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80020320.2
2005.09.09
CN1969219A
2007.05.23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G02B27/01(2006.01); B60K35/00(2006.01); B60J1/02(2006.01)
G02B27/01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西川晋司
日本山口县
2004.09.28 JP 281175/2004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何腾云
提供一种汽车用前玻璃,是在用于抬头显示器的汽车用前玻璃中,其特征在于,使用两片中间膜,将室内侧和室外侧的两片板玻璃粘合,在该两片中间膜之间,插入通过叠层薄膜状的光旋转元件构成的光学功能薄膜,该光学功能薄膜的厚度为12μm-22μm。
1. 一种汽车用前玻璃,是用于抬头显示器的汽车用前玻璃,其特征在于,使用两片中间膜,将室内侧和室外侧的两片板玻璃粘合,在该两片中间膜之间,插入通过叠层薄膜状的光旋转元件构成的光学功能薄膜,该光学功能薄膜的厚度为12μm-22μm。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前玻璃,其特征在于,光旋转元件的厚度为4μm-5μm。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前玻璃,其特征在于,两片中间膜的合计厚度大于等于760μm。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前玻璃,其特征在于,使室内侧中间膜的厚度大于等于380μm,室外侧中间膜的厚度为室内侧中间膜的1-2倍的厚度。
汽车用前玻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用于抬头显示器(下面简称HUD)用途的光旋转元件或全息图等的光学功能薄膜粘合到板玻璃的叠层体,所述抬头显示器光学地投射显示光,重叠前方视野内或其附近的前景,以便驾驶员等识别。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HUD,因为基于前玻璃的2个面的反射像成为双重图像,所以存在难以看清显示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技术,即,使显示光为直线偏光,作为S偏光入射,通过玻璃的表面使其反射,透过了表面的显示光使用偏光方向调整薄膜(光旋转元件)成为P偏光,消除了内面的反射,解决了双重图像。 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3所示,公开了在夹层玻璃的室内侧玻璃2和中间膜3之间设置偏光方向调整薄膜(光旋转元件)4。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情况,即,在将偏光方向调整薄膜(光旋转元件)设置在前玻璃的情况下,作为提高耐光性和安全性的偏光方向调整薄膜,如图4所示,在夹层玻璃的室外侧玻璃1和中间膜3之间,设置偏光方向调整薄膜(光旋转元件)。 专利文献1以及2的光旋转元件薄膜因为在液晶状态下扭曲向列排列,在液晶转移点以下是呈玻璃状态的液晶高分子,其与玻璃的粘合性由于在与中间膜和玻璃的粘合性相比的情况下非常弱,所以使用粘合剂固定在玻璃面上。 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由于偏光方向调整薄膜的插入,存在玻璃破碎时,破碎的玻璃下落到室内的危险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如专利文献2所述,提出了将偏光方向调整薄膜玻璃固定于室外侧的玻璃上的方案。 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公开了下述情况,即,因为偏光方向调整薄膜被太阳光的强紫外线曝晒,所以将紫外线吸收剂混合到用于将偏光方向调整薄膜固定到玻璃的粘合剂中。 专利文献3中存在有关在夹层玻璃的玻璃和中间薄膜之间,插入了全息图时的全息图的厚度和透视变形的记载,记载了为了满足透视变形,使全息图的厚度为7μm-40μm。 专利文献1:特开平6-40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75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1-86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设于汽车的前玻璃的光旋转元件叠层有粘合剂和势垒层,厚度大,由于前玻璃的形状等,透视变形增大,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由于透视变形,难以设置光旋转元件的情况。 本发明的汽车用前玻璃,是用于抬头显示器的汽车用前玻璃,其特征在于,使用两片中间膜,将室内侧和室外侧的两片板玻璃粘合,在该两片中间膜之间,插入通过叠层薄膜状的光旋转元件构成的光学功能薄膜,该光学功能薄膜的厚度为12μm-22μ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用前玻璃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2是表示光学功能性薄膜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基于以往技术的汽车用前玻璃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4是基于以往技术的汽车用前玻璃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叠层体在玻璃和光学功能薄膜之间配置中间膜,所以对于日本工业标准R3212(汽车用安全玻璃试验方法)所规定的耐贯穿性试验、耐冲击性试验,叠层体的哪个面都能够合格,与安全性的提高相关。 本发明的叠层体在前玻璃上设置光学功能薄膜,在前玻璃上进行显示的抬头显示器的显示系统中,提供了一种透视变形少的前玻璃。 光学功能性薄膜6如图2所示,在保护薄膜9上叠层薄膜状的光旋转元件8,在光旋转元件8上叠层势垒薄膜7。因为为了使光旋转元件8不会因含在中间膜中的可塑剂而变质,所以势垒薄膜7的厚度最好为4μm-5μm。 因为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的透明的塑料薄膜,叠层光旋转元件,所以希望保护薄膜9的厚度为4μm-5μm。 光旋转元件8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的透明塑料薄膜等的透明基板上涂抹液晶聚合物,在施加剪切力后,进行热处理、冷却,使液晶排列固定化的物质,作为聚合物,可以使用在液晶状态下扭曲向列排列,在液晶转移点以下呈玻璃状态的聚合物,可以使用光学活性的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酯亚胺等的主链型液晶聚合物或光学活性的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二酸酯(polymalonate)等的侧链型液晶聚合物等。 因为将偏光方向改变90度,所以光旋转元件8的厚度最好为4μm-5μm的厚度。 紫外线吸收剂10是以保护光旋转元件不受紫外线影响为目的而设置,可以使用使粘合剂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物质,厚度小于等于10μm。 光学功能性薄膜6如图1所示,被插入室外侧中间膜5和室内侧中间膜5’之间。紫外线吸收剂10可以通过增厚室外侧中间膜的厚度而减薄,例如,也可以象实施例2那样,不使用紫外线吸收剂。 光学功能性薄膜6的厚度从构成光学功能性薄膜6的各层的所希望的厚度的合计出发,最好是12μm-22μm的厚度。 就室内侧中间膜5’和室外侧中间膜5的厚度而言,从安全出发,希望其合计厚度大于等于760μm,最好室内侧中间膜5’大于等于380μm。再有,室外侧中间膜5的厚度希望为室内侧中间膜5’的1-2倍的厚度。 通过使光学功能性薄膜的厚度小于等于22μm,从实施例的结果来看,能够提供透视变形基本没有问题的HUD用的汽车用前玻璃。 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2所示的结构的光学功能性薄膜6。光旋转元件8是对作为保护层使用的厚度为4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9上所涂抹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施加剪切力后,进行热处理、冷却,使液晶排列固定化的物质,厚度为4μm。 在光旋转元件8的保护薄膜9的相反一侧,作为用于阻止中间膜的可塑剂的转移的势垒薄膜7,设置厚度为4μm的丙烯基类树脂层,再有,作为用于改善耐光性的保护膜,将混有紫外线吸收剂的厚度10μm的聚乙烯缩醛树脂作为紫外线吸收剂10,覆盖在保护薄膜9上。 光学功能性薄膜6使聚乙烯缩醛树脂层为室外侧,叠层在两片中间膜5、5’之间。再有,将该叠层的两片中间膜插入厚度2mm的室外侧玻璃1与厚度2mm的室内侧板玻璃2之间,进行热压处理,成为作为汽车用前玻璃使用的夹层玻璃。 两片中间膜都使用厚度380μm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本实施例的汽车用前玻璃基本不存在插入光学功能性薄膜产生的透视变形的问题。 另外,经确认,满足JIS规格R3211、R3212所规定的耐贯穿性试验和耐冲击性试验。 实施例2 在图2所示的光学功能性薄膜6中,不使用紫外线吸收剂10,对于构成其他的光学功能性薄膜的势垒薄膜7、光旋转元件8以及保护薄膜9的各层,与实施例1同样,使用厚度12μm的光学功能性薄膜。 使用光学功能性薄膜,使保护薄膜为室外侧,进行基于热压处理的夹层玻璃的加工,将图1所示的夹层玻璃作为汽车用前玻璃进行制造。 在图1所示的室外侧中间膜5上,使用厚度760μm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薄膜。另外,在室内侧中间膜5’上,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厚度380μm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薄膜。 本实施例的汽车用前玻璃的透视变形基本没有问题,并且,在耐光性上,也没有不使用紫外线吸收剂的影响。 另外,经确认,满足JIS规格R3211、R3212所规定的耐贯穿性试验和耐冲击性试验。
《汽车用前玻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用前玻璃.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汽车用前玻璃,是在用于抬头显示器的汽车用前玻璃中,其特征在于,使用两片中间膜,将室内侧和室外侧的两片板玻璃粘合,在该两片中间膜之间,插入通过叠层薄膜状的光旋转元件构成的光学功能薄膜,该光学功能薄膜的厚度为12m22m。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