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80014449.2
2005.04.12
CN1951150A
2007.04.18
授权
有权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B 6/12登记生效日:2017080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爱丽思欧雅玛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日本宫城县|||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B 6/12登记生效日:201608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权利人:株式会社东芝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B 6/12登记生效日:201608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后权利人: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5B 6/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株式会社东芝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变更后: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东芝家电制造株式会社 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变更后: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5B 6/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株式会社东芝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变更后: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变更后: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东芝家用电器控股株式会社|||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H05B 6/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株式会社东芝变更后:株式会社东芝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日本东京变更后:日本东京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东芝家用电器株式会社变更后: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H05B6/12(2006.01)
H05B6/12
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家电制造株式会社; 东芝电器营销株式会社
今本和成; 江碕猛; 近藤正夫; 松尾胜春
日本东京
2004.05.10 JP 139818/2004; 2004.06.17 JP 179958/2004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沈昭坤
本发明为一种加热烹调器,在这种结构做成利用设置在顶板(15)下方的加热部件(12)、(13)、(14)对放在所述顶板(15)上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顶板(15)为半透明,同时将荧光显示管(23)设置在该顶板(15)的下方。
1. 一种加热烹调器,利用设置在顶板(15)下方的加热部件(12)、(13)、(14),对载置在所述顶板(15)上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为半透明,同时将荧光显示管(23)设置在该顶板(15)的下方。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构成为,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光谱透过特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构成为,在可见光区域,与红色相当的大致700nm的光谱透过率比与蓝色或绿色相当的大致500nm的光谱透过率大。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是在大致透明的结晶玻璃的背面形成金属薄膜的结构。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是在大致透明的结晶玻璃的背面形成金属薄膜的结构。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由着色的结晶玻璃构成。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做成由所述荧光显示管(23)进行图解性的显示。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所述加热部件(12)、(13),所述荧光显示管(23)配置在上述两加热部件(12)、(13)之间。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高温注意用的显示,使用所述荧光显示管(23)以外的光源。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用感应加热用的加热线圈(112)、(113),构成所述加热部件,并具有:配置在所述加热线圈(112)、(113)下方侧的高导磁率体(135、136);以及构成所述荧光显示管(123)的金属构件中至少一部分配置成位于较所述高导磁率体(135、136)的上表面位置还要下方的位置。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荧光显示管(123)的导引脚(123a),配置成位于较所述高导磁率体(135、136)的上表面位置还要下方的位置。12.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显示管(123)的密封盖(123l),配置在下面一侧的玻璃基板(123f)上。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显示管(123)的显示面(123d),配置成离开所述顶板(115)的下表面大于等于2mm。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为利用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加热部件,对放在顶板上的被加热物加热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这种加热烹调器已知有其结构做成,例如作为感应加热烹调器,在顶板的下方设置液晶显示器,同时还在该液晶显示器的背面设置后照灯,利用该液晶显示器显示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线圈的通电/断电或输入电功率的程度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这种构成的情况下,与顶板上液晶显示器对应的部分为透明的,从顶板的上方看得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 专利文献1:日本特開平7-94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開2003-31347号公报 采用上述液晶显示器的加热烹调器存在以下的问题,首先,使用者在看该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时,大多从斜上方看液晶显示器。但由于液晶显示器用后照灯照明,视角(能看见显示的角度)窄,从斜向难以看清显示状态。另外,液晶显示器不只是有显示状态的部分,还有非显示状态的部分,所以也存在观看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容易地看到显示,同时难以看到不需要的部分,能更加便于观看的加热烹调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的构成为利用设置在顶板下方的加热部件,对放在顶板上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其中,所述顶板为半透明,同时将荧光显示管设置在该顶板的下方。 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其顶板为半透明,同时还采用荧光显示管作为设置在顶板下方的显示部件,因此与液晶显示器相比,视角宽,亮度高,容易观看显示,另外,荧光显示管的发光显示部分能看清楚,而不发光显示部分看不清楚,所以在设计构思上也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以拆除顶板的状态表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为以局部断开的状态表示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荧光显示管的显示内容用的图。 图5为表示顶板的透光特性的特性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感应加热烹调器顶板附近的纵向截断主视图。 图7为沿图6示出的荧光显示管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为表示铁氧体和荧光显示管的配置距离和因感应加热引起的允许升温间关系用的图。 图9为表示感应加热烹调器外观构成用的立体图。 图10为以拆除顶板的状态表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荧光显示管的显示内容用的图。 标号说明 1橱柜、2加热烹调器、6操作部、12左加热线圈(加热部件)、13右加热线圈(加热部件)、14中央加热器(加热部件)、15顶板、19LED(光源)、20、21火力(热功率)显示部、22高温注意显示部、23荧光显示管、102加热烹调器、112左加热线圈、113右加热线圈、115顶板、123荧光显示管、123a导引脚、123d显示面玻璃、123l密封盖、135、136铁氧体(高导磁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首先,图1表示在厨房的橱柜1上装入加热烹调器2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该图1中,加热烹调器2的主体3存放于设置在橱柜1的存放部4中。主体3的左边设烤箱5,右边设操作部6。操作部6上设置多个开关。 在主体3的上部,如图2所示,设置上部加热单元10。该上部加热单元10在上表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上部箱壳11内,分别左右配置感应加热用左加热线圈12和右加热线圈13,同时,在位于中央部后部一侧,配置例如由辐射加热器组成的中央加热器14。在上部加热单元10的上表面开口部,设置耐热玻璃制的顶板,以便从上方覆盖上述加热线圈12、13及加热器14。 使顶板15位于左右加热线圈12、13及中央加热器14的上方,分别为圆形的加热部16、17、18。而且,结构上做成左右的加热线圈12、13根据以烹调容器放置于加热部16、17上的状态进行通电控制,从而对该烹调容器进行感应加热。另外,中央加热器14的结构做成,根据以烹调容器放置在加热部18上的状态进行通电控制,对该烹调容器进行加热。左右加热线圈12、13和中央加热器14分别构成加热部件 在上述上部箱壳11内的前部,在左右加热线圈12、13的前面,分别设置具有多个LED(发光二极管)19的火力显示部20、21,同时,在左右加热线圈12、13之间设置具有LED19的高温注意显示部22、荧光显示管23。因而,上述火力显示部20、21、高温显示部22、以及荧光显示管23,配置在上述顶板15的下方。各火力显示部20、21配置成实质上沿对应的加热部16、17的外围。在这种情况下,顶板15的构成为在实质上透明的结晶玻璃的背面(下表面)上例如用溅射形成钛的薄膜,变成半透明。该顶板15如后所述,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分光透过特性。 图4表示上述荧光显示管23的具体显示示例。图4中表示所有显示部均发光显示的状态。作为荧光显示管23的显示内容,具体为表示左右加热线圈12、13和中央加热器14使用状态的使用状态显示部24、烧水显示部25、炒菜显示部26、油炸显示部27、做饭显示部28、烤箱显示部29、火力显示部30(烤箱和中央加热器公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上述各显示部24~30的显示颜色可使用红色和蓝色。 还有,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顶板15的上述加热部16、17的下表面一侧设置温度传感器。另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上述操作部6的内部,设置具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操作部6的开关7的操作信号、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及预先备好的控制程序,控制上述左右加热线圈12、13、中央加热器14、以及烤箱5的加热器(图中未示出)等加热部件,同时,具有控制上述火力显示部20、21、高温注意显示部22及荧光显示管23的功能。 在上述构成中,火力显示部20、21的结构做成能根据LED发光个数,显示对应的加热线圈12、13的火力大小。高温注意显示部22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发光显示。另外,荧光显示管23利用发光,显示各种显示内容。 这里,图5表示顶板的透过率特性。图5中,特性线A为有关本实施例的顶板15(经溅射镀钛处理)的特性线。在光线中的可见光区域(约400~700nm),与红色相当的700nm的分光透过率变得比与蓝色或绿色相当的实质上500nm的分光透过率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采用荧光显示管23作为设置在顶板15下方的显示部件。荧光显示管23为阳极发光元件。与液晶显示器相比由于视角宽,同时亮度高,所以其优点是,无论从斜上方,另外,边看烹调的状态或操作部6,都能方便地看到显示。而且,由于顶板15是半透明的,虽能看清荧光显示管23的发光显示部,但不发光的部分却难以看清。因此,只显示所需的部分,同时,难以见到不要的部分,所以在设计构思上相当人性化,同时,显示内容更加明了。 上述顶板15如图5所示,由于在可见光区域,与红色相当的实质上700nm的分光透过率变得比与蓝色或绿色相当的实质上500nm的分光透过率大。所以具有以下的特点。也就是说,荧光显示管从荧光体的发光效率看、蓝色、绿色系列的亮度比红色的大数倍。因此,对于顶板15如以上所述,在可见光区域,使与红色相当的实质上700nm的分光透过率比与蓝色或绿色相当的实质上500nm的分光透过率大,通过这样,亮度低的红色、还是亮度高的蓝色或绿色都能实质上相同地(各色的亮度实质上均等地)发光,这样,观看更加容易、设计构思也人性化。 又,由于荧光显示管23的显示也可以作图解性的显示,因此显示内容更加容易了解。 再有,由于荧光显示管23配置在两个左右相邻的左及右加热线圈12、13之间,因此在1处就能对上述左及右两加热线圈12、13进行显示。 另外,加热线圈12、13的火力显示部20、21以及高温注意显示部22不是靠荧光显示管23进行显示,而是靠LED19进行显示。尤其对于进行有关安全的显示的高温注意显示部22通过使用寿命比荧光显示管高、功耗低的LED19,能提高安全性、以及节约显示时的电耗。也就是说,与荧光显示管的使用寿命约为8000小时、功耗3W左右相比,LED的使用寿命为5000~100000小时、功耗100mw左右。 在上述实施例中,顶板15在结晶玻璃的背面形成钛的薄膜,也可例如形成硅等金属薄膜,半透明的构成来取而代之。再有,可以采用着色的结晶玻璃,例如褐色的结晶玻璃的构成。图5的特性线B表示着色的结晶玻璃的特性线。在该特性线B上,在可见光区域,由于与红色相当的实质上700nm的分光透过率大于与蓝色或绿色相当的实质上500nm的分光透过率,所以能得到和特性线A的情形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对于顶板为半透明的构成,也可以在透明的顶板下方设置滤光片。在上述构成时,在设置好滤光片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最好其构成为,在可见光区域,与红色相当的实质上700nm的分光透过率大于与蓝色或绿色相当的实质上500nm的分光透过率。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本实施例,可以如以下所述地变形或扩展。 作为加热烹调器,不限于装在厨房的橱柜内的内装固定型式,也适用于放在台上使用。 作为一种设置在顶板15下方的加热部件,不限于感应加热用的加热线圈12、13、中央加热器14,也可以为煤气加热器。 图6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首先,图9表示在加热烹调器102装入厨房的橱柜中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另外,图10为在拆除顶板的状态下主要部分的俯视图。加热烹调器2的主体103存放于设置在橱柜101内的存放部104中。在主体103的左边设置烤箱105,右边设置操作部106。操作部106上设有多个开关107。 在主体103的上部,设置如图10所示的上部加热单元110。该上部加热单元110的构成为,将感应加热用的左加热线圈12和右加热线圈13分别左右地配置在上表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的上部箱壳111内,同时将例如由辐射加热器组成的中央加热器114配置在中央部的后部一侧,在其上面开口部设置耐热玻璃制的顶板115,以便从上方覆盖上述线圈112、113、以及加热器114。 在顶板115上,在左右加热线圈112、113以及中央加热器114的上方,分别显示圆形的加热部116、117、118。而且,左右加热线圈112、113根据烹调容器放置在加热部116、117上的状态进行通电控制,对该烹调容器感应加热,另外,中央加热器114根据烹调容器放置在加热部118上的状态进行通电控制,就此对该烹调容器加热。 在上部箱壳111内的前部,在左右加热线圈112、113的前面,分别设置具有多个LED(发光二极管)19的火力显示部120、121,同时,在左右加热线圈112、113之间,设置具有LED119的高温注意显示部122、荧光显示管123。因而,上述火力显示部120、121、高温显示部122、以及荧光显示管123配置在上述顶板115的下方。各火力显示部120、121配置成实质上沿对应的加热部116、117的外围。在这种情况下,顶板115的构成为在实质上透明的结晶玻璃的背面(下表面)上例如用溅射形成金属例如钛的薄膜,成为半透明的构成,在可见光区域具有分光透过特性。 图11表示上述荧光显示管123的具体显示示例。图11中表示所有显示部均发光显示的状态。作为荧光显示管123的显示内容,具体有表示左右加热线圈112、113和中央加热器114使用状态的使用状态显示部124、烧水显示部125、炒菜显示部126、油炸显示部127、做饭显示部128、烤箱显示部129、火力显示部130(烤箱和中央加热器公用)。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上述各显示部124~130的显示颜色,可使用红色和蓝色。 另外,在上述操作部6的内部,虽然图中未示出,但设置具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根据操作部106的开关107的操作信号、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及预先备好的控制程序,控制上述左右加热线圈112、113、中央加热器114、以及烤箱105的加热器(图中未示出)等加热部件,同时,具有控制上述火力显示部120、121、高温注意显示部122及荧光显示管123的功能。 在上述构成中,火力显示部120、121的结构做成能根据LED发光个数,显示对应的加热线圈112、113的火力大小。高温注意显示部122在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发光显示。另外,荧光显示管123利用发光,显示各种显示内容。 图6为顶板115附近的纵向剖开主视图。在加热部116、117下面一侧,加热线圈112、113的中心部处,设置温度传感器131、132。另外加热线圈112、113以放置在支持台133、134上的状态进行配置。在支持台133、134的下方一侧,多根棒状的铁氧体(高导磁率体)135、136分别呈放射状配置。 而且,位于左右加热线圈112、113之间的荧光显示管123靠竖立设置固定于印刷电路板137的左右支持构件138、139来支持,使其从左右夹紧。另外,图7表示沿图6示出的荧光显示管123的7-7线的断面(侧面)。 如上述图7所示,荧光显示管123在玻璃基板123f上形成内部配线,同时还配置荧光体123h、通路孔123i、绝缘被覆膜123j、阳极电极123k等,在其上方配置栅极123c。在栅极123c之上方配置灯丝123e。在玻璃基板123f的图7中左右两端部竖立设置分隔玻璃123o、123p,通过显示面玻璃123d放置固定在其上,从而形成箱形的容器。而且利用设置在玻璃基板123f的排气孔123q将空气排出后,用密封盖123l将排气孔123q密封通过用烧结玻璃料123n密封,从而容器内部为高真空状态。 在显示面玻璃123d的容器内表面一侧,配置透明的导电膜123m。另外,导引脚123a与内部配线123g连接,该导引脚123a穿过分隔玻璃123o引至外部后,向下弯90度与印刷电路板137连接。还有,分隔玻璃123o的穿过部分也用烧结玻璃料123b密封。而且在灯丝123e和阳极电极123k之间例如外加30V左右的直流电压,使荧光体123h发光进行显示。 上述中,导引脚123a、栅极123c、密封盖123l例如用铁·镍·铬合金等磁性金属材料构成。这里再次参照图6,荧光显示管123在上下方向上配置成上述磁性金属材料的上端位置位于较铁氧体135、136的上表面还要下方的位置。 以下,参照附图8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顶板115之下方配置荧光显示管123,通过进行如图11所示的显示,在荧光显示管123显示部发光的情况下,其显示光透过半透明的顶板115到达使用者的眼睛,使用者通过顶板115能不费力地看清其显示。另外,至于荧光显示管123显示部以外的部分,即使外界的光线透过半透明的顶板115,由于其反射光不会返回,所以使用者无法看清。也就是说,对于使用者而言,由于只让其看清楚欲对其显示的部分,所以感应加热的设计构思极为人性化。 再有,荧光显示管123根据构成阳极的荧光体的材料,使与可见光的实质上全部光带对应的颜色(紫:400nm~红:700nm)发光。因此,通过使顶板115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成为半透明的分光透过特性,从而能以多色进行显示。另外,荧光显示管123根据荧光体的发光效率,蓝、绿色系列比红色系列大数倍。因此,若在顶板115上将与红色相当的实质上700nm的分光透过率设定成比与蓝、绿色相当的实质上500nm的分光透过率大,则能使各色的亮度实质上均等。 另外,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磁性金属材料配置成位于较铁氧体135、136的上表面还要下方的位置,从而起到以下的作用。例如如图1所示,在将磁性材料做成的锅子140放在加热部116上感应加热的情况下,通过对加热线圈通高频电流产生交变磁场,在顶板115上方大部分将锅140的底作为磁路而通过,此后,在大气中边扩展边向下。而且,在顶板115的下方大部分将铁氧体135作为磁路而通过,此后在大气中边扩展边向上。 因而,当将荧光显示管123配置成靠近顶板115时,部分要向上的磁力线加在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金属材料上,可以想像出会对它们感应加热而温度上升。这里,若荧光显示管123的导引脚123a或密封盖123l的温度上升,则烧结玻璃料123b、123n因温升而软化,气密失去密封,灯丝123e产生的热电子发生内部放电,荧光体123h会飞散、灯丝123e会断线。 另外,热电子如未到达荧光体123h,则不会产生自身发光。再有,若栅极123c的温度上升,由于靠近该栅极123c的荧光体123h的温度也上升,所以加速荧光体123h的性能因受热而恶化,加速发光时亮度降低的速度。根据以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金属材料配置成位于较铁氧体135、136的上表面还要下方的位置,从而能竭尽全力防止由于加热线圈112、113产生的交流磁场对它们的感应加热。 这里,具体为可使荧光显示管123位于某种程度的下方位置,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作定量的评价。如图1所示,设位于荧光显示管123端部位置的导引脚123a和铁氧体136间的左右方向距离为D1、铁氧体36上表面和荧光显示管23的栅极23c间的距离为D2。 而且,如上所述,在对锅140等进行感应加热时,将顶板115的下方一侧、即感应加热烹调器本体内部的环境温度例如最高上升到60℃。除此以外,由于加热线圈112、113产生的交变磁场,荧光显示管123的金属构件多少被感应加热,因此,设定为允许上升的温度部分在10℃以下。 实际上,荧光显示管123和加热线圈112、113间的左右方向距离D1也影响感应加热的程度,越是增大该距离D1感应加热越难产生,但若将距离D1取得较大,则仅就这部分心要将荧光显示管123的尺寸减小。因而例如其极限设定为20mm,若使其变化为D1=10mm、5mm,则温度的上升程度提高。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设上下方向距离D2为规定的相对基准值(±0),而且在取D1=10mm时,若因感应加热引起的温度上升部分恰好为10℃,则在设定为D1=20mm,可缩短D2(-、上),在设定为D1=5mm时,必须将距离D2取得更长(+、下),如上所述,根据感应加热引起的允许温升部分和距离D1、52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各自的设计设定最佳的关系。 另外,有别于上述设定,荧光显示管123配置成显示面玻璃123d的表面一侧离开顶板115下表面大于等于2mm。例如在用户将加入水后增重的锅子等放在顶板115上时,在顶板115上瞬间地产生挠曲。因此,通过使两者离开大于等于2mm,从而即使在顶板115一侧产生挠曲时,仍能避免该部分与显示面玻璃123d接触。 在以上所说的本实施例中,其结构做成,铁氧体135、136配置在加热线圈112、113下方,荧光显示管123配置在半透明材料构成的顶板115的下方,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金属构件中至少一部分位于较铁氧体135、136的上表面位置还要下方的位置。 因而,利用荧光显示管123能高亮度地显示,即使顶板115的进行显示的部分为半透明,仍能不费力地看清显示。另外,荧光显示管123无液晶显示器那样的视角限制、显示的可视角大,感应加热烹调器的设计构思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而且,在顶板115的下方,由于从铁氧体135、136的侧面发出再回入顶板115上方的磁通对荧光显示管123几乎无影响,所以能避免对荧光显示管123不必要的感应加热,保证荧光显示管123的寿命。 另外,因为使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导引脚123a的上端位置位于较铁氧体135、136的上表面位置还要下方的位置,所以能防止对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金属构件中较大的构成要素即导引脚123的感应加热,能较好地避免温度上升。再有,因荧光显示管123的密封盖123l配置在下面一侧的玻璃基板123f,所以能防止对密封盖123l及烧结玻璃料123n的感应加热,保持荧光显示管123良好的气密密封。 此外,将构成荧光显示管123的显示面玻璃123d的表面一侧,配置成离开顶板115下表面大于等于2mm,即使在顶板115一侧产生挠曲时,仍能避免该部分与显示面玻璃123d接触,防止荧光显示管123故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以下的变形也是可能的。 包括荧光显示管123的灯丝123e在内,也可设置在较铁氧体135、136的上表面位置还要下方的位置。 图8的设定归根结底是一个示例,可以个别地根据设想的条件作适当变更并实施。 高导磁率体不限于铁氧体135、136,可以选用有高导磁率的适当的材料。 荧光显示管123的构成可以将荧光体123h、阳极电极123k、绝缘被覆膜123j、内部配线123g等配置在显示面玻璃123d内表面一侧。 在顶板115有足够的刚性的情况下,不必使荧光显示面玻璃123d的表面离开顶板115的下表面大于等于2mm,例如可以使两者紧贴在一起。 采用荧光显示管123的显示部的配置不限于图9所示,例如也可配置在顶板115的角部或加热部116、117之间等。 工业上的实用性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加热烹调器适合于作为家中厨房中使用的加热烹调器,特别适合于用作装入厨房的橱柜中的内装式加热烹调器。
《加热烹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热烹调器.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一种加热烹调器,在这种结构做成利用设置在顶板(15)下方的加热部件(12)、(13)、(14)对放在所述顶板(15)上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烹调器中,所述顶板(15)为半透明,同时将荧光显示管(23)设置在该顶板(15)的下方。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