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屏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530874 上传时间:2018-02-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120966.X

申请日:

2005.12.17

公开号:

CN1982975A

公开日:

200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2006.01); G02B5/02(2006.01)

主分类号:

G02F1/1335

申请人: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熊桂珍; 林文斌; 林精皇

地址: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富士康科技工业园E区4栋1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液晶面板、一第一光学膜片组、一导光板、一第二光学膜片组及一第二液晶面板。该第二液晶面板小于第一液晶面板,该第二光学膜片组小于第一光学膜片组。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减小第二光学膜片组尺寸,可节省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液晶面板、一第一光学膜片组、一导光板、一第二光学膜片组及一第二液晶面板,该第二液晶面板小于第一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膜片组小于第一光学膜片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膜片组大于第二液晶面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第一出光面及一第二出光面,该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相对,该入光面与第一出光面及第二出光面相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导光板之入光面一侧的光源。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设置于该第二光学膜片组与该导光板之间。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具一开口,该开口小于该第二光学膜片组并大于第二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且该开口位置与第二液晶面板相对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反射面面向该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是半穿半反膜。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是黑白胶带,该黑白胶带的白色面面向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

10.
  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扩散片设置于该反射片与导光板之间。

说明书

双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双屏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短小及低电压驱动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掌上计算机及移动电话等移动通讯产品之中。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产品用到双屏显示的功能,如折叠式双屏显示手机,外壳上的副显示屏在待机时可显示日期、时间、来电时显示号码或者姓名,也可以提示收到短信;外壳内的主显示屏可显示主要的功能画面,如短信内容、游戏界面等等。
液晶显示装置要达到双屏显示的功能需要两块液晶显示模块,可将两块单面显示的子模块并列在一起,一块向内一块向外用来实现主、副双屏显示。
请参考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双屏液晶显示装置。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导光板130,一设置于该导光板130的入光面133一侧的光源140,分别设置于该导光板130的第一、第二出光面131、132一侧的第一光学膜片组111及第二光学膜片组121,一设置于该第一光学膜片组111上的第一液晶面板112,一设置于该第二光学膜片组121上的第二液晶面板122以及一用来固定上述结构的框架150。
其中,该第二液晶面板122小于该第一液晶面板112。该第一光学膜片组111和该第一液晶面板112用于主屏显示,该第二光学膜片组121和该第二液晶面板122用于副屏显示。
自光源140发出的光束经入光面133入射到导光板130后,在导光板130内分离后从第一、第二出光面131、132射出,分别经由第一、第二光学膜片组111、121的光学作用,入射到第一液晶面板112及第二液晶面板122以实现双屏显示。
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第二光学膜片组111、121大小一致,而在实际产品中副屏一般小于其主屏,所以造成副屏光学膜片组多余材料的浪费且增加产品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副屏光学膜片组多余材料的浪费且对应成本增加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液晶面板、一第一光学膜片组、一导光板、一第二光学膜片组及一第二液晶面板。该第二液晶面板小于第一液晶面板,该第二光学膜片组小于第一光学膜片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如下优点: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减小副屏光学膜片组的尺寸,避免造成副屏光学膜片组材料的浪费,所以可降低产品成本。也因副屏光学膜片组尺寸的减小,可降低双屏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2,是本发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一第一液晶面板212、一第一光学膜片组211、一第二液晶面板222、一第二光学膜片组221、一导光板230、一光源240和一框架250。该导光板230包括一入光面233、一第一出光面231和一第二出光面232,该第一出光面231与第二出光面232相对,该入光面233与第一出光面231及第二出光面232相连。
该第一光学膜片组211和第二光学膜片组221可为扩散片、增光片的组合。
该第一液晶面板212、第一光学膜片组211、导光板230、第二光学膜片组221及第二液晶面板222依次从下至上层叠设置。该光源240设置于该导光板230的入光面233一侧。该框架250用来固定上述结构。
其中,该第二液晶面板222小于该第一液晶面板212。该第二光学膜片组221小于该第一光学膜片组211,且大于该第二液晶面板222。
该第一光学膜片组211和该第一液晶面板212用于主屏显示,该第二光学膜片组221和该第二液晶面板222用于副屏显示。
自光源240发出的光束经入光面233入射到导光板230后,经导光板230导向分散后从第一、第二出光面231、232射出。从第一出光面231射出的光束经由第一光学膜片组211的光学作用,入射到第一液晶面板212来实现主屏显示。从第二出光面232射出的光束经由第二光学膜片组221的光学作用,入射到第二液晶面板222来实现副屏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第二光学膜片组221尺寸减小,可减少副屏光学膜片组材料的浪费,且产品成本也可降低。又因第二光学膜片组221尺寸减小,其与第二液晶面板222一并包容于框架250内,所以可降低双屏显示装置200整体的厚度。
请参考图3,是本发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双屏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区别在于: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300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360设置于第二光学膜片组321与导光板330之间。
该反射片360具一开口361,该开口361小于第二光学膜片组321并大于第二液晶面板322的显示区域,且开口361与第二液晶面板322相对应。该反射片360的反射面362面向导光板330的第二出光面332。
该反射片360可为半穿半反膜。该反射片360也可为黑白胶带,其中该黑白胶带的白色面面向导光板330的第二出光面332。
该反射片360的遮光效果可遮住第二光学膜片组321的边缘亮光,避免在主屏显示区域见到因第二光学膜片组321的边缘亮光所造成的亮线,所以可提高主屏的显示均匀度。
请参考图4,是本发明双屏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400与第二实施方式双屏液晶显示装置300的区别在于: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400进一步包括一扩散片470设置于反射片460与导光板430之间。
该扩散片470可雾化反射片460的边框,也可消减主屏显示区域内因副屏窗口所造成的暗影现象,进一步提高主屏的显示品质。
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400也可设置一半穿半反膜于反射片460与导光板430之间,该半穿半反膜可达到与扩散片470同样的效果。

双屏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屏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屏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屏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屏液晶显示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一第一液晶面板、一第一光学膜片组、一导光板、一第二光学膜片组及一第二液晶面板。该第二液晶面板小于第一液晶面板,该第二光学膜片组小于第一光学膜片组。该双屏液晶显示装置减小第二光学膜片组尺寸,可节省成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