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装置为一种用以产生大尺寸画面的显示装置。投影装置的成像原理是将光源模组所产生的照明光束藉由光阀转换成影像光束,再通过镜头将影像光束投射到投影幕或墙面上以形成影像。随着投影技术的进步及制造成本的降低,投影装置的使用已从商业用途逐渐拓展至家庭用途。
一般来说,投影装置需经由一条独立的电源线来连接外部电源装置(例如室内电源插座),故投影装置在缺少电源线的情况下将无法使用。再者,投影装置通常直接放置于桌面上而会占据桌面的使用空间,投影装置亦可经由支撑架悬吊于天花板下方或架设在地面上,然此种设置方式需额外提供对应于投影装置的支撑架,而使投影装置在设置上较为不简便且会局限投影方向与位置。此外,使用者通常可进入投影装置的软体模式来微调投影画面的角度以达到良好的投影品质,然除了此种调整方式之外,如何让使用者能够便利地改变投影装置的机体的角度而进行投影画面的角度调整,亦为投影装置的机体设计上的重要议题。
“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发明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公知技术。在“背景技术”段落所揭露的内容,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发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发明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装置,可使用于一般具有灯泡接头的灯座中,且投影装置在设置上较为简便,且使用者能够便利地改变投影装置的基座的 角度而进行投影画面的投射位置的调整。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投影装置,其包括一投影单元、一基座及一枢接件。投影单元包括一光源、一光阀及一镜头,其中光源用以提供一照明光束,光阀用以将照明光束转换为一影像光束,镜头用以将影像光束投射出而形成一投影画面。基座连接于投影单元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枢接件枢接于基座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其中枢接件用以连接至一外部电源装置,基座与枢接件用以相对转动以调整投影画面的角度,且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与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用以相互止挡,以限制基座与枢接件的相对转动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与枢接件用以沿一转动轴线相对转动,转动轴线平行于镜头的光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接件具有一外螺纹并用以藉由外螺纹而螺合至外部电源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投影装置还包括一电连接件,其中枢接件具有一第一外螺纹,电连接件具有一第二外螺纹及一内螺纹,枢接件及电连接件用以藉由第一外螺纹及内螺纹而相螺合,且电连接件适用以藉由第二外螺纹而螺合至外部电源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部电源装置为一灯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接件为环状且套设于基座,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形成于基座的外壁,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形成于枢接件的内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或枢接件具有至少一个导槽,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的其中之一形成于至少一个导槽内,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中的另一个用以随着基座与枢接件的相对转动而沿至少一个导槽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或枢接件具有至少一个让位槽,至少一个让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一组装方向,当基座与枢接件沿组装方向相结合时,第一止挡部或第二止挡部沿至少一个让位槽移动而进入至少 一个导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的数量为多个,基座与枢接件用以沿一转动轴线相对转动,这些第一止挡部在转动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叠,这些第二止挡部在转动轴线上的投影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的数量为多个,基座与枢接件用以沿一转动轴线相对转动,这些第一止挡部在转动轴线上的投影重叠,这些第二止挡部在转动轴线上的投影重叠。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接件具有一凸部,基座具有一限位槽,凸部被限位于限位槽内以阻止基座分离于枢接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槽内具有依序相连的多个凹部,凸部干涉于这些凹部的其中之一以将基座定位于枢接件,凸部用以藉由基座与枢接件的相对转动而移至这些凹部中的另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具有一让位槽,让位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一组装方向,当基座与枢接件沿组装方向相结合时,凸部沿让位槽移动而进入限位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在让位槽与限位槽的交界处具有一挡块,挡块阻止限位槽内的凸部移入让位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接件具有一弹臂,凸部形成于弹臂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座及枢接件的材质为塑胶,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及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的材质为金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止挡部用以沿基座的一表面移动而到达第一止挡部,基座具有至少一个凹陷,至少一个凹陷连接于表面与第一止挡部之间,至少一个凹陷与表面构成不连续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可藉其枢接件而连接至外部电源装置,以从外部电源装置获得投影所需电力。所述外部电源装置例如是一般室内环境既有的灯座,投影装置不需通过电源线即可如灯具般装设至灯座,故在装设上将为简便。 此外,投影装置的基座可藉由使用者的施力而相对于枢接件转动,以改变基座及其上的投影单元的角度,让使用者能够便利地进行投影画面的角度调整。另外,藉由基座的第一止挡部与枢接件的第二止挡部的相互止挡可限制使用者转动基座的范围,让使用者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投影画面的调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投影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投影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电连接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基座及枢接件的分解图。
图6是图5的基座及枢接件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7A及图7B示出图2的基座与枢接件相对转动。
图8是图5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2是图11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1的枢接件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15是图14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4的枢接件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 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投影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100包括一投影单元110、一电连接件120、一基座130及一枢接件140。投影单元110连接于基座130。枢接件140枢接于基座130并被电连接件120罩覆,而可通过电连接件120连接至一外部电源装置(未显示),使投影单元110从所述外部电源装置,获得投影装置所需电力。所述外部电源装置例如是一般室内环境既有的灯座,例如E26、E27灯座,但不限于此,投影装置100不需通过电源线即可如灯具般直接装设至灯座上,故在装设上较简便。
图3是图1的投影单元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投影单元110包括一光源112、一光阀114及一镜头116,光源112用以提供一照明光束L1,光阀114用以将照明光束L1转换为一影像光束L2,镜头116用以将影像光束L2投射出投影单元110而形成投影画面,以供使用者观看。
图4是图2的电连接件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枢接件140具有一第一外螺纹142,电连接件120具有一第二外螺纹122及一内螺纹124。枢接件140及电连接件120可藉由第一外螺纹142及内螺纹124而相螺合,且电连接件120可藉由第二外螺纹122而螺合至所述外部电源装置。进一步而言,电连接件120内例如具有线材,此线材通过枢接件140及基座130而连接至图1所示的投影单元110,使投影单元110通过所述线材及电连接件120而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电源装置的电力。电连接件120与所述外部电源装置的电连接方式例如相同或类似于一般灯泡的接头与灯座的电连接方式,于此不加以赘述。
本发明不对枢接件140与所述外部电源装置的连接方式加以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省略电连接件120的设置,且枢接件140藉由第一外螺纹142而螺合至所述外部电源装置。在此配置方式之下,枢接件140内例如具有线材,此线材通过基座130而连接至图1所示的投影单元110,使投影单元110通过所述线材及枢接件140而接收来自所述外部电源装置的电力。枢接件140与所述外部电源装置的电连接方式例如相同或类似于一般灯泡的接头与灯座的电连接方式,于此不加以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枢接件140如上所述枢接于基座130,故基座130 可藉由使用者的施力而相对于枢接件140转动,以改变基座130及其上述的投影单元110的角度,让使用者能够便利地调整投影画面的角度。此外,使用者可转动基座130而改变基座130的散热孔H(示出于图1)的位置及朝向,以藉散热孔H达到良好的散热效率。
详细而言,枢接件140例如是沿图2所示的转动轴线A1枢接于基座130,而使基座130与枢接件140能够藉由使用者的施力而沿转动轴线A1相对转动,且转动轴线A1例如平行于镜头116的光轴A2(标示于图1)。承上述,在使用者藉由电连接件120的第二外螺纹122以螺合旋转的方式将投影装置100装设至外部电源装置之后,若投影单元110及其投射出的投影画面因所述螺合旋转过程而处于歪斜状态,则使用者可沿转动轴线A1转动基座130而带动投影单元110沿光轴A2转动,此时垂直于光轴A2的投影画面亦随的沿光轴A2旋转,从而投影画面可被调整为使用者所需要观看的位置与方向,以改善投影单元110及其投射的投影画面的歪斜状态。
图5是图2的基座及枢接件的分解图。图6是图5的基座及枢接件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请同时参考图2、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基座1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止挡部(示出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止挡部130a及第一止挡部130b)。枢接件140相应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止挡部(示出为两个,分别为第二止挡部140a及第二止挡部140b)。第一止挡部130a与第二止挡部140a用以相互止挡,且第一止挡部130b与第二止挡部140b用以相互止挡,以限制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的相对转动范围,让使用者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投影画面的调整。第一止挡部130a、130b与第二止挡部140a、140b的具体配置与作用方式详述如下。
枢接件140例如为环状且套设于基座130的一突出部132,第一止挡部130a、130b形成于基座130的突出部132的外壁,第二止挡部140a、140b形成于枢接件140的内壁。枢接件140具有至少一个导槽(示出为两个,分别为导槽140c及导槽140d),第二止挡部140a、140b分别形成于导槽140c、140d内,第一止挡部130a、130b用以随着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的相对转动而分别沿导槽140c、140d内部移动。
图7A及图7B示出图2的基座与枢接件相对转动。具体而言,基座130可藉由使用者的施力而相对枢接件140转动至图7A所示状态,此时第二止 挡部140a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30a的一侧且第二止挡部140b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30b的一侧,以阻止使用者沿转动方向R2继续旋转基座130。此外,基座130可藉由使用者的施力而相对枢接件140转动至图7B所示状态,此时第二止挡部140a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30a的另一侧且第二止挡部140b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30b的另一侧,以阻止使用者沿转动方向R1继续旋转基座130。依此配置方式,基座130可相对于枢接件140转动于图7A所示状态与图7B所示状态之间,而例如具有0~350度的转动角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藉由将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的数量皆设计为两个而非单一,可增加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结合时的整体结构强度,避免基座130或枢接件140在作动过程中因结构强度不足而损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可设计为其他适当数量,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请参考图5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枢接件140具有至少一个让位槽(示出为两个,分别为让位槽140e及让位槽140f),让位槽140e、140f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组装方向D。当基座130与枢接件140沿组装方向D相结合时,第一止挡部130a、130b分别沿让位槽140e、140f移动而分别进入导槽140c、140d。藉此,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的相互结合不致因第一止挡部130a、130b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图8是图5的基座的侧视图。为使图式较为清楚,图8仅以虚线示出图5的枢接件140的凸部140g而未示出出枢接件140的其他部分。请参考图5、图6及图8,本实施例的枢接件140具有一凸部140g,基座130具有一限位槽130h,当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相结合时,凸部140g被限位于限位槽130h内,用以阻止基座130分离于枢接件140。进一步而言,基座130具有一让位槽130i,让位槽130i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组装方向D,当基座130与枢接件140沿组装方向D相结合时,凸部140g沿让位槽130i移动而进入限位槽130h。藉此,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的相互结合不致因凸部140g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30在让位槽130i与限位槽130h的交界处具有一挡块130j,挡块130j用以阻止限位槽130h内的凸部140g移入让位槽130i,以避免基座130与枢接件140在非预期的情况下相互分离。此外,本实施 例的枢接件140如图5及图6所示具有一弹臂140k,且凸部140g形成于弹臂140k上。藉此,在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的组装过程中,凸部140g可藉由弹臂140k的弹性变形而越过挡块130j到达限位槽130h内。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藉由在枢接件140的内壁形成开槽140l以相应地形成弹臂140k。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藉由其他形式的弹性结构来取代弹臂140k,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130a与第一止挡部130b在转动轴线A1上的投影不重叠。从而,分别对应于第一止挡部130a与第一止挡部130b的第二止挡部140a与第二止挡部140b(示出于图6)在转动轴线A1上的投影亦不重叠。亦即,第一止挡部130a及第二止挡部140a的所在高度不同于第一止挡部130b及第二止挡部140b的所在高度,如此可避免第一止挡部130a与第二止挡部140b在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相对转动过程中相互阻挡,且可避免第一止挡部130b与第二止挡部140a在基座130与枢接件140相对转动过程中相互阻挡,据以使基座130与枢接件140具有较大的相对转动范围。然而,本发明并不对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的相对位置加以限制,举例说明如下。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的侧视图。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基座230、突出部232、第一止挡部230a、第一止挡部230b、限位槽230h、让位槽230i、挡块230j、第二止挡部(未示出)、凸部240g、转动轴线A1’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8的基座130、突出部132、第一止挡部130a、第一止挡部130b、限位槽130h、让位槽130i、挡块130j、第二止挡部140a(示出于图6)、第二止挡部140b(示出于图6)、凸部140g、转动轴线A1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图9所示实施例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一止挡部230a与第一止挡部230b在转动轴线A1’上的投影重叠,从而,分别对应于第一止挡部230a与第一止挡部230b的第二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在转动轴线A1’上的投影亦重叠。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基座的侧视图。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基座330、突出部332、第一止挡部330a、第一止挡部330b、限位槽330h、让位槽330i、挡块330j、枢接件(未示出)、凸部340g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8的基座130、突出部132、第一止挡部130a、第一止挡部130b、限 位槽130h、让位槽130i、挡块130j、枢接件140(示出于图2)、凸部140g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图10所示实施例与图8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限位槽330h内具有依序相连的多个凹部C而构成环形齿状结构,凸部340g干涉于这些凹部C的其中之一以将基座330定位于枢接件,凸部340g用以藉由基座330与枢接件的相对转动而移至这些凹部C中的另一个。藉此,不论基座330相对于枢接件的转动角度为何,基座330皆可藉由凸部340g与凹部C的配合而被定位。
在上述实施例中,基座、枢接件、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的材质例如皆为塑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举例说明如下。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12是图11的基座的立体图。图13是图11的枢接件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在图11、图12及图13所示实施例中,基座430、突出部432、第一止挡部430a、第一止挡部430b、限位槽430h、让位槽430i、挡块430j、枢接件440、第一外螺纹442、第二止挡部440a、第二止挡部440b、导槽440c、导槽440d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座130、突出部132、第一止挡部130a、第一止挡部130b、限位槽130h、让位槽130i、挡块130j、枢接件140、第一外螺纹142、第二止挡部140a、第二止挡部140b、导槽140c、导槽140d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图11、图12及图13所示实施例与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一止挡部430b及第二止挡部440b的材质为金属,而不同于基座430及枢接件440的材质为塑胶。具体而言,第一止挡部430b及第二止挡部440b例如皆为金属材质的螺丝且以螺锁的方式分别固定于基座430及枢接件440。藉由金属作为第一止挡部430b及第二止挡部440b的材质,可避免第一止挡部430b及第二止挡部440b长时间的磨耗及形变而影响止挡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枢接件、第一止挡部及第二止挡部可依设计需求而选用其他适当材质,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15是图14的基座的立体图。图16是图14的枢接件沿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在图14、图15及图16所示实施例中,基座530、突出部532、第一止挡部530a、第 一止挡部530b、限位槽530h、让位槽530i、挡块530j、枢接件540、第一外螺纹542、第二止挡部540a、第二止挡部540b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座130、突出部132、第一止挡部130a、第一止挡部130b、限位槽130h、让位槽130i、挡块130j、枢接件140、第一外螺纹142、第二止挡部140a、第二止挡部140b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
图14、图15及图16所示实施例与图1至图8所示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枢接件540不具有图5及图6所示的枢接件140的导槽140c、140d,且基座530的突出部532具有导槽530c、530d,亦即,本实施例的导槽530c、530d是形成于基座530而非形成于枢接件540。第一止挡部530a、530b分别形成于导槽530c、530d内,第二止挡部540a、540b用以随着基座530与枢接件540的相对转动而分别沿导槽530c、530d移动。此外,基座530的突出部532具有一让位槽530e,让位槽530e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图14所示的组装方向D’,当基座530与枢接件540沿组装方向D’相结合时,第二止挡部540b沿让位槽530e移动而进入导槽530d。藉此,基座530与枢接件540的相互结合不致因第二止挡部540b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止挡部540b用以沿基座530的导槽530d内的表面S移动而到达第一止挡部530b。基座530的导槽530d内具有至少一个凹陷(示出为两个凹陷N),各凹陷N连接于表面S与第一止挡部530b之间,且各凹陷N与表面S构成不连续面。藉此,当使用者转动基座530而使第二止挡部540b抵靠于第一止挡部530b时,第二止挡部540b会从表面S移至凹陷N而瞬间改变使用者的操作手感。藉由此操作手感的变化可让使用者得知第二止挡部540b已到达导槽530d的末端而抵靠于第一止挡部530b,以避免使用者在第二止挡部540b已抵靠于第一止挡部530b的情况下继续转动基座530,而导致基座530或枢接件540损坏。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或功效。本发明的投影装置可藉其枢接件而连接至外部电源装置,以从外部电源装置获得投影所需电力。所述外部电源装置例如是一般室内环境既有的灯座,投影装置不需通过电源线即可如灯具般装设至灯座,故在装设上将为简便。此外,投影装置的基座可藉由使用者的施力而相对于枢接件转动,以改变 基座及其上的投影单元的角度,让使用者能够便利地进行投影画面的角度调整。另外,使用者可转动基座而改变基座的散热孔的位置及朝向,以藉散热孔达到良好的散热效率。再者,藉由基座的第一止挡部与枢接件的第二止挡部的相互止挡可限制使用者转动基座的范围,让使用者能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投影画面的调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符号说明】
100:投影装置
110:投影单元
112:光源
114:光阀
116:镜头
120:电连接件
122:第二外螺纹
124:内螺纹
130、230、330、430、530:基座
130a、130b、230a、230b、330a、330b、430a、430b、530a、530b:第一止挡部
130h、230h、330h、430h、530h:限位槽
130i、140e、140f、230i、330i、430i、530e、530i:让位槽
130j、230j、330j、430j、530j:挡块
132、232、332、432、532:突出部
140、440、540:枢接件
140a、140b、440a、440b、540a、540b:第二止挡部
140c、140d、440c、440d、530c、530d:导槽
140g、240g、340g:凸部
140k:弹臂
140l:开槽
142、442、542:第一外螺纹
A1、A1’:转动轴线
A2:光轴
C:凹部
D、D’:组装方向
H:散热孔
L1:照明光束
L2:影像光束
N:凹陷
S:表面
R1、R2:转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