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322783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98465.0

申请日:

2013.03.26

公开号:

CN103156869A

公开日:

2013.06.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1/7034申请公布日:201306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7034申请日:201303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7034; A61K31/445; A61K31/352; A61K31/05; A61P3/10; A23L1/30; C07D493/04; C07H15/203; C07H1/08; C07D211/46; C07C39/21; C07C37/70

主分类号:

A61K31/7034

申请人:

赵全成

发明人:

南敏伦; 赫玉芳; 赵全成; 赵昱玮; 常艳茹; 王莲萍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创举街1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桑白皮、桑枝、桑叶中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具体的说是桑根酮C、桑根酮D单一成分及桑根酮C、桑根酮D与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该组合物可以是由含有以上化学成分的药材分别提取后按照一定比例配比,也可以将同时含有以上化学成分的药材利用几种提取方法提取后得到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意外的发现桑白皮、桑枝、桑叶中除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外,还含有桑根酮C、桑根酮D具有比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更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药理活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从桑属植物中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含有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桑根酮C占30‑70%,桑根酮D占30‑70%,桑皮素5‑20%,桑皮苷占5‑20%,氧化白藜芦醇占2‑10%,白藜芦醇占2‑10%,脱氧野尻霉素占2‑10%,组合物中桑根酮C、桑根酮D的含量不低于6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物中的应用是指含有效治疗剂量的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赋形剂。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服制剂选自于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混悬剂、滴丸、口服液体制剂当中的任何一种。

说明书

说明书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从桑白皮、桑枝、桑叶中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具体的说是桑根酮C、桑根酮D单一成分及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再配以适量的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在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也涉及该药物的药物制剂,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目前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常见病,近来研究发现其病发过程中往往先出现餐后高血糖,而后发展成糖尿病,故餐后高血糖对机体的危害非常大。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降血糖药物除胰岛素外,多数为化学合成药物,长期服用化学合成药物给患者带来的毒副作用是比较明显的。中药复方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但疗效慢且加工而成的中成药品种少。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使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减缓,从而减低餐后血糖峰值,调整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对胰腺的刺激,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腺的功能,有效预防并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李玉萍,白冰,叶军,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制备和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29(9):617.)。因此,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植物性食物和传统草药在降血糖、糖尿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来源。利用生物导向鉴定、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证明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样作用的植物化学物主要包括多糖、酚类物质、生物碱、糖苷、皂苷、植物固醇等(药物生物技术,2009年第16卷4期,388‑392)。现今药物市场上缺少有效部位天然化合物制备而成的降血糖药物,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桑根酮C、桑根酮D单一成分及桑根酮C、桑根酮D与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具明显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
有文献报道了桑叶、桑枝、桑白皮的提取物或总黄酮具有降血糖作用,这种提取物或总黄酮是一种粗提物,没有明确粗体物的化学成分,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潘勤发明专利(公开号:CN1981814A)报道了桑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作用,其中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的含量之和大于提取物总成分的50%,也没有明确起作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白钢等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18677.4)报道了从桑白皮中提取的总生物碱(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槲皮素、茶多酚、儿茶素等一般的黄酮组成的组合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段震文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297863B、CN101108206B)报道了一种桑白皮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这种提取物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炭进行纯化,实际是一种生物碱组合物。赵忠启研究报道了桑枝皮中生物碱脱氧脱氧野尻霉素具有降血糖活性。周锋等研究表明,桑白皮总黄酮具有降血糖作用(激光杂志,2010,31(5),93‑94),其实质这种总黄酮是一种粗提取物,同时含有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所以并不能说明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什么。周应军发明专利(公开号:CN1318034C)报道了桑白皮提取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这种提取物是一种粗体物,而且里面含有脱氧野尻霉素,在做药效学试验时称为桑皮素,实际上并不是单一成分,而是一种多种成分的混合物,没有明确药效学成分。金晓明等研究报道了桑皮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实际用的原料也是周应军发明专利中提到的混合物,简称桑皮素,并不是桑皮素单一成分。王琳等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955487A)报道了一种制备桑皮素的方法,但是没有明确药效学成分。卢艳花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1716165A )报道了氧化白藜芦醇具有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
本发明首次发现从桑属植物中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本发明的组合物是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组合物,其中也包括适量的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成分,该组合物可以是由含有以上化学成分的药材分别提取后按照一定比例配比,也可以将同时含有以上化学成分的药材利用几种提取方法提取后得到的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是将桑白皮药材利用不同的分离手段得到本发明专利中的各个单一化合物,然后将其进行配比,得到具有很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的组合物。
本发明完成前未发现有关桑根酮C、桑根酮D单一成分及由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及其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方面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首次发现了从桑白皮、桑枝、桑叶中提取的桑根酮C及桑根酮D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技术进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活性成分并含有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等成分组成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可用于制备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及保健品, 该组合物具有在制备高血糖疾病的药物及保健品中的新用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技术进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及特点是:提供了一种可产业化的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组合物,既具有中药化学成分复方的特点、又具有化学成分明确、组成比例搭配得当的优势,该组合物是由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与以往文献报道从桑白皮、桑枝、桑叶中提取的提取物、总黄酮、生物碱有明显的区别,以往报道的提取物均是粗提取物,所以具体的活性成分不清楚;总黄酮也是一种粗提取物,已公开的文献和专利主要以芦丁或槲皮素为对照品测定的总黄酮的含量,故此,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也不清楚;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脱氧野尻霉素及其他的生物碱。本发明的组合物明显的技术进步在于:将桑白皮、桑枝、桑叶中含有的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及生物碱脱氧野尻霉素,经过现代的提取手段得到单一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得到全新的复方化学成分的组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本发明充分利用化学成分的协调作用,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有益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全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桑根酮C占30‑70%,桑根酮D占30‑70%,桑皮素5‑20%,桑皮苷占5‑20%,氧化白藜芦醇占2‑10%,白藜芦醇占2‑10%,脱氧野尻霉素占2‑10%,组合物中桑根酮C、桑根酮D的含量不低于60%。实验证明具有很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明显毒副作用;性能稳定,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本发明完成前没发现有关桑白皮、桑枝、桑叶中提取的以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
本发明的药效学试验证明,在桑白皮、桑枝、桑叶中除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外,又意外的发现了桑根酮C、桑根酮D具有比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更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药理活性(在浓度为0.5mg/ml时,桑根酮C抑制率为92.64 %,桑根酮D抑制率为93.89 %,桑皮素抑制率为90.35%,脱氧野尻霉素生物碱抑制率为84.67%),这一结果也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明显的技术进步、创新性和突出贡献。

组合物中各个成分的制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也可以是从不同的含有上述成分的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也可以是从一种植物中采用现代提取手段得到的复合比例的组合物。
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的制备方法:桑白皮粉碎成粗粉,先加入药材重量2%氧化钙,再加入6‑10倍量40‑85%乙醇溶液回流提取2‑3次,提取液调节pH为7,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大孔树脂柱吸附,先用水洗4个柱体积,再用50‑85%乙醇溶液洗脱4个柱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加酸调pH1‑4,放置沉淀;沉淀物滤出用5‑10倍量丙酮回流,趁热过滤,加入硅胶柱,丙酮水溶液梯度洗脱,收集有效成分,回收丙酮放置结晶;粗结晶物滤出,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通过C18常压柱,收集,有效组分,合并,得桑根酮C、桑根酮D及桑皮素。
桑皮苷制备方法:桑白皮粉碎,加6‑15倍量30‑9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3次,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调节pH4‑5放置沉淀,过滤得浓缩液;上述浓缩液加入超滤膜超滤,透过液加入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再用40‑60%乙醇,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浓缩液调节pH4‑5,加乙酸乙酯萃取,得萃取液;上述萃取液回收试剂,加活性炭干燥,装入活性炭柱,乙醇溶液梯度洗脱,薄层检测,收集目标成分,浓缩低温干燥,即得。
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制备方法:取桑白皮原料,用药材粉碎机粉碎成10目粗粉,加水浸泡药材,并加入相当于原药材0.5%的酵母,温度控制在35℃,酶解24小时,酶解完后,加入10倍量浓度为6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提取1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经回收乙醇,浓缩,静置放冷后,过滤,滤液直接上已处理好的D101大孔型树脂柱,先加水洗脱,再加浓度为65%的乙醇洗脱,收集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利用ODS常压柱分离,得到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的制备方法:桑白皮粉碎,加6‑15倍量20‑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浓缩液,加入大孔树脂吸附,用水洗脱,收集水洗脱液,浓缩,浓缩液上柱到处理好的JK‑008阳离子吸附树脂层析柱内,静置吸附2小时,水洗脱至无色后,用3mol/L的二乙胺洗脱,收集碱水洗脱液,直至无色,合并碱水洗脱液,浓缩至干。干燥物用硅胶柱分离,收集相同组分,得到脱氧野尻霉素。
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以桑根酮C、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用作用,因此,将本组合物单独或与其它活性组份或辅料配合制成药剂,只要是该药剂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糖,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成任何一种剂型时,均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作用。
由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简称组合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通过以下药效学实验得到证实。
本药效学试验用到的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野尻霉素及组合物均为自制,拜糖平购于中国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为116986。
α‑糖苷酶液为自制:取正常大鼠,处死后,立即取出小肠,洗净内容物,按质量体积比1:3加入4℃预冷的0.1mol/L,pH=6.8 PBS,匀浆,4℃、8000 rpm,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分装入EP管中,‑20℃冷冻备用。
1、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及组成的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标准反应体系67mmol/L磷酸钾缓冲液(ph6.8)150μl,1mg/ml谷胱甘肽溶液,50μl,0.1mg/mlα‑葡萄糖苷酶溶液100μl,37℃保温10min,20mmol/LPNPG溶液100μl,37℃保温10min,再加底物反应20min,用Na2CO3溶液终止反应测定,400nm处光吸收值。
样品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计算公式:
抑制率(%)=(A对照‑A样品)/A对照*100%
拜糖平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取研磨后的拜糖平配制成10mg/ml的原溶液,并以此稀释成10,5,2.5,1,0.5,0.25mg/ml不同浓度。将100μl拜糖平加入到酶反应体系中,先与酶在37℃保温10min,再加底物反应20min,用Na2CO3溶液终止反应,400nm处光吸收值。
各单一成分及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影响
各单一成分及组合物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用缓冲液稀释至1.0mg/ml,抑制率高于70%,然后进行复筛。用缓冲液将本发明组合物稀释至浓度为0.5,0.25,0.125,0.0625,0.03125,0.01mg/ml。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氧化白藜芦醇、桑皮苷、白藜芦醇、脱氧野尻霉素稀释至浓度为0.5,0.25,0.125,0.0625mg/ml。将100μl供试品加入到反应体系中,测定各供试品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表1。
表1、组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改变拜糖平的浓度,拜糖平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本发明组合物在浓度为0.5,0.25,0.125,0.0625,0.03125,0.01mg/ml浓度下,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且抑制作用很强。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也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氧化白藜芦醇较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弱,脱氧野尻霉素与氧化白藜芦醇差不多。
2、本发明组合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实验
取小鼠90只,每组10只,随机分成9组,按表2分组。阴性对照组灌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拜糖平灌胃30mg/kg,按照表2给药连续给药7天,末次给药前禁食8h,给药时同时淀粉(5g/kg)灌胃,测定给淀粉后0.5h,1h,2h,3h的血糖值。眼眶静脉窦采血。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结果见表2。
表2、本发明组合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实验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P﹤0.001
说明本发明组合物能抑制正常小鼠餐后血糖升高,各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组合物抑制正常小鼠餐后血糖升高效果与桑根酮C、桑根酮D差别不大。
3、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耐糖量实验
取雄性小鼠110只,每组10只,禁食14h后,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200mg/kg)生理盐水溶液,注射72h后,眼眶静脉窦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取血前禁食10h),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血糖高于11.1mmol/L的为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按照表3分组,模型对照组灌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拜糖平灌胃30mg/kg,按照表3给药连续给药10天,末次给药前禁食6h,给药同时淀粉(5g/kg)灌胃,测定给淀粉后0.5h,1h,2h的血糖值。眼眶静脉窦采血。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结果见表3。
表3 、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耐糖量实验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01
说明本发明组合物能延缓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餐后血糖升高。各剂量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组合物高剂量组延缓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餐后血糖升高效果与桑根酮C、桑根酮D差别不大,本发明低剂量组延缓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餐后血糖升高效果没有桑根酮C、桑根酮D好。
4、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值实验
取雄性小鼠110只,每组10只,禁食14h后,腹腔注射2%四氧嘧啶(200mg/kg)生理盐水溶液,注射72h后,眼眶静脉窦采血。测定空腹血糖(取血前禁食10h),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血糖高于11.1mmol/L的为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按照表4分组,模型对照组灌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拜糖平灌胃30mg/kg,按照表4给药连续给药10天,末次给药前禁食10h,眼眶静脉窦采血,离心取血清。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结果见表4。
表4 、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值实验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01
说明本发明组合物高、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水平。本发明组合物高剂量组与桑皮苷、氧化白藜芦醇、白藜芦醇相比均具有更强的活性,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脱氧野尻霉素的活性与本发明组合物相差不大。
本发明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发明仅限于此,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实施例1、各单一化合物的提取制备
桑根酮C、桑根酮D、桑皮素的制备方法:桑白皮10kg粉碎成粗粉,先加入氧化钙2000g,再加入8倍量7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调节pH为7,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AB‑8大孔树脂柱吸附,先用水洗4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溶液洗脱4个柱体积,收集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加酸调pH=2,放置沉淀;沉淀物滤出用8倍量丙酮回流,趁热过滤,加入硅胶柱,丙酮水溶液梯度洗脱,收集有效成分,回收丙酮放置结晶;粗结晶物滤出,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通过C18常压柱,收集,有效组分,合并,得桑根酮C、桑根酮D及桑皮素。
桑皮苷制备方法:桑白皮10kg粉碎成粗粉,加10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调节pH为4,放置沉淀,过滤得浓缩液;上述浓缩液加入超滤膜超滤,透过液加入D101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再用50%乙醇,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浓缩液调节pH为4,加乙酸乙酯萃取,得萃取液;上述萃取液回收试剂,加活性炭干燥,装入活性炭柱,乙醇溶液梯度洗脱,薄层检测,收集目标成分,浓缩低温干燥,即得。
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制备方法:取桑白皮10kg,用药材粉碎机粉碎成10目粗粉,加水浸泡药材,并加入相当于原药材0.5%的酵母,温度控制在35℃,酶解24小时,酶解完后,加入10倍量浓度为65%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提取1小时,合并三次提取液,经回收乙醇,浓缩,静置放冷后,过滤,滤液直接上已处理好的D101大孔型树脂柱,先加水洗脱,再加浓度为65%的乙醇洗脱,收集65%乙醇洗脱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利用ODS常压柱分离,得到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的制备方法:桑白皮10kg,粉碎成粗粉,加6‑15倍量20‑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1‑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浓缩液加入大孔树脂吸附,用水洗脱5个柱体积,收集水洗脱液,浓缩,浓缩液上柱到处理好的JK‑008阳离子吸附树脂层析柱内,静置吸附2小时,水洗脱至无色后,用3mol/L的二乙胺洗脱,收集碱水洗脱液,直至无色,合并碱水洗脱液,浓缩至干。干燥物用硅胶柱分离,收集相同组分,得到脱氧野尻霉素。
实施例2、组合物的制备
取桑根酮C 4g,桑根酮D 3.5g,桑皮素1g,桑皮苷0.5g,氧化白藜芦醇占0.3g,白藜芦醇0.2g,脱氧野尻霉素0.5g,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组合物。

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C、桑根酮D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5686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9 CN 103156869 A *CN103156869A* (21)申请号 201310098465.0 (22)申请日 2013.03.26 A61K 31/7034(2006.01) A61K 31/445(2006.01) A61K 31/352(2006.01) A61K 31/05(2006.01) A61P 3/10(2006.01) A23L 1/30(2006.01) C07D 493/04(2006.01) C07H 15/203(2006.01) C07H 1/08(2006.01)。

2、 C07D 211/46(2006.01) C07C 39/21(2006.01) C07C 37/70(2006.01) (71)申请人 赵全成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创举街 155 号 (72)发明人 南敏伦 赫玉芳 赵全成 赵昱玮 常艳茹 王莲萍 (54) 发明名称 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及组合 物的医药新用途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提取 的桑根酮C、 桑根酮D及以桑根酮C、 桑根酮D为主 要成分的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 具体的说是桑根 酮 C、 桑根酮 D 单一成分及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与 桑皮素、 桑皮苷、 氧。

3、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 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在制备 - 葡萄糖苷酶抑制 剂药物中的应用, 该组合物可以是由含有以上化 学成分的药材分别提取后按照一定比例配比, 也 可以将同时含有以上化学成分的药材利用几种提 取方法提取后得到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意外的发 现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除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 外, 还含有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具有比脱氧野尻霉 素等生物碱更强的 - 葡萄糖苷酶抑制的药理活 性。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

4、3156869 A CN 103156869 A *CN103156869A* 1/1 页 2 1. 从桑属植物中提取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在制备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或保健 食品中的应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在制备 - 葡萄糖 苷酶抑制剂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以桑根酮C、 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在制备-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 组合物含有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药物组。

5、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按重量百分比计 : 桑根酮 C 占 30-70%, 桑根酮 D 占 30-70%, 桑皮素 5-20%, 桑皮苷占 5-20%, 氧化白藜芦醇占 2-10%, 白藜芦 醇占 2-10%, 脱氧野尻霉素占 2-10%, 组合物中桑根酮 C、 桑根酮 D 的含量不低于 60%。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 : 在制备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物中的 应用是指含有效治疗剂量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与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赋形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

6、 : 所说的口服制剂选自于片剂、 胶囊剂、 软 胶囊剂、 颗粒剂、 丸剂、 混悬剂、 滴丸、 口服液体制剂当中的任何一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56869 A 2 1/11 页 3 从桑属植物提取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及组合物的医药新用 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从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提取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及以桑根酮 C、 桑 根酮 D 为主要成分组合物的医药新用途, 具体的说是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单一成分及以桑根 酮 C、 桑根酮 D 为主要成分, 再配以适量的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 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在制备 。

7、-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物中的应用, 也涉及该药物的药物制 剂,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糖尿病是目前仅次于肿瘤和心、 脑血管病的常见病, 近来研究发现其病发过程中 往往先出现餐后高血糖, 而后发展成糖尿病, 故餐后高血糖对机体的危害非常大。 目前临床 上应用的降血糖药物除胰岛素外, 多数为化学合成药物, 长期服用化学合成药物给患者带 来的毒副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中药复方疗效确切、 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但疗效慢且加工而成 的中成药品种少。 0003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抑制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使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减缓, 从 而减低餐后血糖峰值, 调整血糖水平, 减少血糖对。

8、胰腺的刺激,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保护 胰腺的功能, 有效预防并改善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李玉萍,白冰,叶军,等.-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的制备和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08,29(9):617.) 。 因此,葡萄糖苷酶抑 制剂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然植物性食物和传统草药在降血糖、 糖尿 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是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来源。利用生物导向鉴定、 色 谱、 质谱等分析技术证明具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样作用的植物化学物主要包括多糖、 酚类物质、 生物碱、 糖苷、 皂苷、 植物固醇等 (药物生物技术, 2009 年第 16 卷 4 期, 388-392。

9、) 。 现今药物市场上缺少有效部位天然化合物制备而成的降血糖药物,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桑 根酮 C、 桑根酮 D 单一成分及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与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 醇、 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具明显抑制 - 葡萄糖苷酶活性, 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 0004 有文献报道了桑叶、 桑枝、 桑白皮的提取物或总黄酮具有降血糖作用, 这种提取物 或总黄酮是一种粗提物, 没有明确粗体物的化学成分, 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潘勤发明专利 (公开号 : CN1981814A) 报道了桑叶提取物具有降血糖作用, 其中总生物碱和总黄酮的含量 之和大于提取物总成分的50, 也没有明确。

10、起作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白钢等发明专利 (申 请号 : 200410018677.4) 报道了从桑白皮中提取的总生物碱 (采用离子交换树脂) 与槲皮素、 茶多酚、 儿茶素等一般的黄酮组成的组合物具有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段震文发明 专利 (公开号 : CN101297863B、 CN101108206B) 报道了一种桑白皮提取物具有 -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活性, 这种提取物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或活性炭进行纯化, 实际是一种生物碱组合 物。赵忠启研究报道了桑枝皮中生物碱脱氧脱氧野尻霉素具有降血糖活性。周锋等研究表 明, 桑白皮总黄酮具有降血糖作用 (激光杂志, 2010, 31 (5) , 。

11、93-94) , 其实质这种总黄酮是一 种粗提取物, 同时含有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 所以并不能说明主要的活性成分是什么。 周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3 2/11 页 4 应军发明专利 (公开号 : CN1318034C) 报道了桑白皮提取物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这种提取物是一种粗体物, 而且里面含有脱氧野尻霉素, 在做药效学试验时称为桑皮素, 实 际上并不是单一成分, 而是一种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没有明确药效学成分。 金晓明等研究报 道了桑皮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实际用的原料也是周应军发明专利中提到的混合物, 简称 桑皮素, 并不是桑皮素单一成分。王琳等发明专利 。

12、(公开号 : CN101955487A) 报道了一种制 备桑皮素的方法, 但是没有明确药效学成分。卢艳花发明专利 (公开号 : CN101716165A ) 报 道了氧化白藜芦醇具有在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活性。 0005 本发明首次发现从桑属植物中提取的桑根酮C、 桑根酮D具有抑制-葡萄糖苷酶 的活性。本发明的组合物是以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为主要活性成分的组合物, 其中也包括适 量的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成分, 该组合物可以是由含有 以上化学成分的药材分别提取后按照一定比例配比, 也可以将同时含有以上化学成分的药 材利用几种提取方法提取后得到的组合。

13、物。 本发明专利是将桑白皮药材利用不同的分离手 段得到本发明专利中的各个单一化合物, 然后将其进行配比, 得到具有很强的 - 葡萄糖 苷酶抑制剂活性的组合物。 0006 本发明完成前未发现有关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单一成分及由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 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组成的组合物具有抑制 - 葡萄糖 苷酶的活性及其预防和治疗高血糖方面应用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首次发现了从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提取的桑根酮C及桑根酮D具 有抑制 -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技术进步。 0008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以。

14、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为主要活性成分并含有桑皮 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等成分组成的药物组合物 , 该组合物 可用于制备 -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及保健品 , 该组合物具有在制备高血糖疾病的 药物及保健品中的新用途, 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技术进步。 0009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及特点是 : 提供了一种可产业化的以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为主要 活性成分的组合物, 既具有中药化学成分复方的特点、 又具有化学成分明确、 组成比例搭配 得当的优势, 该组合物是由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组成。与以往文献。

15、报道从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提取的提取物、 总黄酮、 生物 碱有明显的区别, 以往报道的提取物均是粗提取物, 所以具体的活性成分不清楚 ; 总黄酮 也是一种粗提取物, 已公开的文献和专利主要以芦丁或槲皮素为对照品测定的总黄酮的含 量, 故此, 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也不清楚 ; 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脱氧野尻霉素及其他的生物 碱。本发明的组合物明显的技术进步在于 : 将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含有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及生物碱脱氧野尻霉素, 经 过现代的提取手段得到单一化合物, 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得到全新的复方化学成分的组合 物, 。

16、具有明显的抑制 - 葡萄糖苷酶活性。本发明充分利用化学成分的协调作用, 具有明显 的创新性和有益的效果。 001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以桑根酮 C、 桑根酮 D 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全新的组合物, 其 特征在于 : 按重量百分比计 : 桑根酮 C 占 30-70%, 桑根酮 D 占 30-70%, 桑皮素 5-20%, 桑皮苷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4 3/11 页 5 占5-20%, 氧化白藜芦醇占2-10%, 白藜芦醇占2-10%, 脱氧野尻霉素占2-10%, 组合物中桑根 酮 C、 桑根酮 D 的含量不低于 60%。实验证明具有很强的抑制 - 葡萄糖苷酶活性, 无明显 。

17、毒副作用 ; 性能稳定, 可以制成各种不同的剂型。 本发明完成前没发现有关桑白皮、 桑枝、 桑 叶中提取的以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 组成的组合物具有抑制 - 葡萄糖苷酶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 0011 本发明的药效学试验证明, 在桑白皮、 桑枝、 桑叶中除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外, 又意外的发现了桑根酮C、 桑根酮D具有比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碱更强的-葡萄糖苷酶抑 制的药理活性 (在浓度为0.5mg/ml时, 桑根酮C抑制率为92.64 %, 桑根酮D抑制率为93.89 %, 桑皮素抑制率为 90.35%, 脱氧野尻霉素生物碱抑制率为。

18、 84.67%) , 这一结果也是本发明 的另一个明显的技术进步、 创新性和突出贡献。 0012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5 4/11 页 6 0013 组合物中各个成分的制备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也可以是从不同的含有上 述成分的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 也可以是从一种植物中采用现代提取手段得到的复合比例 的组合物。 0014 桑根酮C、 桑根酮D、 桑皮素的制备方法 : 桑白皮粉碎成粗粉, 先加入药材重量2%氧 化钙, 再加入 6-10 倍量 40-85% 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2-3 次, 提取液调节 pH 为 7, 回收乙醇至 无醇味, 加入大孔树脂柱吸附, 先用水洗 4。

19、 个柱体积, 再用 50-85乙醇溶液洗脱 4 个柱体 积, 收集乙醇洗脱液, 回收乙醇, 浓缩液加酸调 pH1-4, 放置沉淀 ; 沉淀物滤出用 5-10 倍量丙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6 5/11 页 7 酮回流, 趁热过滤, 加入硅胶柱, 丙酮水溶液梯度洗脱, 收集有效成分, 回收丙酮放置结晶 ; 粗结晶物滤出, 以甲醇 - 水 (70-30) 为流动相, 通过 C18 常压柱, 收集, 有效组分, 合并, 得桑 根酮 C、 桑根酮 D 及桑皮素。 0015 桑皮苷制备方法 : 桑白皮粉碎, 加 6-15 倍量 30-90% 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1-3 次, 提 取液减。

20、压回收乙醇, 调节 pH4-5 放置沉淀, 过滤得浓缩液 ; 上述浓缩液加入超滤膜超滤, 透 过液加入大孔树脂吸附, 先用水洗脱, 再用 40-60% 乙醇, 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 浓缩液调节 pH4-5, 加乙酸乙酯萃取, 得萃取液 ; 上述萃取液回收试剂, 加活性炭干燥, 装入活性炭柱, 乙 醇溶液梯度洗脱, 薄层检测, 收集目标成分, 浓缩低温干燥, 即得。 0016 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制备方法 : 取桑白皮原料, 用药材粉碎机粉碎成 10 目粗 粉, 加水浸泡药材, 并加入相当于原药材 0.5% 的酵母, 温度控制在 35, 酶解 24 小时, 酶解 完后, 加入 10 倍量浓度为。

21、 65% 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提取 1 小时, 合并三次提取液, 经 回收乙醇, 浓缩, 静置放冷后, 过滤, 滤液直接上已处理好的 D101 大孔型树脂柱, 先加水洗 脱, 再加浓度为 65% 的乙醇洗脱, 收集 65% 乙醇洗脱液, 回收乙醇, 浓缩干燥, 利用 ODS 常压 柱分离, 得到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 0017 脱氧野尻霉素的制备方法 : 桑白皮粉碎, 加 6-15 倍量 20-60% 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1-3 次, 每次 2 小时, 合并提取液, 过滤, 浓缩, 浓缩液, 加入大孔树脂吸附, 用水洗脱, 收集水 洗脱液, 浓缩, 浓缩液上柱到处理好的 JK-008 阳。

22、离子吸附树脂层析柱内, 静置吸附 2 小时, 水洗脱至无色后, 用 3mol/L 的二乙胺洗脱, 收集碱水洗脱液, 直至无色, 合并碱水洗脱液, 浓缩至干。干燥物用硅胶柱分离, 收集相同组分, 得到脱氧野尻霉素。 0018 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以桑根酮C、 桑根酮D为主要成分的组合物具有抑制-葡 萄糖苷酶的药用作用, 因此, 将本组合物单独或与其它活性组份或辅料配合制成药剂, 只要 是该药剂用于预防和治疗高血糖, 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组合物在制成任何 一种剂型时, 均具有预防和治疗高血糖的作用。 0019 由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23、 野尻霉素组成的 组合物 (简称组合物) 具有 -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通过以下药效学实验得到证实。 0020 本药效学试验用到的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 芦醇、 野尻霉素及组合物均为自制, 拜糖平购于中国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批号为 116986。 0021 - 糖苷酶液为自制 : 取正常大鼠, 处死后, 立即取出小肠, 洗净内容物, 按质量体 积比1 : 3加入4预冷的0.1mol/L, pH=6.8 PBS, 匀浆, 4、 8000 rpm, 离心20分钟, 取上清 液分装入 EP 管中, -20冷冻备用。 0022 1、 桑根酮 C。

24、、 桑根酮 D、 桑皮素、 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 脱氧野尻霉素及 组成的组合物对 -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0023 标准反应体系 67mmol/L 磷酸钾缓冲液 (ph6.8) 150l, 1mg/ml 谷胱甘肽溶液, 50l, 0.1mg/ml- 葡萄糖苷酶溶液 100l, 37保温 10min, 20mmol/LPNPG 溶液 100l, 37保温 10min, 再加底物反应 20min, 用 Na2CO3溶液终止反应测定, 400nm 处光吸收值。 0024 样品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计算公式 : 0025 抑制率 (%) =(A 对照 -A 样品) /A 对照 *100% 。

25、0026 拜糖平对-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取研磨后的拜糖平配制成10mg/ml的原溶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7 6/11 页 8 液, 并以此稀释成 10, 5, 2.5, 1, 0.5, 0.25mg/ml 不同浓度。将 100l 拜糖平加入到酶反应 体系中, 先与酶在 37保温 10min, 再加底物反应 20min, 用 Na2CO3溶液终止反应, 400nm 处 光吸收值。 0027 各单一成分及组合物对 -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影响 0028 各单一成分及组合物用二甲基亚砜溶解, 用缓冲液稀释至 1.0mg/ml, 抑制率高于 70%, 然后进行复筛。用缓冲液将。

26、本发明组合物稀释至浓度为 0.5, 0.25, 0.125, 0.0625, 0.03125, 0.01mg/ml。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氧化白藜芦醇、 桑皮苷、 白藜芦醇、 脱氧野 尻霉素稀释至浓度为0.5, 0.25, 0.125, 0.0625mg/ml。 将100l供试品加入到反应体系中, 测定各供试品对 -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见表 1。 0029 表 1、 组合物对 - 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8 7/11 页 9 0030 0031 结果表明, 改变拜糖平的浓度, 拜糖平对 - 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良 好的。

27、量效关系。本发明组合物在浓度为 0.5, 0.25, 0.125, 0.0625, 0.03125, 0.01mg/ml 浓度 下, 对-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且抑制作用很强。 桑根酮C、 桑 根酮 D、 桑皮素也对 - 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氧化白藜芦醇较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弱, 脱氧野尻霉素与氧化白藜芦醇差不多。 0032 2、 本发明组合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实验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9 8/11 页 10 0033 取小鼠 90 只, 每组 10 只, 随机分成 9 组, 按表 2 分组。阴性对照组灌生理盐水, 阳 性。

28、对照为拜糖平灌胃 30mg/kg, 按照表 2 给药连续给药 7 天, 末次给药前禁食 8h, 给药时同 时淀粉 (5g/kg) 灌胃, 测定给淀粉后 0.5h, 1h, 2h, 3h 的血糖值。眼眶静脉窦采血。用葡萄 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结果见表 2。 0034 表 2、 本发明组合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实验结果 0035 0036 *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P 0.01 ; *P 0.001 0037 说明本发明组合物能抑制正常小鼠餐后血糖升高, 各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本 发明组合物抑制正常小鼠餐后血糖升高效果与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差别不大。 0038 3、 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嘧。

29、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耐糖量实验 0039 取雄性小鼠 110 只, 每组 10 只, 禁食 14h 后, 腹腔注射 2% 四氧嘧啶 (200mg/kg) 生 理盐水溶液, 注射72h后, 眼眶静脉窦采血。 测定空腹血糖 (取血前禁食10h) , 用葡萄糖氧化 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血糖高于 11.1mmol/L 的为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按照表 3 分组, 模 型对照组灌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为拜糖平灌胃 30mg/kg, 按照表 3 给药连续给药 10 天, 末次 给药前禁食 6h, 给药同时淀粉 (5g/kg) 灌胃 , 测定给淀粉后 0.5h, 1h, 2h 的血糖值。眼眶静 脉窦采血。用葡萄糖。

30、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结果见表 3。 0040 表 3 、 本发明组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耐糖量实验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10 9/11 页 11 0041 0042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 0.05 ; *P 0.001 0043 说明本发明组合物能延缓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餐后血糖升高。 各剂量组均 有显著性差异。 本发明组合物高剂量组延缓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餐后血糖升高效果 与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差别不大, 本发明低剂量组延缓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餐后血糖 升高效果没有桑根酮 C、 桑根酮 D 好。 0044 4、 本发明组合物对四。

31、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值实验 0045 取雄性小鼠 110 只, 每组 10 只, 禁食 14h 后, 腹腔注射 2% 四氧嘧啶 (200mg/kg) 生 理盐水溶液, 注射72h后, 眼眶静脉窦采血。 测定空腹血糖 (取血前禁食10h) , 用葡萄糖氧化 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血糖高于 11.1mmol/L 的为糖尿病模型小鼠。模型按照表 4 分组, 模 型对照组灌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为拜糖平灌胃 30mg/kg, 按照表 4 给药连续给药 10 天, 末次 给药前禁食 10h, 眼眶静脉窦采血, 离心取血清。用葡萄糖氧化酶试纸法测定血糖值。结果 见表 4。 0046 表 4 、 本发明组。

32、合物对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值实验结果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11 10/11 页 12 0047 0048 *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 0.05 ; *P 0.001 0049 说明本发明组合物高、 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水 平。本发明组合物高剂量组与桑皮苷、 氧化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相比均具有更强的活性, 桑 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 脱氧野尻霉素的活性与本发明组合物相差不大。 0050 本发明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但不意味着本发明仅限于此, 具体 实施方案如下 : 0051 实施例 1、 各单一化合物的提取制备。

33、 0052 桑根酮 C、 桑根酮 D、 桑皮素的制备方法 : 桑白皮 10kg 粉碎成粗粉, 先加入氧化钙 2000g, 再加入 8 倍量 70% 乙醇溶液回流提取 3 次, 每次 2 小时, 提取液调节 pH 为 7, 回收乙 醇至无醇味, 加入AB-8大孔树脂柱吸附, 先用水洗4个柱体积, 再用70乙醇溶液洗脱4个 柱体积, 收集乙醇洗脱液, 回收乙醇, 浓缩液加酸调 pH=2, 放置沉淀 ; 沉淀物滤出用 8 倍量丙 酮回流, 趁热过滤, 加入硅胶柱, 丙酮水溶液梯度洗脱, 收集有效成分, 回收丙酮放置结晶 ; 粗结晶物滤出, 以甲醇 - 水 (70-30) 为流动相, 通过 C18 常。

34、压柱, 收集, 有效组分, 合并, 得桑 根酮 C、 桑根酮 D 及桑皮素。 0053 桑皮苷制备方法 : 桑白皮10kg粉碎成粗粉, 加10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 每次 2 小时, 提取液过滤, 减压回收乙醇, 调节 pH 为 4, 放置沉淀, 过滤得浓缩液 ; 上述浓缩 液加入超滤膜超滤, 透过液加入 D101 大孔树脂吸附, 先用水洗脱, 再用 50% 乙醇, 收集洗脱 液减压浓缩, 浓缩液调节 pH 为 4, 加乙酸乙酯萃取, 得萃取液 ; 上述萃取液回收试剂, 加活性 炭干燥, 装入活性炭柱, 乙醇溶液梯度洗脱, 薄层检测, 收集目标成分, 浓缩低温干燥, 即得。 0054。

35、 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制备方法 : 取桑白皮 10kg, 用药材粉碎机粉碎成 10 目粗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12 11/11 页 13 粉, 加水浸泡药材, 并加入相当于原药材 0.5% 的酵母, 温度控制在 35, 酶解 24 小时, 酶解 完后, 加入 10 倍量浓度为 65% 的乙醇回流提取三次, 每次提取 1 小时, 合并三次提取液, 经 回收乙醇, 浓缩, 静置放冷后, 过滤, 滤液直接上已处理好的 D101 大孔型树脂柱, 先加水洗 脱, 再加浓度为 65% 的乙醇洗脱, 收集 65% 乙醇洗脱液, 回收乙醇, 浓缩干燥, 利用 ODS 常压 柱分离, 得。

36、到氧化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 0055 脱氧野尻霉素的制备方法 : 桑白皮 10kg, 粉碎成粗粉, 加 6-15 倍量 20-60% 乙醇溶 液回流提取1-3次, 每次2小时, 合并提取液, 过滤, 浓缩, 浓缩液加入大孔树脂吸附, 用水洗 脱5个柱体积, 收集水洗脱液, 浓缩, 浓缩液上柱到处理好的JK-008阳离子吸附树脂层析柱 内, 静置吸附 2 小时, 水洗脱至无色后, 用 3mol/L 的二乙胺洗脱, 收集碱水洗脱液, 直至无 色, 合并碱水洗脱液, 浓缩至干。干燥物用硅胶柱分离, 收集相同组分, 得到脱氧野尻霉素。 0056 实施例 2、 组合物的制备 0057 取桑根酮 C 4g, 桑根酮 D 3.5g, 桑皮素 1g, 桑皮苷 0.5g, 氧化白藜芦醇占 0.3g, 白 藜芦醇 0.2g, 脱氧野尻霉素 0.5g, 混合均匀得到本发明组合物。 说 明 书 CN 103156869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