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53245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61121.X

申请日:

2006.11.30

公开号:

CN1975876A

公开日:

2007.06.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11B7/0045(2006.01); G11B7/26(2006.01); G11B20/10(2006.01); G11B23/40(2006.01)

主分类号:

G11B7/0045

申请人:

雅马哈株式会社;

发明人:

糸贺久顺; 伏木达郎

地址:

日本静冈县

优先权:

2005.11.30 JP 2005-34622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源;张天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主机向CD-R驱动器传送成像数据之前,CD-R驱动器向计算机传送CD-R驱动器中预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主机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生成适合于根据该成像条件信息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CD-R驱动器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CD-R驱动器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生成符合预设定成像条件的可视图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图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将计算机与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
在计算机上存储将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上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形成为可视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
将光盘载入光盘成像设备;
从所述光盘成像设备向计算机传送预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
由计算机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和成像条件信息生成适合于所述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将生成的成像数据传送到光盘成像设备;
使光盘成像设备在旋转光盘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光头;并
根据预设定的成像条件,从光头向光盘照射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的成像激光,来在数据记录层或在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光头在光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的条件或用于计算所述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径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单位移动量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光盘径向上以设定的单位移动量顺序地移动光头的时候,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由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执行在光盘径向上光头的移动,
用于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包括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的移动量和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并且
计算机通过算术运算“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移动量/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来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用于光盘转速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光盘转速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以设定的转速旋转光盘时,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针对编码速度的条件,以所述编码速度条件对成像数据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编码速度条件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以设定的编码速度,对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并由调制信号调制成像激光来形成可视图像。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原始图像数据的位置以直角坐标表示,而成像数据的坐标以极坐标表示,并且
计算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的极坐标位置,将极坐标位置转换为直角坐标位置以获得原始图像数据的对应位置,并且将位于获得的对应位置的原始图像数据用作位于对应位置处的成像数据。

7.
  一种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图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将计算机与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
在计算机上存储将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上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形成为可视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
将光盘载入光盘成像设备;
从所述光盘成像设备向计算机传送可由操作者针对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
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显示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能够针对传送到的成像条件的信息设定成像条件;
从计算机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内容的信息;
根据存储的所述原始图像数据生成适合于设定的所述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将生成的成像数据从计算机传送到光盘成像设备;
使光盘成像设备在旋转光盘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光头;并且
根据传送到的设定的成像条件,从光头向光盘照射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在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光头在光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的条件或用于计算所述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径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单位移动量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光盘径向上以设定的单位移动量顺序地移动光头的时候,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由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执行在光盘径向上光头的移动,
用于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包括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的移动量和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并且
计算机通过算术运算“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移动量/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来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针对光盘转速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光盘转速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以设定的转速旋转光盘时,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11.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针对编码速度的条件,以所述编码速度条件对成像数据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编码速度的条件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以设定的编码速度,对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并由调制信号调制成像激光来形成可视图像。

12.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
原始图像数据的位置以直角坐标表示,而成像数据的坐标以极坐标表示,并且
计算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的极坐标位置,将极坐标位置转换为直角坐标位置以获得原始图像数据的对应位置,并且将位于获得的对应位置的原始图像数据用作位于对应位置处的成像数据。

13.
  一种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图像的光盘成像设备,所述光盘成像设备包括:
接口,其与计算机通信并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
光头,其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
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向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向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照射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接口在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之前,向计算机传送预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并从计算机接收根据所述成像条件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其中,成像单元根据当前成像条件和接收到的成像数据形成可视图像。

14.
  一种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图像的光盘成像设备,该光盘成像设备包括:
接口,其与计算机通信并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
光头,其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
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向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向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照射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接口在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之前,传送可由操作者针对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从计算机接收由操作者针对成像条件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和根据设定的成像条件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其中,成像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和接收到的成像数据在成像条件下形成可视图像。

15.
  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由可与载入光盘的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的计算机所执行的光盘成像程序,并存储将被作为可视图像形成在光盘数据记录层或形成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光盘成像设备包括:用于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的接口;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被移动的光头;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照射经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上或在成像层上形成可视图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从光盘成像设备接收预设定成像条件的信息;
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和接收到的成像条件的信息生成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且
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程序,其中
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
在显示器上多次显示针对在光盘径向同一位置上成像数据的覆写次数的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可以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设定覆写次数;并且
传送在显示器上由操作者设定的覆写次数的信息。

17.
  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由可与载入光盘的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的计算机所执行的光盘成像程序,并存储将被作为可视图像形成在光盘数据记录层上或形成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光盘成像设备包括:用于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的接口;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被移动的光头;成像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照射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在成像层上形成可视图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从光盘成像设备接收可由操作者针对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
在显示器上显示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接收的成像条件的信息设定成像条件;
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显示器上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内容的信息;并且
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信息生成适合于设定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程序,其中
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
在显示器上多次显示针对在光盘径向同一位置上成像数据的覆写次数的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可以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设定覆写次数;并且
传送在显示器上由操作者设定的覆写次数的信息。

说明书

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成像方法及光盘成像设备,以及一种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该光盘成像方法用于将计算机和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并从计算机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图像数据以在光盘的标签面或数据记录面形成可视图像。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技术,其能够提高光盘成像设备的设计自由度并使操作者能够根据每个光盘成像设备所允许的成像条件设置的自由度来自由地设定成像条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档1和2中,公开了一种成像技术,在该技术中,由位于诸如可记录CD或可记录DVD之类的光盘的标签面的热敏层或光敏层提供成像层,并且通过使用能够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记录数据的光盘记录设备,从光拾取器向成像层照射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以在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另外,在专利文件3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向光盘的数据记录层照射根据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以形成凹陷,并在数据记录层形成可视图像,而不是在其上记录数据。
专利文件1:JP-A-2002-203321
专利文件2:JP-A-2004-5848
专利文件3:JP-A-2004-355764
另外,根据用于在光盘表面形成图像的另一传统技术,在特定的成像条件(光拾取器在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盘转速,对用于生成激光调制信号的图像数据进行编码的编码速度等)生成图像数据。因此,光盘成像设备的设计自由度很小。另外,成像条件对成像速度和成像质量(形成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有影响。由于已知的由主机执行的成像程序是基于特定的成像条件设计的,用户不能自由地根据光盘成像设备设定成像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已知技术中固有的问题而创造的,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成像方法及光盘成像设备,并由此提供一种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光盘成像方法能够提高光盘成像设备的设计自由度,并允许用户能够根据每个光盘成像设备所允许的成像条件设置的自由度来自由地设定成像条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布置:
(1)一种在光盘上成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将计算机与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
在计算机上存储将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上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形成为可视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
将光盘载入光盘成像设备;
从该光盘成像设备向计算机传送预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
由计算机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和该成像条件信息生成适合于该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将生成的成像数据传送到光盘成像设备;
使光盘成像设备在旋转光盘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光头;并且
根据预设定的成像条件,从光头向光盘照射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的成像激光,来在数据记录层或在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2)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光头在光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的条件或用于计算该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径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单位移动量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光盘径向上以设定的单位移动量顺序地移动光头的时候,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3)如(2)所述的方法,其中,
由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执行在光盘径向上光头的移动,
用于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包括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的移动量和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并且
计算机通过算术运算“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移动量/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来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
(4)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用于光盘转速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光盘转速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以设定的转速旋转光盘时,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5)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针对编码速度的条件,以该编码速度条件对成像数据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编码速度条件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以设定的编码速度,对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并由调制信号调制成像激光来形成可视图像。
(6)如(1)所述的方法,其中,
原始图像数据的位置以直角坐标表示,而成像数据的坐标以极坐标表示,并且
计算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的极坐标位置,将极坐标位置转换为直角坐标位置以获得原始图像数据的对应位置,并且将位于获得的对应位置的原始图像数据用作位于对应位置处的成像数据。
(7)一种在光盘上成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
将计算机与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
在计算机上存储将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上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形成为可视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
将光盘载入光盘成像设备;
从该光盘成像设备向计算机传送可由操作者为该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
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显示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能够针对传送到的成像条件的信息设定成像条件;
从计算机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内容的信息;
根据存储的该原始图像数据生成适合于设定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将生成的成像数据从计算机传送到光盘成像设备;
使光盘成像设备在旋转光盘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光头;并且
根据传送到的设定的成像条件,从光头向光盘照射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在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8)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光头在光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的条件或用于计算该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径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单位移动量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当在光盘径向上以设定的单位移动量顺序地移动光头的时候,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9)如(8)所述的方法,其中,
由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源,执行在光盘径向上光头的移动,
用于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的多个参数包括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的移动量和步进电动机的一次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并且
计算机通过算术运算“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头移动量/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来计算光头的单位移动量。
(10)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针对光盘转速的条件,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光盘转速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在以设定的转速旋转光盘时,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以形成可视图像。
(11)如(7)所述的方法,其中,
成像条件是针对编码速度的条件,以该编码速度条件对成像数据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
计算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针对光盘周向上的每个位置生成适合于由成像条件设定的编码速度的条件的成像数据,并且
光盘成像设备以设定的编码速度,对传送到的成像数据进行编码来生成成像激光的调制信号并由调制信号调制成像激光来形成可视图像。
(12)如(7)所述的方法,其中,
原始图像数据的位置以直角坐标表示,而成像数据的坐标以极坐标表示,并且
计算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的极坐标位置,将极坐标位置转换为直角坐标位置以获得原始图像数据的对应位置,并且将位于获得的对应位置的原始图像数据用作位于对应位置处的成像数据。
(13)一种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图像的光盘成像设备,该光盘成像设备包括:
接口,其与计算机通信并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
光头,其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
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向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向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照射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该接口在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之前,向计算机传送预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并从计算机接收根据该成像条件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其中,成像单元根据当前成像条件和接收到的成像数据形成可视图像。
(14)一种光盘成像设备,用于在光盘上形成图像,该光盘成像设备包括:
接口,其与计算机通信并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
光头,其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移动;
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向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向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照射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成像层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该接口在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之前,传送可由操作者针对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从计算机接收由操作者针对成像条件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和根据设定的成像条件生成的成像数据,并且
其中,成像单元在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和接收到的成像数据在成像条件下形成可视图像。
(15)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由可与载入光盘的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的计算机所执行的光盘成像程序,并存储将被作为可视图像形成在光盘数据记录层或形成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光盘成像设备包括:用于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的接口;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被移动的光头;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照射经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上或在成像层上形成可视图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从光盘成像设备接收预设定成像条件的信息;
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和接收到的成像条件的信息生成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且
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
(16)如(15)所述的程序,其中
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
在显示器上多次显示针对在光盘径向同一位置上成像数据的覆写次数的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可以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设定覆写次数;并且
传送在显示器上由操作者设定的覆写次数的信息。
(17)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存储由可与载入光盘的光盘成像设备连接在通信状态下的计算机所执行的光盘成像程序,并存储将被作为可视图像形成在光盘数据记录层上或形成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其中,光盘成像设备包括:用于从计算机接收成像数据的接口;在光盘旋转时在光盘径向上顺序地被移动的光头;成像单元,其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调制成像激光并从光头发射成像激光,并通过光头在光盘的数据记录层或在与数据记录层分开提供的成像层上照射调制的成像激光以在数据记录层或在成像层上形成可视图像,该程序使计算机执行:
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从光盘成像设备接收可由操作者针对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
在显示器上显示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接收的成像条件的信息设定成像条件;
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显示器上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内容的信息;并且
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信息生成适合于设定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
(18)如(17)所述的程序,其中
程序还使计算机执行:
在显示器上多次显示针对在光盘径向同一位置上成像数据的覆写次数的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可以在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设定覆写次数;并且
传送在显示器上由操作者设定的覆写次数的信息。
根据本发明,在从计算机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光盘成像设备向计算机传送其中预设定的成像条件信息。计算机根据成像条件的信息,从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中,生成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随后,该光盘成像设备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在预设定的成像条件下形成可视图像。因此,该光盘成像设备能够独立地设定成像条件并从计算机接收符合该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从而形成图像。因此,能够提高光盘成像设备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在这种配置下,用户可以从因厂商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成像条件的各种光盘成像设备中选取和使用任意的一台。
根据本发明,在从计算机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成像数据之前,光盘成像设备传送可由操作者针对光盘成像设备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计算机在显示器上显示成像条件,以使得操作者根据成像条件的信息设定成像条件。此外,计算机向光盘成像设备传送由操作者根据显示器的显示设定的成像条件的设定内容的信息,并同时从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生成适合于设定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将生成的成像数据传送到该光盘成像设备。随后,该光盘成像设备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在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下形成可视图像。因此,用户可以根据对于每个光盘成像设备所允许的成像条件设置的自由度,来自由地设定成像条件。
根据本发明,当以直角坐标表示原始图像数据的位置而以极坐标表示成像数据的位置时,计算适合于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的极坐标位置,将极坐标位置转换为直角坐标位置以获得原始图像数据的对应位置,并将处于获得的对应位置的原始图像数据用作处于对应位置的成像数据。随后,例如,计算机按上述方法按照从用于开始光盘写入的预定半径位置的成像次序,从原始图像数据顺序地提取成像数据,并以提取顺序(或者以根据预定的替代准则的替代顺序)向光盘成像设备顺序地传送成像数据。光盘成像设备接收成像数据,并进而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数据以光盘转速、编码速度和光盘径向上的光头的单位移动量进行操作,来从用于开始光盘写入的径向位置上以接收顺序(或者以为了得到原始位置而根据与替代准则相反准则的替代顺序)顺序地形成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来执行光盘成像设备成像方法的总系统结构的方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沿穿过图1所示的CD-R盘14中心轴线的表面所截取的横断面结构的示图,其中可以在标签面形成图像。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步进电动机36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4是在图3所示的二相步进电动机36以全步进模式驱动时,驱动脉冲A和B的电压波形图。
图5是在图3所示的二相步进电动机36以微步进模式驱动时,驱动脉冲A和B的电压波形图。
图6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编码器52的结构的示例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EFM帧的数据结构与图6所示的脉冲信号DOTX的关系的示图。
图8是示出对应每级明暗层次的脉冲信号DOTX的波形示例的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编码器52在成像时的运行波形图。
图10是示出安装在图1所示的主机10中的程序执行的成像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安装在图1所示的CD-R驱动器12中的程序执行的成像控制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原始图像数据和成像数据的坐标位置的关系的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生成成像数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在由图1所示的CD-R驱动器12成像时主轴电动机30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在由图1所示的CD-R驱动器12成像时光拾取器34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在由图1所示的CD-R驱动器12成像时激光35的扫描位置轨迹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里,将描述本发明应用于可记录CD系统的情形。图1示出用来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盘成像方法的系统的总体结构。该系统包括主机10和CD-R驱动器12(光盘记录设备),它们作为彼此连接在通信状态下的光盘成像设备使用。显示器11与主机10相连。该CD-R驱动器12可以被结合到主机10中也可在主机外部提供。CD-R驱动器12载入能够在标签面形成图像的CD-R盘14。在主机10中安装有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执行记录数据并再现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再现程序(应用软件),和用于在CD-R盘14的成像层执行成像的成像程序(应用软件)。另外,在成像时,在主机10的存储装置中预先存储将被形成的图像的原始图像数据。原始图像数据是单色多明暗层次(在本实施例中,如下所述,明暗层次具有从第0级到第24级的25级)的位图格式,这样,它具有代表构成将在CD-R盘14上形成的图像的单个像素的明暗层次的数据。
图2示出沿穿过其中心轴线的表面截取的CD-R盘14的横断面的示意图,其中图像形成于标签面。CD-R盘14有透明的基片16,而作为数据记录层18的染料层、反射层20、保护层22、作为成像层24的热敏层、保护层26被顺序地层压在透明基片16的表面,透明基片16的表面形成有预制凹坑16a。数据记录和再现时,将激光35从表面(数据记录面)14a照射到透明基片16暴露的一面上。此时,激光被反射层20反射而后被聚焦。成像时,将激光35从表面(标签面)14b照射到层压的薄膜28形成的一面。此时,激光35被反射层20反射而后被聚焦。
在图1中,主轴电动机30旋转CD-R盘14。主轴伺服系统32在记录和再现时以恒定的线速度(CLV)或以恒定的角速度(CAV)控制主轴电动机30旋转,并在成像时以恒定的角速度(CAV)控制主轴电动机30的旋转。由步进电动机36所驱动的诸如移动螺杆之类的移动机构,在CD-R盘14的径向上移动光拾取器34(光头)(滑行操作)。电动机驱动40根据系统控制单元56的指令驱动步进电动机36。
举例来说,步进电动机36是如图3所示的二相步进电动机。二相步进电动机有两个线圈36a和36b,它是由组成电动机驱动器40的驱动器40a和40b以双极性方式分别施加到线圈36a和36b的两个驱动脉冲所驱动的。图4示出当步进电动机36以全步进模式驱动时,施加于单个线圈36a和36b的驱动脉冲A和B的波形。驱动脉冲A和B是占空比50%的方波,其相位有90°的相移以使得其极性可以交替转换。在驱动脉冲A和B的驱动下,转子37每次步进旋转90°。
当使用微步进驱动方法驱动步进电动机36时,每次步进的旋转角度可设定得小些。图5示出当以微步进驱动模式驱动二相步进电动机36时施加于单个线圈36a和36b的驱动脉冲A和B的波形的示例。图5示出当分度数被设为‘5’时的波形。在驱动脉冲的作用下,转子37每次微步进以全步进时一次步进的五分之一行程距离(=18°)旋转。
在图1中,聚焦伺服系统42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以及在成像时,执行对光拾取器34的聚焦控制。寻迹伺服系统44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执行对光拾取器34的寻迹控制。在成像时,寻迹伺服系统被关闭。振动信号发生器46在成像时生成振动信号并将生成的振动信号提供给光拾取器34的寻迹致动器以振动物镜33。然后,激光35在CD-R盘14的径向上,以大于光拾取器34的一次微步进操作的单位移动量的幅度振动。随着振动操作,激光35在以大于光拾取器34的单位移动量的宽度曲折运动时扫描CD-R盘14。随后,如参考图16所描述的,结合在同一周向位置的覆写操作,可以以小间隔执行成像。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以及在成像时,激光驱动器48驱动光拾取器34的激光二极管70(见图6)。在数据记录和再现时以及在成像时,ALPC(自动激光功率控制)电路50控制激光功率达到指示的值。
在数据记录时,编码器52以预先确定的CD格式对记录数据编码。激光驱动器48根据编码的记录数据,来调制激光35并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以凹坑的方式记录记录数据。在成像时,编码器52根据构成图像数据的每个像素的明暗层次数据,生成占空比变化的脉冲信号(成像信号)。激光驱动器48根据占空比变化的脉冲信号调制激光35,并改变CD-R盘14的成像层24的可见光特性以执行单色多明暗层次的成像。下面将详尽描述编码器52的处理细节。解码器54在数据再现时,对光拾取器34的返回的光接收信号进行EFM解调以实现数据再现。
主机10在数据记录时向CD-R驱动器12传送记录数据,并在成像时向CD-R驱动器12传送图像数据。记录数据和图像数据被CD-R驱动器12的接口58接收,然后被临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随后被读出并提供给编码器52。在数据再现时,通过接口58将解码器54再现的数据传送到主机10。在数据记录与再现时以及成像时,主机10还对CD-R驱动器12传送操作者的指令。该指令通过接口58被传送到系统控制单元56。系统控制单元56根据接收到的指令向CD-R驱动器12的各个电路发送指令,并执行对应的操作。
在CD-R驱动器12的存储器62中存储有预设定的成像条件和可由操作者针对CD-R驱动器12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存储器62中,将用来计算CD-R盘14径向上的光拾取器34的单位移动量的‘步进电动机36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拾取器34的移动量N’和‘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的分度数M’的信息作为‘预设定的成像条件’来存储。另外,在存储器62中,将根据结合‘光盘转速’和‘编码器52的图像数据编码速度’的多种‘成像模式’的信息作为‘可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来存储。系统控制单元56在成像前的合适的时间(例如,在主机10的成像程序启动和成像程序请求向CD-R驱动器12传送成像条件时)从存储器62中读出成像条件,并通过接口58向主机10传送读取的成像条件。
现在将描述编码器52。图6示出编码器52结构的示例。图6中,CD编码器64接收从如图1所示主机10通过接口58和缓冲存储器60传送来的数据(数据记录时的记录数据或成像时的图像数据)。CD编码器64交织记录数据,而后执行EFM调制。另外,CD编码器64进行通常的信号处理来生成CD信号(伴有同步信号、奇偶数据、容限位(margin bit)和NRZI(不归零反转)变换)并连续地生成具有588个通道位的记录信号作为一个EFM帧。在数据记录时,CD编码器64生成的记录信号按原样通过与门68,并被提供给激光驱动器48。激光驱动器48根据记录信号驱动激光二极管70以调制激光35的功率为二进制数(在记录信号为‘H’电平时期,提高激光功率到形成位的电平而在记录信号为‘L’电平时期,降低激光功率到不能形成位的电平)并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以凹陷记录记录信号。
在成像时,CD编码器64像数据记录时处理记录数据一样处理图像数据。然而,可能不执行交织操作。即在不进行交织时,CD编码器64对未交织的图像数据进行EFM调制并进行通常的信号处理来生成CD信号(伴有同步信号、奇偶数据、容限位和NRZI(不归零反转)变换)并连续地生成具有588个通道位的记录信号作为一个EFM帧。这里,一个EFM帧的数据包括一个像素(代表像素的明暗层次的明暗层次数据)的图像数据。即在本实施例中,像素的数据是由一个EFM帧长代表的。另外,当CD编码器64对图像数据进行交织时,图像数据的顺序被交织改变,可能不会形成想要的图像。这种情况下,主机10对图像数据执行反交织(预先改变了图像数据的顺序的处理,这样在CD编码器64进行交织时,图像数据的顺序是主机10进行反交织前的顺序),然后向CD-R驱动器12传送图像数据。经过这样的处理,当CD编码器64对传送到的图像数据进行交织时,图像数据就具有正确的顺序。CD编码器64对具有正确顺序的图像数据进行EFM调制。
在数据记录时以及成像时,切换解码器66。即在数据记录时,解码器66始终输出‘H’电平信号。这个‘H’电平信号被输入到与门68的一个输入端。因此,在数据记录时,被输入到与门68的另一个输入端的CD编码器64的输出,即记录信号就会按原样通过与门68。
在成像时,解码器66对从CD编码器64输出的数据进行EFM解调,并一个接一个地获得一个EFM帧的像素的明暗层次数据。然后,解码器66输出具有一个EFM帧周期并且其占空比根据获得的像素明暗层次数据而变化的脉冲信号DOTX。该脉冲信号DOTX被输入到与门68的一个输入端。因而,在成像时,与门68根据一个EFM帧周期的相应像素的明暗层次来开门一段时间以使得CD编码器64的输出信号(经NRZI转换的EFM信号)在这一段时间传送到另一端。从与门68输出的NRZI信号的分段信号WEN(用于在一个像素上形成图像的成像信号)是无效的,而因其是NRZI信号所以具有大约50%的占空比。因此,在对应于一个像素的一个EFM帧期间通过与门68的NRZI分段信号WEN对一个EFM帧长的占空比(在一个EFM帧期间经过与门68的NRZI分段信号WEN的脉冲宽度的和与一个EFM帧长的比)对应于脉冲信号DOTX的占空比,即对应于对应像素的明暗层次。
在成像时,从与门68输出的NRZI分段信号WEN被作为成像信号提供给激光驱动器48。激光驱动器48根据成像信号WEN驱动激光二极管70从而将激光35的功率调制为二进制数(在成像信号为‘H’电平期间提高激光功率到成像电平,在成像信号为‘L’电平期间降低激光功率到非成像电平)并改变CD-R盘14的成像层24的可见光特性以执行成像。这样,在CD-R盘14的周向上对应于一个EFM帧长(即用于在一个像素上形成图像所分配的周向上的长度)的距离是极其短的(在下面描述的表1的成像条件的情况下,在盘直径为10cm的位置上,模式1下长度大约0.12mm,模式2和模式3下长度大约为0.07mm),人眼无法识别形成图像的一个像素为一个点(圆点)。因此,经过与门68的成像信号WEN对一个EFM帧长的占空比的差异,被人眼识别为成像密度的差异(占空比越高,识别的图像越暗)。在这种配置下,在CD-R盘14的成像层24上形成了由明暗层次展现的图像。
下面将参考图7和图8描述成像时解码器66的输出DOTX脉冲信号的占空比的设置。图7示出EFM帧的数据结构与脉冲信号DOTX的关系。图7中‘位流’代表NRZI信号的格式,图中的数值是位数。图7中‘数据结构’表示EFM帧的数据结构。‘EFM同步’是代表EFM帧的片段的同步模式。‘D0’到‘D23’是数据,‘P0’到‘P3’是P校验位,‘Q0’到‘Q3’是Q校验位,‘m’是容限位。EFM帧的数据结构本身可以用于数据记录或用于成像。用于数据记录的数据和用于成像的数据的区别在于D0到D23的内容。即用于数据记录的D0到D23的数据是代表将要被记录的数据,而用于成像的D0到D23的数据是根据分配给一个EFM帧的一个像素的明暗层次的数据。
图7所示的‘DOTX’是脉冲信号DOTX。该脉冲信号DOTX是一个EFM帧长被等分为划分0到23并且以划分(具有从0到100%范围内变化的占空比)设定‘H’电平和‘L’电平的信号。如图7中的箭头所示,数据D0到D23分别与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0到23相关。当数据D0到D23是特定的代码时,脉冲信号DOTX对应的划分被设定为‘H’电平。其他代码时,脉冲信号DOTX对应的划分被设定为‘L’电平。即根据解码器66解调的明暗层次数据(这里,数据代表具有从第0到第24级明暗层次的25级的数据),在第0级所有划分被设定在‘L’电平(没有成像),在第1级只有一个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被设定为‘H’电平,在第2级有两个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被设定为‘H’电平,…,在第24级所有的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被设定为‘H’电平(最暗的密度)。
图8示出对应于具有从第0级到第24级的25级的每一级的脉冲信号DOTX的波形示例。在这个设置下,脉冲信号DOTX为‘H’电平的时期随着明暗层次级数的增加,从邻近一个EFM帧长周期中间部分向前后两端变宽。如图6所示的解码器66分别地设定数据D0到D23的值以使得根据解调的明暗层次数据生成如图8所示的脉冲信号DOTX。即在数据D0到D23中,对应于脉冲信号DOTX被设定为‘H’电平的划分的数据被设定为特定代码,而对应于脉冲信号DOTX被设定为‘L’电平的划分的数据被设定为不是特定代码的其他代码。
图9示出在成像时如图6所示的编码器52的操作波形。在图9中,通过与门68由脉冲信号DOTX来以EFM帧长周期切换NRZI信号,生成了NRZI分段信号WEN。
下面将描述在数据记录、数据再现和成像操作时如上所述的系统设置要点。
《数据记录期间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在数据记录期间如图1所述的系统操作。在数据记录时,CD-R盘14面向着光拾取器34,使得数据记录层14a(图2)朝下。主轴伺服系统32以恒定线速度(CLV)控制主轴电动机30,使得从光拾取器34的光接收信号中提取出的摆动信号有预先确定的频率。启动聚焦伺服系统42和寻迹伺服系统44。振动信号发生器46停止生成振动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6检测盘旋转并以针对每个预先确定的旋转的预先确定的距离驱动步进电动机36。随后,系统控制单元56在盘周向上顺序地移动光拾取器34并进行控制以使得物镜33的光轴的位置恒定地接近CD-R盘14的记录位置。
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传送记录数据。记录数据通过接口58被暂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根据记录的进程,从缓冲存储器60中顺序地读出记录数据,并由编码器52对记录数据交织。随后,对记录数据进行EFM调制,之后将记录数据转换为NRZI信号。通过ALPC电路50将NRZI信号提供给激光驱动器48。激光驱动器48根据NRZI信号调制记录激光35。调制的记录激光35被光拾取器34发射并被照射到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上以执行数据记录。
《数据再现期间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在数据再现期间如图1所述的系统操作。在数据再现期间,CD-R盘14面向着光拾取器34,使得数据记录层14a(图2)朝下。主轴伺服系统32以恒定线速度(CLV)控制主轴电动机30,使得用来从光拾取器34的光接收信号再现的时钟有预先确定的频率。启动聚焦伺服系统42和寻迹伺服系统44。振动信号发生器46停止生成振动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6检测盘旋转并以针对每个预先确定的旋转的预先确定的距离驱动步进电动机36。随后,系统控制单元56在盘周向上顺序地移动光拾取器34并控制以使得物镜33的光轴的位置恒定地接近CD-R盘14的再现位置。光拾取器34发射再现激光35以读取记录在CD-R盘14的数据记录层18中的信号。由光拾取器34读取的信号被解码器54进行EFM解调,随后通过接口58从CD-R驱动器12输出,并被顺序地传送给主机10。
《成像期间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在成像时如图1所述的系统操作。在成像时,CD-R盘14面向着光拾取器34,使得成像面14b(图2)朝下。主轴伺服系统32以恒定角速度(CAV)通过PLL控制器控制主轴电动机30,使得主轴电动机30对于每个预先确定的旋转角度输出的FG脉冲(例如,对于每次旋转以同一角度间隔输出6或18个脉冲)与通过对晶振时钟分频而得到的时钟是同相的。开启聚焦伺服系统42并关闭寻迹伺服系统44。振动信号发生器46生成振动信号。系统控制单元56检测盘旋转,并对作为覆写次数指示的每一旋转次数以预先确定的距离在预先确定的旋转角度位置驱动步进电动机36,并在盘周向上顺序地移动光拾取器34。
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传送图像数据。图像数据通过接口58被暂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60中。根据成像的进程,从缓冲存储器60中顺序地读出图像数据,并由编码器52对图像数据进行EFM调制(或者在交织后进行EFM调制),之后将图像数据转换为如图9所示的NRZI信号。另外,图像数据被调制为如图9所示的其占空比根据组成图像数据的单个像素的明暗层次值变化的NRZI分段信号WEN。通过ALPC电路50,将NRZI分段信号WEN提供给激光驱动48。激光驱动器48利用NRZI分段信号WEN调制成像激光35。经调制的成像激光35被从光拾取器34发射,并被照射到CD-R盘14的成像层24上以形成可视图像,即执行成像。
下面将描述成像时由安装在主机10和CD-R驱动器12的成像程序所执行的控制。图10示出由安装在主机10的程序所执行的控制。图11示出由安装在CD-R驱动器12的程序所执行的控制。CD-R驱动器12在成像前的合适时间(例如,如上所述当主机10中的成像程序启动和成像程序请求将成像条件传送到CD-R驱动器12时),传送在CD-R驱动器12中预先设定的作为成像条件的‘步进电动机36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拾取器34的移动量N’和‘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M’的信息(图11的步骤S11)。
接下来,CD-R驱动器12传送作为可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的各种成像模式的数据,这些成像模式指示主轴电动机30的转速(主轴角速度)和编码器52对图像数据的编码速度(图11所示步骤S12)的组合。本实施例中,设定作为成像模式的主轴角速度和编码速度的组合以使得旋转一次将被生成的图像的像素数为一个整数。即当盘旋转一次将被形成图像的像素数为整数时,无论盘径向位置如何,在周向上以相等间隔组成图像的像素在周向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为径向上的每个位置,处理形成在相同周向上位置的图像的像素),并且可以轻易地执行用于从原始图像数据中生成(提取)用于成像的图像数据(成像数据)的算术运算。
如下面所示的方法,计算主轴角速度与编码速度的组合,以使得盘旋转一次所用于成像的像素数是整数。即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像素与一个EFM帧长(=588个通道位)相关。在由CD标准速度×编码速度放大率(对标准编码速度的放大率)所定义的标准编码速度(1×)下,‘编码速度’是‘编码时钟频率(=4.3218Mbits(=对应每秒7350EFM帧的时钟))’。该编码速度对应于每秒形成图像中的像素数。因此,设定‘编码速度放大率’与‘主轴角速度’的组合,以使得‘标准速度下编码时钟频率(=4.3218Mbits)×编码速度放大率÷主轴角速度÷588’的值,即盘旋转一次的像素数(=EFM帧的个数)是整数。具体地说,使用盘旋转一次所用于形成图像的像素数是整数的‘编码速度放大率’与‘主轴角速度’的组合,举例来说,如表1所示的组合。而且,如表1所示,‘编码速度放大率’与‘主轴角速度’的组合可改变成像速度和成像质量(分辨率和对比度)。
                                表1

  成像  模式  编码速度  放大率  主轴角  速度  盘旋转一次  的像素数  成像  速度  分  辨  率  对  比  度  1  47.25倍  131.25rps  2646像素  高  中  低  2  45.0倍  75.0rps  4410像素  中  高  中  3  22.5倍  37.5rps  4410像素  低  高  高

如图11所示的步骤S12,CD-R驱动器12传送‘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组合的号码(成像模式的号码)与每个组合内的‘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数值。例如,当传送如表1中所示的三种组合时,首先传送作为成像模式的号码‘3’,然后顺序地传送每个成像模式中‘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数值。
当从CD-R驱动器12传送‘步进电动机36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拾取器34在盘径向上的移动量N’和‘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的分度数M’的信息时(如图11的步骤S11),主机10接收这些信息(如图10的步骤S1)。而且,如下面参考图13所述,主机10根据从CD-R驱动器12接收到的‘移动量N’和‘分度数M’,通过N/M运算来计算光拾取器34在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并累加计算的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来计算盘径向上光拾取器34物镜33的光轴的位置。因此,从CD-R驱动器12向主机10传送作为成像条件信息的N/M算术运算的结果,即光拾取器34在盘径向上的单位移动量,而不是从CD-R驱动器12单独地传送‘移动量N’和‘分度数M’。然而,当N/M算术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无限小数时,传送无限小数取整的结果。因此,当通过累加取整的算术运算结果来计算光拾取器34物镜33的光轴在盘径向上的位置时,产生了相对于光拾取器34物镜33的光轴在盘径向上真实位置的位移。因此,当N/M算术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无限小数时,最好遵循上面描述的方法,即单独地传送‘移动量N’和‘分度数M’的数据。
下面,当从CD-R驱动器12传送‘成像模式的号码’的信息和每种成像模式中的‘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值的信息时,主机10首先接收‘成像模式的号码’的信息,然后接收‘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值的信息(图10的步骤S2)。当接收到的‘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组合的号码达到了由‘成像模式号码’所指示的值时,主机10结束循环步骤S2。
下面,主机10根据接收到的成像模式的信息,在显示器11上显示可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以使得操作者可以设定(选择)成像条件。举例来说,显示内容包括成像模式号码和每种成像模式的编码速度放大率和主轴角速度的数值,或者附加显示或只显示分别代表每个成像模式的速度、分辨率和对比度的级别的字符(如,表1中所示的,诸如‘高’、‘中’和‘低’之类的字符)。操作者在显示器11的屏幕上选择一种成像模式。
另外,主机10在显示器11上显示CD-R盘14径向上相同位置上每转过多转的图像数据覆写次数,以被操作者设定(选择)。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覆写次数是在主机10的成像程序中所预设的作为可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而不是从CD-R驱动器12获得的成像信息。作为另一选择,覆写次数可在CD-R驱动器12中作为可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被预先设定,而在成像前,可从CD-R驱动器12向主机10传送覆写次数的信息。然后,主机10可在显示器11上显示接收到的覆写次数的信息以被操作者设定(选择)。另外,可预先在CD-R驱动器12中设定覆写次数的最小值,可在成像前从CD-R驱动器12向主机10传送覆写次数的最小值的信息。然后,主机10可在显示器11上显示重写次数以便由用户把被接收的重写次数作为最小值来设定(选择)。
关于操作者可以设定的成像条件,当根据操作者的设置确定成像模式和其他成像条件(覆写次数等)时(图10的步骤S3),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传送由操作者确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图10的步骤S4)。CD-R驱动器12接收该信息(图11的步骤S13)并将自己设定到能够根据该信息所指示的成像条件执行成像的状态。
当通过上述步骤完成成像条件的设定并且在主机的成像程序准备好将要形成的原始图像数据时,进入了成像等待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操作者对主机10的成像程序执行成像开始操作时,成像程序根据设定的成像条件从原始图像数据中,生成(提取)用于成像的图像数据(成像数据)(图10的步骤5)。
参照图12和13,将描述由主机10的成像程序生成成像数据的方法。图12示出原始图像数据与成像数据的坐标位置之间的关系。图12中,白色圆环所指示的区域代表CD-R盘14的标签面的成像区域。举例来说,原始图像数据是位图格式的,形成原始图像数据的单个像素的坐标位置分别由直角坐标(x,y)表示,该直角坐标以原始图像数据的最底端位置作为y-轴方向的原点,原始图像数据的最左端位置作为x-轴方向的原点。假设原始图像在x-轴方向的最大值是X并且在y-轴方向的最大值是Y,则原始图像数据中心(对应于CD-R盘14的旋转中心)的坐标由(X/2,Y/2)表示。
同时,在旋转CD-R盘14时,通过在盘径向顺序地移动光拾取器34来执行成像,因此为方便起见,用作成像的成像数据由以CD-R盘14的旋转中心为极点的极坐标表示。形成成像数据的单个像素的坐标位置由极坐标(r,θ)表示,这里直角坐标系上的原始图像数据的中心(X/2,Y/2)作为极点,平行于直角坐标x轴向的方向是极轴,移动半径为r,偏离角度θ从极轴开始以逆时针方向增加。因而,成像数据的任意极坐标位置(r,θ)对应于直角坐标位置(X/2+r·cosθ,Y/2+r·sinθ)。
图13示出根据原始图像数据生成成像数据的过程。这里,将如下定义不同于上面提到的参数。
·‘R0’:CD-R盘14的成像区域的写入起始半径,即成像区域最内侧的半径位置(见图12)。R0的值由操作者在显示器11上显示的设置屏幕上通过主机10的成像程序设定。
·‘R1’:CD-R盘14的成像区域的写入结束半径,即成像区域最外侧的半径位置(见图12)。R1的值由操作者在显示器11上显示的设置屏幕上通过主机10的成像程序设定。
·‘Δr’:盘径向上光拾取器34的单位移动量,即步进电动机36一次微步进操作下光拾取器34的行程距离。根据从CD-R驱动器12接收到的‘步进电动机36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拾取器34的移动量N’和‘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的分度数M’的信息,通过N/M算术运算来计算‘Δr’的值。
·‘Δθ’:在周向上邻近的其上形成图像的像素之间的偏移角度的差。这样获得偏移角度的差值Δθ:由主机程序以由操作者从CD-R驱动器12传送来的多个成像模式之中选择的成像模式为基础,通过盘旋转一次其上将会形成图像的像素数(见表1)的算术运算以及下述算术运算来获得,下述算术运算以盘旋转一次其上将会形成图像的已计算的像素数为基础。
Δθ=2π/旋转一次其上将会形成图像的像素数
·‘L’:在径向同一位置上的覆写次数(整数)
下面将给出对图13的描述。首先,对于CD-R驱动器14的成像区域的写入起始位置(r=R0,θ=0)(步骤S21),通过下面的等式(1)和(2)计算其在直角坐标系的对应位置(x,y)(步骤S22)。
x=X/2+rcosθ…(1)
y=Y/2+rsinθ…(2)
接下来,从原始图像数据中提取出计算所得位置(x,y)的图像数据(明暗层次数据)(步骤S23),所述原始图像数据中单个像素位置是由直角坐标系表示的。而且,当通过方程(1)和(2)计算出的x和y有小数部分时,通过舍去小数部分或取整到最近的整数,将数值取整为整数,这样就提取出了对应位置的图像数据。
接下来,类似地,对于在径向相同位置,周向上顺序紧邻的将形成图像的像素的位置(r=R0,θ=Δθ),(r=R0,θ=2Δθ),(r=R0,θ=3Δθ),…从方程(1)和(2)顺序地计算直角坐标上的对应位置(x,y),并从原始图像数据中顺序地提取出单个计算所得位置(x,y)的图像数据(步骤S24)。然后,在以覆写次数L所指示的旋转次数(即θ=2π×L)执行操作后,以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的覆写次数来获取的成像数据的获取过程结束(步骤S25)。
接下来,θ的值归为0(零)(步骤S26),然后,对于下一个径向位置r=R0+Δr,类似地对于从θ=0到θ=2π×L的每个Δθ,从原始图像数据中顺序地提取出形成成像数据的图像数据。然后,随着径向位置以Δr增加,重复上述操作(步骤S27)。当成像位置达到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1时(步骤S28),从原始图像数据中获得了整个成像区域的成像数据,然后成像数据的生成结束(步骤S29)。通过以上操作,根据由直角坐标所表示的原始图像数据生成了转换为极坐标的成像数据。
当按照上面描述的方式生成成像数据时(图10的步骤S5),主机10通过如图13所示的处理从原始图像数据中以获取(提取)的顺序(或者以上面描述的通过交织所替换的顺序)向CD-R驱动器12顺序地传送形成成像数据的图像数据(明暗层次数据)(图10的步骤S6)。进一步地,在传送成像数据之前,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发送由操作者设定的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和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1的信息。CD-R驱动器12接收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和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1的信息与成像数据(图11的S14),并以图像数据的接收顺序(或者以如上面所述的为了得到原始生成位置通过交织所替换的顺序)利用接收的成像数据,在CD-R盘14上顺序地形成图像(图11的步骤S15)。成像时,CD-R驱动器12以成像条件中设定的主轴角速度、编码速度、微步进行程距离和覆写次数运转,而从主机10传送到的图像数据被顺序地生成(提取)以适应成像条件。因而,当以图像数据的生成顺序,从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开始形成根据图像数据的像素时,在CD-R盘14上形成了根据原始图像的图像。因此,单独的图像数据(明暗层次数据)可从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以生成顺序(或以如上所述的反交织替换的顺序)传送。没有必要传送每个像素的坐标(r,θ)的数据。然而,在另一种传送方法中,通过将坐标位置(r,θ)的数据加到图像数据上所得到的数据,可作为形成成像数据的单独图像数据从主机10传送到CD-R驱动器12,并且CD-R驱动器12可分析图像数据的坐标位置(r,θ)来在对应位置上执行成像。当成像位置达到信息所指示的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1时,成像结束(图10的步骤S7或图11的步骤S16)。当成像结束时,主机10和CD-R驱动器12结束控制(图10的步骤S8或图11的步骤S17)。而且,在上面的描述中,在生成成像数据同时,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传送成像数据。作为另一选择,在完全生成整个图像的成像数据之后,主机10可向CD-R驱动器12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另外,CD-R驱动器12在接收成像数据时顺序地执行成像,或可在完全接收整个图像的成像数据后,开始成像。而且,在上面的描述中,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传送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1的信息,并且CD-R驱动器12根据该信息,通过判断成像位置是否到达写入结束径向位置来结束成像(图11的步骤S16)。作为另一选择,当成像数据被完全传送时,主机10可传送通知所有成像数据被传送完毕的信息,CD-R驱动器12可在接收到该信息后结束成像(步骤S16)。
下面将参考图14和15描述由安装在CD-R驱动器12的系统控制单元56中的成像程序所执行的控制。图14示出主轴电动机30的控制。根据在成像开始前由操作者通过主机10选择并被传送到CD-R驱动器12的成像模式的信息(图11的步骤S13),系统控制单元56以成像模式信息所指示的角速度(见表1)对主轴电动机30执行CAV控制(步骤S31)。持续地执行该控制直到成像结束(步骤S32和S33)。
图15示出光拾取器34的控制。系统控制单元56在成像开始前,将盘径向上光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光轴位置定位在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步骤S41)。由驱动步进电动机36实现控制以将光拾取器34暂时回复到内圆周向,然后检测最内侧的原点位置(由限位开关检测的位置或机械地停止到制动器的位置),并随后从该位置按步进数驱动步进电动机直到物镜33到达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随后,振动信号发生器46生成振动信号并将生成的振动信号提供给光拾取器34的寻迹致动器,以在盘径向上按预先确定的周期振动物镜33(步骤S42)。当振动频率(Hz)被设定为大于主轴角速度(rps)的数值时,物镜33对一次主轴旋转振动一个或以上的周期。持续执行振动直到成像结束。而且在成像之时寻迹伺服系统被关闭。
当物镜33根据振动信号振动时,最好设定‘振动频率(Hz)’和‘主轴角速度(rps)’的值以使得‘振动频率(Hz)/主轴角速度(rps)’的商为具有长循环位的循环小数。即,这种设置下,即使覆写次数的数目很大,激光35的扫描位置也能够被设定而不会在覆写期间彼此覆盖。例如,如果根据表1所示的成像模式1中主轴角速度131.25rps,设定振动频率为200Hz,则‘振动频率(Hz)/主轴角速度(rps)’的商就是具有长循环位的循环小数。
在主轴电动机30在CAV控制之下稳定地处于以成像模式信息所指示的角速度(图14的步骤S32),并且光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光轴在盘径向上位置被定位在写入起始径向位置R0上(图15的步骤S41)之后,成像从周向上的任意位置开始。成像开始的周向的位置被定义为θ=0(步骤S43)。在成像期间,对通过对与主轴电动机30的CAV控制所用的同一晶振时钟进行分频所生成的时钟进行计数,这样,对于每个Δθ(周向上邻近的其上将形成图像的像素之间的偏移角度的差),检测对于θ=0位置的周向上的位置。随后,当θ=2π×L(步骤S44)时,判定以根据覆写次数L的次数旋转。随后,驱动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一步,物镜33的光轴的位置(振动中心)在向盘外周的方向上移动Δr的距离(步骤S45)。θ=2π×L中θ的计数值归于0(零)(步骤S46),θ的计数按原样重复。每次θ=2π×L,执行移动距离Δr。随后,当盘径向位置到达写入结束径向位置R1(步骤S47)之后,控制结束(步骤S48)。
而且,可以在CD-R盘14的标签面成像区域内侧形成一个指示该盘是用来在标签面上形成图像的盘的识别码,而不是如上面的方式在成像开始时设定任意位置为θ=0。然后,在成像前,光拾取器34可以检测在成像前存在给定数据的在识别码的周向上的位置,可定义这个位置为θ=0,并可在周向上的该位置开始成像。在这种配置下,即使CD-R盘14被拿出和放入CD-R驱动器12中,θ=0的位置不变,这样成像能够连续地写入。
编码器52以从主机10传送来的图像数据的顺序(或者以上面描述的通过交织所替换的具有原始产生排列的顺序)在由编码模式所指示的编码速度(编码时钟频率(=4.3218Mbits)×编码速度放大率)下,利用通过对与主轴电动机30的CAV控制所用的同一晶振频率进行分频所生成的时钟和对盘径向上光拾取器的物镜33的光位置的检测来顺序地编码成像数据,并顺序地生成其占空比根据形成图像数据的明暗层次数据变化的成像信号(图9的NRZI分段信号WEN)。
通过按上述方式顺序编码的成像信号(如图9所示的NRZI分段信号WEN)驱动光拾取器34的激光二极管70(如图6所示)和调制激光35来执行成像。即当成像开始的盘周向上位置被定义为θ=0(图15的步骤S43)并且光拾取器34的物镜33的光轴(振动中心)的位置处于CD-R盘14的任意位置(r,θ)的时候,盘周向上和径向上物镜33的光轴的位置(振动中心)与编码器52的编码操作彼此同步,以使得利用根据对应位置(r,θ)的图像数据生成的NRZI分段信号WEN所调制的激光35来执行成像。由于根据相同的晶振时钟来执行主轴电动机30的CAV控制与由编码器52进行的编码处理,同步能够轻易地实现。
图16示出当覆写次数被设定为‘3’时,径向上某位置成像激光35扫描位置轨迹的示例。图16中,为说明方便起见,CD-R盘14的圆周被线性地展开了。而且在如图16所示的例子中,如下设定参数。
·步进电动机36一次全步进操作下光拾取器34的移动量N=95μm
·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的分度数M=8
·步进电动机36一次微步进下光拾取器34的行程距离=N/M=95μm/8
·相对于振动中心,激光35的振动幅度=±50μm
·激光35的振动频率(Hz)/主轴角速度(rps)>1(循环小数)
参考图16,伴随着振动操作,激光35每微步在盘径向上扫描宽于光拾取器34的行程距离Δr的范围。此外,由于进行设置以使得‘激光35的振动频率(Hz)/主轴角速度(rps)’成为循环小数,因此激光35的轨迹在每次旋转中不会彼此覆盖。因此,即使激光35的单个成像线十分细微,成像也能够以小的间隔实现。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步进电动机36微步进操作的分度数M’被确定为‘预先设定的成像条件’。作为另一选择,在成像之前,可设置的分度数M的信息可作为‘可由操作者设定的成像条件’从CD-R驱动器12向主机10传送。这样,接收可设定的分度数M信息的主机在显示器11上显示该信息以便由操作者设置。然后,主机10向CD-R驱动器12传送由操作者设定(选择)的分度数M的信息。因此,在成像时,CD-R驱动器12改变用于微步进驱动到根据已设定分度数M的台阶数的驱动脉冲A和B的波形(图5),并根据径向上的分度数M以微步进行程距离顺序地移动,从而执行成像。这样,主机10根据由操作者设定(选择)的分度数M从原始图像数据中提取出对每一微步进行程距离的径向位置上的图像数据并向CD-R驱动器12传送作为成像数据的提取出的图像数据。
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由于图像数据的明暗层次级数被设定为从第0级到第24级的25级,并且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数(即可设定的占空比数)被设定为‘24’,因此所有明暗层次级能够仅根据脉冲信号DOTX的占空比的不同而单独地形成。因此,对于相同径向位置的相同周向位置,脉冲信号DOTX被设定每次覆写旋转具有相同的占空比。然而,当图像数据的明暗层次级数大于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数时,很难仅仅靠对每次覆写旋转设定相同的脉冲信号DOTX占空比来单独地形成图像数据的所有明暗层次级。在这种情况下,因而,在相同径向位置的相同周向位置上,脉冲信号DOTX的占空比可根据覆写旋转而变化。例如,假设覆写次数被设定为‘2’,如果第一次旋转中以第一明暗层次级执行成像,随后在第二次旋转的相同周向位置上以第二明暗层次级执行成像,那么在周向位置上,平均每次旋转以第1.5明暗层次级执行成像。因而,通过改变根据覆写旋转的脉冲信号DOTX的占空比,从逻辑上,可以根据图像数据执行用于完全再现图像数据的明暗层次级的成像,其中图像数据的明暗层次级数对应于‘脉冲信号DOTX的划分数×覆写次数’。
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使用用于在标签面成像的CD-R盘14在成像层24执行成像。作为另一选择,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使用普通CD-R盘而在数据记录层成像的情况。
在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可记录CD系统。作为另一选择,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基于其它标准的可记录DVD系统和光盘系统。另外,本发明还可应用到与个人计算机、DVD视频录像机(包括TV调谐器和/或硬盘驱动器)相连并包含其中的光盘系统等。

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盘成像方法、光盘成像设备和存储光盘成像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在主机向CDR驱动器传送成像数据之前,CDR驱动器向计算机传送CDR驱动器中预设定的成像条件的信息。主机根据存储的原始图像数据,生成适合于根据该成像条件信息的成像条件的成像数据,并向CDR驱动器传送生成的成像数据。CDR驱动器根据传送到的成像数据生成符合预设定成像条件的可视图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