺 - 仲丁基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九溶剂可以为甲醇、 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 所 述第十溶剂可以为乙醚、 丙醚和丙二醇甲醚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五碱性物质可以为碳酸 氢钠、 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十一溶剂。

30、可以为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和氯 苯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三酸性物质可以为氯化铵、 溴化铵和硝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 十二溶剂可以为甲醇、 乙醇和四氢呋喃中的至少一种 ; 所述第六碱性物质可以为三乙胺、 吡 啶和乙二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四催化剂可以为 4- 二甲氨基吡啶、 吡啶和四正丁基碘化 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十三溶剂可以为二氯甲烷、 四氢呋喃和 1,4- 二氧六环中的至少一 种。 0055 上述步骤 (1) 优选地在氩气或氮气等不活性气体氛围下进行。 0056 上述步骤 (2) 和上述步骤 (3) 优选地通过一锅法进行。 0057 上述步骤 (4) 优选地在氩气或氮气等不活性气。

31、体氛围下进行。 0058 上述步骤 (6) 和上述步骤 (7) 优选地通过一锅法重复进行 8-12 次。 0059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从每步反应所得产物中分离出下一步的 反应物。 所述分离的过程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提纯方法实施, 例如可以为柱层析法、 蒸馏 法、 萃取法、 重结晶法等。 0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作为糖苷酶 抑制剂的应用。 0061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 和 / 或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62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

32、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 和 / 或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0063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Pochonicine类似物和/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预防 和 / 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0064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 Pochonicine 类似物在制备杀虫剂中的应用。 0065 以下将通过制备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66 在本发明中, NMR 谱图通过布鲁克尔 AV300 型超导核磁共振仪测定, 其中, 氘代 试剂为氘代氯仿 (CDCl3)或氘代甲醇 (CD3OD) , 氢谱以四甲基硅烷为内标, 碳谱以 CDCl3 (=77.0) 为内标 ; 熔点通过北京。

33、泰克熔点仪测定。 0067 柱层析用的 200-300 目硅胶柱购自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 TLC 用的薄层层析硅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9 8/18 页 10 胶板 GF 购自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0068 在未作任何特殊声明的情况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溶剂都经过标准方法 (参照 试 剂纯化手册 ) 纯化后使用。 0069 在本发明中, 式 21 所示化合物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0070 冰浴下向盛有 L- 核糖 (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 (50.0g, 0.333mol) 的 干燥丙酮 (100mL) 的 1L 单口瓶中滴入 2,2- 二甲氧基丙烷 ( 购自北。

34、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 司 ) (27.1mL, 0.40mol) , 再加入对甲苯磺酸 (5.74g, 0.0334mol) , 搅拌 15 分钟后, 撤掉冰浴, 改为在 25下搅拌 2h。TLC 检测原料基本消失, 加入碳酸氢钠固体 (5.60g, 0.0668mol) 继 续搅拌。用 pH 试纸测得溶液 pH 值为 8, 停止搅拌, 抽滤, 减压浓缩即可得到 56.4g 无色糖浆 1。 0071 将所得无色糖浆 1 溶于二氯甲烷 (200mL) 中, 在冰浴中冷却到 0, 依次加入三乙 胺 (62.0mL, 0.45mol) 和三苯基氯甲烷 ( 购自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07.7g,。

35、 0.39mol) 搅拌十五分钟, 撤掉冰浴, 改为在 25搅拌 12h。TLC 检测原料基本消失, 加水 (500.0mL) 淬灭反应, 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用水洗三次 (3100.0mL) ,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 (3100.0mL) ,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 (100mL) 。加入硫酸镁干燥 0.5h, 抽滤, 旋 干得到 122.0g 无色糖浆 2。 0072 将所得无色糖浆 2 溶于二氯甲烷 (200mL) 中, 依次加入三乙胺 (58mL, 0.42mol) 和 盐酸羟胺 ( 购自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27.2g, 0.39mol) , 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回。

36、流反应 20h。 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 冷却至25, 加水 (100mL) 淬灭, 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用 水洗三次 (3300.0mL) ,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 (350.0mL) ,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食盐 水洗一次 (100.0mL) 。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 0.5h, 抽滤, 旋干得到得到 119.2g 无色糖浆 3。 0073 将无色糖浆 3 溶于二氯甲烷 (200mL)中, 在 0下, 依次加入三乙胺 (56.3mL, 0.41mol) 和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 ( 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 )(52.5g, 0.35mol) 。 加完料之后再在 25反应 24h, 。

37、TLC 检测原料基本消失, 加水 (100mL) 淬灭, 分离有机相和 水相, 有机相用水洗三次 (3100.0mL) ,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 (350.0mL) , 合并有 机相, 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 (100.0mL) 。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 0.5h, 抽滤, 旋干得到得到 136.5g 无色糖浆 4。 0074 将所得无色糖浆 4 溶于二氯甲烷 (200mL) 中, 在 0下, 依次加入三乙胺 (50.7mL, 0.36mol)和甲基磺酰基氯 ( 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 )(26.3mL, 0.32mol)反 应 2h, TLC 检测原料基本消失, 加水 (100mL) 淬灭,。

38、 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用水洗三次 (3100.0mL) ,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 (350.0mL) ,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 (100.0mL) 。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 0.5h, 抽滤, 旋干, 得到 133.1g 浅黄色糖浆 5。 0075 将所得浅黄色糖浆 5 溶于甲苯 (200mL) 中, 在 0下, 加入四正丁基氟化铵水合物 (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 (57.6g, 0.22mol) 反应1h后, 转移到油浴中加热至回流 反应 1h, TLC 板监测反应完全后, 待反应冷却到室温时将溶剂旋干得到黄褐色糖浆, 加入乙 酸乙酯 (200mL) 和水 (80mL。

39、) 萃取, 有机相用水洗三次 (350.0mL) , 水相用二氯甲烷萃取三 次 (350.0mL) ,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 (100.0mL) 。 有机相用硫酸镁干燥0.5h, 抽滤, 旋干, 过柱纯化得到 47g 浅褐色固体 6。 0076 对上述浅褐色固体 6 进行熔点和核磁共振分析, 结果如下 :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10 9/18 页 11 0077 熔点 : 85-87。 0078 1H NMR(300MHz,CDCl 3):(ppm)7.507.21(m,15H),5.32(d,J=6.0Hz,1H),4.9 8(t,J=6.0Hz,1H),4.。

40、12(dd,J=6.0and3.0Hz,1H),3.94(dd,J=9.0and3.0Hz,1H),3.67(t, J=9.0,1H),1.38(s,3H),1.26(s,3H) ; 0079 13C NMR(75MHz,CDCl 3):(ppm)143.8,132.4,129.0,127.9,127.3,111.9,87.4,7 5.1,74.2,59.0,27.3,26.3。 0080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 所得浅褐色固体 6 为式 21 所示化合物。 0081 制备例 1 0082 将式 21 所示化合物 45.0g(0.105mol) 溶于甲醇 200mL 中, 在氩气保护下加入。

41、三 甲基氰硅烷 ( 购自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 )16.8mL(0.126mol) , 在 25下搅拌 15h。TLC 检 测原料基本消失后, 减压浓缩得到淡黄色固体 47g, 将该淡黄色固体用甲醇和石油醚重结晶 纯化、 过滤得到白色固体 39.5g。 0083 对上述白色固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 结果如下 : 0084 1H NMR(300MHz,CDCl 3):(ppm)7.30-7.21(m,15H),5.30(m,1H),4.85-4.77(m, 2H),4.28(s,1H),3.56(dd,J=8.7and7.5Hz,1H),3.42(dd,J=9.0and5.7Hz,1H),3.21(d。

42、d, J=12.3and5.7Hz,1H),1.28(s,3H),1.27(s,3H) ; 0085 13C NMR(75MHz,CDCl 3):(ppm)143.8,128.8,127.9,127.2,114.8,112.4,87.3,7 8.8,77.6,67.9,62.5,60.9,25.6,24.9。 0086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 所得白色固体为式 22 所示化合物。 0087 将式 22 所示化合物 10.00g(0.022mol) 溶于四氢呋喃 25.0mL 和甲醇 2.5mL 中, 依次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 ( 购自北京中胜华腾科技有限公司 )12.00g(0.055mol。

43、) 和雷铌 镍 6.0g(购自大连通用化工有限公司) , 将反应瓶内的空气用氢气置换三次, 然后再氢气氛 围下, 在 25下搅拌 72h。TLC 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 过滤回收雷铌镍, 浓缩滤液, 得到浅黄 色油状粗产品, 所得粗产品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 ( 乙酸乙酯 / 石油醚 =1/8) 得到白色固体 12.57g。 0088 对上述白色固体进行熔点和核磁共振分析, 结果如下 : 0089 熔点 : 76-77。 0090 1H NMR(300MHz,CDCl 3):(ppm)7.50-7.47(m,6H),7.31-7.19(m,9H),4.91-4.79( m,1H),4.54-4.47。

44、(m,1H),3.88-3.78(m,1H),3.59-3.55(m,1H),3.47-3.21(m,3H),3.07(m, 1H),1.45-1.41(m,13H),1.37-1.34(m,3H),1.28-1.26(m,7H) ; 0091 13C NMR(75MHz,CDCl 3):(ppm)156.1,154.3,153.1,144.4,144.2,144.1,144.0, 128.9,127.7,126.9,112.7,112.6,111.3,111.1,87.0,86.8,86.7,82.9,82.8,81.4,80.1, 79.2,68.0,64.6,61.3,60.5,53.5。

45、,53.4,40.3,38.6,28.5,28.3,28.2,27.7,27.6,26.5。 0092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 所得白色固体为式 24 所示化合物。 0093 在氩气保护下, 向 250mL 的三口瓶中加入四氢呋喃 100mL 中, 再加入二异丙基胺 13.3mL (0.095mol) , 冷却到 -78, 逐滴加入正丁基锂 ( 购于百灵威试剂有限公司 )35.4mL (0.089mol) , 在-78下搅拌0.25h, 然后滴加溶于四氢呋喃30mL的式24所示化合物28.4g (0.04mol) , 加完后在 -78下搅拌 0.25h, 然后快速加入乙酸酐 12.6mL(。

46、0.14mol) , 剧烈搅 拌0.25h, 再在冰水浴中搅拌0.25h。 TLC监测原料不再减少后, 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 说 明 书 CN 103435619 A 11 10/18 页 12 应, 搅拌至溶液澄清, 用乙酸乙酯萃取, 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有机相用水洗三次 (3100mL) , 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三次 (350mL) , 合并有机相, 再用饱和食盐水洗一次 (100mL) , 有机 相用硫酸镁干燥 0.5h 后, 抽滤, 浓缩滤液得到油状粗产物, 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 化 (乙酸乙酯 / 石油醚 =1/10) 得到无色油状物 21.8g。 0094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

47、进行核磁共振分析, 结果如下 : 0095 1H NMR(300MHz,CDCl 3):(ppm)7.51-7.48(m,6H),7.30-7.19(m,9H),4.98-4.95( m,1H),4.40-4.33(m,2H),3.93-3.52(m,4H),2.44(s,3H),1.44-1.22(m,24H) ; 0096 13C NMR(75MHz,CDCl 3):(ppm)173.5,173.0,154.0,152.8,144.4,129.0,127.6, 126.8,112.3,111.2,86.8,83.4,81.0,79.7,62.8,60.1,42.6,29.1,28.3,28。

48、.0,27.7,26.9 ,26.6,25.5,22.7。 0097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证明, 所得白色固体为式 25 所示化合物。 0098 将式 25 所示化合物 20.6g (0.03mol) 溶于乙醚 400mL 中, 在冰水浴中冷却 2 分钟, 加入400mL甲酸, 2分钟后撤去冰浴, 在25下反应0.5h。 TLC检测原料基本消失后, 加入乙 酸乙酯200mL稀释, 在冰水浴下加入碳酸氢钠500g。 再加入乙酸乙酯500mL稀释, 把溶液倒 入分液漏斗, 把水相与有机相分离, 再向有机相中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00ml, 再分离有机 相和水相, 直到有机相呈中性。水相用乙酸乙酯萃。

49、取, 加饱和碳酸氢钠 100ml 中和有机相。 合并有机相, 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 (100mL) 洗涤, 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 抽滤、 减压浓缩后, 有白色固体生成。 加入石油醚和少量的乙醚, 过滤除掉白色固体, 用大量石油醚和少量无水 乙醚冲洗固体, 滤液经减压浓缩得到无色油状粗产物, 所得粗产物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 (乙 酸乙酯 / 石油醚 =1/10) 得到无色油状物 27.6g。 0099 对上述无色油状物进行核磁共振分析, 结果如下 : 0100 1H NMR(300MHz,CDCl 3):(ppm)5.20-5.13(m,1H),4.71-4.67(m,1H),4.49-4.45( m,1H),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