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
背景技术
所谓不干胶打印技术就是在一定压力下将油墨等物质经印版转移到背面预涂有
胶层的承印材料表面的过程。不干胶打印机正是基于这种技术形成的产品,与普通打印机
相比,不干胶打印机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打印方式灵活、功能多等多种有点,其广泛应用于
食品、化妆品的商品和条码等,还可用作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等特殊环境下的标牌。
不干胶打印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其内部元件通电,在长期运行后容易产生多余
的热量,不利于内部器件的运行,而现有的不干胶打印机散热结构较为简单,通产在机器表
面开若干散热孔,这种方式不仅不利于散热机构的快捷安装拆卸,而且可靠性低,容易积灰
进水,各类飞虫以及水溶液容易通过散热口进入打印机内部导致打印机损坏,同时,为了便
于控制打印机运行,在不干胶打印机中通常利用超声波进行遥控操作,但现有的超声波发
射电路发射距离不够,而且可靠性差,从而导致不干胶打印机的实用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
智能不干胶打印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
机,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方的翻盖、设置在主体下方的底座、设置在主体两侧的散热管
和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固定在底座的下方,所述主体的正面设有翻盖按钮和标签出纸
口,所述主体的背面设有电源开关,所述底座的背面还设有接口机构,所述翻盖上设有指示
操作机构,所述散热管与主体连通,所述散热管内设有过滤散热机构;
所述过滤散热机构包括流量计、滤散热单元、竖向设置的弹簧、水平设置的支杆和
若干水平设置的固定凹槽,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散热管的入口处,所述固定凹槽设置在散热
管的内侧且周向均匀分布在过滤层散热单元的外侧,所述支杆固定在散热管内,所述弹簧
的底端固定在支杆上,所述过滤散热单元设置在弹簧的顶端,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过滤散热单元包括圆环、过滤网、驱动单元、第一压力传感器、若干竖向设置
的支撑柱和若干连接单元,所述过滤网设置在圆环内,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过滤网的下方,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竖向设置的驱动轴和若干风叶,所述风叶周向均匀分布在驱
动轴的外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驱动轴与风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在驱动
电机的下方且与弹簧的顶端连接,所述连接单元的数量与支撑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所述连接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电机的外周,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和水
平设置的套管,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杆与套管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固定在套管的上
方,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在圆环上;
所述套管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套管内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第一线圈、第二线圈、水平设置的固定杆、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玻璃珠,所述第一线圈固定在
套管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线圈与固定杆连接,所述固定杆通过压力传感器与玻璃珠连接,所
述玻璃珠设置在固定凹槽内;
所述主体内设有中央处理器和超声波发射模块,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与中央处理
器连接,所述流量计、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驱动电机均与中央处理器电连
接,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内设有超声波发射电路,所述超声波发射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
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感、二极管和超声发生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
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
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
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电感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
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超声波发生器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液体从散热管的顶端流入主体造成打印机损坏,所述散热管
的顶端设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防水罩和若干支杆,所述支杆沿散热管的中心轴
线均匀分布在散热管的外周,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在散热管的外侧,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
防水罩固定连接,所述防水罩覆盖散热管的出口。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散热单元的固定安装,所述散热管内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滑
动凹槽,所述滑动凹槽的数量与固定凹槽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滑动凹槽设置在固
定凹槽的上方,所述滑动凹槽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截面的半径与玻璃
珠的半径相等。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热空气从散热管排出,所述散热管与主体的连接部分的形状
为圆弧形且向上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撕裂标签纸,所述标签出纸口的出口处设有若干锯齿。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打印机安放时产生滑动,所述支撑脚的底端设有防滑胶。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不干胶打印机快捷的操作和方便信号接入,所述接口机构包
括串口接口、USB接口和电源接口,所述指示操作机构包括电源指示灯、错误指示灯、停止按
钮和启动按钮。
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波发射器的型号为MA40EIS。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通过改变第二线圈中的
电流方向使其与第一线圈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作用力,从而控制固定杆进入或脱离固定
凹槽,实现过滤散热单元方便快捷的安装拆卸,不仅如此,在超声波发射电路中,在第一三
极管集电极上由电感作为负载电阻,以利于增大激励电压,使超声波发射器能发射较大的
功率,同时也有改善其谐振特性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超声波发生电路的发射距离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过滤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过滤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的超声波发射电路的电路原理
图;
图中:1.主体,2.翻盖,3.底座,4.支撑脚,5.散热管,6.电源开关,7.串口接口,
8.USB接口,9.电源接口,10.防滑胶,11.支杆,12.防水罩,13.电源指示灯,14.错误指示灯,
15.停止按钮,16.启动按钮,17.标签出纸口,18.锯齿,19.翻盖按钮,20.过滤散热单元,21.
弹簧,22.支杆,23.滑动凹槽,24.固定凹槽,25.圆环,26.过滤网,27.驱动电机,28.驱动轴,
29.风叶,30.连接杆,31.套管,32.支撑柱,33.玻璃珠,34.第一压力传感器,35.第一线圈,
36.第二线圈,37.固定杆,38.第二压力传感器,39.流量计,P1.超声波发射器,VT1.第一三
极管,VT2.第二三极管,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L1.电感,VD1.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
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包括主体1、设置在主体1
上方的翻盖2、设置在主体1下方的底座3、设置在主体1两侧的散热管5和若干支撑脚4,所述
支撑脚4固定在底座3的下方,所述主体1的正面设有翻盖按钮19和标签出纸口17,所述主体
1的背面设有电源开关6,所述底座3的背面还设有接口机构,所述翻盖2上设有指示操作机
构,所述散热管5与主体1连通,所述散热管5内设有过滤散热机构;
所述过滤散热机构包括流量计39、滤散热单元、竖向设置的弹簧21、水平设置的支
杆22和若干水平设置的固定凹槽24,所述流量计39设置在散热管5的入口处,所述固定凹槽
24设置在散热管5的内侧且周向均匀分布在过滤层散热单元的外侧,所述支杆22固定在散
热管5内,所述弹簧21的底端固定在支杆22上,所述过滤散热单元20设置在弹簧21的顶端,
所述弹簧21处于压缩状态;
所述过滤散热单元20包括圆环25、过滤网26、驱动单元、第一压力传感器34、若干
竖向设置的支撑柱32和若干连接单元,所述过滤网26设置在圆环25内,所述驱动单元设置
在过滤网26的下方,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27、竖向设置的驱动轴28和若干风叶29,所
述风叶29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轴28的外周,所述驱动电机27通过驱动轴28与风叶29传动连
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34固定在驱动电机27的下方且与弹簧21的顶端连接,所述连接单
元的数量与支撑柱3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单元周向均匀分布在驱动电机27的
外周,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水平设置的连接杆30和水平设置的套管31,所述驱动电机27通过
连接杆30与套管31连接,所述支撑柱32的底端固定在套管31的上方,所述支撑柱32的顶端
固定在圆环25上;
所述套管31的竖向截面的形状为U形,所述套管31内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
包括第一线圈35、第二线圈36、水平设置的固定杆37、第二压力传感器38和玻璃珠33,所述
第一线圈35固定在套管31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线圈36与固定杆37连接,所述固定杆37通过
压力传感器38与玻璃珠33连接,所述玻璃珠33设置在固定凹槽24内;
所述主体1内设有中央处理器和超声波发射模块,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与中央处
理器连接,所述流量计39、第一压力传感器34、第二压力传感器38和驱动电机27均与中央处
理器电连接,所述超声波发射模块内设有超声波发射电路,所述超声波发射电路包括第一
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感L1、二极管VD1和超声发生器P1,
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和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
极与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超
声波发生器P1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
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
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电感L1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
极通过超声波发生器P1与二极管VD1的阴极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液体从散热管5的顶端流入主体1造成打印机损坏,所述散热
管5的顶端设有防水机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防水罩12和若干支杆11,所述支杆11沿散热管
5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在散热管5的外周,所述支杆11的一端固定在散热管5的外侧,所述支
杆11的另一端与防水罩12固定连接,所述防水罩12覆盖散热管5的出口。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散热单元20的固定安装,所述散热管5内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
滑动凹槽23,所述滑动凹槽23的数量与固定凹槽24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滑动凹槽
23设置在固定凹槽24的上方,所述滑动凹槽23的水平截面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半圆形截
面的半径与玻璃珠33的半径相等。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热空气从散热管5排出,所述散热管5与主体1的连接部分的形
状为圆弧形且向上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撕裂标签纸,所述标签出纸口17的出口处设有若干锯齿18。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打印机安放时产生滑动,所述支撑脚4的底端设有防滑胶10。
作为优选,为了方便不干胶打印机快捷的操作和方便信号接入,所述接口机构包
括串口接口7、USB接口8和电源接口9,所述指示操作机构包括电源指示灯13、错误指示灯
14、停止按钮15和启动按钮16。
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波发射器P1的型号为MA40EIS。
为了确保散热管5散热的可靠性同时方便其内部的过滤散热单元20快速便捷的安
装拆卸等操作,在过滤散热机构中,通过给第一线圈35和第二线圈36通电,使两者之间产生
相互排斥的作用力,从而推动固定杆37往套管31外部移动,使玻璃珠33接触散热管5内固定
凹槽24的底部,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38监测压力数据,从而监测第一线圈35和第二线圈36
之间的作用力,使固定杆37伸入固定凹槽24内实现过滤散热单元20的固定,通过过滤网26
对空气中的大型颗粒物、粉尘、飞虫等杂质进行有效的隔离操作,防止各类杂质进入不干胶
打印机内部影响其工作,利用驱动电机27旋转带动驱动轴28转动,使风叶29沿驱动轴28转
动,能够加快散热管5中的空气流通,方便主体1的热空气通过散热管5排出打印机外部,实
现散热降温功能,有利于打印机内部器件持续稳定的正常运行。随着过滤网26上附着的灰
尘杂质增多,散热管5内排出的热空气逐渐减小,通过流量计39检测排出的热空气流量,当
空气流量减小的一定程度使,改变第二线圈36中电流的方向,使第一线圈35和第二线圈36
产生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固定杆37往套管31内部收缩离开固定凹槽24,此时原先处于压缩
状态的弹簧21为恢复原有的长度,对过滤散热单元20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使过滤散热单元
20脱离散热管5,方便人们对过滤网26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清除,实现循环利用。该基于物联
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通过改变第二线圈36中的电流方向使其与第一线圈35产生相互吸
引或排斥的作用力,从而控制固定杆37进入或脱离固定凹槽24,实现过滤散热单元20方便
快捷的安装拆卸。
该打印机通过超声波发射模块进行远距离操控,为了确保足够的通讯距离以便于
快捷的操作,在超声波发射电路中,超声波发生器P1作为反馈元件和电路中晶体管第一三
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组成了强烈正反馈频率振荡器,把电振荡信号转换为超声波信号,
其振荡频率等于超声波发生器P1的中心频率40kHz。电路工作时,超声波发生器P1两端产生
振荡波形近似于脉冲方波,向接收器发射超声波信号。该电路中,在第一三极管VT1集电极
上由电感L1作为负载电阻,以利于增大激励电压,使超声波发射器P1能发射较大的功率,同
时也有改善其谐振特性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超声波发生电路的发射距离和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不干胶打印机通过改变第二线圈36中的电
流方向使其与第一线圈35产生相互吸引或排斥的作用力,从而控制固定杆37进入或脱离固
定凹槽24,实现过滤散热单元20方便快捷的安装拆卸,不仅如此,在超声波发射电路中,在
第一三极管VT1集电极上由电感L1作为负载电阻,以利于增大激励电压,使超声波发射器P1
能发射较大的功率,同时也有改善其谐振特性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超声波发生电路的发射
距离和可靠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
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
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